垂钓余秋雨范例6篇

垂钓余秋雨

垂钓余秋雨范文1

1、溪上遇雨,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译文,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

2、溪上遇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译文,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3、《溪上遇雨》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二首。这两首诗抓住夏天雨势的特点进行描绘,写得十分形象生动。

(来源:文章屋网 )

垂钓余秋雨范文2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以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例:“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辛弃疾《水调歌头》)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群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了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折腰

《晋书・隐逸传・陶潜》:陶潜曾做彭泽县令,一次上级派督邮来视察工作。下属提醒他应整顿衣冠,束起腰带拜见督邮。陶潜因而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折腰。”于是解下印绶,辞职回家。“折腰”即弯腰行礼,后来比喻“卑躬屈膝”。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汗青

《后汉书・吴传》载:上古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写字之前,先用火烤,使竹简出水如汗,这样才能写字,并可防止虫蛀,这叫做“汗青”“杀青”或“汗简”。后来用“汗简”代称著述,“杀青”称著作的完成,“汗青”特指史册。

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垂钓

“垂钓”语出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垂钓。“垂钓”也就成了隐逸的象征。

例:“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王维《青溪》)

东篱

陶渊明《饮酒》(二十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长亭

古代驿站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旅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是南面的水滨,后来和“西楼”一起,常用来指称水边送别的场所。

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称作“阳关曲”。

例:“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柳永《少年游》)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鹧鸪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喜温暖,怕寒冷,喜干燥,怕潮湿。鹧鸪叫声凄切、清长,如说“行不得也哥哥”。很多诗词大家常常借助鹧鸪声来渲染离愁别绪、新怨旧恨。在诗词中,鹧鸪声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

例:“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杜康

垂钓余秋雨范文3

历史典故

钓鱼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万年前的遗迹中便曾发现过骨质鱼钩的痕迹。中国最早的关于竹制钓竿的文字记载见于二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季风》这一章中便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淇,指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这表明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用细细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钓了。

姜太公钓鱼大约是最有名的钓鱼典故了。商末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在遇到周文王之后,他放下钓竿,辅佐文王与武帝,打败纣王成就一代霸业。因而“姜太公钓鱼”也跟“刘备三顾茅庐”一起,成为了古代士人推崇备至的“怀才得遇”的童话。

古代文人描写钓鱼的诗句数不胜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酷爱钓鱼,他在《江雪》一诗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为唐代诗人的张志和也是众所周知的钓鱼高手,他隐居垂钓江湖,写过《渔歌子》五首,其中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最为人们所熟知。

基本钓法

钓鱼的基本钓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多个种类,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传统钓:堪称最“老式”的钓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被全国钓友、乃至海外钓友应用得最广、最普遍的钓法,它不仅广泛用于淡水钓,还被用于出海钓鱼。广义的传统钓并非是一种专门钓法,它是人们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钓鱼方法的统称。

悬坠钓:通过铅坠的重量将鱼饵悬于水中的一种钓鱼方法。这种钓法要求铅皮座、铅皮、连接环、钓钩和子线等物件的重量之和与调好后的浮标相近,使得整个系统能直立于水中且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数目而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

路亚钓法:路亚钓法即是仿生饵钓法,也叫做拟饵钓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在整个钓鱼过程中,钓者需要模仿小鱼的各种动作来吸引大鱼上钩,与传统钓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准备工作

1、选好钓位。在同一个水域,有的地方经常有鱼咬钩,有的地方很久咬一次钩,这便是钓位的奥秘了。选好钓位主要凭经验,鱼有鱼道,即其经常的游行路径与栖聚场所。一般而言,在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沟、湖泊、河流等地钓鱼,应选择有水草、芦苇的地方下钩;而在人工养鱼池,喂料台附近是最易集结鱼群的地方,特别是喂料时间的前后,道理不言自明。

2、选准钓饵。我们需要了解所钓的鱼种最喜欢吃的食物,如蚯蚓、红虫之于鲫鱼,玉米面之于鲤鱼,芦苇芯和蚂蚱之于草鱼,海蚕之于梭鱼,小虾之于罗非鱼等等,市场上现有科学配制的针对不同鱼类爱好的合成饵料也都很有效。但最易让鱼上钩的饵料,莫过于所钓鱼塘经常喂鱼的饵料。总之,垂钓之前一定要摸清所钓的鱼种与其习性。如果不清楚,可多带几种饵料,到时选用。

3、备好钓具。钓具的准备必须针对所钓场所与鱼种精心选择,最好事先了解清楚。如无条件则应考虑多种可能,适当准备几种不同钓具

钓鱼技巧

1、定点微诱饵优于频繁变位诱饵。确定一个钓点后,应坚持经常在此多撒诱饵,让鱼群游到定点水域“开饭”觅食,形成习惯。定点撒诱饵水域面积在1到5平方米左右,面积不要太大。此外,不要常变位,变动钓点越多越频繁,吸引到的鱼就越少,甚至会钓不上鱼。

2、使用中钩优于大钩和小钩。大中型水库和大湖泊里什么鱼都有,但多为几千至上万克重的鱼,故用中型钩,可兼钓大小鱼,比之单纯使用小钩或大钩要实在得多。

3、使用组合钩优于使用单钩。使用组合钩,一旦钓中大鱼,8到10只的组合钩,即便由于鱼的挣扎和滚动断了三四只钩,还有六七只钩发挥作用。如果使用单钩,一旦线断、钩直,则必然毫无所获。

4、使用多支海竿优于长手竿。手竿再长,仍然会受限于钓域,使用多支海竿,远可钓五六十米远水域,近可钓七八米水域。一旦钓中大鱼,海竿可以放长线,大有回旋余地,待鱼疲累,再抄兜上岸,十分方便灵活。

5、远投优于近投。宽阔水域的鱼群密度小、警惕性高,一有风吹草动立马便踪影全无。远投底钓和浮钓能降低惊动鱼群的概率,而近投近钓,人的说话、走动、投竿,都会容易惊动近水域鱼群,不便垂钓。宽阔水域远投底钓可钓鲤鱼、草鱼、鳞鱼、黑鱼、罗非鱼等,远投浮钓可钓链鱼、鳙鱼等,特别是大型鱼类。

6、荤素饵并用优于只用单味饵。在广阔水域,既有吃昆虫、蚯蚓、小虾、小鱼、蟋蟀的荤食性鱼,又有吃玉米面、豆类、花生、米粉的素食性鱼。因此,荤素齐备垂钓比只用荤饵或只用素饵垂钓好得多。

7、勤撒和多撒诱饵优于懒撒和少撒诱饵。勤撒诱饵和多撒诱饵能增大诱鱼目标,能使鱼群经常聚集抢食、经常游至钓点觅食。若诱饵过少,鱼群吃完便游窜而去,钓获量必然不多。

外部因素

1、天气。钓鱼高手必然要学会看阴晴、看气温,因为晴天钓鱼和阴天钓鱼是两回事,气温高和气温低钓鱼差别也相当大。晴天要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阴天可以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至于气温,除了基本气温外,还要学会看温差。温度在5℃以下,35℃以上,许多鱼都会停止进食,要想钓上它们十分困难;温度在20℃左右时适合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左右时适合钓草鱼、鳊鱼。一天的温差在5℃至8℃左右时,是比较好钓鱼的;而一旦温差超过15℃,则极难钓到鱼。

2、塘型。塘型与选择钓点有关,不同的塘型,钓点是不一样的。通常的选择是“长塘钓腰,方塘钓角,大塘钓边,小塘钓心等等”。其实,看塘型有三大要点:一是看滩,二是看湾,三是看阳。春钓滩,看准滩位十分重要;秋钓湾,塘湾在哪里要清楚;冬钓阳,朝阳的地方要明白。当然,没有滩可以钓浅,没有湾可以钓深,没有阳可以钓明,这是看塘型的变化。而最为要弄清楚的则是塘的走向,塘的摆放是否规则,塘的形状是否正规。以深水为准,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数。它与变更钓点有关,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需要搬移钓位时,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钓位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看塘型决定钓位不是唯一的,确认钓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当塘底的状况与塘型不一致时,看塘型就会失去它的有效性,应当明察。

垂钓余秋雨范文4

小城依旧临海,海风依旧湿柔,盛夏的天空下,待日渐西陲,顺海风而行,看风物潇洒,享景怡润心。

——题记

盛夏未归,初秋将至。小城的天空依旧骄阳似火,广袤的大地依旧热浪翻腾。

骄阳最烈,当属正午,此时的小城陷入一片燥热的沉寂,自海而来的风也是闷热潮湿,将子民的心境,沁染的慵懒烦闷,皆愿独居家中,不肯移步室外。宽广的马路上,只有大小车辆仍在四面奔驰,向世人诉说着,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大地生烟,这里的生活,总是繁华似锦。

我的居所,位于小城腹内,一处闲适恬淡、宁静祥和的生活小区。盛夏的酷热,同样笼罩这里,天燥地闷,一片静寂。小区的人们,暂时放弃了尘世的奔波,收起划桨的橹,将船系于荫郁柳岸,把那份追逐的心也安放家中。

只是,待日过晌午,骄阳渐褪刺目的光芒,海风便会转为湿柔,轻拂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惊红染绿,逐一敲开紧闭的门窗。人们终于熬过酷热,收起慵懒的身心,出门迎风,醉看晚霞。

漫随日渐西陲,小城轮廓愈发清晰,一片映心的橘色斜挂下来,斑驳翠微阁楼,洒满大街小巷。我亦被这份湿爽惊醉,趁周末之机,带上老婆孩子,驱车缓行在柏油马路上,一路向西。

打开车窗,享风送舒爽,看斜阳落照,感受小城初建的繁华。这里最是热闹非凡,坐落着两所大学,清秀瓦墙、红楼依稀中,活跃着一代青春的风华,年轻人总会在酷热稍褪之时,便约上球友,定好场地,在红日照耀下,拉开了一场欢快的篮球赛。

我开车绕行于大学城外,听到青春的激昂,为一天酷暑唱出第一曲离歌,呼唤小城的人们,莫惧气闷风燥,外面的天空总是广阔,炙热的大地也可欢歌。他们因小城的发展而来,又会小城蓬勃奋进而倾注毕生的青春。此刻,宽阔的球场上,青春的步履正挥汗如雨,一声声呐喊也响彻天际……

待轻风由柔转凉,夕阳斜挂天空,大学里呐喊更盛,青春的欢歌永会激荡小城的天空,永不褪去。而大学之南,也开始人声鼎沸,一个个垂钓的闲士,伴随斜阳西陲,迎着晚霞,驱车来到彩虹桥上,开始悠然垂钓。

我也沿着宽广洁净的马路,怀有田园的风情,跟随垂钓的雅士,亦步亦趋,看他们长干垂下,细细丝线轻入水面,水无波澜,心无尘埃。垂钓需一份静寂的心态,称心稳坐,不为清风侧面,不为美景倾心。我却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片刻,便觉无趣,移目彩虹桥上,欣赏起周边的风景。

彩虹桥是小城新增的景致,一座雄伟壮丽的大桥横架东西,让人们由此岸到彼岸的距离,瞬间转换。桥下是碧波的河水,缓缓流淌,流过小城的轮廓,流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沿河而望,岸边绿草清幽,碧树成行,时有鸟儿轻触水面,点开微微涟漪,而后一声鸣叫,一掠而过,冲向云霄,惊醒了一堆依偎亭台,切切私语的恋人……抬眼西望,夕阳落照,晚霞生烟,如痴如醉,不禁心生向往,也下得桥来,漫步于石径甬道,顿感这里的祥和,淡落了青春的激昂,更似一片恬淡的乐土。

告别“田园风情”,我依次向南,横过宽广的马路,一片典雅的别墅小区,高贵的度假会所,屹立在晚风前,醉情于夕阳中。会所前熙熙攘攘,小城的人们趁黄昏时分,披着晚霞,到这里泡一泡温泉,解一天暑气;或是打一场羽毛球,活动一下慵懒的身心。

继续向南,轻风最柔,欢乐最多的地方,当属七星湖。这里是一片祥和的公园,绿水碧波,湖面澄净,甬道弯弯,亭台水榭。老人、孩子、情侣,都会衷情这里,散步闲谈、下棋对弈,亭台偎坐,游乐玩耍。

我是爱静者,每次会选一长廊,闭目养神,回忆过往的痕迹,遐想明日的朝霞,或是临湖而立,看一池碧绿的清荷,开出娇羞的莲花。偶尔,也会带上一本书籍,依坐青石旁,品读一本唐时风月、宋代烟雨,待清风徐来,轻嗅一段荷莲的蝉香,涤净心间埃尘,静享一刻清幽。

而大多好动者,则委身于健身区内,练一练臂弯的力量,松一松疲惫的筋骨,或是跟随嬉闹的孩童,“畅玩”公园绿景,回忆起幸福的童年……

待日落西山,余晖散尽,一轮明月斜挂夜空,小城开始华灯初上,一片灯火阑珊。此时,我和家人驱车作别西天的晚霞,向东横穿小城,看到人们已聚集中心广场、繁华闹市,唱起欢歌,敲起锣鼓,吃上美味的海鲜,喝下解暑的啤酒。

广场是小城旧有的景致,沁染了人们浓厚的深情。无论春回夏至,秋雨冬寒,小城的子民总会欢聚这里,诉说一季一日的心事,此情此意,署夏更浓。

垂钓余秋雨范文5

关键词:中国文学 “渔樵”意象 隐与仕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垂钓和砍伐生活的诗篇,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渔樵文学。秦汉以后,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在儒家与道家之间。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渔樵”结下不解之缘。而文学中的“渔樵”意象,恰是最经常触发文人的隐逸情思的原型之一。陆游说:“渔家真个好,恨不来早。”[1]那份静谧与洒脱,是文人们相对魏阙而言的自由精神空间。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了思想上的一个大纷争。儒家的自我修身养性与道家的自然真美的主张,让隐逸生活成为士大失意时的退路。垂钓与砍伐作为特定的隐逸生活,一开始便带有了江湖隐逸的特定内涵。屈原的《楚辞・渔父》篇中的渔父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渔夫形象。他标志着隐逸象征意蕴在“渔樵”身上的基本定型。“渔樵”成为隐逸者的代名词大约以此为滥觞。

南朝时,隐逸成风带动了山水诗的兴起,“渔樵”形象又与山水林泉颇有关系,继续延续了战国时期江湖隐逸的特定内涵。执竿而钓,心无旁骛,达到了一种“无为无不为”的至境。“渔樵”意象常写不衰,隐士理想占了很大成份,成为隐者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寄托。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但“渔樵”意象作为隐逸文学的一个题材在诗人笔下时有出现。唐文人写“渔樵”除了崇尚隐逸精神之外更多的是激赏其所蕴含的闲适之趣。与多数隐者不遇而钓不同,唐代文人眷恋垂钓更多是一种自我标榜,是仕宦之余的精神休憩。这与发达的唐文化有着极大关系,有唐一代,“渔樵”被文人视为怡情遣兴的乐事。如高适和张志和的《渔父歌》便把唐人这种洒脱展露无疑。但唐代也有隐者不遇而钓的遭遇。柳宗元《江雪》里的渔父形象则呈现了一种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怆美。这位“孤舟蓑笠,独钓寒江”[2]的形象对后世之影响不啻屈原的“渔父”,这份孤独常常被历代文人表述为心情的悲愤。

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文人士子待遇优厚。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不再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以隐逸为题材的诗文有增无减,且多出自名家之手。苏轼、黄庭坚、朱敦儒等皆有此类题材的作品。但在“渔樵”意象的塑造上大都沿袭盛唐,呈披蓑戴笠手持钓竿把着酒壶的定型之态。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的隐者被反复摹写,逐渐失去了艺术的鲜活及表现力。但不可否认“渔樵”情结在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中占有极大的地位,“渔樵”情结始终蔓延在中国文人笔下。

殆至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坚定了宋朝遗民“不仕外族”的决心,学者流连于青楼,士人隐逸乎山林。来看白朴的《渔父》:“黄芦岸白频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反。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4]“不识字烟波钓叟” 还渔父以山野村夫的本来面貌,因其“不识字”,便与“识字”的文人划清了一道界线。渔父“不识字”,无从理解“识字”的士大夫的宦海沉浮。“识字”者,“失志”也。“烟波钓叟”们“不识字”实乃不失志也。他们生活在远离功名利禄的山水林泉之间,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着士人们的空虚。元代文人们的“识字” 恰是“失志”,是绝望之后对儒家文化的彻底放弃,表明了元代文人心中的信念缺失和士夫地位陨落。此时,“不识字”的隐者以冷冷的嘲讽对应着文人们的“识字”。渔父”形象在元代文化负载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自伤与自怜。

小说是明清两朝的代表性文体之一,众多的小说里活跃着鲜活的“渔樵”人物形象,作者让他们超脱出了战国至唐宋文化里的精神隐逸,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侠义之士。如《水浒传》中的三阮,张氏兄弟等就是。这些典型的“渔父“,出身渔民或山野,在造反的路上义无返顾,最后成长为替天行道的英雄,虽然他们的形象还不脱粗犷与豪爽。但这已表现近代文化的启蒙,彰显出近代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了初步的自我主宰命运的思想。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梳理历代的“渔樵”文学,不难看出,这份“渔樵”情结已经深入到文人的骨髓里,汇集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文学现象:“渔樵”意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渔樵”人物形象。“渔樵”情结不仅触发了历代文人的创作灵感,也为我们步入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绝妙的视界。

注 释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79:98.

[2]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3948.

[3]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4524.

垂钓余秋雨范文6

(文、云儿)

翰墨抒怀,挥笔赋诗筹岁月

蚁舟载梦,邀云对酒醉江天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已的一方林园山水,在淡雅的音乐间,在清逸的诗词里都能让心感受到宁静。累了倦了的时候,枕着闲书,品着淡茶,会痴想在繁华之外,青山之脚,碧水之上能有一舟可栖,给心留一个梦中也愿意去逍遥的地方。

雨烟为笔,水云为墨,染千里画卷。碧水弹琴,清荷调瑟,赋万里诗情。此情此境,只愿化渔樵归来,眷恋这隔断红尘三十里的烟雨水云。松梅为友,轻舟做朋,白鱼为食,荒芦为居。甘做山中一日逍遥客,不为天上千年寂寞仙。自然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是阳春风暖时,宜邀三五知已,于水畔青梅煮酒,赏桃花流水相映。听林中鸟语,阅棋中乾坤。看蝶舞篱边,桃花笑倦春风醉,听燕啼江岸,碧水微澜翠柳新。

闲游盛夏,或是泛舟采莲,或是轻舟垂钓,或是戏水潭边,或是长歌竹林。晴时朝采清露烹茶,暮披彩霞渔舟唱晚。雨浓风重时,门掩黄昏,笔留诗意,墨浅花香处,眉生雅气,心纵豪情。

风清叶落日,两岸浓秋菊梦里,一江暮雨水云间。长天秋雁追云,寒水西风送舟。人醉霜阶,笑伴瘦竹舞影。霜涤古径,闲听风瑟叩扉。篱外横琴处,几许风花轻落,蚁舟对酒时,万江水月临风。

飞雪连天,一剪梅花筹故友,数支旧曲伴清歌。若能约得群友,必去煮酒论诗,格斗联林,笑谈那江烟花旧日梦,再论酒边歌赋此时心。醉叹无边风雪绝飞雁,但去万里江天觅钓翁。

风轻云水倦,舟静紫烟闲,如若还有不能释怀旧事,何妨醉效太白,散发弄舟,把一怀心事,满腹惆怅挥于弹指,付于水云。从此笑不会掺泪,痛不会断肠。让清风涤去浮世的尘埃,在夕阳凄美的笑靥里读懂繁华之后的忧伤。纵然今日已成灰烬,明日依是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