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范例6篇

洞庭碧螺春范文1

关键词洞庭山碧螺春;适应性气候;高产对策;江苏苏州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climate of biluochun tea in dongshan and xishan district of suzhou dongting,the high-yield measures of biluochun tea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providing a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biluochun tea production and promo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

key wordsdongting biluochun;adaptability to climate;high-yield measure;suzhou jiangsu

碧螺春茶叶有着1 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被列入贡茶,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被评为优质名品和全国名茶,是我国领导人招待和馈赠外国友人的“礼茶”。碧螺春茶叶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市洞庭东、西山,两山气候温和,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太湖水面水气升腾,云蒸雾润,空气湿润,独特的地理及小气候条件是碧螺春成为优质名茶的首要条件之一。东、西山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枇杷、柑桔、李、杏、梅、柿、白果、石榴等果木立体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使碧螺春茶具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时期,茶芽初发,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枪”不超过2 cm时采摘,经过杀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具有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冽等特点,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全部用嫩芽制成,0.5 k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故又被人们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近年来,吴中区洞庭山地区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整个东、西山茶园面积1 833.3 hm2,全区果(林)茶间作茶园1 200 hm2,平面成片茶园400 hm2。2009年全区茶叶总产量292 t,碧螺春产量155 t,占总产量53.1%。茶叶总产值17 968万元,其中碧螺春产值13 564万元,占总产值75.5%。

1碧螺春茶叶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1.1温度

碧螺春茶树属亚热带耐阴性多年生植物,小叶种茶树。喜温喜湿,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1]。3月连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10 ℃时,茶芽萌动生长、鱼叶迅速展开;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并抽出新梢;15~20 ℃时生长较快;20~30 ℃时生长最旺盛,但易老化,因而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

1.2水分

水是茶树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茶叶相继采摘,需要连续地补充水分,因而茶叶生产中要求年降雨量在1 500 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灌溉条件好的茶园,年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2]。

1.3光照

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靠光合作用合成。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3]。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条件下生长的鲜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香浓味醇的绿茶。

1.4灾害性天气影响

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干旱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4]。但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较高。

2碧螺春茶叶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苏州太湖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等气候特点。

2.1洞庭山气候条件

(1)温度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6.5 ℃,4—10月月平均气温均>1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 ℃,最低气温为-12 ℃;日最低气温≤-5.0 ℃历年平均日数为0.5 d,1991年和1993年最多为2 d;≥10℃积温为5 482 ℃。

(2)水分条件。年平均降雨量为1 188.6 mm,除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及4月期间月平均降雨量<100 mm之外,其余各月平均降雨量都在100 mm以上,3—8月平均雨日>10 d。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82%。

(3)日照条件。年均日照时数为1 812.8 h,日照百分率为41%。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为210.5 h,日照百分率为49%;最少为1月,仅113.8 h,日照百分率36%,日照百分率以3月最低,仅34%。日照时数季节分布为:春季(3—5月)449.8~500.3 h,夏季(6—8月)529.5~600.6 h,秋季(9—10月)447.0~517.5 h,冬季(11—2月)368.4~407.6 h。

2.2碧螺春茶叶生长的有利气候因素

(1)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为茶叶萌动期,平均气温为7.5 ℃,平均降水量为95.8 mm,该时期当连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10 ℃时,有利于休眠状态的越冬芽逐渐膨大,当芽体露出鳞片部分达鳞片长度的1/3以上时,即进入萌动期。

(2)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为茶叶萌发期,平均气温为7.8 ℃,平均降水量为101.5 mm。此时气温开始回升,土壤水分充足,茶叶开始萌发,茶芽、叶片生长加快。若遇暖冬或早春气温显著偏高,会促使茶芽早发;若后期温度正常,无倒春寒天气,则春茶开采期将明显提早,明前茶产量增加,前期偏暖对春茶有利。

(3)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为茶叶采摘期,平均气温为10.5 ℃,平均降雨量为88.9 mm,其中3月上中旬有利于茶芽萌发初展,可开始采摘“一旗一枪”不超过2 cm的特优质碧螺春茶。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为76%左右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利,日照百分率为35%左右,光照强度较弱,有利于制成香浓味醇的绿茶。3、4月春雨绵绵,平均雨日25 d,天气多晴雨相间,对茶叶品质和采摘最有利,由于该时期气温仍有波动,有升有降,正负距平交替出现,可使茶叶产量分布均匀,高峰不明显,保证高品质茶的产量。4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3.3 ℃,旬降雨量为23.0 mm,茶芽、叶片生长速度加快,仍可采摘部分优质螺春茶。4月中旬开始,旬平均气温为15.4 ℃,旬平均降雨量为20.9 mm,春茶生长迅速,高峰突出、产量集中,是春茶采摘旺盛期,此时大量优质炒青绿茶等可以采摘。

2.3碧螺春茶叶生长的不利气候因素

(1)冻害不利茶树越冬,对茶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2008年初的连续雨雪低温冰冻天气对碧螺春茶树的生长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连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出现在1月11—22日,持续了12 d,使得许多幼年茶树树枝被积雪压断,此外,雪落在茶叶上,叶芽中的液泡被冻坏,从而产生“焦头”现象。2月温度持续偏低,茶叶萌动晚,导致2008年碧螺春茶采摘期比往年推迟近半个月。

(2)低温连阴雨对茶叶成长有影响。3月中、下旬<10 ℃低温阴雨天气≥3 d时,茶芽停止生长,叶片生长缓慢。如1998年3月15—30日连续16 d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致使茶叶采摘期推迟到4月5日,采茶次数减少,优质名茶少且总产量低。

(3)高温干旱对茶叶生长不利。根据研究,当最高气温>35 ℃,平均相对湿度低于60%,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以下时,茶叶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如果这种天气条件持续8~10 d后,茶叶就会受害。苏州洞庭山地区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虽然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平均气温较周边略低,但若被副太平洋高压控制,则易出现持续晴热天气,导致土壤供水不足,影响茶叶生长。因此,高温干旱为影响碧螺春茶叶生长的又一不利因素。

3太湖地区碧螺春茶叶生产对策

3.1选择山区中层作为茶叶基地

由于山区夏季气温偏低,茶叶生长不易受高温危害;山区中层排水通畅,不易遭受洪涝和干旱侵袭;山上云雾较多,湿度、光照适宜,有利于优质茶叶生长;受山区小气候影响因素,冬季不易受到冻害。

3.2防御霜冻

在低温寒潮来临前用稻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地面,可减少土壤的热辐射,增强地温,保护茶树,促进茶树抵御霜冻。

3.3防冻害

冬季遇有连续雨雪冰冻天气情况时,应及时清除积雪;加强茶园管理,受灾后尽快修剪受冻枝叶;及时补充肥料,促使茶树尽快恢复生机。

3.4低温阴雨,防渍害

降水过多时,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易使茶树烂根,茶芽迟发,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清理水沟系统,保证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做到雨停园干,茶园内不积水。

3.5雨后晴热,适时采摘

雨后连续2~3 d气温在20 ℃以上时,温度较高,天气晴热,嫩叶生长速度快,会出现洪峰,茶叶迅速老化,采摘时间相应缩短。要保证充足的人工抢采抢收,以免不及时采摘造成产量亏损。

4参考文献

[1] 张锦镔.乐清市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34-35.

[2] 王远泰.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5(28):33-35.

洞庭碧螺春范文2

茶叶碧螺春是绿茶,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来源:文章屋网 )

洞庭碧螺春范文3

“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这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的赞誉。碧螺春茶兴於唐朝,明清遍及江南,尤以太湖东山镇、金庭镇最为著名。色翠、清香、味醇、形美的碧螺春茶,向来为名人雅士、文人骚客所垂青。作为苏州土生土长的茶种,碧螺春从古至今都是苏州本地人的“心尖尖”。每年的三四月,遍地的绿色开始萌动,太湖山水也换上了新颜,都市的人们收拾了行囊,向山野古村中去,寻觅太湖一风景最美的地方,寻觅令人心神俱醉的“吓煞人香”。

位於缥缈峰下的涵村坞,山峰连连,茶园片片,路旁草长莺飞,丝绦拂堤,人的心境自然变得开阔起来。涵村茶业碧螺春茶园基地在植被茂盛的山林之上,采茶姑娘们有序地忙碌着。园内茶树与梅、桃、李等果木交错,茶果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意趣盎然。涵村露重,茶韵悠悠,一旗一枪,栩栩如生,轻啜一口,那种无法言喻的深味细腻,绝对值得反复体验。

苏州涵村茶业有限公司是洞庭东西两山碧螺春茶叶生产规模较大、销量较多的企业之一,所生产的“古涵”牌碧螺春茶叶特别清香甘醇,已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连续三届获“中茶杯”评比一等奖。

品味“衙角里”

步入衙角里碧螺春茶业股份合作社的大门,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一位衣着朴素、双目有神的男子接待了我们,他就是合作社的董事长马国良。“今年前期气温低,茶叶开采大大推迟了,清明后几天的青叶,质量上绝对不低於清明前。”马社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为每一位客人呈上了上好的碧螺春茶。满身披毫的碧螺春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绿云翻滚,芳香四溢。“茶叶生长有其特定的规律,好的青叶原料判定不能简单地以时间为依据,而是要耐心等它长足,香味才能浓郁。”言语间,热水已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衙角里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方圆10里无污染源,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农业村。由於自然和地理环境的特殊,这里的碧螺春产茶早、芽叶小、质量好。名茶“衙角里”荣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绿茶优质奖、苏州市名牌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十大碧螺春茶生产基地、十大品牌企业等诸多荣誉。

闻香识好茶,头一口过后,鲜爽宜人,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再啜之下,分明感到茶汤更绿、滋味更醇,渐渐舌本回甘,满口生津。三品如醍醐灌顶,嘴里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太湖春天的无尽香气,洞庭山的盎然生机,阅尽风景后的百般滋味。

咏萌一叶藏世界

傍晚时分,天公作美,景致如画。粉墙黑瓦间翠竹依依,曲径通幽处繁花点点,每一个细节都美不胜收……来不及感叹,就被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引开了注意力,大厅幽雅宽敞,茶座玲珑芳香,花窗、挂落、竹片精巧细致,移步细看,墙上悬挂着第六届“中茶杯”名优茶一等奖、2005年洞庭山碧螺春品牌赛金奖、江苏名牌产品证书、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名茶、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等各类荣誉奖状和品牌证书,令人倍感惊讶。抬头一看,“洞庭山咏萌茶”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山碧螺春茶厂专卖店。

提到咏萌茶,就不能不提它的创始人——西山碧螺春茶厂法人代表、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协会副会长、炒茶大师周永明。周永明出生在洞庭西山衙角里村的种茶世家,从1986年开始就经营地方土特产,以碧螺春为主,花果为辅,苏州、无锡都是他的脚边路。

2000年,周永明来注册了“咏萌”牌商标,从茶园管理到采摘,更讲究科学性,在炒制茶叶中更是注重产品质量。“炒茶分高温杀青、热揉成型、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个步骤”,周永明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炒茶经验,“高温杀青,一般在180度到200度,时间3-4分钟;热揉成型温度在70-80度,时间12分钟左右;搓团显毫温度控制在60度到70度,时间10-12分钟;文火干燥温度在55度到60度,时间10分钟左右。”听起来简单,却需要下极大的功夫,“手要柔软,力量要轻、重、轻、重不停变化,力道完全是凭个人的手感”,他还亲自制定了一整套种茶、采茶、拣剔和炒制的工艺技术要求,比如炒制碧螺春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就有四道工艺流程,可谓“於细微处见真谛”。

洞庭碧螺春范文4

江苏主要产碧螺春茶叶,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洞庭碧螺春范文5

1、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成品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澈。冲泡碧螺春宜用玻璃杯,用上投法冲泡,将碧螺春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

2、南京雨花茶:采制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短一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需9万个芽叶方能制作一公斤特级雨花茶。紧、直、绿、匀是成品雨花茶品质特色。茶汤香气浓郁,汤色绿而清澈。冲泡时,芽叶直立,上下沉浮。

3、金坛雀舌:产于江苏金坛方麓茶厂,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通常加工一公斤特级雀舌,需8至9万个芽叶。成品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索匀整,形似雀舌,色泽绿润。

洞庭碧螺春范文6

关键词:碧螺春茶;酸雨胁迫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产于苏州市吴中区洞庭东、西山。有芽多、嫩香、汤清、味醇等特点,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广,碧螺春茶逐渐成为吴中区东、西山农民的最大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碧螺春茶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最大的敌人,酸性降水是其中最大的原因,因为酸雨创造的酸性环境可以降低植物幼苗的发芽几率。另外酸雨通过降低植物叶绿素含量、组成及破坏同化组织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且随着酸度的增加,影响愈来愈严重。周青等[1]、陈美华等[2]研究发现,当酸雨pH为2.5时,腊梅、芒果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单运峰等研究认为,pH为3.0 的酸雨明显降低马尾松和杉木的净光合速率,但当pH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地概况

实验地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农科站内, 西山属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加上太湖水体调节作用,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129.9mm,年日照时间2176h,无霜期244d,全岛80%的山地覆盖着森林,林木覆盖率68%,其中38%是经济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气、土壤质量属国家一级,水质保持二级水标准。

1.2 实验设计

2012年3月21日,取成熟茶子,分成6组,每组25颗,在玻璃房中纳入1.5m×1.5m玻璃箱中薄土培养。底层土10cm,表层覆土3cm左右。上盖一层木屑保证土壤疏松。放在遮阳网下初培11d后于2012年4月1日开始喷洒酸溶液,模拟5种不同浓度的酸雨胁迫。用稀H2SO4配制酸雨,酸雨pH值分别设为2.5、3.0、3.5、4.0、4.5,以蒸馏水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用小型喷雾器将不同浓度的酸液均匀喷于整箱茶树幼苗上,每3d喷洒1次,每箱幼苗每次喷洒50mL。气温过高时可喷点水,以保证茶树幼苗的正常生长。酸雨处理30d后,进行发芽测定,30??~90d时取主茎上的成熟叶进行各光合指标测定,90d后进行根系测定。

1.3 发芽率测定

2012年5月1日进行发芽率统计,清点发芽幼苗棵数,并记录。

1.4 光合能力的测定

从2012年5月开始观测,于5月1日、5月20日、6月10日和6月30日上午9: 00~11: 00,采用便携式光合仪对茶叶幼苗成熟叶片进行光合指标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测定时保持外界正常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测试指标包括: 叶片的净光合速(Pn)蒸腾速率(Tr),WUE 为水分利用效率。

1.5 根系生长测定

6月30日进行根系生长测定,测定根系的长度和总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拟酸雨对碧螺春茶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不同pH的酸雨对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见,茶树种子的发芽率随酸性环境的pH值下降而下降,当pH为2.5时,茶树种子的发芽率只有对照组种子的发芽率的64%,实验中在酸性胁迫pH为2.5时,有些种子还出现了腐烂的现象。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当pH为4.5时,茶树种子的发芽率还比对照组种子的发芽率好1.6%可见,pH4.5是茶树种子最适宜的生长pH环境。

2.2 模拟酸雨对碧螺春茶树种子的pH影响

不同酸雨酸度胁迫1个月后测量pH值 ,5月1日测量值可以看出碧螺春茶叶片的pH随酸雨酸度的降低而降低。由于初始一个月叶片比较嫩,pH值都普遍较低,5月1日pH2.5酸雨胁迫的叶片的pH比CK低75 %。随时间的延长5月20日到6月30日叶片成熟后,叶片的pH值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碧螺春叶片对酸雨胁迫的反应比较慢,在长时间的酸雨胁迫后,光合作用能力逐渐减弱。而CK组的叶片的pH值趋势是逐渐增强的。

2.3 模拟酸雨对碧螺春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不同ph酸雨对碧螺春幼苗生长的影响可以看出,碧螺春幼苗生长3个月后,在低pH组的幼苗苗长和根长都普遍小于CK组。呈逐渐上升之势,在pH4.5的酸雨环境中生长的幼苗比CK组幼苗苗长长了3.67%,根长长了1.3%,说明pH4.5的酸雨环境是碧螺春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第一组种子萌芽实验相符合。

3 结论和讨论

本试验表明,模拟酸雨(pH值分别为 2.5、3.0、3.5、4.0、4.5)对碧螺春幼苗最终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pH值降到最低2.5( 酸度最强) 时,碧螺春茶子的种子均有部分种子发生霉烂现象。种子在成苗后苗高和根长都较差,幼苗光合作用能力也随酸雨的酸性降低而降低,但是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在低酸度的胁迫中,碧螺春茶苗的生长状态比CK组好,说明在碧螺春茶适合在低酸度中生长。在农业生产上,注意酸雨酸度的测量,一旦遇到强酸雨,需要立即排干酸水,保证种子的发芽,在浇灌中可以适当调低灌溉水的酸度来促进碧螺春幼苗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周青,黄晓华,王冬燕,等.稀土元素 La 对酸雨损伤腊梅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7,16( 6):59-61.

上一篇概率计算

下一篇审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