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范例6篇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社会思潮 大学生 新自由主义 消费主义 实用主义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22-02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纵深发展,引起社会各个领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各阶层在经济利益上的分化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也随之引起大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敏感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面对复杂的利益格局以及多元的社会思潮,很容易被一些消极社会思潮影响和冲击。这些消极社会思潮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造成冲击。因此认真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积极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 社会思潮的内涵及特点

1.社会思潮的内涵

梁启超先生早在1902年《论时代思潮》一文中就对社会思潮的内涵做了描述,他指出“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后,中国的大量学者对社会思潮问题做了相当的研究,总的说来,社会思潮的内涵界定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众思想、理论和观点,它反映特定环境下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理论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进行调控、改造和导向。

2.社会思潮的特点

社会思潮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由于社会利益的复杂性,从而在不同时代都会产生多种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都在社会中产生、存在、传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在寻找着实现自己的物质力量。同时某种社会思潮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的实质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也使社会思潮具有如下特点:(1)批判反思性。社会思潮具有某种新颖性、奇特性,它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对现实权威的反思或否定,对青年人叛逆心理有特别的吸引力。(2)时代阶级性。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集团的群体性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特定阶级、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思想愿望。(3)复杂多样性。在一定时期内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会同时存在多种社会思潮,并呈现价值的多元性。(4)自我传播性。社会思潮的兴起不是靠某种强制力量来推动的,而是它在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中,人们自觉的传播进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5)直观现实性。社会思潮都是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中产生的,都试图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 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对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既要看到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1)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提高全面思考以及系统分析的能力;(2)促进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关注国内社会问题、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维权意识,培养了高校师生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中,导致大学生群体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碰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中新自由主义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主张照搬西方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其核心论点简单地讲就是“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新自由主义已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造成改革的某些局部扭曲。有人甚至认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就是要实行私有化,严重影响了一些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2.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的纵深推进,社会生产开始频繁过剩,导致经济总体的平衡对消费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下,消费主义思想日渐趋盛。消费主义思潮以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大学生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攀比,竞争和模仿。这几年社会中出现的炫富趋势,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大学生自觉意识不高,经验也不足,自尊心又较强,在社会炫富的畸形消费心理影响下,很容易导致“面子消费”,相互攀比,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消费主义思潮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强烈的消费意识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偏离生活的主流,形成贪图享受、讲排场、爱慕虚荣、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不良习惯,遇到问题倾向于用金钱去衡量或用金钱去解决,当自己的收入条件不能支持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时,青年大学生很容易走向极端――利用犯罪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3.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资本主义为了追求财富,“实效”成为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座右铭。实用主义就反映了这种功利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大力宣扬实用主义思想,使实用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实用主义反对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认为真理就是效用,而效用是衡量一个观念或假设的真理的尺度。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实用主义让大学生很容易陷入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观念里,一切行为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为出发点,淡化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4.个人主义的影响

个人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它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推崇个人的自我实现,广泛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形式干涉和阻挠个人需要以及发展。个体主义的传播带来了个人的解放,并且个体主义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更为自我负责的生活方式,使人成为一个有尊严、独立的人。这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奋斗。但是,个人主义过于强调“私”字,与中国的传统道德标准的集体至上相背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竞争意识深入人们的脑海,追求物质利益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在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为了凸显自己,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不惜牺牲同学利益、集体利益。当其他同学的才能超越自己时,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以残酷的犯罪手段伤害同学、伤害社会。大学校园出现的投毒事件、杀人事件就是一些大学生自私心理达到极端后的过激行为。

三 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社会思潮的对策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辨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宽教育渠道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理论水平越高,对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帮助越大。如新自由主义宣传的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就是企图混淆全球化和民族化,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高校教师的理论功底越高就越能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民族化和全球化,既不能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又要提高警惕,捍卫国家、民族的。另外,随着网络通讯的发达,学生获得各种社会思潮的渠道越来越宽泛,教师不仅要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占领课堂主渠道,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而且要树立伟大的课程观和教育观,即把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的各种教育经验都纳入课程进行设计和开发,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导作用

大学精神体现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先进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着激励意志、规范行为、凝聚人心的功能,对大学生的精神愿望、生活信念、道德理想与行为规则等,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激励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爱国、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一起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摒弃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其次,在校园里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中国自古就有节俭惜福、反对奢靡的传统,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视节俭为美德,纠正一些大学生“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挥霍享乐为潇洒”的错误消费观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蚀。

参考文献

[1]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

[3]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4]王赳.消费主义的现实反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5)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2

一、当代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简析

(一)功利主义思潮。功利主义的主张是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主张,其基点建立在后果评价上。它认为任何人的幸福都在于快乐的量超过痛苦的量,任何行为的善也在于其产生的快乐的量大于其痛苦的量。这种主张是把利益作为个人行动的驱动力,其主要特点也是片面讲究实用和利益,在价值判断上以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为标准,认为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二)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强调以人的价值为中心,以实用、效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其整套理论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实用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点就是鼓吹工具主义的“价值至上”观,将认识中的价值关系、效用关系置于事实关系之上,甚至以人的主观需要的满足程度来排斥认识的客观性,其主张“有用就是真理”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它鼓吹国家在现代社会中不应该起任何作用,现代社会必须回到自由放任主义。新自由主义思潮推崇个人自由,自我实现,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外在干预,这些观点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四)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盛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思潮,是晚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对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来讲,后现代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具有反传统、反权威等反叛性特点,并深刻地批判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

(五)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消费主义是侧重于一种消费价值观的描述和批判,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一种缺乏批判意识的无度消费,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代表着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无限制,无终结,它主张消费越多越幸福、越民主、越进步。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第一,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使得价值取向功利化。功利主义思潮所滋生的急功近利情绪严重侵蚀着不少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达到个人的私利目的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它所带来的残酷竞争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实用主义思潮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对旧哲学的批判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共鸣,这就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功利化。

第二,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树立远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得理想信念淡漠。新自由主义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上造成了个人与社会的根本对立,使不少大学生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失去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后现代主义渗透着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价值论上的多元主义,让大学生无所适从,好与坏、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减弱,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展,理想信念被淡化。

第三,社会思潮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大学生继承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需要,更是要充分的表现自我、张扬个性,跟上时代的潮流,容易导致其消费观扭曲、劳动观淡薄、审美品位丧失、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而且由于家庭背景的不一致,家庭条件落后的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第一,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实质,提高对各种社会思潮批判引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它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往往习惯于向高校聚集,寻找其思想文化土壤,而高校在接受各种社会思潮后,使其扩散、流行,不断向社会传播和辐射。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产生过程和实质以及对大学生的危害性,在客观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3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一)孕育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以理性和科学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和哲学思维的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的结果,却使现代主义走向了反面,出现了异化的现代性。理性从其依托的社会基础中分离开来,形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忽视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在20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在遭受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创伤之后,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它颠覆或超越现代社会的一切,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它从另一角度开启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也是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二元论以及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是应批判的。它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认为无差异的世界是毫无特色和苍白无力的。他们认为,事物不是本质的,具有众多的不确定性,人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个人应不再把他人作为工具,而应作为目的。

2.反对整体性、同一性,提倡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差异是无处不在的,而传统哲学以同一性、普遍性为人的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成为抽象的人。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世界是多元化的,具有相对性,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因此,后现代主义推崇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强调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反对整体性、同一性,提倡多元化。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多样化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开放性和超越性。后现代主义多元化的思想撬开了禁锢在大学生头脑中的枷锁,解放了他们的思想,有助于他们用多元的角度来认识多元化的世界。其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包容、合作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是多元的,主张平等、开放的方式来解决人们之间的摩擦。这些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不同民族、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之间形成包容、开放的交往价值观。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的态度容易导致价值虚无。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们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的态度影响下,容易以虚无的目光看待一切,将一切的存在都看作是毫无价值的,这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其次,后现代主义虚无主义的政治观点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追求的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观念会助推部分大学生对一元政治的反感性,从而去追求社会政治的多元化,导致其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具有摇摆不定的倾向。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讨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要求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工作方法。

(一)坚持一元化为指导、尊重多元、包容差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其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则是“多元”。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为总的指导思想,用理性的头脑正确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受到后现代主义极端错误思想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深厚,不能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持有正确的价值观来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社会思潮 德育 影响 对策

20世纪初,世界上各种思潮和理论大量涌入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丰富表现,真可谓此起彼伏、目不暇接。这些社会思潮都是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并且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认真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适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弘扬积极影响,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当今社会思潮的概念及特点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①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综观当前这些社会思潮的表现形式,其所以能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并为青年学生所接受,是因为它们均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1 性质上更具有隐蔽性

从社会思潮本身的性质看,包括积极上进思潮、消极落后思潮、还有一些中性思潮,而且这些性质特征有时并非明显地表现出来,甚至在一定历史时期是以错综复杂或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难以准确把握其性质。全球化趋势带来了各国文化、制度的交流和互动,社会思潮也体现出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回应。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思潮并没有表现出以往那种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化和界限分明的特点,而更体现出一种适应外部需要的隐蔽性。尤其表现在关注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科技问题上,它阻断了人们对它本质的客观认识,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1.2 内容更具现实利益性

以往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当前一些社会思潮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更具有现实利益性。马克思指出,人类所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因此,利益问题始终是人们最先关注的。当今社会思潮始终抓住大学生的这一需求,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加重视制度层面的、可操作层面的问题, 往往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抛出相应的“药方”。不同思潮代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人们接受某一思潮在出于思想认同的基础上,更多地掺杂了现实利益因素,支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思潮与自身利益要求的相关度。

1.3 发展更具动态性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认知能力的变化、认识主体的转化而不断变迁和消长,这就显示出了社会思潮的发展动态性。首先体现在我国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即随着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一种社会思潮会被另一种社会思潮所取代。在社会思潮存在理论冲突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相互渗透、补充和借鉴,相互之间不断分化和组合。社会思潮可以分成国内思潮和国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批国外思潮,这两类思潮相互激荡,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经济私有化、“去意识形态化”、利己主义等思潮则很难在本土与外国之间寻找到准确的归属。

1.4 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立体化

当前的社会思潮在借助书籍、报刊、大学讲坛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的同时,还紧紧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所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及多元性特征挑战已有的德育模式。从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往往紧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贫困等问题阐述观点,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有的在语言表达上甚至趋向“煽情化”。

2 当今社会思潮影响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2.1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冲击,理想信念教育难度加大

处于各种思潮和信息包围中的大学生,对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有一种盲从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极力宣扬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趋同论”,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怀疑论”,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取代论”。而大学生思想理论知识匮乏、对党史与国情不够了解,加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仅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青年学生极易受各种西方思潮影响,在政治观中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我国的政治一元化持怀疑态度,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有些大学生被西方文化所“感化”,盲目崇尚西方发达国家制度。在无意识中放弃信念,以反主流文化开始,不断反传统,丢失了理想归属和精神寄托。有些大学生对中国国情了解不足,不能够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盲目产生悲观情绪。

2.2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

以往的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多是对社会的宏观解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一些社会思潮则直接反映现实需求,主要关注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更加重视制度、体制机制层面的可操作的问题。大学生在急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尤其是利益调整和社会竞争面前无所适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与思想困惑;而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偏激理论主张一切从利益出发来衡量人的价值。部分大学生受此影响,学习和生活上也唯功利化和实用化,甚至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也建立在功利基础之上,少数大学生入党动机实用化,把入党作为谋求更好的工作的筹码。价值取向唯功利化、实用化的结果是人为物所役,失去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社会推崇的所谓“普世文明”的文化影响和动摇着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大学生极易被别国文化所感染,使自身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反传统、反权威意识的增强,追求人格的独立自主,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时,更看重自我发展、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对个性和个人价值的极端推崇,容易淡化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3 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受到影响

道德观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受当今西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思维的平面化和人生态度的游戏化,从而淡漠传统优良道德而奉行一种现世操作伦理。在所谓的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对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接受较快,追求性自由、自我中心等在大学校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大学生认为世界是不确

定的,把生活当作永恒的现在,生活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意义,享受现在、享受过程是他们的座右铭。在义利观上,为了眼前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追求个人中心、物欲至上,沉迷于即时行乐、游戏人生。在恋爱观上热衷于“短平快,一脚踹”,“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有些大学生受社会思潮负面影响毒害,对正确的道德教育产生下意识屏蔽,造成高校德育工作的严重被动局面。因此,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是当务之急。

3 积极探求引领社会思潮的对策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本着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②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积极推进高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辩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对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的社会思潮,积极吸纳;另一方面,针对敌对的社会思潮要给学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及其反动本质,“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因为其来源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说,本质上看当然是必须否定的。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投入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

3.2 加强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介绍、分析、解构社会思潮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一般不大注意了解非主流社会思潮的状况,就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具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由专门的队伍从事这类课程的教学,形成了独立的话语体系。而大学生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非常广泛的信息。非主流社会思潮借助于一些大众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资讯媒体对大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其知之不全、悟之不透,反而觉得很深刻、很哲理,因而仿效、盲从。

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③高校应加强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有针对性地介绍、评析和批判非主流社会思潮,在教育内容、方式和机制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通过鼓励、引导学生敢于与西方各思潮展开交流、对话,对其进行解构、批判,削弱其隐藏文化霸权的话语效果,引导学生积极选择、吸纳那些维护、补充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为我所用,把现阶段的“引进型社会思潮”转化、整合为“输出型社会思潮”,捍卫和实施我们的话语权。④同时,把这些适合我国国情、“为我”的社会思潮向世界传播、辐射。教育内容上:给传统教育内容增添新元素。现有的教育内容,特别是“两课”的内容上主要是正面的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没有把各个时段上出现的社会思潮列入教学范围。但学生在课堂外又经常接触这些思潮,在没有正确点拨的情况就容易出现误导。所以与其“堵”不如“疏导”,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向学生介绍、引进各社会思潮,主动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对其进行分析、解构,使学生能分辨良莠,把他们先进的思想整合到主流意识形态并加以优选到教材中去,真正起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

3.3 增加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其现实社会性和生活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和渗透政治原则性,同时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提升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思潮其内容具有社会现实性,大多紧扣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的困难境遇问题,有些内容契合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求,所以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和精神关注。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变纯粹政治性内容为一定的生活化关怀,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它们跟学生越亲近,越生活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就越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种亲近往往又是通过间接政治社会化的丰富样式表现出来的,从而直接对接着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心理感受,使大学生容易产生明显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是吸引大学生注意,并且有助于建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愿景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种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的外部律令及要求的话,就无法达致“建立共同愿景”的境界,至于应该丰富和补充哪些教育内容,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至少需要将上级的教育要求具体化和细致化,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的粗放教育模式。⑤

3.4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有意识的加强新媒体话语权

总书记提出的“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这一重要课题,敏锐地抓住了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意义重大。目前的高校思想教育网站缺乏针对性和与“网民”的沟通与交流。为此,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政工干部中,遴选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网络评论员队伍。让他们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围绕着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在网站上发表观点正确的文章,牢牢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网上舆情强势。高校不但要引导社会思潮,而且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努力去创造新的社会思潮。要根据我国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理论研究,直面问题,解疑释惑,不断提出新概念、创造新理论,形成新体系。然后层层传播开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5 创新教育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才能站得住脚跟。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自己的判断,才能最终说服自己。当今一些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共鸣并形成误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多,理想主义色彩与情绪化思维活动较浓,对社会思潮中的一些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常常脱离社会现实。因此,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及时宣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绩,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街道、企业、厂矿、农村、乡镇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激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自觉地否定和抵制一些社会思潮的错误倾向。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从而主动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注释

①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②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8-07-29.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当代;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反映一定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需求和情感需要,它是一种有社会理论做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它常常被人们称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社会思潮具有复杂多样性、直观现实性、批判反思性、国际全球性、强弱并存性等特征。在当代中国,存在着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潮以及反主流社会思潮这三种流向;同时,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又可分为维护性社会思潮、弱挑战性社会思潮和强挑战性社会思潮这三种类型[1]。

社会思潮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多种积极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起了大学生的思想觉醒,催化了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成

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成与社会思潮对他们的影响有着必然和直接的关系。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而当代社会思潮一旦形成,大学生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于是它唤醒了大学生的思想觉醒,激发了他们的思想和热情,那么,以此作为条件,再加上它的异向性与大学生喜好标新立异相合拍,就促成了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形成。

(二)促进了大学生的理性思考,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现实问题

社会思潮中的许多理论都针对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阐述的。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华尔街运动等,使大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等,同时进行深刻而理智的思考。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理智冷静、客观辩证的面对和看待这些问题,看到社会思潮中的先进思想内容和现念,既能从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潮中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共性,同时也看到问题是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完善和制度的健全而得以解决。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出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传统的和现代的、进步的和落后的以及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形成一种复杂的集织,使大学生面对形形的社会思潮,失去了分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的能力,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上的混乱和困惑,对他们构成了现实的冲击和影响。

(一)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淡漠和迷失

最为典型的表现为全球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全球化思潮倡导超国界的整体主义,鼓吹"趋同论"、"民族国家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观点,而这些观点和论调也都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家提出的,企图取消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本质是企图制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此思潮影响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爱国意识淡化、政治观模糊等不良后果。

(二)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的狭隘

由于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被唤醒。但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在表达爱国之情时,展露出狭隘的民族意识,以极端对峙的思维方式对待国际争端,甚至有些大学生错误的期望政府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

三、针对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一)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同样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影响的最重要的对象。社会思潮本身掺杂了许多利益因素和政治企图面对政治文化有着一定的解构性,它的理论外形往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大学生由于对外界社会认知的缺乏,往往在半知半解的壮况下就接受了各种社会思潮并对之赋予理想化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否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当代各种社会思潮。

(二)倡导先进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由于大学生在选择接受社会思潮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不仅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强理论研究,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也要掌握最新、最适用于大学生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文化巩固大学生的思想防线。注意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审美、心理健康等多重角度对其进行正面疏导,提高大学生面对事物的思辨能力,这才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接受社会思潮的根本。

(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正确的当代社会思潮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错误思潮的形成,减少因工作被动而给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社会思潮作出前瞻性的预测,以防患于未然。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电影和话剧等艺术作品往往与当下社会现实、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相联系,体现着诸多社会思潮。积极向上且具有崇高价值的电影能引领大学生奋发向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这些反映社会主旋律的影片,大学生可以在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标,并自觉将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从中找到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

[2]刘勇波,徐传武.当代社会思潮的特殊性及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3]田遵辽.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1,(11).

[4]杨子.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理论研究,2011,(7).

[5]李玲芬.当代社会思潮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

[6]马卫国.正确引导大学生应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2,(27).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社会思潮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一、高校社会思潮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特定时期、地域里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一种承载了一定阶级或基层特定利益诉求、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倾向和潮流,或积极或消极的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也纷至沓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以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这种社会思潮干扰了一些师生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特别是对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产生了迷惑效应。

2.新自由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具有很强的阶级性,经济主张全面“自由化”;政治上全面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则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以极端个人主义为表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贬低和否定集体主义,这与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提倡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背道而驰的。近几年,这种思潮在我国高校校园有所影响,严重侵蚀了部分高校青年师生的思想意识,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3.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这种社会思潮兴起于西方,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近些年来在我国高校学生和教师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鼓吹知识分子应当是超阶级的,是公共事务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人”。而我们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在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青年嘘声以获取和认同这种思想观点为时尚。对于这一思潮的严重危害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4.思潮。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知识分子和学生中兴起的一股思潮。这种思潮对近代中国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以“重新评价”为名,肆意歪曲历史。从其表现看,主要是否定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同时美化和歌颂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其目的归根到底就“客观”“公正”为伪装,在高校中骗得了相当市场,在高校师生中的影响之坏,危害之大,不可不防。

5.大陆新儒学思潮。其基本主张表现为崇儒反马和儒化共产党。大陆新儒学的提倡者和传播者主要是一些高校学者,尽管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不是那么广泛,但对于它的严重危害,我们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以对金钱的盲目迷信和崇拜为中心的拜金主义思潮,以精神空虚、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最求“贵族化”生活为表现的享乐主义和以片面强调个人价值,否认社会价值,忽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表现的极端个人主义在高校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市场,严重影响着青年师生的健康成长,危害着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二、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类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最早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十七大继而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效途径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中存在各类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引领,帮助大学生确立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从而有效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

1.要用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通过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讲解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要避免纯理论的灌输,以更加浅显、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灵活方式和形式,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要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认识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具体论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才能有更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抵制住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3.要用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成果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社会思潮的发展也是直接反映了现实物质世界中不同群体利益的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不例外,他本身就存在于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之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就很难找到现实的物质基础,也很难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动力。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建设,用发展事实和发展成就来增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发展中引领社会思潮,要善于通过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展,从而自觉学政方针、拥护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吴云志,夏英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

[2]胡茂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9(4).

[3]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上一篇电容屏

下一篇做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