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分析测试题范例6篇

性格分析测试题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1

1 引言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代表Jung心理类型理论的测量工具之一,编制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内外倾、感觉—直觉、对事—对人、认知—判断等四种人格维度的量,以了解人格类型的偏好倾向。MBTI经过50多年使用和完善,证明其是具有很好信、效度的人格量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应用前景的国际著名人格量表,并已广泛应用于职业指导、人事咨询、管理人员评估及团体动力学分析等方面,其测验题仅有97道,简便易行。1994年,我们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合作,对MBTI-G量表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修订,经过近六年的工作,基本完成了中文版MBTI人格测验量表的修订工作。

2 研究方法

2.1 量表项目的翻译定稿和问卷(试测版)的拟定

原始问卷由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提供美国1987年版MBTI Form G量表(Myers,1987)。量表项目的翻译和定稿过程如下:由两名心理学家、一名语言学家和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分别翻译原量表的项目;对比以上四份译稿,形成问卷(初稿);由于跨文化的差异,预使MBTI适合中国人使用,在保持原量表的完整性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请两名心理学家对初稿进行修订,将难以理解的词对转变成句子,使语言基本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生成问卷(二稿);请一名心理学和一名管理学专家对各条目与相对应的人格维度的匹配度作分析,对匹配不好的条目逐条提出修改意见;邀请一名语言学专家审定条目英译文的准确性、条目的可读性和中文表达的流畅性,并逐条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修订形成问卷(试测版)。

2.2 最终定稿与取样测试

2.2.1 最终定稿

利用试测版问卷及其他人格问卷对西安市大学生施测,依据测验的结果,先后三次邀请14名心理学专家、管理学专家和语言学专家对MBTI量表评定。专家审议总修改率达49.4%。经过不断的修订,最后形成中文版MBTI—G人格类型量表。修订后的量表共97题,由意思表达完整的83个短句和14对意思清晰的词对组成。短句包括题干和2至4个强迫选择条目;词对为意义相斥的两个形容词。

该量表分4个维度,8个因子: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对事-对人(TF),判断-认知(JP)。每一维度上两个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为研究方便,我们仅取每个维度的前一因子的测试结果作统计。

2.2.2 实测样本

西安市大学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和专科生2123名,平均21·3岁,男1611名,女512名,包括医疗、中文、外语、理工、计算机、财经和军事等专业。

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采用SPSS for Windows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信度检验

重测信度的样本为医疗本科二年级367名学生,18—22岁,男291名,女76名。完成中文版MBTI测验,8周后完成第二次测试,两次测验结果相关分析均达极为显著性相关(p

3.2 效度检验

3.2.1 内容效度 被试为军医大学五年制三年级本科学生

291名,年龄20—23岁,男性232名,女性59名。全部学生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100%通过国家英语4级考试,57·7%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完成英文版MBTI—G测验30天后完成中文版MBTI测验。两项测验全部8项指标两两相关均达极为显著水平(P

3.2.2 MBTI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测验包括16PF人格测验(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修订);EPQ人格测验(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PHI心理健康量表(中科院心理所在MMPI人格测验基础上修订)。参加MBTI和16PF量表测试的被试为:西安地区6所大学二至四年级本科生329名,平均21·4岁,其中男197名,女132名;参加MBTI和EPQ量表测试的被试为:大学二年级本科生320名,平均19·7岁,男性252名,女性68名;参加MBTI和PHI量表测试的被试为:工科二年级本科生280名,平均20·0岁,全部男性。将929名被试MBTI中EI分量表的测验结果分别与EPQ、16PF和PHI3项人格量表各因素测试结果作相关分析,其中将相关系数P

表1中所示,MBTI测验的EI维度与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内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将MBTI中SN分量表测验结果分别与EPQ、16PF和PHI人格量表各因素测试结果作相关分析,将相关系数P

表2中所示,MBTI测验的SN维度仅与忧虑性(O)呈正相关;与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幻想性(M)、内外向(E)、病态人格(PSD)、兴奋状态(HMA)等因素呈负相关。将MBTI中TF分量表测验结果分别与EPQ、16PF和PHI人格量表各因素测试结果作相关分析,将相关系数P

表3中所示,MBTI测验的TF维度与稳定性(C)、恃强性(E)、有恒性(G)、敢为性(H)、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等因素呈正相关;与忧虑性(O)、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将MBTI中JP分量表测验结果分别与EPQ、16PF和PHI人格量表各因素测试结果作相关分析,将相关系数P

表4中所示,MBTI测验的JP维度仅与社会性(L)和有恒性(G)呈正相关;也仅与精神质(P)和脱离现实(UNR)呈负相关。

3.2.3 MBTI结构效度分析 被试为军校大学本科一至四年级448名学生,均为男性。采用主成份分析提取公因子,采用斜交旋转法经20次迭代收敛,选择因子数为4,结果累积解释方差为22.9%。E-I、S-N、T-F、J-P4个维度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分别占93.75%,80.76%,72.72%和84.00%;次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分别为6.25%,11.52%,9.00%和16.00%;在主因素上无高负荷的题目共6项,即31,46,59,63,75和91题,集中在SN和TF维度上,仅占总题数的6.17%。其中5项是本研究将原词对题目转换成的短语题目,1项为词对题目。这6项问题的共同特点是有较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333,0.241,0.353,0.444,0.318和0.323。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2

        0 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0年开始实行以来,在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一场大规模标准化的考试,有许多学者专家对它的测试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大学英语四级的真实性,分别从三个主要测试部分-听力、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与讨论。 

        1 测试真实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根据巴赫曼和帕尔默(1999)提出的语言测试有效性的模型,测试的有效性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信度、效度、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后效作用和可行性。一项测试的总体有效性等于各项要素的总和。 

        在这个理论里,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言使用领域(Target Language Use domain,or TLU domain),它指的是非测试情景下的语言使用任务。测试任务反映语言使用领域特点的程度越高,便意味着该测试任务的真实度越高。 

        在设计一个真实性高的语言测试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识别语言使用领域中某一任务的特点,然后选择反映这些特点的测试任务。一个真实性高的语言测试,能够完全反射出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语言。 

        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测试真实性浅析 

        2.1 识别语言使用领域及其特点 根据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在中国,大学在校生主要是在学术环境中使用英语,如大部分英语课程的课堂活动是用英语进行的:学生听教师的口头指令,提问,回答,做笔记,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讨论,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使用英语教科书,做课后习题,写论文或报告,做试卷等。然而,他们很少在课堂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外国人进行社交的机会也不多。就非学术环境而言,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他们可能在一个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情景下使用英语,如读写邮件、阅读并制定各种说明和表格,或有时与客户进行口头交流等。 

        由此可以判断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语言使用领域包含两个方面,即学术和非学术的环境。 

        2.2 听力 在听力方面,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广播节目”。表格1对样卷中听力部分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了分析,以衡量测试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 

        表格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真实性分析 (‘O’ 代表测试任务与语言使用领域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 “X” 代表缺少一致性, “” 代表一致性不确定)。 

        样卷包括了学生在学术环境中会遇到的讲座(如篇章理解)和对话。虽然日常生活中朋友、夫妻之间用英语进行对话的可能性较低,但对话部分模仿了真实的语言情景,并加入了一些英语口语中常用的表达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使用领域的特点。因此,这一部分的测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实性。 

        然而,听力部分的内容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尽管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功能性的对话,如出借和归还物品(第1题),但是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主要的语言使用领域却是学术环境下的英语课堂,而朋友之间日常交往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对话部分中,则很少有内容包含学术环境下的对话,这又恰恰是在校大学生使用英语最频繁的领域。 

        2.3 阅读与写作 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第二语言环境是英语相关课程的课堂,他们阅读教科书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章;他们完成英语课程的作业,如写论文、报告等。此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强调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和写作与将来从事职业相关文章,如备忘、通知、邮件、说明、表格、报告、日程安排等。这些题材的文章也应包括在阅读和写作的测试中。 

        表格2和3对样卷中阅读和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分析,衡量测试任务是否具有真实性。 

        表格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真实性分析 

        表格3: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真实性分析 

        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阅读部分的测试内容的真实性较高。阅读文章的话题涵盖范围广,包括社会学、环境问题和教育,这些话题都有可能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上看到。此外,学生要求掌握的语言能力也具备较高的真实性。如在语言使用领域中,人们经常需要快速阅读某个材料,以寻找某个特定的信息,而略读和查读这一测试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 

        表格3显示,写作部分的测试任务详细反映了大学生所应掌握的学术环境中的写作能力,如演讲稿。因此,也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 

 然而,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样卷中,无法找到应用类型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事实上,非学术环境中常用的应用型阅读文章和写作题材,如备忘、通知、邀请函、邮件、说明书等,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是主要的题材。同时,这些测试要求在考试大纲中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又恰好是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经常会遇到的题材。它们的缺乏,表示测试任务和考试大纲、语言使用领域之间的一致性不高,从而降低了阅读和写作测试的真实性。 

        4 总结 

        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样卷听力、阅读和写作部分内容和题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该考试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这三部分的测试内容和题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语言使用领域的特点,与语言使用领域的一致性较高。然而,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阅读与写作部分,测试内容并没有包含非学术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如应用型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没有在测试内容中体现出来。至于听力部分,虽然模拟了真实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场景下的对话,但是却缺少对学术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的关注。 

参考文献: 

[1]Bachman,L.F & Adrian S.Palmer 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achman,L.F.1999.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Carroll, B. J. 1980. Tes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An Interim Study[M]. Oxford: Pergamon Press.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3

关键词:人才选拔 个性测验 16PF

个性是指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通常包括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习惯性等特点。由于其独特性,个性测验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其稳定性,个性测验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实际人员招聘选拔工作中,要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个性测验可以起到独特的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广泛使用分析技术和大样本选拔进行测验,使得个性测验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肯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对其在电力企业人才选拔中的一次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和分析,并就人才选拔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实际工作有一些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16PF个性因素测验介绍

目前招聘选拔工作中常用的个性测验量表有加州心理调查表(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CPI)、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Th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Text or Questionnaire,16PF)和MB行为风格测验(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等,其中,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并且容易操作,因此在职业指导及人员选拔领域被广泛运用。

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以下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卡特尔(R.B.Cattell)编制,于1947年发表。包括187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a、b、c三个答案,要求被试从中选择一个,答案一般无正误之分(少数针对聪慧性的测题例外),被试应根据直觉进行反应,无须迟疑不决,一般45分钟完成。在这些题目中,每12-13个题目又组成一个分量表,测出某一根源特质。16种根源特质包括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 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和Q4紧张性。在16种根源特质的基础上,把相关性的因素抽取出来,全部无相关的因素也抽取出来的方法,经过因素分析专家数年的分析论证形成了4个次元人格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性(X1)、内向与外向性(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X3)、怯懦与果断性(X4)。另外通过同样因素分析方法,在大量的实证基础上,形成了4个重要的应用性人格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Y2)、创造能力强者的人格因素(Y3)、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

二、16PF个性因素测验的实施

这次16PF个性测验主要应用于电力调度员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选拔。电力调度员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岗位,主要从事电网设备日常检修操作、电网事故处理、发用电平衡等业务工作,需要24小时轮流值班,时刻关注电网运行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理。应该说,电力调度员在个性上需要相对稳定、偏外向、理性和果断,注重心理健康,创造能力不需要很强。对调度员需要强调的个性因素我们已经通过访谈法事先取得。

这次电力调度员岗位的招聘吸引了5位博士、3位硕士的报名参与,招聘选拔分为个性测验和面试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应聘人员先集中进行40分钟的16PF个性测验,然后按抽签顺序进行逐个面试。面试以非结构化方式进行,由应聘人员先通过PPT作自我介绍,然后评委进行比较随意的提问,面试后集中评委进行排序评定。

对16PF个性测验的结果我们是这样进行处理的:首先根据标准分换算表将16种个性得分转换为标准分,然后根据大学生16PF常模标定等级,从而可以直观地看出被试的各项个性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得出每位被试的4个次元人格因素和4个应用性人格因素的分数,并根据常模进行等级标定,其结果如表1。

三、16PF个性因素测验结果分析

对于这次个性测验的信度,我们通过计算分半信度的方法来衡量,将16PF测试题奇偶分半,从表2,两套试题的分半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rhh =0.628,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对于这次测验的效度检验,我们通过效标关联效度来初步衡量,这次面试和个性测验是独立进行的,可以将面试结果作为效标来比较、衡量个性测验的效果,这次面试的结果是评委分别排序的综合结果,如表3。

通过计算个性测验和面试结果的相关系数,得到这次个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R=0.471,如表4,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239>0.01,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面试和个性测验的结果显著不相关。

四、结论与展望

从人才选拔的整个过程来分析,作为其中的辅助部分,这次个性测验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首先,使应聘者感觉到公司系统管理的正规、严谨,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其次,整个个性测验操作顺利,具备应有的应用信度,可以为人才选拔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再次,改变了以往人才招聘选拔手段单一的状况,不同测评方法之间相互检验,为测评选拔操作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同时,通过这次简单的应用,我们也发现了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为:

其一,个性测验是较好地全面了解被试个性特点的一种方法,但应用于某一岗位的具体选拔时,应该具有该岗位优秀员工个性常模,以便于对比、选拔。而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基础工作的缺失,我们只能通过熟悉该岗位的领导、员工进行讨论确定岗位必要的重要的个性因素以及确定综合人格得分中相关次元人格因素和应用性人格因素的权重,这使得操作的科学性略有降低。

其二,通过个性测验和非结构化面试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非结构化面试首先在测评信度上缺乏实证数据,面试过程的随意性很难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必须采用半结构化、结构化面试,并且需要和其他测评方法配合使用,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祝蓓里,戴忠恒.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心理科学,1988,6:14-18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4

【论文摘要】:现今软件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章主要探讨软件测试中的影响因素和软件测试质量的提升与测试管理阶段采用的方法和人员的组织的几点认识。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是软件生存期(Software life cycle)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俗地讲,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进行最终复审的活动。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应该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或缺陷。

二、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

影响测试效率的因素除了测试方法之外,主要因素还有人为因素、软件类型、错误类型、测试充分度等。下面对这些因素作一个简要分析。

1. 人为因素

软件测试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为因素是影响测试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差异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测试人员在应用一个测试方法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使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学习能力可以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所以只能采用越来越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过程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效率的影响。

2. 软件类型

软件类型也是影响测试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同一个测试者,测试不同类型的软件的效率和发现软件错误的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测试什么类型的软件的效率较高则因人而异,这往往与测试者的相关知识、经验与专业训练有关。

3. 测试充分度

测试充分度反映了一个测试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执行,它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效率。1993年Frankl和Weiss发现,只有当充分度十分接近100%时,才能使测试发现错误的能力得到发挥。因此,在测试软件时,必须设法使充分度十分接近100%,否则将难以保证测试质量。

三、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然而,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程序中的错误,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软件的生存周期看,测试往往指对程序的测试,这样做的优点是被测对象明确,测试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但是,由于测试的依据是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和使用说明书,如果设计有错误,测试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即使测试后发现是设计的错误,这时,修改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因此,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对软件的开发过程,按软件工程各阶段形成的结果,分别进行严格的审查。

虽然测试是在实现且经验证后进行的,实际上,测试的准备工作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开始了。

1. 测试的过程及组织

当设计工作完成以后,就应该着手测试的准备工作了,一般来讲,由一位对整个系统设计熟悉的设计人员编写测试大纲,明确测试的内容和测试通过的准则,设计完整合理的测试用例,以便系统实现后进行全面测试。

在实现组将所开发的程序经验证后,提交测试组,由测试负责人组织测试,测试一般可按下列方式组织:

(1) 首先,测试人员要仔细阅读有关资料,包括规格说明、设计文档、使用说明书及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测试大纲、测试内容及测试的通过准则,全面熟悉系统,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作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2) 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3) 代码会审:代码会审是由一组人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会审小组由组长,2~3名程序设计和测试人员及程序员组成。会审小组在充分阅读待审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图及有关要求、规范等文件基础上,召开代码会审会,程序员逐句讲解程序的逻辑,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议,以揭示错误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程序员在讲解过程中能发现许多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错误,而讨论和争议则进一步促使了问题的暴露。例如,对某个局部性小问题修改方法的讨论,可能发现与之有牵连的甚至能涉及到模块的功说明、模块间接口和系统总结构的大问题,导致对需求定义的重定义、重设计验证,大大改善了软件的质量。

(4)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由于模块规模小、功能单一、逻辑简单,测试人员有可能通过模块说明书和源程序,清楚地了解该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采用结构测试(白盒法)的用例,尽可能达到彻底测试,然后辅之以功能测试(黑盒法)的用例,使之对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都能鉴别和响应。高可靠性的模块是组成可靠系统的坚实基础

(5)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如数据穿过接口时可能丢失;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可能有由于疏忽的问题而造成有害影响;把子功能组合起来可能不产生预期的主功能;个别看起来是可以接受的误差可能积累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全程数据结构可能有错误等。

2. 测试的人员组织

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定义与开发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各阶段所得到的结果,包括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及源程序都应进行软件测试。基于此,测试人员的组织也应是分阶段的。

(1) 软件的设计和实现都是基于需求分析规格说明进行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是否完整、正确、清晰是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需求定义的质量,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Analysi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Aerospace Medicin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3, China

【Abstract】 AIM: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15 Factor Questionnaire plus). METHODS: Undergraduates (n=1540) were recruited to complete the related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English version of 15FQ+, Chinese version of 16PF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and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was made of the scores. RESULT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Cronbachs ) and th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testtoretest, 4week interval)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were 0.61-0.80 and 0.64-0.85 (P<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0.42-0.88, P<0.01)betwee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factors and that of original English 15FQ+. The criterion validity study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factors efficiently represent the 16 personality traits.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loading of the items that fell on prime factors was 75%-100% and only 6 items were short of our expectation.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15FQ+ has a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 can be extensively used in China.

【Keywords】 15FQ+; reliability; validity; personality traits; undergraduates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因素量表(15FQ+)中文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大学本科生1540名,分别进行相应量表的测量,包括15FQ+量表中、英文版以及中文效标量表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EPQ和MBTI,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 15FQ+量表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0.80,重测信度(相隔4 wk)为0.64~0.85(P<0.01);② 中英文版本各维度相关显著(0.42~0.88, P<0.01);③ 效标关联效度表明,中文版15FQ+量表各维度很好地表征了16项人格特质;④ 因子分析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占75%~100%,仅6题目因子分析不理想. 结论: 修订的15FQ+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国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15FQ+;信度;效度;人格特征;大学生

0引言

个性因素量表(15 factor questionnaire plus, 15FQ+)首次发表于2000年,是由英国Psytech国际有限公司编制,用于测量卡特尔所确定的16项人格特质. 作为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量表的替代量表. 15FQ+量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2]: 如重新定义了智力因素为“自评智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智力的把握或信任程度,并非测量个体真正的智力;增加了对社会称许性因子(social desirability, SD). 目前,15FQ+量表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广泛应用研究前景的量表. 鉴于此,我们近年来与英国Psytech国际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进行15FQ+量表中文简体版的翻译和修订工作. 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15FQ+量表中文简体版的信度和效度,为15FQ+量表在中国内陆心理测量领域的使用和研究提供操作性技术.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大学本科1~4年级学生1540(男1033,女507)名,年龄18~24 (22.15±2.55)岁. 专业涉及医学、英语、计算机、统计、电子通讯等. 其中A组(内部一致性测量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245(男109,女136)名;B组(重测信度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116(男63,女53)名;C组(中英文版施测组)被试为四年级学生165(男110,女55)名;D组(16PF效标组)被试为一年级学生136(男81,女55)名;E组(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效标组)被试为二年级学生167(男133,女34)名;F组(麦布氏人格类型量表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效标组)被试为1~3年级学生506(男223,女283)名,G组(因子分析组)被试为本科1~4年级学生1469(男962,女507)名.

1.2方法

使用量表: 15FQ+量表(英文版), 15FQ+量表(中文修订版),16PF量表[3], EPQ(成人版)[4],MBTI(修订版)[5]. 测量过程: 采用纸笔答题方式,由受过心理测量训练的人员,严格按照各量表的测试要求,对相应的被试进行测量. 测试结束后,将被试的作答按各量表的计分要求进行计算,得出测量结果.

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计算由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

2.115FQ+信度分析

2.1.1内部一致性系数A组完成15FQ+中文版量表,计算17项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为0.61~0.80,考虑到初次修订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认为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表1). 表115FQ+中文版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略)

2.1.2重测信度B组完成15FQ+中文版量表4 wk后完成第2次测验. 测验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修订的15FQ+中文版具有很好的重测信度(表2).表215FQ+中文版重测信度分析(略)

2.215FQ+效度分析

2.2.1内容效度本研究先后三次邀请心理学专家和英语专业人员对15FQ+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定. 请心理学专家对量表的条目与相对应的人格维度的匹配度进行分析;邀请英语专业人员,审定各条目译文的准确性和中文表达的流畅性;在修订过程中还参考了正在翻译过程中的香港中文繁体版的译文,总修改率为23.0%,历时1 a.2.2.2中英版本施测比较C组全部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54.5%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完成英文版15FQ+量表4 wk后完成中文版15FQ+量表. 相关分析表明因子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表3). 表3中文版15FQ+与英文版15FQ+相关分析(略)

2.2.3效标关联效度

2.2.3.115FQ+与16PF相关分析D组分批同时完成中文版15FQ+问卷测验和16PF人格测验,其相关分析显示,中文版15FQ+与中文版16PF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与英文版15FQ+, 16PF, 16PF5间的相关基本一致[2],说明中文版15FQ+与16PF所测量的因子有很强的一致性(表4).表4中文版15FQ+与16PF各因子相关分析(略)

2.2.3.215FQ+与EPQ相关分析E组同时完成中文版15FQ+问卷测验和EPQ人格测验,其相关分析(表5)显示,EPQ的E, N, P和L维度与15FQ+量表中表征同维度的因子呈显著性相关,且相关方向相同,说明15FQ+中文版量表与EPQ在相同人格特质维度的测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515FQ+各因子与EPQ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略)

2.2.3.315FQ+与MBTI相关分析F组分批同时完成中文版15FQ+问卷测验和MBTI人格测验,MBTI量表取每个维度的前一因子作统计. 其相关分析显示,MBTI的EI维度与15FQ+量表中表征同维度的因子呈显著相关且方向相同,MBTI的SN, TF和JP维度与15FQ+量表的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均与其解释一致,说明15FQ+中文版量表与MBTI在人格特质维度的测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6).表615FQ+与MBTI相关分析(略)

2.2.4结构效度使用G组测量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采用斜交旋转法经25次迭代,选择因子数为17(含SD),结果累积解释方差为30.1%. 15FQ+的200个题目的分析结果(表7)显示,fC, fH, fL维度上的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均在主因素上,其余14个维度各题目最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占75%~91.7%,次级负荷值落在主因素上占8.3%~25%,在主因素上无高负荷的题目共6题,占题目总数的3%. 这6个题目的共同特点是有较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 42(0.0179), 53(0.0898), 120(0.0031), 131(0.0774), 156(0.0280), 173(0.0426).表715FQ+中文版200个题目因子分析(略)

3讨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人格测量的理论基础,多年的应用研究表明,卡特尔根据他的特质理论所确定的人格的16种个性特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通用性;但对人格的二阶因素特质的数量和内容等,至今仍没有一种通用的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开始着手研究我国的人格结构及与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问题,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6-9],但这些研究多涉及中西方人格在二阶因素水平的结构差异. 我国的16PF量表修订版已使用多年,近年由于版本老化,使用已越来越局限,选用同类型较新的15FQ+量表替代16PF量表是十分必要的.

15FQ+量表自发表以来已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1-2],大量的研究表明,15FQ+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被试,如大学生群体和企业的管理人员等. 本研究结果表明,修订的15FQ+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为了保证15FQ+中文版量表的内容效度,我们邀请心理学专家和英语专业人员对15FQ+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了评定,并经中英文版量表的施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FQ+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为了保证15FQ+中文版量表效标关联效度的可靠性,我们以国际著名的、经国内正式修订的人格量表为效标,包括16PF, EPQ和MBTI等人格量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15FQ+量表与中文版16PF, EPQ和MBTI量表在测量同样的人格维度方面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说明修订的中文版15FQ+量表具有较好的关联效度;在结构效度方面,对所有题目进行的因子分析显示了修订的15FQ+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5FQ+与16PF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因子fB, fA和fQ3的相关值较低(r<0.30),这是因为这三项因子在15FQ+和16PF量表中描述涵义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一结果与英文版的16PF和15FQ+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2]..

【参考文献】

[1] Tyler G. A review of the 15FQ+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J]. Sel Dev Rev, 2003,19(2):7-11.

[2] Psychometrics Limited. The 15FQ+ Technical Manual[M]. Pulloxhill Bedfordshire: Psych Int Limited, 2002:11-35.

[3] 李邵衣. 16PF使用指导书[M].沈阳:教育科学研究所,1981.

[4]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 1983,15(2):211-218.

[5] 苗丹民, 皇甫恩, Rosina C.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J]. 心理学报,2000,32(3):324-331.

[6]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 心理学报,2004,36(3):347-358.

[7]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9-95.

性格分析测试题范文6

关键词:SPSS;统计;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21-03

试卷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测评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是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学质量评估管理中越来越重视试卷分析,试卷质量的分析结果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了反馈信息,进而实现评价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等一系列质量要素,今后,应该成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常规环节之一。

1SPSS软件简介

SPSS软件是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目前世界上常用的三大统计分析软件(SAS、SPSS及SYSTAT)之一,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和操作简便,能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SPS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教育统计软件,既可以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可以进行各种推断和检验统计。

2试卷质量分析应用实例

下面数据以安徽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VB》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分析说明考试质量分析的模式和各项指标。

2.1试卷基本结构

本试卷(满分100分),由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共A分,占X%,主观性试题共B分,占Y%。具体情况见表1。

填写试卷基本结构可以发现,题量尚可,试卷题型不够丰富,填空题可以细化为一般填空和程序计算填空,客观性试题一般强调知识点考察,常见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单填空题,而主观性试题则根据学科的不同,一般设有复杂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题型。

2.2考试分析指标的定量分析

2.2.1成绩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1)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

这是直接方法。启动SPSS软件后会启动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界面,通过單击VariableView标签进人变量名编辑窗口,在Name(名称)下注明学号、姓名、各题型、总分、平时成绩和班级代码。其中,各题型、总分、平时成绩和班级代码均设置为:Numeric(数值)类型,Decimals(小数点长度)定义为0,其余各项使用默认。

第二步,选择数据视图,开始输入数据:从第一行第一列起直接输入相关数据,这样,每行输入一个学生的记录,各列输入数据为一个某种题型的成绩,最后一列是班级代码等。

最后保存扩展名为sav格式的数据文件。

2)直接导人外部数据,更改数据类型

为了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共享,SPSS还可以快速打开和编辑其他格式的文件,可直接导入操作的数据文件包括:MicrosoftExcel文件(*.xls)、SAS、dBase、Stata等格式。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依次单击FileOpenData,此时要在文件类型下拉菜单中选择AllFiles,在出现的全部文件列表中找到关联文件双击,在弹出对话框内选中其中的Read复选框(此项设置为把表格中的第一行作为变量名导人,否则第一行将作为数据导入),单击OK按钮后会打开DataEditor界面,就能显示出刚才导人的Excel文件内容。随后,也可依次单击FileOpenSave(Saveas),将当前数据存为其他格式的文件,比如sav格式,方便下次使用。

本文实例数据先对考试系统自动生成的xls文件格式进行数据导入,然后对变量属性作了适当修改,如图1、2所示。

2.2.2成绩统计的基本描述性分析指标

成绩统计分析的基本描述性指标主要有:学生总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各等级的人数分布及百分比、均值与标准差、成绩分布图等,相应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最小值(Mini-mllm)、最大值(Maximum)、频数(Frequency)、均值(Mean)、标准差(Std.)、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等。这些指标均要求按班级对试卷成绩及总评成绩进行分析。其中,均值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标准差强调数据的变异性,即数据的差异量数,进而反映数据全貌。而对称、偏斜及分布陡缓程度等数据分布的结构形态及特征则由频数、偏度和峰度用来描述。

1)卷面成绩的集中和离散数据统计

打开录入后的数据表,依次单击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出现频数对话框,导入要建立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项目,同时选上Minimum、Maximum、Mean、Std.devi-ation、Skewness和Kurtosis等参数,得到表1。

依次单击菜单AnalyzeDescriptiveStatisficsFre-quenciesChartsHisto-gramsWithnormalcurve,显示出分数段分布图和直方图。直方图如图3所示。

一般而言,学生成绩标准差在满分的5%-10%以内属于正常。从图表中得到的统计值可以发现:①本次考试的两个班的离散程度均较大,表明学生成绩离散度太大,可能是试题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②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③考生总分偏度值为-0.138和-0.648,依据偏度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本次测试数据显示:考生所得总分相对集中于平均分左侧,即大部分考生成绩小于平均分值;④在峰度的计算中,计算结果σ<0,可知在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图有比正态分布更长的尾部,不过盯为较小负值说明,考生成绩在平均分附近的集中度虽低于标准正态曲线,但也差别不大;⑤标准差1≥10,差异较大。但是结合对总分的直方图的观察,可以发现:低分段考生的成绩与平均分的差距较大,这是造成即使大多数考生的总分集中于平均分附近,最后标准差数值仍较大的主要原因。

2)难度指标分析P

对于课程考试来讲,保持合适难度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前提。

观测得出:总试题难度大概在0.6-0.8之间,难度值中等偏低,试题适中,相对较难。

3)区分度指标分析D

区分度(Discrimination)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与依据,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该指标对于选拔性考试如高考,竞赛尤为重要。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得高分,水平低的被试应得低分。区分度与难度有一定关系。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我们一般求出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试题的区分度,可以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来对试题进行分析,步骤为: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BivariateCorrelations对话框中选择各种题型和总分进人Variables,然后在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点击Spearman,完成后得到了各个题目的区分度。如表5所示:

从表中数据看出,由于三种题型的Sig.(2-tailed):p=0.000<α=0.01,相关系数值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表示试题的区分功能显著。

4)信度指标分析

信度(Reliabilitv)用来反映考生稳定水平可靠性,即测验能否真实反映学生水平程度的数量化指标,是测验的必要条件。常用的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荷伊特信度和评分者信度等。

因为影响测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导致信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实际使用何种信度要依据考试目的和性质而定,从而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

由于高等教育测验中绝大多数混合了客观题和主观题,所以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α系数计算信度,取值0.5左右即可达标。这种计算方法是由Cronbach于1951年提出的,不要求測验题目必须是记分型也能计算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依次运行:AnalysisScaleReli-abilityAnalysis,出现对话框,从中选择所有题型和总分,在Items框的Model项目中单击选择Alpha模型,并选中Scaleifitemdeleted复选框,计算出该试卷的信度系数Alpha=0.757。如表6所示:

通常Cronbach仅系数的值在0和l之间。如果Alpha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对上机测试来说,信度Alpha=0.757相对信度较高;一般来说,增加试题的数量;保持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努力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严格监考和按评分标准给分均可以提高信度。

5)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指试卷准确地测量了考试目的的欲测内容的多少,多大程度上效检了所要测定的功能或达到其测量目的。

具体地讲,就是覆盖面和权重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完成情况,体现考试能力水平和反映教学大纲完成的情况有效程度。

公认的效度分类方法是将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确定使用何种效度要根据测验目的而定。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是:效标关联效度法,这种方法首先是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

在工具软件环境下,依次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总分和平时成绩字段,随后在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s)中选择Pearson,计算数据如表7所示。

2.3试卷质量控制的定性综合分析

1)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定性评价

对试卷质量分析时的定性评价应有如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题量和题型;二是试卷语言的表述是否明确和准确(如参考答案是否正确,试卷内容是否有重复或是对后继题目有提示等,专有名词表述是否准确,选择答案设计是否均衡、排列是否科学,);三是试卷内容的难易度;四是试卷的内容效度—覆盖面问题;五是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度。

2)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指标体系。通过长期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客观地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这些可以通过多因素变量的综合横向和纵向比较。比如同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成绩是否有差异,进而分专业更合理地优化我们的课程安排。再比如通过长期比较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的成绩数据,可以分析出教师之间的差异,进而去了解他们授课方法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