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前线指挥官范例6篇

寒冷前线指挥官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1

摘 要 目的:观察“敷药灸脐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即时镇痛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8例,采用“敷药灸脐法”进行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结论:“敷药灸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即时镇痛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 脐疗 隔药灸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 脐疗 隔药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1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16

原发性痛经(P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时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尤以青年女性为多见。2009~2011年对3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敷药灸脐法”治疗,观察即时镇痛疗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原发性痛经(P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时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尤以青年女性为多见。2009~2011年对3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敷药灸脐法”治疗,观察即时镇痛疗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确定为原发性痛经;年龄15~37岁;未婚20例,已婚18例;病程3个月~7年。

本组患者38例,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确定为原发性痛经;年龄15~37岁;未婚20例,已婚18例;病程3个月~7年。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妇产科学》[1,2],结合临床诊疗,拟定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为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位疼痛为主,伴有其他不适感觉,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症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且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②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妇女凡在经期(或月经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者,均可诊断为痛经。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弦或沉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妇产科学》[1,2],结合临床诊疗,拟定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为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位疼痛为主,伴有其他不适感觉,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症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且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②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妇女凡在经期(或月经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甚至影响正常生活者,均可诊断为痛经。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弦或沉紧。

排除标准:①由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导致的继发性痛经;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参加本项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不适宜针灸的其他疾病患者。

排除标准:①由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导致的继发性痛经;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③参加本项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不适宜针灸的其他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敷药灸脐法”就是用配制药末填充肚脐后,再灸肚脐(即神阙穴),持续艾灸60分钟,然后用胶布把药末贴敷在肚脐内,患者可在8小时内自行取下。①药末组成:当归、川芎、肉桂、莪术、牡丹皮、红参、牛膝、桃仁、甘草各9g,研末备用。使用时用适量药物填充患者肚脐,以完全填充为度。②艾灸:将放有已燃无烟艾条的艾箱放置在肚脐上,艾条燃烧完毕要及时更换,艾灸60分钟。

治疗方法:“敷药灸脐法”就是用配制药末填充肚脐后,再灸肚脐(即神阙穴),持续艾灸60分钟,然后用胶布把药末贴敷在肚脐内,患者可在8小时内自行取下。①药末组成:当归、川芎、肉桂、莪术、牡丹皮、红参、牛膝、桃仁、甘草各9g,研末备用。使用时用适量药物填充患者肚脐,以完全填充为度。②艾灸:将放有已燃无烟艾条的艾箱放置在肚脐上,艾条燃烧完毕要及时更换,艾灸60分钟。

疗效观察:疼痛评价量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VAS)之数字疼痛强度量表[3]。Ч鄄欤禾弁雌兰哿勘曜迹翰握展使系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VAS)之数字疼痛强度量表[3]。

视觉模拟评分(VAS)

视觉模拟评分(VAS)

无痛0━┻━┻━┻━┻━┻━┻━┻━┻━┻━10cm剧痛

无痛0━┻━┻━┻━┻━┻━┻━┻━┻━┻━10cm剧痛

1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患者在直线上标记1点,以表示疼痛程度。0分:0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2分:1~3cm,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cm,中度疼痛,稍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和生活。

1条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剧痛,患者在直线上标记1点,以表示疼痛程度。0分:0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2分:1~3cm,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cm,中度疼痛,稍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和生活。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1”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1”之间的距离即是受试者的疼痛强度;评分要求取一位小数点。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1”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1”之间的距离即是受试者的疼痛强度;评分要求取一位小数点。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疼痛学》第3版)[4],结合痛经的临床特点,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②好转:经治疗疼痛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30%~80%;③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疼痛学》第3版)[4],结合痛经的临床特点,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②好转:经治疗疼痛减轻,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30%~80%;③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结 果

结 果

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

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

讨 论

讨 论

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解释原发性痛经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子宫内膜和血液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造成的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组织缺血,进而产生疼痛。目前临床的方法多是采用抑制排卵或镇痛药物,以缓解症状,但都有一定不良反应。

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解释原发性痛经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子宫内膜和血液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造成的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组织缺血,进而产生疼痛。目前临床的方法多是采用抑制排卵或镇痛药物,以缓解症状,但都有一定不良反应。

祖国医学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病在冲任,胞宫,多因寒客胞宫或七情失调,经血滞于胞宫,不通则痛,或冲任失养,不荣则痛。而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景岳全书》云:“若寒凝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甚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

祖国医学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病在冲任,胞宫,多因寒客胞宫或七情失调,经血滞于胞宫,不通则痛,或冲任失养,不荣则痛。而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景岳全书》云:“若寒凝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甚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

药物的选择:针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根据“寒则温之,通则不痛”的原则,根据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用温经汤,加桂枝、桃仁……”选择温经汤为主方,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方中当归、川芎、牡丹皮、红参、肉桂温经络、通血脉、调营卫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莪术、牛膝破血行瘀以增强活血祛瘀止痛之力。

药物的选择:针对痛经的病因病机,根据“寒则温之,通则不痛”的原则,根据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用温经汤,加桂枝、桃仁……”选择温经汤为主方,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方中当归、川芎、牡丹皮、红参、肉桂温经络、通血脉、调营卫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莪术、牛膝破血行瘀以增强活血祛瘀止痛之力。

艾灸的好处:《灵枢•禁服》曰“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可知艾灸具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之功,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良策。同时艾灸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能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灸局部调理全身,从而达到改变患者寒性体质,从本质上预防原发性痛经。

艾灸的好处:《灵枢•禁服》曰“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可知艾灸具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之功,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良策。同时艾灸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能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灸局部调理全身,从而达到改变患者寒性体质,从本质上预防原发性痛经。

敷药灸脐疗法,发挥3种疗法的协同治疗作用,增强疗效,在迅速缓解痛经的疼痛症状的同时,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理脏腑生理功能,祛除寒湿瘀阻,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敷药灸脐疗法,发挥3种疗法的协同治疗作用,增强疗效,在迅速缓解痛经的疼痛症状的同时,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理脏腑生理功能,祛除寒湿瘀阻,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63-265.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63-265.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3 李仲廉,华勇.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9-30.

3 李仲廉,华勇.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9-30.

4 何广新,曲延华.疼痛针灸治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2

某机步旅 —37℃ 演绎新版让子弹飞

数九寒冬,某机步旅组织的冬季野营训练在茫茫林海雪原深处拉开序幕。从大兴安岭山脉到松嫩平原,凛冽的寒风中,该旅常委始终冲在训练第一线,第一个开讲,第一个开打,第一个开练,第一个受考,以自身严格训练标准带动部队训练作风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

“东北部队冬训不过关,部队半年没有战斗力!”“常委不冬训,不算搞冬训。”冰寒彻骨的雪窝棚里,该旅政委徐朝春告诉记者:作为地处纬度最高的北方野战部队,必须锻炼出一套寒区作战的特殊本领。对此,旅党委在筹划部署冬季训练任务、检查督导冬季训练落实上,紧紧抓住严格按冬训纲目施训这条主线不放,做到全建制、全要素、全员额参训不留死角,把内容训好、过程训到不走过场,把重点难点训实不打折扣。始终坚持主官亲历亲为、率先领训带训、末端带头落实,牢牢把握大抓冬季训练的正确方向。为实现战斗能力的跃升,旅党委从自身抓起,训练中处处站排头、做表率,带领官兵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一体化指挥平台操作、火力兵器实弹射击、野战生存、机动行军等课目的研练。群雁高飞头雁领。记者跟随该旅首长机关一路闯冰河,越雪原,穿林海,深切地感受到了训练作风的转变:夜间行军,首长机关始终站在前头;雪地宿营,常委一班人与士兵一起住雪窝棚;对抗演练,首长机关操作一体化指挥平台和各类指控系统率先投入战斗,与敌在无形空间展开电磁较量……几经苦练,该旅先后探索出了合成营夜间突袭、抗电子干扰小窍门、步坦协同蛙跳式进攻等战法训法,有效提升了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指挥能力和实兵攻防能力。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冬季训练中,他们严格按照实战化标准展开训练,先后印发了《冬训训练纲目》、《冬训指导手册》,对冬训内容进行了专门规范:要求所有兵种必须完成15天以上的专业训练,所有装备必须拉出去进行实装操作训练,旅所属火力兵器全部完成实弹射击训练,所有分队必须进行7天以上的战术对抗演练,使冬训从一般适应性训练转变成战术对抗演练。

某团 —32℃ 千人百车遁迹雪野无影踪

雪落荒野,寂静无声。天刚蒙蒙亮,记者随某炮兵团官兵机动至王屯某综合训练基地,进行一场风雪严寒条件下的战术伪装演练。6时许,刚刚长途奔袭到目的地的官兵还未休整,一声凄厉的警报声就骤然响起。“敌欲对我实施空中打击,立即伪装隐蔽!”官兵们将各种战车迅速停放至路边、凹地、山坡旁进行疏散隐蔽,打开各车行李舱,取出防雷达遮障网、隔热遮障网和雪地迷彩网等器材,借助地形和伪装器材迅速伪装,人员装备和茫茫雪野浑然一体。电磁小分队适时前出,利用先进的电磁干扰设备不停地向外施放强电磁,对“敌”实施不间断的遮蔽干扰。与此同时,一支伪装分队也在千米之外的雪野丛林中开设假阵地。30分钟后,空旷的山谷摆起了一处处假火炮、假坦克、假导弹等,伪装的电台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发动机嘶吼轰鸣,如同一支千军万马的部队蓄势待发。

果不其然,半个多小时,蓝军数架侦察机和轰炸机就临空而至,开始对假目标阵地一顿“狂轰滥炸”,躲藏在雪野掩体内的官兵们安然无恙。几分钟后,敌机离去,官兵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构工伪装和隐真示假。早就听说该团的战场“隐身术”有一套,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冰天雪地里,记者领略了该团官兵的伪装绝活: 200多公斤的钢合塑料材料和各种器材相互搭配,5分钟就变成了3门火炮,15分钟变成了两辆卡车,18分钟变成了一辆威风凛凛的坦克。

为了真实地体验战场的伪装技巧,记者特意来到一连五班设置的假坦克群前,只见几名战士抬了5台发动机,按照战斗队形摆放好,然后在发动机上套一层薄薄的铁壳,再用铁皮包一根小腿粗的木头作为炮管插在铁壳上,并给其穿上战斗衣,随后用雪覆盖铁壳。随着发动机一响,一股黑烟喷出,远远一望,与真的一模一样。不远处的七班此时也设置出了一个假炮阵地,一门门火炮在丛林深处昂首待发,旁边的电台滴滴作响。

某教导队 —31℃ 寒潮来袭 信息化装备不再感冒

林海雪原摆兵布阵的某机步旅突遇寒流来袭,气温骤降至-31℃。风雪中,该旅旅长付先学命令作训参谋打开寒区部队信息化装备操作使用数据库系统,输入装备型号、气候环境、通信条件等信息,迅速根据数据库提供的应对建议调整作战部署,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该旅驻守在祖国北疆,一年有近5个月时间处于寒冬季节,极寒气候也时常“光顾”。过去,由于对信息化装备严寒条件下技术性能和承受极限没有底数,冬训中操作使用不当,曾出现指挥系统“罢工”和装备元件损伤的情况,不仅影响官兵操作信息化装备热情,也一度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建设的步伐。

随着大批信息化装备陆续列装,该旅领导感到:未来作战不能选择气候条件,只有全面掌握严寒条件下装备战技术性能,才能发挥其最大作战效能。为此,他们着眼寒区作战需求,围绕操作性能、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方面采集50组3万余条数据,研发寒区部队信息化装备操作使用数据库系统,对装备防护措施等提出明确指标,并实时对数据库升级更新,有效保障了信息化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操作使用。

记者在冰天雪地的演兵场看到,虽然此时气温降至-31℃,但指挥中心的远程视频会议、指挥控制、文电传输和卫星定位等多套作战系统都在有序运行,一组组作战命令准确无误地传输到各个作战单元。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以往在极端严寒条件下,信息化装备总会患点小“感冒”,现在采用卫星天线保护套、便携式电脑加热罩等防护措施,确保了信息化装备从指挥控制到火力打击全程正常运转、整体联动。

科学操作和对复杂环境的有效应对,让信息化装备在寒区战场威力大增。冬训中,该旅连续6个昼夜在严寒条件下组织实兵实装对抗演练,20多种信息化新装备无一发生故障,运转正常。

某营 —40℃“合成营”雪夜打响“突袭战”

这是一次带有实战背景的夜间突袭演习。时间:夜晚21时整。小雪,风力3级,此时温度为—40℃。地点:大兴安岭深处,执行人:5个红军连队。

军情紧急,兵车疾行。一支集坦克兵、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等兵种分队于一体的装甲合成营,趁着夜色的掩护,向百公里外的蓝军阵地急速驰骋。

时针指向23时,经过两个小时的机动,全营悄然到达离蓝军前沿阵地1000米的预定地域,并迅速做好战斗准备。几分钟后,随着营长廖明一声令下,等候多时的炮兵群开始实施火力打击,瞬间打破了雪夜的宁静。几分钟后,炮声渐弱,一支由坦克、装甲车、步兵共同组成的突击群开始向蓝军前沿阵地发起冲击。与此同时,一支集侦察、通信、工兵、电子干扰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特战分队趁着双方交战之机,背负各类特种装备,从侧翼开始向蓝军前沿阵地渗透。十几分钟后,侦察分队就在第一时间通过视频采集将现场战况传输到营指挥所,营指挥员分析整理后,命令狙击小组开始对“蓝军”前沿火力点进行狙杀,爆破小组向阻碍突击群进攻的地堡实施爆破,电子干扰小组利用干扰装备发射电磁干扰。

炮声震撼长空,火光映红夜幕。在合成营猛烈的攻击下,不甘示弱的“蓝军”利用远程火力优势,缩在坚固的地下工事中负隅顽抗。一时间,进攻部队受阻。紧急时刻,营长廖明根据战场态势,立即呼叫上级陆航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命令炮兵分队进行火力急袭,在陆空火力凌厉的打击下,蓝军阵地被撕开了几道口子。突击群趁势兵分多路,迅速穿插至蓝军阵地进行分割围歼。10多分钟后,蓝军阵地被全线突破。

某连 —31℃ 特战分队雪夜狙杀行动

隆冬的夜晚,大兴安岭山脉滴水成冰。寒风中,某摩步旅特战狙击分队搭载一辆步战车向林海深处某地域进发。20时,战车停在一个山脚下,40多名特战队员跳下车。全体队员每人携带一支用白布缠绕的狙击步枪,一把小锹、一部单兵电台、挎包里装着指北针、地图、手电筒、望远镜等,保温水袋里装满了水,背囊里面装着单兵睡袋、生活用品和3天的口粮。在雪地伪装衣的包裹下,队员们只露出两只黑漆漆的眼睛。夜晚永远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在夜色的掩护下,狙击小分队开始向莽莽雪海出发。趁着离蓝军阵地比较远,副队长杨德欣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狙击手是战场上最致命和最令人恐怖的士兵,不仅具有神奇的枪法,而且具备超常的感觉、果断和耐心,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冷面杀手。深夜11时30分,经过3个小时的长距离渗透,狙击分队终于抵近了此次目的地——某无名高地,远处突然传来一片杂乱的脚步声,并伴着几道手电光。“有敌巡逻哨,迅速隐蔽!”齐宝玉连长一挥手,小分队找准有利地形,迅速遁入雪野。几分钟后,嘎吱、嘎吱的踏雪声由远及近,特战队员屏着呼吸,趴在雪野里一动不动。随着脚步声渐渐远去,连长迅速将分队分成5个狙击小组,并在地图上标出各小分队的作战位置,各小组随即悄悄潜入白雪掩盖的各个高地之中。

雪狼一号就位、坐标×××;雪狼二号就位……半个小时后,各小组通过单兵电台向齐连长报告战斗位置。此时,时间为凌晨1时,蓝军炮阵地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这支特战分队的眼前。每名狙击手的目光都一动不动地望着目标区域,等待狙杀命令。

“雪狼二号,狙杀行动开始!”清晨4时3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潜伏,各小组的单兵电台里终于传来齐连长下达的狙杀命令。此时,离大部队进攻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也是敌人起床进入阵地的时间,这是拔掉敌火力点、掩护部队进攻的最佳时机。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响,一片片蓝烟在蓝军阵地扬起。不知对手隐藏在哪里的蓝军顿时阵脚大乱,陷入万分惊恐之中,趁其混乱之时,狙击小组迅速对敌一些重要岗位目标进行准确狙杀,一时间,蓝军斗志全失,全都龟缩于防御工事之中。5时整,趁着蓝军火力空虚,大部队在预定时间向蓝军阵地发起攻击,由于没有受到敌火力的压制,部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此时,狙击分队也在炮火硝烟中与大部队官兵会合,大家搓了搓冻得发紫的脸庞,越沟踏雪胜利返营。

某班 —39℃ 餐餐热气腾腾

开饭了,开饭了!10分钟后,值班员林魁炳吹响了开饭集合哨。一直未见连队埋锅造饭,怎么说开饭就开饭呢?记者正纳闷时,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汽车马达声,“粮草官”为演练官兵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饭菜颇为丰盛,热气腾腾的馒头、八宝粥、鸡蛋羹,还有几样精致的小菜,真是美美的一顿早餐。我盛了一碗加糖的八宝粥,热乎乎,甜丝丝的,早上行军的疲惫一扫而光。

随连队行军的炊事班长李浩告诉记者,两个小时前,连队在机动途中,随行的后勤保障炊事车里就燃起了炊火,利用车载发电机、主食加工车、副食加工车和野战净水车,在黎明前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12时,经过长达3个多小时的奔袭,部队到达了某高地。炊事车上,5名炊事员已经忙开了,一块块冰冻的牛肉丁、一包包冰冻的饺子、拌饭团等食物不停地放进多功能炊事车里加热。“吃这些食品能抵挡住寒冷天气、补充体力吗?”记者好奇地问道。“可别小看这简单的牛肉丁、饺子和拌饭团,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正在指挥炊事员做饭的司务长葛亮一边解释,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轻敲键盘,输入气候温度、官兵训练强度、就餐人数和饮食保障方式,屏幕上立刻显示:人体热量消耗为3600?4300千卡。据此计算,每人中餐应该吃2两牛肉、10个饺子和1个拌饭团,喝600毫升鸡蛋番茄汤。

夜幕降临时分,我们行进到了一个名为疙瘩岭的地域。“荒山野岭,不能动车生火,怎么样做饭?”记者正纳闷儿,埋伏在雪野的官兵已经借着夜色开始就餐。只见他们从背囊里取出一袋袋包装精致的自热式食品,有的加上一点水,有的加把雪揉了揉,食品袋里很快就神奇般地变出一份热腾腾、香喷喷的方便食品。主食袋里装的有什锦米饭、有宫保鸡丁饭、有三鲜肉丝面、副食袋装的是牛肉丁炖萝卜等等,潜伏在记者身边的班长王明明说:“这是军需部门下发的新一代自热式野战方便食品,只需加上一点水,或是加上一把雪,就会‘变’出一份热腾腾的饭菜来。”

某人 —33℃ 战士制造“点亮”冬季夜训场

夜黑如墨,大雪纷飞。2月4日晚,某机步旅组织的夜间演练在林海雪原深处打响,漆黑的雪幕中,数千名官兵先后圆满完成了轻武器射击、机动行军、火炮射击、抗电磁干扰通信等多个课题。组织演练的旅长付先学深有感触地说:“在暴雪夜中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一些战士自行研制的小革新器材功不可没。”冰寒的夜色中,记者置身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训场,欣喜地领略了这些小革新带来的大效益——22时10分,轻武器射击考核按时进行,不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刮断了靶杆线路,起倒靶无法正常使用。紧要关头,上士张小华研制的夜间射击报靶器被搬上训练场,此起彼伏的枪声随之在山谷响起。雪越下越大,惊喜接踵而至:凌晨2时,部队兵分三路向待机地域实施机动。如影随形的电磁干扰下,部队通讯联络全部中断,下士杨德龙发明的“荧光棒”、“防风灯”成为调动兵马的指路明灯;进入阵地,随行的炮兵团多门火炮受淋,照明系统和火控系统失灵,导弹连下士权会生改进的火炮操作照明装置和自动感应系统,不仅使照明时间从以前的1个小时延长至15个小时,而且使某型火炮战斗准备时间提前了近3分钟……整个夜晚,部队冒雪进行了10多个课目的战术演练,20余种轻重火器的夜间实射训练,每逢紧要关头,这些由官兵自行研制革新的器材都成了“如意宝贝”,一次次救部队于危难险局之中。一系列由“战士创造”的革新器材走上训练场,推动该旅冬季夜间训练成绩水涨船高。据统计,近两年来,该旅官兵研发的小革新多达50多种,在上级组织各类实兵实弹战术演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旅里钻研探索的10余种夜间训法战法得到了上级肯定,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英·模·档·案

他们都来自这个部队

一粒种子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冲破坚韧的泥土,承受暴风骤雨的袭击,只要有了根植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来自基因的力量。

“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了炸掉桥形暗堡,以身体作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用年仅19岁的生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为解放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参加战斗之前,也表现不俗,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在比武中,他还夺得过“爆破元帅”的称号,先后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奖章。

“献身国防现代化的优秀干部”——苏宁

1991年4月21日,在组织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苏宁为掩护战友英勇负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生前任集团军某炮兵团参谋长 ,牺牲前晋升为中校军衔。生前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

“新一代模范士兵”——向南林

入伍10年来,先后被树立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等荣誉称号。除了为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传,向南林还受到外军利用遥控指挥进行装备维修的启发,组织研制了“野战抢险,综合支援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当代雷锋”——郭明义

1977年1月入伍,集团军某团汽车连战士,中共党员,服役期间被表彰为“学雷锋标兵”和“优秀共青团员”。1982年1月,退伍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 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2010年 8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私·家·兵·器·谱

“冬训36器”兵家排行榜

1.战备锹

之所以排名兵器谱第一,原因有三:一是占了一个军字,杀敌冲锋责任重。二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在掩体构筑上,更是战士们的最爱。三是关键时刻最贴战士心窝窝,煎出的鸡蛋喷香又解饿。

2.镐

在严寒条件下,工事构筑“镐”往往是开路先锋,兵贵神速,军镐是打胜仗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3.刀

刀过无痕,在严寒条件下的野战生存,除了防身,刀的用途更是五花八门。

4.斧子

北方的气候特点,注定它和刀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和冰雪打交道,刀劈斧砍,无坚不摧!

5.锤子、钎子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兄弟两个,他们的互相配合使得官兵们喜获丰收成果。

6.单兵睡袋

材质:羽绒;极限温标:配合气囊式防潮防寒垫能在-15℃的低温下使用;收放时间仅为15秒,打仗演习用起来最方便。

7.锯

在冬季训练中,锯可以用来切割雪块,搭建雪屋。

8.饮料瓶

除了盛水,战士还有新发明,当水用完之后可以废物利用当作燃料使用,每4个饮料瓶就可以烧开1升水。

9.热水袋

白天,它是兵们用来取暖的贴心“小棉袄”,晚上,它温暖了兵们一双双冰冷的脚。兵们称它为“编外指导员”。

10.头盔

亦称钢盔,特点主要用于防御弹头和弹片对头部的伤害。盔壳多采用特种钢制作,为提高防弹性能,有的还增加一层防弹尼龙或玻璃钢衬里。悬挂系统通常用皮革、塑料或纤维织品制成,固定在盔壳内。头盔重量一般为1~1.5千克,还可以用于野外烧水做饭。

11.白垫单

白衣飘飘,兵影侠踪。林海雪原中,如见一群神兵天降,可不要意外啊。配合雪橇使用效果更佳,详情请读者翻阅《林海雪原》一书。

12.战备锅

拥有悠久的历史,平时煮饭,战时防弹。

13.蜡烛

地下工事、猫耳洞、雪窝必用,我军更强调的是一种蜡烛精神。

14.扫把

多用器具,清理道路;利用韧性好的特点,可以作为雪屋的棚顶;当柴烧应急。

15.火炭烧烤炉

新时期诞生的产物,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供12人使用,适用高寒地区冬季野外使用。被官兵活用到战场上,呵呵,是不是多了一点小资的味道。但话说回来,不在雪窝里吃一顿烤肉,你的冬季拉练还真是留下不少遗憾!

16.保暖罩

告别冷冰冰,心里热腾腾,伙食也出战斗力,那么保暖罩就是提升战斗力的催化剂。

17.木材

选料要适中,防身、搭棚、烧饭的要区别开来,如果用火攻,可参照《三国演义》经典战例。

18.燃油

兵马未动,燃油先行。现代化的实战背景下,要想打胜仗,不准备充足的燃料指定是不行的,保护和摧毁野战加油站也是红蓝对抗的一个焦点!

19.汽油炉

不是最原始的兵器,也不是最先进的武器,中生代的它位置有点尴尬,但携带方便,抗风力效果佳,埋锅造饭还真离不开它。

20.暖贴

这个兵器只能说它有点潮,不知是哪位高人引进来的。暖贴为片状贴剂,特点:一贴即热,快速热敷;驱寒保暖,促进人体微循环,对手、脚冻伤,骨伤,肌肉损伤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功能。没用过的战友不妨试试它,保管你用了忘不了!

21.野战强光手电

它有很棒的开关模式:3挡切换,强光模式 / 省电模式 / 瞬间致盲。配备原装高亮度白光LED,可视射距达到150米;使用1节AA(5号)电池;前后双攻击头的外型设计,瞬间致盲的频闪模式,具有战术电筒感觉,更能防身自卫。

22.防寒手套

不管是配发的,还是自行研制的,都完成了从清代到近代的穿越,样式美观,隐蔽性好,更利于实战。

23.磁化自热保温杯

又一新鲜事物,优质不锈钢双层构造。在低温-25℃的情况下,装满95℃的水+防寒罩保证水温在6小时后仍能达到56℃。有了它,纵使在三九天,战士喝水也是热乎乎的!

24.眼镜

不是为了装酷,更不是耍秀。知道不,大雪过后,当一场突袭战就将打响,除了准备好充足的弹药,眼镜也是必不可少,要是因为没有这个小家伙而发生雪盲,那指挥官的肠子可要悔青了!

25.羊毛护膝

仗是一场一场的打,潜伏、伏击、冲锋。兵们的膝盖可要保护好,尤其是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勇士们,准备个羊毛护膝也是很重要啊!

26.自制脖套

拥有一个漂亮的绒棉双层自制脖套是很炫的一件事,但兵们还有其他的用途,夹层中间放置自制取暖发热器时,给心爱的电台电池保暖,延长其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27.狗皮褥子

跟狗皮膏药性能相同,都属于不中看但很中用的物件。要知道在战争年代,在北方冬季,拥有一床狗皮褥子那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在现代,虽然有更多的先进装备,但它却是兵们的最爱。

28.双面铝箔防潮防寒垫

进化版的狗皮褥子,颜色:银色,贴近实战要求。材质:双面铝箔+锡箔+气囊,特点:隔潮防寒效果较好。最精彩处是该物件能抗电子干扰,信息化战争中效果更佳。

29.绳子

冰雪路,一根绳子连着一个连队的兵们,那场景要多壮观有多壮观。不过绳子更多是在悬崖峭壁等极险极恶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30.油、气多用炉

该兵器优点是方便快捷,燃度高,预热效果更好(预热仅需30秒);火力猛,烧开1升水仅需3分钟。缺点是好堵塞,容易暴露。

31.自给靶车

主要功能特点实现了免维护电源自给、无须电机及其发电设备、架设方便、无线遥控挡位操作!

32.组合工具箱

兵们自行研制产品,用途广泛,切忌当武器使用!

33.单兵便携式工具服

由马夹、绑腿、护臂三大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单兵、班组训练或作业时盛装工具和零部件。通过此工具服,可以携带完成一项维修任务所需工具以及分解的细小零部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34.单兵防寒维修取暖套

由防寒布、羽绒、内衬、观察口、袖口、探出口组成。主要用于冬季训练或作战时,为单个维修人员修理光电、光学、轻武器等小型装备提供防寒保暖保障,使其能快速完成任务。户外-30℃时,操作2小时不觉得冻手。户外-20℃时,操作4小时不觉得冻手。特点:对于小型装备的维修非常方便。

35.单兵防寒抢修帐篷

主要由帐篷杆、内衬地布、防寒布、地钉等组成。主要用于冬季训练或者作战时为严寒条件下快速抢修单兵装备提供保障。户外-30℃时,帐篷内-15℃;户外-20℃时,帐篷内-10℃。特性:遮风御寒效果好,便于抢修操作。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3

关键词:12-13世纪;金莲川;气候变迁;环境变异

中图分类号:F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20-02

金桓州与元上都在同一地区,金代新桓州城遗址与元上都遗址相距约19公里,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的金莲川草原上。秦汉之后,先后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游牧族群在此劳作生息。10世纪兴起的契丹人将此地称为曷里浒东川,是辽朝皇帝四时行营的一处风水宝地。12世纪初,灭辽建金的女真人在此建造桓州城。12世纪中叶,金朝皇帝将“曷里浒东川”更名为“金莲川”之后[1],此名延续至今。1255年,忽必烈率部在此建立“金莲川慕府”,次年修建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称汗和开创元朝后将开平府升为上都,与1267年后在金中都(今北京市丰台区)以北兴建的大都并列为元朝的首都。有元一代实行两都巡幸制,每年4月间元帝带领臣僚北至上都,9月秋凉时节南返大都。

金桓州、元上都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部分的北界,临近蒙古高原东南边缘。边缘处横亘东西的燕山山脉是一条极其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山脉以北进入内蒙古高原,山脉之南连接华北平原北部,历代修建的长城蜿蜒其间,成为气候、地理、经济、政治、人文的标志性建筑物。地处塞外坝上的元上都遗址区平均海拔约1260米,周边是以湿地、沙地、典型草原为景观的牧业经济区;元大都位于燕山环围的华北平原北端,城区平均海拔约50米,周边是宜农宜牧且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两地的直线距离仅270公里,但高低相差1200多米,因而塞外、关内气候差别显著,坝上、坝下风光景物不同。1221年,丘处机等人前往中亚拜会成吉思汗时,从今张家口地面翻山越岭,随行弟子记言:“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2]这种自然景观是固定的常态,千万年如此,今日依然。此外,自古以来,在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的交替变化中,还会出现特殊的自然形态,使得农牧过渡带地区的地理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动物植物的繁衍生长。例如在12-13世纪,金莲川地区的气候和景观就截然不同,对此可以通过金元时期的两则史料来加以认识。

《金史・梁襄传》中,特意收录了金朝官员梁襄写的《谏北幸》一文,金代流传下的公文不多,因而此文极富特色。这篇上疏书劝金世宗完颜雍不要年年去金莲川出巡,文中说:“金莲川在重山之北,地积阴冷,五谷不殖,郡县难建,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气候殊异,中夏降霜,一日之间寒暑交至,特与上京、中都不同。”[3]按照梁襄的看法,金莲川这地方气候恶劣,地冷天寒,不长庄稼,从来就是荒漠野地,难以实施行政管理,完全不同于上京、中都。然而,元廷大臣王恽却说金莲川之地:“龙冈蟠其阴,滦江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都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曰察必鹘者盖产于此。山有木,水有鱼,盐货狼籍,畜牧蕃息,大供居民食用。”[4]王恽认为金莲川这地方不错,风水极佳,有山有河有森林,牛羊遍野水有鱼,集市货物充实,百姓食物丰富。曷里浒东川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之地,金世宗效仿辽制不定期巡幸,元朝皇帝则在此营造都城年年前往。为何金朝臣僚对此地没有好感,而元朝官员却赞誉有加?梁襄与王恽对金莲川地方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反映出不同时期因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改观。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最早提出:我国近5000年的气候中,最初2000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后3000年的平均温度存在着系列性的上下浮动,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后400年、1200年、1700年出现过最低温度,摆动范围在1℃至2℃之间。12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12世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寒冷的一个时期。13世纪初和中期是比较温暖的期间,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13世纪的后半叶[5]。近年,葛全胜等学者对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给予全面研究,进一步详细指出:12世纪发生了北半球普遍降温的气候事件。在长达百年相对寒冷的阶段,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气温较今(1951-1980年平均值,下同)低约0.3℃,冬季气候异常寒冷,现存历史文献有许多当时河流湖泊冻结、果木冻害、寒潮频繁、异常降雪的记载。13世纪,东亚气候开始转暖,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气温较今高0.6℃,这一时期茶树种植的北界在开封至淄博一线,比现代茶树种植北界南阳-徐州-青岛一线偏北一个纬度。1230-1260年间,中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有可能是过去2000年来最为温暖的30年,冬季温度较今高0.9℃。从1260年以后开始渐渐向寒冷转变[5]。

金世宗年号大定,在位于1161-1189年,一生曾经至少9次前往金莲川等地北巡。梁襄在金世宗时期出任过监察御史,他的《谏北幸》何年所写不祥,但其文中有“议者谓陛下北幸久矣,每岁随驾大小前歌后舞而归,今再出,宁有遽不可乎?”、“今者累岁北幸”、“如何岁岁而行”[6]等语,从《金史・世宗本纪》的记载看,金世宗仅在大定十四年至十六年(1174-1176)间,连续3年北上金莲川是岁岁出巡,其他数次北巡有4次隔年而行,有两次是间隔了三四年。金世宗认为《谏北幸》有可取之处,但并不认同梁襄所言“巡游败国”之说,不过他也听取了梁襄的劝阻,“世宗纳之,遂为罢行”[7],取消了这一年的北行计划,但从大定十八年(1178)后,这位皇帝改为隔年北巡金莲川一次,故知梁襄的《谏北幸》应该写于大定十七年(1177)。如上所说,12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寒冷期内,竺可桢先生举例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1153―1155年苏州附近运河结冰;1110年和1178年,福州有两次荔枝全部死亡[8]。因而梁襄对这一时期塞外金莲川的描述是“地积阴冷,五谷不殖”“气候殊异”,他认为皇帝实在没有必要到这种异常寒冷之地搞劳民伤财的巡幸。

王恽是元初朝廷重臣,他在《中堂事记》中以日志形式记录了跟随忽必烈在上都公务之事,时间是蒙古中统元年(1260)九月至次年(1261)九月。王恽所记比梁襄所写晚八十余年,他描述的金莲川风光景物已经和梁襄笔下大不相同了――“龙冈蟠其阴,滦江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有木,水有鱼,盐货狼籍,畜牧蕃息”。因为从13世纪初开始,东亚气候转向温暖并持续到13世纪后半叶,冬半年的平均气温甚至比今日还要高。随着气温的升高,塞北无霜期得以延长,必然引起农业作物的北上种植,从而促使农副业得以发展。也会出现自然植被的自我生长,进而导致多种动物生存空间的生成,上都周围的风光和物产便自然可观了。王恽记写《中堂事记》的1260-1261年,是13世纪东亚气候温暖期的最高峰值,此后开始缓慢降温。葛全胜等认为:1230-1260年间中国中东部地区冬半年平均气温较今高0.9℃,1260-1320年间同地的冬半年平均气温下降0.7℃[9]。就是说,尽管13世纪下半叶气温降低,但仍然较今高0.2℃。虽然他们研究的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气候改变现象,但当时塞外气温的冷暖变动也应如此,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都是大概率、大范围、大尺度的律动,正所谓“环球同此凉热”。

关于气候条件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葛全胜等人指出:柑橘、茶树、苎麻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多年生植物,对温度反应显著敏感,当平均气温升高或降低0.6-0.9℃左右时,其生长线南北移动一个纬度上下。也有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结论是:平均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2℃,农牧交错线就会在5个纬度范围内北上或南下。我认为,对气温变化反应非常敏感的柑橘、茶树、苎麻等亚热带植物,当平均温度升高或降低1℃左右时,其生长线南北移动一个纬度上下,这种物候现象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许多记录。不过对于中温带农牧交错带地区耐寒耐旱的植物而言,平均温度升高或降低1℃左右时,它的适合生长线绝非一个纬度,当平均气温在一个较为长期的降低或升高阶段内(如12世纪长达百年的降温期和13世纪八十多年的温暖期),此类植物生长线的南北界范围应该在2-3个纬度之间移动。金莲川在北京正北方向,元大都中轴线与元上都中轴线的经度偏差不大,两地距离跨两个半纬度。12世纪时的金莲川气候寒冷,相当于今日锡林郭勒盟北部乌拉盖河流域的年均气温(东乌珠穆沁旗年平均气温0.7℃,西乌珠穆沁旗年平均气温1℃),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现今金莲川所在的正蓝旗年平均气温为1.5℃,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莜麦、荞麦、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甜菜等,户外蔬菜有白菜、胡萝卜等[10]。13世纪时的金莲川年平均气温高于今日,当然适合豆类、谷类、麦类农作物的种植。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金元时期两位作者笔下的记录为何差异极大。

另外,梁襄认为金莲川之地“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这是古人的有限认识。沧海或桑田、牧业和农业是依据气候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从环境历史千百年的尺度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存在与变化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现象。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反复运动,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轮番进退、交替、重叠,因而出现了历史上中原农耕民与北方游牧民活动地域的交互变化,表现出经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形态上的差异。当然,也始终存在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其慕府成员由蒙汉官吏组成,他们所以选择在金莲川开府定都,当时此地必是农林牧兼宜的风水宝地。如前所述,金末元初的1230-1260年可能是近两千年来东北亚最温暖的30年,冬季温度较今高0.9℃。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条件,修建于金莲川之地的元上都,能够成为13世纪东西南北文明交汇的国际大都市。所有这些表象――12-13世纪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文化交融的背后,挥动着自然界气候变迁的无形巨手。

参考文献:

〔1〕〔3〕〔6〕〔7〕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27.

〔4〕叶新民,等.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1.

〔5〕〔8〕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4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杀声震天的练兵场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分秒必争的抗震救灾到环境恶劣的国防施工,从幸福的小家到严格又快乐的军营,回顾近40年的军旅生涯,曹栓泽用忠诚写下了对党、对军队、对事业无比的热爱,一幅充满拼搏奋斗的人生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记者眼前。

军人世家与军人责任

曹栓泽出生在河北省赵县的一个乡村,爷爷在抗战初期就加入了共产党,是区交通员,有一次被敌人抓去,用尽酷刑,敌人也没有得到任何情报,关押多日后只好放回去。回去后,继续为党从事地下工作,直至战争胜利。大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二伯在抗战中失踪。父亲是老三,在1946年参加了八路军,当时在平山集训三个月就参加了青沧战役。攻打沧州时,左腿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因为作战勇敢无畏,军队给他记功一次。

在后方医院养伤半年后,为了减轻部队负担,父亲主动要求退伍回乡。当时,村子根本不具备医疗条件,老人一直忍着伤痛折磨。1963年,父亲的腿开始化脓,就是这样老人也从没有给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老人的无私与正直对曹栓泽影响很大,多年来,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公私分明,从不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和家人谋私利。

参军以来,曹栓泽合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和战士在一起度过。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们从小就对军营有着一种特别亲切、朴素的感情。他的妻子原是医生,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早就辞职来到部队,支撑这个家。他们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在部队任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家庭。

为国尽忠与为民尽孝

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的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兵。曹栓泽在当团长3年后才经受了炮火硝烟的考验。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住猫耳洞,穿茂密丛林。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冒着弹片的嚎叫,听着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踏着有可能埋着地雷的小路,巡走在各哨位之间,检查防卫情况,防止特工袭击,慰问安抚战士。 从他那犹如昨天的记忆里,我们得知,多少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就那样长眠南疆,化作绵绵青山……

从军就要尽忠,当兵就要卫国,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和爱一直激励着他,直到现在,他和他所在的部队每年都为困难地区捐款几十万元,每年都援助两所小学。人们都说,他所在的部队,抢险、救灾、植树、扶贫都是一流。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6・2级地震,灾区人口近17万。曹栓泽接到上级命令后,就立刻带领部队从冬季适应性训练路上返回,连夜挥师奔赴灾区。

顶着滴水成冰的严寒,冒着余震的危险,他和战士们冲进倒塌的房屋,搜寻着渴望生命的眼睛。用铁锹挖,用棍子撬,扒开砖石泥土。

官兵手上、脚上磨出了血,却顾不得多看一眼。有的官兵工具损坏了,在他的带领下,就用手扒、嘴咬肩扛,累得腰伸不直,腿站不住,就跪着、趴着……

为了使失去家园的灾民能抵御寒冷,官兵们一天就从身上脱下来数千件棉大衣,而自己却任凭凛冽的寒风吹袭。他们及时搭建了数百个简易防冻棚和棉帐篷,上万名受灾群众有了安身之处。

当他们完成任务回撤时,数十里长的道路两旁,灾区群众顶着凛冽的寒风夹道相送……

官兵冷暖与战友深情

1984年冬天,曹栓泽奉命带领部队参加国庆35周年大阅兵。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曹栓泽带领官兵们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夜以继日的训练。他们头上顶着石头,站得像木桩似的笔直,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7月,北京某机场骄阳似火,地面温度高达50度,战士们热得吃不下去饭。为了保持官兵们的体力,他就“逼”着战士们吃……

1995年,京、沪、银、兰光缆施工,他们的任务是包头东至石嘴山一线,500公里长。那时正是冬季,需要挖1・5米深,宽1.5米的壕沟,难度可想而知。军人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没军人。官兵们在他带领下,用钢钎撬开厚厚的冻层,烧麦秸烤化后再往深挖,可是一到晚上,缆沟又冻住了,又得重复开挖。挖出的沙子刚清理完又很快於满了,没办法,战士们只好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堵住,再继续挖。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曾在一天创下了挖缆沟42公里的记录。

就是在完成无数次的艰巨任务中,曹栓泽与广大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军队有着很高的威望。在战士们的心里,他那身着国防绿的伟岸身躯,就是可以依赖的山岭。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5

年轻的母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诉述着事情的缘由。那天为了庆祝小宝宝满月,家里办了几桌满月酒。亲朋好友又是贺喜又是问候,全家人一直忙碌到深夜。11点多钟,母亲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搂着小宝宝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蒙在被窝里的孩子面色发紫、口吐泡沫,不省人事。急忙唤醒丈夫一同抱着孩子送往医院。

孩子得的病在医学上称为婴儿闷热综合征,亦称为婴儿中暑。

文献中还曾称为被窝内窒息、捂热综合征、蒙被缺氧综合征、衣盖过腰综合征等。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常由于夜间睡眠时不适当地用大量衣被包裹婴儿所致。婴儿病前一般健康,少数仅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此症大多发生于8个月以下婴儿。农村发病率相对高些,主要原因是室内保暖条件差和母亲护理欠妥。一般多在凌晨发现,患儿表现为神志不清、呼吸困难、不已,或全身大汗淋漓、皮肤苍白、呈休克状态。体温可高达41℃~42℃,伴有惊厥,排出水样便或带血便,有时可误诊为中毒型菌痢。

婴儿中暑可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初发时以肺脏为多见,脑部的缺氧也很突出,最终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发现早的症状一般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可迅速恢复健康。发现较晚者症状均较严重,多数死亡。有的虽经抢救成活,但可留有脑性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后遗症。

抢救的关键在于及时纠正缺氧和休克症状。家庭中一旦发现这种患儿,应立即抢救,愈早愈好。有些来自农村的患儿,每于来医院途中又再次被家长用棉衣严盖,这样可使病情进一步加剧。在抢救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可采用鼻导管吸氧、双鼻塞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及呼吸机吸氧等措施。

寒冷前线指挥官范文6

历史渊源

灸法起源于远古代时代人们对火的发现与使用。距今约2万年左右,“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火将动物烤熟而食,在烤食物过程中,有时火星会溅到身体上,溅到身体痛处后就会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于是人们就用火烤痛处的方法来解决痛苦。经人们不断总结和历代医家实践,最后认为“艾”是灸治疼痛的很好原材料,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艾灸。

《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孟子·离娄》中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素问·异法方异论》中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而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艾灸疗法形成于秦汉时期,当时出现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大量著作;魏晋时期,灸法得到了大步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艾灸专著为曹操之子曹翕所著,书名为《曹氏灸方》,但今已失;唐宋时期,是我国艾灸史上灸疗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关的艾灸著作也较多,如《骨蒸病灸方》、《皇帝明堂灸经》、《灸膏肓俞穴法》等一系列著作涌现;到了明清时期,灸法已经成熟,直接灸、间接灸(隔物灸)、灸器灸、雷火针、太乙神针等,均已出现,且有明确记载。

适用范围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应该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 艾灸最适合阳虚、气虚人群。总的原则是:阴、里、虚、寒证多灸;阳、表、热证少灸;凡属于慢性久病,阳气衰弱,风寒湿痹,麻木萎软,疮疡瘰疬久不收口,则非灸不为功。亦可用于回阳救逆、固脱,如腹泻、脉伏、指冷、昏厥、休克等。

艾灸适合治疗适合以下几类慢性病:

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空调过凉、久坐等导致的寒性、虚性的腰椎病、颈椎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腹泻、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家庭疗法

在家做艾灸时,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或者通过相应的诊断来施灸。

施灸距离

以皮肤感觉为准,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2厘米的距离。

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保持2~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

注意用火安全

防止烧伤皮肤,烧坏衣服、被褥等;另外,点燃的艾条要利用断氧断燃,切忌将艾条直接按灭。因为艾为易燃品,以防未熄灭的火星重新点燃艾条。

防止出现晕灸

施灸时,有的人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下降等晕灸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让其平卧于空气流通的地方,必要时可急灸足三里3~5壮。

保健操作

提高免疫功能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 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神阙穴操作方法

有些人喜欢在家艾灸神阙。因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脱症等。

自己在家操作时候,可以选择直接灸或者隔姜(或隔盐)灸。

盐要选用纯净干燥的或者炒过的食盐填平肚脐,用艾条灸之。姜则应选择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牙签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肚脐上。将艾柱放于姜片上点燃,稍感灼痛,即应更换艾柱。

一般可灸3~9壮,或者直接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神阙穴隔姜灸。10~30分钟即可。

注意 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第四、注意力宜集中,谨防点燃衣物;第五,如果起了水泡,不要弄破它,由其自行吸收。

缓解胃痛

穴位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