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美范例6篇

这儿真美范文1

高港实验小学三(3)班

陈凡哲

柔和的春风把冬天吹走了,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带我去郊外游玩,这儿真美呀!

天空瓦蓝瓦蓝的,蓝得像块蓝玻璃。天空又像一条蓝绸子,这白云就是蓝绸子上的花。白云一会儿像奔驰的骏马,一会儿像可受的白鸽。小鸟一边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边自由地飞行。

远处的群山时起时伏,连绵不断。高的直插云霄,低的还没小鸟飞得高呢!群山被郁郁葱葱的苍松打扮得绿油油的。

近处的树枝里,树木枝繁叶茂,风一吹,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像在和小鸟说悄悄话。树木高大挺拔,就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这大树就是舞台,小歌手白鸽在树上“咕咕咕”地唱歌,好像在唱“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树下的草坪碧绿碧绿的,就像一条绿色的地毯,这美丽的小花就是这地毯上的一朵朵花,一只小乌龟坐在草地上,芝麻般的小眼睛骨碌骨碌地转着,一只小兔盯着它,小乌龟想是不是当年我和你比赛跑步得了冠军,你把我当英雄了?小乌龟大概有些得意忘形了,脚下一踩空,“扑通”一声掉进河里去了。小兔子哈哈大笑,一蹦三尺多高。

草地旁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宛如无数的星星在发光,小河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快乐地游着。轰,轰,怎么了,好像是水草丛里发出的声音,小鱼们闻声而来。原来是虾兵和蟹将在打仗呢!“石头、剪刀、布”小鱼们看到傍晚,它们也没分出胜负,“为什么呢?”小鱼问老鱼村长,“因为它们都只会出剪刀啊!”小鱼们听了哈哈大笑。

这儿真美范文2

只见天空蓝得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花儿伸出脖子,在水里看见自己美的像仙女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小芽,把大地装点的更加美丽。

这儿真美范文3

2、远处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3、树林里的树木郁郁葱葱,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有几只可爱的小白兔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耍,它们有的打滚儿,有的追逐打闹,还有的在聊天呢!真是活泼。小野花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一阵微风吹过,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逗得蝴蝶、蜜蜂一个劲地围着它们唱歌、跳舞。

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聊天,有的好像在说:“小河真干净呀!”

这儿真美范文4

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4.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的风景怎么优美,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欣赏图文,导入新课

1.课件一: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一句,介绍了长城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世界罕见。

2.课件二: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只见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真是太奇了!

(2)

(3)

(4)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和送客松。

2.课件三:大海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海是那样的宽阔,拥抱了那么多的游人。我张开双臂,扑向了美丽蔚蓝的大海,顿时觉得心胸开阔。大海啊,你平静如镜,你又汹涌澎湃。那湛蓝的海面上随着微波泛起点点银光。我久久地站在海边,听着大海的声音,它在为我喧腾。这一切是那样的甜美。这时,我轻轻张开双臂,去拥抱大海。突然,我发现,在这甜美之中还蕴涵着几分苦涩。噢,原来是盐,那一粒粒的盐啊,是大海的结晶。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抓住大海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3.总结交流: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这节习作课的主题就是: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为写作中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的写话作好铺垫。】

二、了解习作内容。

1.课件出示秋景图,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介绍一下图上的内容。

2.导入课题:公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吧!

3.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三、审题指导。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儿真美”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美景,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来,借此烘托出人物的心情。这个地方可以是公园、田野、果园、小河等,写的时候要写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抓住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5)

(6)

(7)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一处景物,要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四、思路导航。

1.小组交流:如何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呢?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要想让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就要发现美的眼睛去仔细的去观察,选材时注意抓住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去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3.范例分析一。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自由阅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围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一意思进行细致描写。

4.范例分析二。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自由阅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围绕“小城的公园更美”这一意思进行细致描写。

5.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介绍我们周围的景物,表现出“这儿真美”?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例如:我们写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可以抓住“小花园真美”这一特点,按照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写的时候展开丰富的想象,适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是中低年级习作起步的基本要求,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想象、积累比较,让孩子体会到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五、技法点拨。

1.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1)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就抓住鱼的各种样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明“鱼好看极了”。《海滨小城》作者围绕“小城的街道也很美”写了看到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感觉到“好像踩在沙滩上”。由上可知,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因此,观察和感受美景时还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动有静的写景,才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板书: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风景,观察的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比如,同是山,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描写的时候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独特之美。】

2.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1)在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基础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吗?(我们还要注重积累,精心排序,才能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表达。)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精心排序,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海水—海底—海岛”方位变化顺序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写景时还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等顺序观察。(板书: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有了顺序文章才有条理。因此观察时要认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注意动静结合。】

3.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1)如何让文章写得细致传神?(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

(2)如何细致观察呢?

①用舌头尝。用舌头尝一尝水果、食品等滋味,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②用手摸感觉。用手摸一摸,用触觉感受事物的性状如何。

③用口问。在观察事物中,要边观察边问,有时要追根求源,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④用脑子想。要勤思善想,把观察到的事物、景物,进行分析、联想、推测……这样就能把事物写透彻,写生动逼真。

(16)

(18)

(3)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写了太阳时用了一个比喻句“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句话把阳光比作利剑,写出了阳光穿过树梢,驱散浓雾照在草地上的样子。“利剑”一样的太阳光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运用了比喻句后,句子显得更加具体、形象。因此,我们在习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板书: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则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同时还需要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有光彩,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六、佳作引路。

1.出示范文。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天气清新明朗,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坛里的小草探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远看,一个个花坛就像披着一件件浅绿色的外衣。花盆里的花儿,不甘落后,赶集似的聚拢来。蝴蝶在盛开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一棵棵粗壮的大树挺立在校园四周,

它们抽枝吐叶,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得努力了呀!”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树荫下读书、休息、做游戏,

清凉极了。听,校园里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声笑语,整个校园生机盎然。

秋天,花坛里的菊花开得正旺,一朵朵花儿形态各异,

五颜六色,把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树上的叶子有的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黄叶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同学们追逐着落叶,笑啊,跳啊……

多么活泼,多么可爱啊!

冬天,风呼呼地刮着。四季常绿的松树、柏树依然傲然挺立。梅花、水仙花灿烂地开放着,似乎在告诉我们:

冬天来了,春天就快到了!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2)为了使文章写得细致传神,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了哪些修辞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点题,说明“

我们”

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结尾用“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来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3)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自然段采用的是“中心句在段首”的构段方法,

通过小草、花儿、蝴蝶、大树、小鸟等表现出“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

花坛里的小草探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拟人)

远看,一个个花坛就像披着一件件浅绿色的外衣。(比喻)

花盆里的花儿,不甘落后,赶集似的聚拢来。(拟人)

蝴蝶在盛开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拟人)

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得努力了呀!”

(拟人)

春天,天气清新明朗,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心句)

(4)总评: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围绕校园很“美丽”这一特点来写作,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能留心观察自己的学校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作。文中还能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学习。

5.总结交流: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注重积累,把握顺序;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七、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

六、品读欣赏。

1.小组同学互读互听,欣赏别人介绍的美景。

2.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欣赏美景。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习作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

板书设计:

这儿真美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使学生明白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先选择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在习作前要确定自己的描写顺序。

这儿真美范文5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和妈妈坐车来到三峡风景区游览了优美的景点??泗溪。

在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在欢乐声中汽车来到了泗溪山门前。只见帘入我眼前的是一块高大的岩石,岩石上面用红油漆写着“泗溪”二字。穿过山门,顺着公路向前走,就来到了泗溪有名的划竹排,那是一个宽阔的大湖,平静的湖面顿时变得喧闹起来,欢笑声和水声溶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站在远处看去,湖面上的小竹排像一片片树叶,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水上竹楼里的欢声笑语中显得热闹非凡。

走了很长时间,我们踏上了弯弯曲曲的小路,对面的大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走。有时在群山之中,又露出一座更秀丽的山峰。潺潺的流水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小鱼成群结队的在水中游着,竹林里传来鸟的叫声,悦耳动听,为泗溪增添了生机与欢乐。

来到瀑布前,那三吊飞流的瀑布从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震耳的轰鸣。水流撞击着岩石,溅起了一朵朵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银光。这时,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禁使人心潮澎湃。

我想高声说:“这儿真美”,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美妙,泗溪的美丽景色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

这儿真美范文6

关键词:儿歌 幼儿 艺术魅力

儿歌,是指流传于低幼儿中间,主要供学龄前儿童欣赏吟唱的一种短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被称为“天籁之音”。当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时,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歌谣的内容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但那甜美动听的语音、舒缓和谐的节奏却可以给他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出生,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它已成为学龄前儿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简洁的语言,浅显的内容,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吸引、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那么,儿歌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之所以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儿歌的美包容在作品的内容形式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儿歌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各方面的艺术魅力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儿歌的音韵美

大凡优秀的儿歌,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唱起来动听,究其原因,是因为儿歌具有和谐的音韵美。而音韵美的主要表现在于其句式短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因而,儿歌也被称为“半格律诗”。在幼儿那里,他们喜欢听成人说话,喜欢听他所能听懂的短小的童话,但最喜欢听和说的,还是那些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的儿歌。

传统儿歌中的摇篮曲可以说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当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时他们就开始听大人吟唱。而摇篮曲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音乐性,因为婴儿并不懂得你唱些什么,却能感受音乐的美丽;成人吟唱时的无限深情也增加了儿歌的感染力。正是成人的爱心与音乐水融的合奏,才有了儿歌的动人心弦。例如陈伯吹创作的摇篮曲《宝宝要睡觉》:

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蓝色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这首儿歌,是写给躺在摇篮中的孩子的。虽然他们还不可能理解歌词的含义,但摇篮曲却以它和谐的节奏和轻快的旋律,直接唤起孩子的美感,让他们在母亲温柔的低吟中,感受到爱和美,接受到最早的美的熏陶。

再如张继楼的儿歌《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的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这首儿歌共三小节,每节句式简短,节与节对称整齐,节奏鲜明;句尾的“高、草、翘、跤、包”等字押“āo”韵,音韵和谐;同时以形象的动作、语言描绘出了小蚱蜢骄傲自大的形象,让儿童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性无疑是儿歌美感的最直接来源;幼儿在尚未明白语言含义之前从儿歌中感受到的只能是它的声调、节奏和韵律。”①总之,音韵美是儿歌最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音乐性,儿歌也就不能称其为“歌”了,也就没有了艺术性,没有了生命力。

二、儿歌的形象美

儿歌语言通俗浅显,适合幼儿听赏;同时,儿歌语言一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炼、形象,能给孩童以形象的美感。正如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先生所说,“儿歌的语言自然是诗的语言,务求精炼,同时还需注重形式美和音乐美。洗字炼句,讲究语言美,也是提高儿童艺术品位的重要方面。”②这里所说的“诗的语言”、“洗字炼句”,我想主要是指儿歌语言的形象性。

幼儿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其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因而他们特别喜欢形象鲜明的儿歌。如李华的一首极短小的儿歌《不要不要》:“小鸟,小鸟,//有翅有脚,//妈妈想要抱抱,//不要,不要。”这首儿歌篇幅不到20字,不仅句式简短,能够押韵,读来和谐上口;而且运用反复、拟人的手法向幼儿描绘了一只不依赖妈妈、能独立飞翔的小鸟的形象,让幼儿在鲜明可感的形象中受到教育。再如《大公鸡》:“大公鸡,真美丽,//头插大红花,//身穿五彩衣;//会唱歌,//会报时,//清早唱一曲,//催我早早起。”这首儿歌运用拟人手法,把公鸡当作会打扮、会唱歌、会报时的人来写,让小读者感到亲切;幼儿欣赏或吟唱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美丽、可爱、活泼的大公鸡形象。又如儿歌《爱清洁》:

小鸭叫,“呷呷呷”,叫我剪指甲。

小鸟叫,“吱吱吱”,叫我刷牙齿。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

小猫叫,“咪”,叫我洗洗面。

这首儿歌,以排比、拟人手法,让小动物登场说话;有动作,有声音,形象感强,让幼儿在形象的感染中很容易地想到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总之,儿歌语言若能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反复、叠字叠词等手法,可使儿歌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情趣盎然。

三、儿歌的情感美

幼儿性情可爱、率真,情感鲜明、纯真;同其情感特点相一致,儿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纯真、明朗的。不管是听父母吟唱,还是自己牙牙模唱,儿歌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都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如前面所提到的儿歌中的《摇篮曲》就能使幼儿在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中感受到亲人的。再如儿歌《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陪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这首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现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朴实、纯真的爱。又如《排排坐》:“排排坐,/排排坐,/分果果。//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我自己。”这首简短的儿歌通过幼儿分果子吃这个简单的生活小事,表现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爱。由传统儿歌改编的《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完饼糕上学校。”这首儿歌极具人情美,它表现了“宝宝”对“外婆”的深深依恋和“外婆”对“宝宝”的一片疼爱之情。

总之,儿歌的情感美不仅使儿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情感的熏陶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爱的教育。

四、儿歌的童趣美

纯真稚拙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儿歌同样要表现其童真童趣的一面。有些儿歌,虽谈不上什么教育与知识,但写出了童真,表现了童趣。如传统儿歌《小耗子》:“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儿歌,描绘了一只可爱、调皮的小老鼠形象,极富童真童趣,孩子们读后会开心一笑。

儿歌的童趣美不仅在于其表现了童趣,而且表现在不少儿歌在欣赏时还可以配上音乐、动作等,变成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如柯岩的《坐火车》就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儿歌。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把小板凳摆成一行,当成火车来表演。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模仿着火车鸣笛的声音,模仿着乘坐火车的感觉,那种兴奋和快乐可能会终身难忘。正是这类富于游戏趣味的儿歌作为载体使孩子们进入一个欢乐、友爱、充满童趣的童真世界。

总之,儿歌是一种短小精悍、玲珑剔透的艺术品。它以其特有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童趣美等艺术魅力深深吸引、感染、教育着幼儿,从而成为儿童文学百花园里一株绚丽的奇葩,成为儿童文学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