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考试内容范例6篇

科目二考试内容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1

(一)考试方向的变化 一是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惯例。很多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都区分了不同阶段进行,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上大多数同类证书的考试模式接轨,在不远的将来,CPA证书将成为国际通行证书的曙光,也进而全面提升了CPA证书的含金量。二是更加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验。在这次改革中,注册会计师考试两个阶段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测试。这样的测试有利于考生通过考试后在执业时准确判断执业风险所在,减少因缺乏必要的执业常识和素养产生的问题,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三是更加利于复习备考。新的考试设置,看似延长了考试周期,增加了考试科目,其实更关键的是考试科目的内容将发生变化。新的考试制度并非简单地在原有五科的基础上增加两科,而是按胜任能力要求和考试规律要求对现行考试内容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使两个阶段各科目的考查目的更加清晰,知识理解层次更加单一,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无形中更有利于考生参加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更符合考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二)考试科目的变化 一是考试两阶段的设置。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根据中注协的解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就是对现行考试制度的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分拆,并补充了现代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方面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调整和补充考试内容。在近年来考试内容调整完善的基础上,充实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二是考试科目的增加。第二阶段的综合科目是对现行考试制度主要科目有关实务内容的归并、补充和整合。相应的,新考试制度下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要比现行考试制度下同名科目的综合应用要求相应减少。第二个阶段注重考生综合应用技能的考核。由此可知,第一阶段增加的内容并不是全新的,所以广大考生也不需要为此惊慌失措,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试改革的初期阶段,考试难度不会很大,所以考生只需要对自己原来的备考计划略作调整即可。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考查,这也说明第一阶段的专业考试将更加理论化,对于备考而言该点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试内容的变化 新制度的实施对原各科目的考试内容会产生影响,其中对《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的影响最大,其他科目次之,通过对制度的分析可知:

《会计》:新制度对本科目的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目前推测难度可能略有降低。从2008年的考题来看,考试的客观题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改为大题套小题形式,与注册税务师考题中的计算、综合题类似。从某种程度上讲,似乎难度增加,但考核点和内容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广大考生不适应。2009年《会计》的考试形式、出题思路是否还会延续这个改变,现在还不得而知。

《审计》:在注册会计师考试5科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往年的通过率中它经常是5科中最低的。考试改革后,审计会更加容易通过,原因如下:一是考试难度降低,根据改革文件的说明,原考试科目的难度均会有所降低。二是内部控制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讲解。往年考生中面对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一筹莫展,因为该项内容在审计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说明,且也找不到合适、恰当的教材学习,但考试改革后新增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中,会对内部控制的知识进行全面地讲解,这样考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三是综合性、实务性内容放在综合科目中考核。根据改革文件,会将五科中的综合性和实务性的内容,划分到综合科目考试中。往年考试中,考生对于实务性质的题目处理能力总是不强,此次改革后,《审计》科目考试会更加专业化,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从而难度降低了。四是针对2005年通过审计的考生要注意,如果选择了2009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则2005年的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如果是2006年通过审计的考生,选择2010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2006年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对于先通过审计的考生而言,无疑属于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五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虽然并不是每个取得全科合格证书的人均会执业,但该项考试的目的是获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审计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对于这个科目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将来执业能力的高低,所以是尤其重要的。目前的审计理论是风险导向审计,许多的考生在学习时,对于这个理论的运用掌握得并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具体地讲解,仅仅讲解的是思考的思路,根据改革文件中的内容,新增的松《战略与风险管理》中,会包括关于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可以说为考生的《审计》学习,又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学习内容,也为将来的执业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专业能力提高的资源。

《税法》:由于2008年国家了一系列新的税收文件,将导致注会《税法》教材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变化较大,但因为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目前推测极有可能主要体现在税法知识将与会计知识更加紧密结合的综合阶段测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解决税会分离、税会差异的问题,帮助考生在复习《会计》和《税法》科目时更好地达到融会贯通。

《经济法》:从单一科目经济法来说,这次改革对其影响不是很大,注会考试中经济法本身是5门课程中比较简单的一门,近年来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加快,该门课程基本上每年都有大的调整,预计2009年也会延续这样的教材编写思路,紧跟时代,对教材中的一些旧内容进行修改。虽然经济法教材这几年都在逐步地增厚,内容也逐渐增多,但是2009年考试的难度很可能会因为改革第一年而相应降低,考生只要在学习中做到在全面复习的基础有所侧重,学会抓住主线来进行学习,这样来应对2009年的注会经济法考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财务成本管理》:新制度将该科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财务成本管理”,一部分是“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两门课程总体的框架也是在现有考试制度的五门中,新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应是对现有的知识予以细化,有利于考生的理解,不会再增加更多的新知识点。《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是一门新课程,但就知识而言,其在旧制度下大多均有体现,预计是现行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价值评估(第五、十、十一),战略管理(十七章),再加上审计中的内控部分组成。考试中,也并不像大

家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新内容考察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以最近三年,该门课程考察的难度应该不会太高,甚至有可能出现考题和教材例题相仿的情形。

综合测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英语水平测试:根据中注协的介绍,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英语水平测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考试。是否参加英语水平测试,由本人自愿,不参加英语水平测试,不影响取得全科合格证,也不影响其注册。所以考生如果有意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可以在通过注会所有考试时再考虑,这样更有利于专一地进行备考,也不会耽搁任何一项考试。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技巧

(一)考试新旧制度的选择 一是考试制度的衔接。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将自动转换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13年。在2009年,如果考生按照原考试制度报考,其2006至2009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10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如果考生按照新考试制度报考,其2005至2008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09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使现行考试制度下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有所延长,最多达4年。二是新旧制度选择的要点。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种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例如,考生在2005年通过了多科考试,如果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则存在2009年考试没有通过全部科目,造成2005年考试成绩作废的风险;如果是2006年之后才通过的考试科目,则可以先给自己一次机会,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这样即使没有全部通过5科,其成绩仍然可以保留到2013年有效。对于改革前通过科目较少的考生,选择新的考试制度报考会比较合适,毕竟新的考试制度开始执行,在题目难度上不会特别高,同时考生也可以先开始适应这种考试制度,为以后年度的备考积累经验。三是报考举例。有考生2005年通过经济法,2006年通过税法,如果今年按现行制度报考只通过财管并顺利通过,那么可以抵新制度下的财管与风险管理这二科,但又可能要损失2005年的经济法合格课程了。有考生2005年考过了会计,之后未再考,2009年想继续考,由于通过会计以后几年未考,可能对这个考试已经有些陌生了,建议今年按新制度报名,这样,2005年过的会计课程可以延到2013年均有效。有的考生只剩二科,如果2005年没有单科合格成绩,或者只有1科合格成绩,那么建议按旧制度去冲一冲;如果2005年有多科合格成绩,那请谨慎考虑,因为选择了旧制度,如果2009年没有将剩余课程全部通过,2005年的成绩就作废了,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二)考试科目的选择考生在报考科目选择上要根据自己对各课程的掌握程度和以前考试的情况,以及时间和精力安排上慎重考虑。整体计划安排:新考试制度下一共六门课程,建议以每年三门的速度报考,这样两三年的时间大体可以通过专业阶段考试,两三年的时间也是考虑到知识的更新问题,因为要应对综合阶段考试,所以考试周期最好不要拉的太长,所以建议考生认真规划自己的考试计划,每年三门基本上符合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要求。科目联系分析:会计和审计是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审计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和风险管理中的部分联系紧密,税法中也会涉及到会计的部分内容,那么以后考试的时候审计和会计的联系可能会加强,会计中涉税会计处理也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财管和风险管理科目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因为风险管理主要是从财管中分离出去的,两门课程建议一起报考比较好。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审计的学习,因为审计中有很多内部控制的内容,但教材中介绍的都比较浅显,风险管理这个新科目解决了审计学习的难点和切实需要,两门也比较适合一起报考。建议考生在2009年财管和风险管理一起报考,但也要根据以前考试通过的情况来确定。今年是政策变动第一年,财管内容少了,风险管理还不健全,所以考试难度不会很大。另外,风险管理中也有内部控制的内容,这对学习审计的考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风险管理和审计是不错的组合。新考生报考建议报考风险管理,配合财管或者审计;对老考生来说,财管科目需要重点把握,因为旧制度下通过了可以抵顶新制度下两门成绩;由于新制度的影响,审计难度有降低的趋势,但也不容乐观,需要重点学习。考虑到今年是新制度改革,改革基本精神是要降低难度,因此审计和财管需重点把握。经济法仍然是比较独立的科目,与其他科目关系不大,也是最简单的一门,如果时间允许可将经济法作为搭配考试比较好。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时间安排与方法掌握

(一)注会学习的时间安排 考生大概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当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是基础学习阶段。学习以点为基础,弄懂、弄透每一个知识点,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需要通过反复看书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基础学习阶段,不能忽视了对基本内容的记忆。从记忆的规律看,众多人类学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多次重复是高效记忆、牢固记忆的唯一方法,对记忆能力差的考生就更要强调重复记忆。同时,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采用“背书”的方式,还需要有总结、有联系的记忆,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对于那些不需要记忆,理解为主的内容,则需要采取“地毯式”搜索学习,切不可以为哪个知识点不重要,根本不学或者留待以后学习。二是提高学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梳理要点,建立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体系。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做练习、反复演练。做题的时候,先不要去查阅答案,待到全部题目做完了,再与答案对比,挑选出那些解答错误的题目,针对其所涉及知识点,再反复学习,直到彻底弄透为止。三是冲刺学习阶段。最后的战役――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心态、巩固记忆、充实信息、提高应试技巧。知识上通过前两个阶段扎实的复习,最后阶段一方面可用快速浏览读书法巩固。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四是时间安排。注会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复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进度进行,考生应在五、六月份正式开始学习,如果以前基础不太好的话,时间还要提前。特别是《审计》科目,由于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理论与实务结合不太紧密,加上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是最难学的一科。《审计》至少要看三遍,其他科目也是一样。首先决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一气呵成,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

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对教材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遍开始精读,参加培训班或做练习,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细心领会老师的讲解,要做到对教材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是第三遍是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将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看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做一些综合性强、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高质量的模拟题、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考前一天,将教材基本内容过一遍。实际上,到考前为止,教材不止看了三遍,这里所说的三遍是指以上学习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二)注会学习方法的掌握 首先,了解新的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复习。复习时应了解法规的变化,会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考题里出现,近年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考题。其次,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题。如果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了,那就大错特错。一方面,考题重复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通过做以前的试题,可以了解其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能够从容答题,对获取好的成绩很有帮助。最后,合理利用辅导书,参加培训班。笔者认为要考试,听辅导课和做练习都是必须的。一本好的辅导资料,犹如一个专家亲授,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市面有些资料近乎粗制滥造,把考试领人歧途,所以考生必须专心挑选高质量的辅导书。注会考试教材有难度,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到辅导班听课。听课之后,考生的理解就会不同了。一本好的辅导书会很清楚地重新阐述知识并配有恰当的练习,同样听老师讲课比自己看书效率要高,自己看书不仅自己理解慢,而且可能理解不到,听老师讲课可以迅速找准重点,为解开难点节约时间。如果购买网校课程,不懂的问题还有老师解答,而且学习和提问不受时间限制。不过要选对网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才是关键。

《审计》,内容很抽象,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所以理解尤其重要。在所有课程中,审计教材翻译成份较重,文字表述有时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学审计一般要参加辅导班,否则很难通过。如果听课,一定要注意在听课前对教材的预习,这样听课前在脑子中形成一个框架和模块,会更加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预习阶段不用做大量的题目,这样会比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笔者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对学生所说的一句话。学审计,应抓住审计脉络,以风险审计为主线是非常重要的,其与审计实务有紧密联系,包括认定、目标、计划、程序、证据、意见等。每一部分都需要理解清楚,做到思路清晰,再加以适当记忆,但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计算量比较大的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所以可以将其作为数学来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更熟练地做题,只能是做很多题目,让自己很熟练,对各个公式的运用都要熟悉,最后做题的灵感就会出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新增科目,但根据目前来看,风险管理的计算可能会延续财管的特点,而且有关企业风险的内容计算量可能是比较大的;风险管理还加入了企业内部控制等的内容,使得该学科兼具财管和审计的双重特点,所以安排的顺序也不能太靠后,须留出时间让自己回味和理解。

《经济法》,这门课程记忆很重要,这个特点决定了考前两三个月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注会难度比较大,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大体上是要保证的。在注会《经济法》的考试中,不能单纯靠记忆,对于考生的要求会更加高一些,要求在熟练掌握经济法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分析,需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解决,否则考点会把握不全。所以在学习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该点的调整。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2

科目一:拆成两部分

目前,驾考的科目一主要是考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安全驾驶、紧急情况临危处置、事故急救等内容。

明年1月1日后,现在的科目一考试会被拆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信号、通行规则等最基本的知识,仍旧放在场内驾驶技能培训前进行;

第二部分安全文明驾驶要求、复杂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紧急情况下的临危处置方法等,将并入科目三考试,放在实际道路驾驶考试后进行。

科目二:场地考十个项目,砍掉一半

目前的小型汽车科目二训练项目共10项: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通过单边桥、曲线行驶、直角转弯、限速通过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百米加减挡、起伏路行驶。

考试考四项,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三项为必考,剩下一项从其他几个训练项目里随机选。

明年1月1日后,科目二考试做出了大幅调整——

1.简化小型汽车桩考考试,改为倒车入库,取消两个桩位之间的移库要求,并把桩杆改为地上划线;

2.百米加减挡、起伏路行驶两项调整到实际道路驾驶考试中;

3.取消限速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通过单边桥等三个项目;

4.曲线行驶、直角转弯变为必考项目。

科目三:抽不到夜考的,也要进行模拟夜间灯光使用考试

科目三目前包括的13个道路驾驶技能项目(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靠边停车、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调头、夜间行驶)保持不变。

此外:

1.增加加减挡位操作、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3个考试项目;

2.对大中型客货车,省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将根据实际增加山区、隧道、陡坡等复杂道路驾驶考试内容;

3.小型汽车考试中,抽取不少于20%进行夜间考试;不进行夜间考试的,要进行模拟夜间灯光使用考试。

4.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合格后,还要进行第二部分的理论考,内容包括安全文明驾驶操作要求、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爆胎等紧急情况下的临危处置方法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置知识等。

科目二、科目三各有十次考试机会

十次都考不过,其他各科成绩作废

据123号令新规定:

1.每个科目的考试不合格的,可补考一次,补考不过的要重新预约考试;

2.驾考的准考证明有效期从两年延长为三年;

3.三年内,科目二、科目三的预约考试次数不得超过五次(就是说,算上补考,科目二、科目三各自都只能有十次考试机会),最后仍不合格的,已考试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全部作废;

4.科目一和科目三的理论考部分(新推)没有预约考试次数限制;

5.科目三理论考(新推)不合格的,已通过的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成绩依然有效;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1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也给大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从大学语文考试改革方面作些探讨。

大学语文课为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中文专业外其他本科专业学生。授课学生人数多,每年6000人左右。教师每年承担繁重的教学以及期末考试阅卷的任务。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后,给考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纸介质考试的弊端也被凸显出来。传统纸介质考试的弊端是首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阅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情分。基于此,我们在大学语文考试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目的是达到教考分离。

一、变革考试内容

(一)加大考试知识面

大学语文课开设的目的是从文学情趣的培养、审美素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明晰的文体、语体知识,掌握基础性的古今文学常识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为学好各类专业课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首先我们在考试内容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先后进行了课外读书工程、专家讲坛、研发多媒体课件等大胆改革尝试,并收到很好效果,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文理兼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学语文在全国率先改革,改变了一直以来讲什么就考什么的传统考试模式。为此,教研室首先进行了教改,要求学生除课堂学习的内容之外,还要学习以下内容:首先要课外必读四大类书籍:《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红楼梦》,此外还要求学生课下学习从先秦开始一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个中国文学史,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泛读课文。这样考试的内容既有课堂讲授的内容,又涵盖以上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这样使得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有一个基本了解,扩大了文化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实施分层次考试

2013年结合新版教学计划修订,继续细化分层次教学,开设专题课以及通识选修课。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全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院系及课程分为四个课型。

1.大学语文A

大学语文A主要面向全校文科类学生。大学语文A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以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主要内容有诗歌、散文、小说的鉴赏,同时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专题及写作专题。

2.大学语文B

大学语文B主要面向全校理工类学生。大学语文B侧重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感受及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汉语应用能力。大学语文B开设30课时,除经典文选的赏析,同时开设演讲及科技写作专题(毕业论文的撰写)。

3.大学语文C

大学语文C主要面向全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大学语文C以开设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教学主要侧重文学艺术的审美素质培养。大学语文C开设两个学期60课时,第一学期大学语文C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同大学语文A。第二学期大学语文C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古今优秀篇章的鉴赏,同时开设外国文学专题及现代汉语知识专题。

4.大学语文D

大学语文D主要面向全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语文D以开设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教学主要侧重文学艺术的审美素质培养。大学语文D开设两个学期60课时,第一学期大学语文D的课程内容同大学语文A。第二学期大学语文D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古今优秀篇章的鉴赏,同时开设影视文学专题、文学艺术审美鉴赏专题。

大学语文课把授课对象分为文科、理工科、外语、艺术四个课型,并分别配以不同类型的专题课,而且在通识课平台开设通识选修课:“《红楼梦》鉴赏”、 “20世纪海外华人小说研究”、 “经典名著导读”、 “本科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等。

针对四个课型,考试形式也各有不同。文科理科是作文笔试和上机考试,外语类专业第一学期是作文笔试和上机考试,第二学期则是纸介质考试,而艺术类专业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是纸介质考试。通识课平台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则是随堂开卷考试。

二、创新考试形式

(一)客观题机考与主观题考试并行

大学语文教研室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试行上机考试,文学基础知识部分客观题上机考试和纸介质主观题考试并行。2007年起,为使教考分离的教改思想贯彻实施更为彻底,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使考试内容设计更为科学、手段更为先进,剔除考试评卷中的人为因素,消灭人情分,使考试结果更趋公平合理。我们进行了上机考试的初步尝试,经过三年多的反复试验、整理,初步建立了机考单选题库,在测试本科生文学基础常识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为确保此项工作成功,黑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主研发了在国内具有领先意义的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考试系统。我们在大学语文课上配合计算机考试中心采集了学生的指纹,上机考试时,考生在考场内进行指纹认定后,系统随机为学生分配考场和机位。计算机根据试题库中各部分试题的分值比例自动抽题组卷。考生在计算机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提交后,计算机完成成绩评定工作。

这种考试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机考题库覆盖面虽然更大,考试时间更为紧张,但考试内容设计科学,考试手段先进,考试结果剔除人为因素,更为公平合理。

(二)除作文外,主客观题全部机考

与南开大学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先进院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又在考试模式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全员上机考核的目标。相继进行如下改革。

1.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题库》(电子文档)

通过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试题库》(电子文档),以期末上机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文学常识、文学鉴赏能力,测验学生课内外读书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写作能力测试题

库》(电子文档)

通过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写作能力测试题库》(电子文档),以期中或期末随堂作文形式考核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3.继续题库建设

研究探讨机考题库的题型、题量,考核范围,能力层次等问题。并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国内大学语文教改先进院校实地考察其机考题库设置、考核具体操作等技术性问题。相继完成《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题库》(电子文档)一期内容,即:设计并制作出可供2500―3000人循环上机考试使用的一期题库(含两次考试使用的子题库)。

2012年全年,为机考题库二期工程实施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一期题库的使用效果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调整。同时,开发并完成机考题库的二、三期工程。2012年下学期,二期题库投入使用。

2013―2014年。修改二、三期题库,完成四期题库建设。完成四期题库首轮运行。

(三)实现无纸化考试,教考分离

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多年的大学语文丰富教学经验和近十年成功的教改实践为考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文学常识部分教学内容的机考改革实践经验和已经完成的初期题库建设工作为题库的进一步建设和拓展奠定的扎实基础。全部成员均参与完成黑龙江大学2009版及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题组已经获得和完成省级、校级新世纪教改项目多项,发表教改类论文多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大学语文上机考试,这些年来,负责机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全校大学语文部分考试内容机考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教师正在完善题库建设,建设作文考试题库。作文实现上机考试,将会给教师阅卷带来便利,也能检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样大学语文将达到全部无纸化考试,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三、大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意义

我们尝试探索的考试内容改革以及考试方式的改革,至少在国内大学语文教学领域处于前沿位置,意义重大。

(一)考试内容科学合理

大学语文考试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相结合,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又考查学生文学鉴赏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为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可信的参考和依据。一部分教学内容交由计算机考核,计算机随机出题,每位学生进入机房后遇到的题都是不一样的,互相抄袭作弊的可能几乎为零。计算机随机出题、评分,使考试内容更科学严谨,评分过程更少主观意识干扰。

(二)受益面大,影响力广

目前,黑龙江大学每年在校必修大学语文课程的本科生约为7000人,除去免修的文学院、新闻学院,加上艺术学院、外语类学生的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课,每年必修大学语文的本科生约有6000人。上机考试可以减轻学生两次考试的压力,而且受益面大。

(三)节省人力与物力

在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日益更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高校考试环节的作用,是一项潜力极大的研究工程。

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相关资料,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国内除南开大学建立了大学语文阅读考试机考题库、个别院校在尝试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全部实行机考或部分实行机考外,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纸介质考试方式。

将目前的大学语文同一学期两次期末考试(机考、纸考)合并为一次机考,可以节省大批监考花费的人力物力,减轻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压力。

(四)实现教考分离,考试更公平合理

传统的纸介质考试方式带来的一些人为弊端很难避免,全部实现计算机阅卷,剔除人为因素,没有了人情分、印象分,使考试更公平合理。

(五)分层次考试科学合理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4

会考时间

2019年冬季甘肃庆阳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12月12日-12月13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冬季学考 物理 12月12日 9:00-10:3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化学 12月12日 15:00-16:30 历史 12月13日 9:00-10:30 地理 12月13日 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冬季学考 藏物理 12月12日 9:00-10:3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藏化学 12月12日 15:00-16:30 藏历史 12月13日 9:00-10:30 藏地理 12月13日 15:00-16:3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冬季学考 藏物理 12月12日 9:00-10:3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藏化学 12月12日 15:00-16:30 藏历史 12月13日 9:00-10:30 藏地理 12月13日 15:00-16:3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 试 时 间 备注 冬季学考 蒙物理 12月12日 9:00-10:3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考试时间: 蒙语文、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4.蒙文(含汉语文)试题单独命制。 蒙化学 12月12日 15:00-16:30 蒙历史 12月13日 9:00-10:30 蒙地理 12月13日 15:00-16:30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5

高考关系千家万户。为使新课改高考方案贴近我省实际,科学合理,在省政府领导下,早在2005年,省教育厅便组织班子积极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20*年3月开始设立专项课题,组织省内部分高校、中学的学科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讨论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案。广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省内外有关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信息。20*年8-11月,先后到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先行一步的省份考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情况。同时在省内围绕“高考改革指导思想、文理分科问题、考试科目设置、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考试内容与命题改革、录取方案”等,采用座谈、讨论和问卷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这期间,先后召开座谈会23次,与会人员达500余人;发放问卷3800余份。由此形成了《外省基于新课改的高考改革方案情况汇报》和《2009年*省高考改革调研报告》。20*年12月下旬形成了我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讨论稿。

为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为社会各方面认同,从20*年1月起,由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考试院负责人带队,又分别到11个设区市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座谈会、论证会25次,与会人员600余人。人员包括市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学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命题专家,派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在意见征询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方案的总体思路,特别是分类测试、分层选拔、分批录取,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省教育厅领导班子两度研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先后对方案进行了十多次修改,该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研究后,就有关问题又先后召开了4个座谈会听取意见。20*年9月19日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报送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11月17日教育部学生司组织全国专家对我省方案进行了论证。根据论证会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再次就有关问题召开了高校的座谈会,并深入部分中学进行座谈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方案的个别内容进行了完善。随后,教育部正式予以批复。20*年4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新课改高考方案》,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公布新课改高考方案。

二、为什么要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

(一)适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

这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高中新课改,高中新课改以2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标志,20*年开始试点,到2009年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进行试点。我省于20*年开始实行高中新课改试点,现已在全省全面实施,与这次改革相配套,需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高中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

①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②重视学生有差异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分设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实行模块式、“走班制”教学和学分制管理;

③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

实施高中新课改后,必然要求高考进行相应改革。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这是这次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深层次背景。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20*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初中升高中比率超过9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较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科目与内容的考试,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差异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三、在制订新课改高考方案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一)自始至终考虑与高中新课改理念、要求的适应、对接。

(二)正确认识考试公平,正确处理统一考试和有差异发展的关系,强调树立“适合的是最好的”的理念。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选拔模式,兼顾了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目的是让适合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选拔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接受适合的教育。

(三)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正确处理科学性与操作性、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关系。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3+综合(文综/理综)”为基础,同时根据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不同类型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作了局部调整,这种调整坚持充分考虑教育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充分考虑社会的诚信和法制水平。

(四)把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和有利于学生减负作为重要原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制约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身心愉快、轻装上阵是实施素质教育在共同基础上实现有差异发展的一个前提。新课改高考方案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减负的指导思想:

1.作为新课改高考方案主体的“3+X”考试,比原来的“3+X”考试内容有所减少。

2.分类设置考试科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量力而考。根据历年的情况,能够考上第一类学校的学生约为3万人左右,仅占每年在*高考录取新生的1/9左右。因此,在30多万的*考生当中,选择“3+X+自选模块”、报考一类院校的学生只是少部分。且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也是现行高中阶段的必选内容。将原本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内容,通过设立自选模块的方式集中在一起供部分考生选考,将大大减轻大部分考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对选择“3+技术考试”的学生,则在着重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的同时,减少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3.部分科目(技术和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和复习迎考的负担,有利于学生以平常心参加考试。

(五)注重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表现在: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可以自主选择采用第一类还是第二类考试科目组;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自主对学生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四、新课改高考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高考为基础,主要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

(一)改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高中会考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替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强化了这两者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

(二)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一类增设自选模块,三类不设综合(文综/理综),增设技术考试科目。

(三)改单一选择为多重选择,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和招生院校的自主选择权。

(四)改一次考试为有条件的部分科目的多次考试。

(五)改学校集体报名为社会化报名和学校报名相结合的办法。

五、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的意义是什么?

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是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一个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科、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招生学校不管其培养模式是否有差异,均实行统一的考试科目,所有的学生不管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和发展潜质上有什么差异均接受同样的考试科目、考试标准的检验,其优点是衡量标准统一、有利于体现形式上的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缺点是在高度统一的制度框架下,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性均体现较少。在高中新课改的基础上,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学生量力而考,减轻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

(二)有利于高等学校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新生。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让合适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实现实质上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六、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分类既考虑到对以往高校分批招生传统的延续,也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在现行高校招生制度中,文、理两大科类内各高校、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相同,但在录取时实行分批录取的体制,我省原来分为四批,分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等;第二批——一般高校的本科专业;第三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第四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其中,第二批和第三批之间是公办和民办的区别,排除这个因素,实际上可以分为三批,即: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

无论是现行招生制度的分批,还是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分类,其划分的主要依据都是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对我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这三类院校与现行招生录取中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分批总体上大致对应,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三类也基本上按此划分。

因此,新高考方案按考试科目、内容分为三类,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批基本对应。第一类所对应的招生院校、专业由现行的第一批招生院校、专业自主选择形成;第二类对应于除选择第一类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专业;第三类考试科目、内容对应于高职高专院校。

七、为什么在第一类考试科目设置自选模块?

(一)体现高中新课改的选择性理念,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二)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给高校选拔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以一定空间。

(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现自己学业专长的机会。

(四)基于高中会考已对全体学生选修模块的学业情况作出评价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提供给高校作录取时的参考,第二、三类不考自选模块,有利于减轻大部分学生的负担。

八、高职、高专设置“技术”考试科目的动因是什么?

高职、高专的考试科目为“3+技术”,与第一类和第二类院校相比,去掉了文综、理综和自选模块,增设了技术。其理论和现实考虑为:

(一)引导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选择适合培养的新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价值观和知识观。

九、英语听力、技术考试为什么采用平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形式?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什么时候?

(一)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实行平时考试,有利于缓解“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可以降低一次考试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少因一次失误而无法反映考生真实学业水平的现象,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

(二)在平时完成听力和技术考试,有利于考生在高考前集中精力于高考统一考试的复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

(三)英语听力平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还可以避免高考时因设备和外在环境或其他因素给考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2009年开始,英语听力考试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三项考试统一安排在3月和9月进行。

十、为什么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为“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一)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比现行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内容更全面。

(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文化科目轻实践课程、重智育轻体育美育、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强调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有利于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公正性,采用“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办法,实行评价标准统一,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公示,采集基本信息进入考生高考电子档案。

十一、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录取中各起什么作用?

在新课改高考方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高考成绩仍然是划定各批次分数线和各校投档线的唯一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

在录取中,根据考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按学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由学校在120%以内确定),从高分到低分向招生院校提供电子档案。会考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确保学生各科都完成中学教学计划规定的目标,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完备的知识基础。学生会考成绩记入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其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并随学校投档分数线上被投档考生的电子档案提供给招生院校。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生院校可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招生简章中予以明确。

十二、何时报名?应怎样选报类别?

报名考试时间:各类文化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下旬,考试时间为6月。

报名方式:实行网上远程报名、现场确认方法。参加考试与档案组织在报名确认地(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进行。

考生在报名时自主选择报考类别,除对文、理、艺、体科作出选择外,还必须在一、二、三类中选报,可只选一个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比如兼报一、二两类或二、三两类,当然也可以三类均兼报。考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发展潜质合理定位,作出科学的选择。

特别提醒:考生只能参加已报考类别的录取。

十三、分数和名次怎样计算和公布?

文化总分按一、二、三类科目组合分别计算。

第一类为“3+X综合+自选模块”,满分为810分;

第二类为“3+X综合”,满分为750分;

第三类为“3+技术”,满分为550分。

每个考生文化总分的个数与该考生所报类数相一致,文化总分最多为4个,分别对应3个类别和艺体专科;艺体兼报文理的考生此外还有两个综合分,分别对应本科和专科,分数按报考类别一次性公布。

名次计算与公布:考生名次按考生报考类别科目组合计算总分分别排定,与当批分数线同时公布。

十四、分数线划定的依据是什么?何时公布?

分数线依据考生的总分,按招生计划一定比例分批划定、分批公布。第一次划定和公布文理一批、艺、体本科分数线,并确定后几批分数线划线比例;后续各批划线时取最接近此比例的分值为实际分数线;取消组档线,各批生源不足时在10分以内适当降分征求志愿,具体降分分值在该批线下按计划数一定比例确定。

十五、录取分几批进行?

文理按类分三批。

第一批:重点高校、“211”高校和经批准列入该批的本科高校专业;

第二批:其他本科院校专业(包括原来的二本、三本);

第三批:专科和高职院校、专业。

原提前批录取院校按学校类别分解到各批提前录取。

艺术分三批。

第一批:专业校考本科;

第二批:专业统考本科;

第三批:专科。

注:艺术类专业校考专科在艺术第三批提前录取。

体育分两批,第一批为本科,第二批为专科。

录取按批(类)依次进行,考生只能参加已报考类别的录取。如:未报考一类,不能参加第一批录取;未报考三类,不能参加第三批高职高专录取。

十六、志愿怎样设置及填报?

志愿设置:文理科第一至三批均设置五个平行志愿,各批的提前录取院校和艺术类第一批仍为传统志愿。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进行征求志愿。对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视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各批平行志愿(即平行一志愿)、征求志愿(即平行二志愿)以及降分征求志愿(即平行三志愿)均设置A、B、C、D、E五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各批提前录取院校设5个院校传统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志愿填报:采用分批远程网上填报、同步异地备份的方法。文理第一批和艺术第一批(含专业校考专科)、艺术第二批、体育第一批同时填报志愿;文理第二批和艺术第三批、体育第二批同时填报;文理第三批单独填报。

各批文理科平行志愿均设置五个高校志愿,并分批填报,主要是有利于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有利于考生认真慎重地填报每一批志愿。

十七、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如何?需要注意什么?

在每批平行志愿投档时,首先按科类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逐个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考生总分相同时,则按文化总分排序,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则再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科顺序排列:一类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自选模块;理科类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自选模块。二类考试科目排序,剔除自选模块,其他科目排列与一类相同。三类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数学、外语、技术;理科为数学、语文、外语、技术。同一学校并列名次的考生全部投档。

各批(每轮)平行志愿及征求志愿分别实行一次投档。

需要注意的是:

1.对高校自主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考生,按有关政策规定,在第一批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前单独提前投档。

2.由于各批(每轮)平行志愿分别实行一次投档,即考生所填A、B、C、D、E五个高校志愿均为第一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考生被投到某院校后,不论被录取或因某种原因被退档,在本轮中其他志愿就自动“作废”,也就不可能再有“补投”到其他志愿的机会;此时,考生只能待本轮退档完毕后,填报征求志愿甚至降分征求志愿。这说明,平行志愿的设置虽然减缓了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的填报志愿风险,但不等于每位考生从此彻底规避了风险。

3.在投档后每所高校录取与否以及录取到哪些专业,是由高校负责。有的高校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其专业的选择和排序对录取影响较大,选择不当或“梯度”不够也会导致分数较高者退档;有的院校实行“分数优先”原则,分数(包括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会起更大作用。建议考生在查阅各校的招生章程或直接向有关高校了解后慎重选报。

4.由于平行志愿投档是以高校为单位,按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定比例投档,会出现高校内各专业之间生源结构不够均衡的状况。虽然某些院校首轮投档时因总体投档足额导致分数线较高,但由于部分被投档的考生专业不服从而造成个别专业生源不足,此外,高校会对已投档考生的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会考成绩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也会造成个别考生退档,从而需进行下一轮的征求志愿。

十八、考生电子档案内容有什么变化?

考生电子档案内容分两种:

科目二考试内容范文6

【会考安排】

(一)考试时间

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四)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五)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六)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七)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3.7月6日12:00关闭考试结果文件上传通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试数据在监考机上保存三个月。

4.每场考试由监考人员填写《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考场记录表》(详见附件2)。如发现考生违纪、作弊行为时,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工作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