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例6篇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1

三月份,在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xx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外地先进的教师队伍培训及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主管雷校长撰写的《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xx”规划》和《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办公室撰写了《xx年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农安县第二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性学校创建活动方案》、《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重新认定方案》、《农安县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读书使我成长”征文评选活动方案》以及《农安县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方案》等。

3月30日上午,在进修学校六楼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德育校长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加的“干训师培、德育工作会议”。会上下发了相关文件,并对本年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副书记李春晓、进修学校校长王兆文及副校长雷宏分别强调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今后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局工作要求,5月下旬,在校领导的反复指导下,撰写了《农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实施方案(xx—2015)》,工程实施方案共23页,涵盖了教师培训五年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工程体系、实施策略以及相应管理机制与办法。

1.省级学科骨干教师推荐工作

8月份,办公室接到《关于做好 xx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把文件上传进修学校网站,并通过面对面传达文件精神及本县做法,即:采取基层学校推荐申报、办公室对申报教师提交的各种证件进行审核的方式确定省级骨干教师申报人选,确定后向上级部门推荐申报。本次省级骨干教师认定工作,我县共推荐申报32人,经过市继教办审核后16人完全符合条件,目前16人已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笔试和答辩,进一步的认定程序等市里通知。

2.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工作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下发的长教发53号《关于推荐长春市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通知》要求,3月25日—4月8日,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认定”申报工作。针对学校推荐的教师,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审核,并从各校名额所占比重、学科结构、申报教师年龄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衡量、具体分析,最后确认156人入围,4月8日报送市继教办。经市级骨干审核、笔试,我县中小学共有84名教师被认定为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7月17日—7月25日,8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按要求参加了省级培训活动,并被正式认定为xx年12月——xx年12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目前认定公告已上传进修学校网站。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2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克服教师职业“怠倦症”和骨干教师的“满足感”的产生,促进骨干教师“再生”发展,分层培养各级骨干教师,为县、市、省级骨干教师的选送提供依据,激励已被评为各级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制订本意见,试行实施。

二、培养目标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业务中具有指导、带头、示范作用。

三、措施机制

本办法是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以及学校内的骨干教师统一纳入xx中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及管理,一个标准进行考核,在本办法中没有骨干教师级别之分,合格者既保留原级骨干教师称号,同时也是xx中学骨干教师,享受xx中学骨干教师津贴。本办法实行年度考核,滚动推行。

1、建立骨干教师成长记录袋

此档案长期跟踪记录专职教师成长的经历,按照《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量化,分年度给予考核结论:优秀、合格、不合格。并由学校签章颁发年度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证书,确定为xx中学骨干教师资格。

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办法:按《细则》量化,95分以上者为优秀,80分以上者为合格,79以下者为不合格。

2、骨干教师选拔办法

各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在符合上级相关文件规定的前提下,初中实际教学时间6周年,三年为一个考核周期。

普通教师:进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行列的考核方案:师德师风10%,近三年教学成绩30%,教学过程20%,教育科研20%,民主测评20%,按教师总数的5%取其前位名次进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行列。

校级骨干:三年来量化的总成绩,按规定指标取其名次推荐为县级骨干教师。

县级骨干:三年来量化的总成绩,按规定指标取其名次推荐为市级骨干教师。

市级骨干:三年来量化的总成绩,按规定指标取其名次推荐为省级骨干教师。

3、实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

遵照《xx中学骨干教师考核细则》,年度量化考核合格者,由学校行政发给每月20元、全年240元的骨干教师津贴(寒暑假期间的津贴纳入年终考核)。

4、实行骨干教师任免制度

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每个年度纳入学校进行资格考核,可进可出,滚动推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否定其学校骨干教师称号。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者,一票否决;

(2)师德师风败坏,给单位造成恶劣影响者,一票否决;

(3)教学成绩末尾者,一票否决;

(4)遵照《xx中学骨干教师考核细则》,凡是连续三年量化考核不合格者,学校有权取消其任何级别的骨干教师称号,并由学校报请上级管理部门批准。

(5)在现有骨干教师中,根据《细则》的量化,按全校教师总数的5%,从低到高取其名次以及考核不合格者,一并进入新一轮的考核。即与申请xx中学骨干教师的普通教师,一并按照进入考核方案,即师德师风10%,近三年教学成绩30%,教学过程20%,教育科研20%,民主测评20%,再按教师总数的5%取其前位名次进入学校骨干教师行列,其余教师被否定。

5、实行骨干教师加分制度

根据《xx中学骨干教师考核细则》,连续三年量化考核优秀者,在评职、晋级、评优,选模以及教师福利(如分房等)考核中享受加分优待。

具体加分办法是:

周期内考核:三个“优秀”,一次性加0.5分。

周期内考核:两个“优秀”,一个“合格”,一次性加0.2分。

其他情形的考核结论,不享受加分优待。

四、管理考核

1、由学校行政、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联合组成骨干教师管理领导小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对骨干教师进行年度量化考核。

2、骨干教师考评材料必须是由上级教育部门、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3、参加骨干教师考评由教师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3

一、组织管理

根据市教委统一部署,**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培养工程办公室”)全面负责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工作;设立“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项目组”,设在“市培养工程办公室”。

各区县要确定相应职能部门,并结合实际制定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办法,负责日常培养管理事务。

二、培养目标

通过优青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批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建立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梯队,市与区县联动,为**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工程储备后备人选。

三、选拔培养范围和名额

**市普教系统“优青项目”选拔范围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优青项目实施意见另发),从事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工作,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的在职青年校长和教师(校长年龄可适当放宽至40岁以下)。

首批**普教系统“优青项目”选拔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400名,其中校长105名,教师295名,推荐名额由市教委统一下达。

四、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专业基础(教师):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

3.研究能力:具有发展潜能,在教育、教学中有创新性构想,在学科建设中能发挥一定作用。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4.管理水平(校长):有5年以上学校校级管理经历,善于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工作。

五、选拔程序

1.公开选拔:市教委人事处通过**教育网站公开选拔条件和名额。

2.个人申报:根据选拔条件与要求,个人可以向学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3.区县推荐: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后备人选在区县骨干校长和教师中产生(应享受区级骨干校长、教师待遇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并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提出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后备人选名单。

区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公示一周无异议后,被推荐人填写《**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推荐表》(附件2),由区县审核后,报送市培养工程办公室。

4.原则审定:市培养工程办公室根据区县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对后备人选进行原则审定,以文件形式确定正式人选。

六、培养措施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是“优青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区县要成立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培养办公室,办公室一般设在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应制定“优青项目”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事务。

2.市教委设立**市普教系统“优青项目”专项经费,给予每人1.5万元资助,用于课题研究、基地培养、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学习等,专款专用。区县需按1:1的配套资金予以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可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期结束时,各区县教育学院对每位候选人的经费资助项目作出总结报告(样式见附件3),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市培养工程办公室备案。

3.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培养期为两年。在培养期内区县要为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市名校长名师及其学员中产生),各有关部门应对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其思想、工作、进修及生活。培养方案报市“优青项目”组备案。

4.区县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优青项目”校长、教师参加社会考察。

七、考核

1.对选拔培养的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指导教师与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拟定培养计划,区县每年要对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发展能力和工作实绩等状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优青项目”组备案。

2.市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优青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估。

3.对在培养期间成绩突出的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优先推荐为**市普教系统第三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后备人选。

4.在培养期内不称职、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相应待遇。

八、时间安排与材料要求

1.各区县应于**月**日前报送《**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推荐表》一式三份。推荐材料和电子版,以及本人提交的论著、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4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计划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六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120名(其中预计招收硕转博研究生约30人,直博生约40人),秋季一次招生。

一、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生态环境中心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要求必须要有考生本人硕士导师的推荐信。(如本人硕士导师是博导,只需要再提供一位教授推荐信即可;如本人硕士生导师非博导,则需要提供考生本人硕士生导师及其他两位教授的共三封推荐信)

6.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考。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三年学制或两年学制的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我中心各专业均可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专项计划实行“与普通招考生统一考试、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政策,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考生原籍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五)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各相关研究所确定。

(六)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七)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二、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1月12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等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普通招考”类别中报名,进入系统后在考试方式栏中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届生应按“普通招考”类别报考。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应在规定期限向我中心研究生部寄送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考生签字处务必签字确认);

(2)2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的推荐书。必须要有考生本人硕士导师的推荐信。(如本人硕士导师是博导,只需要再提供一位教授推荐信即可;如本人硕士生导师非博导,则需要提供考生本人硕士生导师及其他两位教授的共三封推荐信)。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请推荐专家将推荐书封入信封并签字确认后寄给考生本人,由考生本人将推荐书与其他报考材料一起寄到我中心研究生部。

(3)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往届毕业生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报考秋季入学博士的三年制应届硕士生,需提供至少有五学期注册盖章的的学生证注册页复印件(两年制应届硕士生,至少应完整注册三个学期),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境外留学人员学位认证复印件;

(6)报名费150元人民币

(7)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本简章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及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它有关材料。

材料接收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楼106室

联系人:冯娟老师 邮编:100085 电话:010-62849161

三、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英语和两门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中心自主命题。

3.初试时间

2017年3月11、12日

4.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

四、体格检查

体检由我中心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

五、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生,按学年收取。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同上。

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入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

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交纳学费并享受相关待遇。

六、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硕士阶段在内修读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3.通过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七、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八、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就业。

九、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2017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见附件。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部 邮编:100085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5

论文关键词:高校;选调生;对策建议

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是我国整个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选调生工作作为全部选调生工作的源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选调生工作优化的原则

1.育人为本

在高校选调生选拔工作中,首要的原则是育人为本,培育健康人格的学生是高校所有学生工作的最基本目标。选拔选调生的过程中,学校一般会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加强学生的党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作为选调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公益培训机会,如邀请专家对党、中央、地方的一些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组织往届选调生与应届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不免也会介绍一些考试的技巧策略等。但总的老说,以学生为本,注重培育指导是根本。

2.系统学习

高校选调生工作注重学生的质量,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基本的要求。根据福建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学校首先应该使学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能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其次,在专业学习上成绩优良,获得相应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第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选调生工作,志愿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工作锻炼、奉献才干。另外,学校也可适当地安排一些面向基层的培训,如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农村基层工作基本知识、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基层工作安全教育等。

3.注重实践

优化高校选调生工作的目的是能够选拔推荐真正优秀的、适合基层工作的学生骨干到基层进一步接受锻炼,逐渐成长为国家党政领导干部。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利用暑假的时间组织“三下乡”活动,学校也可以联系一些周边地区的有关基层组织,让学生干部有机会到基层进行参观和事迹的实习锻炼,以此提高学生干部的实践能力。在平时周末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社区服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百姓的呼声,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情中培养学生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选调生要求成绩好,善于沟通协调、实践能力强,热心基层服务是关键,学校在选拔推荐学生时,应该全面地考察,综合地做出判断。

4.公开公平

高校选调生工作带有选拔性质,有选拔必有淘汰,因此学校务必秉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根据福建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1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学校应该公开信息,择优推荐,名单公示,确保过程透明,严禁学生以关系亲疏、送礼走后门等不正当方式争取选调生名额。从福建省选调生政策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选调生工作强调公平,2010年以前,选调生考试中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待遇,但是2010年和2011年取消加分政策。要想保证公开公平,还可引入学生监督机制,鼓励能者,鞭策平者,淘汰庸者,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变为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信服,也能提高大家对选调生的吸引力,自然有利于学校的选调生工作。

二、优化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海西建设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福建省年轻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时期。作为选调生的培养摇篮,高校应该对选调生的培养及选调工作的质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层政府对选调生的期望,高校今后在培养、选拔选调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宣传

很多学生甚至都不知道选调生是什么,选调生以后要做什么,学校有必要对此进行广泛宣传说明,鼓励更多学生积极报名。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宣传、培养,让大家对选调生有更多的认识,让有志于选调的学生能尽早做好准备,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校方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电视、网络媒体等方式详细的介绍选调生的情况,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报名的条件、选调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工作的性质、工作定位、工作范围以及发展方向等,提前做好指导教育工作。第一,学校加强对选调生政策的解读。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否真正适合从事选调生工作、是否适合到基层工作,适当为有志于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相关教育与培训,提高学生在基层的适应能力,加快学生的提高与发展。第二,为有志于参加选调生考试的同学提供交流的平台。包括增加在校学生的交流、在校生与基层选调生的交流以及选调生之间直接的交流机会,以便真正熟悉了解选调生工作,同时有利于在职选调生的共同提高。

2.注重培养

第一,加强政治觉悟。加大团校、党校培训力度,引导大学生骨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学会如何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工作能力,如何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第二,重视理论培训,如组织专题讲座、团队训练、工作研讨等,使学生干部丰富知识、掌握方法。党团组织可召开专门培训讲座,请一线学生工作老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进行经验授课或者邀请前几期工作有成效的选调生为学生干部做讲座,让有志于选调的学生干部可以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在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第三,通过实践锻炼来培养。学校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干部利用假期到基层村委会、居委会挂职锻炼,并与选调生、选聘生结成帮扶队伍,增加学生干部对基层管理经验的积累,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大学生骨干参加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暑假期间的“三下乡”活动、到基层实习考察锻炼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优秀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第四,其他形式的培训,如经验交流会。充分利用我校在基层工作的校友资源,发挥他们对在校生的引导教育作用,可以定期举行来校交流等,为在校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工作经验。

3.严格选拔

在选拔选调生过程中,既要综合考虑学生干部的各方面的素质,又要做到公开、民主,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意见,择优推荐。(1)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政治觉悟高和思想品质好是首要的要求,只有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热爱、对人民充满感情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在基层专心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克己奉公,不贪污受贿,不消极怠工。(2)成绩优秀,知识全面。选调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原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重点选择那些专业有所关联或者是农村管理机构较为缺乏的专业性人才,如:农业技术、经济管理、规模化经营等,为将来发展当地经济做好准备。同时,那些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交能力的复合型的应用人才也是选拔工作的重要对象。(3)业务能力强,技能娴熟。选调生工作首先是基层工作,要求选调生具备所需的技能,如沟通协调技能、领导决策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这样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选调生能够尽快地适应他们的生活,适应他们的工作,解决遇到的问题。(4)个性匹配,热心于选调生工作。学校应该借助校团委心理咨询师对申请的学生进行相关测试,在同等条件下选择那些乐群性、独立性、创造性、有恒性、聪慧性高的学生骨干。因此,学校负责部门可以从大学低年级就开展此项工作,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培养,做到早物色重点、早培训锻炼、早进行思想引导,加大在校期间的培养和考察力度。

4.多级联动

优化高校选调生工作必须引起重视,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使选调生工作自成体系,多级联动。高校选调生工作一般都由校党委副书记统领,校团委和各学院共同负责。校领导应该加强监督,及时获悉学校选调生工作的进展,提供反馈意见。校团委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需要及时关注省委组织部的公告,分析公告的内容,在学生处就业网站上信息,在校园的公告栏张贴公告,通知各学院做好选调生推荐工作,确定申请学生的初步人选名单,申请学生的信息核对考察,必要的心理特质分析,名单及相关结果上报校领导等。学院是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学院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特别是辅导员,学院将选调生信息传递给每个学生,对有志于选调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及向上级推荐。各级领导干部老师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悉心做好选调生工作。为确保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要有相应的机构并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负责这项工作。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范文6

关键词:班干部; 选拔; 培养

有人形象地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既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又是班级成员的行动坐标,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班级中的积极分子,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形成有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并通过他们有效地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坚强的班集体。对班干部的培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需做到民主,公开、公正、公平,首先要告诉全班同学班干部候选人应符合的条件(A、学习成绩较好的。B、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心班级、有奉献精神。C、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其它方面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通过自荐、同学或老师推荐等方式确定候选人,接着由候选人演说竞选,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特长等情况确定各岗位人选,明确其职责。通过选拔活动,班干部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既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又培养他们的演说能力和活动能力。

二、班干部的培养

班主任不仅要选好班干部,更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教育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友爱,共同协作,要他们以身作则,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热心为班级和同学服务,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带头人。另外,班主任还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

1.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意志力

要做好一项工作,单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班干部,还需要具备带好一个班级的相应能力。受年龄和条件的限制,中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需要教师在这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定向培养,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听”、“看”、“议”、“写”、“扶”。“听”是指听老师传授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听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讲自己工作中的成败得失;“看”是指让学生干部观看学习本校或外校的优秀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案例,看报刊杂志上的班级管理经验,并从中获取好的方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营养;“议”是指在参观学习后,通过讨论研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写”就是把自己工作经验和学习到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为指导以后的工作服务;“扶”是班主任的协助与指导,班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或受到一些误解,受到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语,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地找他们谈心,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工作能力,解开他们心中的烦恼,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鼓舞他们的斗志,还要引导班干部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去关心同学,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解决班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指导班干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比如:活动前制定好活动计划,提出大体意见,再由班委会成员讨论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活动后及时总结,使他们学会如何组织活动,增强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次,发动他们组织班会,创办墙报,表扬先进,宣传班干部的好人好事,通过各种活动,班干部的胆量大了,信心足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意志力在工作中得到了提高。

2.注重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协作的精神

班主任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知道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既然是班干部,对班里的各项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对班干部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要经常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班级计划,选择工作方法,同时班干部工作的着眼点是整个班集体,要教育班干部无论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是班里的日常事务以及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班干部都应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汇报,力争做到全心全意,尽责尽职,绝不能做“甩手干部”。另外,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干部的共同职责,班委会是一个集体,它必须靠成员的相互配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班委成员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紧密配合,为共同搞好整个班集体而努力。

3.大胆使用,发挥自治

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后,班主任就要放手让他们锻炼,把大权下放到班干部手中,和同学们说明:班主任不在时,听从班长指挥,其余的班干部共同协助班长治理班级,如果出现班级纪律问题,班主任找班长,班长找班委,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班主任对班干部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有困难的班干部要给帮助和指导,对班干部工作中的失误要承担领导责任,对班干部工作中的成绩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定期召开班会,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加以改进,使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4.推荐优秀班干部

选拔是培养的基础,使用是培养的目的,不能光培养不使用,能力是在使用中得到提升的,推荐是培养的继续,不能爱才不荐,大才小用。因此,班主任应对班干部加强监督,建立正常的竞争体系,对能力较强的班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竞争校级学生干部,还要积极向学生会、校团总之部推荐优秀干部,从而带动整个班集体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帮助,对于班干部本身也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一次飞跃。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权利交给班干部,让他们大胆去想,大胆去做。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小议初中班干部的素质教育》,来源于《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七期

[2] 刘应容《如何做好班干部工作》,来源于《新课程学习(学 术教育)》

[3] 许廷聪《浅谈如何培养班干部》,来源于《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