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范例6篇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1

在迈入信息社会的当下,我国高瞻远瞩地决定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在发展方式上,我国采取了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解读《规划》时表示,《规划》把体制改革放到了同技术创新同样的高度,这难能可贵。他说:“要解决我们现在还存在的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生产力。”此外,《规划》中还包含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完善税收、金融、人才政策等。这些细节性的内容我们从《规划》中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中也可见一斑。

国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是“重点推进”,《规划》指出,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创新、新兴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其中,关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兆;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三网融合全面推广,电视数字化转换基本完成。网络装备产业整体迈入国际前列,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智能终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并覆盖城乡。系统掌握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系统,产业发展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发展宽带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调整、优化频率规划,加快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开展TD-LTE研发、产业化及商用示范,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广计划,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统筹绿色数据中心布局,推进地面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实施物联网与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加快IPv4/IPv6网络互通设备,以及支持IPv6的高速、高性能网络和终端设备、支撑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TD-SCDMA、TD-LTE及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研发,加快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智能终端、网络存储、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演进技术、接收终端、核心芯片、光通信、高性能宽带网等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应用,建立广播影视数字版权技术体系。同时,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建设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可靠(控)验证实验室,提升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能力。

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方面则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三维立体、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的经济性。掌握智能传感器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提高新兴领域专用设备仪器保障和支撑能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争取到2015年,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22纳米、大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28纳米,掌握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材料配套能力;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到2020年,掌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下一代显示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新型关键元器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配套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2

关键词:商业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联盟网络;客户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6.11 文献标识码:B

技术进步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由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逐渐侵蚀着传统的产业链,使原来隐藏在业务流程背后的“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高收益、竞争制胜的法宝。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为许多企业创造了神话,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我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机,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杠杆,选择适宜的商业模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构筑竞争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能够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网络和高端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态,获取竞争优势。

(一)商业模式的特点

商业模式是企业面向特定市场的一种配置,用以保证企业创造价值并获取收益;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Magretta(2002)从顾客、顾客价值两方面研究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奥斯瓦尔德(osterwalder,2004)在综合了各种概念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描述了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价值主张,以成本结构为特征的基础设施,其中成本、利润指标是商业模式的表象,价值创造过程才是商业模式的实质。商业模式把基于市场的“资源交易”的各环节内化于一个联盟结构中,转变市场交易关系为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产品或服务是客户与企业价值交换的载体,厂商企业及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他们创造并传递价值,每个结点所创造的价值沿着特定的路径传递,最终送达客户,即实现了客户价值。客户是商业模式价值的最终评判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联盟成员所创造的总价值只有与客户价值相匹配,并实现了价值交换,商业模式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商业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客户需求是商业模式的利润源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通过联盟成员间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商业模式可以将整合的资源输入并转换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价值增值过程;(2)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支撑点,客户价值是企业实际提供给客户的特定利益组合,这些利益的载体就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当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有的产业结构将受到强烈冲击,新的竞争规则逐渐形成,资源要素的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内涵均会被市场重新定义[1],即引起商业模式的创新;(3)联盟网络结构是商业模式竞争力的内在根源,当竞争环境动荡时,企业要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必须加强与联盟伙伴之间的合作,合理利用对方的渠道、关系、技术等资源探寻新的业务方式。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支撑点,是厂商企业与客户价值交换的载体,当产品或服务越能满足客户需求时,联盟企业就越盈利。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络,可使企业实时与客户接触,便于企业收集客户的相关数据,经标准化后整合到联盟内的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上,再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客户的规模及市场的竞争情况,组织协调联盟成员共同确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水平;在外部需求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利用云计算的预测分析功能挖掘客户的多样化的扩展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价值网络结点越多,资源的组合越多样化,由于信息产品或自助服务的边际成本较低甚至接近于零,所以企业可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或增值产品以获得收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有形的产品不再是实现价值的唯一载体,信息、知识等虚拟性产品及其组合可形成完美的客户解决方案,降低了厂商企业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满足客户潜在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使厂商企业关注客户的购买情境,在经营中发掘客户行为模式,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在客户群,预测客户行为模式,以获得丰富的客户知识,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运用预测深度的业务发展趋势,可以开发出引领客户需求的新颖的产品或新型服务,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形成持久的竞争。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网络创新

联盟网络是商业模式创造价值、获取价值和分配价值的逻辑框架,联盟网络的创新可以产生有价值、难于模仿的异质资源,通过构建适宜的网络结构和提高联盟运作的效率可增强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获得超额的客户价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3

关键词:质量管理 实训方案 保障措施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course training scheme design research

Li Lekun, Yang Jiqing, Yang Qi,Qu Ni,Zhao Zhiwei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llege of Management,Hei longjiang,harb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in the indu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quality management job, on the basis of design form a complete se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program. Clear the course training mode design principle and target, to complete the training mode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whole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training courses on safeguard measu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qua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vide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safeguard measures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面缺少方法,所谓的课程实训不等同于的课程实验,而是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产业设置的技能实训,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满足产业质量管理岗位需求的能力。

一、高校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现状分析

1.高校实践教学意识增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对实践教学达成共识:“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应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位置。”[1]实训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校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意识在增强。

2.高校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法经验不足

目前,高校开设的质量管理实训[2]是有关机械工业企业的单项仿真模拟和岗位综合模拟训练,目的是将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加工、制造过程实际相结合、试验设计与企业研发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质量检验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承担质量改进、审核与认证等质量改进的创新技能,仍缺乏适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的方法,因此,本课程实训方案的设计方式研究尤为重要。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质管课程实训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式方法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归纳并准确地定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特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要求与质量管理课程紧密结合,在已有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严密的逻辑设计其实训方式。

2. 实用性原则

设计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式方法必须符合社会需要,为高校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质管人才提供有力的参考、指导。并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3.可操作性原则

开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的目的是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产业方向选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方式,更能贴近社会的需要,满足高校的培养需求。

4.创新性原则

现行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课堂式传输,而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式,要以指导教师为牵引,学生为主体,学校资源为依托,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操作技能,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方式而言,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实训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实训中来。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质管课程实训设计目标

1.知识理论实训目标

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理论,可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成及各产业的科学定义和技术支撑,了解产业和人才发展现状,可明晰发展前景,提供就业方向;了解管理学相关理论,知晓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充分利用四大职能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合理运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可在技术管理中,将冗余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归纳,从而提取有用信息;熟悉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统计工具和品质体系等相关质量管理理论,加深对质量方针的理解,提高产品质量。

2.综合能力实训目标

质管人才应用有的综合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归纳与整合能力。在技术管理活动中,需要对技术进行长期规划,组织相关人员执行国家质量方针,健全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上级与下属、同事与同事,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协调、消除两者之间产生的矛盾。质管人才在向部门或领导作相关质量报告时,需要将一些材料进行归纳整合,提取有用的信息,此时归纳与整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个人特质实训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管人才应具有心胸开阔、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特质。在实际工作当中,心胸开阔的人更容易处理自己与同事、客户之间的关系,也会取得同事的信任,客户的忠诚;实事求是的对待产品,对待技术,探寻并掌握技术的规律,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各项关键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来说,均是新而又难的技术,攻克技术难关时,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特质,才能取得新进展。

4.专业技能实训目标

4.1质量检验技能

质量检验要根据产品技术标准检验项目和各项目质量要求,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计量器具对光通信与互连与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进行检测,将检测的数据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判断不合格的产品,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质量检验方法一般包括两种方式:全数检验,抽样检验,掌握质量检验技能,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4.2质量改进技能

质量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施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利用PDCA循环法[3],明确问题,看清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对策并实施,确认效果,预防问题再次发生并标准化,最后总结遗留问题及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质量改进需要统计分析法、对比评分法、技术分析法、质量改进经济分析法等方法的支撑。

4.3质量审核与认证技能

质量审核与认证是产品通向市场的必经之路,通过审核与认证的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也才能保证用户和消费者的权益。所以质量审核与认证技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管人才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质管课程实训方式设计

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式,以过程方法[4]为基础,采用课堂讨论、任务导向[5]、QC小组的训练方式,通过撰写调研报告、课程实训方案的考核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1.知识理论实训方式设计

指导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由4-5人组成的QC小组,选择一名具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采取任务导向的方法将课程要求进行分工,组内成员分别负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科学定义及技术构成、管理学、统计学、质量管理学的理论学习。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求QC小组各成员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查阅最新理论成果和学术论文,并做好相应记录。组长联系主讲教师,定期召开学习成果交流会,在会上,指导教师和组内其他成员均可对发言者提出相应问题,形成互动环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得组内成员将一个知识面扩充到多个知识面,从而达到全组人员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科学定义及技术构成、管理学、统计学、质量管理学精辟理论的目的。

2.综合能力实训方式设计

首先,指导教师要求责任组长拟定一份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完成时间,定期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其次,组长组织全体成员制作问卷调查表,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调研,通过与企业相关领导人的介绍,了解企业实施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状况和质量管理岗位的需求能力,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与合作能力。最后,QC小组成员根据问卷调查表的相关内容及发放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岗位所需能力,形成调研报告,并向指导教师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归纳与整合能力,为毕业后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工作奠定基础。

3.个人特质实训方式设计

形成个人特质,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习惯养成,但是在工作当中,很容易体现出一个人的特质,也容易改变一个人的特质。在假期中,可以选择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实习,学习领导、同事以及客户为人处世的技巧,用心对待领导布置的任务,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请教老员工,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作为新人,多为公司付出努力,要定位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它,不许半途而废。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心想开阔的心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个人特质。

4.专业技能实训方式设计

4.1质量检验技能实训方式设计

QC小组责任组长可以对其他QC小组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采取现场检验的方式,检查工作实施进度,收集各个小组的相关数据以及实施方式。记录各小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质量检验技能的目的。

4.2质量改进技能实训方式设计

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可要求QC小组撰写调研报告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的方案,组长可召集组员,采用PDCA循环法,通过查找调研报告和实训方案的撰写规范,拟出调研报告和实训方案的大纲。由于最初的大纲不全面,QC小组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指导教师满意为止。在进行大纲和方案改进的过程中,结合质量改进相关方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形成一份完美的大纲和方案。

4.3质量审核与认证技能实训方式设计

对于QC小组而言,调研报告和实训方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终成果,教学后期,指导教师与各QC小组组长可组成专家评审团一一评审各组的调研报告、实训方案及相关材料。专家评审团在评审过程中,保持严谨、意见独立的态度,审核小组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是否达到计划实施的进度。同时要审核实训方案是否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原则,选择最优实训方案作为下一届学生实训的教学参考方案。

五、高校质管课程实训全过程保障措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引导,加深对新兴产业的认知,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保证该实训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高校组织的软硬件各个方面:

(1)高校组织硬件设施的保障,如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学生可利用校园网查询中国知网最新理论和学术成果,为开展质量管理课程实训方案奠定了基础。

(2)随着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广泛应用,各高校已开设质量管理课程,具备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为实训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障。

(3)高校实践制度的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文件化、程序制度化。

结语

质量管理课程实训的广泛应用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的必然趋势。高校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原理为高校质量管理提供了实训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质量管理的技能实训,锻炼其动手与分析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高校质量管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乃至全国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怀宇,郭磊,朱娴.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述评[J]. 中国大学教学,2008,9: 73-74

[2] 郝红军,綦良群,孙凯. 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J]. 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2010,21(3): 186-188

[3] 孙静.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叶琦. 基于过程方法的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 229-230

[5] 吕超,刘爽,张丽珍,王世明,李军涛.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PBL的本科实践教改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 : 90-92

作者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4

卢荣 黄耀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扶植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排名仅次于“全球头号议题”节能环保,具体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以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各个细分领域技术上互相支撑、互相融合,每一个细分产业都是一项突破性创新,可以颠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此,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的下一代通信网络

下一代网络(NGN)指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光通信网络建设、3G网络以及未来的4G网络建设是其中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业累计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结构上看,“十一五”电信业的投资有40%用于宽带建设,而“十二五”期间,将达到80%。无论是有线宽带还是无线宽带,在技术实现手段上均需要依赖光通信技术。

工信部2012年2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紧抓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加大TD-SCDMA终端研发力度,推进长期演进技术及增强型长期演进技术(LTE/LTE-Advanced)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智能光网络和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光传输、光纤接入(FTTx)等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可以看到,在“十二五”规划中,对光通信、3G和4G都予以了重点支持。

物联网市场规模达数千亿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并且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

三网融合投资前景无限

“三网融合”意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通俗的讲,就是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基于IPv4(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 版)的现有互联网,用于标识全球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约有40 亿个,目前已基本分配殆尽。基于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 版)的下一代互联网,地址空间是现有互联网的1029 倍,目前根域名服务器已实现对IPv6 的支持,全球互联网管理机构对IPv6 地址的分配速度日益加快,IPv6 已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截至2011 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13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

发改委和工信部2012年3月29日印发的《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新型平板显示将是发展主流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内容;建设方案

Abstract: Intelligence city is the necessary phase of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 This research analyze the content of intelligence city under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EPC system network, and try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plan suit for China city.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city manager.

Key words: wisdom city; Content; Construction plan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1.引言

智慧城市旨在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各个领域为城市管理、公众生产生活提供智能化的感知,不断提升城市信息系统的开放共享能力、协同能力以及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创新社会管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城市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以城市现实情况为基础,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城市科学发展为目标的不断演进过程,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级阶段[1-3]。

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最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国际上,以韩国的泛在生态城市以及美国IBM公司推动的智慧城市方案为代表,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政务、通信、医疗、能源、交通、教育、水管理、安全等方面。由此可知,推动城市各行业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整合,以及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韩国正在本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广城市集成运营中心,美国IBM公司也推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并在全球试点推广[4-7]。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尤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实际上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城市管理者更应置身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考量自身优势和劣势,厘清建设思路,做到不落后。因此,探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尤其建设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智慧城市内容组成

智慧城市是包罗万象的,与城市管理、公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可以说只有每个方面都实现了智慧,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智慧城市。从国外经验来看,智慧城市内容组成应该符合四大特征,总结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市内容组成的四大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内容组成应从四个方面探讨:

⑴全面透彻的感知方面: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和公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监测,从而达到全面感知。传感技术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能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还能够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部件和谐高效的运行。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感官系统”。

⑵宽带泛在的互联方面:即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

⑶智能融合的应用方面:现代城市管理及公众生产生活实际上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系统各部件之间有复杂的数据流和业务流。智慧城市必须集大成,为各应用提供智慧的大脑,再辅以人的智慧,则可以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智慧城市的智能应用应该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城市组成部门乃至个人的参与和各用户的力量。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手臂”。

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方面:现代科技讲求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内在动力”。

笔者认为,就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短时间内做不到上述四个大方面内容的整合,但可以从简化提出适宜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建设方案,如下所述。

3.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探讨

上述四大部分内容组成虽然包罗全面,但是中国城市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笔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可以采用简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即从六大目标出发进行建设。这六大目标包括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城市简化版目标

笔者认为该简化版建设模式呈现对角线规则:智慧的管理和智慧的运输业对于城市的智慧建设至关重要,两者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一条中轴线。智慧的运输业是城市交通流的重要承载,而城市交通和城市人的流动和物质流动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些又落实到城市管理上;智慧的经济和智慧的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在发展智慧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智慧环境的建设,两者同时是智慧的居民和智慧的生活这条对角线的重要生存载体。

在上述对角线规则指导下,笔者认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完全可以选择典型着手建设,比如先从运输业和管理角度实现智慧,再逐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智慧,最后到智慧的居民和生活,有序推进。在每一步建设时,争取该步严格参照国际标准,做到充分引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后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这种方式,比起大规模投入、找不到重点的建设方案或许更加有效。

4.结语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智慧城市的内容组成,着力探讨了当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即:选择典型着手建设,比如先从运输业和管理角度实现智慧,再逐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智慧,最后到智慧的居民和生活,有序推进。在每一步建设时,争取该步严格参照国际标准,做到充分引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后就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希望对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者起到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晓林,数字城市政府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4,p54-55.

[2]Doolin,B.,Powerandresistanceintheimplementationofamedical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J],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2004vol.14no.4,p343-362.

[3]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2期,p28-32.

[4]沈苏彬、毛燕琴、范曲立等,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第11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范文6

高科技无所不在,它正以一种几乎无法感知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激光影碟、多媒体把最新的娱乐信息大规模地传递给各种人群;计算机制作重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淀’的悲惨一幕;数字化技术把清晰的语音与图像瞬间传递到大洋彼岸;再造基因使得改造生命、攻克癌症近在眼前……高科技向我们走来,高科技已融入我们的生活,高科技正启蒙着人类走进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社会。 

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基础,新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新经济,使新经济成级数增长。在新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科技产业化速度的加快,它对新经济的量增效应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呈放射网络状的态势全面展开。新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未来主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朝阳经济”。随着高科技因素在经济形态中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必然会飞跃到以知识技术、智力为主要资源的新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随着高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扩散,人类活动的领域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使人类能够摆脱传统的束缚,突破地球资源的限制,向更广阔的空间进军。不久的将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将从伟人的豪情诗句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 

在新经济时代,高科技的信息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生物工程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直接导致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革命,推动着新经济的进步;高科技的新材料作为新经济的里程碑,将重构新经济的材料基础;高科技的新能源将使人们不再为资源的短缺而忧愁,作为新经济的火车头,它将带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航天技术使人们从地球的怀抱中飞向太空,新经济也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腾飞;海洋技术将开拓人类新经济社会生活新空间;软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管理效率更高,决策更正确,分析更透彻,一切经验性的东西都变成了可操作的东西,正如莱布尼茨曾说的:“别再争论了,我们拿起笔来算一下吧!” 

新经济时代是高科技大显身手的时代,没有高科技就没有新经济,高科技不但直接决定着新经济的诞生,而且作为动力之源直接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创造着人类的新纪元。一、信息技术:新经济的先锋1.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源头 

新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清楚的表明,以信息技术为骨干的高新技术是支撑整个新经济广厦的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新经济中最为突出的新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产业成为新经济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使信息网络成为新经济社会最重要的大众化的联系手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认为新经济也是信息经济。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科技群的分类排序,信息科学技术居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群之首。 

统计资料表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一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一80%,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在全球GDP中,已有2年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 

新经济的兴起是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5000多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世所公认的一个代表。他通过开发信息技术的核心——软件技术,使得微软公司的股票市场已达到1700多亿美元,超过了全美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作为深刻变革的一个方面,当今经济形态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硬件业,尤其是作为硬件业心脏的芯片业同样举足轻重。 

美国经济之所以从1991年以后得以持续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其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5年里: 

—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电脑和电讯业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 

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高新技术行业已成为美国雇用职工最多的行业,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高出73%; 

—高新技术在国内销售和出口方面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其产值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美国1999年和2000年头几个月失业率降到24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回落到30年来最低水平。 

信息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四大方面。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服务和电讯服务成为新的热门行业。美国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先导,就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而言,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生产供应国和最大的市场。在世界的10大信息服务公司中,美国就占了8家。 

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许多便利,也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现代办公不久将实现无纸化、远程化和信息化;银行系统和商家联网,开始了无纸币交易;而国际间的货物运输已在减少往常的繁文缛节,北美洲地区地面运输已开始无纸运输。 

由于电脑的普及,不仅为儿童教育和获取信息提供了工具,而且使许多人可以在家里办公,同时还可增加大批咨询、服务和销售等多方面的就业机会。此外,因特网发展迅速,网上通信量每100天就增加1倍。消费者可以通过因特网在家轻松购物。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到2002年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业交易将超出3000亿美元。总之,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新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世界新经济发展的主流。遥望新经济的未来,我们相信作为新经济基础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必将牵引人类历史的火车驶向充满希望的对世纪。2.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支柱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内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它们都是用来开发、收集、传送。处理信息资源的,那么围绕着信息的开发、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而发展起来的这些相关的高技术群统称为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吸引了微电子学、光学、材料学以及数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的成果,集现代科技之大成,全面提高了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与水平,使人类社会中各级各类信息处理系统大大加强,发挥了巨大作用。 

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于各种传统技术中,由此又形成了许多边缘科学。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重大科技领域,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如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软科学技术等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也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渗透使产业“软化”。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围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夺得了信息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谁就拥有了新经济竞争中的主导权。 

今天,物质、能量、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亡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这三个要素对于健全的社会是缺一不可的。信息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信息技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渗透力极强,几乎无所不在,只要有信息和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他所进行的社会活动都需要和其他人合作、交流,这就必须涉及信息的传递、加工、理解、表达,就必须要处理信息。因此,电子计算机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几乎所有职业和职务岗位上得到应用。这个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表现出比其他技术更为明显的渗透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支持和影响全局的决策与协调而发挥作用的。由于这个特点,信息技术比其他技术更加直接影响全局的工作效率,在关键时刻它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种全局性使得信息技术常常处于类似机要部门的敏感位置上。 

最后,信息技术还提供了软件这种新型的知识载体。使知识载体由文字纸张向电子方式过渡。由于这种方式方便、易。于复制,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种成为全人类各种知识的载体的特征,是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 

正因为信息技术有上述特殊的地位和特征,我们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称其为新经济的支柱与先导。3.“地球神经网络”剖析 

如果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婴儿的成长,那么,蒸汽机和铁路构筑了他的骨骼;报纸、电话、电视等信息传播技术构成了他的信息器官;发电站、原子能反应堆和高压电缆成了输送能量的循环系统;计算机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使之初步具有了智能,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神经元’细胞;那么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神经元’连接起来的神经。这样便形成了整个地球的‘神经系统’,它预示着社会思维时代的到来。 

(1)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微电子技术真正的历史不过40年左右,可是在这短短的40年中,微电子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给电子信息技术带来一次重大革命。现代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高科技的各个领域。今天一切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尤其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它更是基础和核心。 

随着集成原材料的更新和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追求大容量、高速度集成电路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近几十年来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迅速,在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在新经济时代,微电子技术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和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的收集、整理、加工,得到了转换,便形成了新经济时代的新商品——知识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形象地将计算机比喻成为知识产品的“加工厂”。现在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这尚且不说,就是在我们生活中计算机也起着重要作用。个人计算机配上各种软件能够帮助人们工作和生活,不敢想象人类生活离开了计算机会变成什么样。 

(3)通信技术 

如果说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神经元”细胞,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光纤网、通信卫星及其他现代化通信设备构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新经济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许多科学家将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称作知识经济的生命线。人类费时100多年建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每天24小时都在不停地传递着无数信息,成为人类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的生命线。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信息流动的范围,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由于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速度,而且也使现代通信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种类更多和质量更高的服务。计算机技术及其他高科技的介入,使现代通信技术形成了许多分支,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图文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种类繁多的电话通信等等。 

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元素构成的“地球神经网络”将使新经济社会连成一体。在新经济社会,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已不再是幻想。 

4.信息高速公路:新经济起飞的跑道 

信息高速公路是对新经济时代未来信息流通和传播的基础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形象比喻,它是新经济高速、快捷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通道与途径。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社会的经济形态都要首先建立在自己网络式的基础设施之上。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生命线是铁路、公路和航海线,社会经济流通的形式是物质疏,而人类社会进入资讯经济时代以后,经济流通形式已变为“信息流”,那么这种经济形态存在的基础必将是资讯设施。类比工业经济形态下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而给新经济形态下的信息基础设施起名为“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说是当前信息高科技的集中体现,它所涉及的技术几乎包括了当今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它的目标是满足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新经济时代最显著的标志。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拥有很高的信息容量。其需求的信息带很宽,要大大高于现有的是电话网及因特网的带宽。其次,它所提供的是更多的综合性服务,有声音、图形、动画、数据和活动电视画面等。再次,信息高速公路的终端信息服务设备都是多媒体计算机,它能向用户提供多媒体的信息服务。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新经济社会的基础结构设施,对新经济社会起着基础性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