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培训总结范例6篇

控烟培训总结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1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上级关于控烟工作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上一阶段禁烟控烟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控烟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控烟工作的宣传教育,深化对控烟工作的力度。特制订20xx学校禁烟控烟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建设“美丽的校园”。

  一、建立学校控烟制度

  1.建全组织,加强领导。 组 长:屈校长

  副组长:张 炜 、刘安华、张军辉、李雪英 成 员:李 航、谭飞、纪洋、王欢和各班班主任。 2.将控烟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

  1. 控烟领导小组要在办公室、餐厅、各部室、教室、学生公寓、走廊等校园醒目位置设立“请勿吸烟”、“无烟办公室”等标志,随时提醒教职工和外来客人禁止吸烟。

  2. 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烟草产品的认识,使创建无烟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3. 大队部利用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拒绝烟草,珍惜生命”、“手拉手劝阻吸烟”等活动。

  4.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控烟网络,学校要在净化学校环境的同时,将控烟活动逐步延伸到家庭、社会。

  三、开展常态化控烟活动。

  1. 学校利用教师周例会不定期加强控烟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增强广大教师控烟的自觉性。

  2. 高年级利用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讲解吸烟的危害,让学生充分讨论吸烟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从而拒绝吸烟。

  3. 积极开展无烟办公室的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无烟办公室进行表彰奖励。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家长要忠告学校的控烟规定,并要求客人不准在学校禁烟区内吸。

  总之,控烟领导小组围绕以上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检查和督导,形成全校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我镇的控烟工作,传播健康信息,创建无烟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制定本年度控烟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控烟组织机构

  控烟机构在整个控烟工作起核心作用,组织协调整个控烟工作的开展,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控烟机构和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明确控烟监督员,召开控烟动员大会,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禁烟活动。制定控烟制度和措施及奖惩制度。

  二、进一步加大控烟宣传力度

  1、在公共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禁烟牌。各单位要在本单位会议室、办公场所、走廊等显著位张贴控烟牌,办公室不摆放烟具。

  2、在县电视台、健康教育专栏节目中播放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宣传戒烟、创造无烟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知识。

  3、在城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期增加控烟内容。通过公共场所信息平台向群众播放控烟信息,让群众了解吸烟危害健康知识,主动控制或放弃吸烟。

  4、结合控烟宣传活动日,积极宣传控烟政策规定,开展义务咨询、发宣传单、贴宣传画等形式的控烟活动,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劝戒更多群众控制或放弃吸烟。

  5、各村(居)委、镇直单位应积极组织起来,利用宣传栏、会议、广播、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知识,丰富控烟活动内容,减少吸烟人群。

  三、分级开展无吸烟单位的评选活动

  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依照无吸烟单位评分标准,对各单位的控烟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合格的单位进行表彰,并颁发无吸烟单位标志牌,在控烟工作中树立典范,为其它单位做控烟工作榜样,促进我镇控烟工作的.发展。

  最新优选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xx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医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叶春福

  副组长:何旗明严松林

  成 员:王亮兴 陈键斌 钟建良 刘 静 李美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巡查员:钟建良、陈键斌 刘 静、李美珍、保安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医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医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医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医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咨询电话。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4、对戒烟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努力提高戒断率。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2

影响和制约企业教育培训控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培训理念的制约

1.对培训投入的认识存在偏差。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将企业教育培训纳入战略规划,视教育培训成本为战略投资。企业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基本方针和任务,按照规定投入培训资金,但对投入的认识不够,45.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增加企业负担。高层缺乏对资金的理顺、调控和监督,需要提高教育培训资金利用率。对培训的认识偏差还存在于培训项目的确定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缺乏严格培训需求分析,不是根据企业发展和职工绩效确定培训内容,而是由基层单位填报计划,基层单位征求职工意见确定需求,这样的计划很多对单位是无意义的,有的直接由上级单位确定培训计划,导致计划多数不符合基层单位和职工发展实际。

2.教育培训覆盖范围不合理。随着培训范围的不断扩展,现代培训已覆盖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部分企业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和营销模块,对现代管理、个人发展等培训严重不足。

3.职责分工不明确,协助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62.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培训是人事部门的工作,甚至部分人员认为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职工素质不高,职工素质不高是人事部门培训做得不好,不是我们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

(二)控制体系的制约

教育培训成效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核心。没有控制体系的建设,就无法规范有序地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掌控,企业的培训成果转化目标、规划、流程和监督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约转化质量。当前,国内企业对如何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几乎都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而控制体系又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环节。

(三)成效辅导和激励不足

当参训人员掌握了学习内容后,如何应用到工作实际,实现知识转化,转化计划如何具体落实、如何给予指导和帮助?多数企业主要靠职工自己管理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自己监督自己成效大打折扣,参训人员培训后更多的是搁置一边,培训成效辅导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教育培训知识应用的实施质量。同时,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很难调动全员提高培训成效的积极性。

二、完善培训控制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成效

如何有效控制教育培训成效,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成为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企业应在教育培训中做好培训文化打造、沟通辅导、分类控制和激励等工作。解决认识偏差、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培训成效的突出问题。根据培训特点细化培训类别,按照培训类别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和转化流程,健全提高培训成效的流程控制体系,加强成效辅导,实现教育培训成效的有效控制。

(一)打造自己的培训文化

解决教育培训理念的问题,就要营造适合自己的培训文化。首先,转变领导的培训观念。让领导对现代培训理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使其明白教育培训投入应该是企业战略投资的一部分。其次,转变职工认识。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体职工明白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培训是福利、培训是旅游、培训是休息的错误认识,灌输培训是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职业规划、提升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再次,明确职责分工。培训不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培训成果的实现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人事部门是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各部门是提升教育培训成效的执行者、监督者和反馈者。因此,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参与,协助推进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化被动为主动

企业培训经常是下一个通知要求哪些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某某内容的培训,请大家务必参加,若不能参加务必向领导请假。这样的培训通知会让职工觉得参加培训是上级安排的,是被动的,自己只是去应付上级的检查,培训结束就不会认真思考、积极应用,效果自然不佳。企业和职工是否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是企业培训工作初期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培训工作各环节成效。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自己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就是要规范培训需求分析,从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需要出发,分析培训需求,确保培训需求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更符合职工的职业规划,通过构建模型,提高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前应该让参加者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自己想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提高对自己、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让职工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参加培训。树立职工自我发展意识,把“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提高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加强控制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到组织者、培训机构和参训者三方人员,即组织者———公司,参训者———干部职工,培训机构———行业培训学校、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讲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可以实现以上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企业来说特别要加强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因为多数培训是在培训机构实施。通过沟通了解参训人员应该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应用时注意什么等,以便于目标明确地指导参训人员实际运用。通过和参训人员沟通,开展培训绩效辅导,了解和掌握参训人员的学习思想动态、培训愿望和培训转化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内容,增加职工个人成长的相关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多了解职工培训后的情况,注重发现知识和技能运用的困难环节,根据职工培训成效转化困难的不同情况,开展培训绩效的具体辅导,从而全面提高培训成效控制的质量。

(四)明确特点,分类控制

多数企业的培训主要包括机关行政管理、生产、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后勤服务和个人发展等。通过调查总结,为便于对教育培训成果实施有效控制,可以将企业的教育培训分为思想理念类、行为类、操作类和业务技能类。

1.思想理念类培训。思想理念类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和行业发展理念、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这一类培训内容相对抽象,主要以理论和认识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并且难以考评培训转化成效。针对这一特点,应注重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参训人员的理解与心得,转化为实践,探索不足,创新学习理念,再指导实践,并注重考核的长期性。比如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培训学习“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学习结束后要求参训人员撰写心得体会,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转变,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好处等。将学习心得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要组织参训人员给未参训人员上课或者开展讨论会,通过讲解和讨论将其学到的新观点传递给其他职工,扩大培训影响范围。半年或更长时间后,参训人员撰写思想理念的指导意义报告,详细总结新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由相关部门对成效进行总结,努力探索新理论。某市烟草公司根据培训成效的创新,提出“明示承诺制度”这一新理念,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上级公司的认可,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

2.行为类培训。行为类主要指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文明礼仪、活动和表演等,这部分内容具有快速转化性,且便于考核。但这部门内容最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当长期强调。某市烟草公司开展演讲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要根据学习内容对照自身不足,详细列举自身手势、发音、语气等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同事和领导的监督,半个月后由同事不记名提出其转变不到位的地方,告知本人。这样反复进行三次以上,强化其行为意识。对其整体转化情况给予客观的总结再升华,将同事们良好的评价传达给本人,提高其成就感和主动转化意识。同事们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要求的提高。通过实施成效控制,某市烟草公司演讲人员各类行为表现得到升华,在全国烟草行业演讲比赛中取得一等奖。

3.业务技能类培训。业务技能类主要指管理、沟通、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这类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随着环境的变化技巧也相应变化,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给这类培训的实际运用带来困难。应分以下几个步骤来控制培训成效。某市烟草公司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培训,一是培训后撰写总结,并且对总结进行具体要求,比如培训师讲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职工个人认识。二是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将培训内容逐条逐项与自己比较,详细列举自己在工作应用中存在的差距。三是根据差距制定转化计划书。计划书要详细到周甚至到天,写明自己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将计划书报培训主管部门和自己的上司。四是检查和辅导。培训主管部门和上司应定期对参训人员的转化计划进行检查,查看其落实得是否到位、是否按期落实、落实绩效如何等,发现问题不要批评而应给予鼓励,纠正转化方向。五是交流座谈,提高创新。对参训人员转化计划完成后,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让大家共享成果,扩展成效辐射范围,同时,通过总结创新业务技能。某市烟草公司在培训成效控制中取得成效,创新了理论,提出查处分离制度,得到省级部门肯定,部分建议被国家部门采纳。六是持续提高。由参训人员和自己的上司深度交谈,这种交谈应该是平等的交谈,总结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再提高、再改进,提出新的培训需求,通过培训持续提升工作绩效。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3

谢宜俊

(莱芜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山东 莱芜 271100)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中国烟草公司总经理凌成兴同志在201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提出:“贯彻落实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烟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对此,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笔者试结合山东莱芜烟草信息化建设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的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1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了由以基础性建设向推进应用系统建设,由局部建设向全面发展,由分散建设向集中管理的“三大转变”。以山东省烟草公司和莱芜市烟草公司为例,可以从中看到,以省级公司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如专卖管理的专控体系管理、卷烟销售业务管理、CRM管理以及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已经相继建成,基本实现了上下传输,互联互通。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烟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预测分析

作为烟草商业基层单位,近几年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人员素质仍需提高。这里所说的人员素质主要指计算机操作人员,由于员工整体文化素质的原因,加上企业内部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使各类计算机操作人员仅能满足十分简单的操作,即使行业上下所对口应用的各种系统软件,虽然经过短期培训,但因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钻研精神,导致熟练程度大打折扣,更别说对系统软件功能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仅以专控体系管理系统为例,它的有效运用是对销售数据进行监督、统计和查询,通过销售数据异常进行有重点的市场分析,为专卖稽查人员打击卷烟非法销售起到快捷、高效的辅助作用,但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在许多单位仅仅起到销售数据预警查询作用。二是互联互通仍需改善。从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看,纵向互联互通如卷烟销售方面的“一号工程”,专卖管理的网上办证,烟叶入网收购等系统软件已经实现了各级数据上传、查询、统计。但在横向管理上仍有不足,区局(营销部)的网络建设改造已经完成,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各类数据的收集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并且在信息采集、传递、加工、利用方面缺乏相应措施,使信息利用率明显降低。三是信息化管理措施仍需加强。首先,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单位内部员工素质现状,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其次,缺乏信息综合利用的相关措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仍然靠老经验、老套路进行管理,没有把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利用作为实施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制定相关措施。总之,烟草商业基层单位作为提升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末梢神经,其反应程度、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水平。

3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对此,一方面,必须要积极引导全体烟草人员参与信息化管理,加大对全体干部职工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工作和发展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在培训时,要紧密联系实际,对实用的软件程序要进行反复讲解,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具体业务人员进行分类培训,让参训人员逐一上机操作,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学以致用。

(2)进一步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兼职管理员。鉴于基层部门尤其是区局(营销部)电脑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且位置相对分散的现状,除了稳定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外,建议县区局(营销部)尽量配备以内勤为主的兼职计算机管理员,为基层所各种应用软件的顺利运转,硬件设备的维修维护提供人员和技术保障。

(3)进一步强化外部沟通,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网络资源。加强烟草信息化,提高烟草监控能力,就需要借助社会有关部门的内部网络资源来实现。烟草企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外部沟通,由内部网络建设向社会化烟草管理计算机网络转变,将烟草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延伸到银行、税务、工商、公安等社会部门,建立完善烟草监控网络系统,加快对社会公众网络资源的利用,真正发挥烟草信息网络作用。

(4)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分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是,在严格执行各项数据管理办法、操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监控职能,建立数据监控机制。二是,拓展信息中心职能,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设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分析岗,负责各类烟草信息的分析处理,使大量闲置的数据成为烟草信息化的资源。三是,借鉴银行等部门事后监督的经验,定期公布信息化前台人员数据录入工作量和差错量,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过错追究机制,用制度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完整。四是,加强烟草与国税、地税、工商、财政、银行等部门的联系,广泛采集相关信息。

(5)进一步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措施。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知识专题培训,建立信息化培训奖罚制度,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取得优异成绩的进行奖励,对培训不及格的,继续参加培训,同时在岗位调整、干部的选拔任用、评选先进等方面适当的予以参考,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与所属各单位(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奖罚兑现,以激励全系统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4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关系到烟草发展的长远大计。放眼市场,谁能赢得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它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品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这已成为烟区各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间的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市级公司与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与各烟叶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各烟站与各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逐级负责,确保层层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四定四包两挂钩”的工作机制(“四定”即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就是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

二、加大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传达贯彻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精神,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切实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放《告烟农通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烟农户主会等方式,将优化烟叶结构的政策和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补贴政策切实宣传到每位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是一项惠农政策,取得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烟农积极性,让烟农自觉、自愿去做,为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以“卷烟上水平”为统领,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按照“部门实施、逐级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县级分公司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认真准备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确保通过行业干部职工的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靖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共识,为优化烟叶结构,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科技员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励广大烟草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田间不适用烟叶处理技术指导力度,切实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引导烟农在田间生产环节自觉消化不适用烟叶,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应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在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材料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寻求新突破,推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严格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要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二是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三是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五、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标准生产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种植结构。以“市场引导、合理布局、区域种植、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的布局、品种优化指导方针,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把品种结构调整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品种优势在提升烟叶质量中的作用。二是抓好壮苗培育。严格按照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尤其要抓好剪叶、炼苗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烟苗茎杆的韧性,增强烟苗抗逆性,确保烟苗移栽入大田后还苗期缩短,大田生长的状况良好,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节令意识,抓好最佳节令移栽。移栽的时期直接关系到烟叶成熟期间的气候环境条件,因而对烟叶品质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佳节令移栽既有利于烟株和根系的生长,也可避过成熟期低温,有利于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及香气物质的形成,是烟叶养成熟度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对最佳节令移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揭膜培土措施对于改善烟株根系生长环境、促进养分吸收、促进上部叶开片,提升烟叶品质和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五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六是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彻底杜绝抢青采烤现象,切实做好成熟采收工作。积极推广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努力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七是抓好“三化”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三化”建设,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三化”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检验“三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八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六、严格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化处理办法扎实做好不适用烟叶的消化处理工作。一是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要消化处理的烟叶主要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二是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三是正确掌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方法。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四是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五是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各分公司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办法,并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六是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七、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一是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针对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早预报、早防范,及早启动抗灾预警响应机制,做到防灾减灾组织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和措施到位,有力有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统防统治为措施,以切断烟草病虫害初侵染和再侵染途径为重点,不断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以准确的预测结果指导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规范烟草农药的购置和使用,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使用安全性。三是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投保、分类保险、分类补偿、基金运作、滚动使用”的原则,建立由烟草、烟叶生产主体、气象、保险等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烟草部门结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和不同种植规模,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补助。

八、加强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5

“卷烟上水平”,原料是基础。目前,从全国烟叶库存水平看,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卷烟生产需要,但从库存结构看,有很大比例的烟叶是低次等烟、上部烟等不适用烟叶,出现供需失衡。随着重点品牌的加速发展(,重点品牌销量占全国总销量61.6%,同比提高6.75%)和卷烟结构的快速提升(1至三类烟销量比重占45.6%,同比提升6.88%,五类烟比重下降4%),对高等级烟叶需求量加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如何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已成为各烟区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关系烟草长远发展的大计。只有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才能确保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有效供给。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性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烟草部门、烟农等多方达成共识,密切配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

1、成立领导小组,抓组织协调。由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统一部署和指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逐级负责制,齐抓共管促落实。以签订责任状为手段,由市级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与烟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烟站与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3、实行“442”工机制,以激励促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实行“四定四包两挂钩”(简称“442”工作机制),即工作制,“四定”: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用激励的办法把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抓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广大烟农是否能够规范操作。因此,要坚持宣传到位、影响到户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切实将政策、措施、标准和要求及时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使改革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分发挥烟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的完成。

1. 政策宣传到位。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将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及省局公司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会议精神、政策措施、收购价格、补贴标准等迅速传达、宣传至乡镇、村组、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通过精心测算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前后各项成本费用,以算账对比的方式,帮助烟农算清增收账,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让烟农自觉、自愿参与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中来,切实保障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在田间。

2. 宣传形式多样。要强化宣传力度,及时将政策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做到“四有四到位”,即每村有一条宣传标语、每组有一张海报、每片有一块公示牌、每户有一本宣传手册,确保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烟农,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清清楚楚、每户烟农明明白白。同时,要丰富宣传形式,根据基层干部、烟草职工、烟技员、烟农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各地要结合实际,找准宣传发动与其自身利益的结合点,灵活运用分析形势、算账对比、新闻媒体、培训教育、广播电视、张贴海报、悬挂标语、发放小册子和告烟农通知书、手机短信、召开群众会、组织宣传工作组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优化烟叶结构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抓方案制定,确保有序推进

各地要结合历年烟叶生产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实施方案》,明确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的责任主体,明确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的部位、标准、操作方法、考核管理办法及补贴办法。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系统制定工作方案,以村组为重点,以烟农为关键,因地制宜、实事 求是,充分考虑山区、半山区和坝区等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乡镇、村委、村组三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措施、责任和考核管理办法。全州上下做到“镇镇有方案、村村有措施、户户有责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上下呼应,前后关联,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各层各级都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考核、有验收的有利工作局面,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培训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编制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五、抓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1. 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

2. 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

3. 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六、抓标准生产,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基础在生态,载体为品种,保障在技术。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根据不同卷烟品牌的需要,把产区布局、烟叶品种、关键技术有机统一,抓好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

1. 以卷烟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优化品种。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需要以不同产区、品种、部位、高等级、风格更显著的烟叶为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在烟叶质量中的作用,把生产布局及品种结构调整与卷烟工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根据卷烟对烟叶风格特色的需要,把产区布局在最能彰显该种风格特色的生态环境区,选择能充分彰显出这种风格的烟叶品种。

2. 以科技为支撑,把技术落实到田。培育壮苗高茎,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物质基础。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以利于烟株在最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和成熟。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坚持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杜绝抢青采烤现象。推广密集烤房烘烤,提高烘烤质量。

3. 以“三化”建设推进调结构。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

4.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七、抓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是优化烟叶结构的主要措施。要根据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消化处理办法,确保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1. 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不适用鲜烟叶主要是指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

2. 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

3. 科学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

4. 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5. 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由乡(镇)、烟叶站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

6、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八、抓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现象的发生;二是掌握烟农不适用鲜烟叶采摘进度和合同履约率,检查是否有未交售不适用鲜烟叶的烟农;如有则调查其原因,防止烟农违约和不适用鲜烟叶外流,确保不适用鲜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三是组织人员认真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堆捂销毁的现场监督,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不适用鲜烟叶补贴兑现的张榜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四是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积极协调公安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加强控制,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处理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保障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落到实处。

九、抓聚约收购,强化收购管理

严格坚持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收购管理。一是抓好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按照分片包户、预检到级、的要求,统一预检工作流程,统一预检签封办法,不断提高预检效率和质量。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确保入户预检工作有实效。二是严格规范收购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封闭式收购和编码验级,坚持逐级收购和逐把定级。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高度重视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做到质量和总量两手抓,坚决把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摆在烟叶收购的首要位置抓好、抓实。按照“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承诺服务”的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聚约式收购程序。所有进站烟叶,一律按照“验证、发号、排队、初检、编码、定级、过磅、确认、复秤、入库”流程进行收购。三是强化收购质量管理。按照“入户预检、考核到人,进站初检、编码定级,入库验收、逐包检验,定期巡视、及时反馈”的收购质量控制程序,实现质量全程控制。坚持“扎把不纯不出户、预检不过不出村、等级不清不进站、三混烟叶不入库”的烟叶收购“四不质量保障底线”,全面加强烟叶收购管理。同时成立收购入库质量管理组,负责烟叶收购点(组)收购眼光的平衡、收购指导样品、等级合格率进行检查及烟叶入库过程出现的质量争议进行处理。

十、抓检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使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检查考核注重严、细、实,实行分环节、全过程检查,确保工作“四落实”,即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检查内容应包括宣传培训、组织发动、面积落实、规划种植、技术方案、操作要求、鲜烟叶销毁处理办法、痕迹管理、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等。检查形式多样化,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政府与公司检查相结合、实行州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检查,实行州公司对县公司、县公司对烟站、烟站对烟农检查。通过层层检查,层层验收,建档立案,切实做到监督到位、核实到位,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控烟培训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结合世界无烟日主题,积极响应“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完善活动措施,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控烟舆论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吸烟危害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控烟、戒烟活动,努力营造无烟、清洁、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将无烟机构建设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

(二)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

(三)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

(四)局机关各科室设有控烟监督员;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六)明确规定全体职工负有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

(七)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

三、组织领导

根据创建无烟单位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创建无烟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四、工作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培训、宣传动员(2014年3月-4月)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禁烟目标责任体系。单位制定确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无烟单位考核评分标准表》,制定本单位全面禁烟的具体工作计划,建立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做到各科室禁烟工作有专人负责,各项职责有明确分工,各项任务有专人承担,确保如期实现无烟单位创建。

2.完善制度建设,狠抓禁烟措施落实。局机关各科室要充分认识禁烟工作重要性,进一步强化禁烟措施,加大禁烟力度。

3.积极开展禁烟培训,加强禁烟工作宣传。通过夜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禁烟方案、禁烟考核标准等文件,积极开展禁烟知识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禁烟戒烟知识,增强戒烟的意志和毅力。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2014年5月-7月)

1.单位按照《无烟单位考核评分标准表》,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自评,对本单位禁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2.加强禁烟戒烟宣传教育,设置禁烟宣传栏,通过发放禁烟宣传资料、开展禁烟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烟草制品危害的认识,普及禁烟知识、戒烟方法与技巧,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主动参与禁烟工作,自觉远离烟草制品。

3.结合自身实际,指定2名禁烟巡查员,加强巡查,坚决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内吸烟现象发生。通过第二阶段工作,力争做到在本单位所辖区域内无吸烟者、无烟具、无烟蒂现象。

4.禁烟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组织对本单位禁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落实奖惩制度,并将检查情况、奖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书面通报。单位巡查员、各科室负责人每周也要组织自查自评,并做好自查整改书面记录。

(三)克难攻艰,力争达标(2014年8月-9月)

局机关各科室要高标准、严要求,反复对禁烟工作进行检查整改,力争使本单位禁烟工作走上自觉化、规范化、长期化管理轨道。

(四)总结经验,巩固提高(2014年10月-12月)

根据前期自查自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持续做好本单位禁烟工作。同时,对本单位创建无烟单位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做好创建无烟单位迎检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健康课堂”等形式,加强禁烟宣传,强化禁烟知识培训,使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无烟单位创建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