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活动心得范例6篇

志愿者活动心得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1

从小到大,对于志愿者,我都由衷地觉得敬佩。总想着,有一天能和他们一样,可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享受幸福。

今天,我终于能够有机会扮演志愿者的角色,我是那么地激动,那么地开心。穿上服装,带上帽子,那种荣誉感瞬间而生,我突然觉得很自豪,说不出的骄傲。

始终记得“木头哥”的话,穿上志愿者服装,我们就不再只是我,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代表着广大志愿者的素质,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今天的任务是发放小红旗,让大家意识到今天是国庆节。作为一组的我们,顺利发完红旗。其实,我觉得,过程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在发放的过程中,组员相互认识,相互交流,让我觉得这个组长,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我们给小朋友发了红旗,给司机叔叔发了红旗,给警察叔叔也发了红旗……突然发现,衷心地祝福他人,自己也会有很多收获。

今天,结束了我第一次志愿者活动。但我希望,还有无数次地机会在等着我,我会努力,争取做好每一次的工作。我希望,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成长,还有与协会中每个人的友谊。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2

2013年2月7日,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服务了他人,回报了社会。

众所周知,志愿者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却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的理解志愿者的含义,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青年志愿者的这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青年志愿者所彰显出的精神也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

2月7日下午,我和同班四名同学一起,怀着一颗崇敬而又忐忑的心步行前往原开c中校长贡xx爷爷的家,开始了本次志愿者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拜访退休老教师,感悟人生之真谛。

当我们来到贡爷爷家所在小区的大门口时,只见一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正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我们,他便是贡xx爷爷。我们一一向他问好,他则热情地邀请我们上楼做客。随即,我们走进了贡爷爷的家,聆听了他的处世哲学,交流了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得到了他殷切的鼓励和祝福。

犹记得贡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首先热烈欢迎同学们的到来。我知道大家都是优秀的学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认为这很好,希望你们能执着追求,永不放弃。高中阶段是苦的,但也是充实丰硕和愉快的,我希望你们在高中阶段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尽其才。很多人说全面发展、兴趣广泛很重要,但我认为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实现突破,因为中国所缺乏的正是在某些专业领域的高端人才。欧美的教育体制让我颇有思感,我认为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要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第二,人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要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习没有捷径。例如数学学习,唯有大量反复做题,总结规律,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高中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希望大家苦中作乐,学有所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最后,我们给他拜了个早年,并与他合影留念。临别之际,他不顾室外凛冽刺骨的寒风,硬是把我们送到小区大门口,并与我们亲切握手后才肯离去。与他道别后,我不由得发觉自己已经热泪盈眶,这热泪,既代表着我对贡校长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的高尚人格的钦佩和感动,也包含着我努力奋斗、立志成才的坚定信念,我一定不会辜负贡校长的期望!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3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激励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55-02

我国正式开展有组织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我国青年志愿者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日益高涨,志愿者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性的活动。而事业性活动都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动机以及激励方式,使更多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动中,对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分析

分析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首先应当明确动机的含义,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动机是个体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由对象或目标激发、引导和维持。动机驱使着个体的活动方向和社会行为,内在驱动力促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动机[1]。

(一)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青年志愿者无须物质报酬,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贡献于志愿服务活动,优化了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从服务社会的层面看,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有:(1)利他动机。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利他动机,青年人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义务提供志愿服务,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享受志愿服务带给自身的乐趣,志愿服务使他们感受到工作和学习之外的生活更加充实,体验帮助别人之后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2)社会化动机。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融入社会价值体系中,认为社会角色包含志愿者角色这一部分,自己有责任参加志愿者组织。(3)期望动机。人们提供志愿服务期望通过自己的奉献优化社会风气。

(二)从志愿者个人的角度分析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青年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以获得个人心灵上的成长和满足感。从个人发展的层面看,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包括:(1)需求层次动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这些基本需求之外,还有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志愿服务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给志愿者带来内心的成就感。这也是大多数人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动机。(2)交换动机。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为了获得爱、成就感的满足,当他们认为志愿者团体使他们收获的个人成长大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时,他们就更愿意成为志愿者。(3)人群资本动机。从投资学的角度看,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可以让志愿者学到更多人际沟通技巧,收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4)效用最大化动机。“效用”在经济学中是指最大化地利用资源,青年人感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实现个人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志愿服务上。

综合以上动机来看,志愿者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当作一种兴趣和放松休闲的方式,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志愿服务的一种最佳状态。

二、对青年志愿者激励方式的思考

青年志愿者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政府、主体等环境因素,而这些因素根本决定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从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来看,为了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使更多优秀的青年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当中,志愿服务组织和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以人为本,实现对人的关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重视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一)突显志愿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青年志愿者加入某志愿服务组织的动机不同,但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多数青年志愿者的一种追求。怀着志愿服务的愿望,他们希望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意义的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可以通过合理授权和给予志愿者理解、信任、尊重和认可来实现,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开放、和谐的服务环境[3]。合理授权就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知识和相关技能,使他们在专业服务领域收获成就感,一改志愿者被动参与的风貌,让他们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者,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动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希望得到组织的理解、信任、尊重和认可,把志愿者作为免费工具,加之以过重职责,志愿者得不到组织的支持和理解都不利于他们积极进行志愿服务。因此,应对志愿者的自我价值给予认可,对志愿者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给予重视和关注。

(二)关注志愿者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蒂莫西・巴特勒曾说,职业塑造是一种让人们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快乐的艺术。志愿者在组织中的发展和成长是青年志愿者较为关注的焦点,最好是可以让青年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既收获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又明确了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志愿者个人和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志愿者个人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发现、探索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志愿服务领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应当了解志愿者的本质兴趣,按照职业塑造理论,把他们安排到能让他们获得快乐的职位。这样,青年志愿者在今后就业上,也就更加明确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领域,更加明确自己更适合的工作类型,在今后的工作中收获到幸福和愉悦感。

(三)搭建志愿者情感支持平台

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往往还会受到周围人际环境的压力,但他们大多都未真正进入社会,对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帮助他们释放心情、缓解压力,让青年志愿者感受到组织的关爱[4]。同时,心理咨询师也可以汇总相似案例,分析出志愿者普遍的心理困惑和压力,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及时开展专题培训,使那些不愿咨询的成员压力也可以得到缓解。志愿组织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他们找到团队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促使组织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搭建团队成员互动平台,让青年志愿者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经验、抒发感情、互相鼓励,共同分享快乐的服务经历,共同分担服务中遇到的困难。

(四)组织志愿者学习培训

很多青年志愿者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个人发展,合理的培训计划、适当的培训方式和适宜的培训内容对促进青年志愿者个人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成功的培训可以搭建起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心理沟通的平台,能够有效地把组织的价值观传递给志愿者。

开展培训之前,可以通过征求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综合了解他们的需要之后再开展培训,比如:培训的开展形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最佳时间。培训还应当分组、分类进行,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不能为了方便开展就混合培训,这样不仅造成志愿者时间和组织资源的浪费,还会使志愿者没有兴趣参加后期的培训。培训应当以提升志愿者能力素质、满足志愿者需求为目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培训结束后,应及时分析培训效果,对今后的培训做出调整和改进,使培训对志愿者而言具有吸引力。

(五)丰富创新志愿活动设计

青年志愿者更喜欢具有刺激和挑战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注重新鲜感,而那些缺乏挑战力、枯燥乏味的志愿服务活动只能让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志愿服务效果评估应当进行科学设计,尽可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才能[5]。可以加大授权,让青年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来负责某个有意义的任务或活动,增强志愿者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也可以适当增加工作难度,增强工作挑战性,提高志愿者的工作和服务技能。

(六)提供必要的志愿服务物质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是基础性的,有了物质保障,有了经费的支持,志愿服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此外,如果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无法得到保障,就会使服务热情降低。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使管理制度透明化,建立有效的审计制度和财务监督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信誉度,有利于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赞助,如:志愿者捐款、海内外企业和个人捐赠、企事业单位赞助、政府拨款等。

对于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来说,对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最好能贯穿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维持志愿组织持久的生命力。志愿组织的管理者有必要意识到志愿者的需求,注意考虑青年志愿者的权利和感受,体现出他们的对志愿组织的重要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安全环境。这样,既可以让青年志愿者感受到志愿组织的温暖,体会到志愿服务活动带来的心灵上的成长,也可以让志愿组织留住更多的志愿者,延长志愿组织的生命周期。

三、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和激励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对米勒公司员工的激励策略和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中,在员工里招聘志愿者时,激励匹配与员工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密切相关。根据激励匹配原则,对在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和社会人员青年志愿者群体的激励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对于在校生青年志愿者群体更多的是希望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沟通、协作、团队精神,通过志愿服务这种社会实践形式认识世界、获取新技能。所以在对他们激励时,应当更多地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带给他们的心理上的成长和变化。而社会人员青年志愿者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可能刚刚成立自己的家庭,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激励时,可以从促进他们更好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角度进行,也可以对他们成立的新家庭加以关照。

在开始招聘志愿者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激励方式与行为动机的一致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为了使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后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就要保证他们的参与动机得到满足,这样他们既能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快乐、幸福和成就感,又能增强他们继续提供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爱卿.论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种新的动机理论构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71-80.

[2]陈学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1-5.

[3]石伟,李林.志愿行为对个人幸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7):1122-1127.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4

【关键词】客家精神;志愿者;梅州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18-02

1 志愿者的定义

志愿者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益群体, 早已在世界各地出现,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志愿者”的英文为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者渴望”。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者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我国的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志愿者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我国香港称其为“义工”,在我国台湾称“志工”。

在我国, 志愿者也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和活动,截止2010年12月5日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为止,全国各级团组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2 梅州市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做法

梅州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文化之乡,素有“世界客都”的美誉,客家人爱国爱民、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奉献的文化传统和志愿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梅州的青年志愿者们正伸出他们温暖的双手,弘扬客家精神,搭建爱心的桥梁,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播撒志愿精神的火种,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扬光大。

2.1 以政府为主导,活跃于各种大型公益活动:梅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6年,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团委、志愿者协会的具体指导下,志愿服务各种大型公益活动。

一是设立梅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贫困学生助学分会,通过发动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及个人认捐共筹得善款546.8多万元,每年以3000-5000元的标准扶助考上A线本科以上并被录取的特困大学生入读大学,使1100多名特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既帮助贫困学子的家庭延续希望,又促使梅州社会上下树立了一股乐于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

二是服务于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在八所大中专学校招募、选拔了300多名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客商大会后勤接待、经贸洽谈、会务、秘书、联络、宣传等。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诚的微笑积极穿梭在高速公路出口、梅城各大接待酒店和展馆场所等地,自觉投入到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的各项工作中,发扬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精神,受到天下客商的一致赞扬。

三是为宣传和推动梅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双创工作。“双创”志愿服务大队根据“双创”要求组建交通秩序维护、市容市貌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宣传健康教育4个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在主要交通路口开展义务值勤活动,协助交警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协助城管纠正各种乱摆乱卖、占道经营行为;协助和参与维护城市绿化、公园环境、公园秩序;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宣传和咨询活动等。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进一步营造“双创”活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双创”工作深入开展,维护梅州城区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同时以实际行动号召广大市民共同关心支持梅州的“双创”工作,一起参与到爱护环境的行动中来,自觉遏制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为如期实现“双创”目标,推动梅州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2 以学校为中心,发动在校学生奉献爱心:学校志愿者组织是青年志愿服务的先锋队,近年来,学校学生志愿社团在学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蓬勃发展,梅州的大中专学校陆续建立起了学生志愿服务团体,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成为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

一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定期慰问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和残疾儿童,到梅州市特殊学校、福利院和敬老院等地方开展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家,询问老人家的起居饮食、和他们促膝交谈、为他们打扫卫生,营造养老氛围;到特殊学校和小朋友们玩游戏,教他们学电脑,为他们表演唱歌跳舞等节目。

二是关注留守儿童,组织师生下乡支教。嘉应学院组织“凝聚青春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们为留守儿童免费送去铅笔、橡皮擦、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开展了知识有奖竞答、体验新科技、讲故事、玩游戏等趣味活动,并为留守儿童进行了学习功课辅导和心理健康疏导。该院10位博士分别与梅州市蕉岭县的10所学校、30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担当“学习导师”,负责对结对学校的老师和留守儿童进行分类素质培训,并协助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培育、学习引导、创新培养等。

三是奉献爱心,保护环境。奉献爱心和环保活动相结合,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主要是宣传环保知识、清扫卫生死角、组织回收可利用废品、举行环保作品展等,成立“爱心基金会”,通过自愿捐款、义卖报纸、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旧报刊等方式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校外主要是清洁环境卫生,嘉应学院、梅州农业学校等多所大中专学校定期到百岁山建立青年志愿者德育实践基地,植树造林,定期义务打扫垃圾,并利用假期,组织清洁母亲河、打扫公园等活动。

2.3 以社会为导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一是通过梅州电视台的“民生820”节目,捐助急需帮助的人们。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利河村吴彬城、吴京城兄弟一家10口人,在前往务工地的路上车辆意外着火,致使8人烧伤1人遇难。事发后,伤者一家急需近200万元的救命钱,得知此事,《民生820》立即展开连续报道,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届共为吴叔一家筹得了120多万元爱心款。

二是梅州市红十字会0753义工发起的爱心接力志愿活动,带着希望和祝福冒雨前往蕉岭看望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大学生曾春龙。通过此次活动,团员青年们不仅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带去了爱心和关怀,发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深刻感受到自己所做志愿活动的意义所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示范效应。

3 梅州市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问题分析

3.1 客家文化和志愿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志愿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在社会学家看来,志愿者数量的多少、志愿服务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目前客家文化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上,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资源利用不足,教育医疗条件低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瓶颈问题。

3.2 志愿行动事件性的较多,长期服务的较少。志愿者活动多为政府部门组织,民间的较少,志愿者组织多为临时性组织,比较松散,从而导致对志愿者的管理没有持续性。一般事件的志愿者都是临时招募的,注册在案并长期服务的较少。特别是一些青年的志愿者协会,会员多为在校学生,一旦学生毕业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与该协会的关系也不再存在。

3.3 志愿者热情有余,缺乏培训,能力不足。梅州市志愿者多为在校的热血青年,参与热情高涨,但因志愿者组织所开展的大多数活动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对志愿者的分类和分工不够细致,某些志愿者的职责范围事先未明确界定,导致了客观方面的能力缺失与“失职”,使得志愿者活动的效果被打了折扣。其次,因志愿者组织缺乏对志愿者的有效培训,缺乏对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指导机制,使得学生志愿者自身的参与观念、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等,服务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效果。

4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4.1 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一般情况下,志愿者们带着极大热情来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身边,给予他们的一些物质上的帮助。被人们认为是志愿者的常规模式,但笔者认为志愿者活动要取得长效,彰显志愿者的精神首先要了解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志愿者能够帮助他们些什么。比如残疾人、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真正缺的是心理上的关怀,

是一份可以找到生活出路的技能。捐献财物只能解决他们一时之困,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却可以让他们获得长期的希望。因此,志愿者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要进行“智力扶贫”,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开展适龄技能培训,特别是结合当地特色所特设的技能培训课程,扩展他们的就业途径,让他们拥有自力更生的本领,才能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关心。

4.2 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财力、物力支持: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基本上采取“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本身就决定了在经费筹措上需要多元化。从发展方向上来说,青年志愿者组织引以借鉴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建立以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费、自办实体创收为主的筹款机制。确保青年志愿者机制长效,社会效益更明显。

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长期管理。一是做好志愿者活动的项目时间纪录,定期开展成效评估并及时反馈,二是加强行为规范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增加礼仪、能力和责任意识,提升队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三是做好志愿者精神与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让更多人真正领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去。

4.3 立足“世界客都”,弘扬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底蕴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如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凝聚了客家人爱国爱民,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底蕴。

青年志愿者开展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对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的考察,深刻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及政府对于客家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课题的重视度。通过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弘扬客家文化唤醒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当代年青人了解客家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社会和谐。要以客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切入点,加强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推动整体客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红色土壤绿色的经济崛起,为“世界客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三下乡”到客家――客家文化的弘扬与复兴 》中国共青团网省略.cn 2011年09月05日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5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9日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军烈属身边有亲人,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满足心理需求。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总体素质较高,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提高个人素质,促进自身发展。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提高了自身素质,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充实业余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2,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在大学校园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得到了满足,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整合力量。其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结合专业,互相补充,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第一,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不进行培训,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定期开设讲座,开展服务,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交流工作经验。

(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统一标准,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采集第一手资料,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保障活动资金支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海军,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双月刊),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

[3]颜吾佴,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2.9.

志愿者活动心得范文6

我们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我院青年志愿者的努力和各位家长的支持。在学习之余,大多数志愿者尽自己所能提高社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在工作之余,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使得我们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

下面我将根据家长们所提的建议,具体谈一谈我们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值得发扬的方面,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工作全方位化、细节化、深层化、专业化,也能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让更多的家长满意。

一、对志愿者的要求及选拔

在家教调研过程中,很多家长反映,大多数志愿者能按时赶到,并认真耐心负责地对孩子进行辅导,力所能及地钻研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难题,能够尽职尽责,从未向服务家庭索要报酬,严格履行志愿者职责。当然也存在着极少数志愿者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够坚持进行家教志愿服务。家长们建议在选拔志愿者的时候注意确定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性格不过于内向;知识储备方面能够广泛涉猎多门知识,文理科均衡;能够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有好的学习方法;讲课有深度,而不是潦以课本;能够在非规定的志愿服务时间多与志愿服务家庭联系,多和孩子交流······

对我们来说,家长们的要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志愿者来说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挑战,也是衡量志愿者在此方面涉及能力的标准。这样的要求以及由此要求产生的竞争,对志愿者自身来说、对其日后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收获。由此也能够对那些只为志愿服务时间而服务的志愿者给与彻底淘汰,使志愿者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当然问题的解决还需一段时间,还需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解决方案正在商议之中,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二、联系与互动

在此工作开展之前,很多家长看到宣传单后,打电话验测我们是否是“骗子”。我并不认为家长们过于多疑,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此前的工作缺乏连贯性,缺乏很好的宣传,承诺不够到位。

对此家长们也给了许多建议,希望我院青协能够多与社区联系,了解社区所需,及时的派遣志愿者提供志愿家教服务;希望我们在开展活动前,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做好预备工作,不要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承诺要与实际行动相符······

对此我们将很快对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和完善。

在互动方面,家长们希望志愿者能够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并能多与孩子、家长沟通,能够在非志愿服务时间内也保持联系。家教休息或结束之余,也能够给孩子讲些课本之外的东西,例如音乐、艺术、人生哲理等。在此方面赫玉伟同学做得很好,应该提出表扬!

三、志愿服务时间

在这次调研中,很多家长反映志愿家教每周一次,次数太少,孩子积攒的问题太多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将会给予一定的协调,调整。

还有不少家长提出能否将一轮志愿家教服务时间长期的开展下去。志愿者、孩子、家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但讲不了多久,又换成了下一个志愿者,又得花时间磨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相信不久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影响

从整体上来说这次志愿家教服务活动在长风社区影响很大。很多家长表示愿意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表明我们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

但不足之处是,很多家长只知道我们是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学院的。希望以后我们的宣传工作更加注重细节。

(二)、辅读学校活动

为积极响应“区域联动,大学生进社区”的号召,同时也为给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新学期我们又一次赴山字石社区兰州城关辅读学校,开展了关爱智障儿童,用爱心搭建平台,共享美好明天,走进各年级智障儿童课堂的志愿服务活动

城关区辅读学校是我院于XX年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基地,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山字石社区兰州城关辅读学校在每周二、周四下午将会有两节活动课,我院青年志愿者分会利用此次机会走进他们的课堂,受到了辅读学校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使老师负担稍轻,与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我院志愿者参加此活动也认为此活动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净涤自己的心灵,学会感恩。所以,我院青协将此次颇有意义的活动长期进行了下去。

至今我们已带领数批志愿者加入到了为辅读学校奉献爱心进课堂的活动中来。为智障儿童提供辅助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主要的活动如下:

1、志愿者的招募:

为此次活动能更好更顺利进行,我院青协分会准备以自愿的方式对支援者进行招募,邀请我院青协分会干部及参与过此项活动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对其面试以拔选一些可靠的志愿者。招募及选拔条件如下:

(1)、要求参与者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2)、要求参加者有持之不懈的态度。

(3)、有信心与这些残障儿童进行交流。

(4)、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付出自己真心去帮助他们。

(5)、能与辅读学校老师配合。

(6)、有团队进精神,普通话标准。

(7)、星期二,星期四(分单双周)下午一,二节没有课。

2、志愿者的培训:

为了让志愿者们对辅读学校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自己完成此项活动应具备的条件和在该老师课堂上所应做的具体工作,能将自己的助教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开展了辅读学校助教培训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我院青协分会主席介绍辅读学校的相关情况并向志愿者强调去辅读学校的主要责任。

(2)、我院青协分会干部向志愿者介绍志愿者的服务宗旨,讲述他们自己的服务工作经历。并强调了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工作中志愿者应具备的精神及条件。

(3)、志愿者共同探讨了“应该怎样去做自己的工作?”、“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辅读学校助教志愿者?”、“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下做人,风雨中做事’?”

3、具体活动安排:

(1)、将培训后的志愿者批次安排活动时间及所负责班级,在辅读学校进行长期的志愿服务。

(2)、每次活动都会由我们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干部带队,负责在学校的协调工作

(3)、志愿者到达辅读学校后按所负责班级走进课堂。

(4)、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同学互动,对老师有特殊要求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在教学实践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的课堂)中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为老师减轻些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