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幼教育范例

国幼教育

国幼教育范文1

关键词:国外幼教理论;幼儿教育;借鉴作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聚集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幼教理论,因为他们在数年间的发展中已经掌握了熟练地应对各类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我国可以稍加借鉴,但由于各个国家之间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等各种差别的存在,在借鉴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选择最合适的理论进行应用,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幼教的发展水平。

一、国外幼教理论的特点

(一)教学规模小,注重游戏

欧美幼儿园普遍规模较小,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控制的十分严格[1]。欧美幼儿教育学家认为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保证教育质量。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游戏,而不是学习具体的技能,因为游戏是最能开发幼儿智能,激发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活动,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多元化的教育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美国的幼儿园十分注重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平等培养,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课程。但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还要注意对多元化度的把握,防止学生在此过程中顾此失彼,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

欧美儿童家长普遍会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幼儿园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并积极与家长互相交换意见,以便于园方积极做出教育方法的改动,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能力。

(四)教学规则化

为了使幼儿在学前阶段就掌握一定的规则意识,欧美很多幼儿园会在尊重儿童自身权利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2]。比如美国的幼儿园在制定园规的时候会考虑到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因此无法长期在座位上保持一种坐姿不动,所以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就是集中注意力,而不过分强调课堂纪律。把规则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大大减少说教占用的时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规则意识,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

二、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借鉴作用

(一)加快教育方式的改进过程

借鉴国家先进幼教理论的首要启示就是要改进教育方式,加大游戏在教学内容中的所占比例,使儿童能够在最轻松欢快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学习和游戏中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教师在与儿童的互动过程中,要勤于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倾听儿童的想法,引导他们积极去创造发现,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而非一味地传达指令,让学生在完全被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二)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如何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首先就必须要爱护不同背景的学生,无论家庭状况如何,出身背景高低,自身能力强弱,都要对他们一视同仁。比起这些外部因素,更加重视孩子是否能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和实现,这对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3]。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选择权利,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

(三)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则

对儿童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欧美先进的幼教理念之一,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商讨,创立出一些符合幼儿实际身心发展水平的软性规则制度,并且督促每位学生都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使学生在幼儿园里就能初步体验到社会规则。此外,教师必须要设置出一个有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制作图标等形式表现出具体的规则,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中国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就成为一个“甩手掌柜”,认为后续的教育问题都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原生家庭会影响他的一生,与他们的三观和为人处事之间有最直接的联系。因此,家长应该在忙于工作的间隙抽出时间关心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重视儿童的教育过程,配合学校教师一起工作,实现双管齐下的教育目的。

(五)努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儿童是创造力极为丰富的群体,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他们放飞思想。美国的幼教老师会在教室里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结束之后小组一起分工整理活动区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中国的幼教老师普遍疏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借鉴欧美的一些优秀教学经验,鼓励儿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胆量,进行创新性智力开发训练等。

三、结束语

综上,我国幼教工作者应该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幼教理论,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的具体特征,保留理论中的精髓部分,刨除不符合我国实际的部分,选择出最佳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度过人生中第一个教育阶段,拥有最美好的童年回忆。这也是新时代下我国幼教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希,孙德轩.论国外幼教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借鉴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6):31-32

[2]崔蕾.论国外幼教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借鉴作用[J]人间,2016,196(1):93-93

国幼教育范文2

一、“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任何过程都有结果,任何结果都有过程,没有过程谈不上结果,撇开结果也无法评价过程,而注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比如:一次游戏比赛活动,其目标(结果)是培养幼儿的竟争意识,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并让幼儿获得好的比赛成绩。这些结果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游戏过程,只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认真进行每一项具体的活动,才能有所收获,不通过过程,哪来结果。

二、端正对“结果”的认识。结果是指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包括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意性目标等。结果并非都是显性的,有的隐含于整个活动中,过程就是目标(结果)。作为教师,应有健全的目标意识,不能片面地单纯地把结果看作是幼儿对某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一次美术活动,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公路上的车辆,作为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幼儿的作品当作是教学的结果。幼儿作品表现不够理想,就认为是结果不好。其实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兴趣参与活动的认真态度等都是结果的表现。我们的目标除让幼儿展开想象,获得绘画技能而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会幼儿的学习方法。这些同样是结果,只是这些结果一时难以显现而已。

三、为取得良好的结果,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结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作为教师,在端正了对目标(结果)的认知之后,就应该为争取良好的结果而优化过程。如果我们对过程的设计掉以轻心,教育教学活动过于随意、松散,常常偏离目标,我们的语言粗糙、教玩具使用不恰当等等,都会使我们的预期目标落空,使结果不够理想。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呢?

(1)激发幼儿积极学习的情绪、情感和学习态度。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2)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确保幼儿深人而富有实效地学习,使目标(结果)得到更好的落实。

(3)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动幼儿的所有感官,激发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让幼儿主动探索、积极设问、自由创造。

国幼教育范文3

最早对学前教育予以关注的西方人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其代表作《理想国》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哲学理论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柏拉图在书中论述了人从出生到终老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其中就有学前教育有关“优生、胎教和早期教育”的论述。文章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节选著作中有关幼儿教育的论述来细品,进而分析总结著作中体现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对当前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启示。

关键词:

幼儿教育思想;《理想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今天,幼儿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等相关机构越来越多,数量上的增加不足以构成发展,只有在质量上的提升才能引起质变的发展,因此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得到保障的同时是否有所提升。然而,当下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追求也是标准不一,有的民办园仅以市场为服务对象,家长满意度高低即是教育质量好坏,有的仅仅视物质设备的高端前卫为高质量,有的忽视家园合作认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单方面依靠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等都有悖于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当前路蒙上尘埃,圣人总能指明方向,回首古希腊三杰之一的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其中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优生理念,强调教育者的重要性,强调环境的作用等关于幼儿教育的讨论皆能发人深省。

一、《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全文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成书于大约公元前390年,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先前哲学思想的概括,而且是当时涵盖面较广的综合学科,探讨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伦理道德、文艺等各领域。该著作围绕建设理想国的主题,首先从对“公正”的看法展开论述,分别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塑造出“哲学家国王”的形象,再对哲学和艺术进行了批判式的探讨,最后回归到“公正”的话题。其中关于乌托邦理想色彩政治政体的憧憬这里就不再赘述,他对理想国的组织及其实现方法的思考,提出人要崇尚理性的主张和国家应由哲学家治理的立场至今仍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哲学家是理性、科学、知识的化身,是国家统治者的不二人选。他对理想国的设想构成了之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萌芽,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理想国》中关于幼儿教育思想的综述

书中以较大篇幅论述了理想国的教育问题,柏拉图在书中构筑了一个从优生、优育到成人教育的系统教育体系,提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教育理念,下面就分点进行阐述:

(一)关于教育基本要素的论述

第一,柏拉图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他主张设置专门的国家特设机关,0-3岁的幼儿须在国家特设机关中由乳母养育,主要教学内容为摇篮曲和儿歌,通过潜移默化影响的方式实施教育;3-6岁的儿童则安排到神庙附设的儿童场所,由专人教育,通过故事、唱歌、游戏等方式予以引导。6岁以后,儿童在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学习,到15岁左右完成,或在青年参加两年军训推迟到18岁完成。第二,施教教师方面,柏拉图认为应该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儿童时期,主要的教师应该是父母或者家庭教师,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在家庭内完成。在学校教育阶段的施教者应具备“稳健、勇敢、英俊、记忆力强、有气度、高雅、公正、宽厚、随和”等优秀品质。“我们将优先选拔最稳健的最勇敢的,如果有可能,还要选拔最英俊的。”“记忆力强、生来有气度、高雅的人。”“公正、宽厚、随和”这便是著作中对施教者的描述。第三,教育内容方面,《理想国》中提到,初等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和写(“文法”);学习并背诵史诗和戏剧诗,弹奏弦乐和唱抒情诗,算术和几何入门(“音乐”);体育运动(“体操”)。“音乐”包括女神缪斯主管的所有艺术:音乐、美术、文艺、文化、哲学。柏拉图肯定了雅典传统的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制定了简单的读、写、算、唱的课程,同时还强调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第四,教育环境方面,柏拉图创建的“柏拉图学园”即“ACADEMY”是对学校环境最好的诠释:该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克菲索河边,两岸林木茂密,婀娜多姿,学校的建筑和雕塑就掩映在一丛丛绿色林阴深处,不仅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还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环境的创造,儿童阶段的学习教育都要求在家庭中进行,积极而温暖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关于早期教育方法的论述

一个理想的城邦少不了教育,而研究表明幼儿教育期是个体教育的关键时期。柏拉图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他认为雅典儿童的教育应由家庭而不是由国家负责,强调要从小接受教育,他提出要用体育训练身体、用音乐训练精神、用故事培养情操。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在实施早期教育之前,柏拉图主张对受教育对象进行筛选,在受教育对象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生气勃勃的气质”的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接受教育的前提,不然难以成为对国家有益之材,这也体现了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关注儿童、重视内因的影响。同时,要营造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柏拉图在书中提到要审查学校使用的文献:“我们首先要监督寓言和传说的撰写工作,摒弃一切不健康的。”[1](P54)“我们将劝告奶妈和母亲只给孩子讲一些我们批准的故事,多考虑如何利用故事塑造儿童的灵魂。”[1](P54)“儿童最先听到的故事应当对他们的品格产生最大程度的正面作用”[1](P56)柏拉图主张通过文化审查,过滤文化垃圾,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积极健康文化的熏陶,从小形成良好的品性,形成道德意识。可见在当时柏拉图就意识到教育是通过儿童本身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起作用的,并且他更多的强调要注重环境的渗透影响,他深信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塑造儿童的人格,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其次,柏拉图强调要防止强迫命令的学习。学习方式中不应含有奴役的因素,强加的运动对于身体没有坏处,但强加的学习不会在头脑里持久。要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儿童教育,这不仅是对儿童天性的释放,能让儿童更好地接受和消化知识,也能帮助教育者看清他们生来适合干什么。再次,柏拉图提出“模拟”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在儿童时代,应该更多地通过想象去模拟,效仿一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养成相应的行为言语习惯,久而久之形成高尚的品质。“效仿别人的姿态、声调或心态,如果从小坚持学习,就会养成一种习惯,那就会变成人的第二性格。”[1](P64)著作中如是说。

(三)关于优生优育思想的论述

出于对实现理想国政治目的考虑,柏拉图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优生优育的理念。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他在书中这样说道:“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什么型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型式。”他主张好男配好女,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结合,尽量减少不良男女的结合;提倡保障妇女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妇女在怀孕期间要注重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最早的关于优生的理念。他还主张教育应由国家管理,实现集体抚育。“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建立统一的幼儿教育机构,视每一个子女为国家的财产,并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是他提出的优育政策。

三、关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启示

(一)在幼儿期应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在《理想国》中,对儿童的培养有其历史的原因,主要培养的是具有卫士品格的儿童,需要培养的是“对敌人凶狠,对公民温和”,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美德的公民,这些都强调在幼年期对孩子品格的教育,甚至男人和妇女一同出征作战,随身带领孩子观看学习,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提倡的是保教结合,幼儿期应培养幼儿怎样的能力呢?教师和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保教中,应充分重视幼儿的自信、伙伴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发展,这些素质会一直影响到幼儿青年期的生活和行为。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二)母亲应该发挥的作用

柏拉图提出革命性的提议要保障妇女平等的权益,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母亲在生育、哺乳等方面的天然条件决定母亲比父亲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中担负更大的责任,保障妇女的权益也即是保障母亲作用的发挥。教养活动中母亲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母亲参与教养的方式主要有行为管教、生活照顾和教养互动。[2](P6)其中,对儿童的行为管教和生活照顾在当今社会有很多母亲都并没有做到,她们中的大多数因为工作等原因将儿童留给家中的老人带看,儿童从小缺失母爱的陪伴,加之老人的溺爱,造成很多儿童或轻或重的行为问题。教养互动,对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有重要意义,母亲的支持性行为有利于儿童亲社会人格的形成。

(三)保育员专业水平的发展

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了作为幼儿教育需要具有的素质和达到的能力水平。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保教结合,在常规的幼儿园班级中通常配备一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老师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很多幼儿园却长期忽视保育员群体,对于保育员的录用及考察没有相应的有效标准,对于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也决口不谈,保教结合的链条出现了薄弱环节不利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育员的角色地位对于低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保育员的专业发展水平,对保育员进行入职培训和阶段性培训,提升保育员的薪资待遇水平给予其社会福利保障,都能增强保育员职业幸福感,促进保教水平的提升。

(四)班级规模与保教质量的关系

为什么在《理想国》的描述中儿童的教育都要求在家庭中或者私立的白天学校完成呢?这就是出于班级规模对保教质量的影响的考虑,儿童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班级规模越小,儿童进行思考专注的行为越多,班级人数一多,班级就不会安稳,儿童的专注度会降低,儿童自发思考、努力动手动脑进行活动或相互合作的情况就会减少。[3](P153-158)给儿童提供一个稳定的班级环境,给予儿童更多的关注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落实的工作。《理想国》是西方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讨教育理论的著作,书中提出许多幼儿教育的观点,在西方幼儿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在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如何把握幼儿教育的目的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如何在市场化冲击下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等。本文结合《理想国》中对教育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在早期教育领域提出的理念解决眼下幼儿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希望能对如何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有所启示。

作者:王越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张造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国幼教育范文4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儿童因为游戏而精彩,幼儿可以借助游戏而更加轻松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游戏也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游戏,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且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一、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让他们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安静地坐在课堂中学习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游戏的特点就是轻松活跃的,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活动身体,放松心灵,这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特点,因此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可以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导幼儿懂得礼让和使用文明用语时,单纯的讲解幼儿可能无法接受,但是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就可以轻松地让使幼儿懂得礼让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幼儿通过游戏高频次的练习学到的知识。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

人的智力发育,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除了受自身的遗传以及营养因素影响外,其余大部分还是来自后天的刺激和学习。研究表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根据游戏规则,选择合适的道具,对各种事物进行感知,感受物体之间的联系,与小伙伴进行合作等,这些都可以使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思考,使其思维得到训练。例如搭积木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个小小的题目,让幼儿搭建一个大高楼。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搭建,双手需要不断地配合大脑思维进行搭建。在每个孩子的作品里,都蕴含着幼儿的智慧和思想,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构思、配合,使得幼儿的智力得到了锻炼。

(三)游戏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对于喜欢的事物总是很难拒绝,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电视,好玩的游戏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游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参与能力。对于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把知识点融合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技能和知识。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就是为幼儿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让学习知识和培养习惯不再枯燥乏味,游戏活动能够释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放飞心灵,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的应用能够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能通过游戏传递的观念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幼儿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加深幼儿的认知,并通过一些启发性游戏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发展,因此,幼儿游戏则能够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保障。幼儿游戏要具备互动性和灵活性,才能以幼儿发展规律来实现灵活应用,从不同的认知角度上选择规则性游戏、感知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等。在具体应用游戏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特点,但在总体上,这些游戏也有着一定的综合特点。首先,游戏需要具备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吸引幼儿,并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而且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如果游戏自身缺乏趣味性,那么就很难实现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更难以通过游戏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般情况下,在应用游戏时,教师都会在游戏内加入一些简单的情境或者是采用一些较为鲜艳的画面来对其进行引导,通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能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对话,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从趣味性的特点来看,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来选择幼儿喜欢的一些流行元素,例如小猪佩奇、海绵宝宝等是幼儿常看的一些动画,通过让幼儿去诠释动画中的角色,并把握动画角色的心理,从而就能在对话练习或者是在游戏教育中,激发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且也能使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之中。幼儿年龄较小,这就导致幼儿在新事物的接受上,转换能力较弱,而且在实际动手操作时,也会有能力较弱的问题产生。因此,对于教师所设计的所有幼儿类游戏来看,都必须要以幼儿的发展眼光来实现对游戏内容进行简化处理,使幼儿可以更加快速地接受并参与到游戏中,并保证所有的游戏环节顺利进行,且在操作上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并且也能保证游戏难度更加适用于幼儿的发展,以此才能使幼儿树立良好的信心,并获得愉快的感官体验。例如在训练幼儿的团队精神时,部分教师会想到“两人三足”这个游戏,多人游戏的设计要以幼儿的实际能力为主,像两人三足这种团队的绑腿式跑步游戏,从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幼儿的要求会过高,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来培育幼儿的团队精神。最后,在应用游戏时,除了要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开发并提升幼儿的某项能力。因此,在游戏的设计上,教师往往会围绕此点来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例如想要促进幼儿对生活物品的认知,那么教师可以在教育区域内布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让幼儿进行认知,这时幼儿在游戏中,既能够达到认知生活物品的目的,而且也能使幼儿了解这些物品具体应该如何使用。与此同时,想要提升幼儿的记忆力,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进行串联,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进行展现,播放完毕后,要求幼儿回答刚刚出现过哪些卡通人物,从而考验每一个幼儿的记忆力。这种教育游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下使幼儿的注意力获得提升的目的,并且也能真正实现以教育为目的来提高幼儿的能力。

三、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的原则

(一)组织幼儿有秩序、有目的地进行游戏

幼儿游戏包含很多种类,每种游戏对孩子的意义各不相同,因此在运用游戏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合适的游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教育。例如在教导幼儿遵守规则时,教师可以创设制订交通规则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教会幼儿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幼儿担任汽车司机的角色,另一部分幼儿担任交警以及行人的角色。当汽车司机到达路口看见红、绿灯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即红灯停下,绿灯通行。在司机出错的时候,交警就可以给司机开罚单,行人过马路时,需要走斑马线,如果没有,交警也可以给行人开罚单;最后交换角色,互相体验。游戏结束时,教师统计罚单数量,给予贴纸奖励。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二)幼儿游戏要适合幼儿的发育水平

在运用游戏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游戏,其中包括难度,接受度等。每个游戏都应该符合幼儿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特点。例如,幼儿无法理解手机游戏的操作;初中学生对搭积木的游戏毫无兴趣;因此,在选择游戏的时候需要符合与幼儿发育水平且能够使幼儿产生兴趣,才能达到对幼儿的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三)教师适当引导,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幼儿年龄偏小,动作和意识都没有发育完全,对一些潜在的危险没有分辨能力,对一些游戏中出现的矛盾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因此要保证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意义,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仔细地观察,时刻注意幼儿的状态、情绪等,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以幼儿操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这样才能让游戏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通过游戏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在知识学习中融入游戏

从幼儿的发展天性来看,游戏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避免知识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过于枯燥乏味,那么就需要将游戏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在知识中体现出趣味性和艺术性,以此才能使游戏在具备教育意义的同时,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于游戏的应用来看,它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的,还要融合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内容,这样才能将枯燥的知识学习内容转变为有趣的生活游戏,并实现以游戏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交通规则时,幼儿需要了解交通灯的意义。直接的语言教育难以使幼儿迅速将交通灯颜色与其代表的意义进行串联,但是通过游戏,幼儿则可以快速形成形象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交通灯的动画短片,要求幼儿进行观察,当观察结束后,需要幼儿进行内容表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游戏使幼儿对交通灯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当绿灯亮起时,幼儿要站起来,当红灯亮起时,幼儿要坐下,当黄灯亮起时,幼儿要拍拍小手。这时,通过快速将交通灯的相关知识与拍手游戏融合到一起,就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其进行记忆。当幼儿对交通灯知识熟练掌握后,教师就可以模拟过马路来进行交通灯知识考查,从而观察幼儿对交通规则的掌握。通过将拍手游戏融入到交通规则的学习中,既可以让幼儿快速认知交通灯,并且也能够使其对交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二)在能力提升中融入游戏

在应用游戏时,需要以提升幼儿能力为前提。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下,使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与此同时,对于幼儿游戏的选择来看,教师要给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并在参与游戏时获得信心。

(三)在智力开发中融入游戏

在游戏的选择上,还要注意对于思维类游戏的应用,幼儿在参与思维类游戏中,能够提高其记忆力及智力。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及记忆力的增强,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帮助,在游戏设计中要注重将幼儿的动态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例如,在积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导,使幼儿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进行积木拼搭,并通过发挥其想象力来提高创造力。这时幼儿会利用积木来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飞机、房子、小动物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想象,并给予一些创造力的引导,这样通过变形,部分幼儿就会通过积木搭建,使飞机长出双脚,这时幼儿会说:“这是一架可以在天上飞,可以在地上跑、还能在水里游的飞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并且也能在游戏的模式下使幼儿获得快乐,更能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幼儿更乐于将自己想象的东西创造并表达出来。

(四)在人文培育中融入游戏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其原型必须要来自于生活。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而与幼儿最息息相关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因此,在游戏设计时,只有以生活为依托,才能使幼儿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可以真正体验到社会生活,并通过情感共鸣来使幼儿更乐于参与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面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的成长来看,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核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毕竟幼儿的价值观念、个人品质形成都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关。因此,在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要使教育游戏更富有人文要素,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发展更加全面。

五、结语

幼儿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其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游戏来得到训练,选择适合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校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继业.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161—163.

国幼教育范文5

一、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的显著特征是具有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学生对体育有了某种认识,并对其产生了兴趣,才能把活动视为自身需要。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运动兴趣的特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游戏中,着力于发挥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快乐和喜悦的体验,在快乐地享受体育活动的同时,自觉积极地发展体育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兴趣是一种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支持自身行动的源泉。在活动内容适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和激发个体潜在的兴趣并使之得以提高。当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个体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快乐体育便体现出来。体育游戏恰好具有这个优势。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快乐性,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当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之后,就会自愿地认真地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自觉地充分地利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加强锻炼,并起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二、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不但能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水平,而且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另外,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辅助专项技术练习,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印象,促进专项技术的巩固与提高,从而提高专项成绩。用游戏法教学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练习的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厌练、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结合体育游戏,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用“推小车”、“负重接力”提高力量素质;以“贴膏药”、“纵跳躲杆”提高速度、灵敏素质。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三、提高心理素质

游戏,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在游戏活动中,人们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扮演“角色”。在提倡素质教学的今天,不但要教会学生动作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游戏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允许学生主动选择,自由结成“好朋友”组参与游戏,这样,能促进他们团结一致,积极参与竞争,体验到合作取胜的乐趣,从而培养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个性。另外,鼓励学生改编游戏或创编游戏,发展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体育技能的特殊性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得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害怕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反感心理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游戏具有均衡性和易行性,可以减少学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增强自信心。同时,由于体育游戏有很强的娱乐性,可以让学生在很放松的心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四、增强教学效果

国幼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转变方式

幼儿心理学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掌握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喜欢幼儿,热爱幼儿,能够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幼儿心理学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单单是进行理论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转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为社会市场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专业人才[1]。

一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设计和现代就业形式有些脱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也会不断地变化,而且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要求。而且一些学校的课程过于死板,课程的设置也是经过很多年没有变动过,一些课程还存在着重复交叉的现象。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很难处理文化课、技能课、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把较多的时间安排给了公共基础课,而没有留出大量的时间给专业基础课,所以导致了现在学生们对于学前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

(二)对基础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注重对钢琴、美术、舞蹈等技能学习,而轻于对幼儿心理学等理论课的学习。而且很多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加强幼儿教学技能的培养,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钢琴、舞蹈等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前教育知识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这样的课程,只需要在考试前背一背,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们学科的基础不牢固,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运用学科基础去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和组织幼儿进行合理的活动[2]。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要求,对书本知识进行阐述,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会采用讲授法,教师从课堂开始讲到课堂结束,学生们从课堂开始听到课堂结束。教师虽然会耗费很大的精力来讲课,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课堂内容过于乏味,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填鸭式教学方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削弱他们对课堂的热情。而且课程最后的考核形式是用卷面的形式,这样对学生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考察是毫无帮助的[3]。

二幼儿心理学课堂效果转变改革方法

(一)对课程教学态度的转变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们对幼儿心理学这一学科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也不能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和用进行结合,那么学生们就会对幼儿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也能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一般学前教育的学生都会从事幼教类的职业,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学龄前儿童,如果没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是很难同时应对那么多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学生要转变对幼儿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态度,要高度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也要不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科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们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每一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例如组织一些心理学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辩论中更好对知识进行运用,而且在辩论过程中,也是学生们对学科知识进行温习的过程,从而教师们设计的课程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作为学校来说,应不断关注市场变化和幼儿园用人需求,调整本校人才培养计划、知识技能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需求,为课程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幼儿心理学这样的学科,学科本身较为枯燥,所以要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弥补教材的枯燥,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教师要对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并且对课堂时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合理的分配各种教育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而且教师也应当根据所教授的知识点内容,合理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课堂。所以教师在课下的备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要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案例,更好地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括。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们课下时间的利用,要积极的组织学生们进行自学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每天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并且对预习的内容准备一个问题,进行课上的解答或者小组内的讨论。如果学生们准备的题目没有质量的话,教师可以在预习前,向学生们进行提问,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后找出答案。从而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就会更加牢固。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也能够被很好地提高,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5]。

(三)教学设备的更新与使用

现在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过于老化,很多教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育教学需求。教室内的一些新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去查找一些课外拓展内容,不断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通过互联网,学生和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理解,而且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从而更好地对学科进行学习。而且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教学视频,视频的教学方式要比书本上的教学方式来的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和课堂的互动。而且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也可以借鉴到日后的工作当中去,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也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利用互联网对学生们多进行案例分析,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学生们也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充分的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解决。多媒体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及时的传输性,教师可以建立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学生们在课下的学习,而且这种平台的学习也可以对学生们日常学习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一些测试题让学生们去完成,可以按照学生们的完成情况,算作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并算作最终的教学考核当中。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的是终结性考试测评,教师们只注重学生们的学习结果,却没有注重学生们的日常学习过程,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喜欢在考试前进行大量的记忆和背诵。这样的考核方式是片面的,不能完整的展示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考核,从学生们的上课表现以及最后的考试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这种方法不但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测评,而且还要求了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从而达到知识强化的目的。加大对学生幼儿园实践环节的评价力度,让学生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教师可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更好地去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所以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工作质量。所以作为中职学校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感。规范人才培养,推进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戴桂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9(11):33-34.

[2]赵青.如何在中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2):192.

[3]王露璐.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21):220.

[4]王淑丽.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关系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2):55-56+87.

国幼教育范文7

在中国的城市,5-6岁儿童的入园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与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入学率相差无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我国广大边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幼儿园条件非常差,适龄幼儿的入园率较低,幼儿的入园率不容乐观。一般情况下多数幼儿只在小学前一年才可以勉强上一年的学前班,但是对于生活在边远落后而适龄幼儿又少的地区的幼儿来说即使这么差的幼儿教育他们也享受不到,因为有的农村一个乡镇连一所像样的幼儿园都没有。

二、幼儿教育阶段的经费来源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中国教育年鉴》中全国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均分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而幼儿教育的经费比例只字未提。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一般由地方各级政府分级、自行解决。一般情况下,公立幼儿园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幼儿园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给与经费,但是近年来即使是这些公立的、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幼儿园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给与经费的许多幼儿园也不得不面临幼儿园体制改革而失去经费来源的困境与危机;私立幼儿园当然是由主办者自己出资了。

三、幼儿园改制带来的问题

1997年,(原)国际教委在《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中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应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办园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根据当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而展开轰轰烈烈的幼儿园体制改革。不可否认,幼儿园体制改革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增强了幼儿园的办园自主权、调动了办园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但是幼儿园体制改革也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幼儿园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幼儿园失去了经费保障,因此当前很多幼儿园出现经费紧缺的情况,于是有些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园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有的幼儿园为了生存于是就开办兴趣班、特长班之类,为了多吸引幼儿前来入园而盲目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有的幼儿园从幼儿的伙食上克扣从而节省幼儿园的开支,一些幼儿园在改制之后为了减少开销而不同程度地压低幼儿教师的工资,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甚至幼儿教师大逃离。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与幼儿园改制后经费短缺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一批高收费幼儿园不断涌现。之前就有南京一所所谓的“贵族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就是十万元,其实不止南京有类似的幼儿园,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类似的幼儿园。这岂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能上得起的幼儿园。当然也许一些有钱的爸爸认为物有所值,然而没钱的爸爸只能望而却步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入园难的问题。不管这些主办方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我觉得“高价是否一定优质”值得商榷。并且在有钱子弟上所谓的“贵族幼儿园”的同时有很多幼儿因当地条件不具备或者家庭经济困难而根本没有可能踏入幼儿园。我认为幼儿教育作为最最基础的教育其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普及性且要大众化。

四、幼儿教育的相关法规

国幼教育范文8

1.合理分担教育投入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投入中,家庭占很大一部分。幼儿教育理应是社会公共事业,而不能定性为盈利的市场行为。为此,合理分担教育投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家庭投入过高,则难免会走市场发展方向,会出现各种高档、天价幼儿园,损害了幼儿发展的平等性,值得警惕。由上述分析可知,为了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应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经费投入,降低家庭投入比重,优化幼儿教育经费分担结构,逐步过渡到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同时也需要明确,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是市场化,市场化发展会损害教育的平等性,但是在资源配置中,也可采取一些市场调节资源的某些手段,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可采取竞标方式,尽量减少投入。

2.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智力开发、人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幼儿教育并非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内容,出现了各种教育乱象,幼儿教育的不公平、水平不一现象开始出现。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应在未来某个节点,将幼儿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以此确保幼儿受教育权利。这是我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充分保障人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给予幼儿发展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完善幼儿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为幼儿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加强对幼儿发展的引导

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引导,主要是制定幼儿教育发展的指导文件。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幼儿教育水平如何,对其一生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政府应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方面加强引导,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此同时,加大对幼儿师资力量的投入,培养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幼儿教育,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软件”,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