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本文选择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对其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提升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成立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不同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又细分为三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三类。这类事业单位共同的特点是讲究公益性,具有服务性和不以为社会积累资本和盈利为目的,其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共性。

一、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重视度不高。一直以来,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在服务群众,做好公益,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经济效益弱化。由于缺乏必要的资产使用和管理规章的学习,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视度不足,管理意识不强等情况;在资产配置方面,存在资产重复购置或配置不合理,资产大量闲置等问题;在资产使用方面,出现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维修保养不专业等现象。

(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结构上看,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没有或少有自主性收入,资金来源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在政策制定和制度执行上多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依据,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的资产管理制度较为缺乏。部分单位存在自身未制定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直接使用上级部门的管理制度指导本单位工作的情况;部分单位虽然有自己的制度,但制度制定缺乏执行力或可操作性,致使制度形同虚设。

(3)资产人员配备不齐全。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专注于公益事业的开展,单位配备了文化体育科研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但在管理上普遍存在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或专业性不强的情况。很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负责后勤工作的非专业人员兼任,使资产管理缺乏专业性和独立性。

(4)资产档案管理不完善。资产管理非专业化造成的另一后果是资产档案资料的缺失。资产资料多随人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大量资产档案缺失。早期的资产(多为房产或基建项目)由于基础档案资料欠缺、管理工作薄弱等原因,存在相关审批资料缺失、资产产权办理困难、相应资产后续维护和管理权责不清的情况。

(5)资产管理手段不先进。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金主要用于公益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大多缺乏系统管理,资产管理主要依靠财务账外表格进行手工数据记录。随着经济发展单位业务量的增加,资产数量不断增多,采用手工记录进行资产管理的方式,其弊端日益显现,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6)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新增、处置、投资、租借等都需遵循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有些单位由于对程序不了解,为了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选择不作为的方式,也有些单位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资产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导致大量账外资产或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对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资产管理意识,重视日常管理细节。做好公益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单位领导到基层员工全员树立资产管理意识,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资产所有权,避免资产流失,杜绝资产浪费。同时,将资产管理与预算和绩效管理相结合。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研究资产配置情况,分析新购资产的必要性,按照使用标准合理配备资产,拟定资产预算,避免资产盲目购置,防止重复购买。资产使用过程中,注意资产保养维护方法,减少人为损坏,防止资产被盗,注意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发生变更或毁损时,及时按照审批流程办理资产转移或处置手续。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既要讲究公益发展、服务群众,又要重视资产管理。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管理特点,研究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规范,政策制定要讲究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加强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做好项目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配备,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影响和决定了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建议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和监督单位的资产。此外,不断加强对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这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保持其工作专业性和先进性,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4)鼓励全员参与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在各部门指定专人配合资产管理员进行资产登记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资产管理员与财务密切配合:负责全单位资产登记、分配和使用;定期与会计进行账务核对;规范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各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各部门资产协管员则负责对本部门资产使用、维修情况进行登记;提出请购、修理、处置申请等。当资产发生变更时,由资产协管员将情况及时汇报至资产管理员,以便对资产进行跟踪和处理。单位范围内建立全员负责制,每个接触和使用单位资产的人员都有责任维护和爱惜单位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5)加强资产管理档案建设,做好资料分类归档。资产管理资料特别是房产或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再到竣工结算,中间涉及的环节众多,形成的资料数据也多而杂,做好资料的分类和归档管理尤其重要。加强档案管理建设,按照项目流程管理程序将各环节审批文件和相关决策依据形成的书面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编号存档,方便查找和审计,对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工程后续管理提供数据。

(6)运用资产管理信息技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大量使用,公益服务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与时俱进,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进行管理,使资产数据信息化、电子化、共享化。可以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资产卡片或资产资源库,引进资产扫描枪、条码仪等设备对资产进行登记和管理。及时跟踪资产使用过程,在单位系统内或部门间实现资产的合理调配。对闲置资产,应开拓思路,盘活资产,提升资产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2016.

2.赵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6(22).

3.陈萍.论新规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作者:马少英 单位:厦门市工人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