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现场质量管理实践

ITP现场质量管理实践

1ITP管理与国内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

1.1国内工程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在建筑行业乃至整个工程建设领域,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都是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建立和执行质量计划来进行的。整个管理体系和方法可以说比较严密,然而从各个项目质量管理实际情况观察,现场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计划粗放控制薄弱,施工现场缺少系统管理,现场管理缺少规范性,管理者难于全面了解重点掌控等。

1.2ITP管理的优势

核电工程质量控制计划ITP克服了上述质量管理方式的不足,比较好地解决了现场难以精细管理、系统管理和规范管理的难题。核电工程ITP管理突出过程控制,要求施工前对工艺文件、人员资质和原材料等进行检查确认,施工过程中各方对控制点验证消点,施工完毕后共同检查确认,大大增强了计划的执行力。ITP既是计划文件,也是执行文件,系统性强,层次清晰,反映情况全面。将核电工程ITP管理思路移植到建筑行业,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结合现有质量体系和管理方法,对工程切分方法、ITP的编制与执行以及支持ITP运行的制度进行创新,可以很好弥补建筑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国内ITP最早应用于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重水堆核电站项目。该项目总进度提前112d,投资减少了3亿美元,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在项目整个建造调试过程中,ITP起了决定性作用。

2ITP编制与执行

2.1工程切分与ITP

ITP的思路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工程划分成成百上千个微型工程来管理,一个微型工程对应一个ITP。如同通常的工程一样,微型工程也有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只是对应称为先决条件、工艺过程和封闭验收,图1所示为ITP与施工管理。切分工程时,切分的微型工程范围应符合现场实际和工序进展,方便过程验收,易于操作。同时,为有利于先决条件的准备和开启,以及最后资料的整理归档,微型工程不能持续时间过长,应能在合适的时间内完工,ITP应能及时关闭。该办公楼主体结构为9层,每层分成3个流水段进行施工,每个流水段作为一个检验批。根据现场实际和检验批的划分,以1层1段、2层1段、3层1段组成一个ITP。每段通常施工15d,45d完成一个ITP。如此划分,一方面先决条件(也即开工条件)易于满足,资料便于及时整理收集。9层楼可以划分为9个微型工程,对应9个ITP。若开启条件、施工时间、封闭条件基本一致,1~9层施工时间不是很长,也可以将其组成一个ITP。

2.2先决条件

ITP的先决条件对应于施工准备,均是从影响施工质量安全的因素出发,共计8项。只要预控好这8个条件,质量保证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对这8个条件,承包商需一一落实,监理、建设单位应一一检查核实。8个条件全部满足后,ITP才可以开启。核实确认后检查人员须在表格上签上名字和检查时间。先决条件是在开工之前所做的最后一次系统性检查,以验证施工准备工作是否遵循、落实了管理要求和各项条件。

2.3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对应于施工过程,是将微型工程按施工流程分解为工序,表现于表格中。将验收文件、参建单位各自的控制点以及验收过程形成的各项文件列于右边。参建单位各自加载自己的控制点。分解的工序应足够细,以便控制点加载。在ITP执行时,操作者由施工负责人签字,控制点由检查人员签字释放。编制前应首先了解图纸和合同,明确所包含的分部分项工程、合同与设计要求、质量标准,再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制定工艺流程和检查标准,融入见证点、旁站点等控制点。W表示见证点,H表示停工待检点,R表示见证报告点,S表示旁站点。

2.4封闭验收

ITP封闭验收对应于微型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所有的工程都已完工;②所有的整改要求都已处理并关闭;③所有文档完整、准确、清晰,记录的事项具有可追溯性;④所有的检查点都已签字消点。承包商落实好封闭条件后,通知监理、建设单位共同检查确认。检查人员需在ITP封闭表格中签字,释放控制点。

2.5特殊ITP

工程现场经常出现意外情况,诸如材料不足、设备没有全部到位、图纸变更等,若要求8项条件全部具备才可以开启施工,就会影响到工程进度。现场控制应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又能顺利推进项目。ITP管理采取有条件开启、分次放行及ITP升版3种特殊形式以应对,篇幅关系不再赘述。

2.6ITP管理流程及ITP状态

承包商根据工程进展编制ITP,并加载控制点,递交监理审核;监理审核完毕后加载控制点,递交建设单位审核;建设单位审核完毕后加载控制点,返回承包商出版正式的ITP供各单位审批确认。取得一致意见的ITP为P(prepare)版,各单位审批同意的ITP为A(authentic)版。A版ITP经过先决条件的验证才可以开工(又称ITP开启)。承包商一一落实条件并经相关人员核实后再申请监理、建设单位现场验证。各单位检查通过、相关人员签字后进入执行阶段。批准开工的ITP即为O(open)版。ITP覆盖范围的工程全部完工进入ITP封闭阶段。依然是承包商一一落实封闭条件,监理、建设单位检查确认。三单位都确认无误后批准封闭。处于封闭状态的即为C(close)版。

3基于ITP的管理

3.1抽点检查

管理者随机抽取ITP,并从中随机抽取控制点检查,可以抽取任意3个工序,检查操作者的施工记录,检查承包商、监理、建设单位的检查记录,检查实体工程质量。按照统计学原理,在大量控制点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更能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3.2一次验收合格率

建设单位、监理、承包商按项目、分部、分项工程统计一次验收合格率,分析质量趋势采取措施。

4实施效果

4.1精细计划,便于控制

ITP管理改变了以往质量计划较为粗放的情况,将控制点落实到具体的特定位置和具体的责任单位,并清晰表明其控制程度。同时,验证消点的做法强化了计划的执行力,另外,ITP十分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全局、掌控重点。

4.2过程控制作用十分突出

ITP计划是按照施工准备、施工过程、验收3个阶段、且施工过程按施工工序和顺序编制,完整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及以工序保证检验批、以检验批保证分项、以分项保证分部,进而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思想,过程控制的作用特别突出。

4.3规范化、标准化

ITP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计划需明确检查部位和检查标准,明确参建单位各自的检查责任和检查深度,界面清晰,职责分明。跨单位的管理流程规范了现场检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同时,同样的分项分部工程具有基本同样的ITP,一个项目的ITP基本可以在另一项目使用,现场质量控制管理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各方的现场质量控制点按流程、工序表格化,整个现场工作一目了然。

4.4实现系统化管理

ITP由承包商、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完成,ITP的集中计划和执行将参建单位的质量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质量管理项目层面的系统化。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极大地方便了建设单位的指挥管理。

4.5促进进度、降低费用

在开启条件的验收中,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检查和督促落实施工准备阶段的各个条件,对有条件开启的禁止实施点重点督促、监控,促进施工准备。通过ITP及一定的制度设计,质量人员从原来进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进度控制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对成本控制也有主动积极的贡献。在天津某项目1号标段钢筋加工、钢筋安装中,通过ITP管理有效地减少了返工现象。与常规管理的类似工程相比,经测算,减少人工返工费10.9万元、材料费5.2万元、机械费13.8万元、窝工费5.07万元,共计34.97万元。

4.6促进资料管理

ITP开启验收时需要一一检查落实资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监理、建设单位验证消点时也需要一一核实;封闭时承包商、监理、建设单位对所有的资料及其可追溯性一一检查落实,资料不全不得封闭。可以做到施工到哪里,资料就收集到哪里。另外,产生的资料对应于施工阶段和工序,通过适当的编码可以迅速从工序查询到检查资料,或从资料迅速查询到具体工序。资料收集与施工同步,资料结构化保存,资料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4.7标准规范可视化

ITP是根据设计图纸、国家标准规范以及合同中的质量要求进行编制的。国家标准规范包括的参建单位的内部质量验收管理要求均反映在ITP表格中,增强了标准规范、管理要求的可读性、可视性,有利于标准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

5实施中的问题

5.1承包商的驱动力缺乏

承包商认为ITP管理落实标准规范更为严密,自身并未从中受益,缺乏实施ITP的内在驱动力。解决的方法有:①在合同中约定激励措施;②推动政府部门形成推荐性的ITP管理标准;③基于ITP开发更多的质量管理方法。

5.2传统管理习惯的惰性

目前建筑行业很多管理人员已经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克服惰性打破原有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需要一个培养与适应的阶段。领导重视和严格要求,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和培训,将绩效考核与ITP管理挂钩,是尽快养成新习惯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5.3资料后补影响了ITP优势的发挥

实际工作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很多现场检查人员一般不是现场填写数据、签字确认,而是回到办公室再后补资料,资料的收集整理被视为一大负担。ITP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当场检查当场签字确认,以控制施工过程和质量,强调的是现场与及时,后补签字无疑限制了ITP管理优势的发挥。通过加强管理解决资料后补的问题是一个途径,但采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场数据录入可能是解决资料后补问题的更好办法。

6结论与建议

ITP管理弥补了现场质量管理的不足,有利于质量计划的执行和控制;打破了单位壁垒,实现了系统化管理;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规范化、标准化,且一目了然,有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重点掌控,有利于项目及项目群管理。开启条件的验证和督促落实将质量管理者从对进度和成本的旁观者转变为促进者,有利于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实现;资料收集与施工同步,及结构化的存档方式,大幅提高了资料管理水平。为克服实施中的问题以充分发挥ITP管理的优势,建设单位在招标和合同中应包含ITP管理的要求和激励措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培训和管理,培养ITP管理的意识和习惯;承包商和监理也应从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重视和大力推行。

作者:王继华 裴正广 单位: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