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当下,立德树人理念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德育素养。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立德树人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相整合的实际意义,并结合高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管理;改进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是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核心目标。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又要注重强化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各大高校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与学生管理的整合,以此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立德树人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

立德,即以德育教育先入为主,通过开展多元化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注重个人发展;树人,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约束行为举止,塑造人格魅力。从辩证角度来说,立德是树人的根基,树人则是立德的目的。在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化个人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立德树人理念提升了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环节的比重,注重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宗旨是,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高校学生的心智发育逐步趋向成熟化,同时,此阶段也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为此,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引导学生客观认知自身不足,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扩充知识储备,在德育教育中强化综合素养。

二、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整合的意义

立德树人理念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深化变革的必要保障。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宗旨是培育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德育素养。在组织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程中,德育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前提,只有与内部管理体制的协调配合,才能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转。立德树人理念是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针对高校来说,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首要前提是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执行人性化管理模式,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层面来说,应当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将道德建设与校园服务相结合。在高校管理服务建设进程中,应当遵循全面育人的基本原则,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要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育人的战略指导方针,旨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型技能人才,进而为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合大势所趋。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一)注重人性化管理

高校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增强人文关怀,并贯穿至教学实践、学生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基础工作中。例如,针对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执行考评机制:在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教师的综合水平;在学生管理环节,督促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在文娱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二)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既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落实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可以说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各高校可设立微信公众号、官方认证微博账号或建立QQ群,顺应当代大学生文化交流趋势,传播知识,引导舆论。再者,大多数高校基于互联网背景,积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强化教育团队建设,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管理效率。

(三)依托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性,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主观思维,约束言行举止。因此构建独立化校园文化体系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如慰问空巢老人、为贫苦学子募捐及进入社区文艺汇演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感与荣辱感,让其全面发展。

四、立德树人理念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整合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认知浅薄

立德树人理念是高校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但纵观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可知,其仍停留在基础事务管理层面,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此外,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部分高校所采取的学生管理措施较为落后,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不同步。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思路不明晰,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无法约束学生,反而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激发逆反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归根究底,这些管理策略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导致管理效果差强人意。

(二)学生群体关注度失衡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格局日趋成熟化

从我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队伍组成来看,各级管理层将工作重心投放在学生组织层面,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团体与学生组织骨干,在各类实践活动中都有着出类拔萃的表现,并且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这些个体仅占学生群体的一部分,综合发展水平并不理想。针对普通大学生来说,这种被边缘化的失衡性管理,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其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复杂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高校是学生接触社会、进入市场的跳板。在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能汲取德育教育养分,积累社会经验。另外,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不良思想的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管理工作制造了困难。

五、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制度育人

其一,要将立德育人理念与管理制度相整合。高校是培育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德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发展能力。要实现全员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各项内部制度的协助与扶持。当下,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分类冗杂,但是这些现有制度无法为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必要的服务。实际上,高校制定各类内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学生互相沟通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以德育为指引构建管理体制,突出制度育人的基本功能。其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学生的根本权益,为此,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其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让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具有引导、教育与感化的基本功能。在创建校园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应坚定不移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浓厚且优质的文化育人氛围。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平台,需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整合,切实强化大学生综合素养。

(三)强化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管理,实现管理育人

高校应加强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能力,创建高水平的大学,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以全面育人为核心,以培育高素质全面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为思想支撑,积极开展各项全面育人活动,强化学生管理质量。此外,还需充分发挥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职能,调动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进而强化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并强化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管理,以实现制度育人、文化育人与管理育人的协同进步,最终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高明,计龙龙.新时期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2):279-280.

[2]於洁.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10.

[3]么元昱.以“立德树人”理念构建大学学生管理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7(5):90.

[4]戴卫义,王玮,邹斌.坚持立德树人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69-70.

[5]何佳赢,何慧星,卿涛.新时期学生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4(8):34-41.

[6]金更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J].新西部(理论版),2013(4):102-103.

作者:白丽君 刘伟 唐亮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