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实践

区块链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中实践

区块链是互联网信息领域的新兴技术,也是一种分布式的共享信息存储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加密、可信任、可追溯、防伪造等特征。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探索应用,其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信任协作活动方式,成为当今社会建立信用价值体系的优选方案之一。鉴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来优化档案科学安全管理,杜绝学籍学历造假等现象和问题,是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

区块链技术概念及应用趋势

区块链技术是指一个特殊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种随时间先后顺序存储的、具有加密链式区块结构的分布式账本,用于维护持续增长的、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记录。区块链按照准入权限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2008年11月,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2014年,区块链开始被应用于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构建更精密和智能的协议,即区块链2.0(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近几年,区块链扩展到了社会各领域,包括身份认证、审计、公证、医疗、教育、交通等,进入区块链3.0(区块链大社会)时代。随着区块链研究的持续推进,在社会、产业、经济各方面引发了巨大变革,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发展改革委也把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在档案领域中,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与研究也在迅速发展。如,2020年度,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的科技项目申报中占比明显提升。作为人事档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籍档案,如何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是一个重要课题。

现实需要

1.为学籍档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区块链具有鲜明特征: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是分布式架构,数据由多方机构共同维护,而不是某个中心管理节点。二是持久化和一致性,区块链的数据操作一旦生效,其操作记录和数据本身就持久化存储在系统上,任何机构的查询结果都是一致的,信息透明度高,便于学籍档案的验证和多方流转。三是不可篡改,区块链采用基于算法规则的机器信任机制,系统的相关方可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中安全自主地进行数据交换,任何操作须经系统规则验证,获得半数以上节点认可,单独篡改数据无法生效。四是可追溯性,区块链通过授权许可操作,可以保留历史数据和操作记录,所有信息都是可追溯的,无法伪造。基于以上特征,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学籍档案科学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学籍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人事档案要求规范整理,真实防伪,保密性强,并分别存档在建档的学校、用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或人才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的这些要求与区块链所具有的基本特性高度吻合,在技术支撑上提供了可行性。

2.目前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籍档案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取得相应学历的原始证明。它记录着学生从小学、中学(包括职业中学)、大学本科至研究生阶段不同学习时期在校就读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入学与注册、学习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籍信息变动情况及证明材料、考勤与纪律等学习相关信息,是公务员报考、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学历审查的重要凭证。目前,学籍档案传统管理以中心化模式为主,虽然在一些地区管理较为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籍档案形成时间长、跨度大。学生学籍档案一般是从小学入学开始建立学籍卡,直到全日制学习阶段结束的不同学习阶段记录,除非有中途辍学或其他特殊情况,否则学籍卡通常会伴随着学生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移交到相应层次的学校。由此可见,学籍档案全生命周期形成时间长、跨度大,给学籍档案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难度较大。第二,学生毕业学籍档案去向复杂,存在多样性。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出台,就业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学籍档案去向也复杂多样: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都到户口原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毕业生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学校和工作单位共同签订用人协议书,其学籍档案作为人事档案的一部分交由就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管理;有的就业单位将人事档案委托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管理。这种多元化存档形式给学籍档案安全管理带来风险和隐患。第三,学籍档案管理过于集中。目前,学籍档案管理多是单机软件系统管理,学生一旦毕业,立档的学校就把学籍档案移交给用人单位,并以纸质载体管理为主。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实行系统化集中管理,容易给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机,使得学历造假事件屡禁不止。2000年以来,尽管教育部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但是不法分子伪造假网站进行文凭造假及贩卖活动等问题时有发生。2014年,在对全国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整顿、核查过程中,学历造假仍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风险点。

3.学籍档案管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意义。一是对传统学籍档案管理的历史性创新。目前,学生学籍档案各阶段依然以纸质载体为主,并处于分散管理,未形成统一的学籍学历追溯体系。对学籍真实性验证只作档案信息验证,无多重溯源验证。在部分环节虽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仍然未能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档案,从机理上并未消除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传统学籍档案管理机制体系进行去中心化的重构,是一种历史性创新。二是维护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仝卓高考修改应届生身份、苟晶被顶替上学等一系列舞弊事件,表面上看是教育“失公”事件,其实是学籍档案管理体系出了问题。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特性,管理透明公开,将使舞弊造假现象得以遏制。三是为构建人事档案信用体系提供有力保障。事实证明,信息数据只要是由人控制都有可能伪造。学籍档案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让伪造、篡改数据的难度极大增加,除非大部分管理节点在学籍档案区块链里都配合篡改、伪造交接数据,否则共谋的难度颇大。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保障,能够实现档案管理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管理,推动打造人事档案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一体化服务平台。

应用路径

学籍档案原有管理方式高度集中且保密性强,学籍档案保存的机构特别是保管人具有伪造材料的机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管理规避这些风险,通过构建学籍档案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建立“一人一生一号”学籍档案管理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学籍溯源和防篡改的应用路径。

1.学籍档案管理应用区块链组织架构。笔者建议,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档案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区块链+学籍档案”管理规则,组建区块链联盟,明确联盟链各部门的职责及权限范围。同时,区块链联盟下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联盟管委会”),建议由组织各部门的专家或业务骨干组成,负责牵头制定和统一学籍档案的目录信息标准、上链保存规范及共识算法等,负责建设学籍档案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在学籍档案移交给用人单位成为人事档案后,学校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用人单位或人才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机构等关联组织,都可以作为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的一个节点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向联盟管委会申请和授权从而具备相应的上链权限。

2.学籍档案管理区块链联盟平台建设。学生在读期间学籍档案虽尚未形成,但依然是未来核实学籍档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籍档案管理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可以在常规的联盟库外,支持建立学校的私有本地库,以便管理在读期间的学生学籍信息。此外,平台采用非对称加密传输和密文存储技术,在实现联盟共享的基础上能充分保障学籍机密数据的安全;数据采用按时间顺序存储的块链式结构,可以实现学籍档案全生命周期的历史溯源和防伪造能力;采用分布式多节点共识机制实现去中心化管理,在多个节点记录完整账本,可以保障平台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档案持久化存储的能力;采用区块链交易的全网节点验证机制,可以实现学籍档案的防篡改和多重交叉验证能力。

3.学籍档案管理区块链应用方案。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教务相关人员配合共同完成。学籍档案原所在学校经过审核认证后,联盟管委会为其授权建立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的私有本地库,私有本地库保留区块链加密保护、历史可追溯等特性,学生毕业前,学籍档案原所在学校可以对其学籍档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毕业后,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学籍档案从原所在学校私有本地库移交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联盟库,使学籍档案转变成联盟链管理方式,具备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等特性,并支持对经过认证的个人或人事组织进行有限共享。由于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的信任机制可以确保学籍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因此,个人或用人单位、人事组织部门等需要档案服务时,经平台认证通过,可以更加安全、便捷地调取关系人的可信学籍档案。

风险规避

学籍档案是人事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性强、保管期长,属于永久性保管的档案。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建立模式,是学籍档案管理过程中规避风险需要注意的风险点。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自成体系,建立与人事档案相关联的联盟链,不适宜加入购买区块链平台服务,也不适宜加入或部署到成熟的区块链中,这些服务平台建立的模式缺乏私密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要建立健全区块链联盟管理平台的使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要求,严格防范因网络安全问题导致的平台故障或机密数据泄露等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春风,徐卫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模式的探讨研究[J].中国档案,2020(7).

[2]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

[3]王国才.广域数字档案馆数据治理与区域链[J].中国档案,2020(6).

作者:方丽真 单位: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