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

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是推动了我国各行业信息化进程。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需要随着信息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以面对大数据背景提出的种种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研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意义,随后提出本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数字化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并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连,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与传播地,服务是其核心职能,数字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必须积极主动迎接和适应时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大数据时代,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借阅服务已不足以满足高校发展和师生素养提升的需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建设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大数据,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方式从各种来源搜集形成的庞大的数据组,又被称为巨量资料,传统的软件管理系统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良好的处理及管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效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在对信息数据快速整理、筛选下,利用价值大幅度得以大幅度提升。简单而言,大数据实际就是一个数据的集合,由于其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储存上规模较大,因此无法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其具备四个特点:

1.价值性。在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过程中,会获取到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因此其具备价值性。这也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在现实世界中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只是占有小部分比例,与传统小数据相比,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可以从大量的、各类型的数据中,挖掘、筛选出对未来发展预测分析存在价值的数据,同时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度的分析,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及规律,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进而起到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社会治理、推进科学发展等目的。

2.规模性。由于大数据是各种数据的集合,其涵盖内容多且广,数量极为巨大,因此其具备规模性这一特点。从先Map3时期开始,仅仅是MB级别就能够满足较多人的需求,在不断发展下,存储单位逐渐从GB发展为TB、PB以及EB。数据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迅速增长,数据来源逐渐增多,如移动网络、社交网络、服务工具以及各种智能工具等,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淘宝网每天产生的商品交易数据在20TB左右,脸书每天的日志数据大约为300TB。这种情况下,需要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以及相应的智能算法,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处理。

3.多样性。对于大数据的多样性而言,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具备较多的格式、类型以及来源方面,因此其具备多样性特点。所有形式的数据均具备一定的作用,现阶段推荐系统应用的最为广泛,如今日头条、网易云以及淘宝等,这些平台均会对用户日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为用户推荐与之兴趣相匹配的内容。日志数据结构化较为明显,而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这些数据不具备明显的结构化特征,不具备较强的因果关系,因此需要人工标注。

4.高速性。对于大数据而言,其产生速度非常快,并且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时每刻人们都会在互联网上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若将其全部储存下来,则会浪费较多的资源及资金,因此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任何平台都要及时清理较为久远的数据,不然会付出较大的代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较为高效的处理速度,面对众多大数据,谁的速度更快,谁就更有优势。可见无论是数据的处理速度还是访问速度、更新速度都特别快,因此其具备高速性特点。若想有效利用大数据,需要充分掌握大数据的以上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其作用的真正发挥。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坚持服务育人宗旨,顺应时展潮流,立足馆藏容量和空间、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水平,取得了不错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服务理念落后。为师生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在传统服务理念的影响下,导致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具备服务创新意识,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服务,无法满足新时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最终影响到了高校图书馆自身实际作用的良好发挥。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将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每位读者的需求出发,真诚的对待每一位读者,进而为其提供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同时为其提供更好专业化服务。

2.服务硬件落后。在大数据时代,部分高校缺乏现代化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功能还停留在“藏、查、借、阅”阶段,空间浪费大,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采取逐位排类法,需要在书架上留出空间,因此在书架上的图书只有一半左右,空间利用率较低。新书源源不断,迅速把书架上满,会造成不断的倒架,在倒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倒错,倒错后重架,工程量非常大。计算机类的图书更新快,而图书馆书籍采购流程繁琐缓慢,无法确保用户第一时间阅读到最前沿的书籍,阅览室空间有限,常常会发生占位现象,从而造成使用率不高。

3.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以往对于图书馆的定位是进行文献及信息存储的机构,其信息服务内容提供方面,会经历多个流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采购等,使得传统信息服务存在时效性差、信息量小以及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图书馆进行资源采集时,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会严格筛选信息资源,影响到了信息保留率,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作用的良好发挥,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应积极探寻服务创新途径,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实际作用。

4.服务能力落后。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还存在较多不足,在其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甚至是思想观念上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基于信息服务角度分析,图书馆中不具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在服务观念及业务素质上并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并且没有认真对待读者的意见,未详细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沿信息,导致信息提供滞后,这种情况下影响到了读者的积极性。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挑战。

1.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线上信息检索、信息保存等功能,这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服务理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保证高校图书馆得以快速、可持续发展。

2.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大数据环境下,可以供读者进行阅读的方式逐渐增多,在其阅读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只在图书馆才能获取的信息知识,改为网络在线阅读、检索、电子阅读器、手机,还有功能齐全各种APP,大数据时代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和挑战。

3.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使得服务更为多元化。信息服务供应商、服务媒介即信息生产者,纷纷通过利用移动设备、网络技术、信息化平台,向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与服务,用户可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这对图书馆的地位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影响了图书馆在知识链中的中心地位。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加强服务创新发展方向及措施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大数据发挥着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加快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拓展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以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发挥出高校图书馆自身作用。

1.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进行图书馆服务数字化体系的建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其服务体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图书馆的理念、机制、管理、文化、内涵、服务、品牌等均需要进行全新定义与设计,通过多样化的在线或离线服务以及知识库服务、数据库服务和现代网络平台,提供电子、音频、视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扫描技术等数字化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将会极大丰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

2.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进行图书馆服务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需要将数据驱动作为主要的前提条件,通过积极应用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重点放在智能图书馆环境控制、智能信息素养教育、智能资源管理服务以及智能语音搜索服务等方面,建设和完善图书馆结构模式、建立持续升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系统、改善高校图书馆资源整体聚合系统(例如,用户兴趣资源、购买服务资源以及自有资源等)、人才建设、资源网络安全建设等增强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提供全新智能服务。

3.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进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提升。基于流量监控数据下,了解阅览室存在的人数,并与阅读室原座位数量相结合,通过大屏播报的方式,使人员了解阅读室剩余座位情况,进而有效提升阅览室作为使用率;利用在海量的信息中,不断增强拓展点单、派送功能,建设移动图书馆平台;用好微信公众号,加强微信推荐阅读,推进射频标签、芯片、智能标签等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利用效率,不断满足高校用户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应完善网络平台,改进服务模式。首先,需要建立高校图书馆设施体系,该体系是由数字传播体系、流动设施体系以及固定设施体系结合而成,并具备支撑基本服务的能力,实现“全覆盖”。其次,强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及专业化能力。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培养,并将大数据人才培养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及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责任感,从整体上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员大数据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优质的服务。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科学有效的投入保障,助力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最后,还应建立基于利益导向下的激励机制以及服务评价机制,将重点放在点击率、到馆率、覆盖率以及外借率等重要指标上。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基于现代化的交流方式下,强化高校图书馆与用户间的沟通,并且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良好应用下,还能够达到有效宣传的目的,拓宽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从而深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4.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开展联合性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应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开展联合性服务,例如,技术、资源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服务作为重点。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其关键的流程是通过集成同类型信息,为用户提供集成性的信息化服务,现阶段图书馆在信息集成上主要是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源等方向的集成。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强化与其他图书馆间的合作,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将所有数据统一储存于大型的云数据库中,也可以将其储存于分布式的集群中,在这一数据库中,所有合作方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应用上面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将自身资源上传其中。大数据本身存在的分析与计算能力,能够有效分析出某一学科、行业以及地区实际的信息需求,同时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推荐服务,保证信息资源的应用更具针对性,实际作用也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为此,应不断创新发展方向,深入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措施,具体可以从建立图书馆服务数字化体系、实现图书馆服务智能化发展、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得以良好发展。

作者:刘颖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图文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