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周转时间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优化

标本周转时间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优化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影响标本周转时间(TAT)的原因,探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优化TAT的措施,更好的优化患者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采集2017年1至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使用同一检测系统血、尿、粪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检测项目的TAT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检测项目的各节点时间分布以及检验人员工作效率数据对TAT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尿、粪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检测项目TAT基本符合科室质量目标要求,门诊患者TAT明显小于住院患者。检验流程中样本接收处理、检测、审核节点时段集中以及不同人员工作效率存在差异现象(P=0.198)是导致TAT延迟的重要原因。结论:改进样本处理手段,优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采用自动分检和审核系统可以有效缩短TAT。

[关键词]样本周转时间;实验室管理;检验流程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医学实验室面临的2大问题〔1〕,标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又称为实验结果回报时间,按照我国卫生行业标准通常是指从检验申请到结果发放之间的时间,分为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目前TAT作为反映检验结果及时性和实验室质量的指标已越来越被关注〔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实验室内TAT分布特点,为优化检验流程,缩短TAT时间,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患者及临床医生满意度的目标提供依据〔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至12月我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接收并进行3大常规(血、尿、粪便)、生化、血凝、免疫检测的患者,共计1813582件次,患者分布特点见表1。本研究中同一项目门诊、住院患者均使用一种检测系统,分别包括血(SysmexXN-3000)、尿(Sysmex-UF1000)、粪便常规(沃文特)、生化(日立LABOSPECT008)、血凝(STAGOSTR)、免疫(COBASe602)。

1.2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上海杏和LIS系统)采集,TAT定义为实验室内TAT,以实验室标本接收到报告发送时间的中位数来确定。检验科室质量目标:急诊,3大常规TAT≤30min,生化、免疫、血凝TAT≤120min;平诊,3大常规、生化、免疫、血凝TAT≤480min。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TAT(min)以中位数进行计算。3名及以上检验人员TAT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ranks(One-wayANOVA)秩次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不同检测项目TAT及节点分布特点见表2。其中,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测、血凝检测、免疫检测急诊TAT分别为20.5、19.6、37.1、83.5、70.6、96.2min,平诊TAT分别为44.6、55.8、83.8、168.6、151.1、150min,综合TAT分布在41.0~137.1min。除急诊粪便常规TAT时间达不到科室质量目标外,其余项目符合科室质量目标要求。对急诊、平诊各检测项目总TAT时间、不同节点TAT分布特点分析发现,来源于门诊患者在签收及前处理、检测及审核不同节点TAT以及总TAT均明显小于住院患者。

2.2平诊检测运行特点分析

本研究提取2017年某工作日平诊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流程分布(采集-接收-上机检测-审核),见图1~3。分析发现,生化9点前主要进行样本的采集、接收,上机检测集中在9~12点,而审核大部分都在12~15点进行。平诊生化检测的多数患者需要在12点后才能获取报告。而血液、尿液检验9点前主要进行样本接收,上机检测,多数审核在9点后。

2.3检验人员工作效率分析

为了调查检验人员在样本处理、结果审核环节中的工作效率,本次研究分别选取体液组、血液组检验人员在2017年某星期1到星期日期间在样本接收处理、结果审核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人员岗位固定,无人员休假,无实习生)。结果表明:体液组8名检验人员在样本接收处理时间(P=0.198)、血液组10名检验人员在结果审核时间(P=0.15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体液组某员工除周六、日外,其余时间对样本接收处理TAT均高于组中位数(图4),表明该名员工对样本接收处理不及时,在多数时间内工作效率较低,造成TAT的延迟。而血液组另外一位员工1周内结果审核TAT均低于组中位数(图5),说明该名检验人员工作效率高,对结果审核及时。

3讨论

缩短TAT时间,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是检验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5〕。目前TAT存在不同定义,医疗TAT包含实验室外和实验室内TAT,是指从检验单申请到收到报告之间的时间,包括从医生开图5血液组检验人员结果审核TAT分析出检验申请单、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签收、标本检验、检验结果审核、检验结果7个时间点〔6-8〕。但由于项目申请、样本采集及运输都是检验科的不可控因素〔9〕,也有文献在统计分析时运用实验室内TAT,即检验科从样本签收入到发出报告的时间〔10〕。本研究中借助于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就我实验室内TAT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血、尿、粪便常规、生化、血凝、免疫检测TAT基本符合科室质量目标要求,门诊患者TAT明显小于住院患者,其原因在于:①工作人员对门诊患者重视程度高于住院患者;②住院患者样本通过气道传输进入检验科后需由样本处理组进行分检、录入后二次传递至各组的流程,而门诊患者样本可通过窗口直接传递至相应组别。因此,在样本送检较为集中的时段各组加派人员协助样本处理组,或我室拟引进的样本自动分检系统可作为缩短TAT的进一步改进措施〔2-3〕。检验流程是否合理、样本前处理及报告审核是否及时也是影响TAT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了体液组、血液组、生化组TAT进行了分析。在对平诊部分检测项目流程分布特点以及检验人员工作效率分析中发现,生化、血液、尿液项目存在样本采集接收、检测、审核节点时段集中,导致检验流程中断导致了TAT延迟。此外,体液组、血液组工作人员在样本前处理、结果审核环节的操作时间存在差异也是导致TAT不同的原因。因此,优化检验流程,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以及采用自动审核系统也是进一步缩短TAT的重要手段。对指标的完善、调查、分析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TAT是临床实验室重要质量指标,我们利用实验室LIS系统可以有效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更加系统的了解其应用,对TAT持续量化的监控,分析延迟原因,制定流程优化政策,缩短检验全程TAT不仅有助于实验室管理,更能反映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科室的服务水平。寻找TAT延迟原因,指导优化流程,制定不同项目的TAT限值,实现缩短各检验项目的全程TAT,达到有效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作者:汪靖园 王林川 张凯歌 陈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