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范式

培育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范式

摘要:梳理党中央近几年执政主题的演进路线发现,合格党员具有四个特征,分别是问题指向性、信念指向性、意识指向性和实践指向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合格大学生党员具有知、情、意、行四个特性。大学生党员在走向合格的过程中,历经认知阶段、情怀阶段、意志阶段和实践阶段。需在社会实践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约束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合格党员;特性;社会实践;范式

1合格党员的规定性

1.1问题指向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1]。从近几年党中央执政主题的演进来看,党中央始终围绕着问题指向和问题导向进行治国理政。问题指向是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而问题导向则是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解决对象。2013年6月至今,党中央执政主题演进详见表1:由上表可知,党中央执政的思路是直视党员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务实为取向,重视群众的力量,重视理论学习的力量,重视纪律约束的力量,解决党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一名合格党员,首先要具备问题意识,善于查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遵守党纪党规。何以如此重要?以还原分析法来看,党员是党的“原子”,只有党员自身清风正气,才能够争取群众,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2信念指向性

国家在问题的聚焦与解决中发展。不论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共同指向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攸关党员是否具有党性,是否能够保持作风优良。回归党史,从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历届党中央都把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教育的核心。其主要原因为理想信念是党员政治身份的标识,是由普通人转变为合格党员的内驱力。每一个人都是生物体,都是一种目的性存在,都会为实现目的而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人作为行动主体,会面临多种价值的选择。当反复确认某种价值取向为真,就会把它作为人生的追求,而这成就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新常态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员的最高信念,是终极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表现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内涵为“四个自信”,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2]。“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2016年8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由上述可知,合格党员要有信念认同感,把追求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理想信念,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意识指向性

纵向比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发现意识指向性越来越明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侧重于改进“作风”问题,改进党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改进方法是出台“党中央八项规定”、严令各级党组织查摆问题,从严治党。但是,如果细细分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发现,“两学一做”除了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视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问题、宗旨观念淡薄问题、精神不振问题和道德行为不端问题之外,还特别提出了“党员的党的意识淡化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强化四种意识,分别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地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作为全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强化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4]。由此可知,合格党员在生活与工作中,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1.4实践指向性

为改变而实践的党性要求决定了党员的实践指向性。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成立是为了通过革命的力量,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旧社会固疾难返,弊病重重,需要疾风扫落叶的革命力量加以改变。改革开放以后,党励精图治,以实字当头。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实创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当前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体现了党中央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注重改变现实问题的实践力量。追溯党员实践指向性的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和现实问题决定了党员要走向实践。马克思直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因此,马克思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哲学理论,而党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然重视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会面临种种现实问题,现实问题会“倒逼”改革,而改革就是一种实践力量。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合格党员,必然重视实践,走向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综上所述,合格党员具有的特性清晰可见:(1)合格党员,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查摆自身在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严守党纪党规。(2)合格党员,具有信念认同感,把追求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理想信念,做到“四个自信”,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合格党员,具有“四个意识”,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4)合格党员,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力量。以上对合格党员的规定性分析,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标准。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2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知、情、意、行”

世界的存在是共性与特性并存的存在。共性寓于特性之中,特性是共性的外现。合格党员的内涵与标准,是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群体所有党员所具有的共性。那么,合格大学生党员作为共性的外现,其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如何?下文将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进行考察。

2.1知:具备党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党员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才能形成理想信念、党员意识、党员宗旨观念、党员精神、党员的道德行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据党中央2016年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要求,将“基础在学”要“学”的知识内容归类为表2: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章,以“章程”为行动纲领;学习党规,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行动约束;学习党史,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性质和宗旨;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了解党中央现阶段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在不断学习上述党的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认同党的宗旨,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路,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2.2情:关怀民生的怀民之德

心怀民众是共产党员的真挚情感和道德修养。无独有偶,培养公民的关怀意识亦是当代西方教育研究的热点。美国著名教育家、美国国家教育学会前主席、杜威研究协会前主席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从两个层面理解“关怀”,一个层面是关系层面,另一个层面是美德层面。把关怀作为美德不言而喻,在此不加赘述。重点考察诺丁斯如何从关系层面解析关怀的本质。诺丁斯认为:“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关怀的情境:(A、B)形成了关怀关系(或相遇),当且仅当1.A关怀B———即A的意识特征是关注与动机移置,而且2.A作出与B相符的行为,而且3.B承认A关怀B”[6]从诺丁斯给出的定义来看,要形成一种关怀关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相遇,例如A与B相遇;其次,A关注B,并且做出符合B意愿的行为;最后,B承认A给予的关注。通俗点说是A给予B的好意,B接受了。A关怀B形成的关怀关系是美德形成的重要原因,“学会关怀是道德教育的第一步”[6]22。诺丁斯的关怀形成美德论,符合罗尔斯提出的人类道德发展规律。罗尔斯指出,人类道德发展的“第一法则:假如家庭教育是正当的,假如父母爱那个孩子,并且明显地表现出他们关心他的善;那么,那个孩子一旦认识到他们对于他的明显的爱,就会逐渐地爱他们”[6]22。第二和第三法则声称:“如果使一个人培养起了对他人的友好情感,他或她(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将发展出对于他人的友好情感与信任之间的纽带,还将相应地支持惠及其所爱者的正义的安排。”[6]22诚如我国教育领域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应秉持关怀意识,关心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关心社会的民众,通过关心,增进美德。

2.3意:严守纪律的纪律意识

《吕氏春秋》直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古今中外,治国皆是如此纲举目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据统计,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近100次,可见其重要性。一种身份对应一种纪律约束,党员对应的是党纪党规。要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大学生党员需要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明确准则要求,严以修身,守住底线。这个底线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做事的底线。更进一步说,大学生党员要具有底线思维,凡事尽心尽力还不够,还要选择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出符合党章党纪规定的行为。

2.4行:崇尚实践的笃行品质

行文到此,可以看到,一个党员在走向“合格”的过程中,已历经了认知阶段、情怀阶段和意志阶段。不论是根据古代宋明理学提出的“知行合一”、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还是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都指向了理论向实践的回归,实践是认识的源头。这意味着,党员在走向合格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实践阶段。大学生党员具有笃行品质,崇尚实践,其根源是专业理论学习的实践要求和内在的党性要求。大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党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需要专业实践训练,将专业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认知”或者专业技能。党性要求,需要大学生党员回归实践,服务社会,改良社会。

3培育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范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党员在成为合格党员的过程中,需要历经四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情怀阶段、意志阶段和实践阶段。认知阶段是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形成的认知影响着其余阶段。正确认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情怀阶段与自我保持自洽关系,与他人保持融洽关系。正确认识党纪党规,才能保持一种严于律己、清风正气的风格。正确认识理论与现实,才能将理论外化为实践。情怀阶段和意志阶段是连接认知阶段和实践阶段的桥梁,实践阶段是其余三种阶段的回归。因此,什么样的社会实践能够成为“范式”培育合格大学生党员是下文要解决的问题。

3.1“范式”的内涵

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撰写了一本具有世界里程碑意义的学术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在这本名著里,库恩利用“概念图示”的思维方法,概要提出科学发展的核心概念“范式”。根据库恩的定义,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是由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7]。范式作为“思维图示”强有力解释科学发展模式的同时,其概念的模糊不清也遭到科学哲学家的批评。查阅关于库恩“范式”概念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者都会引用英国科学哲学家马斯特曼对“范式”含义的数量统计,说明“范式”内涵的多样性。据马斯特曼统计,“范式”内涵共有21种意思,并且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形而上学的“观念范式”,指“根据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所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形而上的信念”[8],是一种行为价值规范;第二类是“社会学范式”,指“科学家普遍认可的科学成就和学术传统,包括学术研究基础的概念系统、基石范畴和核心理论在内的理论框架”[9];第三类是“人工范式”,也就是“范例”。将范式作为一种示范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关于“范式”概念的研究论述颇丰,但可以从“范式”研究中寻找“共性因子”。在马斯特曼研究的基础上,可将“范式”作为一个系统,把共性因子作为系统中的子系统。经过分析,“范式”具有以下三种共性因子:形而上学的信念价值系统、社会学理论系统和范例系统。综上所述,“范式”作为一个系统,其子系统包括信念价值系统、社会学理论系统和范例系统。

3.2培育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四个维度

“范式”提出以后,广泛被运用于科学和人文领域,被当作颇具解释力的思维工具加以运用。透过范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体内部所共有的信念、价值、理论和技术等东西。那么,在实践层面,什么样的社会实践能作为社会实践范式培育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呢?对于由大学生党员构成的实践共同体,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引导,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约束,加强对大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四个维度是从理想信念、概念体系、行为规范和行为导向构成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范式。(1)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需要理想信念的引领。如前文所述,合格大学生党员本质区别于普通群众的地方在于拥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说,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具有共同的价值体系,具有政治信念的引领,信仰共产主义,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理想信念并非一劳永固,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强化。(2)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10]。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既要有理想信念的引领,也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在实践的历练中,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学做结合,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明确基本的政治立场,善于判断大是大非,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3)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需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约束。不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刚柔并济,即刚性的纪律教育和柔性的党性教育并举。在社会实践中,合格的大学生党员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服务社会,改良社会,另一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社会民众对党员身份的理解。符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约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倘若遇到难处和诱惑,便能跨越过去。因此,合格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需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自律准则”和“问责条例”,明确处事的纪律准则要求。(4)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需要有问题意识与实践能力。解决问题是社会实践的回归。合格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点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问题催生实践意识和实践动力。解决问题,优化社会,既体现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也彰显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吴晶晶,孙铁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N].中国青年报,2015-01-01(2).

[2]南方日报评论员.以“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N].人民日报,2016-07-05(2).

[3]张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N].学习时报,2016-07-25(3).

[4]王炳林.在“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N].光明日报,2015-03-13(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44.

[8]孙启贵.库恩“范式”的文化涵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9.

[9]何菊玲,栗洪武.教师教育范式:结构与内涵[J].教育研究,2008(4):83.

[10]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苏贵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