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助推地区企业发展探究

机器人技术助推地区企业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保障,也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高职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助力地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地方企业;职业院校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而制造业是沧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机器人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作为沧州地区的职业院校,应该为地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为沧州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机器人技术人才,促进沧州地区企业的发展。

1校企共同开发培养模式,加强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沧州市制造业的优势,在沧州市制造业创新联盟等机制下,不断探索出“校企融合,课岗融通,项目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职业院校和本地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依据当前机器人应用岗位的需求来培养技术人才,从而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实现与企业的衔接;二是课岗融通是实现人才培养有效路径,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来设计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连接;三是项目引领,作为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具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与企业进行对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在项目的过程中内化所学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从而培养出更加专业的机器人技术人才。

2校企共建培训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而沧州地区处于京津冀的重要位置,沧州市制造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职业院校为我们国家培养了许多职业技能型人才,应该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逐渐渗透到高职各项教育里,为地方培养出一批机器人技术人才,进而助力“中国制造2025”。作为职业院校也应该加强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与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为当今社会培养订单式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人才的工作待遇,把人才留住,从而弥补本地区人才外流现象。另一方面,发挥专业教师在融合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社会力量和家长需要形成合力,为非专业能力的融合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并且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如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一定的培养体系,为专业能力的融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相关企业需要发挥出用人主体的力量,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相应的创新创业机制,通过政策奖励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积极创业,带动沧州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3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加速沧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北汽集团和北京现代的制造基地在沧州落户,并且作为沧州地区的支柱型产业的电子、食品加工等行业,都在不断引入工业机器人,使得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来说,实践操作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现阶段,许多职业院校都与企业进行了对接,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学平台。在专业实践中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手段无法超越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实践的教学为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进一步“校政”合作体系,主动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企业家对本校学生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非专业技能的内容学习,逐步培养综合性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此外,职业院校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和实训模式,引厂入校,在学校建立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数据产品和7S管理模式,进而开展机器人技术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学的最基本功能,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该密切关注地方企业的结构转型和人才升级,主动与地方企业进行深入结合,共同培育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让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逐步推动沧州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靠的,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若想更好地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陶硕,刘俞.基于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2):50~53.

[2]李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非专业能力相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4~35.

作者:翟冬 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