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谈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摘要: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进对策。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出发,分析了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及评价手段上存在的问题,体现在评价方法及评价手段落后,评价结果汇总方式不科学,教学改进意见跟进难度大。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进对策,应实时评价,及时反馈,动态调整评价指标,全员参与教学评价,集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于一体,进而利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了线上实时性评价,调动了评价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进,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实现持续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根据办学理念的定位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对教学过程、教学主体和客体进行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以达到实现个性化自我评价的目标。   1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1评价方法及评价手段落后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督导、任课教师及学生这三类人员。督导和教师采用随机听课的方式记录听课笔记,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内容在阶段性总结时(如期中总结或定期督导总结)进行点评和评价;学生在每学期末通过填写纸质表格的形式集中对所有授课教师统一进行集中评价,因每门课程结束的时间不一致,在这个空档期中,导致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具体评价内容已经淡化,造成在评价打分时随意性强,基本靠主观意识打分,评价结果不真实、不准确,无法根据评价结果对授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职业素质等内容进行有效评价,起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评价方法及评价手段落后,仍具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1.2评价结果汇总方式不科学   基于填写纸质表格的手段进行评价时,在对评价内容进行汇总时管理人员只能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评价分析,最后形成评价结果并告知授课教师。这种方式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存在评价反馈不及时、告知授课教师的时间链加长等问题,且在评价数据的积累、存储,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方面较为欠缺[1]。评价结果无法体现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评过程,无法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法为授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帮助、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建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1.3教学改进意见跟进难度大   因督导和教师听课的评价结果是阶段性产生的,致使在提升教学质量中最重要环节的评价结果汇总延后,改进意见和主要问题在告知授课教师时,该教师的授课时段已经结束,只能在下一学期中进行改进,造成改进结果的跟踪难度大,反馈弧较长或中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发挥较低。学生的期末评价存在随意性,针对已经学完的课程,学生通常不会对授课教师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和意见,也不会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有效评价,部分评价主体存在应付、逃避等消极态度,无法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初衷[2]。   2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进对策   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实现线上实时性评价,做到评价主体全员参与,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进,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让教学评价真正实现评教和评学,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2.1实时评价,及时反馈   以教师职称为层级,量化各层级的评价指标细则,以评分法、星级评价法、文字描述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职业素质、教学方法、改进意见、学习困难点等相关要素,力争全面、科学且能反映“教”与“学”的真实过程。在每一堂课结束时,参与本次课堂教学的学生及听课教师均可用手机在线对授课内容进行评价,教学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汇总评价结果,将文字描述的改进意见和学习困难点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便于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考察教师的改进内容,真正达到“以评促改”的评价目的。   2.2动态调整评价指标,全员参与教学评价   在互联网平台上可对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维护,针对评价主体及教学管理人员对评价内容的需求,调研汇总后对评价指标进行个性化动态调整,以实现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准确性,覆盖教、学、管全过程,提升师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和质量保障意识,为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夯实数据基础。   2.3集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于一体   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数据的汇总结果随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管,第一时间关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根据收集到的质量评价数据,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监管与质量跟踪相结合,有目的地进行质量跟踪,充分发挥质量保障作用,还有利于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自查、自纠,促进教学监管和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并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3应用结果与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2021年秋季学期得以应用,应用范围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医学专业本科学生674人、授课教师215人、督导12人、听课教师246人。共发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512次,收到评价结果239616条,与2021年春季学期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看出,评价的随意性降低导致平均分值有所下降,但提出的文本性改进意见和学习难点明显增高,跟踪结果表示129条意见全部整改,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阶段性教学质量也显著提升。分析参与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避免了每班级选一名代表填写所有评价表的现象,提升了评价主体的评价态度,但对于如何调动评价主体主动参与意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语   基于互联网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从填表式改为在线式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质量、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具有较大帮助,使教学质量和质量评价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05):62-69.   [2]孙金超.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2):44-46.   作者:孙坚 佟秀凤 卞德强 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