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

区块链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

摘要:目前高校科研档案收集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索要,这种模式导致在收集科研档案信息时容易出现档案错误和不完整情况。科研档案编研的缺失和中心化管理模式导致科研档案利用率低下。如果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本文通过介绍现有高校科研档案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科研档案收集不完整和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区块链;档案利用率

0引言

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5号《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条指出科研档案是指科研项目在立项认证、研究实施及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绩效评价、成果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标本、样本等实物[1]。高校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论文、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专利和获奖等[2]。高校科研档案就是对科学研究的记录,主要包括已的电子稿;各类项目从立项到结项所涉及的材料、成果(支撑项目的论文、专利、项目和获奖等)等;已经授权专利的申请书;奖项申报书以及支撑获奖所需要的相关成果。《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开放利用机制,促进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加强科研档案资源深度开发。”科研数据既是一个国家和科研组织机构的核心资源,也是科学研究得以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3]。因此高校科研档案数据的完整性是科研档案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1高校科研档案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还很不规范,导致科研材料收集不全、档案信息数据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朱玉清在2009年对北京地区高校调研发现53.5%的高校科研档案基本完整,27.9%的高校科研档案不完整[4];科研档案收集不全和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由于档案管理员并不是科研档案产生者,档案人员只是按规定进行收集相关科研档案材料。以纵向科研项目为例,项目档案材料包括申报材料、中期检查材料、结项材料、论文、专利、获奖、鉴定和项目等。如果科研档案者应该有5篇论文、3个专利,但在科研档案收集时,对方只提供3篇论文和2个专利,恰好这些成果能够满足结项要求,所以项目成果在归档时就会出现档案信息不完整的情况;另外,成果之间的关联度不能体现,以及成果信息不齐全。以纵向科研项目为例,一般高校只收集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项材料作为科研档案,而对支撑科研项目的论文、获奖、项目和专利等科研成果很少和科研项目本身一起作为一套材料归档。科研档案资源中大量的科研过程材料、数据和方法等对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具有较高价值。针对论文、著作、专利、结题报告等档案资源进行科学管理,能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科学研究[5]。科研档案归档主要为了利用,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情况[6]。高校科研档案最主要目的是有效的开发利用,而高校档案部门只做了科研档案收集和基本的查档工作,对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少之又少。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手工”管理,收集主要通过“索要”,档案资源处在“以存为主”的阶段。资源缺乏开发和共享,没有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5]。充分利用好科研档案可为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提供更加优化的人员组合,从而提高项目获批的概率以及降低项目结题难度。项目申请者在项目申报时,填写的项目成员主要是项目负责人熟悉的人,但这些人的成果不一定对所申报项目有足够地支撑,导致项目很难获批。或者项目获批后,由于项目组成员所研究的方向并不完全和项目契合,项目结题时的成果主要是项目负责人产出的,导致项目结题困难或出现不能正常结题的情况。如果高校档案部门为教师提供优质科研档案查询服务,项目负责人可通过全校教师的相关成果合理地组建项目团队,这样不但可提高项目获批率而且可培育出好的科研团队。由于有了项目经费,锻炼出来的科研团队,可产出好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2区块链技术下的科研档案归档模式能够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传统的科研档案归档模式如图1所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般每年年底对全校教师的科研材料进行集中收集,在这种档案收集模式下,很容易出现收集的档案信息不完整或错误的情况。对高校教师而言,年底除了要申报个人科研材料外,还有学生考试(出试卷、印刷试卷、批改试卷和监考等)、年度考核材料和个人小结等事。教师在申报个人科研材料时难免会出现申报材料不准确和不完整的情况;对科研管理部门审核人员而言,审核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审核全校科研人员(对于一般普通本科而言教师的规模一般都是在1000人以上)的科研数据和材料。通过1到2个科研审核人员来审核并收集1000多人的科研材料,收集科研材料时出现不完整和错误在所难免。对全国大部分高校而言,科研管理部门一旦把所收集的不完整或错误的科研材料提交给档案部门,由于档案的中心化管理,教师个人并不会再对个人科研信息中错误的信息去进行更正或修改,导致档案馆存放的科研档案信息错误或不完整。区块链模式下的科研档案的收集能彻底改变上面所提的弊端。教师可随时进行科研档案材料申报,审核人员也可随时对科研材料进行审核,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科研档案材料填写不完整和收集错误的情况。教师申报后,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员和科研分管院长对材料进行审核。教师个人申报科研材料流程如图2所示。审核通过后,再通过二级学院作为区块链中的节点对科研档案上传区块链申请,在通过相关节点投票通过后,最终把科研档案上传至区块链上。科研档案上传区块链流程如图3所示。区块链模式下,科研档案材料申报经过层层审核和投票能有效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教师可随时申请查看自己的科研档案,一旦发现某科研档案信息不完整或有新增科研成果可以随时申请添加,这样能有效保证科研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3区块链技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能提升档案利用率

为了提升科研档案利用率,首先对科研档案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编程对科研档案信息进行搜索工具开发,这样就能保证高校教师能通过关键词搜索来获取所需的信息。教师如要对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具体查看,就需对科研档案进行查档申请,这时就需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首先,查档人需进行线上查档申请,通过审批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采用算法进行加密,并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加密的密码进行加密,查档者通过解密最终得到档案明文;另外,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哈希算法对档案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哈希值A,再对哈希值A进行数字签名。查档人员通过相应的解密得到哈希值A,同时自己通过SHA-256加密明文得到哈希值B,然后再对哈希值A和B进行对比来验证档案是否被篡改。由于区块链技术全程留痕的特点和相关加密算法的采用能充分保证科研档案进行线上查档的安全性,从而使档案线上利用变得可能。区块链技术下的查档模式如图4所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科研档案收集工作能保证科研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搜索工具的应用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充分保证科研档案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极大地方便了科研档案的利用,从而提高科研档案利用率。

作者:钱秀芳 赵小荣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