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物联网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消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的消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物联网在管理中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逐步凸显。从物联网的发展、应用、意义和前景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研判物联网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意义,为强化当前消防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消防安全责任

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快速推进,建设工程体量逐年增加,消防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小火亡人、大火大灾”多发,虽经消防部门和社会各方持续不断地排查整治,但火灾风险和发生概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据统计,近年来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滞后、工作人员疏忽或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呈逐年上升态势。2018-08-25,哈尔滨市松北区北龙温泉休闲酒店发生火灾惨剧,造成20人遇难、23人受伤。经调查,起火直接原因是风机盘管机组的线路发生电气短路,形成高温电弧引燃附近塑料绿植等易燃装饰材料,导致蔓延成灾。但是深入分析调查发现,此起亡人火灾暴露出建筑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消防值班人员未认真履职、工作人员未第一时间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等问题,消防管理亟待加强。由此看来,以人防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因此,改进现有消防管理模式,加速推进消防工作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科学统计和5G通信技术低延迟特点,将“物联网”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与人力相结合,提升消防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效率,显得异常重要且迫切。

1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1单位消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制认识不足

2002年,公安部颁布实施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加强及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与安全工作要求。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实际,颁布《山西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强调各方消防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评先评优、评级评星的依据。但在现实中,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消防管理水平不高,加之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安全抱有漠视态度和侥幸心理,导致消防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一旦初期火灾失控,极易造成亡人伤人的火灾事故。

1.2建筑消防设施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值班人员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消防系统的操作维护涉及多个专业,其功能、结构和操作方法相对复杂,要求值班人员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在防火监督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社会单位的值班人员未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或未经相应的岗前培训,值班员对于建筑固定消防设施操作不熟练,日常维护和巡查走过场,在火灾发生后易出现临阵慌乱、处置错误的情形,贻误灭火时机。例如2017-12-01,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的城市大厦第38层突发火灾,堆放在电梯间内的杂物和可燃装修材料起火燃烧,由于高位消防水箱被擅自放空,致使消防水系统未及时启动,值班人员也未采取救援处置行动,火势未能得到控制,酿成10死5伤的悲剧。

1.3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规范,紧急情况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完好有效[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明确了建筑消防设施在巡查、检测、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2]。但是,一些社会单位不重视消防设施的维保工作,不肯做必要的投入,维保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设施维护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建筑消防设施未能保持完整好用,火灾发生后常常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2008年新疆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突发火灾,造成2名群众死亡,3名消防官兵在抢救被困群众时牺牲。据事后调查,火灾时市场地下一层至五层共129樘防火卷帘门中启动的只有30樘,消火栓系统部分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初期火灾时使用的室内消火栓无压力,火灾情况下消防设施未能发挥自身作用,教训深刻。

1.4消防部门和基层派出所监管力量不足,管理盲区必然存在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生产经营规模稳步扩大,生产经营场所数量持续增长,各类致灾因子不断增加,这给消防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与之相对的是消防部门和派出所消防监管警力严重不足,难以承担整个社会面上的消防监督职责。就晋中地区而言,当前各类专项行动和活动安保工作任务较多,举报投诉受理较频繁,而单个消防救援大队的正式监督员大都只有两三人,面对责任辖区的众多工作任务和复杂的消防安全形势,管理盲区必然存在,消防监督检查质量与频次难以保障,监督员的消防安全责任与压力较大。

2消防物联网基本概述

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物联网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感应探测器,借助通信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交流”,它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信息产业新浪潮。消防物联网就是通过这种物联网信息传感、通讯技术,将通讯设备、系统平台和消防传感探测设备(如烟感探测器、水位传感器、压力开关等)整合,构建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环境,实现火灾和紧急事件的远程监控和处理,它可以全面提高社会单位消防监督管理水平,大大提升消防机构防火监督效率和灭火救援调度指挥能力。2017年,公安部消防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297号),指出“智慧消防”建设必须科学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提高消防工作与科技化的融合深度。201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消防物联网建设的通知》(晋政办函〔2016〕106号),指出消防物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谋划做好消防物联网建设各项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政策层面,消防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智能监管模式,将是消防领域下一阶段变革的关键点。

3建设消防物联网的实践与思考

为积极探索消防物联网的建设意义,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实践,考察调研,邀请省内有影响力的四家消防物联网公司分别在榆次印象城、晋中万达广场、万豪美悦国际酒店和颐景酒店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在试点单位加装监测设备与通信装置,实现对消防设施系统的持续监控。从运营实际情况来看,消防物联网可以起到以下四点积极作用与意义。

3.1全天候多级预警监控,降低成灾概率

在建筑中,消防系统涉及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防火门等多种建筑消防设施。消防部门对消防设施的监管中,检查的项目数量繁多,比如水系统的压力、流量数据,报警系统的烟热监测数据,防排烟系统的风量风压数据、防火门开闭状态数据等,而各个系统的实时状态数据对单位消防安全形势的判断至关重要,掌握的数据种类越全、涵盖面越广、精准度越高,消防安全的评估就越准确,据此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要求并客观地开展相应执法行为。此外,消防安全状况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动态变化的,要求消防部门连续不间断获取系统状态、持续更新建筑基础数据显然难以完成[3]。对此,借助消防物联网,在消防系统中安装或改进监测设备,实时远程监控采集信息,将数据信息联入消防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处理,及时更新消防监督检查数据库,从而大大提高了监督检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借助消防物联网系统,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可以远程查看社会单位消防系统运行状态、疏散门开闭状态、值班员值守状态等,降低执法成本。发生火灾后,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可以通过手机APP、互联网平台或短信媒介实时监控和接收警情,监控中心也能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责任人。如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负责人未查收警情或未处理警情,平台中心可代为远程处置并报警求助,做到“早防控、早预警、早处置”火灾安全事件,对于提升单位消防安全防范水平,提高灭火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小火成灾的概率,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具备重大意义。

3.2数据分析高效管理,最大化防火监督检查效率

在传统的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中,监督员实地走访社会单位,抽点部位或重点楼层获取消防安全基础信息。由于不同监督员业务水平及工作专注度不同,造成获取的消防安全基础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工作客观性及数据代表性不强,火灾隐患查找效率低下,行政相对人满意度不高。这种情况下将消防监督工作纳入到消防物联网系统中无疑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革新与完善。当前,消防物联网已投入实践并不断升级完善,监督员可借助物联网技术广泛获取消防设施基础数据,凭借云平台科学高效地处理海量信息,客观精准地分析评估各行业、各单位消防安全水平,归纳总结行业性、区域性安全隐患,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监督检查效率,切实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

3.3搭建多方关联体系,消防安全责任到人

现实中,社会单位消防责任的落实不甚理想,单位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认识不高、专业管理人员缺失、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等均是制约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的阻力因素,而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的监管鞭长莫及,指导往往力不从心,容易陷入“保姆式管理”的旋涡。对此,引入消防物联网,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网上登记平台,全面汇总单位基础信息、管理巡查和维护保养信息,搭建监管部门、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的共享关联平台,对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巡查员、控制室值班人员及消防设施维保人员等相关责任人进行全方位掌握与核查,共享管理基础信息,监督相关人员履职尽责,切实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3.4助力灭火救援工作,降低联网单位安全管理成本

建设消防物联网,在监控消防系统实时状态的同时,也实现了消防救援的先期侦查。物联网系统所检测到的系统状态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火场实时状态,这样就简化了火场侦查程序,为指挥者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助力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及人员伤亡。此外,联网可以减少单位人力、资金成本,系统平台往往都属于租用式服务,联网单位不需要一次性独自支出大量建设成本,一个物联网平台可以供大量的社会单位共享使用,这减少了联网单位系统软件开发、服务器硬件购买、系统维护等成本,将更多的安全经费应用到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

4消防物联网未来发展展望

4.1着力突破产品核心技术,打牢消防物联网系统基础

在物联网体系构架中,感知层、通讯层与反馈层协同配合,其中感知层是获取信息数据的源头。而在感知层的核心关键就是探测技术,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消防物联网体系是否能够精准、客观、良好地运行。在现有消防系统中,体系架构中的“感知层”由消防系统的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压力开关等监测设备充当,设备通过探测温度、光烟、火焰辐射、水压流量等物理信号,传递火灾信息和系统运行状态。然而,当前消防设施中的探测器、压力开关等设备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并不能完全满足消防物联网体系中对探测器的要求。此外,各家的物联网系统功能更多偏向记录与统计,缺少必要的智能分析评估,系统的升级改进也是未来研发重点。因此,在消防物联网下一步的发展中,突破核心技术,升级软件系统,提升探测器精度及自动化程度显得尤其重要。

4.2消防物联网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模式深度融合,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型消防监督制度,是对现行消防监督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将消防物联网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模式深入融合,建立科学高效的智能监管运行模式。两者融合后,借助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云端分析等技术手段不间断监测并分析单位消防安全状态,对于隐患久拖不改的单位或火灾风险较高的行业,通过消防物联网平台调高监控等级,向“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同步监测信息,向管理人员推送提醒通知并适当提高抽选比例与频次;对于日常管理规范、消防设施完整好用的单位则尽量做到“无事不扰”。通过两者的融合,更加有利于被检单位选择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有利于发现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利于提高预警火灾风险的能力。

4.3推动消防物联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随着消防物联网的建设发展,国家层面已下发多份指导意见,各地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公司的物联网系统监控平台的投入运行大大提高了社会单位防火安全水平。目前,消防物联网技术层面的建设主要是依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和上海市地方标准DG/TJ08-2251—2018《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来实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别较大,不同行业消防安全隐患不尽相同,物联网企业技术实力也参差不齐,因此消防物联网建设出现了标准不统一,智能化水平高低不一,难以统筹管理的难题。对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消防物联网行业标准,明确物联网系统设计指标,指明物联网系统的重点技术突破方向,丰富物联网的内容与内涵,大力研发贴合实际、智能化程度高、大数据分析与应急决策相适应的中央服务器与工作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25201—2010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S].出版社不详,2010.

[3]蔡国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J].现代建筑电气,2012,3(3):42-45.

作者:梁辰 单位: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