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龙门河堤的管理论文

探讨龙门河堤的管理论文

一.龙门河堤防洪工程概述

龙门县位于东江重要支流增江的上游,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在龙门县城穿城而过的西林河是增江主干流,它在增城汇入增江,再于增城、东莞流入珠江。近年来,龙门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按照“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河道建设管理标准来对龙门河堤防洪工程进行建设和管理。龙门县城防洪工程是集防洪、水资源保护和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重点水利民心工程,工程总概算为1。46亿元,建设长度为28.71公里。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治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径流量一天排干,三级堤防工程建设。为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水源水质、打造生态景观的目的,在二期工程建设中,龙门根据雨污分离的理念实行全新设计,即在一河两岸及周边地区改造建设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系。工程竣工后,县城污水从以往的直排西林河,改为经过防洪工程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送至县城城关下游5公里外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这一方法使穿城河流西林河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龙门河堤规划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沿岸居民和群众的活动需求及环境需求。

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而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离不开大自然中与城市发展最密切的河流和水面,开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体所形成的自然风貌,无疑能给城市增添许多魅力。本次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龙门河堤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沿河居民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河道改造充分体现亲水的理念,大量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休闲设施,突出娱乐、休闲、健身功能,把景观与人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漫步休闲的场所,既安全又方便,并在多处修建健身步道,设置健身设施,点缀形态各异的景观小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

2、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龙门河堤的规划按照建设生态河堤的设计思想,生态河堤是以“保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且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最大限度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龙门县城防洪工程结合城市美化建设,突出亲水性和参与性,河堤沿线两岸4。2公里修建了7座观景平台,修建了新花坛,安装了新路灯,还根据城市景观特色,种植了景观树种。市民不仅可在此饮茶赏景、休闲娱乐,还可通过近水的观景台观看美景,接近清澈的河水。而且龙门县城防洪工程(二期)与东较文化广场、塔山公园相互连接在一起,首尾呼应,市民在工作之余可通过河堤绿道直接到塔山公园登高健身,呼吸清新空气,晚上则通过绿道漫步到东较文化广场逛街购物,充分享受工程带来的惠民成果。而且绿化景观设计体现了水与绿化的亲和关系,力求创造水环境和绿色环境与人和谐相依的生态环境,使改造后的河道不仅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向县城中心输送新鲜空气,改善县城环境的绿色生态廊道。

3、其他设计

首先是灯光设计。夜景设计已经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新标志,它将起到提高环境质量,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按照“白天绿起来,晚上亮起来”的目标,对龙门河堤沿岸滨水景观带的灯光照明进行精心设计,通过不同形态、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等的合理搭配,以光的艺术反映两岸建筑和绿化的意境。改造后沿岸灯光环境将成为人们在夜晚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并且通过明暗结合,收放结合的效果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给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把夜晚的河道建成群星璀璨中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次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龙门县城防洪二期工程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为避免在汛期外江洪水倒灌进县城,在西林河支河新建老干局、龙门中学水闸二座。水闸闸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在洪水期间,当外江洪水压力大于内江水压力时,拍门紧闭,防止洪水倒灌;在枯水期间,当内江水压力大于外江水压力时,拍门自动翻起。拍门具有自动启、闭的功能。据了解,类似工程采取如此大口径拍门及新型材料的在全省范围内仅龙门县城防洪二期工程一处。

三、龙门河堤狠抓工程质量管理

针对龙门河堤工程的特点,对工程质量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在载程实施过程中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工程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有计划,事中有落实,事后有评价,做好编制质量管理计划是保证质量管理落到实处的前提,使工程质量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次序的进行管理,编制质量管理计划要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及工程的要求,首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优化,在确定施工技术方案的同时制订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和保证质量的措施,分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编制其施工方案,工程的实施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工程质量管理。

2、实行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工程质量交底制度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措施,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质量标准、质量意识、质理责任,即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和质检负责人,进行技术、质量、责任和措施的交底,由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向施工班组进行操作要求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在进行技术交底时要以书面方式进行。

3、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没有优质的材料就没有优质的工程,该工程在材料管理上实行材料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供应,一般材料进场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工序管理。

工序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该工程工序控制的措施是: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以工艺为主选定关建工序,确定质量管理点,从单纯的事后把关抓结果变为事先预防抓因素;其次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第三是对操作人员、检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质量管理是通过制订目标、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根据检查取得的信息及时作出处理决策,来控制和改进工程的质量,完成管理上的一个循环。实现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构成一个闭环管理。材料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实践证明,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到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物量上,工程质量即可得到保证。

四、龙门河堤开发管理策略设计

1、科学规划,综合开发。

本着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河堤开发利用由平面种植向多层次、立体化开发,由传统的单一型、长周期、低效益向复合型、短周期、高效益的综合开发发展,把龙门河堤变成绿色长龙和水利绿化精品工程。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土质类型,制定河堤区域开发规划。在规划实施上,坚持滚动开发,多元投入,分期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坚持科学管理,精心抚育。针对龙门河堤新挖土透气性差、土粒结构不好的实际,采取耕翻挖大塘、风化土壤的办法,保水保肥,并选择优质苗木精心栽培,努力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河堤主体栽杨树,在土质较好的地段,建设银杏园,嫁接银杏苗对外出售,并建立常绿苗圃和花卉园,实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2、合理开发利用堤防土地资源,争取经济社会效益双收

在堤防土地开发利用实践中,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如对外租赁,也可以对在两河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办理建设项目许可证,征缴补偿费,多种经营的开展,可为单位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也为堤防工程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河道管理工程快速发展。同时可在严谨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内外先进河道管理单位考察学习,在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大力发展河道堤防经济,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植树造林规划,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以速生优质杨树为主的经济“绿色长廊”。绿色廊道的建设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注重生态结构的合理性,以绿为主,因地制宜,以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为主。在树种选择上,树种种类要多样性,配置结构要采取复层结构,要达到一定的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绿化量的最大化,形成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带廊道。为全面落实植树造林规划,要成立堤防造林绿化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植树计划,并下达到基层各单位,明确任务与责任,不断加大检查考核工作力度,通过树典型,以点带面等措施,促进了堤防植树的快速、健康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通过龙门河堤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龙门的河道景观设计已从单一性的物理景观走向多样化的生态景观,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城市生态建设。龙门河堤防洪工程围绕着生态、自然、和谐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并贯通始终。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的护岸河底,而是利用生态的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利用龙门县的自然资源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最少的投人,最简洁的维护,达到整个环境氛围与自然、风土人情相融合的境界。

五、结语

龙门河堤的建设和以后的开发利用,不仅有效的加强了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也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龙门县河道管理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找出了一条新路子。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堤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但是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摸索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