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设计论文范例

茶具设计论文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1

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结语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2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结论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3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结论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西方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大学生来说它更是一门必修课程。在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适当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知识融会贯通。尤其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拓展的知识更多,而茶文化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部分,因此本文将其作为重点,引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中的文化教学。

1中西茶文化差异

1.1历史发展差异。谈及文化,必能不提其发展的时代背景。茶文化在中西方国家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国家存在历史往来,茶文化也有一定的融合。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算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在历史发展角度看,中国的茶文化出现得非常早,在两汉之际形成雏形之后,它渐渐成为一些文人雅士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思想的载体,有很多文人墨客借饮茶这一活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慢慢地就给饮茶这一行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比如修身养性的特性,由此便出现了茶道艺术。西方国家在茶文化方面出现得比较晚,英国是最先接触中国茶叶的,而且也顺利把他带入了西方世界。不过在当时这只在上层社会流行,因为它的价格比较昂贵。在后续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所以茶叶开始逐渐普及,普通民众也能接触到,这样一来,让西方的茶文化从以往的追求奢华向务实的方向转变。

1.2社会性差异。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饮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凸显了它的社会性功能,即:人们的主要交际用品。比如等家里有客人来时,会选择泡一杯茶;平时吃完饭后,也会泡茶,一边喝茶一遍聊天。此外还有茶话会这一活动,大家可以围坐着讨论一些问题。而茶文化在西方国家中的社会性特征就更为明显,比如下午茶这一活动,对于社会民众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固定习惯。不过他们的下午茶非常有讲究,不是随意吃一些点心,是有搭配的,比如在英国下午茶中,就有“没有司康的下午茶是不完整的”这种说法[1]。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茶文化都是民众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必备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只不过在西方国家,茶的交际性特征被放大了,这体现在他们的下午茶文化中。

1.3饮茶习惯差异。这一差异中有非常多的内容,也是茶文化差异中最关键的,从饮茶习惯可以很好地看出不同国家人民的一些文化风俗。就饮茶种类来看,中国人比较喜欢绿茶,在饮茶时不仅得到味觉、精神上的满足,还在碧绿美观的茶水中满足了视觉要求。而且中国人本就将自己的情感等寄托在饮茶上,绿茶泡好之后的晶莹剔透更能和修身养性等精神内涵联系起来。此外,黑茶、乌龙茶、白茶也是中国人的选择。而在西方国家中,红茶是比较多的选择。再来看茶具,饮茶必然少不了茶具,中国在这一方面以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还有竹木茶具为主,西方国家则不然,以英国为例,他们常用的是陶瓷茶具,金属茶具也有,不过不如陶瓷类用得多。在冲泡时,中国人秉持着“顺乎自然”的原则,清饮雅尝,且在饮茶时喜欢搭配歌舞或者戏曲等活动。而英国人则是泡茶叶末,将袋一起放进热水杯中,所以每一杯茶中都是一小袋茶,喝完即丢弃。且他们核查喜欢“调饮”,比如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柠檬片、糖等。

2文化对于语言教学的作用

首先,语言本就是一种文化,在开展语言教学是必然要涉及文化内容[2]。有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阻碍,或者平时学习很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提到张口说就犯了难,这就是由于中西方语言习惯差异导致的。比如要说“没有礼物的圣诞节不能称为圣诞节”按照我们常用的语言习惯,可能会写出这样的句子“nopresentsisnotaChristmas”这显然是不对的,正确表述应该是“Christmaswon’tbeChristmaswithoutanypresents”,通过了解文化去了解西方人说话的语言、思维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其次,借助文化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丰富、完整。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教师的目标一定不只是让学生记一些单词,而是真正掌握这一门语言,这就需要深入了解这一语言背后的一些文化因素[3]。上文提到的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教学中重视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去了解西方文化结构,去了解西方的一些风土人情,借此就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全面,知识结构更完整。最后,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语言类学科在学习时,最终的目标都是让学生能合灵活运用,这也是评判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文化教学也就是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无论是加入文化知识来拓展课堂容量,还是通过文化背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且在学习一种文化时就相当于置身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强。基于文化对于语言类教学的这些重要作用,足以见得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故实际教学中应该认识这一点,并积极做出改善。

3立足中西茶文化差异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及文化教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价值来看,文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已经不用赘述,现存的问题是如何开展文化教学,如何让其效果更好。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3.1优化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是最初的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课堂质量是极为重要的保障[4]。文化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不过在教学时肯定要先将理论内容讲解清楚,若没有一个有吸引力的导入,学生很可能会觉得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且英语教学在我国效果不佳是存在已久的,学生普遍会做题,可不会听、说,这导致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是背单词、背句型,找答案的规律,考前突击。故在英语教学中已经出现了“重重困难”,若不加改善,文化教学的引入必然难以收获良好的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导入时可以选择师生互动这一方法,即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加入课堂,而不是教师一直讲,最后再留出时间让学生互动。比如以茶文化为基础,设计一个对话场景:同学们喜欢喝茶吗?面对大学生,直接提问效果会比较好,也是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再追加几个问题:大家对茶文化了解多少?司康在西方人的茶文化中是一种什么角色?问题越来越具体,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而且司康这种茶点,很多学生都知道,还有的学生吃过,这样的导入能为高效英语文化教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3.2拓展教学内容。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分析来看,可知文化内容一般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它涵盖的面非常广,这也决定了文化教学内容比较多[5]。故在英语教学中需要适当且适量地进行拓展。就茶文化来说,如果决定拓展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从一些重点词汇讲起,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teadrinks”等,或者从英语阅读背景分析讲起;第二阶段则要加入一些系统性的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第三阶段就要更深入,由茶文化这个中心点不断向外延伸,包括民族历史发展、社会模式等内容。茶文化如此,其他文化也是一样的,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认真剖析教材,设定好文化教学的目标,再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将目标细化,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文化知识拓展目标,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3创建应用场景。语言类知识学来就是要运用的,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已经被广泛关注,也从未显得如此迫切。如果说语文这一门课程学到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力等是学生每天都在用的,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机会确实少得可怜。不应用就无法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对英语学习永远只停留在浅层上,完全触及不到核心,自然就对文化内涵的剖析没有探究欲,那么教师所开展的文化教学也就难以收获良好的效果[6]。故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建应用场景,让他们有机会说、勇敢地说。就中西茶文化差异来说,就有非常多场景可以创建,比如设计一个“下午茶”场景,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这一过程中,能迅速让学生了解一些饮茶礼仪等文化内容。

3.4借助经典作品。读文学作品是对学生的一个重要要求,在经典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往往蕴含着这一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等。比如在我国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中,就有很多关于饮茶行为的描写,在《水浒传》中,饭后喝茶场景比较多。英国文学如《傲慢与偏见》中也有很多关于饮茶的描写,在英剧《神探夏洛克》中,有一段中国茶艺表演。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的途径。而且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相比于纯理论式的讲解效果都要好,教师在教学汇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堂有时间可以细致讲解,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留作作业让学生自行阅读或者观看,再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对于语言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茶文化差异是一个典型表现,由此入手来分析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提出通过优化课堂导入、拓展教学内容、创建应用场景以及借助经典作品这几个方面来推动文化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4-127.

[2]尹化玲.从中西茶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来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福建茶叶,2017,39(8):224-225.

[3]王远.论文化差异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9(6).

[4]杨桂华,赵智云.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界,2018(3):26-31.

[5]崔怡清.大学外语教学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3):358-362.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底蕴;茶包装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生产大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可以治病、止渴、消食、除瘴等,陆羽的《茶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文化在唐代形成,而一段时期的禁酒制度促使饮茶之风更加盛行。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发展繁荣,一些僧人种地制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饮茶之风推广开来。饮茶成为僧人、文人、士大夫等文化群体的生活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了茶学、茶艺的发展。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茶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是茶叶的种植之乡,茶叶种植面积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是世界上公认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早在战国时期,茶叶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诗经》里就有茶的相关记载。汉代,茶成为“坐禅”的重要用品。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流行。隋唐时朝,茶叶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出现茶馆、茶宴、茶会等,提倡客来敬茶。宋朝开始流行斗茶、贡茶、赐茶。我国的茶文化丰富多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衍生出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这些茶文化特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茶包装得以体现。设计者可以从这些元素中获得灵感。新中国成立以后,茶文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而以茶为载体的产业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如今,茶饮充满了时尚与都市的气息,现代茶饮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茶饮市场更加年轻化。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陆羽的《茶经》把儒、释、道文化融入茶饮,开创了中国的茶精神。中国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将茶与文化相互融合。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传统文化,凡是家里来了客人,都要沏茶、敬茶或是以茶代酒。茶具有解酒、提神等功效,人们通过饮茶,一方面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精神的升华。中国茶文化理念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传统茶文化把时间和生命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品茶的过程是对时间概念的诠释。品茶即品味生命过程、体味生命节奏,茶道中“人在草木间”的品茶境界,正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品茶时,茶的香气浸润心田和肺腑,精神在虚静中得到升华与净化,人与自然得到融合。在茶道中,静与美相得益彰,无论是儒生还是僧侣,都把静作为修习的途径。静则明,静则虚,静可忘乎所以,静可虚怀若谷。

三、茶文化与茶包装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的包装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文化也在不断演化,逐渐从物质文化上升为精神文化。因此,茶文化有了很深的文化积淀,与茶文化相关的茶具、故事、茶德受到大众的欢迎。设计者在设计茶包装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定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对茶包装的审美趋向。茶包装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消费者视觉方面的审美需要,而且要沿着文化包装方向发展,由产品包装升华为文化包装。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承茶文化的载体。茶叶作为具有丰富文化的商品,人们购买它不仅源于生理需求,而且发自心理需要。如今,饮茶往往是为了寻求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优秀的茶包装设计需要将文化蕴含其中(图1、2)。

1.传统文化在茶包装中的应用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文化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许多种茶、采茶、制茶的相关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题材。将这些传说故事植入茶包装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很多茶包装设计的图形创意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描写,或者以种茶、采茶、加工茶、品茶等场面作为设计元素表现茶文化。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是茶叶包装的设计来源,以图解的形式表现相关的历史文化,多采用中国画、壁画、砖刻等形式,有的还配上相关的诗词歌赋。如,中国茗茶的外包装盒采用中轴式构图,以《清明上河图》图案作为装饰,内包装则用四个小盒,组成《清明上河图》长卷,设计古朴、庄重。《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古代名画,属于国宝级文物。此包装巧借名画元素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应用在茶包装中,可以体现包装的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传统的花鸟图案、文化纹样、古典色彩都可以使包装显示民族特色。如,茯茶的包装是繁复的插画风格与传统色彩的组合,是一种复古、凝重又带有现代风格的设计表现形式。包装中的莲花和鲤鱼相互结合,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传统书法与色彩在茶包装中经常出现。在茶包装设计中,图形、色彩、文字三位一体,表现了包装的完整性。有的茶包装设计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相应的历史色彩加以表现,有的茶包装模仿古代茶器、制茶器具。宋朝斗茶用的是白瓷罐,如果用黑瓷罐,一则暗化茶叶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陈茶、旧茶的错觉;二则茶的吸附性很强,若吸附了釉,人喝了会影响身体健康。而白瓷给人清新儒雅的感觉,与茶的清香和文化气质正好吻合。有的茶包装设计模仿宋朝斗茶,罐体图案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斗茶图》,并以书法文字描述斗茶的全过程。消费者只要稍加浏览,就能对斗茶故事有所了解。书法在我国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观赏性。茶包装与书法相互融合,能体现出茶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2.色彩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上文提到黑瓷罐和白瓷罐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在包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色彩搭配的协调、合理,这样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商品的包装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性进行设计,避免包装与商品不符。在设计茶包装时,设计者要注意避免产品包装色彩突兀,给人带来不适感,茶叶的特色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相符合,确保茶包装的色彩搭配和谐、雅致。如,花茶的包装常常给人醇厚浓郁的感觉,颜色的搭配与选择多采用暖色和素色,以其传达清香、味纯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色彩体现了中国的礼仪制度。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有着严格的规范,因而在茶包装中利用其色彩搭配具有一定的难度。如,黄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象征高贵的颜色,古代皇帝的服饰、用品等才可以使用黄色,因此,黄色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又如,绿色具有天然、环保、纯净、生态、无污染的含义,许多茶品牌采用绿色作为茶包装的主色调。设计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色彩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含义,以免造成设计失误。

四、现代茶包装的设计应用

在市场现有的茶叶包装中,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创意设计成为主流思想,力求体现茶的精髓与文化底蕴。设计者在设计茶包装时,一方面要考虑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群体定位。

1.品牌在茶包装中的应用——以喜茶为例

现代网红茶——喜茶,借鉴了英国的“立顿”茶叶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单调苦涩的“茶禅一味”到如今加入芝士奶盖、抹茶粉的新口味,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从以往烦琐的泡茶慢饮到现在的即泡即食,喜茶顺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茶以用户为核心,消费群体定位明确,主要为“90后”的消费人群,旨在让年轻人爱上喝茶。喜茶迎合年轻人偏好,在奶茶中加入芝士奶盖、低脂奶、抹茶粉等,不同于过去苦涩的口感,从产品本身出发,成功获得了年轻人的欢心。为了适应年轻人的饮用习惯,喜茶的包装为了保证外带方便、避免撒漏,在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的茶饮偏好的同时,设计了开口可调式杯盖,杯口可旋转,还为水果茶杯附带了叉子。喜茶的Logo设计以简洁的插画风格表现,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倾向。外包装精美的设计细节,使喜茶变得随意而亲切,贴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除了喝什么茶,在哪里喝茶也很重要。喜茶等现代茶叶品牌,不仅注重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而且重视消费场所的布局、整体的色调搭配、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喜茶的门店设计,以灰色为主色调,搭配简洁的木质家具,以清新幽默的漫画表现墙面,整体的设计风格体现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营造轻松、惬意的环境氛围,丰富学生、白领目标群体的消费体验,符合年轻人时尚、雅致的社交需求。在品牌营销策略上,喜茶推出线上宣传,利用多媒体将品牌气息传达给消费者,在24HOURS、Voicer、咖门等餐饮和生活类公众号里都能看到与喜茶相关的内容。24HOURS不仅报道了喜茶带来的强大效应,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巧用瓶盖设计喝出花样,放大了喜茶的一些细心周到的包装设计,并配合推送喜茶等互动活动,为喜茶带来了更多消费者。喜茶还加入了“喜茶Music”栏目,定期推荐与品牌气质相配的歌单,分享音乐,多方面参与消费者的生活,同时也凸显了品牌特色。通过线上推广,喜茶将品牌的整体气质——“清新”“文艺”“随性”利用多媒体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

2.茶文化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茶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具特色的现代茶品牌是组成未来中国茶文化的主力军。茶的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市场表现鱼龙混杂:或是舆论炒作严重,科技含量不高;或是深加工不足,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茶文化在曲折中不断前进,未来茶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电商渠道将成为更符合当代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新渠道。如今,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尤其是针对当下的茶品牌,相关人员要注重品牌策划,让文化助推产业的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应借助高科技手段深度开发文化资源,提供高附加值的茶产品。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紧密结合,使茶文化完成了从产品种植、采摘、生产到销售服务、创意设计的现代化转型。

五、结语

传统茶文化的设计延伸,应本着弘扬地方特色、综合创新的设计原则,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变,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元素融合,从而顺应全球化发展,不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苏亚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应用.包装学报,2014(1).

[2]王盼.新中式茶包装设计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6

摘要: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思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特别是仿古传统茶楼、茶馆等有着历史感和民族感的建筑环艺,其设计理念更需要参考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茶文化下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路及环艺未来的创新拓展。

关键词: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思路;茶楼

1茶文化下的建筑设计现状

1.1“偶发艺术”设计

“偶发艺术”是环艺设计师用一种基于“行为艺术理念”而构造的特殊环境,其特点是在环境设计中添加参与环节,是让观众参与其中的建筑艺术。目的是通过重构人的行动过程,让人们体验建筑的主题理念。现今的茶社体验馆、茶艺制作体验馆等都体现出了“偶发艺术”环艺设计。其建筑设计内既包含了主要工作人员的工作台,还设置了参观人员的活动台。让人们自己磨茶、制茶、泡茶,深入其中体验茶文化的精髓。“偶发艺术”设计多出现在经济环境良好的一线或二线城市,通过建筑设计理念,让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得以在特殊环境下陶冶身心、释放情绪。其设计理念不仅严格遵循茶道精神,还融入了高科技设计理念,让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还原成返璞归真的环境观感,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娱乐节目、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1.2“地景艺术”设计

“地景艺术”由名可知,是关于大地景色的建筑艺术。其设计理念多来源于自然,由环境艺术演变而来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种。现今许多茶楼和茶社都遵循地景艺术的创作理念,设计师从自然获得灵感,将茶楼内部打造成绿林山水一样的景色,并且在景色中又暗插了许多现代设施。现代设施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毫不突兀。在茶文化逐渐普及的当下,人们对茶楼的需求比以往更甚;经过娱乐流行文化古装剧的影响,老百姓崇尚古代竹林七贤、李白杜甫等名流在山水中“静心品茶”的感觉。基于此,建筑环境设计师们以自然山水风光为设计思路,采用“地景艺术”设计方法,将饮茶环境高度还原成古代茶环境,给人带来了无限想象,并在闹市中为饮茶人提供了更美好的饮茶体验。

1.3“景观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是地景艺术的扩充和升级,它从地景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再配合高科技混凝土等材料制作出逼真的自然生态环境。许多公园的假山假就是景观艺术设计的运用。基于茶文化普及下社区中各种茶活动的开展,设计师在各个小区或附近公园进行景观艺术建筑,让人们在开展茶文化活动时有更好的环境体验,并且景观艺术的普及也增添了小区或企业的艺术气息,潜移默化地普及了返璞归真的茶道精神。景观艺术设计可以与“地景艺术”和“偶发艺术”相结合,是其主要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辅助。现如今,景观艺术的制作工艺渐趋成熟,甚至发展出了“微景观”,把景观艺术深入到各家各户,为许多常年有饮茶习惯的家庭提供了良好环境体验。

2茶文化下的现代建筑设计思路分析

2.1建筑空间及装饰

茶文化下各个元素的流行化,使现代建筑设计思路逐渐更加创新,不再局限于“欧式住房”或“美派田园设计”等,而回归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许多茶企业的建筑空间及装饰,为了贴合企业文化,便在其中装饰了许多茶艺研磨器、茶网等等装饰品,目的是让企业员工潜移默化地感受茶文化的高尚。在许多并非茶产品企业的商家,甚至平民百姓的家中,茶具的陈设及茶玩意的摆放,都成了常见的流行装饰元素。在建筑空间里,一定会有与茶文化有关的装饰物。其茶文化装饰品不仅是对建筑理念的升级,还是对个人所使用建筑环境体验的高度升华,最重要的是茶文化下的建筑空间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对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欧式茶具越来越少,中国传统茶磨摆设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中国传统茶文化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深入人心。

2.2建筑材料及构造

受茶文化的影响,现代建筑环境所用的建筑材料更加高级,不再是以往的钢筋水泥,而使用了许多添有化学元素的合成材料。为提高茶楼茶馆及茶文化工作站的环境体验,更好的普及茶文化,环艺建筑的材料多使用合成材料,建造出既坚固耐用又逼真的茶乡自然环境。比如,南京市在建造都市生态休闲旅游村“金陵茶村”的时候,便采用了高科技材料,使人为建造的村落环境和中国传统茶乡村落几乎相同。建筑的构造也在不破坏建筑原则的情况下,制造出了不一样的形态各异的居民村落吸引游客。由此可见,现今茶文化影响下的环艺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构造形态,都开始往更高阶发展,实现了科技与自然的最优融合。

2.3使用功能与审美

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和茶德等等,无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基于茶文化各个元素的实用性理念,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例如,在现今许多高级茶社都安装了救生扶梯,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通过此通道直接滑下外街。在许多茶艺体验馆,建筑与科技融合一体,安装了智能声控语音系统,在各个体验点也都设有自动化教学模式。在人多的茶企建筑上,为公益环保,还有建筑自动吸收太阳能发电的功能,建筑物自身就是一个自然循环系统。茶文化的高尚优美,也要求了建筑物在提高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不能丢失了其审美体验。外在美和内在使用功能的高度融合,是当今茶文化下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师遵循的首要原则。

3茶文化下环艺思路设计扩展路径

3.1加强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前文提到,现代社会中高科技茶文化体验馆及茶社逐渐普及。但因其高科技在建筑物内的高度应用,因此,对电力和其他自然能源的损耗巨大。基于茶道中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理念,现代建筑环境艺术需加强室内物理环境设计,不需要空调和其他高科技产品就能做到建筑自主通风保暖和温度调节。借鉴广西高脚楼或胡同的建筑特色,在建筑中设置风向口,让风自主进入,形成人为“穿堂风”从而进行温度调节。在建筑改变构造,从而改变内在温度,形成建筑自主防热系统。加强室内外物理环境设计,不仅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自然能源,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2协调建筑空间尺度比例

从微观上来看,现今许多茶楼出现过于拥挤、空间尺度分配不均的状况,茶社却出现过于空旷,空间规划不合理导致空间浪费的问题。从宏观上来看,现今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密集度及土地分配不均,各大中城市土地拥挤,导致各类建筑面积狭窄,空间尺度拥挤,房子只能越建越高,或转而去挖地下空间。然而在许多经济条件不好、人口较少、土地宽裕的地区,或经济条件太好、可以买下发达地界的商家,为了寻求规模宏达的观感,出现了建筑多余空间太多,不实用的空间浪费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环艺设计师应当在设计建筑时更加协调其建筑空间比例,在拥挤的地方寻求空间利用。例如现今许多设计师为房屋面积小的住户所设计的折叠式房屋,房间里的橱柜可以伸缩成茶几,床在不用的白天可以放起来当书架,合理利用空间资源。而在空间过剩的地方,增添建筑尺度规划,将物体间的距离适当缩小,看起来不至于太过空旷。协调建筑空间尺度比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的合理利用率,从而提高使用空间的人们的使用感和幸福感。

3.3装饰材料及茶艺术陈设

在建筑的设计中,除了外观的主要构造设计,最重要的便是室内外的装潢及陈设。一方面,合理利用装饰所需的材料。既不浪费,也不过剩。采用景观艺术材料,以高科技材料作装饰,既保证安全和质量,又提高了装饰品本身的审美艺术观感;另一方面,在艺术陈设品中,现代建筑已突破了以往的崇尚欧美的风潮,但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运用还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设计思路无一不是竹林、熊猫、茶具等等千篇一律的东西。基于茶的多种元素影响,现代建筑设计应当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内核,找出其具备细节特殊性和民族观赏性的艺术设计理念,再进行设计加装。甚至可以将不同理念分类,供客户挑选或以自己的理念为主题交由设计师设计,让每套建筑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

4结论

在茶文化下的自然理念、环境理念以及茶元素的影响下,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向“地景艺术”和“偶发艺术”方向发展,并且突破了传统欧式建筑对中式建筑的冲击,重建了中式现代建筑设计的信心,扩展了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思路,以期促进了我国建筑环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丽.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对传统茶道文化的传承[J].福建茶叶,2018,40(02):354-355.

[2]姚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茶文化和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12):258.

[3]于藕.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与传统茶道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7,39(12):260.

[4]王烨.现代茶室建筑设计对茶文化的多元表达[J].福建茶叶,2017,39(07):87-88.

作者:张怀强 单位: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第二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茶文化构思

摘要:茶文化内涵丰富且包罗万象,从茶文化角度入手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有助于其本土化的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法茶文化的逻辑渊源在于: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焦虑”、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消费”取向越来越明显、文化自信战略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入茶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耦合之处至少包括审美观念上的耦合、设计元素上的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茶文化的嵌入策略可以尝试茶文化物质器物符号的布局策略、茶文化生态功能区块的嵌入策略、茶文化审美情趣的嵌入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融合

在艺术设计史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早源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掀起的“技术理性思维”。进入现代性以后,西方艺术设计界普遍认识到,现代化的工业手段、技术理性、物质材料、实用化的审美观念等已经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迥异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路,因此,风格化、类型化、个性化、多元化等表现手法开始被注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在我国文化语境中,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外来的舶来品,其带有明显的西方审美立场、表现手法、设计元素和视角传达设计特征等,在现当代我国艺术设计的语境中这种设计理念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继往开来、实现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文化内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而从茶文化角度出发构思是一种可行性方案。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法茶文化的逻辑渊源

即便是在西方艺术史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被人饱受诟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它过于注重设计的实用功能而忽视了审美特性、现代性设计的趋同化趋势等。因此,综合从我国国内外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总结与反思来看,积极地从茶文化资源中寻找灵感启示具有重要的逻辑渊源:

1.1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焦虑”

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思潮尽管是从“文艺复兴”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勃发出来的,但是,随着进入工业革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而言大规模的机械化复制成为可能,西方的现代性环境艺术设计在物欲化、极端主体性、工具理性膨胀等要素的作用下,出现了“唯物质主义”的不良艺术倾向;而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逐步与市场经济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纷纷出现了“模仿与抄袭”、“复制与粘贴”的设计病,不同的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同的作品与作品之间互相雷同、互相抄袭的现象称为通病,而那些个性化、人文化的内涵却基本上没有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挖掘出来,从而导致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焦虑”。

1.2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消费”取向越来越明显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认识大体上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其一是物质器物存在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表现为相关的材料、素材、实景配置等;其二是关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为、交际、信息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指的是环境艺术本身给主体带来的主观感受等;其三是深层次的关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信仰、价值观念等,审美倾向、设计理念、文化风格等均属此列。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市场群体对于作品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个明显的表征就是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审美和把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及时地从本民族文化传统当中嵌入相关内涵,茶文化正是不二之选择。

1.3文化自信战略下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入茶文化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茶文化”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浓缩,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和风格、内涵。有学者将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总结为“养生”、“修性”、“怡情”、“尊礼”四个维度,是一个从物质追求到精神伦理追求、从个人到社会等成体系化的文化,在这一点上与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关怀是高度一致的。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急迫,它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客观上它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管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上。茶文化对于当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自信”便具有这种借鉴价值。

2我国茶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耦合之处

我国茶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属于“国粹”范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最能代表我国文化魅力的交际名片之一。从精神文化内涵角度看,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尚中贵和”的交际理念、“厚生爱民”的家国情怀等。同时,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设计元素等都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的特点,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多样的耦合:

2.1审美观念上的耦合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追求“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如企业园林、工业园区环境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生活小区环境设计等)追求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人性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等设计理念,在审美观念上相对传统的环境设计思路更多地具有工具理性特点。而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审美观念是“清茶远韵”,始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置于核心位置,因此,在审美观念上两者存在明显的耦合与互补。

2.2设计元素上的耦合

如果从“设计元素”角度区分传统环境设计艺术和现代环境设计艺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前者更多地采用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或生活化的元素,而后者则更多地采用抽象的符号元素(圆、方、三角、点、线、面等)、工业化符号元素(如各类厂房、建筑、设备、机械、运输工具、交通工具等)等,后者主要是迎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实用化的设计功能和相对简约化的审美需求等。但是随着现代人审美疲劳和人文焦虑的深入蔓延,从茶文化中汲取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以补充、弥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涵缺陷,便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茶文化的嵌入策略例举

3.1茶文化物质器物符号的布局策略

我国茶文化在显性的物质器物层面上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同时这些物质器物又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闲情逸致”特征,象征着一定的茶文化内涵和国民性格、价值观等。以茶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这种符号为例,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梅兰竹菊”图案、八仙图、飞天图、四喜娃娃图等嵌入到环境当中,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审美意境,借此帮助现代人在人文焦虑中寻找到一些审美想象力。

3.2茶文化生态功能区块的嵌入策略

在我国茶文化看来,茶、人、自然、社会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封闭、冲突、对立的互动关系。从当前我国茶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来看,积极推动茶文化通过生态化布局、生态化设计提升茶叶产品、茶文化服务(如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价值内涵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生态功能区块的核心概念就是提倡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诸个区划作为一个整体性、生态性的系统看待,使之可以实现良性互动。以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景观设计为例,景观设计应当避免走向“生搬硬套”、“盆景搭配”的道路,而是应当将企业景观与企业的现代办公环境功能进行统筹,使景观设计成为企业实用化功能的一部分,并且又能给员工带来美的享受。

3.3茶文化审美情趣的嵌入策略

在我国茶文化中向来存在着“禅茶一味”这样的审美情趣,即在精神境界的审美中提升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精神感官。事实上,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与茶文化的深度耦合最重要的方面即在于这种审美情趣的嵌入。例如,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进行把握时,对于外在的景观设计可以借助于禅文化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牧童黄牛”等意境设计,给受众带来一种优雅、宁静、淡泊的精神愉悦感。在景观设计的底色塑造上也可以借鉴茶文化的淡雅底色(如素绿色)进行修饰,避免出现色彩的过于火热。

参考文献

[1]张羽薇.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40-140.

[2]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52-57.

[3]云杉.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J].理论学习,2010(10):4-7.

[4]柯慧俐.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看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8):212-212.

[5]张建超.传统汉字造型手法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5(1):91-92.

作者:王炳富 单位:三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茶文化理念

摘要:室内设计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它既体现了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的科技思维,更体现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文明在生活家居中的指引作用。而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是由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继承与弘扬中提炼出的精髓。本论文从当今室内设计活动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出发,通过对茶文化概念的深入发掘,整理出当前室内设计需要的一些东西,有目的性的归纳出室内设计环境艺术中的茶文化理念及其应用要点与措施。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茶道精神;措施

茶文化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具备形色各异的形式内容与丰富的内涵。中国人民在继承与弘扬茶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综合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展现出来这为茶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活跃的思路。因此,当茶文化与室内设计结合在一起时,茶文化则有如神来一笔,为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赋予了清新的思路。因此,在当今社会重新思考茶文化对室内设计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弥补不足。

1茶文化与环境艺术的联系

我国的环境艺术从古时的传统建筑风格到融合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其发展历程已经在现有的风格水平上做到了极致,因此也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考虑到当今的社会需求,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地步。恰逢茶文化在新的社会阶段需要重新探究其内涵,丰富其应用方面。自然就萌发了将环境艺术设计与茶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于室内设计中的想法。

1.1茶道精神的内涵

茶叶的产生可回溯至神农氏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茶叶得到了越来越多到百姓的青睐,茶道精神也随之风行。在茶的种植与引用过程中,逐渐提炼升华出茶道精神。而与儒、道、佛家思想的结合,则深化了茶道精神的内涵,让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有力代表。茶文化其一就是品茶时所能展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的消遣。通过从茶文化中得到相关礼仪的培训则有助于个人思想美德境界的提升。早在元明时期茶道得到大规模的宣传,宋飞的著作便记载到这一点。到了明清时期,茶叶作为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也将其附带的茶文化传播至西方其他的国家。因此,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茶道精神,必须在考虑茶文化的应用时加以重视。

1.2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

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与演绎。比如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到的以和为贵的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不仅体现了茶的品格蕴含的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也指导了人性的静、清、虚、淡,让人们能够品味到延续千年的茶文化,为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添加更多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得其更加完美。不过在环境艺术设计融入优秀的茶文化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居住者对基于茶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因此设计师也需要专心静虑,心地纯和。

1.3环境艺术对茶文化概念的丰富

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展示出城市设计者的思想层次,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让人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与改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茶文化理念,也对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起了一定作用。那么环境艺术设计与茶文化的结合便不仅是设计的革新,也赋予了茶文化新的生命力。从茶文化中不仅可以窥探到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也能从其中感悟出中华人民的信仰与历史使命。通过人们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劳动创造中继承和发展茶文化,这对茶文化整体的丰富和革新有着推动作用。在设计师的提炼与劳动人民的实践创造过程中,茶文化在现代社会可以获得新生。

2室内环境设计要求

室内设计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它与我们平时的室内装潢不同,室内设计是对房间里面的构造及设施进行创造,达到顾客要求,这涉及到居住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把环保意识这一理念带到室内设计中,包括从装修材料的选择到设计理念,都应秉承着环保健康的初心。室内设计强调以设计为中心,这与形式主义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核心是在讲求整体的人性化功能上,满足居住者的身心安慰。

2.1室内设计流派分析

古典主义流派、超现实主义流派、现代风格流派、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古典主义流派十分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通过家具、陈设、色调的组合,使得室内景观透出一种典雅大气的氛围。设计师在制作古典主义风格的环境时也需要从历史中寻找设计灵感,从历史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超现实主义风格常营造出未来感和疏离感,以此表达出设计者在抽象思维中凝结的艺术审美。通过家居的独特造型和空间光影的错乱交织.给居住者以无限的艺术遐想;现代风格流派则是根据现代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进行设计,崇尚用简约的风格给居住者带来平静与闲适的感受。

2.2室内艺术环境设计要求分析

室内环境设计首当其冲的理念在于是否对顾客的健康有影响,因此在设计的材料方面成为了当今设计师门的主要考量,运用当代高科技材料替代旧材料,实现物质层面的环保,在环境设计加入更多的自然元素,如此能让人们在智能便捷生活的同时体验到犹如置身空山新雨后的环境中。通过色调的各种烘托渲染和对比,实现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不仅如此,也要时刻考虑到居住者的舒适,力图在环境体验中为居住者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3茶文化在室内设计环境中的应用

本研究主要辨析了基于茶文化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如何能动地运用茶文化理念来帮助我们塑造新的室内环境设计方式,就是重中之重。对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茶的形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谈到茶叶,我们普通人立刻联想到的是茶园里的茶树和制作后的罐装茶叶,其次就是茶具、沏茶、饮茶的礼仪等等,这些便是所说的茶的形象。人们都特别的希望我们将茶的文化形象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达到美化的效果,不过在利用其特点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点,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将茶叶的形象生搬硬套进设计的物件中,而要从茶的形象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点,利用时下的艺术角度对其进行改造,实现古为今用从而指引设计。茶文化形象也能对环境设计升华自身,让环境设计脱离浮与形式表面的层次,升级为从整体的环境布局至每一样的细节组合都能借鉴和体现茶文化,并将其中出色的构造布局思想利用到现代环境设计中来,这样也有益于帮助设计师独辟蹊径,形成基于自己对茶文化理解的环境艺术设计。茶的形象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特例有很多,像我们环境设计中利用茶具摆放方式的特点来设计室内环境的布置,这也是我们环境设计中最基本的应用茶文化的设计方式。从整体大方向上的环境设计中来看我们所运用的设计理念就是来源于茶具中茶匙与茶壶位置摆设的方式来进行构思的。具体来说就是以中心建筑为主,再围绕它设计出彼此呼应的同系列的小建筑群。这样不仅从整体布局中能够让使用者体验到茶具的布局,借此也能亲身体会到茶文化。

3.2茶文化神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不管是从茶文化的形象方面来看,或者是从茶文化的内在含义上来说,通过把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得茶文化这一中国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茶文化的形象和茶文化的内在含义仅仅是我们对茶文化继承的第一步,通过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精神的探索,体会茶文化最根本的“和”的精神。从种下茶树、采摘鲜吉、制作茶叶,再到沏茶、饮茶,从与茶文化相关的每个环节去提炼茶文化核心的精神。把这些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现代科技工程有效结合,创造符合当今人们对设计满意程度。我国茶文化历史极其悠久、博大精深,它的精神更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通过在设计中加入茶文化元素会使设计更加得体。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传统茶文化与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的糅合,就要求设计师能够亲身体味茶文化中的精神,以茶文化为骨骼,运用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与技术为血肉,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4结语

茶文化和室内设计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世人对茶文化的不断了解与接受,可以让设计师更加灵活的运用茶文化的意象特色来设计室内环境,让居住者体会到历史感和仪式感,进一步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与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2]刘凯.传统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探究[J].福建茶叶,2015(6):89-90.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旅游业态;茶文化;茶文化旅游

1旅游业态的前世今生

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流通领域中的“业态”一词,是流通企业经营特点和经营方式表现在市场上的形态。通常情况划分流通业态,尤其是零售业态的标准有四:(1)商品的品种和结构;(2)规模与区位;(3)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4)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1]。可见业态是行业产生的基础和条件,行业的形成是以业态发展为前提的。行业的竞争在于业态,业态变化成为行业竞争的工具。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业态竞争力。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将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也必将催生新兴业态,旅游业态研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杨懿在《旅游业态演变综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结合邹再进(2007)对旅游业态概念的定义,指出旅游业态是对旅游产品形态、旅游业经营方式和旅游组织形式的一种综合性描述,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2]。旅游新业态产生的动力机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是旅游需求的不断发展;三是专业化分工的逐步深入。四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五是政府层面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创新和行业协会的有力推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旅游业态的不断创新。旅游已从单一的旅游观光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长;从“走马观花”到“参与体验”的休闲需求的扩大。为满足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和嫁接,催生出各种新业态。旅游业态创新是旅游业面对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以及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2四川茶文化旅游现状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四川是我国人工种植茶树、饮用茶叶最早的地区。从蒙顶山的茶圣山文化,到青城山、峨眉山的禅茶文化,再到成都的茶馆文化,四川茶文化已享誉海内外[4]。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却停留在传统项目上,旅游产品和内容较为单一,旅游节庆缺乏创意,茶文化特色和内涵无法有效地表现出来,忽视茶文化深度挖掘和开发,加之整个过程时间较短、互动参与性较差,激发不起游客的兴趣,跟国内其它地区的茶文化旅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制约了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5]。因此进行茶文化旅游业态创新对于四川茶文化旅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思路,是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推动四川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3四川茶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的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喜好和认同,这一新型的旅游模式缓解了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增强了人们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让人们期盼“生态乡野、回归本真”的心愿得以实现。如何让游客更充分享受当地的特色茶风、茶俗、茶礼、茶仪并结合茶生长的自然环境、茶的生产状态、茶的制作过程,通过业态创新进一步挖掘茶的文化、美学、养生、保健价值,提升茶文化精神,让游客获得知识、陶冶身心、体验人生、传承文化的旅游文化活动是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四川茶文化资源就茶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策略进行探究。

3.1生态度假+茶文化旅游

四川拥有多处茶文化生态旅游度假之地,如峨眉山市、名山县、洪雅县、蒲江县、邛崃市、夹江县、沐川县、犍为县、都江堰市等。以蒙顶山为例,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境内,蒙顶山年平均温度15摄氏度左右,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是天然的避暑度假胜地。针对茶文化生态度假旅游,旅游企业可以结合地方特色从茶饮食文化(吃)、茶文化主题酒店(住)、生态茶园景观(游)、茶文化演艺(娱)、茶文化创意产品(购)等方面进行开发,让每位游客都经历一次难忘的深度茶文化生态度假旅游体验。以蒙顶山茶饮食文化为例,首先是茶饮品,可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有机茶叶制作高品质的茶饮品并重视产品的文化包装;其次是茶膳,结合蒙顶山特有的传统膳食,融合当地独有的食材,如中草药等,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茶面点、茶菜肴、茶食等茶膳;三是茶疗产品,利用有机高品质茶叶与地方的中药材资源结合,开发方便携带的茶疗产品,可让游客不仅能在旅游中获取健康体验,还能在返程时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购买,用于馈赠亲朋好友等。通过创新旅游各要素资源深度开发茶文化资源,拓展茶文化旅游生命周期,创造更多的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再反哺投资茶文化旅游,达到良性循环,促进地方茶文化旅游发展。

3.2茶文化节+茶家乐体验旅游

在四川茶叶种植集中的区域通过举办如“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国宜宾早茶开园盛会”、“泸州纳溪区华夏特早茶节”等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活动,以推动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客人既可体验茶文化节的丰富多彩,又可来到当地具有特色的“茶家乐”,进一步体验参与采茶、制茶、品茶、论茶、赏茶活动和互动参与当地的采茶、制茶歌舞剧,领略到茶文化的魅力,传播和传承茶的非物质文化。

3.3参与式茶博物馆文化旅游

四川传统茶博物馆旅游让游客更多的是通过图片和文字静态了解茶史、茶叶、茶事、茶具、茶俗、茶礼等,随着游客体验需求的增长和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运用数字化、手工、动态的展示,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触摸茶,嗅闻茶,品尝茶,制作茶,互动参与、丰富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视野,获取精神、心灵的享受,已成为新兴茶博物馆文化旅游形态。为了领略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博物馆可借助成像模拟和交互设计再现历史场景———展现古代茶马贸易场景、《僮约》中侍同卖茶的场景等,让游客更加真实的感知和体验;在茶文化陈列空间可采用光电技术动态展示茶俗、茶知识、茶具、茶叶、茶道活动等影像,让游客开阔视野;根据游客的诸多需求,蒙顶甘露茶艺与峨眉茶道的演示和游客的参与让游客对茶的接触、碰撞机会增加,这些体验可让游客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演示和互动交流,让游客领略原汁原味的茶历史、经典的茶文化,这对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有着积极的意义[6]。

3.4美食文化+茶馆文化旅游

旅游者外出旅游,品尝富有特色的地域佳肴小吃,成为其主要旅游动机。成都的美食文化久负盛名,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美食文化旅游己成为成都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都的饮食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馆文化历史悠远,盈盈不衰,特征鲜明。茶馆设施和茶馆内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内容,如:茶桌、茶椅、茶馆内装潢等,茶具、茶杯、茶壶、盖碗茶碗、茶船等;除了品茶、“茶博士”长嘴铜壶高超的服务技能、四川茶艺、茶俗、茶礼表演,茶馆内也常常会举办如清音、金钱板、扬琴、川剧、杂耍等极具地方风情和特色的各类民间文艺活动。游客体验四川茶馆文化可以感受成都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领略茶馆的环境和风格,体悟茶馆所承载的成都市民生活样态以及茶馆所散发出特有的城市气质[7]。品美食,坐茶馆是游客体验成都休闲生活的必选旅游活动。

3.5茶文化遗产旅游

川藏线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和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资源。有学者将这类遗产构成分为四种:①生产类型:含与茶叶(或其他贸易品)的生产制作相关的物质工具、地点场所以及独到的生产技艺等;②运输类型:包括交通道路本身、运输工具、空间链接点、运输主体的精神文化等;③贸易类型:包括与茶马等商品的交换、储存相关的物质工具、地点场所及其经营管理方式和品牌口碑等;④文化类型:包括在茶马贸易过程中形成的茶饮茶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创作等官方或民间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相关文化场所等[8]。雅安,作为茶源地、川藏线茶马古道重要起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雅安段的茶马古道属川藏线“南路”的起始部分,干道分为两路:大路(管道)和小路(民用商道),沿线的茶号遗址、古驿道、桥梁、古寺、古村落、古镇街区、藏茶厂等众多文化遗址、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民间艺术,锅庄文化、茶俗文化、背夫文化、雅安的藏茶传统工艺等形成了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茶马古道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重点打造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并与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结合成为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格局。让游客背负茶包重走茶马古道、住老屋改成的茶馆旅舍、观驿站戏台广场的茶技表演、进文庙佛寺祈求幸福安康、游茶马互市古镇等,将成为茶文化遗产旅游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3.6茶文化游学旅行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顺应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响应国家政策应运而生的茶文化游学旅行是茶文化旅游与教育行业融合的新兴旅游业态。四川结合自身的茶文化资源在蒙顶山区域内建一所集茶园、茶厂、茶艺技能、传统制茶工艺,茶企业管理与服务的技能培训学校,既解决茶文化产业所需人才,又能与中小学建立茶文化旅行游学基地,学校可聘请茶文化方面的专家、茶文化非遗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授课。在茶文化游学过程中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茶园观察、茶叶制作、茶艺修习等,让学生在研学识茶、泡茶、制茶、品茶、敬茶的一举一动中去实践、感悟茶礼茶德,促进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实现茶文化游学旅行有效地与中小学课程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提升的人文底蕴和学科综合理解及应用能力,在游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兴起旅行、乐在研学”[9]。

4结语

目前四川茶文化旅游虽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若能通过旅游业态创新思路,不断优化旅游路径、合理开发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茶文化,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需求,形成“茶文化+”模式,与其他产业、行业融合形成新兴业态,必将促进四川茶文化旅游的后发优势,推动四川茶文化旅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贵.业态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3-103+15-20.

[2]杨懿,田里,王架.旅游业态演变综合模型研究[J].经济论坛,2014(10):69-71.

[3]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91-96.

[4]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张娟.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8):135-136.

[6]周春江.动态体验式茶文化展陈设计的类型初探[J].农业考古,2013(5):170-173.

[7]杨丽娟.论川西茶馆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深度开发———以成都茶馆为例[J].江苏商论,2008(4):28-30.

[8]祝笋.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茶叶之路(湖北段)建筑遗产调查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11.

茶具设计论文范文8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

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