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县县域效益思考

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县县域效益思考

摘要:2000年,尚志市被确定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2003年尚志市被确定为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样本县。通过对尚志市2个样本村20户退耕农户连续十多年的调查监测,从微观层面上体现退耕还林重点林业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优化生态维度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监测

1样本县基本情况

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北麓,海拔在200~1000m之间,最高峰在三顶子,海拔1639m,最低为蚂蚁河下游海拔176m。蚂蚁河自东向西北穿市中心流过,全市地势自东向西北渐低,形成自东南向西北环形高,中部低的地形。全市地貌属于低山、丘陵、沟谷和局部中山相间的低山丘陵区。全市气候在自然地理上属于中温带森林地带,所以气候温和湿润。全市地表水由蚂蚁河、大泥河、阿什河等水系组成,以蚂蚁河水系为最大,集水面积6525km2,占总积水面积的73%。全市属于中温带阔叶林区。其代表性植被类型属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全市有10个城镇7个乡161个行政村。总人口5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劳动力10万人(农村劳动力7万人)。耕地面积6.4万hm2,平均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8hm2,劳动人口人均耕作面积0.59hm2。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尚志市是号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市县,境内有苇河林业局、亚布力林业局、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长岗林场、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和尚志市林业局6家森林经营及林业行政管理单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8%,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39万hm2,有林地面积51万hm2,其中:国有林47万hm2,市有林4万hm2;天然林38万hm2,人工林13万hm2。全市森林总蓄积量4624万m3,林业是尚志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2工程建设情况

2.1退耕还林工程

2000年4月,尚志市被确定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以来,共实施退耕还林总面积1.5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0.958万hm2,荒山荒地造林0.57万hm2。营造生态林114万hm2,经济林946.67hm2;生态林比例为94%,经济林比例为6%。工程建设共涉及全市17个乡镇160余个行政村,近14万个农户。截至2015年度,尚志市累计兑现苗木资金1140万元,累计兑现现金补助4052万元,累计兑现粮食折资22亿元。其中兑现第一轮补助资金1.8亿元,第二轮完善补助资金8826万元。

2.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情况

尚志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项目建设已涵盖全市17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惠及全市1万多农户、3万多农民。2008-2014年共投入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户用沼气池100个、太阳能热水器100台、节能炕750个,节能炉750个,生物质固化站2处,新造能源林600hm2。栽培食用菌2570万袋、种植经济林1385hm2,新建牲畜棚12710m2,建设种苗基地121.87hm2,完成森林培育3787.87hm2,退耕地补植补造100hm2,技能培训19462人次。

3工程建设成效

3.1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惠及全市2万农户,可直接争取补助资金2.8亿元。退耕农户每年可得到国家无偿补贴近3000万元。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农户新造林,林木所有权归农户所有,林木的生长出材将成为农户新的增收手段。按照现有退耕还林地1.53万hm2,20年预期生长量可达200万m3,按市场现价计算产值20亿元。在退耕还林地林下可适当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产出的林副产品产值可达1亿元。尤其是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可达5000元,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刺五加、五味子、人参、关防风、赤芍、板蓝根、平贝、黄精等道地药材的种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极大地带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相比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前,全市的经济作物产量提高了65%,牧业产值提高了5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5%。

3.2生态效益

尚志市位于山区地带,山地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田位于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受水土流失影响较大,1333.33万hm2的农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威胁。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造林,工程区域及辐射区域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面积降低25%以上,森林覆盖度有所提升,同时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数量稳定提升,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随着后备资源培育质量的提高,森林资源结构会稳定向好发展。

3.3社会效益

美化了尚志市城市形象,以乡村绿化、城市美化为重点的发展方向,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的退耕还林,为尚志市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从生态角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可持续。

4监测结果分析

4.1退耕户口粮田现状

尚志市退耕地还林共涉及农户近1.4万户。从全市监测调査结果来看,其中未留足口粮田的农户358户,所占比例为2.6%。

4.2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直接收入

从全市平均来看,退耕前后退耕地收益水平占农户总收入的比例为21%。在政策补助期满后,据不完全调查,尚志市仍有一小部分农户生计来源比较困难,所占比重不大。其他退耕农户生计来源的比重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林、牧收入将逐步增加,占总收入的40%。从全市整体上看,尚志市退耕农户在国家补助期限内,退耕还林农户收入较退耕前有所提高。从监测调查结果来看,退耕后农民生计存在问题的农户所占比不是很高,尚志市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大。

5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存在的问题

1)退耕补助标准低,农户积极性不高。退耕补助标准低是各地反映的普遍问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亩补助标准总额低于前一轮补助,降低了退耕农户参与退耕的期望。二是从农户的简单经济账来说,退耕还林补贴至少要跟耕地的粮食直补相等,农户オ有积极性。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按年算是3600元/hm2,一些地方粮食直补的标准高于此,农民就不愿意退耕还林。三是当耕地有可能变为建设用地时,耕地的补偿标准远高于林地,这也是农户不愿意退耕还林的原因之一。2)经济林种苗质量没有权威机构把关,为今后工程实施留下质量隐患。退耕还经济林在县域内占主导地位,经济林是否成功关键在苗木。从调研情况看,退耕还经济林的苗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农户已经在经营不错的经济林品种如柑橘、茶叶等,这类农户具备选择优良经济林品种的能力;另一类是没有种植过经济林的农户,他们选择经济林品种需要政府部门帮助。由于退耕还经济林苗木质量、品种等原因,前一轮退耕经济林无产出或有产出但品质不好、没有销路等情况在许多地方都存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经济林复耕现象比生态林多,且有增加趋势。经济林苗木质量应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费和管护经费缺少相应配套。在过去多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地方林业部门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经测算,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每年所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经费要15万元。地方管护资金匮乏,需要大量的管护资金,而地方财力有限,没有资金来源。

5.2意见和建议

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巩固成果,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中央财政对退耕还林农户的补助标准,延长退耕补助年限。将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提高到与当地农业直补标准持平,延长退耕补助年限至生态林成林并发挥稳定的生态效益。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借鉴澳大利亚等国“生态标准经验,开展以市场方式确定退耕补偿标准试点工作。2)增加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经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和工作量超过第一轮退耕还林。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县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县,难以承担这部分费用。建议中央财政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工作经费补助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3)设立工程建设经费和专项管护资金。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保障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要想切实保证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要实行造后即封,统一实施病虫害防治及防火等措施,建议国家适当下拨管护经费。

作者:蔡超 单位: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