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课程总结范例

插花课程总结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1

第一大模块插花基础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插花的基本技法、插花的艺术表现、插花的色彩运用、插花花材处理等教学内容的系统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的保养与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课时量占12个学时。第二大模块插花技艺,是插花课程的核心,以实训教学为主。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在动手实操中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分内容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课时量占38个学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四个基本造型(倾斜式、直立式、水平式、下垂式等);西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如半球型、椭圆型、弯月型、S型、扇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倒T型、L型等的制作技巧。重点掌握礼仪插花如婚庆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与操作步骤。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用途、材料等设计制作、欣赏评价插花作品。第三大模块盆景技艺,以现场观摩教学为主。重点介绍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盆景的主要流派。由于盆景制作所需材料较多,制作时间漫长,本部分以观摩教学为主,在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观摩教学,请商户介绍盆景制作与养护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了解盆景技艺,提高对盆景的艺术欣赏力。课时量占10个学时。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小组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教学法。以参加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这样就可以弥补在小组教学中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胆子大的学生练的多,不喜欢动手的、没有兴趣的学生练的少的不足。技能竞赛教学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为主,将四级插花员应知应会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答题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强调理论在实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操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严格根据竞赛规则要求,反复练习,设计创作立意符合规则要求的插花作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基础理论评价自己和别人作品,并说明原因。使同学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观摩学习法。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如每年园林部门举办的菊花展、花卉协会举办的插花比赛、园艺博览会、花卉企业盆花组花比赛等带领学生全过程参加参观,使学生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和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动手制作法。为了解决插花材料缺乏、没有经费大量购买鲜切花进行练习的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在校园绿化树目修剪时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经过做型、剥皮制作成为线状干枝;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收集各种好看的饮料瓶、酒瓶做为花器;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器;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等,既收集补充了插花材料,丰富了实验室,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浪费、节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实践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结语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2

一、理论来源

(一)“对话”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

目前关于对话的讨论大都是基于现代西方对话哲学展开的。有人对此进行了概括:“在当代西方哲学领域,‘对话’是一个始终受到关注的话题,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海德格尔的‘共在’、伽达默尔‘视野融合’、布伯的‘关系’、巴赫金的‘对话’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哲学话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理论谱系。”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开放的关系,这些关系无不以“对话”感知的方式存在,因而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如果把“对话”理论延引至教学领域,必将促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在皮亚杰看来,由于人具有理解客观世界和满足好奇心的内在欲望,儿童会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且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经过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多年观察,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学说为确认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确定儿童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对话的方式,唤醒儿童沉睡的认知心理,进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这是对话在具体教育中的运用,由儿童所具有对外界的认知心理,可知儿童具有接收来自外界“对话”的认知基础。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可视为“对话教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手段,践行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据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必须把这些理论与语文学科的相关属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开展对话教学。这里的建构主义是为达成科学教学的目标,探索、创新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核心。因此,笔者根据课堂操作实践的需求,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进行建构。

(一)立足于建构主义,利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学科交叉融合

对话理论的阐释始于哲学领域,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套新型的教育理念,并有效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这是有效对话教学的操作基础。

1.从哲学角度探索指导理论的合理性

从认知,特别是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作为哲学范畴,建构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站巴蒂斯塔•维柯。他认为:“历史是最伟大的科学,历史涉及的是人类的自我创造过程。……同样,通过历史,我们才能了解人类是如何塑造自身的。”维柯基于此提出了“新科学”这一概念,他指出,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因而,当今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冯•格兰斯费尔德称维柯为“18世纪初建构主义的先驱”。从哲学角度建构主义根源还可以追溯到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试图揭示人的双向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同时,探索建构主义,还得提及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李吉林在其著作《建构主义教育研究》中说:“杜威可以说是一个终生在对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论进行精细加工的哲学家;杜威哲学的全部出发点就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他认为传统哲学的非经验方法割裂了客体与主体、心与物、经验与自然的联系,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他则主张运用经验方法确立经验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续性,将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认识。”从这段话里可知,建构主义是对原有知识、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建构,同时发掘出新的建构元素。

2.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话的目的在理解

巴赫金在其著作《诗学与访谈》中说:“理解是对话关系的重要构成因素;信任、尊重、关系、理解与意义是构成对话的核心要素。”对话是理解的手段,是相互主体间有意识的交流,呈现出“信任、尊重、关系、理解”等心理因素,而理解则是对话成功的心理体现。把这种理念延引至语文教育或学习,亦可视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目的在于相互理解。因此,立足于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对话教学,有助于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理论构建。

3.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

从主体与结构的关系来看,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更是发生在一定结构里。哈贝马斯的对话理论揭示了这一点。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交往与社会进化》中认为:“现代社会有两种价值取向的行为:策略行为和交往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两种价值取向行为的载体,师生之间教学行为的发生又是基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由此可知,平等对话是师生对话教学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多元价值取向,有助于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钟启泉在《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中强调:“在教育领域和心理领域,皮亚杰和布鲁纳都表现出了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对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论述,结构是自我调节和转换的并且有规律的活动着,而建构主义从字面而言则基于不同部分与结构的建构组合。布鲁纳则是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的倡导者,他把认知带入了教育研究并倡导文化心理学,对教育及社会领域的认知促进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来探究对话教学的合理性,势必要对建构主义理论有着清晰的认识。自古有言,文史哲不分家,尤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契合了这句话。因而,利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构建一套系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理论,具有合理运行的可能性,这也是本文探究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理论构建的意义所在。

(二)立足于建构主义,对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系统的内部重构、异化、重组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构——解构——建构”的发展历程表明,“‘破坏’和‘建设’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都是十分艰苦和重要的工作。”施教者对语文文本进行处理的过程,是基于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系统进行再创造、构建和开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有效教学信息,并且有效的传达给学生,这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下面从语文的育人功能进行理论建构:

(1)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使命。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构建对话教育理论时,理应把语文素养作为考量的组成部分。

(2)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言语交流工具,要求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交流与对话教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泛意的对话与交流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有助于增强课堂真实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引导,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引导。有鉴于此,对话教学的开展,应本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参照课标对教学内容做出正面教学信息的筛选,对筛选出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重组,最终形成教学内容。施教者再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做到以正面教学内容的建构来促进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以实现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4)人格熏陶:

语文教育是关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德育考量目标。诚然,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因素很多,存在于各方面。但从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上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因而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上,必须有意识的把对话教学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作为一个考量的重要指标。为了对话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筛选,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必须对语文教学文本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施教者可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本模块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加工,本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等核心内容的培养。

三、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效用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要深入到中学教育领域的各学科。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主体形式。“对话”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达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的操作上都有重大意义。对话教学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新课标里的“对话教学”无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究空间,以及推广意义。

(一)对话教学可为课堂蓄势,营造课堂氛围

对话教学是一种对话智慧,“对话智慧具有情境性,对话智慧具有反思性,对话智慧与对话情感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对话教学,需要一定的语言情景和特定的教学环境,这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情境,为教学环境营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对话教学的比重,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为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和对话空间,对话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话教学的开展可促进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把语文概括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为语文”,从语文学科的界定来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学科属性就隐含着“对话”技能的培养目标。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属性,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话为人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对话上升为一种教学技术纳入语文课堂中,可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对话教学的开展是新课标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使然。就语文学科而言,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达到对话工具运用的目的。由此深入到语文学科的内部,可以发现语文学科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一门学科;并且从语文学科篇目的内容而言,学习语文就是与古之圣贤深入对话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或人文属性进行论述,都涵盖着对话及对话教学,具体或抽象的体现着语文学科对话教学的存在。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可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的交叉融合,进而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性

霍斯泰特斯说:“我将主张,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实践智慧。”据此可知,对话教学有着极强的教学实践性,开展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施教者应本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目标开展对话教学,这是对话教学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课堂多维度的实践性是考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即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提供一些典型的思考案例,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进而达到师生互动对话的参与性。因此,对话教学的开展,将更好的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实践智慧。对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如能把学生在社会上能遇到的一些对话交流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对话演练教学,开展生动有效的实践教学,以课堂实践教学促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即对话、表达、交流技能的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将是教育发展的动向所在。

(四)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还原生活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说明语文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如生活中的时事新闻、资讯、视频、歌曲、多媒体资源等。语文教学的运用将反馈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从实用主义角度讲,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指导生活。因此,对话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且对话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从语文的时代性而言,语文教育应反映时代性和社会发展思潮,以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模拟和感受现实生活,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因而,在语文对话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应更重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第一,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传达都可凝聚着具体的对话教学元素,而且可以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开发语文对话教育资源,这样可使语文的对话教学更具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话教学的引领性。施教者要做的就是让对话教学更好的引领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以增强语文对话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有利于就近时空开发课程资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确认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呈现就近生活区域的语文资源,可以是时间上的就近原则,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就近原则。应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即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诚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三,有利于师生互动分享生活。对话是一种分享,对话教学就是一种分享式的教学;分享教学既可以是教师学识文化素养的分享,也可以是教师生活所见所闻的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增强生活的敏感性,以有意识的开发收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可以生活案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但课堂对话资源的呈现必须有倾听者,才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即“‘倾听’与‘表述’构成了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话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倾听’和‘表述’,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因此,对话教学在引领学生还原生活的同时,还得呈现和分享与学生生活时空就近的、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原型。这也体现在语文课程的五大系统模块中,即课程排版远近交错、传统与现代、人文性与工具性交错出现在系统模块中的原则。

(五)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体验性

语文文本的理解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即是体验文本的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的过程。德国生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认为:“对话是一种体验”“狄尔泰的对话思想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狄尔泰不但指出理解的目的在于把握他人的精神生命,理解就是一个不断对作者的精神生命的体验和再体验的过程,而且特别指出了‘推心置腹’‘同情心’‘用心体验’等在理解和解释中的作用。所以对话教学不但应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应是一个精神交融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把握其生命表现。”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强调自己的感受,还应重视学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内心体验。在与文本的交融对话中让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语文教材编者精神上的交融融合,这是有效对话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语文审美体验不可或缺的步骤。伽达默尔也强调:“对话即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对话就是要碰撞和生成一种新的理解,达到一种不同视域的融合。”滕守尧在《对话理论》中说:“在碰撞和相互中,调动出二者最大的潜力,喷射出绚丽的火花,从而使对话成为一种活泼的事件。又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深邃而迷人的问题,迫使理解者作出回答,而理解者一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就受到启发和感悟。”从这段话可知,对话教学应是基于启发诱导基础之上的教学,它的前提必须建构于充分理解语文文本,方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信息要依托于对话来传达,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所在。对话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因此,语文课堂与对话教学是相互包涵的关系,语文教学与对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基于语文对话功用基础之上的对话教学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和激情,亦可进一步扩展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及其价值。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这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也是语文教学与对话教学更易合拍和契合的关键点所在。

作者:顾田忠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分层次教学理论实践

一、学生分层分组,知识分层分组

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点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本文讲述的是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因此,教师的研究方向是高中生物课堂,研究方案是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具体的应用实践如下。

1.学生分层分组

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后,就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这个也是分层教育法的基础,教师通过仔细的考查,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潜在能力和性格等等,大致将学生分为三层,每一层学生的能力和成绩相当,性格相似或相补,这样有利于统一同一分层小组中学生学习进度,以最快的速度让这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白知识点的内容。

2.知识分层分组

将学生分层分组后,就要确定教学课题的研究方案,简单说就是如何培养分层后的学生。针对上面将学生分成了三类,所以教师的教学教案也分成三类,如,在做“遗传和变异‘这一章的教案时,教师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准备简单一些的教案,让学生理解“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叫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而遗传物质中除DNA以外还有RNA,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案可以深入一点,除了掌握学习简单的知识外,还要掌握“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碱基顺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而碱基对又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导致每一个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案可以尽量深入,接近高考的考题类型,如“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又被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最终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对知识进行分层分组分类,有利于学生学习时掌握好自己能力所及的知识,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式,使分层制度合理化

确定好研究的方向和教案后,教师就要从教学内在的方面进行研究。在分层教学法下,教师必然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革。

1.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

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分层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要适当地进行调整。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般书本重点知识,以“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为例,教师主要传授这些知识点“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叫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的复制完成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然后,针对每一层不同的学生,适度地给每一层学生扩展知识和教学实验,如DNA、蛋白质和RNA的图像,大概位于人体的哪个位置和在生命中的作用等,最后回归生活,如何健康地生活,吃一些蛋白质高的健康食品,拒绝垃圾食品,知识上主要通过课后复习资料、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不同来实现,回归到生活实践上,主要靠学生的自觉。为了适应分层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

2.分层制度合理化

虽然说将学生分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效率,但分层教学难免会遭到质疑,其中对于它的“不公平性”质疑的呼声最大。其实,本质上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因此,需要做到分层教学制度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要求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教师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充分地注意到和照顾好每一个学生,积极地为他们解答问题,观察到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消极情绪,并与他们谈心,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鼓励他们,积极指导具有高度上进心的学生学习;第二个方面是制度,建立灵活的分层制度,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重点分层生,而且分层的制定不代表他们永远的成绩,他们可以私下学习其他分层生的知识,还可以与同一层次的同学相竞赛,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获取优秀成绩。通过分层教学法的高中生物课题研究分析,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出分层教学法的利与弊以及以后的改造方法,争取很好地将分层教学法实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然后扩展到高中其他科目上,同时保持分层教学法的活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郭丽芳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翻转课堂学习教学理论实践

1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影响因素

1.1核心思想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关注社会整体性教育与学习效果,而非少数人的学习优尖程度,在其《为掌握而评价》、《人类的特性与学校的学习》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在研究了大量心理学家的理论后,卡罗尔公式———能力倾向=f(学习速度)———成为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即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指其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量。可见,掌握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提是承认所有的人具有学习能力,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倾向可能存在区别,但能力倾向的函数变量只与学习时间相关。

1.2影响因素

1.2.1学习时间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将学习时间作为首要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在卡罗尔公式的基础上,布鲁姆设计建立了掌握学习模型:学业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需要学习时间)。这一学习模型反应了时间是学业达成效果的唯一影响因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解释为只要教学活动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学习掌握预期的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效率通过时间加以体现。

1.2.2学前认知度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把学前认知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界定在50%,意思是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内容前所具备的能力倾向、知识结构水平等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一半的影响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新的学习内容教学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对于既定目标的学习任务需要具备哪些前导知识,都需要在新的学习活动开展前完成。

1.2.3学习意愿

良好学习意愿对学习效果正向影响的概括解说。所谓的学习意愿包括了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态度、信心等综合的非智力因素。了解学习者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意愿,使学习者能在学习活动中充满浓厚兴趣和强烈自信心,才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遇到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学习的自制力和恒心,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1.2.4学习组织

从学习者角度,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将学习者的时间、认知度和意愿作为影响因素,但不是说教学对学习效果不发挥影响作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即教学,对学习效果起到25%的作用。学习组织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学习内容的整合,到学习内容顺序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效果的评估等等都应遵循科学的规律。

1.3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与现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契合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社会应用型高级人才,有别于以往的精英教育,实际是更为普及性的高等教育,这与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能力认同观点一致;现今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关注学习个体特征,提倡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组织活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意愿,充分给予学习者时间,以同学习者能力等观点与以学为中心也是契合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与学习者交流反馈为基础进行多次矫正,针对学习个体特征进行教学活动,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强技能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亦是同源的。

2翻转课堂

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点,课后完成作业练习是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教师统一授课,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根据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倾向是有区别的,因此,个体学习也是有时间长短区别的,一部分学习者只需少量时间,可以掌握所学内容,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要花上跟多时间,传统课堂授课时间一致,而且以教师口授为主,部分学生可以记住大部分内容,顺利完成作业,但另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遗漏,可能就无法顺利完成课后的巩固学习,并且难于获得老师直接指导。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为依据的翻转课堂诞生,引发了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改革。

2.1翻转课堂的特征

2.1.1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每堂翻转课堂都有明确的目标,从浅层的知道、领会和应用,发展到高层分析、评价和创造的目标,引导学习者展开课前学习,参照目标引导学习活动,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来检测学习效果,或是参照目标检查学习偏误,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加以教学指导和辅助,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1.2以学习者位中心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课堂一言堂,将课堂还归学习者,课程前学习重视学情的分析,以学习者学前认知结构为基础,导入新学习内容,课程学习遵循学习者个体的节奏,根据个人的学习理解情况,可以选择快进和反复学习。

2.1.3翻转的课堂学习

翻转课堂是先教后学教学传统模式的翻转,也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主导地位的翻转,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情景,转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通过视频的学习,使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围绕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深入思考产生的问题,请老师进行解说或进一步分析,课堂从以往的单纯教授,翻转为答疑解惑、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学习形式。

2.1.4多元化学习资源

翻转课堂的迅速兴起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时代不无关系,源于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满足学习者深入探究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丰富起来,甚至于摆脱传统教科书,以信息化教育媒介呈现,除了大量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的电子信息资源外,翻转课堂中各类实物教具也成为了辅助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

2.1.5关注形成性测试与反馈

循序渐进的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翻转课堂对渐进的目标加以实时检测,形成性测试反应当前目标基本达成,便可进入下一层次目标学习,同时,形成性测试如果反映出一定的学习问题时,教师亦可以实施干预,协助学习者解决个体困难知识点。

2.2翻转课堂预期效果

根据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结合翻转课堂所具备的的特点,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考评系统的开发,其目的在于寻找到适合学习者更有效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在指导学习者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同时,引导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

3《酒店插花》翻转课堂的设计

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酒店插花》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笔者对《酒店插花》尝试性地进行了翻转设计。

3.1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

《酒店插花》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对专业学生进入行业,完成岗位共走起到提升推动作用。该课程通过对插花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在引导学生掌握酒店插花的技能的同时,将专业审美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插花作品制作中,实现专业人才德育、美育与知识、技能的综合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在课程结束时,能达到能养成专业创新精神;能具备基本的酒店插花审美知识;能掌握酒店插花基本技能;能设计以插花为展现方式的酒店服务作品;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目标。

3.2课程学习目标的分解与内容的确定

3.2.1课程学习目标分解内容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学习目标,并更紧密地结合学习内容,课程学习目标需要进行细化分解,以下是运用DACUM图表方法对《酒店插花》学习目标的分解:整体看开,课程学习目标的6项内容进行细化后,形成了33项分项目标,这些分项目标更为具体,已经可以用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支持,由此基本确立了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3.2.2课程学习内容的整合

课程学习内容整合,即结合课程30个学时,将上述33项知识点中,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并按照从浅层的知道、领会和应用,发展到高层分析、评价和创造认知规律,调整知识点学习顺序,结合学习任务,形成具体的学习活动。《酒店插花》课程学习内容整合后,形成基础学习、动手实践和设计创新三大学习模块,包括8项具体的学习活动内容,分别是基础学习模块的了解课程信息及学习活动任务,酒店插花花材种类与选择原则;动手实践学习模块的酒店礼仪类插花学习与实践,酒店展示类插花学习与实践和酒店设计类插花学习与实践;设计创新模块的酒店主题宴会插花设计实践,酒店插花作品展示筹备和酒店插花作品展示会。

3.3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

3.3.1整体设计

《酒店插花》课程教学设计依据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首先从学情了解入手,针对学习者的基础,结合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考虑到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课前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导入性理论知识学习,使课程有更多的时间展开具体操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每堂课程的总结活动,有利于重复知识点在下一实践中的应用;实施偏重过程性的考核,并以最终的展示会任务作为课程总体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3.3.2学情调查环节

学情调查以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14项调查问卷题,其中封闭式题型13项、开放式题型1项。着重了解学习者构成情况、学习课程前对酒店插花的认知程度、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对课程期待程度、学习主要方式的建议等问题。

3.3.3课前自学环节

课前自学环节主要以课前视频观看为主要方式.课程视频学习资源向学习者展示了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分项任务指导(如完成嘉宾胸花制作视频),以及够用的插花理论知识。课前自学环节要求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课程学习指南的对应学习任务,并邀请学生针对学习的视频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在课程实践训练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3.4课堂实践环节

《酒店插花》课程在完成了基础理论(约占10%学时)的学习后,开始实践操作学习(约90%),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学习,课程设计为四节联排,使学习者利用近4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项的学习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前,教师复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发现学习薄弱环节,实践时进行针对指导,对于普遍问题进行整体指导,实践操作包括了团队合作和个人完成两种方式,团队合作中,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倾向的学习者可以带领或指导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实践,教师在团队间走动观察,即时帮助解答问题。

3.3.5课后教学反思环节

总结反思尽量避免老师代为实施,每堂课程预留10-15分钟时间,以作品赏析、小组互评、一句话总结等方式,进行课程重点内容的总结与反思,是学习者自主巩固学习、反思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加深要点知识和技能点的印象,在下一堂实践中弥补不足,生疏的知识和技能点得以巩固加强。

3.4课程学习媒介的设计

翻转课堂以网络信息化媒介为平台,能更为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3.4.1学习媒介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里,网络信息化媒介平台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元学习资源进行学习,通常这些学习活动被设计为前导学习形式,课堂学习中基础知识(如插花颜色搭配原则)可以通过视频学习,预先进行了解,课堂上,再进行具体实践,帮助了知识点的巩固,也为实践动手操作预留了更多的时间。此外,由于网络学习方式终端基本为一人一机,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过程,能在学习中充分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把握进度,当遇到难点时,可以通过回头看,反复看的方式加以巩固,这是教室里教师讲授方式无法实现的效果。

3.4.2学习媒介平台的选择与框架设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实体教育机构开始关注信息化教育,设计建设许多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推进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有很多IT公司凭借网络技术或平台,投资教育,比较典型的包括了网易云课堂,以及与爱课堂合作的中国大学MOOC都是非常优质的课程集合平台,此外,腾讯、阿里巴巴、YY教育等等都有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课程的设计,腾讯微信作为应用更直接的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网络课程推广和学习的网络媒介平台。《酒店插花》课程学习媒介平台选择了职教新干线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对课程的整体网络学习进行了构架,在框架上,该课程设计了课程导航、课程学习内容、课程管理三大一级导航栏目;课程导航帮助导引学习者按不同的资源类别可以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课程学习内容集合了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训练内容,课程管理帮助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反思、评价和学习展示的;根据此前课程内容的整合,设计课程学习内容的三大模块,作为二级导航栏目,然后分别上传具体的学习资源,课程管理一级栏目下设置学习交流、学习纪律、学习评价、考试考评、作品展示和教学反思等二级栏目;以一定的规律组合各个栏目的链接,加以美化在一个界面上展示,综合在主页以首页导航的形式进行展示,方便学习者点击学习。

3.5课程考评的设计

《酒店插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考评更关注课程学习实践后的成果考评,此外还设计了对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的考评,三个部分比例分别为课程作品考评20%、学习态度考评20%和学习过程考评占60%。学习态度主要从课前学习考勤、课堂学习考情和整体学习表现进行考评,课前学习考勤以激励学习者重视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学习表现融合了对学习表现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考评;课程作业包括了各个知识和技能点的学习指南作业和各个模块插花作品的考评;课程作品考核以插花展示会的形式呈现。

4结语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3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效果比较好,学校依托地方酒店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但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浅,极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步伐中,学校应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已达到更有效地合作。而企业应当履行合作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提到,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而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角度分析,应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既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可将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注意公共必修课与专业通用课程的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要注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的相互衔接,正确处理服务技能类课程和管理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职业拓展课程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是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储藏潜能,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和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一个中心”指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二个平台”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靠学校和酒店企业二个平台,以学校教育为主,以酒店培训为辅;“三个模块”指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学生在企业生产和实践表现的重要标准,是完成一系列职业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酒店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4]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思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最主要的平台,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外,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酒店行业对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习惯等方面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程教学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单一依靠专业课程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营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素质。为创造整齐洁净的生活环境和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开展“最有特色寝室”比赛,让学生设计布置自己的寝室;并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要求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性;寝室和教室每周检查卫生情况,开展“星级寝室”和“星级教室”的评比。学院规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穿定制的校服,佩戴校牌,让全校师生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环节中,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指派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使用专业实训场地和设施,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九月份开展一次大型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包括客房铺床、前台情景模拟、餐饮创意摆台等比赛项目,还穿插学生的才艺、水果雕花、插花、茶艺等表演,既让比赛选手提高专业技能,展示自身才艺和价值,又让观赏者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尤其让新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特色。在每年五月底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通过讲座、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让学生客观准确的认识酒店服务工作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和调查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基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性,为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依托地域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数家高星级酒店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担任客座教授或课程教师,定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此外,通过学生参观酒店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2012年4月酒店管理专业与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达成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共识,将在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讨。建立松散型合作网络相对于紧密型合作基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与探索,松散型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校外短期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寒暑假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开展行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机构和中西餐厅等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因此通过考察和选择,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在双休日、黄金周应企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这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大特色,100%的学生参与过节假日的短期实习。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4

幼儿园的业务资料涉及到各个领域,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律科学整理,从而帮助园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现状与水平,从中发现幼儿园和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整理的时候,笔者把这些业务资料进行一定的分类:①园务管理。在园务管理资料中,主要涉及一些上级下发的文件、本园的各类计划总结、幼儿园的考核考评资料、人员配备资料、幼儿园制度建设资料等;②后勤管理。后勤管理资料包括安全方面的资料、保健工作资料、保育员工作资料以及食堂工作人员资料;③家长工作。包括家长学校工作、家委会工作以及日常家园互动资料;④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中,主要包括园本教研资料、幼儿园特色研究资料、园本课程资料以及幼儿园教研课题研究资料;⑤教师发展资料。在教师发展资料中,主要包括骨干教师培养、新教师培养等资料;⑥幼儿园科研资料,幼儿园科研资料包括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等。所有这些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笔者都按照一项活动一个排号的原则进行整理。这样既可以杜绝卷内文件材料插花图的现象发生,同时,详细的分类更方便园长对于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从而找出提高幼儿园发展的各类有效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系统管理

幼儿园的业务档案资料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力争做到由分散到集中,由零散到系统的系统化管理。具体体现在:①由分散到集中———突出内容的整体化。反映幼儿园职能的活动资料一定要完整,注意保持内容上的衔接:如幼儿园课题研究资料,一般来说一个课题研究少至研究1年(个人微型课题居多),多至研究3~5年,跨年度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把课题资料前期的调查研究资料、申报资料、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课题研究的结题资料全部整理齐全,系统管理,从而反映本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②由零碎到系统———突出时间的延续性。一般来说,幼儿园的业务资料整理为一个学年一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将每次承办完的活动资料先暂时存放起来,然后在每个月的结尾,将已经完成的活动资料进行初步整理,还没有承办完的资料暂时不整理,等到本次活动结束,再将这些资料放在结束月的当月活动资料之中,从而避免了资料的混乱。

在这里,还要说到关于电子档案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文件整理归档更加提高了档案整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业务档案资料管理过程中,笔者使用了文本和电子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融为一体。四、有效利用幼儿园业务档案资料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业务档案发挥其作用呢?

1.建立有效的资料索引。结合电子档案管理,建立了有效的电子资料索引,如把所有资料的目录按照整理好的类别和具体编号全部输入电脑,并注明该档案的保存形式为文本还是电子,文本档案的根据该档案编号及时寻找到相应的档案,而电子档案则可以直接通过目录的链接即刻查询,这样如需要查阅哪方面的档案,只要通过目录就可以一目了然,顺利找到。

2.提供良好的档案查阅环境。为了方便大家查阅档案,在档案室里摆放了桌椅、存放电子资料的计算机,同时安装了理想的光照设备等设施设备,便于大家在比较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查阅资料。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设计;“茶席设计”

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以茶席设计为例,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2]。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是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课程,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接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和中华茶艺比赛规程,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基于分类招生的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茶席设计”是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其中的文案设计和美化茶席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已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拥有半年在酒店企业的工学交替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对茶文化与茶艺教学有浓厚的兴趣,偏好利用多媒体工具学习基础理论,习惯于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有创作空间,体现自我价值,可体验到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具体运用[3]。

(三)教学目标。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确定为教学重点。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模拟工作情境,小组合作完成,师生共同总结茶席设计技巧与规律,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化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情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养三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茶席的构成要素,了解茶席设计的原则;能力目标:能创作与客人需求特点相符的茶席;能运用茶席要素优化茶席及对客服务氛围;素质目标:具备团结合作意识,学会审美,欣赏别人,尊重传统文化与礼仪,不失创新精神[4]。

(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总体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将具体化的工作情境作为学习任务,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具体策略:学知识—习知识—练知识。学知识:通过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利用平台课前测试、平台资源库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和学,让学生全面了解茶席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达成教学知识目标;习知识:通过微动画设计、在线测试、主题文案设计,让学生理解茶席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方法;练知识:导入工作情境,给定特定主题,小组合作完成茶席设计,达成教学能力目标。

二教学实施过程本项目共4课时,紧紧围绕着茶席设计展开教学

(一)第1课时:茶席的构成要素课前:在智慧职教平台,学生自主完成慕课资源的学习;课中:教师根据课件讲解茶席的溯源和定义、茶席的审美情趣及其蕴含的中国茶道精神,结合图例和视频资源重点分析茶席的主要构成要素(茶品、茶具组合、铺垫、插花、焚香、茶点茶果、辅助环境)和相应的要求;借助网络视频图片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明确茶席的构成要素和蕴含的意义;课后:通过慕课资源等视频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依托云课堂题库布置课后作业,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二)第2课时:茶席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前: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引入教学内容;课中:教师根据课件讲解茶席摆置的历史发展,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源重点阐述茶席设计八大原则;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化、具体化理解茶席设计的原则;课后:根据1、2节的理论学习,学习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特定主题设计完整茶席,撰写文案。

(三)第3课时:茶席主题设计文案的解说课前:教师在职教云平台慕课视频和学习任务,上传任务书表格至云课堂,供学生学习下载,课前测验,完成茶席设计基本要素等知识内容的测试;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名称、所选物品、设计说明及任务分工等角度进行文案解说,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专家点评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其他小组根据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在云课堂平台进行投票;课后: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要素及各方提出的建议进行茶席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拓展训练[5]。

(四)第4课时:现场创作茶席及美化课前:课堂抢答题,引导学生说出宏观与微观、理念与实操等内容;课中: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投票,选出与文案设计吻合程度较高的作品,教师点评现场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对现场茶席进行美化优化,使学生意识到文案作品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精美的茶席布局需要丝丝入扣,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课后:引导学生将现场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上传至云课堂,充实素材库;到酒店管理专业公众号、抖音平台及朋友圈,更好地传播茶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三教学实施成效

(一)教学评价。基于实际工作流程和任务,将教学评价方式由期末考核转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性考核,进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依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华茶艺比赛规程、采取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评价、多维度评价。

(二)教学成效。1.学生在本课程本次教学的理论测试、设计能力和素质表现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2.基于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环节,对接茶艺师、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帮助学生提高文案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学生的设计能力、职业素养等受到校企合作单位的认可。

四反思与改进

(一)立体化的学习时空,线上线下互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多元教法,课上课下互动交流,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空便捷。

(二)以职业标准、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现教学过程职业化,评价结果科学化[6]。

五结语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混龄活动;爱心教育;实践探索

就目前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一宝,并且受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长在温室中,无法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在做事方面都比较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会用和善的语言包容、宽待他人,自理能力较差,叛逆情况严重,不懂得协商的概念。因此,幼儿园是改善学生习惯的重要场所,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努力改变现状,幼儿园除了要创新教学理念外,还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以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呢?幼儿园教师发现,将幼儿大班、中班以及小班的学生放在一起,组织活动,创造机会让幼儿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相处,交往、互动,教师发现,混和在一起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幼儿,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近年来,幼儿园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混龄活动可以改变幼儿的交往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幼儿智力发展方面,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年长幼儿的广阔的视野和知识,使自己增加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同时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为能力等。现有三种混龄活动模式:蒙特梭利教学混龄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儿童职业体验馆。幼儿园在开展混龄活动时发现了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例如,大班的孩子不愿意与小班的孩子一起玩,在活动中小班的孩子无法上前,而且大版的孩子不会照顾小班孩子的情绪,也不会照顾弟弟妹妹,这样不仅影响了小班孩子的成长,而且小班孩子无法在大班孩子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由此可以发现,幼儿园的爱心活动的开展一刻都不能耽误,必须紧锣密鼓的组织起来。目前,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育中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1.影响爱心行为的因素

影响幼儿爱心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的儿童观。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家长密切相关,影响着孩子的爱心行为。现在的家长没有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现在的孩子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一部分,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现在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家长要让孩子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宝贝,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眼里的一根独苗,因此,这种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都比较自私,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不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

(2)同龄的编班模式。在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了同龄编班模式。这种类型的编班模式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较小,总是与同龄幼儿互动,很少有机会体验差异化的年龄教育活动。除了表现出服从能力外,一些有幼儿当认识并定位他们的角色时,他们会以竞争方式解决它,他们缺乏相对富有爱心的行为。所有大孩子将成为英雄和老师,小孩子将成为他们的崇拜者。“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整合和加深他们的知识,还将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龄较小的幼儿观察、模仿和学习,从而督促自己要为年幼的孩子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行为示范。

(3)教师的活动设计。由于编班是同龄的模式,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是按照同龄孩子的思维、条件所涉及的,一般涉及的知识较多,很少将爱心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爱心活动体验较少。

2.开展爱心教育的策略

目前,幼儿园侧重于幼儿的爱心教育,混龄活动可以更好的将所有幼儿整合到一起,一起开展爱心教育实践。开展爱心教育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树立榜样。幼儿常常把老师当作模仿的对象,所有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对他们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为我们的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实践表明,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混合年龄段。小班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就哭着拒绝吃饭,老师安慰他们,喂养他们,并通常教他们做工作。中班到大班的幼儿模仿做这些事情,并且对年幼的兄弟姐妹充满爱心。例如,在活动期间,来自中间小组的幼儿看到老师在指导林琳,她仔细地观察了老师对林琳的富有同情心的指导。后来,当她看到小组中的苗苗无法操作时,她主动告诉苗苗:“兄弟,让我来教你!”她像一个有爱心的小老师。

(2)用言行抓住机遇。在活动中,儿童不断面临各种问题。教师不应盲目干预或急于给孩子答案,而应认真观察不要剥夺孩子独立行动的机会。如果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则老师无需干预,如果确实需要,则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时间来干预。从前,混合年龄幼儿甜甜在做磨桂皮的工作,他想将肉桂粉放在密封的袋子里,但是他不能做到,他看着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不是立即去帮助她,而是去了指导甜甜,而旁边的棋棋看到之后,棋棋主动告诉甜甜:“甜甜妹妹,让我来帮助你。”说完之后,他认真地帮助了甜甜,将肉桂粉放入密封袋中。准备出门参加户外活动时,他们看到蓝蓝不穿鞋,老师说:“谁能帮她?”中班的糖糖立即说:“蓝蓝妹妹,让我来帮助你。”。在混合年龄活动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言语和行为,并抓住机会更好地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认知行为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混合年龄段中,年龄较大的孩子通常比年龄较小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词汇,并且在进行交流时,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从“高级词汇”中学习,并获得更好的语言理解能力。结果,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更健谈。所以在混龄班中,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3)细致观察善于引导。混龄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发育水平的差异。根据幼儿的发育水平,教师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和任务,我们需要培养大孩子的爱,幼儿有依赖性。教师可以通过创建问题情境来向孩子们提问,提出问题时,问题的难度因孩子而异,进一步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共同提升他们的经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也会使他们受到启发。在整个混合年龄幼儿活动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比较有主意可以到处去玩,而小班的幼儿只在附近的范围内玩。例如,小班俊俊只是去最近的插花店,而老师告诉大班亮亮:“俊俊只来插花店,没有去别的地方,你该怎么办?”亮亮说,“我要去一家蛋糕店,所以我带你去。”老师又问俊俊:“你想去哪里?”俊俊说:“我想去警察局。通过这次问答环节,我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地帮助他们。另一个例子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将快递送到正确的地方,年龄较大的孩子带领年龄小的孩子一起去送快递,年龄大的孩子在后面,如果年龄小的孩子走错了路及时提醒,这样既培养了大孩子的爱心行为,又锻炼了小孩子的行为。混龄教育扩大了各学龄学生之间的接触面,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所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了,与不同学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由于是大龄儿童与小龄儿童之间的合作,一般竞争压力都会比较小,相互之间的合作机会更多,为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提供活动的材料。在户外混合年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玩各个年龄段的创意游戏,我们需要创造有趣的环境,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混龄在体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创造机会一起玩耍并激发他们的爱,让我们一起做吧。中班的闵敏正在爬梯子,但是小班的洪宏坐在梯子上看起来很无聊,所以他说:“兄弟,让我一起搭天桥吧!”洪宏说“行!”几个中班的孩子们找到了制作交桥的原料,敏敏也帮了忙。这些混合年龄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能力,还可以释放他们的情感,让他们体验混合年龄互动的乐趣。

(5)父母支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合作时,爱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各个年龄段的活动,如家长教师协作,家庭教育课程和家长开放日等,对幼儿开展爱心教育,可以邀请家长观察和理解不同年龄段的活动,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在混合年龄活动中的同情行为的当前状态,并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混合年龄活动中进行爱情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一些父母的看法。一些父母对混合年龄活动中的爱情教育有看法。他们担心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带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过程中减少了活动时间,这会影响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家长害怕他们在情感上是依赖的,所以他们变得不太能够自力更生并阻碍他们的成长。因此,我们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向父母介绍孩子在混合年龄活动的三个年龄段中的角色变化:小班学习,中班学习和大班学习,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在这种经历中,孩子可以通过感受到爱,学习爱并给予爱来成为富有同情心和负责任的孩子。

(2)改善环境对策。要在混龄活动中教育爱情,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添加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加强工作环境的创造,以各种方式培养对孩子的爱心,并使教师能够在创造的环境中不断树立新的含义。

(3)提高教师素质。在某些环境中,例如混合年龄的课堂,户外混合年龄的体育活动以及幼儿工作体验馆,老师需要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教育,并培养儿童的爱心行为。教师需要在身体和精神上同时面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孩子,这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认真观察和分析孩子的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爱心教育计划,建立对大孩子的信任以组织他们的活动,并激发他们的爱心。在此过程中,请大孩子帮助小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混龄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

4.结束语

在进行幼儿的爱心情感教育时,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共同努力,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到幼儿园的混龄儿童的影响和教育,可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幼儿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幼儿园在编辑课程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编辑课程,由浅至深的渗透教育,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长辈、感恩身边的人和物,一直要有学习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品质较好的学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杞春菊.幼儿缺乏爱心的成因及其培养建议[D].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0.

[3]赵衍翠.角色游戏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23).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7

项目教学法是一项有着鲜明教育特色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对一个完整的任务或项目进行实施而得以展开进行的。就比如说在中职旅游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不再一味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与实际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动手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方式,把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可以结组也可以个人,由学生自己切身地参与项目,通过实际工作程序的指导,一起制订工作计划,协同或分工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通过这种人人参与的教学方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将不是一种被动式的灌输,而是一种创造实践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出学生共同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一、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一)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着重体现在向三个中心的转变,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传统的以课本为主向以项目实践为中心,由传统的以课堂为主向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转变,这些转变从教学目标重点的转移、教学形式的改变、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的改变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中职旅游管理传统教学倾向于向学生传输理论,老师教学为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学生被动式学习,内在潜意识可消化的内容实则有限;然而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倾向、兴趣、优点长处,设计出一个合适的项目,使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兴趣,运用已经学会的技能及其知识去主动性地参与项目,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去向老师请教,主动学习,双方交流互动,很明显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使学生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如今的知识型社会,虽说知识很重要,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于比理论更重要,一个空有理论而无实践能力的人是不被需要的。因此,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项目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适应未来从业活动及其转岗的需要,适应时展的趋势。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能力,可能仅仅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与小组一起积极地参与项目的制定与规划,设计出合理完整的行动方案,也拔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二、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使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项目教学的开展,拥有较高的硬件设施与实际条件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中后,学生的实践任务相对较多,为此相对完善的设备便是极为需要的,比如饭店模拟客房,中&西餐餐厅,酒吧,园艺,景点模拟导游设施等等,学校需要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现场教学,从理论知识走向实际生活,使学生们可以切身地知道老师所讲的是什么知识,该如何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可以完全彻底地了解与认识到所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如此在以后进入社会也可以独立操作,提高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随着项目教学的推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老师要拥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关于中职旅游管理课程的思路,要求老师拥有极强的应变力与创造能力,要能够观察到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餐饮摆台固然离不开摆台的相关知识,却也要注意到与口布折花与插花知识的联系性;另外,老师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兴趣长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老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因此,学校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批专业的教师,打造出一批适应项目教学的专业的教师队伍。

(三)改革考核方式,着重能力考核

由于单一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又极大倾向于教材,命题倾向于简单,而忽略了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只会在临近考试时拼命用工,而忽略了平时的积累,只注重结果与分数,因此,学校应该改革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点转移到能力考核。应该根据平时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所有的表现,以及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等标准来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并非拘泥于分数。

三、总结

插花课程总结范文8

教学语言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当然,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在教学中把知识准确地用于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语言;魅力;高效;课堂

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一门科学,它对幼儿思维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通过直观教具,使小学生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思考,经历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这无一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小学生传授知识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准确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并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巧妙地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个活动的开始,教师导入环节设计得是否有趣,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数学活动的内容,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指向明确的导入语言,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小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新《纲要》在小学生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明确阐述了“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数学活动《单数和双数》中,教师将学生座位事先两个一组排列,设计去公园的各种情景。组织过程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蕴含了的游戏成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在小学生的亲身感受中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师:“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公园吧,看汽车已经在等着我们了,我们应该怎样排队上车又快又安全呢?”儿童们自主进行两两配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你们一组共有多少人,两个两个排队后有没有剩下单独的一个?”小学生观察发现后教师进行实例提升,帮助幼儿理解单、双数“组里面的好朋友排完队还剩下一个,那表示这组的人数是单数,如果没有剩下,那它就是双数。”整个导入部分通过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实现了生活情境激趣,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教师及时归纳,让小学生理解了单双数的含义。同时为接下来的“单双数之旅”创设了情景,把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与生活中的旅行问题结合来,让数学活动真正实现情境化、生活化,生动、自然、易懂、有效。

2激励探索,启而有发

教师是小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小学生讲解,而是应该适当的运用语言,激活小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小学生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将原有经验与现时的活动进行有效构建,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道语言是为了引导小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想和做,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活动的目标,清晰有序地设计自己的语言,做到指向明确,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做而有思。如:一年级数学活动《学习7的组成》,教师设计“开花店”的游戏,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使小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形象直观的观察各种花朵,教师采用了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这些花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更有目的性观察,引发小学生思考,从中找寻其中的秘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随后教师提出“帮助顾客插花”的生活情景,“花瓶上的数字就是顾客要买花的数量,每个花瓶里要插上两种不同的花”。教师综合使用了生动、趣味、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很自然地引出本次小学生活动操作的任务,同时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生操作时,教师的语言尽量简明扼要,让小学生直接明了操作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掌握节奏性,同时注意语速和语调,语气轻重缓急还应明确些,不能整个活动一种语调,如《逛超市》活动中,教师有条不紊的交代:数一数(停顿,做数的手势),你有几元钱?看一看(停顿,做看的手势),你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想一想(停顿,做想的手势),买这两样东西钱够吗?短短一段话,将整个游戏玩法、规则向小学生交代清楚了,问题指向性强,比较简明扼要。在讲述时,有意将要求放慢速度讲,并及时关注小学生的反应,用眼神、体态语加以提醒,这样在游戏中小学生由于事先理清了游戏玩法,因此游戏得以有序地开展起来。

3差别评价,关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