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景观设计范例

别墅景观设计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寒地;别墅景观;植物配置;文化

1寒地别墅景观设计概述

1.1寒地城市概念

其实关于寒地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能通过广大认知的定义。现在我们所说的寒地城市,大致是指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1]它通常包括北半球北纬以北,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月平均气温在0℃或0℃以下,并伴有阵雪、昼短夜长现象的城市。与我国南方相比,寒地的环境景观形象相对厚重、朴实庄重,但同时也会造成景观设计过于的单一、环境色彩与形态相对贫乏的缺点。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生活环境质量,随之而来对景观设计的高要求、对景观设计的日益重视,从而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变。

1.2景观设计学理论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到现阶段理论体系已基本健全,景观设计学理论观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围绕的关系,强调人与土地相协调的关系,这也是景观设计学与古典园林设计的区别。

1.3寒地居住型别墅景观设计的原则

人本原则:衣食住行是人类活动的四大主题和内容。居住活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居住环境的质量不但要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地域文化原则:寒地景观最突出的就是冬季的寒地自然特色,表现不同文化区域上的无限发展变化。比如吉林市松花江形成的冬季雾凇成为我国独特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类的发展原则和目标。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秉持此原则为中心,不应该用破坏环境来换取自身的利益,要尊重自然环境。所以在别墅景观设计建构中,要充分保护自然环境,多利用再生环保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家园。

1.4环境营造概念

环境营造,即围绕人这一主体,通过人为参与建造主体周围的物质条件与非物质条件。营造,在汉语语境中更倾向于通过营建手法,达到形成一定的环境氛围。

2影响寒地景观营造的其他要素

2.1寒地的太阳辐射

冬季的寒地居住区太阳升起晚,落山早,随着建筑楼阴影面积的扩大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对降低。因此在寒地地区设立居住区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如何充分的利用太阳资源,尽量避免在太阳不照射的地方设立人们活动区。所以要满足居住者对所处环境的温度要求是进行寒地景观营造的要素之一。

2.2寒地水文条件

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是降雪,雪或雨夹雪。寒地城市的清洁最大压力就在于降雪,而寒地城市所面临的不光是降雪带来巨大的清雪工作,而交通事故的频发是降雪带来的巨大难题。由于地域特点,气温相对较低的寒地城市,绝大多数植被无法适应寒地的生长条件,冬季景观较为单调,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别墅区中适当的地形变化。在大雪纷纷冬季,降雪覆盖在相对变化的地形上,层层不已,增强了寒地冬季别墅区外环境的美观性。

3寒地别墅景观设计的不足及策略

在寒地景观设计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为确保设计达到预期效果,要根据实际环境情况来满足水平要素。

3.1寒地别墅景观设计的不足

3.1.1不重视寒地气候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对寒冷地区的景观设计研究开展和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设计中存在生搬硬套和模仿已有的设计理论现象。这就导致了实际的作品成果满足不了当地的功能性需求。

3.1.2缺乏当地的景观特色

对于当地的景观设计没有一个属于当地的景观特色,缺乏对当地的文化历史,人文风情,民族,地域的研究,这样就造成了地理上的区域景观雷同化、设计手法单一、缺乏设计特点[2]。

3.1.3设计与施工容易脱节

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不少设计者不愿意下工地,参与施工现场,导致设计与施工有脱轨的地方,所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3.2寒地别墅景观设计的策略

3.2.1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乡土树种,丰富植物景观种类

据调查统计,2000年沈阳市栽植的树木有83种,长绿灌木3种,落叶灌木41种,但能在沈阳陆地栽植的树木品种可达482种,其中生长良好的品种就有273种,而应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品种却不足百种。由此可见寒地的乡土树种还有挖掘的潜力,因此挖掘和育种乡土树种对丰富植物配置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3]。

3.2.2注重冬季植物的生长及景观特征,突出冬季植物景观特色

冬季是大部分植物的休眠期,这就显得冬季植物配景对别墅环境的影响。对于冬季植物的生长,冬季植物的形态颜色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充分使植物展现其独特的一面,如使别墅冬季景观可观,就必须充分挖掘植物本身的特点。再次,可以利用冬季植物枝干颜色、宿存果实等进行造景。

3.2.3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

改造时一定要“亲近”自然,做到再现大自然,满足人们心理上对于大自然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三维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直指活动区域的分界或者是活动区域在不同人们的视角中划分的边界。塑造寒地别墅外环境景观空间方面,地形是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首先是地形具有很强的空间围合感,可以根据设计师的需求结合植物等景观元素,起到巩固围合感的作用,再次塑造空间地形与自然的结合,丰富别墅周边空间环境景观[4]。

4结语

寒地别墅区景观设计要针对实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传统的山水理论、风水学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后现论等相关理论,提炼研究出寒地别墅区景观的设计原则。居住区是人们衣食住行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让人们有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轻松,愉悦。从而使人们自然地感受到寒地景观与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联系与交融。

【参考文献】

【1】朱少华.北方寒地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15769-15770.

【2】白若甫.论别墅设计发展[J].科技资讯,2009(31):21-23.

【3】朱小地,张果,孙志敏,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规划与设计[J].北京园林,2009(03):56-57.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2

通过结合别墅区景观设计实例,从别墅区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设计、硬质景观设计及绿化景观设计等3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别墅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构建交通安全便捷、促进人际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互融、拥有各种不同交流和活动场所的生态型空间。

关键词:

公共空间景观;交通组织;硬质景观;绿化景观;生态型空间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近20年的蓬勃发展,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房子由一个简单的居住地上升为享受生活乐趣的个性空间。靠近城市边缘,拥有便捷的交通,设有独立庭院及车库的新生代别墅应运而生。别墅按照建筑类型通常可分为: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叠加别墅、双拼别墅、组团院落式别墅等。拥有独立的庭院是别墅区别于普通住宅的最大特点。相较于独立庭院的私密空间,别墅的公共空间也有不一样的景观使命。

1交通组织设计

鉴于别墅占地面积大、容积率小的建筑形式,其公共景观空间更为紧凑,合理组织安排交通动线尤为重要。首先,别墅区内道路应等级清晰。一般而言,交通动线主要包括车行和人行两种,在保证交通安全、便捷、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车分流。车行道路宽度按照原建筑规划设计的宽度,一般为3.0~4.0…m,…建议采用沥青路面,以降噪减尘;人行道路宽度控制在1.2~1.6…m之间,建议采用花岗岩或者烧结砖铺设,从材质上区分道路等级。其次,交通组织应与景观空间的营造充分融合。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Jonge)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树丛、林中空地等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人本能地选择在半公共、半私密性的空间逗留[1]。这样既能看到人群中的各种活动,有参与感,可随时参与进去,同时还具有监视感和安全感。因此,在别墅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应重视边界效应的作用,可通过规划道路与各种边界组合形成凹入或者凸出的空间,为需要逗留者提供舒适的小空间。采用曲线型的园路规划出的绿化种植空间或者休憩平台的边界,为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做了铺垫,同时也避免直线型道路的一览无遗和单调呆板。

2硬质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可分成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个部分:硬质景观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软质景观以植物、水体等为主。别墅区公共空间中的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庭院围墙、建筑小品、雕塑小品等[2,3]。

2.1庭院围墙

丹麦杨•盖尔在其著作《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生气”。庭院为私人所有,属于私密空间。庭院围墙作为分隔庭院空间与公共景观空间的边界,主要有3种形式:实体围墙、铁艺围墙、绿篱围墙。其中,私密性最好的是高1.8…m以上的实体围墙;而铁艺围墙与绿篱围墙常常一起组合设置。庭院围墙形式的选择,除取决于整体建筑风格外,与地块的用地规划也密切相关。许多联排别墅因用地地块规划及绿地率的限制,只能采用修剪整齐的绿篱或铁艺栏杆结合绿篱的形式,而绿篱或铁艺栏杆的高度建议控制在1.2…m以上,以形成围合感。笔者设计的泉州某别墅区庭院围墙采用的就是绿篱的形式:使用1.5…m高的垂榕柱之字形种植,再修剪成0.4…m厚、1.2…m高的长方形绿篱以围合出庭院空间。

2.2建筑小品

别墅住宅最大的特点是有独立的庭院,一个相对私密的户外活动空间。对于别墅的业主而言,公共的景观空间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并且恰到好处地提供一两处邻里交流的空间。因此,景观中经常采用亭、廊等建筑小品结合休闲交流空间的设计。亭、廊的样式在符合整体建筑风格的同时,应根据场地空间的大小确定其体量。考虑到使用的舒适性,亭檐及廊顶的净高均应达到3.0~3.2…m。

2.3雕塑小品

雕塑小品以其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既融合于周围环境,又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雕塑小品的体量、材质、色彩等均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别墅的公共景观空间,雕塑小品的设计尺度应以贴近人为原则,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应考虑从各个方向观赏的视觉感受,以及近观和远观的不同效果,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雕塑小品材质的选择,原则上由整体景观风格决定。目前,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雕塑材质有玻璃钢、铸铜、石材等。伴随着雕塑工艺的不断改进,雕塑小品的材质及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3绿化景观设计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造景元素,在绿化景观营造中功能强大,其生命特征决定其在景观中的独特效果。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弥补了建筑的一成不变,柔软茂盛的枝叶弱化了建筑生硬的线条,旺盛的生命力赋予了景观蓬勃的生气。因此,在别墅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应充分把握植物的这一特性,通过绿化设计为别墅区营造一个富有季相变化、拥有各种舒适公共交流空间的绿化大环境。

3.1植物季相特征的应用

“春花、夏绿、秋实、冬姿”是植物季相的一般规律。但是在我国南北方,植物的季相也不尽相同。北方四季分明,植物的季相特征十分明显;而南方因气候原因,冬季的季相并不像北方那样分明。因此,在南方,别墅的公共空间中建议局部点缀落叶植物、色叶植物(如元宝枫,鸡爪槭等)等以凸显冬季季相。大部分的落叶植物同时也是开花植物,以不同时间段的开花植物点缀于翠绿的背景中,可形成不错的景观效果。如开黄花的腊肠树、黄花槐,开红花的凤凰木、美人树等。根据植物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构成丰富的视觉景观:春赏花、夏看绿、秋观果、冬览枝。

3.2植物组团层次的应用

别墅的公共景观空间在被功能性道路划分之后,常会与别墅院墙之间形成各种空间,如景观的转折空间或者道路尽端的节点空间。层次丰富的植物组团,是这些范围不大的空间装饰的首选。植物根据其体量,由小到大可依次分为地被、灌木、乔木。地被株丛密集、低矮,用于植物组团的最下层,不同的地被植物在质地、色彩、高度和形态上的差别,可用于丰富绿地平面。例如:低矮匍匐型的紫花马缨丹、大叶繁茂型的花叶良姜等。灌木和小乔木构成植物组团的中层。灌木是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一般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等几类。小乔木通常指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树身高度在3.0~5.0…m之间的树木。在景观配置中,需选择不同体量、不同颜色的灌木进行搭配种植以突出层次。但是,0.6~2.0…m高的灌木与…5.0…m高以上的大乔木之间体量相差较大,因此,在中层须适当增设3.0~5.0…m高的小乔木。缺少中层的小乔木是景观设计中常出现的失误,小乔木能填补植物组团的中上层部分,其中作为背景部分又以丛生状的效果为佳。组团中最上层的是高度在5.0…m以上、树形优良、树冠茂密的大乔木。在南方通常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为辅,用不同树形、高度的大乔木进行搭配种植,以形成自然的绿色天际线。

3.3植物空间营造的应用

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是高品质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别墅区环境相对于普通社区,在邻里交往方面更为局促,因此,在别墅区的公共景观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交流空间就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种类、高度、色彩、质地的植物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运用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渗透与延伸等手法,可以营造出别墅区丰富的景观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定因素,可营造开敞空间;局部由一定高度的灌木完成围合来空透视线,可营造半开敞空间;仅空间顶部有乔木宽阔树冠的遮蔽,四周空透,可营造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阴树覆盖顶部,四周由小乔木和灌木封闭,则是完全封闭的空间。因此,在别墅区的公共空间内,可通过植物营造具有不同私密度的空间,满足不同交往要求的需要。如运用绿篱、花池、花钵等形式界定,分隔成具有一定通透性又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为居民提供下棋、打牌等小型活动的场所;运用乔木形成的覆盖空间,为居民提供晨练、儿童活动等场所。综上所述,别墅区的公共空间相对于庭院空间是一个外部的大环境,是别墅区住户生活和交流的空间纽带。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将其设计成一个交通安全便捷、促进人际交往、能实现人与自然互融、拥有各种不同交流和活动场所的生态型空间。

作者:陈宏慧 单位:厦门厦生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3

一、 别墅区边界区域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

现代园林设计中应根据空间结构布局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景观元素,通过立体化的思维优化空间景观组合形态,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空间结构布局。该别墅边界位置采用了半开放式的设计思想,在景观元素的选择方面主要以实体围挡、阔叶树、灌木丛等,在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实现景观元素的合理化配置。同时,图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轮廓构建与建筑主体保持一致,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协调、统一,从而满足建筑设计中对空间功能的相关要求。

二、别墅区步道区域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

景观设计搭配技巧应能够规避传统设计理念中的艺术短板,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该别墅区步道区域严格遵守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在相关技巧的选择方面采用了典型的构景技巧,步道左右两侧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视觉效果,靠近内侧的区域选择了竹子等丰富垂直空间的景观元素,窗口位置的景观设计在视觉空间方面减少了遮挡,为此,该区域外侧景观设计搭配则采用了较为常见的低矮灌木等进行装饰,形成了差异化的空间设计效果。

三、别墅区休闲区域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大理喜洲;酒店;布局;设计

云南大理州地域文化浓重,其建筑装饰都别具一格,吸引了五湖四海游客前来旅游驻足。当地精品酒店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也别出心裁,在创造系统性、地域文化体验性特色方面思路清晰,为旅游消费群体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体验。所以针对该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内容也值得深入研究。

一、大理喜洲基本概况

1.大理喜洲基本概况。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洲内少数民族众多(占到总人口50%),其中以白族居多,可以视为是白族自治州。大理州自然风光优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这也成就了其地方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近十年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都在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18.9%),而游客方面对地方旅游行业内容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对酒店住宿空间与文化景观的品质要求就是其中一点。因此喜洲当地精品酒店也在考虑如何合理结合云南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与艺术特色来设计酒店文化景观,吸引更多游客选择入住。2011年,云南省政府也制定了大理喜洲项目,希望首先为当地准确定位,包括以文化历史、旅游与商业娱乐为核心的旅游文化园区建设。这其中对地方酒店的建设要求打造精品,拒绝低档次酒店,要走高端发展路线,尤其是打造拥有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特色客栈式酒店,助力地方旅游业快速发展。2.地方精品酒店基本概况。本文中所涉及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酒店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喜洲古城,它背靠苍山,面向洱海,整体地势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该酒店背山面海,自然风光秀美,且周边还有大量白族村落聚集,拥有着极为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特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该酒店拥有4栋建筑,希望将它们根植于白族文化氛围当中,与周遭少数民族村落结为一体,充分展现少数民族的文化景观设计风韵,并基于现代手法实现酒店文化升华。

二、酒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流程

1.设计思路。该酒店在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上强调个性及文化品位突出,希望在空间创造与设计方面做到大胆创新,将酒店文化景观根植于白族文化体系中,强调与周边白族村落的有机融合。由于该酒店由4个单栋建筑组成,所以在文化景观设计方面拒绝以大型高端商务化路线为主,应该强调“化碎为整”基本原则,在设计中尽量拆分小体量,最终形成完整的系统整体结构,为建筑院落铺开层次,做到建筑彼此间的相互渗透,并注重建筑整体体型的凹凸与高低错落,保留原址风韵。在酒店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整体布局方面,采用了本土院落式布局,保留传统生活空间感受。在单体平面布局方面保留传统白族民居院落中的“三房一照壁”布局设计特色,将传统的拥有白族风味的花格木、族群特殊图腾、白族木等等工艺雕刻图案展示于建筑的墙壁和天花板上,为游客带来天衣无缝的完美洱海度假体验。在建筑装饰方面,也采用了材质与颜色都相对直观的白族文化元素立面设计,强调简约轻巧,与周围村落白族传统民居遥相呼应,其拥有横向纹理的片墙组合结构也打破了传统呆板的建筑整体高格调,使得民族文化景观更更加轻盈。而等高院墙的设计也增加了酒店私密感,就地取材的材料让其更有亲和力,在情感上实现了建筑本体与民族特色的完美传承。2.设计流程。2.1酒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总体布局。该酒店所设计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园区总面积为49808㎡,其中有48%的区域为水域,这一天然景观带设计希望将酒店包围,营造酒店水域文化特色。在园区内还有移动不可拆除的老式建筑,它属于保护建筑,所采用的是“三房一照壁”组合规划,它位于酒店前区部分,为酒店门面带来了古色古香的厚重历史感觉。老式建筑后方便为酒店主建筑区与餐饮区,具体来讲自动向西分别为:精品酒店区、别墅区以及餐饮区。三片区域都按原有建筑进行重新定义,挖掘其内里的白族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但在改造过程中还保留原有院房肌理。以餐饮区为例,它就从别墅区依水域区延伸,形成了餐饮区中心水院,可以看到整个区域都贯穿水景线索且还有继续延续之势。其中中部的餐饮区主题还以白族传统建筑为主要特色,整体建筑平面布局极富韵律,在配合景观道路走向后更强调景观设计节奏变化,最终实现餐饮区域与水域区域的疏密对位,让餐饮区彻底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提升游客的用餐品位体验。在西面是酒店别墅区,它的文化景观设计采用整体立面改造,将原有的浅白色色调改为灰色,使其融入到整体建筑群落中。别墅区仍然以大片水域为背景,在景观设计方面采用了草地配合砂石路径结构,整个搭配简洁轻巧,为游客铺设了一条游嬉休闲的参观路线。在别墅区的文化景观设计中,还加入了大量的白族木雕在道路两旁,而别墅建筑本身也基于白族土建筑进行完善更新,它充分沿袭了白族传统的民居空间形制,希望在二维空间维度中融入更丰富、更具有深度的变化,保证内向小尺度院落空间的有机组合过程,配合院落与坡屋顶形式设计思维逻辑来有效调整院落间建筑的基本功能空间。如果从远处山坡上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别墅区的所有院落,它的多重路径、庭院与边界结构设计相当巧妙,创造了多层次的外部空间,给人一种“借景透景”的透视性感觉。从项目的总体布局来看,“静思精舍”即是其核心,因为在酒店建筑主入口所围合成的外向院落在交通构造方面深度偏小,但该酒店为其进行了扩建改造,希望满足酒店人流与集散出入环境要求,让该场合更加实用,更能满足酒店中的游客的生活习惯。在进入入口后,就是酒店的主体文化景观院落,它用院墙与花窗形成隔而未隔的隐形屏风效果,当游客进入主入口后,就可以在曲折路径上感受酒店的文化景观设计,空间体验感极其丰富。在花窗设计方面,其整体体量偏小,符合白族低于特点,而院墙建筑在“力场”方面有所延伸,一直延伸到院墙基础外部,为酒店景观设计构建了三层建筑空间结构,而且院墙在垂直面上还额外增加了两个空间层次,使得院落景观的空间观赏角度更加多元化。2.2建筑材料色彩设计。在该酒店中,酒店建筑的文化景观设计强调色彩搭配民族化,它采用的是白族传统的黑色、白色与灰色混搭基调,在建筑木构体上采用了暗红色,体现一种复古感觉。在建筑外表上所采用的是灰色、白色与蓝色,象征苍山洱海的大山水格局,实现与白族文化的一脉相承。别墅区的建筑上则采用了青砖镂空排布布局,其空洞大小存在变化,在材料提炼与简化方面做到了合理处理,在保留传统建筑符号语言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对现代化建筑文化特色的放大,也实现了酒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上的中古合璧。

三、结语

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喜洲古城的酒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它结合本土化、地域化等角度的景观内容设计,特别强调了传统优秀白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的有机融合,希望打造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迎合酒店的高品质、多文化复合主题,凸显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独有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佳.论少数民族地区精品酒店建筑及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以云南大理喜洲精品酒店设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318-320.

[2]高焕静.旅游开发背景下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建构[J].新闻界,2013(19):9-15.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5

 

1区位及规划背景   1.1区位背景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环新疆经济圈”内,距库尔勒市约541km,距喀什约466km,距和田约552km,距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约530km。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位于阿克苏市东南部,距市中心10km,处阿克苏南工业园区。阿塔公路和纺织大道是纺织工业城与市区的快速连接通道。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距机场17km,对外交通有314国道和南疆铁路。   1.2文化背景   阿克苏市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龟兹文化是多种文化融会贯通并结合龟兹人文特点、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综合体。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兼容并蓄的古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题记、乐舞、戏曲、文物、诗词等。多浪文化一直以民间的形式存在着,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南疆少数民族风情,被誉为“歌舞之乡”。   1.3现状资源分析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为“林-水-城”格局,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周边众多的旅游资源。耕地优势为全市耕地面积5.2万hm2,人均耕地面积2733.33m2。农产品丰富,尤其是棉花,具有“中国棉都”和“中国长绒棉之乡”;森林优势为森林面积4.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0.3%;穿城而过的多浪河对城市建设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区域发展也有多项瓶颈,如新区景观体系分散、没有形成绿色生态网络、缺乏对现状森林资源和水域资源利用、原总体规划缺少用地性质之间的联系。   2规划规模及目标   规划规模为从2010~2020年完成600万锭纺织总规模;规划面积为54km2;规划人口为产业工人和通勤人口20万人;城市功能分区为生活配套区、棉纺加工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物流仓储区、综合商贸区、针织加工区、生态林区。规划目标为致力营造以自然林水为背景,以多浪文化为底蕴,以纺织经济为引擎,集工业发展、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生态居住、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业新城。形象定位为以林水城市为依托,营造中国西部生态工业新城。市场定位为立足南疆、拓展西北、望眼全国。发展战略为贯穿绿色生态网络,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营造多浪文化特色,再造水与沙的传奇。   3规划概念阐述   阿克苏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设计用纺织文化的纺织肌理及道路路网的横纵肌理相结合,来体现“丝路”之寓意;用植物的绿色斑块和纵横交错的水系来体现“花雨”的内涵;规划设计以“丝路花雨”为设计主题,彰显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纺织文化”魅力。中心商务轴、文化大道、清凉湖公园、社区运动公园为一期启动区设计区域,设计紧扣“丝路花雨”主题,采用流畅及飘动的丝带形式来体现水系的柔美与灵动,用“盛开的棉花”抽象形式来诠释清凉湖公园的深刻寓意,用一片片洒落花瓣的清新与动感来描绘文化大道、中心商务轴、社区运动公园的活力与繁华(见封四彩图1)。   4绿地系统规划及方案特色   在区域景观规划的尺度上,选择性传承地方文脉并尊重场地属性,创造性的提出“丝路花雨”的规划理念,将区域内的水系、绿廊、绿色斑块有机整合在一起,并有效对接周边业态,努力实现其产业升级。一条环形的绿色慢道系统,显示规划对生态宜居、宜业的人性思考。对原有规划的调整为:将居住用地给予置换,使居住用地邻近商业、公共绿地,避免工业、铁路对居住区的干扰;将商业轴周边增加居住用地,发挥资源优势,带动商业发展;将现有的尽端路贯穿,使纺织工业城区道路系统更为完善。绿地系统以“两轴、一廊、多节点”为框架体系,两轴即为中心商务轴及滨水大道轴;一廊为慢行休闲廊;多节点即为清凉湖公园、铁路防护林、清凉湖公园、农业观光园、科普文化园、生态防护林。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树木和果园,采用绿色板块与绿色廊道的联系,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使产业园区成为具备完善的绿色网络系统、便捷的交通组织系统、可达的公共开放空间和集果品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综合体(见封四彩图2)。   5景观设计中主题概念的表达   5.1清凉湖公园景观设计   清凉湖公园位于纺织工业城纺织工业大道西南侧,设计规模约为142万m2,其中景观用地面积117.5万m2(含水域面积),非景观用地24.5万m2。由高端商住开发区和公共休闲活动区组成(见封四彩图3)。高端商住开发区位于公园西、北两端,主要分为:星级酒店区、滨湖别墅区、花园洋房区。其中星级酒店区以宽阔大湖面为景观前景,彰显了简洁、尊贵与大气的氛围;滨湖别墅区创造性的将湖泊水系引入其中,潺潺溪涧萦绕其间,增添了别墅临水、观水面的多样化感受,实现了场地利用最大化,最大程度挖掘了场地的商业价值;花园洋房区滨湖而建,建筑错落,散点式布局,使景观视线向湖面渗透与延展,促进了地块的价值提升。公共休闲区主要分布于公园的东、西两侧,主要功能区包括:“胡林沙洲”岛链区、公园入口展示区、生态绿岛区、滨湖康体健身区、森林观演台、儿童游乐台地园、文化艺术展示区、婚礼庆典体验区。设计旨在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市民对各类活动空间的需求,使服务人群多元化,实现绿色公共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其中“胡林沙洲”岛链区位于清凉湖公园的中心地带,作为公园的核心景观、各功能空间的视觉焦点,岛上种植大片胡杨,体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精神,其沿袭并传承“丝路花雨”的地域文化主题。湖岸轮廓设计来源于“盛开的棉花”,与设计主题充分融合(见封四彩图4)。在规划设计形成主要2大分区的同时,一条环湖绿色慢行步道的设置,使清凉湖公园高端商住开发区与公共休闲活动区形成了统一的景观有机体,相互依存。高端商住开发区以公共休闲活动区为景观依托,实现了产业的升级;而公共休闲活动区又因高端商住的适度有效的设计开发,提升了景观的层次和品味,两者共同将清凉湖打造成为集产业升级开发、高品位绿色空间共享的滨湖景观典范。#p#分页标题#e#   5.2中心商务轴景观设计   中心商务轴即为纺织工业大道,设计规模约为33.8万m2,长2.3km、宽147m,道路用地88m,道路两侧即为临街商业,与工业用地之间用50m宽防护林带相隔离。此处的景观设计以“纺织、丝绸、飘带、花瓣、艺术、商业”为设计元素,充分契合“丝路花雨”文化主题。道路标准段主要设置花雨广场、树阵休闲广场、商业停车位、喷泉广场、绿化隔离带、地下通道入口、地下通道采光井等以解决道路的通行、商业街城市展示界面形象、商业内街人行购物休闲等功能(见封四彩图5)。花雨广场平面形式采用“飘落的花瓣”及“舞动的丝绸”为设计元素,采用花瓣形的种植池、景亭、铺装形式,舞动的丝绸般流线圆滑的线条,紧扣设计主题,起到疏散交通及提供休闲赏景的作用。道路断面采用“四板五带式”,机动边道、非机动车道、人行商业内街之间采用足够宽的绿化隔离带进行隔离,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通行安全,并为人们提供舒适休闲的购物、休闲、观景空间。此设计方案合理安排道路界面与城市商业界面功能布局,主题鲜明、功能合理,是处理临街商业与道路景观的设计典范。   5.3文化滨水大道景观设计   文化滨水大道两侧绿地分别为74m及29.5m,全长5.7km,设计规模为58.9万m2,道路红线宽度64m,道路两侧绿地中现状有110KV和220KV高压电线塔,设计中应遵循树木枝条、人的活动与高压电线塔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以确保用电安全及人身安全。设计采用纵横交错的纺织肌理花田来体现纺织文化的主题(见封四彩图6),道路北侧由1条贯穿道路始终的规则水系及规则有序的矩形树阵与错落交错的花田共同营造色彩斑斓、规整有序的亲水道路景观,沿水系局部设置观景休闲平台,提供行人可赏、可憩的休闲空间。路南侧绿地稍窄,设计了与路北侧相呼应的花田,形成统一感及秩序感极强的道路景观。阿塔公路为城市形象大道,文化滨水大道与阿塔公路交叉口为文化滨水大道的形象入口,设计采用“七彩琴弦之源”为设计理念。七彩即七色彩虹,红紫色寓意为光芒,橙黄寓意为丰收的麦田,绿色寓意为茂密的森林,蓝青色寓意为清澈宜人的水岸景观;七彩与琴弦纤细、缜密肌理,共同编织七彩纺织纹理。入口设计采用七彩纺织纹理,运用七彩喷泉广场、九宫格柱阵、纺织纹理的绿篱色带、开放空间、树阵通廊、生态林地等共同营造开敞、大气、功能合理、主题鲜明的道路形象入口空间(见封四彩图7)。除以上3个重要设计区域外,社区运动公园、慢行休闲廊、科普文化园、农业观光园、生态防护林等,共同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集工业发展、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文化底蕴浓厚、生态居住、农业观光于一体工业新城。   6“丝路花雨”主题的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以“丝路花雨”为设计主题,种植空间按景观框架设置相应的种植空间形式,在核心景观区域用纵横交错的织锦花田、花瓣形、流线形丝绸种植形式来充分体现“丝路花雨”的主题。农业观光园依托苗圃、现有果园以及地域产业特点,利用阿克苏大枣、苹果、核桃、香梨等果木优势,拓展蔬果嘉年华生态农产及商业。生态防护林用防护林带、果林、沙漠高尔夫共同营造生态、经济兼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防护屏障。树种选择抗性强、耐盐碱、防风固沙效果好的乡土植物,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适当增加植物种类,采用复层种植模式,以达到物种的多样性;适当增加常绿植物比例,提升冬季植物景观;增加抗性强宿根花卉种类及彩叶植物、水生花卉的应用比例,延长景观的时序性。沙化严重的区域,采用防风固沙措施,以达到先绿化后美化的效果。基调树种采用乡土树种新疆杨、红叶杨、白蜡、旱柳、榆叶梅、紫叶李、紫荆、樟子松、油松等,点缀体现新疆特色的树种胡杨等,以达到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及体现植物地域特色。   7结语   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生态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充分挖掘现场内丰富的耕地、森林、水资源及当地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以“丝路花雨”为设计主题,采用流畅及飘动的丝带、“盛开的棉花”及“一片片洒落花瓣”来彰显工业城景观系统“纺织文化”魅力;以多浪文化为底蕴,以纺织经济为引擎,采用绿色板块与绿色廊道的联系,使产业园区成为具备完善的绿色网络系统、便捷的交通组织系统、可达的公共开放空间和集果品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业新城,用设计的手法谱写了一曲曲关于人与工业、人与纺织、人与自然之间的华美乐章。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传统元素;新材料;色彩应用

0引言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衍生而出的,它的理念不仅超前,还顺应了当前时代的潮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一种基于现代性的全新演绎,具有传统文化的风采和特色。它是历史积淀的文化里的精华,天衣无缝的与现代化建筑景观风格结合在一起,具有新时代的感觉和气息,并在审美日益提升的环境下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1]。

1如何定义新中式景观

新中式景观在于新,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风格的独特性。新中式景观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精华,并与西方的传统文化不断地相结合,它诞生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正如大数据的依据,新中式景观继承发扬了我们中国的审美风格,因为在过去和现在都没有这样的景观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将西方文化里的超前艺术观念与中国的传统元素相互采取对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会发生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全新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它是我们不同文化结合的成果,是现代文明的结晶,在未来发展的流行趋势里,新中式景观会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它既能保留原先房屋的模样,又能设计出人们内心中满意的园林生活。

2新中式景观在商业地产中的设计特征

2.1大胆在房地产新中式景观运用新材料

新中式景观强调在新,于是在材料中也运用新的现代材质。深加研究新中式景观,根据其特点和应用,去感受和理解新中式景观在大众群体的普遍化,科学的去选择新材质在新中式景观合理的运用,计算出景观墙、门、走廊、地面铺装、瓷砖等多种经典园林元素的数据,并结合合理有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不断地创新出新中式景观的其他优势,看到具有中国元素的独特风格[2]。采用新材料,也是设计新中式景观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一次巧妙地结合。(1)采用现代化玻璃。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也是一种现代的材料,常用于园林墙的装饰中,也可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丝质软木、花鸟和工程品中的装饰,它的颜色效果丰富多彩,材质可靠环保,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运用整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条石放在绿带上,却不均匀的散落在地上,互相咬合。从中可隐隐看到一种力量的美感,其整体结构是仔细选择和设计而出的。这种美感的来源其实是一种反差感,石头既大又厚,园林墙却规整一致,此外,石头的“不一致性”与墙周围的“完美性”之间的对比,使人们能够通过视觉差来欣赏其中对比出来的美感,提高园林的审美性,其整石的选择也是非常讲究,要选择有材质独特,纹理分明的整石,能够通过这一块石头,从中窥探出大自然的一览美景,如一条滔滔大河或者一座巍峨的雄山。

2.2追求简约,摒弃繁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尊崇的原则一直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山水环抱,花木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新中式景观应采取简约的设计手法来适应人造建筑的不规则性。将其之外的繁杂多余的工艺摒弃。装饰建筑图纸是笨拙单一的,不应粗拙的一丝一毫按照图纸建造,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是缺乏人文理念,若问设计建筑精美,设计手法规整的当属西方的园林艺术。虽然结构精致,但是却在布局严谨的基础上少了舒适宜居的人文理念。随着时代的更迭,现代人们的脑海中的居住理念更加的人情化,不再追逐美感规整,更多的式选择舒适温馨的地方[3]。

3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应用分析

新中式景观是沉淀了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它巧妙的将传统的设计手法和现代设计手法联系起来,将多余的枝节砍掉,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独特的历史底蕴,又能在新时代不同的景观设计中独树一帜。

3.1传统元素在新中式景观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元素是极其丰富的,它其中蕴含的历史元素和传统文化都包含了特殊的意义,都是设计研究者深加研究的一门必修课。这些传统却又意义深刻的中国元素,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新中式景观结合中国的自然景观,通过抽象或简化的设计手法,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忽略的风景重新变得具有可观性,这是目前艺术界的一个例子,物质生活变得更加平衡,精神世界也会愈加丰富多彩,在这些传统的元素背后,都是我们深加研究的方向,它会给我们一种使命感,我们支持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同的情感交流,并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助于我国文化传统形象的提升。

3.2新中式景观不同设计园林的手法

中国园林的新形式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术中学习而来的,当然,它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术是大同小异的,如绘画、对视、等等传统的设计园林的手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新中式景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能够焕发出最大的活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并可以与与现代元素完美的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合理去运用中国独特的传统元素,才能设计出具有人文情怀的园林景观。此外,新中式景观结合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如视觉视觉、屏障视觉、压抑视觉、对比视觉、借用、视觉泄漏、额外视觉等现代手法,这些都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它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结合山水,使山水的园林风格具有渐变、中小型的冲击力。并且善于运用门窗等可设计元素,能够选有效的选择切割出优美有色彩的景观。

3.3在新中式景观中选用不同的色彩

色彩在建筑设计上是最直接、直观的表达,如果评价一座建筑设计的是否完美出色,第一凭借标准就是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是否正确研究运用到色彩。

3.4与传统民居相结合

在中国古代,由于阶级分化,平民百姓对古典园林建筑可遇不可求,所以每个平凡人心中都有一个古典园林的梦。而房地产们也恰恰抓住了这个商机,巧妙地将古典园林艺术与传统民居糅合在一起,古典园林景观主要集中在以下地方:如庭院,街巷,门墙都可感觉到古典园林的气息。既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愿望,又提高了景物的可观赏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流行趋势,它不仅结合了中国传统元素的风格,又揉合了西方的严谨布局的艺术形式。新中式景观既把中国复杂精妙的设计艺术手法继承过来,又结合了现代化的艺术风格,将古典园林景观布局的精致富有人文气息,将中国传统元素发扬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惠慧.新中式景观在商业地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2):100-101.

[2]刘洁.新中式景观在别墅住宅区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42(12):108-109.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7

【摘要】

针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分析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的一般内容,并根据当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风景园林设计中用地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进行论述,得出地势平坦园林、傍水园林等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用地的一般思路。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用地

目前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土地资源浪费、景观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园林建设总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对当地风景园林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园林设计作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最基础环节,在合理规划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土地问题,需要做好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最终提高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

1对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设计

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是常见于城市内部的一种园林场地形式。从当前城市园林景观用地规划中,可以从大多数的已建成的园林中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已经对现有土地、地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根据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控制。在经过上述处理后,风景园林的的景观一览无余,整个园林景观都被清晰的展示在游客面前,因此在这种园林规划中,常被设置大型集中的标志性景观,如著名的天安门、埃菲尔铁塔等。一般在地势平坦的园林设计中,为有效解决园林场景中的用地问题,设计人员通常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景观需要适当处理主体建筑与周围参照物之间的关系,针对高大标志性建筑可采取缩短式的设计方法,不断缩小参照物用地,来减少整个景观的用地情况。以贵州某风景园林为例,该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将“门”作为整个景观的主体,并在门的周围简单的铺设假山、假石,没有按照传统风景园林设计惯例将“门”设计的特别高大,而是依靠周围的参照物凸显“门”的特别。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减少了“门”景观的用地面积,也有效降低了景观总成本。②在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设计过程中,要妥善协调设计景观物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差别,在保证景观物整体美感的同时,也要兼顾用地的要求。以著名的上海世博园贵州馆为例,该建筑景观在设计过程中独出心裁的采取了“头饰设计方法”,将贵州少女的头饰物应用在建筑中,并且在场地选择中,也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木”、“绿”的主题,将绿色、可再生的观点发挥到极值。结合贵州省在景观设计中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在地势平坦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景观设计的用地管理要遵守景观设计的整体要求,确保能在满足景观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开展用地管理。②在主体与参照物的用地选择上,可以遵照4:1的比例进行合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控制主体建筑的面积,既保证参照物不能“喧宾夺主”,又保证主体景观的整体形象得到体现。③针对景观中某些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土地,要尽可能的赋予这种土地“绿”的概念,通过植树、覆盖草坪等保证景区整体美观。项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象要素概述地表物质、地基承载能力地形长度、坡向、高程河流湖泊分布、水库、地下水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相关政策法律降雨量、日照、风速等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要素分析

2傍水园林的园林场地设计

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水”一直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傍水园林也成为我国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傍水园林的设计现状来看,由于这种园林中含有大量的“水”元素,湖泊、河流纵横交错,导致其园林用地管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选取一案例,对其傍水园林的场地设计管理方法进行分析。该景区包括1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区域19个工业企业,在通过退耕还林等处理后,整个景区新增绿地面积约为65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上升到80.0%。在这种背景下,该景区存在部分问题,主要包括:①景区道路周围建设有一定数量的高层建筑,这与整个景区自然、协调的主题概念不符合;②主体湖波依靠曲折的湖堤将整个湖泊划分为多个湖面,虽然增加了主体湖泊的趣味性,但游客不能一目了然的观赏湖泊全景,趣味索然。针对上述问题,该景区管理单位对整个景区进行了以此全面的设计,具体措施包括:围绕该景区“自然野趣”的主题,对整个景区进行全面改造。①大量拆除景区内部的违法建筑物与无保留价值的建筑物余额为27.7万m2,规划新迁建建筑面积越6.9万m2;②重视对湖泊总体的水资源保持,针对景区存在的不合理湖堤现象,对其进行拆除,保证了景区内水景观的开阔性;③针对景区周围存在高建筑的现象,重视在湖泊周围种植槐树等高大树木,通过对比参照,降低周围高层建筑对景区整体质量的影响。经过上述处理,该景区累计节省土地面积约为21万m2,并且经过湖堤改造、植树造林等改造后,景区内土地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达到了土地保护的目的。

3山体园林的场地设计

3.1山体园林场地设计问题概述

一般在山体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保护与利用天然资源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并保证能在不同设计阶段重视用地管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多种因素。在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中用地要素体现在多个方面,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进一步明确有关山体园林景观用地的关键点,以全面提高用地质量。

3.2常用方法

考虑到山体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为确保在该项目设计中能达到用地管理的目的,在操作中可以重视以下几种技术的应用:①对空间格局的控制。与其他风景园林景观相比,山体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因此在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从风景园林景区的大体环境出发,在掌握园林整个风景结构的特点后,对整个园林项目进行判断,判断景区内的哪些项目存在滥用土地项目,哪些土地能被应用于社会生产。除此之外,要全面分析景观的空间结构,并将对景观界面的控制作为关键工作。例如可以通过自然景观与建湖景观的协调搭配,来达到多层次景观的目的。②视觉景观分析。对山体景观而言,当游客进入景区内部之后,会从多个视角观察这个景区的内部景观,这就要求景区在控制空间格局的同时,做好游客的视觉景观分析,实现土地管理与景观搭配的统一。鸟瞰视景可以反映风景园林的总体环境。鸟瞰视景的分析,可借助景区地图、航拍和卫星遥感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整体景观结构分析,注重大关系的协调和把握,坚持自然与景观共生的原则;风景园林中的点、线、面、体等可能成为视觉焦点的要素,需进行景观形态分析;风景园林的色彩分析可根据色彩地理学的观点由异化的空间体验和独具地域特色的空间聚落形态构成。

3.3实例分析

某山地景区在设计,为进一步协调景区地基与周围山体之间的关系,适度控制了景区的整体范围。

3.3.1用地评价

该项目通过GIS技术,对基地的坡向、高程、道路坡度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本地区的生态优势与土地管理问题,包括景区周围的生态斑块、建筑划分等。总体而言,该景区土地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3.3.2用地规划

该地区用地规划依然延续着《××景区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景区空间结果,突破现有行政区划分,统筹各个发展,提出了“一山、两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在景区空间划分中,强调通过密集土地的利用方式,将紧缩的景区用地与有机生态网络结合在一起,建设地形成团簇形布局,实现空间的有机聚合。在北部比较平坦的区域安排办公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组团用地通过绿地分隔,形成具有差异性的复合功能组团。规划呈组团式带状发展布局,通过紧凑的空间划分来实现景区项目的土地节约性。

4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用地的相关内容,并从平坦地区、傍水园林、山地园林三方面对其用地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在风景园林设计的用地管理中,需要在考虑风景园林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其用地问题进行分析,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景区整体结构、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实现风景与用地的有机结合,最终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崔晓洋 单位: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胡一可,唐睛娴,邵笛.风景名胜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夷山北城新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风景名胜),2014(01):96~100.

[2]孙筱祥.风景园林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园林风景,2013(06):34~40.

[3]杨锐.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一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中国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2013(06):6~9.

[4]南晓娜.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26~27.

第二篇: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体现探究

现代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看法和要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人文情怀及社会效益,对于推动城市化建设、便利人们生活、陶冶人们情操以及维护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人性化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措施。绿化建设在城市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风景园林建设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体现,加强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以人性化理念对其进行设计建设,才能将风景园林在城市绿化中的人文情怀及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来。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在设计上缺乏一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风景园林设计无法体现园林建设的包容性、地域性和效益性。因此,将从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缺失现象为基点,对人性化园林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进行简要探讨。

1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缺失的具体体现

1.1政府部门无法做到对绿化规划的监管有度

政府部门对园林设计人性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缺乏对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和调控,直接导致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绿化的社会效益。在植物选择和栽培上未能达到设计标准,政府的监管缺失直接导致了绿化建设绿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缺失,绿化缺乏整体规划的和谐感,脏乱错杂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基本形象。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城市绿化建设,尤其在政绩工程观念的引导下,园林设计偏向领导的个性化指导,而在领导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的情形下,许多错误的设计理念出现并应用于实际,直接导致了绿化建设缺乏实际效用,住宅、交通、绿化三者间的严重失衡,并且在一些不易种植的地皮上进行绿化,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既浪费了政府部门的大量资产,又未能让园林绿化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1.2城市绿化基本指标不完善,绿化以经济效益为主

城市化园林的人性化设计是基于现阶段城市的现实需求来充分考虑绿化所带来的长远效益,其本质是要充分发挥绿化的可持续利用功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缺乏对城市绿化基本指标的有效指导和约束,许多绿化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社会效益和对城市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比如在栽种过程中采用片植而造成后期养护成本增加,在花草选择时未考虑花草生存的基本条件导致成活率低,植物选择和栽种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导致城市绿化无法达到基本指标。

2人性化理念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要求

2.1物理层次关怀

人性化理念下的园林设计对人们的物理层次关怀可以简要概括为满足人们的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及符合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也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以体现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基本前提,不仅要符合人们的行为方式,还要便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在设计时还要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和自然资源,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功能分区明确、公共与隐秘相结合、动静有序的景观园林,并不断加深在细节上的研究,充分考虑各种设施的尺寸、材质、完善细节,为更好地对人们进行心理层次的关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2心理层次关怀

园林设计对人们心理层次上的关怀是基于物理层次关怀基础上的,其不像物理层次那么直观的体现。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综合当地居民对园林设计的需求和建议,通过分析不通过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园林设计,让人们在这种合理设计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改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需求的措施

3.1空间布局重视景观共享

园林设计在空间布局上的人性化体现要着重于景观的共享,即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综合人们对园林的基本需求基础上来划分功能区,即满足风景园林的交往与休闲锻炼活动、喧闹活动与安静活动、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青少年活动和中老年活动4个区域分类要求,做到区域功能区划分的交叉有序和景观共享。

3.2满足审美需求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满足审美需求的多元化是对人们心理层面关怀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设计前期进行有效的调查问卷来分析不同人群对园林设计的建议和功能需求,以便于设计出舒适宜人、自然亲近的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3.3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园林建设的本质是发挥其可持续利用价值,满足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园林设计不仅能构建起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还能发展和延续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从而实现园林建设的人文价值。

3.4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政府部门首先要树立起科学合理的政治觉悟,在处理城市绿化工作时要规避行政领导决策带来的失误风险,在进行绿化建设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建议,要确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确保绿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4结语

要确保城市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需求,就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设计注重人们的物理层次关怀和心理层次关怀,才能营造出自然亲切、舒适宜人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园林空间。

作者:宋妮 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城市风景园林设计雨洪控制利用

【摘要】

新型雨洪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实现了风景园林在洪涝环境影响下的良性发展,可以改善城市水循环,提高园林景观生态和环境美化功能。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1引言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保护园林植被不受大量降雨、洪涝等问题的影响,必须加强雨洪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洪涝影响风景园林的主要原因

2.1园林建设破坏地表径流

为了营造园林的美观效果和方便行人游览,设计公司会规划好园林内的布局和道路走向,用人工的方式改变地表形态,这就导致地表径流被破坏,极易出现水流不畅的问题。一旦洪涝灾害发生时,雨水不能进行正常的排泄,使得雨水更加容易滞留和蓄积,加重灾害影响。

2.2市政排水规划不合理,排水设施功能差

在人为建设园林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到可能的洪涝灾害而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的正常排出。但在进行排水规划时,容易发生偷工减料,以节省经济成本的行为,导致排水设计不合理。此外,还会伴有采用劣质材料的行为,以致洪涝灾害发生时,排水系统运转效果并不明显,对园林景观造成破坏。

3雨洪控制利用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在很多发达国家被称为urbanstormwatermanagement,简称USM,已经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可持续排水系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洪涝调蓄控制系统、土地的多功能利用系统等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将不同的子系统结合,以实现各种功能和目标。USM的核心词汇主要包括资源、生态、滞留、利用、截污、减排等。其中,USM核心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子系统主要包括对源头、中途管网和末端水域采取径流削减和污染控制的措施;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和洪涝调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对雨水的收集、调蓄和净化,并结合USM的其它子系统涵养和保护水资源、减少城市水土流失、减少城市排水和水污染以及多功能利用土地资源。雨洪控制利用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联系的纽带是水、土地和环境等要素。换句话说,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风景园林设计师可以采用或者应该采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控制利用技术措施。

4国内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利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于洪水、雨水的管理大多经历着相似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都是从对水的恐惧到以水为友的转变,从单纯以工程方式解决向以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具体来讲,是从建设以防洪为目的管渠工程将雨水直接排入河流,到修建大量的处理设施集中对雨水进行处理,最后到分散式处理、尽量将雨水就地解决和处理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得以发展、推广。

4.1国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雨洪控制利用的现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我国一样,都面临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其也在不断探索和践行新的解决办法。经过众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和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行雨洪控制利用逐渐成为国际潮流。就德国而言,它是最早应用雨洪控制利用的国家之一,也是取得了很好成效的国家之一。例如:柏林广场中存在的一些雨水,利用植被渗沟和下凹绿地等方式有效的收集雨水,在通过设计出园林景观对雨水进行调蓄。德国还专门颁发了相关的法律文件来对雨洪控制利用进行保障、推广,这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创造了条件。此外,在美国的一些区域,例如,马里兰州、弗尼吉亚、华盛顿州等众多地区,都将这种新型的技术应用到了其中,它的雨水湿地、绿色屋顶、雨水塘等为城市的房展添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4.2雨洪控制利用在我国景园林设计中的发展

近些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雨洪控制系统也紧随其上逐渐发展,在技术上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同时在我国各个地区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经实践调查,我国大部分城市中雨洪技术不仅被应用于风景园林中,还得到了居民住宅区的青睐。宁波、北京等城市率先对雨洪控制利用技术见了试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宁波而言,其城市规划的重点主要在于水环境保护和雨水非点源污控制,在江南特色水乡景观的基础之上,在源头、途中和末尾对雨水径流应用相应的雨水控制策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这些措施有效的融入了进来。根据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雨洪控制利用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城市能力会对其带来制约;②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在部分城市中尚未得到推广,还未能够将城市的整体发展同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效的结合起来。

5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具体意义

5.1改善城市水循环

由于城市中的建筑结构都是由混凝土结构所构成的,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损害到城市的固有地形,降低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对这种新型的雨洪控制系统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恢复城市水循环系统,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上来。此外,这种雨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下游洪水冲击、水污染城市问题、河道侵蚀、城市内涝等问题降低下来,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水循环系统,确保人们的生活质量。

5.2提升园林的魅力

新型雨洪的利用实现了生态美观和排水功能完美的融合,在不影响整体环境的情况下,合理解决了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等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不仅没有破坏城市的生态美观,还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这也是新型雨洪控制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的方面。同时,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利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还可以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与舒适的娱乐休憩场所,使人乐于置身其中,享受自然的风光和科技带来的便利。

5.3经济节能,符合科学发展观

新型雨洪的建设将简单的洪涝治理方式转变为雨水利用,可以说是化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洪涝灾害对城市景观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还能够将雨水转化为景观的一部分,使其来自自然又归于自然,促进自然生态的良好运转。而且,新型雨洪的利用并不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和环境改造,是一种既经济节能又自然环保的有效排洪措施,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民众广泛思考的问题,人类要想获得持久发展,必须学会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这已经是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而新型雨洪和城市园林的结合利用正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效体现。

6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风景园林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很好地解决了洪涝治理和景观设计之间的矛盾,但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充分,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和完善。我国各级政府要对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加大了关注力度,并在各城市积极进行推广和普及,以充分发挥其对风景园林、城市发展和人类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轩 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唐坤城.试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13(11):78.

[2]董宁.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5):12.

[3]梁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的控制利用[J].现代园艺,2014(12):42.

[4]杨子江,孔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研究[J].门窗,2014(05):99~100.

第四篇: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

摘要:

形成地域性有很多的条件,有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地貌等;有气候条件主要是当地的低温以及气候变化;还有当地的历史文化的人文条件,而地域性也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特色,本文主要讲述在地域特征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希望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

我国的风景园林有很多种类型,而类型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地域条件,国内比较优秀的园林都是在尊重当地地域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地域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独特的意义,而且地域上的植物、动物等都有着当地的人文精神。而不同的地域因为其具有的情感以及生活习惯和状态的不同,也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情的特色文化。设计园林的人都是在了解了地域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基础上才创造出了优秀的作品。

一、地域性概述

1.1地域性概念

有学者指出,地域性就是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性就是对于某个特定的地域,其中一切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性,地域性就是我们划分地域的标准,它可以是自然属性的,也可以是社会属性的。本人认为地域性的概念就是在地域划分中,一个地域与另一地域格局相区分的本质特性,即划分地域的标准,而这种标准通常是文化形态,但是也不仅仅如是。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动态变化性。影响其变化的外在因素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地域的社会文化要素或经济、技术要素的影响而间接的作用于城市、建筑及景观;另一种则是非本土形式或某种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第二,是系统性;第三,外在多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比较。第四,内在趋同性,即地域划分的因素在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

2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

2.1地域自然特征

(1)地质地貌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土壤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类型很多,因为土壤的表层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岩石一直在风化。园林景观中有地域的色彩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土质的情况不同,土壤类型多样。因此景观中才具有地域的色彩。地貌是因为地球内部在不断的运动,从而形成不同的状态,也出现了多种地貌特色。地球会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出现很多地质活动,例如地震。同时地球的外部也受风化以及冰川的影响。以为地质活动多,出现的地貌类型也多。

(2)气候气象

大气层位于地球最外部,与人类基础最多,相比地球其他的部分,大气层是最活跃的。人类在进行活动的时候,需要大气层。而且在维持生命的时候,也需要大气层。大气层的变化具有周年性,正式因为大气层的不断变化,才使得地域出现了气候以及其他的气象。

(3)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在进行后活动的基础,从古至今,人们在生活以及居住的时候,水是其选择居住以及生活的首要条件。人类常常近水而居,可见水的重要性。临近水的位置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

2.2地域人文特征

任意形式的规划设计流派,即使风格样式存在着风貌差异,在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可以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影响作用愈来愈大,在某种形式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甚至体现出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遗留给后人记载与放映出人类历史活动发展的重要记录,属于人类地域特征的重要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与历史人物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记载与传承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历史遗迹进行科学有效的充分利用,然而这种利用方式不允许进行恶意篡改处理。在现在很多的作品,尤其是后现代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人文色彩,这是地域特征中的一部分。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也加入了人文的特征,例如某地的园林景观,该地位置的地形复杂,而且地质陡峭。这个位置距离湖面非常近,如果在各个位置上建造各类建筑,那么在湖面在涨水的时候,会对建筑安全有影响。但是如果选择修建园林景观别墅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保证别墅的整体性。别墅里每隔一段时间举办各类的聚会,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别墅的实用性。纵观园林中的整体布局可以发现,这样的别墅景观可以使建筑的功能达到最佳。在设计园林景观别墅的时候,要保证布局开合有度,从设计上也可以看到设计疏密有序。景观别墅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并且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园林景观中的门坊以及桥洞等都有古朴的色彩。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加入了人文的色彩,而在园林的规划上更要体现出人文符号,这样才能保证景观中有地域性。

二、地域特征的视角设计园林景观

1地域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气候的不同,而且气候也影响了很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水文以及生物等条件,甚至是当地的地形地貌都有气候因素的作用。由于气候的变化,也致使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些都对园林风格产生了影响。

2园林中最重要的就是植物,因为其是造景的重要条件,而且气候影响最严重的也是植物。因为气候的不同,植物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植物也有很多的品种,园林中类型相似的植物都是以群落的方式出现。而且植物有很多的样式,色彩也比较丰富,这也是我国园林中的一个特色,更是全国园林中典型的特征。一个比较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可以发现自然环境中植物的美,而且能够把这类的植物移植到园林中,或者是将带有色彩的设计加入到园林的设计中。这样以来,设计出来的作品中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仿照一些优秀的案列,而园林设计师也可以这样,参考一些优秀建议或者是案列,但是因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只有在其适合的条件下才可以生长,因此在借鉴的时候,要考虑到园林的气候以及地质等条件,才能移植植物。以免植物的移植的过程中死亡。在充分的考虑到园林景观中的气候条件之后,可以让植物有较强的生命力。成为景观中的一大特色。

3园林在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地质地貌的因素,因为其对园林的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分布上,地区的不同,当地的地质地貌会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有的地区地貌是高原,而有的地区是山地,还有一部分是平原以及丘陵,而且这些地区地貌类型都不同,因此在设计园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地貌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从江南的园林景观以及北方的园林中看出来。

4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要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是遗迹,因为历史是记载着当地人们生活情况,是一个具有价值的记录,在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当代的社会人们的活动,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历史知道一直以来人类和地域的联系以及作用。历史遗迹是地域中的财富。因此设计师再是设计园林的时候,可以利用历史因素,并且将保留在园林中。虽然当代是一个现代社会,但是在改造或者是建设新的园林景观的时候,不能忘了历史,要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从而将园林赋予新的功能,并不是将一切带有历史味道的因素全部抹杀。

5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地域的不同,形成的民俗风情也不同。而且有些民俗一直延续,因此在开发地域的时候,也要考虑民俗的因素。这样在开发的基础上,保留着民俗的特点,而设计师在设计景观的时候,也要将民俗的因素融入到设计中,使游人在观赏景观的时候,知道了其中的民俗文化。

6当今时代在设计景观的时候,已经与原来的设计有了明显的区别,而且其风格以及面貌都大有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园林在当今时代的地位不同。传统的园林主要是为一家服务,是家中的后花园,可以供家人游玩,园林的面貌以及规格都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的园林景观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现在设计园林也成为了一个城市在进行基础建设中的一个内容,服务的范围扩大,而展现出来的面貌特点基本上是开阔、宽敞。现代园林的发展,主要是讲究公益性,而且时代的发展特点相同,就连在管理上采用的都是现代的技术,而且设计的理念也比较先进。

结语

由上述可知,我们在设计园林的时候,已经和过去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的园林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艺术性以及科学性,而且也是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园林景观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需要人用心去领悟园林中的特色,而且要善于发现园林中的美,去创造园林中的不同。园林的设计要在注意其具有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挖掘其中的历史以及民俗文化等潜在的东西。

作者:兰兴光 单位: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1-4.

[2]王合文.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国住宅设施,2009(04).

[3]付路芳.浅谈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园林风格及其规划形式[J].现代商业,2008(21).

别墅景观设计范文8

1.风水景观文化底蕴丰厚

我国古人认为,风水理论就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环境的运动和变化规律,采取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之道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就会获得人生的和谐美满与平安快乐。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讲究“和”,凡事追求吉利,生活期盼持久祥和,所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美满。而风水理论就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理解并人为地加以控制、迎合、引导、利用,从而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证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这是人类世代不懈追求的生存目的,也是人类生存文化的根基。因此可以说,风水景观实际上不仅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也是一种附带了人类环境意识和活动形态的文化景观。文化背景是景观环境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尤其表现在人文景观环境上。景观环境的形成与其所处文化背景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又反映着文化。中国的景观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风水景观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特色。风水理论既是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表达,也是中国特色景观的最基本的要素及文化渊源,具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

2.中国传统建筑与景观环境中风水布局的生态思想

在我国诸多传统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设计中,人与环境常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建筑和环境是和谐共生、荣辱与共的,个人的兴盛与衰亡与其所处环境的风水布局密切相关,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思想。安徽歙县宏村的景观规划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宏村水系由两处水源形成,即地表水与地下水。不仅在理论上遵循了中国古代的风水法则,在实际的运用中也显现了非常科学的一面。村内的月沼和村外南湖形成了“阴阳”二水,这两个水系互为补充,相互调节,使宏村的供水系统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既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涝灾害,又可以保证水质洁净。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而世代居住宏村的汪氏家族,历代人丁兴旺,才人辈出,与这良好人居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风水思想具有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内涵

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恰恰包含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内涵和设计原理。现代景观生态学思想强调要以自然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风水景观格局,讲究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共生共荣,实际上是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风水理论的理想景观是“藏风纳气”,意即寻找生命之气,存续生存能量。这种有生气的居住环境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之地。这种风水景观也可以通过利用人工造景,规划设计出水景方位、水势大小、水流方向,同时有机规划和利用居住区道路分布和走向,以达到风水学中的理想山水区位环境,使人在其中可以产生各种有益的物理、生理、心理效应,思维清晰敏捷,身心愉悦健康,创造力也格外活跃。风水理论认为,住宅室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摹本来构建的、人为形成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将自然因子运用到人为环境之中,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居住区景观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住宅建筑、环境、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是一整套的环境与场地的设计,和建筑的概念不同,和园林的概念也不能混淆。因此,运用传统的风水理论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将传统景观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就可以营造出自然、宜人、生态的居住区景观环境,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风水理论所蕴含的生态设计思维

风水理论的本质是协调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风水理论认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系统为本,构建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与发展,人们对全新的技术手段目不暇接的同时,困扰人们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近百年来,科技的进步似乎让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工业与技术革命的恶果触目惊心,这一切使西方思想文化的基本观念被深刻反思,西方原有的机械自然观正逐渐向有机自然观过渡。而东方的文化理念,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世界观中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景观文化理念,被重新认识和诠释,明确了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从欧美的“都市美化运动”到奥斯曼的“巴黎改建”,再到霍华德在《明日的城市》中所提出的“田园城市”,都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的渴望。人们将目光转向秉承“有机自然观”的东方,探索中国风水文化的潜在价值。中西方设计者将风水文化及其核心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试验性的尝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美国的景观建筑师中,赖特是最早提出“有机建筑”这一思想的,他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表达“有机建筑”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有机建筑”源于老子的道家哲学。“道法自然”是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赖特的“有机建筑”思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外结合,内部与外部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部即是外部,外部即是内部。简单来说,就是有机建筑本身自然地存在于环境之中。流水别墅如同从地底自然生长出来,浑然天成。建筑、空间和环境相辅相成,依照自然的启示行事即是“道”,注重各要素的联系,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万物皆有本源。在材料的选择上,因地制宜,选用当地的材料,且所选材料的使用忠于其原本属性。这也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赖特认为:“建筑和其他自然要素一样是平等而有生命的,建筑是不能与一定的生存环境割裂而单独存在的。”这也表现出赖特对于道家“有机”与“和谐”思想的认知与追随。风水理论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若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评析,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提取其合理成分,摒弃其糟粕,这一古老的文化理论将会重新焕发青春,对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发展也将助力非凡。

四、风水设计符合我国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特点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城市改造的进行,设计师们对风水理论也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研究,将风水理论运用到居住区的选址及布局中。虽然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居多,少有山谷围绕、河流穿越,但也可以不失章法,将传统的风水理论运用其中,达到景观宜人、居住舒适的目的。在现代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中,具有风水格局特点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风水景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景观哲学,又符合人对景观环境的审美要求,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行为特点。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常引入风水理论以实现“依山傍水”的格局。例如,可将高大的建筑安置在小区的北部,以阻挡强劲的寒风;水景可人工引入,形成明堂;居住建筑常以绿地所环绕,以阻挡来自于街道及以外地区的烟尘与喧嚣。通风和采光是人们对居住建筑最基本的需求,亦是风水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居住区内的建筑可以平行布局或自然错落来实现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小区内道路的设计应曲径通幽、弯曲有情,以达到藏风纳气的效果。植物的配置方面多选择乡土树种并与外来植物相结合,可使之生长繁茂景色宜人。传承“风水”文化,继续发掘、研究风水理论,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会创造出更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风水理论中所说的风水景观格局和形态,从本质上讲是人们追求安全需要的心理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人性化以及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满足等观念,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重视,他们开始研究人们的居住喜好、行为心理以及环境的影响,并尽量通过设计来实现人与景观环境的和谐互动。由此可见,认真发掘中国的风水文化景观内涵,深入理解其景观文化思想,会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的生气。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