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下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下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要]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该课程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剖析了该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创建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

引言

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科中重要的二级学科,是20世纪兴起的专门研究产业经济问题及产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经济发展中更好的遵循经济规律,促进产业经济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紧跟时代步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不但有利于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更有利于从产业组织角度思考企业战略问题。

一、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也成为世界的主流特征和所有国家的共识。教育成为人们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环节当中。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创新培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内容设置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基本理论的分析,而轻视方法和经济学派的介绍研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更多体现在知识层面,不能有效应用在实践创新中。当前,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相应的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战略,也将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主要举措,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跟随时展潮流主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例如经济学和心理学的逻辑在某些情况下会实现协同化研究。再加上某些被经济学领域所未被重视的内容,在新的学科交叉视角下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产生了新制度下的经济学,也给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关的技术保障。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从基本原则来看培养创新型的经济学人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要在方法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摆脱传统学科知识传授方法的弊端,例如教师应该选择更加具有启发性的素材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要融入领域内的前沿性观点。这样一来可以在扩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有关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要素。

(三)改革的综合目标

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学要培养高素质和创新性的特色化优秀人才以适应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应用型人才和研究性人才两种主要类型,一般情况下现代经济学的教育教学目标重点探究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目的在于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日益竞争激烈环境下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将改革的综合目标定位于三位一体的创新设计环节,将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进行有机结合之后,进行学派经济学的研究。

二、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产业经济学》介于宏微观经济学之间,又称之为中观经济学,有较强的理论性,既需要借助微观知识对企业决策进行数型分析,又需要借助宏观知识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分析,还要借助计量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太多不易掌握。然而该课程教学环节所使用的教材、教育软件种类繁多不易甄别,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本身存在差异,缺乏具体的规划和侧重点的特点,再加上经济学专业并没有严格的文科和理科划分,混招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给课程的正常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结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之贴近实际生活,将成为今后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也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到预期标准的核心内容。我国产业经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传统范式(1949-1978),从初期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过渡到生产资料增长,确定了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过渡阶段(1978-1984),基于现实产业结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现实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新范式(1985至今),国民经济的产业重点实现了从农业到重化工业的过渡。从产业发展的特征来看,联系经济发展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课程设计,能够正确认识经济增长背后的结构矛盾,并且提出我国经济走向与结构变革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阶段。所以从当前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的产业经济学教材来看,学科内容过于庞杂,一方面会研究企业行为,另一方面还会研究到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问题,使得某些内容缺乏将匹配的实证案例分析,这显然与我们在实践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偏离。对此未来的院校需要明确授课体系,让教师根据基本框架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主要表现在一些院校依旧以教师“满堂灌”作为授课方式。传统的理论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通过实践分析开展实践探索,自然很难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成长正处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和高加工度化阶段的过渡环节,在强调产业结构的平衡和合理的同时,也要关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层次发展,保障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的合理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进行教学环节时一般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然课本上的案例缺乏实效性,很难让学生有具体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单一

产业经济学从本质来看属于应用经济学科,考核方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很难有效结合实际进行结合,无法实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综合协调,使得教学效果与产业经济发展实际运用之间产生矛盾,学生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发展环节的各类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现实问题,在《产业经济学》教学考核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在考核方面,如何解决考核方式过于单调的问题,将成为今后教学考核的重点部分。

三、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重视课程的合理设计

考虑到产业经济学在应用经济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资源选择方面,需要建立统一而规范化的标准,针对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将教材侧重点体现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制定配套的教学大纲,使之更加贴近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并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时,也可以借助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让这些零散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晰而直观的整体知识体系,并长期有效地对这些内容展开应用和记录。

(二)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借助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多采用“案例教学”“参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方式,借助教学软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性。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来看三位一体教学内容提出要整合基本学科理论,并加大对于分析方法的研究,加强学派教学,所以教师也应该将学生视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方法论介绍和经济思想方法的研究,进行高层次探索。从现实要求来看,三位一体教学内容能够紧跟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节奏,对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相关要求作出回应。特别是全球化趋势下,国际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密切联系,学生本身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在考核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以过程性考核评价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环节,或是进行产业经济相关的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展开角色扮演。例如,进行分组考察,学生通过分组,扮演不同的厂商、实施不同的市场行为、继而形成不同的市场绩效。再让学生通过设计PPT,课堂讲述评比等形式进行考核;此外学院注重实验课的设立,利用互联网软件上机操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成本有限的条件制约下,面对竞争的市场,运用博弈论的知识,制定合理的决策,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软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基础知识的积累,且意识积累比知识积累更加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方面,思维和工具对于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进行考核的环节也需要进行多元化评估,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创造。

四、结语

要想培养更加优质的学生,适应社会环境,需要高等教育领域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力培养,这也是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理念,正确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创新产业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方式,实现现代化演变。

参考文献:

[1]王向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产业经济学》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34-135.

[2]刘松竹.提高财经类本科院校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改革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5(4):95.

[3]王金翎.地方普通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浅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2):108-109.

[4]吴如涛,朱扬,陶辉.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推动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X高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7):3-4.

作者:刘婕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