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公文范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公文范文

公文范文范文1

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读书培养模式首先,科学选定专业必读书目,制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读书制度。专业必读书目必须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门类。重点涉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该读的蕴含政治理论及丰富的行政思想的中西方书籍。同时,不能忽视其他相关的专业综合类图书。由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选择书目时应扩大范围。大一新生一入校,专业教师就要给他们讲授专业书的重要性,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读书目,同时初步介绍专业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进行专业阅读入门练习。有必要的话,可以把必读书制度列入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当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班级的辅导员要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配合起来,规定各年级读书的数量与书目,并要求学生参与必读书阅读考核,把考核计入政治学读书报告训练总学分,以此来督促学生认真读书。其次,教师要加强引导,形成学生热爱阅读、勤于思考、争相讨论的读书氛围。专业教师在自己长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与知识,这对刚刚入门还在书海中苦苦挣扎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教师准确深入的指导对学生的阅读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训练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人读书的过程,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群体读书中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可以集思广益、质疑探讨,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内容融会升华,提高读书训练的教学价值。由此可见,专业读书训练必须与导师制和小组学习法相结合。最后,把政治学读书报告集中实践环节打造成学生一年来读书成果的展示会、宣传栏。小学期指导学生根据各自在一年中的读书情况分组,保证每组读书的相关性和补充性。然后,根据小组汇报活动,各组推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全班的读书报告会,指导老师随机组成现场指导小组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在汇报结束后,评选出阅读明星,并给予表彰。

二、夯实学生学术创新的基石

加强学生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培养学生学术思考的问题意识,在对某个学术问题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综述训练,把文献综述与所要研究问题联系起来,文献综述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界研究现状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方向。在学生进行文献综述撰写训练之前,经验丰富或有写作功底的教师要作专题课,讲授文献综述的基本写作要领,并结合学生情况点评一些范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献综述好坏的差异,从中汲取经验。专题课结束前,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同时又适合学生学术水平的选题,让学生文献综述训练更有方向性。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文献综述撰写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在小学期的两周中,每个文献综述训练小组开展2~3次,中期教师指导检查活动,对学生的撰写情况进行督促,解答出现的问题,纠正出现的错误,使学生的文献综述撰写训练的实效性更强。为检验效果开展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现场提问、现场修改的文献综述的考核方式。

三、与实务部门联合共建开放式公文写作训练模式

公文范文范文2

【关键词】学生管理;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的写作方式,《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辅导员应当“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习和运用好应用文写作知识,尤为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应用文写作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给日常工作的上传下达带来不少麻烦。

一、应用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文种使用不规范

一是请示滥用。如平行部门之间工作沟通,误用“请示”,不用“函”。二是报告与请示混淆。报告中夹带请示内容,或先斩后奏。三是杜撰新文种。有的将“计划”错写成“计划书”。

(二)主送机关不规范

主送机关应使用单位或部门名称,如部门上报学院,主送机关误写成“学院领导”,而不用“学院”。

(三)语言使用不精准

1.口语化。例如:目前暂未发现校园网贷,但存在相当部分的同学使用支付宝“蚂蚁花呗”这一类信用支付,已提醒这部分同学远离校园贷,尽量不要使用。其中,“相当部分”“尽量”“不要”较为口语化,不适用于书面文件。2.不严密。例如“关于表彰2017级军事训练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标题使用“军事训练先进班集体”,而在正文中却偷梁换柱,使用“军事训练先进集体”。3.不精练。常见堆砌文字,翻抄同一材料,未提炼观点。如工作总结一一罗列活动名称,看不出重点和亮点。4.不规范。例如在描述传销危害的段落中“助长和膨胀部分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本意为“助长部分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和“使部分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膨胀”,却杂糅一起,“膨胀”一词用在此处,属于词性误用。5.语言不得体。句式应少用感叹句。如工作布置中“务必高度重视,按要求执行,否则后果自负”,语言生硬,受理单位或难以接受。

(四)结构逻辑紊乱

行文结构应按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或事物发展的空间变换顺序,或事物的逻辑顺序谋篇布局。但常出现逻辑结构不严谨的现象。1.要素不齐全。一则事务通知,应明确通知的对象、具体事项、时间和工作要求,常犯的错误是通知内容超越职责权限,或通知对象遗漏。2.逻辑混乱。事故报告可采取倒叙的表达方式,先交代事故基本情况,再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处理结果。自查报告须先明确上级部门督查的事项和内容,对照自查,有问题则要实事求是地说明,表明整改决心和措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材料薄弱

1.主旨依据不足。支撑主旨的材料过于单薄。2.材料与主旨不符。材料须围绕主题,而不能偏离主题。(六)格式不规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对字、行、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图文的颜色、排版规格、眉首设置、页码设置、特定格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常犯的错误有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错误,不设页码,附件多个标题内容未对齐等。

二、改进对策

(一)熟悉业务

要想写好应用文,首先需要亲身实践或研究相关工作。例如,笔者先前没有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对班主任量化考评实施细则无从下笔,但本学期起在担任新生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和规律后,很快就能完成班主任量化考评实施细则写作。

(二)借鉴范文

制度建设可以参照同类学校或本校以往的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计划、总结、报告、请示等应用文,可以参照本校本系部以往的模板,或查照规范例文进行借鉴模仿,在写作中不断思考和提高。

(三)虚心请教

刚入行的新手,在写作上通常会犯一些错误,属于正常现象,要虚心好学,多听领导、同事、业内专家的意见,才能较快地熟悉写作技巧。

(四)勤加练习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文,除了一部分是上行文、平行文外,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下行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思想上提高认识,写作上狠下功夫。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范文3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写作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受体(教学对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应用写作水平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经过3年初中教育,而初中多注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学习,应用写作的内容较少,除请假条、板报稿、广播稿等会偶尔接触外,其他文体较少运用。在这种教学大纲设置下,学生对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写作接触较少,基础较差,对此学生需要一个适应、学习过程。而且中职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比高职、大学生要早3年以上,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量(包括语文课程)较少,文化素质积累不够。

2.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应用写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偏重于专业课,认为专业课就是“主科”,用人单位也只是看重专业技术,所以觉得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就够了,可以“一技走遍天下”,因此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基础课程属于“次科”,甚至可有可无。同样,部分老师也持同样的看法,导致对应用写作课程不重视,照本宣科地完成课程,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了。在这种教学,授—受体都持同一观点的普遍心理下,一些没有偏科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在此门课程上用的精力有限。

3.现行教材求全求广,种类繁多,文体格式程式化,容易形成学生畏惧、厌烦心理

现行应用写作教材种类繁多,力求在面上“一网打尽”,如公文文体就包括了行政公文、法律公文等与一般工作、生活联系不大的文体。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人从事的岗位是基层和生产一线。这些文体真正应用得上、甚至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却占了实用语文教材较大的篇幅。这部分文体种类多,格式严谨、规范,缺乏感性和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抑制了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独有的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容易陷入八股文式的窼臼。另外这部分文体在格式上类同,容易混淆,而且编排在课本前列,学生初接触应用写作便感觉枯燥无味和吃力,容易产生畏难、厌烦心理,不利于对其他文体的进一步学习。

4.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因为应用写作文体的共通性,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具有程式性的特点,通常是先介绍文体常式、格式和写法,然后是写作注意事项,最后是课后练习。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教学上按上述教材编排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进行程式化教学,缺乏变化和趣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有所侧重。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考核体制不完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当前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考核体制,但中等职业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考评仍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如教学督导抽样性质的听课观课,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习成绩、教师自评等,都是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依靠教师的评改,而教师的水平、偏好等会影响到学习成效的评定,甚至为提高合格率而放宽标准。而机械、电脑等专业不但在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及评分方面实现标准化,在专业技能方面也通过实操及考取资格证书,或通过实习、用人单位的检验来体现教学成效。

二、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的方法

1.在思想上共同提高对应用写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出一名中职生的素质与能力。一份有创意的方案,一份观点独特的报告,一段具有鲜明特色的自我介绍,均可能创造良好的机遇,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中职学生在心智方面仍处于成长期,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指导。教师应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社会不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技术上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即“能文能武”。这样的人才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是更大的,也是择优录取的要义。在相同的专业技术条件下,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优于别人,用人单位的录取意向不言而喻。所以学习应用写作不但是学文体格式,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规划的准备,是另一种“专业技能”,能让人受用一生。

2.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制定针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包括制定考评标准和方式;制定标准化和主观性相结合的题库及答案;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的内部考评方式;对实习单位发放的实习评价增加实用语文方面的打分项;聘请大学的语文专业教授、专家现场参与听课评课、检查课件内容、抽查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系统内的教学比赛、专业刊物的投稿等,折算成分值。基于以上方式,形成对教师全方位的标准化考评体系。

3.整合教材,合理、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

就教材缺乏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把公文文体、司法文书、财经文体应用程度不高的内容删掉,或编排在课本末尾,只作了解;把常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日常文书、求职信、简历、申请书、总结等按由难至易的程度进行编排、设置,并适当增加当下网络上流行的新兴文体进行介绍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掌握应用写作技巧不是实用语文的全部目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才是根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文体的比较和发展变化,以丰富的资料和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兴趣。如在教授专用书信一节课程时,可以选取文化名人的书信作品,从其称谓、落款、谦语、敬语、行文等来体味旧式书信文字之美;从信笺的纸张、图案、竖排书写以及书写介质—毛笔和墨汁等来体现格调之美、形式之美。通过类似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文体格式之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眼光、增强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现时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情境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等,不一而足,采用的媒介和工具也十分丰富,包括PPT制作课件、视频、网络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课程内容在方法、工具、内容等方面进行巧妙搭配,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例子作范文,从而打破传统的讲课方式;评改作业方面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QQ、博客的方式替代传统纸质作业,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效率。一种方法用到底,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成效。

(3)在班内或班级之间进行分组编制进行协作与竞争,提高写作水平。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背景、素质、性格都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或竞赛,如在调研项目、讲演、辩论等活动中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执笔等,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4)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评改。改变现今主要由教师评改试卷的单一模式,适当由学生一对一互相评改作业,或成立小组集中评改。学生代替教师改作业的做法早已存在,但原因多是为了赶时间,或减轻工作量而采用的非公开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来方法一样,但学生互评的目的和效果与之有天壤之别。对学生而言,改变身份、转变角度,能设身处地地对作业进行思考、评改,有切身的体会,对自己、对被评学生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时能弥补同一教师单一思维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评改作业进行质量监督和把关,对好的作业和评改进行公开的点评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改作业的学生而言,批改后的作业也成为自己的另一份作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习惯产生启发,能起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5)积极参与校园内外各项实践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与校内各部门、学生会、各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无偿为他们提供应用写作方面的帮助,由上述单位对此做出评价来检验教学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将应用写作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如班中的传达、汇报、请示等大小事项均要求以各种对应的应用文体来提交;与校广播站联系,开辟专栏,定期播报优秀广播稿作业;结合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为校内各项活动撰写通知、海报、启事、调研等,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形成对学生的责任心、公益观念等人格塑造。另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战能力,接受社会的检验,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早做好准备。

(6)在校内建立应用写作园地及数据库,提供学习交流的园地。应用写作园地包括壁报栏、校内文学组织、校园网站、书馆数据库等,登载学生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利用校园内部网站或电子设备,将历届学生的优秀应用文归集建库,便于调阅、借鉴,也可以作为教学范文来使用。这一做法客观上也为校史校档建设留下有用的资料。

(7)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外聘对口专业的优良师资力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水平;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上、系统内的各类资格考证和考取更高学历,提高自身素质;与系统内同行进行横向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公文范文范文4

关键词:工具性;职业训练;人文素养;三维

应用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大都拘泥于教材与课堂,没有让学生获取到真正的“应用”能力。而实用写作能力的获得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写作知识外,还需要有对文种背后所蕴含的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知和体会,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应该把应用写作教学当成一项兼具写作技巧、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三维立体统一的综合性工程体系来看待,在教授学生基本写作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职业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学习,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要建设这一工程,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写作“工具性”的基本特征不应改变

应用文是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实践的文章,最初的诞生就是为了“应”于生活,“用”于实际,“实用性”是区别于其他类文章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处理公事的公务文书还是办理私事的日常事务类文书,应用文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即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要想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文的教学就必须与其他类文章有所区别,以“工具性”作为基本要素,遵循其特定的写作模式。想要用应用文来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让其成为一把“尖锐锋利的斧头”,而固定的写作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使作者写起来简便快捷,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目的。这种固定的写作模式大多大同小异,在很多人看来无趣无聊,根本没有必要提前学习,如果用到只要上网查阅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应用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规范化和标准化对问题的解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种之间的写法看起来大同小异,实则有着根本的差别,每一个文种都必须遵循自己的写作模式,这种差别是不能被忽略或忽视的。以公文为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了公文的种类、制作格式、行文规则、办理及管理,个人无权任意更改或不按规则办事,否则便违反了“规定”,严重者甚至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如写请示,因是上行文,必须遵守上行文的行文规则,不能多头请示、越级请示,也不能送领导者个人,用语需尊重简要,语气需谦恭;如写函,因是平行文,必须遵守平行文的行文规则,但因函能用于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所以一定要注意与请示、批复的区别,用语需礼貌,语气需谦和。如不注意以上区别,写出来的文章便脱离了基本的行文规则,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尤其应该站在理论和实用的高度,提纲挈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和赘述。所以,应用文的“工具性”决定了不能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只是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改进,改变“一书一黑板”从理论到例文再到课堂练习的陈旧教学模式,尽量避免满堂灌、一言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知识竞赛、学生互评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论课堂的学习,体会到理论学习的乐趣。

二、应用写作教学应进行“职业性”专业化训练

所谓“职业性”专业化训练指的是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要,对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并针对具体的职业特征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与训练。目前常用的应用文接近200种,大多数学校应用写作的教学课时控制在32-48个课时之间(包含实训课时)。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学好所有的应用文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用写作教学做不到面面俱到,也不应该搞一刀切,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全都讲授一样的内容。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切忌一成不变。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应用写作教学与专业学习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之前,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毕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文种,并辅之以与职业相关的典型例文,模拟就业场景,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不仅能意识到,更能体会到应用写作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例如经济专业学生可以侧重于经济合同、经济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消息等文种的学习,秘书专业学生可以侧重于会议记录、讲话稿、开幕词、请柬等文种的学习,而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基础性专业的学生,如数学、中文等专业则应侧重于基础性文种的学习,如计划、总结、通知、通报、报告的学习。其次,还应融入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应把写作当作一项涉及面广、与各行各业都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写作工程,将其置于工作的实际需求、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中综合考察。如讲话稿涉及秘书学概论、秘书史等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调查报告涉及市场营销等知识,合同涉及法律知识等,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教师、专业人士进课堂,现身说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融合可以消除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的主观印象,感受到应用写作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得到,用得着。如果没有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仅仅就写作讲写作,应用写作教学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三、应用写作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各级教育追求的目标,高校应用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可惜的是,多年来,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就可以写出实用性强的应用性文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大都采用同一授课方式,重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了学生个人修养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不应只是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时,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注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完善。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指的是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意识的形成和人文行为的规范。人文知识的学习指的是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尽可能多地涉及人文知识,如文学、哲学、艺术、伦理学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看待事物,学会多角度、客观冷静地看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现象。如讲授应用文的发展时,因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虽然其文种和写法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发展到现在,很多文种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历史的印记。如果让学生自学的话,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结论不知过程,只了解字面之义,很多潜藏在深处的历史文化积淀便会被忽略,缺少深层次的理解与学习。这时就需教师结合历史背景和经典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而不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讲授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的区别,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文学片段,将两者的区别清晰地表现出来;讲授应用文的议论方法时,可以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将人文知识与应用写作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讲授某一文种时,可以先了解这一文种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结合历史上的名人典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拥有高度的责任心、自信心和仁爱之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辞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很多学生应用文写不好的一大障碍就是不会组织语言。即便掌握了应用写作的基本技巧,但“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现象仍非常严重,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应用写作“易学难写”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辞修养。一方面,从词语的选择、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入手,明确应用文语言的典型特征,尤其应注意与文学作品的差异,让学生学会用应用文语言表达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让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公文范文,熟悉应用文各文种的法定或约定俗成的体式,分析范文并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语感。因此,应用写作教学是融工具性、职业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三维立体统一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写作技巧、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是贯穿于培养实用写作人才过程的三大目标。如果把应用写作教学比作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那么写作技巧是基石,职业素养是中坚,人文素养则是塔尖。没有扎实的写作技巧,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坚实的职业素养,就写不出真正的言之有物、实用性强的文章;缺少高层次的人文修养,应用写作教学就只能囿于现状,写不出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应用文,就培养不出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了。

参考文献:

[1]裴显生,王殿松.应用写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姚国建,李桦.“工程化”教育理念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公文范文范文5

作文品评课上,师生们一般会对那些字字珠玑、段段锦绣的文章投去褒奖赞许的目光,几乎每次都是在品味几位同学的范文,这无疑把一些作文功底强的同学放在了“神”一般的位置上。那么,势必会对为数不少的写作基础差的学生造成被漠视的负面效果。于是,因长期得不到教师、同学尊重和赏识的自卑心理日益严重,教师应对那些在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写作板块中,哪怕只有一丝亮色的段落、篇章或词句,敞开博大、炽热的胸怀,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热情的赞许。也许你的大度和包容就是点燃他们创造热情与希望的星星之火。也许,会有更多学生在体验了成功满足后,进入轻松为文、快乐写作的最高境界。

二、修改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可是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作文课上交给教师一篇习作便是完成任务。至于自己的作文该如何下手,如何修改美化,此类问题几乎不做考虑。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学生并不重视教师的精批细改,而只注重得分,对教师倾注心血的评语往往一扫而过,甚至是视若无物;当然,教师的有些评语也往往缺少针对性、指导性,像古代官府的公文一样,空话套话充斥其中。教师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面对存在这样那样缺点的作文,教师的空洞、千篇一律的指责如果变成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就能极大地加大学生修改作文成功的可能性。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获得基本成功的概率便会大大提高。修改时应当注意的是:凡是材料空洞的地方,没有很好表达写作意图的地方,结构安排不紧凑,有所缺漏的地方,都要一一增添补充。凡是离题的语句,冗杂拖沓、画蛇添足的地方,应当毫不留情地删除。凡是逻辑关系混乱、语句颠倒的地方,都要调换,让文章顺畅起来。凡是观点错误、选材不当、描写平庸、语句不通的地方都要推倒重来,不可固守于已有的文字不舍得改变。

除了教师自己修改之外,还可以采取互改、取长补短的方式。可以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习作小组,每组安排六至八名同学,其中必须包括写作基础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活动时,先自己创作文章,然后在组内朗读,并向组员介绍自己作文的写作意图和思路,然后由每位组员发表看法,各自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经讨论定出修改方案。这样,每个学生会暴露出与众不同的特殊问题,在同学帮助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针对性地修改,自然会提高作文质量。最后,把每组的优秀作文进行比较、评优,组员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凝聚力也增强了,不单提高写作水平,还是一次不错的思想教育。

三、小结

公文范文范文6

当前在高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社会实践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应用文写作与学生的兴趣进行融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本文的探讨,为今后的高中语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提供方法,更加好地进行写作教学。

【关键词】

高中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

一、前言

应用文写作是我国一种运用范围很实用的一种文体。不过,随着现在高中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写作的掌握情况来看,基本处于一种待提高的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对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进行公文写作方面的工作有着极大的作用,也是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技能。不断加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公文写作的工作,更加适应以后的职业。

二、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应用文写作

随着现在教学的改革,写作教学也在发生这改变,在现代化技术下,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条件,诸如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在教学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合进来,将原本单调的作文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写作技能[1]。所以说,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这是教学的一大变革,作为教师,只有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后,才能巧妙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到写作教学当中,增强作文教学的实践特点,真正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并运用到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将写作做好。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技巧的认识和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在教学中将写作教育和学生的兴趣有效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写作,多深思写作的内容,力争做到最好,唯有这样不断的反复的练习,才能将写作这个事情做到极致。目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引入到应用文当中,不仅使得学生写作的视野扩大,而且也和社会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出社会实践的特点。运用互联网,拓宽了写作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空间也扩大了,也能够看到更多的范文和例文。在大量的写作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写作的技巧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多的素材后,拓宽自己的写作思维,更好地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也变得更加喜欢写作了,在写作中找寻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将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起来,而且也要将之联系到实践当中去,比如说在学习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写作的时候,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一起进行讲授,使得写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社会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地将作文写好[2]。运用实例法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涉及到一些经济方面的应用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企业的信息资料,让他们对于企业的一些招标书、协议书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结合企业的实际去写作,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

三、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法指导写作教学

所谓模拟情景教学法,这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主要方式是在一个特设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后,模拟真实的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应用文当中,按照所教学的实际,老师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此爱上写作。比如说,老师在讲有关于经济学方面的应用文写作的时候,可以设置一场谈判的模拟情境,学生出演谈判对象甲方和乙方,按照真实的谈判内容进行招标书等内容进行谈判,在这个基础上,将场景延续到法律内容上来,更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性,在今后遇到此类的写作内容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就写出来,不会出现愁眉不展的时候,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有着极大的效果[3]。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文写作能力,这是现在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写作技能。但是,运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根本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对于如何提升高中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进行教学,能够从视野范围内以及教学手段上对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培养每一位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通过创设应用文的实际情景的模拟,突破写作的空想思维,更加加深学生对于步入实践的写作能力,总之,这些有效途径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乔素萍 单位:怀来县沙城中学高中语文组

参考文献:

[1]张瑾.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编写体系的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0(10).

公文范文范文7

虽然高职招生生源相对比较复杂,可分为普通高考生源、对口单招生源和自主招生生源三个部分,但是总体而言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接受过中学教育,只是学习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衔接的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语文是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的课程,中小学的语文以教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训练语文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大学语文课程、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主体不同,但课程性质始终不变,仍然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不完全等同于在此之前的语文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不同职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需要注重各个职业的需求,因此还强调应用性。应用性的需求,也存在职业之间的差异,各个职业在工作中口语表达和写作要求的各有所异,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语文学科需求内容的不同也是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比如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商贸英语、市场营销、汽车、水电水利、农林、旅游等,每个专业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高职语文应该适当结合不同专业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才能对于各个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的作用。因此,高职语文课程总的目标定位为通过文学欣赏和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对于各个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而言,在总体的课程目标之下,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定义大学语文的具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课程内容的衔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体系和范文,一是开课形式。我们选择其中的几本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高职版)》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提示、课文、思考与练习、相关链接、评点以及附录。教材选择了中国古代、现当代的诗歌、散文作为范文选讲,每一篇课文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作简要介绍,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与练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可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相关链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接触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评点则是通过点到为止的文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理解,可以供师生共同研讨。孙昕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3版)》分为五个单元: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文学、写作。前四个单元精选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篇供老师讲解和学生阅读,总结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各自的特点和欣赏,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上对于不同体裁特点予以理解。写作单元则从写作的性质、特点、意义、作用、过程和步骤上阐释写作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写作的常用文体,散文、公文、申论、论文,有利于学生既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也能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黄高才编著的《新编大学语文》则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按照接受灵魂的洗礼、植根思想的沃土、展开想象的翅膀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四个单元进行组织,每个主题的后面融入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能够在文体理论学习和写作上有所提高。周庆元主编的《大学语文》也是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进行编排。刘金同等主编的《高职语文(上下册)》把中外的名篇以主题的形式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后面加入了写作训练、知识拓展和口语交际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培养人文素养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以上几本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教材编写体例主要有两种:“选文+写作+口语”和“主题+选文”。这种体例的编排明显可以找到中学语文教材的影子,具有一定延续性,中学的语文教材也是以一个相关的主题选取名篇,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于某一主题有着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融入一些写作和口语交际内容。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中学的选文相对比较简单,篇幅较短,数目较少,高职教材中的选文篇目更多,涉及范围更广,正是高职语文建立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并有深化的表现。除了体例对于中学语文的延续性,范文的选择上也值得商榷。范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职业需求,并非所有优秀的作品都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也不是任何语言表达都能被各种语文水平的人理解,因此范文的选编需针对高职学生身心特点、认知需求进行编排。中学语文侧重于文章,大学语文则侧重于文学,因此高职语文的选文上应该避免与中学语文过多重复,从前面列举的高职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问题,如孙昕光编著的《蜀道难》、《声声慢》两篇与中学重复,周庆元本有《沁园春•雪》、《出师表》、《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等篇目是中学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刘金同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鱼我所欲也》、《琵琶行》、《再别康桥》、《雨巷》等是中学教材中选用的篇目,黄高才本中也选用了《雨巷》、《再别康桥》、《海燕》等中学教材的选用篇目,篇目的重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比如中学语文教材的多次修订、编者对于中学教材的熟悉程度等,不能责全求备,但我们可以进行改进,虽然既要有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延续性,但又不能过多重复已有教材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适当考虑各个专业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篇目的选择,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中西方相关的书论、画论的理论,选择诗中有画的诗文。园林、建筑方面的学生,可以选择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西传统的建筑美学理论。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和地理等相关知识的文章。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关于声音美学的文章,用来表现音乐的诗词等内容。同样的范文,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比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体会琵琶声音的聆听和感悟,了解《霓裳》、《六幺》等古曲,美术专业则能够理解离别之景的构思和想象,服装专业的学生,能够体会古人青衫等服饰的文化背景,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感受有着诗文意境的景点带来的不一样的美感,经典文本中,不同的人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内容上还要适当融入最新的一些语言文字的内容,比如网络文学、网络语言,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选择,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开课形式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由一系列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组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必修课。必修课程可以通过范文的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通过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朗诵、口语、演讲和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让学生接触各种应用文体,并了解具体的应用文格式和写作特点。选修课则可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提高,让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深入语文的学习,比如提供新闻写作、教师书法、当代小说研究、影视欣赏等多门语文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的衔接问题

高职学生入学时,整体而言高考分数不是太高,毕竟还是接受了系统的中学教育,其他学生入学时,也或多或少受过一定程度的中学教育,因此,如果高职语文教师还是完全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很难让学生理解高职语文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所以,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不能再完全照搬中学语文,而是应该既有传承也有突破。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自学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较中学而言,更多,另一方面,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展开教学,不可能对教材面面俱到,而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而言,高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再迷信教材、迷信权威,不轻信教材,喜欢尝试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明白学习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各种因素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一味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是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抛砖引玉,使得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欣赏水平,锻炼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建议,让他们能够学会结合自身专业去寻找与自己将来职业规划有着直接关联的语文知识或者口语能力或者写作技巧,学生才会把语文学习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保持一种相对持久的热情,语文的学习既有理论的提升又能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中学语文的评价建议是,“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但因为中考和高考的限制,没有能够完全实施这一评价机制,现有中学语文评价模式还是以考试为主,同样,高职语文的考试评价制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中学语文的考试模式作为参考,把试题库作为考试的重点,认为客观化的命题可以相对客观、标准地考核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但是语文是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类专业,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否则只会抹杀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客观上也导致了语文的教学陷入了一种困境。所以,评价的目的上,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课程需要相互连贯,依然还是考查学生成为职业者应具备的语文素养、人文修养。评价内容和方式上,高职语文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了中考和高考的限制,一切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考核的内容。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是评价内容之一,获取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汉语水平等级证等是评价内容之一,演讲、辩论等比赛也是评价内容之一,发表文学作品、论文,开办个人展览是评价内容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评价内容之一,总之,一切的评价都应该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目的,这样高职语文的教学就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是使高职语文教学摆脱困境更为合适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公文范文范文8

通过汉语经典传承民族之魂,正是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使命。从此意义上讲,该课程也与童蒙教育一样,具有启蒙性质,有别者唯有对象而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懵懂稚嫩的小学生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用通俗易懂的人文经典涵养其品格,恰逢其时;而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则面临各种纷至沓来的诱惑,如何把持自己不被西化的狂潮淹没,尤须开设一批大文科通识课程强势介入高等教育环节,对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启蒙。这既可以调节大学生的思维习惯、文明素质单一西化的倾向,又可以让他们真正恢复民族自信心,为未来的民族复兴做好最生动坚实的心理铺垫。作为通识启蒙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它只有坚持大文科教育理念,以文史哲一体化的语文经典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方向,真正成为一门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高校必修再启蒙通识课程,其存在价值才会不言自明。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这个昔日曾被妖魔化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掀起了汉语学习的一股股热潮,很多地方还建立了孔子学院。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汉语“听说读写”,试图更深地认识“中国速度”,体味汉字这种神秘的象形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文化传播从来都是双向的交流活动,为了向世界科学地传播民族文化,帮助世界对中华民族建立真实、立体、丰富的知见,我们必须盘点家底、自我认知。无论是自我认知,还是帮助世界建立真实的中国形象,都不能停留于机械的转介说明阶段。活的文化与文字、文学的持久的美密切相关。汉字“法天象地”的创造历程让我们感受到神奇的宇宙大美,让我们领略到华夏先人的智慧之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本书,一个世界,一座文化的宝库,一个审美的舞台,是一个衔接宇宙先天与人类后天的脐带。从汉字,到汉语言、汉文学、汉文化,这是一个美的链条。只有民族的母语审美能力成熟了,提高了,民族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之美,也即是民族化的美的创造才能征服世界,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只有充分民族的,才是充分世界的。在十七世纪德国四分五裂的时代,民族作家席勒正是出于德国文化启蒙和统一的紧迫要求,才写下了《审美教育书简》这本小册子,希望德国人能从独特的民族审美中重拾自信,最终实现民族振兴。五四时代的蔡元培先生甚至提出以“美育代替德育”。蔡先生的提法当然有待商榷,不过以审美教育代替功利教育,以汉文化之美熏陶学生,指引他们,在高度的物质文化条件下过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也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去解读、传播华夏文化,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如何以母语审美教育来自我认知、建立真实的中国形象,杭州师范大学的何二元副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自编教材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以文史哲一体化的“母语审美教育”代替单纯的“语文教育”,通过提高审美能力来强化语文训练,在感受汉文学与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感受汉语之美。这与当年胡适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提出的“文学的国语”(审美的国语)的设想是吻合的。简而言之,为实施民族文化复兴战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启蒙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理应纳入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传播背景下的母语审美教育,它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时代的雅俗共赏

狄更斯的《双城记》有一句十分精彩的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其实这段话也非常适于当下的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然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已经使得这个时代陷入一种空前的精神危机之中。时代的症候引起了审美趣味的多元化、低俗化,作为审美主要形态之一的文学也趋于商业化与边缘化。面对种种病态的审美趣味和这一系列乱象横陈的文学现象,在这样一个尊重个体人权、强调平等意识和话语独立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以权威的身份令行制止,只能通过长期的经典教学展开“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式的审美熏陶。健康的趣味多一分,病态的趣味便少一分;经典的美熟悉一点,低俗的美便陌生一点。此消彼长,经典的审美教育总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然而,“经典”教育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处境。拿文史哲来说,随着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青少年们对孔孟老庄等圣贤经典、对荷马、但丁所代表的文学经典大多视若无物,束之高阁,倒是对网络影视、娱乐游戏情有独钟。面对这种现象,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所有通识课程恐怕都应该在教材教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教材:经典阅读、时尚快读与审美理论导读三者有机结合据母语教育专家何二元副教授研究,语文学科创建于上世纪初,具体标志是1904年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分科教学的起点,国文成为独立学科。在此之前,中国学术是文史哲不分的,如叶圣陶所说,“整个就是一个语文学科”,也就是所谓“大语文”或者“大文科”。分科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分解,文学、政治、历史、地理、常识等等都成为独立的学科。那么,现在,既然要正本清源,为“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就必须回到“文史哲不分”的那个原点。其实,从这个原点生发出来的汉民族早期的母语美文也都是叩问人生、沉思天道,超越了简单的“为文学”、“为人生”而“文学”,大多是上升到形而上层面的“天问”之作,譬如《庄子》、《老子》等。原点出元典。这些“文史哲不分”的元典既可以让我们领略母语丰富的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让我们循着“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汉字长河,感受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元典字字皆可入门,入文情审美之门,入哲思智慧之门,入民族文明之门,鉴于此,大语教材实应加大元典的选入比例和教学的力度。其次,在当今学科化、专业化已成难逆趋势的背景下,“文学”意义上的审美早已成为知识界的口头禅,“文学”大众化、审美多元化在适应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之外,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无中心,无主流,存在即合理”的审美错觉。许多流行的所谓“美学原则”作为现代“自大”症的垃圾副产品,已经背离了真实原则。“美”固然不是真、善,然而,最高、最正的美却离不开真、善。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理应在这个信息泛滥、经典缺失、审美多元的时代,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审美引导。在教材编选时,简要介绍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作品中披沙拣金,选择阅读和分析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纯正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教法:信息技术环境中的综合教学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影视充斥的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是非利弊,论者多矣,已无解说的必要。不过,单从教学手段而论,教师引导下的大学语文课程网络化可以有效打破“一本教材、一套教案、一份多媒体课件包办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立体认知,给学生留下广阔、开放的思考空间,延伸课堂教学于课外。何二元副教授在这方面仍然是开风气之先者,他每堂课必用网络。作为“大学语文终身义工”,他曾免费建立了“大学语文研究”网站。在网站里,示范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从网站里各信息点之间的立体网状链接,到“二元教学”课程实例里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对比性链接,整个网站给人“如入山阴道中,目不暇接”之感,更有如《华严经》“帝网重重”,相互映发之效。如前所述,民族元典与文学经典理应是大语课程必不可少的母语审美与思想圣餐,对其品读决不能成为快餐文化式的饕餮之举。何况,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为这一过程扫清了诸多障碍,提供了各种辅助学习的便利平台。这种便利长一分,对经典的理解便应深入透彻一分,而绝不是采用偷懒的做法:用网络搜索代替记诵吟咏,用相关视频代替文本阅读,拾他人唾余代替独立思考。网络技术只有以其工具性的存在服务于“人”对宇宙人生的直面叩问,才能发挥其价值。网络链接的大量运用,跨文类、跨学科、跨文化等现象在有限时空的频繁并置,大大凸显了知识(视界)之间的丰富联系,也因此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应。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以收振聋发聩、开权显实之效。例如,学习应用文写作,各类公文文种之间因用途不同,在基本格式与写作要领上会体现出一定差异,不过,从制发程序、发收方向上看,许多相近文种又可以归为一类。鉴于此,我们可以把各类公文模板乃至各式古旧公文的影印件排放在一起,开展形象生动的比较教学,这比起单纯概念层面的辨析和机械的特点分析自然要好得多,庶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何二元副教授为旅游专业学生讲导游词的写作,不仅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与“最佳东方旅游网/旅游频道/精彩讲词”建立超级链接,引导学生在比较借鉴中学习范文的优长,而且特别拈出“杭州西湖导游词”与“浙江金华概况导游词”为例,说明导游词与景点解说词之间略有区别,导游词通常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而景点解说词则相对比较静止。这两者说到底俱属应用文范畴,为了告诫学生导游词“不应该如何写”,他还更进一步从反例入手,比较了写景抒情散文和“导游词”等应用文的巨大差异。在《何二元自编讲义》中,从编排体例、章节设置到讲义演绎,我们随处可体会比较教学法的无穷妙用。《讲义》有如导游,时而来往于文学、音乐、绘画、摄影诸域,时而穿梭于雅俗文化之林,时而会心于文论、文本之互证,时而惊异于文学、科学之融通,给我们留下了最逼真、最丰富的“比较教学”样本。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