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外汉语的培育目标

探讨对外汉语的培育目标

作者:金伟 傅赢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归宿感,他们普遍认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中文素养不足,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比,自己的外语能力又差距很大。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专业优势,所以有些学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汉语言文学或外语专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无遵循,专业特色不突出。对外汉语专业成为了“四不像”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留学生的机会很少,能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见习、实习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很多人是读完了四年大学,却一个外国人都没教过。这时,如果真的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机会,他们也会心生忐忑,不敢“应战”。这些问题有专业建设问题,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但笔者觉得首先是如何确立培养目标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就有了明确、醒目的“靶子”,有的放矢,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果“靶子”模糊不清,何谈命中率呢?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举例及分析

下面就几个不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加以分析。A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专门人才。解读:虽未在文字上明确标注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但应是全包含的,同时还有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培养目标中还包含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B校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双文化基础,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具有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备进一步深造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潜能,能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解读:把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放在第一位,国内外学校及相关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放在第二位,还包含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人员。C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广泛的社会与人文学科基础知识与理论,特别是跨文化理论与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在学校及其他教学培训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继续进行专业深造的人才〔2〕。解读:同样也是三个指向———国内或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和为对外汉语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教育输送人才。D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的汉语理论水平,扎实的外语基础(双语人才,至少精通一门以上外语),丰富的中国文学知识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水平测量与评估等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将成为专门人才,就业于国内外各级学校、文化交流传播机构、涉外管理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事、国际贸易等涉外政治经济领域方面的工作。解读:除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中外文化交流之外,增加了外事和外贸工作。E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懂俄语并掌握一定石化专业知识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备汉俄双语会话和写作、俄汉互译、跨文化交际等一定外事活动和涉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相关工作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读:最鲜明的特色是俄语。与其他学校外语定位于英语不同,该校立足汉俄双语,这是其他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向俄罗斯及俄语国家输送汉语教师。但把在行政部门、经济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方在第一位,有舍本逐末之嫌。概括起来上述五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1、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2、海外的汉语教师;3、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4、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那么,这些目标在实际中是不是可实现的呢?

(一)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及语言培训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这里的学校是指全日制学校。在国内全日制学校中,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主要来自各高校的留学生院(或称国际汉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也有一些面向外国人开设的国际中、小学,但需求量极少。众所周知,当全国只有四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时,他们可以走进各高校的对外汉语课堂。而现实情况下,就算北语、北大的本科毕业生也很难进入到高校做教师。因此,可以得出,就业于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只是一句空话。至于社会上的语言培训机构,它们的留学生生源少得可怜,能够系统地开展汉语教学的机构是凤毛麟角。与国内语言培训机构轰轰烈烈的外语培训相比,汉语培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海外的汉语教师。海外确实是一个无限广大的市场。“汉语热”也主要体现在国外。根据汉办的数字,现在海外有4000万人学习汉语,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在200~400万。据笔者在国外做公派教师的经历,国外确实需要合格的汉语教师。而且依西方人学习语言的习惯,他们更喜欢汉语为母语的教师,而不是本土教师。所以这一定位是正确的。虽然现在有很多毕业生,想出国教汉语,却苦于出国无门。这只是渠道不畅通而已,在未来,海外就业一定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主流就业方向。

(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这也是一个很虚的目标,没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也对外汉语专业也不构成逻辑性很强的对应关系。

(四)文秘、翻译、管理、经贸等岗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很不切实的定位。对外汉语专业用什么来保证学生将来可以做秘书、翻译……,可以说,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胜任不同岗位的素质,但无法教给他们其它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也不是靠一、两门课就能完成的。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存在着华而不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遵循两点:

(一)各高校的相同专业应服从专业的基本属性。对外汉语学科的基本属性是汉语和对外教学。对外汉语专业不论是开设在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中央直属院校、地方院校;师范类院校、外语类院校、经贸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其最基本的培养规格,是能够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位的。

(二)应体现各自不同的特色。但这个特色不应体现为除了作汉语教师,还可以作文秘、会计,作管理人员等等。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大学四年公共课、专业课都能够按要求完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果再把其他专业的课程拿来,那势必会造成“丢西瓜捡芝麻”的后果,而且简单的一、两门课程的学习,不可能达到胜任岗位工作的要求。其结果不仅不能像设计者希望的那样两全其美,而且会两败俱伤。所以,所谓“特色”,应该体现在,依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或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或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或培养出文化素养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人才。像E校突出汉俄双语对比和汉俄双语教学,这就是特色。根据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形势,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至少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应用型、国际化、良好的综合素质。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按照人作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形态、性质对人才类型的甄别,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具有研究、发现客观规律的能力,把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创新知识的人才,是学术型人才;具有利用客观规律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3〕。本科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不是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的科研人员,而是一线教师。它要求学生在知识方面应该一方面有一定的广度,另一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教学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对外汉语专业可以说是离世界最近的一个专业,它的就业主导趋势一定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并不是简单的掌握一门外语就成了,国际化人才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有专长,具备领导才能,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有创造性等。崔希亮曾说过,“好的汉语教师(注:指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是教汉语的专家,而且是一个比其他专家更难做的专家,因为他需要有很多综合素质。”〔4〕国家汉办2008年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之十:《教师综合素质》中提出了五项标准。1、教师应具备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能主动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并据此改进教学;2、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3、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专业或社区活动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档案;4、教师应在各种场合的交际中显示出亲和力、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策略性;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下进行教学,都应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标准〔5〕。概括起来就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反思能力,规划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相处能力和抗压能力。对外汉语专业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因此,应用型、国际化良好的综合素质应该成为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中基本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