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损伤干预的实验研究

轮滑损伤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兰李淋 王鹏 关尚一 刘伟国 伍文胜 李良鸣 廖八根 楚继军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广州医学院 广州市晓港湾小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基础条件相类似的广州市两所小学———海珠区晓港湾小学和万松园小学的运动损伤预防与轮滑运动损伤干预现状、措施、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轮滑运动损伤及其干预方面的文献资料,尤其是中小学开展轮滑项目过程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等有关资料,奠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实验法以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和万松园小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运动安全风险及其干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其中,以轮滑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晓港湾小学作为实验组,相同条件的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一套有计划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维持现状。干预实验措施主要选择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制度与措施四个层面,干预手段包括意识干预、行为干预、环境干预三个维度,选取能代表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相关能力的体质综合得分、运动安全知识得分、运动损伤实际发生次数作为验证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2干预措施设计

中小学体育风险防范与运动损伤干预,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预防与处置系统,所涉及的条件与因素存在于方方面面,一些学校仅从被动的预防和防范入手,其结果是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好动与缺乏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不仅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也对体育运动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阻碍作用[3]。因此,针对轮滑项目开展小学的运动损伤特点与运动风险干预实际,以运动损伤发生率为主要指标,主要针对四个层面的干预对象,设计了三个维度综合干预的主动干预体系(见图1)。围绕三个维度的综合主动干预体系,针对中小学及轮滑特色项目学校的预防干预特点、内容、要求,以及学生主体、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协同预防的思路,设计并展开干预实验。

2.1教师干预措施通过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选择实效性的干预内容与指标,针对提升教师运动风险干预能力为主要切入点进行干预。其目的是提高教师安全责任意识和体育安全卫生常抓不懈的意识,改进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和训练过程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掌握指导和教育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卫生与防范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常见的损伤急救知识和严重损伤的应急处置方法,以应对学校体育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性损伤。针对轮滑项目特点,对小学生轮滑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性质、原因、预防措施、处置方法与手段等进行干预性培训,提高教师和医疗保健人员及活动指导教师的专门能力,提高防范和干预措施的响应能力。具体措施为:(1)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5月,体育组教师在分管副校长的主持下每月定期进行运动安全预防方面的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主题(见表1)。(2)每周组织学校主管领导、无课体育教师、班主任对上课的体育教师进行听课,并于听课后对所看课教学组织15min以内的总结会,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相关意见。同时,学校本身就有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外出进行校际间的听课交流,促进教学能力和运动安全预防能力的提升。

2.2学生干预措施学生干预措施主要以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干预、运动安全预防技能干预、体能干预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干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和学生体育活动中的损伤自我防护能力;学习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体能,提高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使其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与防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其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具体干预措施为:(1)聘请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科学教授录制讲座视频,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科学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青少年的科学营养等方面。该讲座通过实验学校的班级视频系统进行播放,播放时间为每天的课间操时间,重复播放30个教学日。(2)挑选基本的运动常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并配上漫画图文,交予各班文体委员,让其以黑板报的形式将基本的运动常识书写于班级背后的黑板上,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学习。黑板报内容每两星期更换一次,从2011年10月初开始至2011年12月底,持续2个月。(3)在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提高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比重,调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加强轮滑项目专项所需的身体能力,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手段(如比赛、游戏等),提高学生轮滑专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预防损伤和各项专门素质和运动能力。此项干预措施从2011年9月初开始至2012年5月底,持续约7个月。

2.3运动环境的干预措施运动环境的干预主要以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等硬件环境和校园安全卫生制度措施、师生-学校-家庭-社区整体运动安全认知氛围等软件环境的预防安全管理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干预,目的是通过规范场地器材的使用程序、定期进行场地及器材的保养与更新,降低或消除学校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同时,结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核心学区范围内联系社区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宣传活动,把体育运动安全卫生知识传播到社区、家庭,广泛提高社区群众、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运动安全以及运动损伤预防的意识和能力[4]。具体干预措施为:(1)从2011年5月份,进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学校场地与器材的情况与特点,综合考虑体育组教师的意见,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并从2011年9月份开始严格实施。从制度层面减少因场地与器材而导致的运动风险。(2)针对学校初学轮滑者易产生碰撞的特点,在轮滑场地周围的栏杆、台阶、突出物等外包裹海绵垫,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确保运动场地的平整与规则。该项措施于2011年10月份实施完毕。(3)以学校、学区为核心范围,开展运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的同时,随之发放有关宣传传单,对学生家长进行运动安全与运动损伤知识的教育。该措施于2011年4月开始执行。

2.4学校管理制度的干预措施学校管理制度干预以学校体育安全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目的是建设完善科学的体育安全制度,减少因管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干预措施为:(1)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践,对学校原有的体育教学相关制度重新整理和优化。如:课堂常规制度、课间操制度、课外体育制度、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等等。(2)同时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场地器材层面的干预措施提炼总结成相关制度。如: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教师体育教学研讨与学习制度、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等[5]。该措施从2011年4月,结合学校整体干预工作开始落实。#p#分页标题#e#

3结果与讨论

3.1体质综合得分指标分析为获得学生体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数据,我们在干预措施前后各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台阶试验等,并将各项目成绩对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换算成百分制,之后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项目数,得出学生体质平均分,即综合得分。将各个年级学生体质综合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研究发现:试验前后,各个年级的体质综合均分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经过差异性检验后发现,二、五、六年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三年级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四年级的变化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与素质提高是人们的共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以体育课堂练习为主,因此,体育课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体育课进行的干预措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数据也表明:试验学校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体质健康具有较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说明了为期7个月的学生体质干预计划实施取得了实际效果。

3.2安全知识掌握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在干预前后各对学生发放了《运动安全知识问卷》,将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进行百分制评分并进行统计,两所学校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如表3所示。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前,两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实验后,实验学校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与干预前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安全知识得分与干预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小学生是知识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安全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技巧习惯的养成。我们通过校园讲座、黑板报、海报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上述数据分析可以说明:干预实验在对学生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习惯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3.3运动损伤发生率变化指标分析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在干预措施前后各一个月内发放运动损伤发生率调查表,调查学生在过去6个月内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两所学校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如下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干预后,对照组的万松园小学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例数变化不大,而晓港湾小学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例数相比干预前减少近1/5,差异性检验显示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说明,干预措施的实施对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除偶然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人体的身体素质、以及安全意识有关,通过上文数据得出,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那么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次数的降低也在预料之中。风险干预计划实施7个月后,晓港湾小学学生体质有显著提高。干预的实验学校在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损伤发生的例数方面相对与对比学校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可以说针对轮滑运动而设计的学生干预、教师干预、学校管理制度干预等全套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建议

轮滑运动损伤的干预可考虑从学校体育中的几大要素出发进行干预,如教师、场地、学生自身、学校体育制度四个主要层面制定相应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干预措施的制定。同时,还应以核心学区为主要范围,联系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结合全民健身开展广泛的运动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和预防干预能力的培养。

4.1教师方面可针对教师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方面入手进行干预,首先加大教师的进修与再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教师定期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同时周期性的在校内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运动安全相关方面的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相互沟通,共享信息,将实践过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解决问题,使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6]。

4.2场地方面的干预措施可针对学校场地实际状况,结合学生体育课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分类,并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7]。同时针对轮滑初学者易碰撞的特点,在轮滑场地周围的栏杆、台阶、突出物等外包裹海绵垫,降低碰撞产生的运动损伤,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确保运动场地的平整与规则。

4.3学生方面着重从学生的体质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出发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体质方面的干预主要是适当的加大体育课程中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同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并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值班制,规定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监督,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如黑板报、多媒体讲座、宣传海报等等[8]。让学生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动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损伤预防能力。

4.4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干预措施,可聘请学校体育管理方面的专家、本校体育主管领导、学校体育教师组成体育安全制度制定小组,对学校体育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较为完善且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体育安全制度,目的是建设完善科学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减少因管理性的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