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缸灯设计

汉代的缸灯设计

 

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黑夜带来了光明。还记得曾经每当停电的时候,都会有莫名的恐慌,因为所有的灯都不亮了,或许这正是现代人的悲哀。人类追求光明的历史要追溯到石器时代,原始人学会了使用火,并保存住了火种。但这时还没又出现现代意义上的灯,储存火种除了照明还担负着取暖和烘烤食物之用。最早的灯应由陶制成,器形类似豆,取动物的油脂来点灯。从原始社会到商周到秦代,灯具的种类几乎都与豆这种器物的形式相关,器型变化并不大。到了汉代,灯具的设计制造达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灯具品种多,制作数量大并且质量精美,其丰富的设计内涵对现代的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   彩绘雁鱼缸灯   汉代经济文化在当时世界上空前的繁荣,国家安定繁荣带来的是哲学的发展,汉武帝初期信奉黄老学说,后由董仲舒变革了儒家思想,揉入了天地阴阳、金木水火土、人等思想,也就构成了一个由天地人、阴阳、五行组成的完整宇宙观。这样的思想影响和指导着汉代的手工艺制造。   釭灯,目前参与研究的人尚不多,它是由前代灯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灯具上安装了弯曲的中空导烟管就成为釭灯。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铜管导入盛水器中,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充分体现了汉代工匠的智慧。江淹《别赋》就有这样的记载“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文学家夏侯湛所作《釭灯赋》对釭灯有着详尽的描述:“乃珠珍宝器,奇像妙工,取光藏烟,致巧金铜,融冶甄流,陶形定容。尔乃隐以金翳,疏以华笼,融素膏于回槃,发朱辉于绮窗;宣耀兰堂,腾明广宇,焰煜爚于茵筵,焕炤焎乎屏组。”夏侯湛是西晋人,由此可以推断釭灯至少在晋代仍在使用。这样的设计作品在历史上显现出的生命力也证实了它设计的成功,值得我们细致的研究。   彩绘雁鱼釭灯,1982年出土于山西朔县照什八庄一号西汉晚期墓。全灯作雁回首衔鱼站立状,灯体通高55厘米,由衔鱼雁首、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彩。在雁、鱼及灯罩板上,用墨线勾出翎羽、鳞片和夔龙纹。雁颈与雁体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3]在设计上设计科学精巧,结构新颖别致,造型逼真,充分考虑了功能和形式的统一。作为日用灯具,汉代釭灯既生动又富于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汉代,青铜灯具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尤其是象形灯具的设计,不但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体,而且也是非常难得的青铜雕塑佳作。从目前出土的状况来看,类似的象形灯具还有长信宫灯、长沙铜牛灯、邗江东汉墓的错银铜牛灯等等。   拆卸组合的合理功能设计汉代器物组合式设计盛行,这样的设计思想受到了建筑的影响。汉代建筑大多只有院墙,而房屋本身并不是四面有墙体,而是通过可以拆卸、拼装的隔窗、门板将室内与室外分开。这样的设计正是现代设计中所追求的生态设计和提倡的空间变化的概念,最大程度的将建筑与室外环境融合在一起。   在彩绘雁鱼釭灯的设计中这种组装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全灯由衔鱼雁首、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四个部分又可自由拆装,便于清洗。取下灯盘、灯罩可向雁的身体里灌水,这样既可以吸收烟气又加大了铜灯重量,让其重心下移使两腿站立的铜雁不容易倾倒。灯盘呈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其中是放置灯油的,一侧有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为两片弧形屏板,其上部插入鱼腹下的开口,可以将烟气送入雁颈部的管道中,下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既挡风的作用,又可调节灯光的明暗。   结构强调易于拆卸和分解,并可以重新组合使用。然而传统的产品,一般不考虑形成产品的组装关系如何逆向回转,有些产品甚至一旦装配完就永远无法拆除。彩绘雁鱼釭灯的各个部件装卸便利,这样的组合设计体现了模件分开加工,组合使用的先进思想,正如笔和笔套,设计者充分考虑各个部件的精确性,可以说它不同于其他工艺作品,这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类似于现代企业,在各个不同的生产车间加工不同的零件,再到总装车间进行组装。在山西襄汾吴兴庄西汉晚期墓出土的雁衔鱼灯与后来在朔县照什八庄一号汉墓出土的雁衔鱼灯样式几乎完全相同,这更增大了同类产品是由批量制作的可能性,手工制作或者追求差异性造成了细节的差别。   雁衔鱼——生动的形态美   雁衔鱼的造型古已有之,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晚期的彩陶缸上,用没骨法绘着衔鱼的白色鹳鸟。这件彩陶缸应是以鹳鸟为图腾的氏族首领人物的特殊随葬品。[4]雁衔鱼的造型用灯上,雁身比例协调,腹大颈细,作为盛水的容器;口中的鱼体态丰盈,同时也作为灯罩使用,造型美与功能结合的恰到好处。《说文》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昏礼用之。”取其贞不渝之意。鱼和余同音,鱼又表示富裕。深厚的文化内涵让造型更加生动。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彩。在雁、鱼及灯罩板上,用墨线勾出翎羽、鳞片和夔龙纹,纹样的手法丰富,风格写实但这种模拟某种动物的形象,并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而张大的雁嘴、肥硕的鱼身   更像是根据艺术的想象作大胆的添加、夸张,使其造型的形象特征和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反观现代的设计作品往往在功能主义的推动下,重返了工业革命以来一味的追求产量,在 “为生产而生产”,大量粗制滥造的制品涌入人们的生活。形式美和美好的形象寓意被人们所忽视,但忽视了形式的物质产品等于忽视了人们对产品的精神上的需求,其实质是对人的片面否定。在现代的设计作品中很少见到具有写实风格的作品,大到建筑小到生活用品一概极简主义风格、实用主义让生活变得枯燥,缺少了大雁回头,张嘴衔鱼的趣味,和情趣盎然浪漫主义。#p#分页标题#e#   缸灯——汉代先进的生态设计   随着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的问题。20世纪以来产品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设计成了推动人们消费的内在动力,我们发现人类在享受现代设计文明的同时,也逐渐导致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破坏,设计能否重新回归自然,实现人与在自然的和谐,设计与自然的共生在釭灯的设计中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釭灯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灯具上装有弯曲的中空导烟管,以其形如车釭而得名。以现代设计的生态观看彩绘雁鱼釭灯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制器尚象的生态观。2.燃料的生态性。3.零排放的理念。   一、制器尚象的生态观。在造型上取像于物,《易经•系辞上》云“: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动;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盆者尚其占。”“制器尚象”就是指通过对自然事物形的模仿,将器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常见动物形灯有羊灯、牛灯、朱雀灯、辟邪灯,鹿灯等。从题材上看有它的特殊性,它包含了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它不仅仅是应物象形更承载的是它丰富的寓意与内涵。   二、燃料的生态性。在燃料的生态性上,古代没有石油开采,《楚辞•招魂》中记载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当时的燃料主要是用动物油和植物油,如牛油、鱼油、麻籽油、油菜籽油、茶籽油,以及宋元之后用的棉籽油、花生油等,蜡一般是用蜂蜡。近年来,全球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使用量持续增加,主要用做车用替代燃料。生物燃料仍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主。但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各国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生物燃料的同时,我们似乎遗忘了古人曾经使用千年的传统燃料,这些燃料取之用之仍可以再生,把对自然的汲取和尊重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零排放的理念。所谓“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为零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下,我们学会了贪婪的使用着功能丰富、便捷的各种产品,但逐步对以人为本产生了误解,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享受为本,完全忽略了这个“人”字蕴含的自然和人类的概念。釭灯通过导烟管将烛火燃烧的烟气导入水中,让人惊叹的设计深藏着古人尊重自然的觉醒意识。一方面,设计者考虑了不让使用者受到烟雾带来的生理上的刺激;另一方面,设计者让烟气溶于水中,并没有选择任何形式的排放,这一点对当今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试与家中厨房的抽油烟机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其中意识的差距。我们当今的设计都会考虑使用者自身的舒适感受,完全以满足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鲜有人关心种种产品使用过程中资源的消耗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彩绘雁鱼釭灯是汉代釭灯中的一件,而釭灯设计又是中国古代工艺文明的缩影。釭灯的设计不仅拥有独具匠心的造型之美,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在功能上可以拆卸组装;在外观上取像于物,抽象于意,将形式与功能完美的统一在和谐的自然观中,其天人合一生态设计尊重自然,尊重人性。现代人往往会给设计作品加上生态、环保、科学和以人为本的帽子,但商业化的洪流却冲走了我们曾经对自然的那份敬畏,设计的功利化让自然愈发不堪重负。环境恶化敲响了人类的警钟,在反省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应看到彩绘雁鱼釭灯对设计的启示远不止形式与功能的简单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