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例6篇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1

【关键词】汉代铜镜;纹饰艺术;特点;人文历史

中图分类号:K8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08-01

作为汉代历史文化的艺术产物之一,汉代铜镜承载了那段时期的文化艺术记忆,尤其是汉镜的纹饰,是汉代工匠们艺术与智慧的产物,其背后承载了深刻的内涵意蕴。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特点进行探究,应当建立在对汉代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一、汉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初,由于常年的战争,社会动荡,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汉初统治者依照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实行“无为而治”。黄老思想的推行,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得以恢复,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代中期,国力已大大增强,为满足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统治者开始推行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为汉代文化历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地方的工艺面貌不断走向统一,人文关怀因素也不断被注入到设计中。并且受楚地文化的影响,汉代铜镜中保留了楚文化的神秘浪漫特点。

二、汉代铜镜纹饰的特点

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且受西域文化和楚文化影响,汉代铜镜的纹饰样式有了很大的突破。人物纹、动物纹是最常见的样式,而画像纹因为神话、历史故事的影响也逐渐出现在铜镜的设计中。汉代铜镜在继承前代形象纹饰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具象纹饰,两者交互运用,在铭文和图样的设计上,灵活地运用了几何纹、动物纹甚至是人像纹等等,展现了汉代铜镜在设计上的巧思和精湛的技艺。

汉代铜镜多为圆形、平边、薄胎,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总体来说,汉镜的纹饰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西汉前中期到西汉末。此时期铜镜工艺发展较为迅速,形制和纹样都有了较大变化,镜面增大,镜体增厚,主纹较为突出,开始以圆钮、兽形钮为主,基点以四乳钉为主,如西汉四乳星云纹铜镜。

第二个时期为西汉末至东汉中期,此时期铜镜纹饰大部分是以四神为主的兽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其他禽类兽类纹。这个时期的铜镜注重边缘的装饰,且铭文内容繁多。常见的铭文有“尚方”“善铜”等。整体样式朴素精致,较为敦厚。武帝时期,出现了真正的“汉式镜”,这种镜较以前的镜更大更厚,体现了庄重之美。西汉中期以后,还出现了透光镜。此时期的铜镜代表有汉五乳草叶镜,整体纹饰线条流畅,较为质朴厚重。

第三个时期是东汉中期到末期,这时候铜镜的纹饰由简单走向了繁杂,更加精细,出现了双鸟纹镜、龙凤纹镜等以剔地平雕技法塑成的新样式。并且在这段时期,浮雕技术在铜镜的设计上应用得更为成熟和广泛,因而纹饰变得更加灵活生动,结构更为精美。龙凤纹和双夔纹的使用,体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就总体而言,汉代铜镜的纹饰样式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铭文滑翔纹和自然环境类。

动物纹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图腾的崇拜,而动物纹中的神兽纹路更是人民对于吉祥如意的期望;植物纹代表了汉代人民对于生命力和美的向往。草木文化自古就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对于花草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铭文画像类的纹饰直接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又体现了汉镜图文合一的特点,充满了信息内涵,更准确、直率地表达情感意蕴;自然现象类纹饰表现了人民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探索的精神,这也是汉代“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汉镜纹饰的构成形式代表了汉镜之美,其构成形式主要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称式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对称的使用,使得汉镜呈现出和谐、统一、庄重之美。

汉代铜镜纹饰图案从整体到局部都体现了大小、疏密的结合和精巧的空间感,即使再繁复的图案,其设计与排列都是井然有序的,严谨地遵守着空间秩序,这也体现了汉代人民审美情趣的高雅。

三、结束语

汉代铜镜纹饰艺术是汉代人民生活的映射,也是人民生活愿望的表达。其美观而实用的样式、精美细腻的纹路都体现了汉代制镜工艺的高超。纹饰的发展和不断丰富,使得汉代铜镜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了审美功能,展现了汉代人民的生活图景。一枚小小的铜镜足以承载一个时期的文化历史,成为了后代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汉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在,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刘咏清.汉镜纹饰变化探释[J].丝绸之路,2012(4).

[2]邓林.汉代铜镜铭文与纹饰的组合形式[J].荣宝斋,2011(09).

[3]孙丽华.从艺术视角看汉代铜镜纹饰[J].文物世界,2012(09).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2

关键词:瓦当;题材;造型;结构;工艺美术特点;美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86-01

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瓦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遗址,在靠近屋檐最下面的一个筒瓦的头部有一个半圆或圆形的部分,即瓦当。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汉代的瓦当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其中陕西一带尤其多,其珍贵之处在于它结合了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于一身。

一、题材丰富

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神话、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像纹主要有鱼纹、鹿纹、龙凤图腾纹、四神纹、人物纹等。这类纹饰承袭了周秦的风格,但比起周秦太过豪放的美,它显得更为活灵活现生动活泼,体现出了一种自由之美。

2.图案纹主要有水纹、植物纹、卷云纹等,这类纹饰是古代人民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概括,既有生活,又很纯粹,它运用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描摹,赋予线条本身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美。

3.文字纹在汉代最具时代特征,占有突出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朴实。其内容有吉祥赞颂之辞、记录纪实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文字纹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缪篆来书写,它通过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千变万化富有旋律之感,具有古典美。

二、造型优美

西周早期的瓦当呈半圆形,而秦代的瓦当则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到了汉代,开始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比起战国时期更加兴盛,有文字和花纹的瓦都是先刻出阳纹,然后再用木模压制出阴纹,因此汉代瓦当很少有生硬的刀痕,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沉稳而浑厚的艺术风格。

三、结构多变

汉代瓦当纹饰特别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的结构有中轴对称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这些都体现出汉代瓦当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美学内涵。

(一)中轴对称结构

中轴对称结构呈现对称的美,古今中外许多民宅、古城、皇宫、陵墓,也多是左右对称。这种在空间位置上的对称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汉代瓦当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基础向上下左右配以相同或相似大小和形状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统一又有韵律,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

(二)发射结构

发射结构呈现出一种扩散或收敛之美,指围绕一个中心,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发射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有一些云纹瓦以当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射出辐射线,以简单的线条刻画出强辐射的图样。其结构稳定匀称又魅力十足,光芒普照,象征着和谐与圆满。

(三)自由结构

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自由结构是极其重要的造型结构,这种结构舒展自由,不拘一格。尤其是王莽时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式自由,恢弘大气,堪称代表。四神瓦当图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即乳钉,它与边栏形成呼应,在整体上给人以庄重的美。围绕瓦当四神图案这个中心,纹样大气饱满,富丽充盈,动静相生,体现出一种自由之美。

四、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点

汉代艺术中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地体现与贯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极其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态地塑造出一个个古朴可爱而又飞扬流动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纹瓦当,几乎全是粗线条、粗轮廓,不做任何细节的直接描绘,缺乏柔和与细致看起来是既笨拙又古老,姿态不符合常理。但这一切却恰恰增加了它的气势与力量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那种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那种恢宏狂放不拘一格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与骄傲,可以说更多地是呈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汉代瓦当集绘画、书法、浮雕及工艺美术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五、结论

汉代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与旺盛生命力的。古人以其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融汇了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艺术、文化思想、宗教等各种内容。从现已出土的资料来看,汉瓦当体现了汉代“形神皆备”的美学思想。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3

汉画像石,指的是两汉时期,刻有画像的石头,在加工过的石材平面上运用雕刻技法雕饰并用色彩绘制,刻有图像的建筑装饰石质构件。存在于墓室、墓祠、墓阙、墓碑、祠堂石壁和其它建筑物上,用来表现当时的各种信仰及其主人的身份地位、生活景况。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重要的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综合性造型艺术,体现和折射出两汉及之前的雕刻、绘画、建筑、装饰艺术和工艺设计等发展水平特点和思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堪称汉代的立体画,是我国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精品,被誉为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汉画像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画像石产生于两汉之间,萌发于两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到东汉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是墓葬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就画像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与画像石最接近的艺术形式――画像砖,一般被认为始于战国晚期。

1.政治经济上。西汉早中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施行,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期,又颁布“贵栗”、“惠商”政策和“轻徭薄赋”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西汉中后期,农业得到重视被称为“天下之大业”,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景象。后武帝发兵平定南越王与东岳王的叛乱,解除了西北方的威胁,丝绸之路繁荣起来,经济繁荣发展,为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西汉末年,社会开始出现重大危机,社会上出现一批盐铁商人、工业大户、大富豪和行商坐贾等的爆发户,推动了汉画像艺术特别是汉画像艺术的发展。东汉初期出现的田园经济模式,培养了士人、匠人、画工,为汉画像艺术发展提供了保证,且厚葬之风盛行,为汉画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思想文化上。汉初时期,黄老之学影响较大,即“无而为治”的统治政策,为汉画像的出现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鼎盛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对汉画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西汉末年,谶纬思想与董仲舒的神学世界观结合起来,形成一股神学文化思潮,弥漫整个东汉时代,对汉画像艺术起着促进作用。

3.墓葬习俗。在我国古代,非常重视丧葬礼仪,厚葬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色,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规模和程度达到最大。汉武帝时期,随统治者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思想。西汉末年,谶纬思想与董仲舒的神学世界观结合起来,形成一股神学文化思潮,弥漫整个东汉时代,“举孝廉”制度、“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风气,愈演愈烈,对汉画像艺术起着促进作用。

汉画像石丰富多样的题材

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多样,刻画布局气象万千,是一种传承性非常强的艺术,反映出了汉代画像石制作者的艺术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及视觉审美的多样化,体现出汉代人的思想、信仰、视觉审美和观念。从图像学的角度,可以分为五大类:1.人物图像,2.神话和祥瑞神灵形象;3.动物(即人们生产、生活农牧景象);4.宫廷苑阙(即刻画建筑及景观的图像);5.装饰类题材。

“人”作为汉画像的核心,是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者,汉代民间艺人通过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塑造,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人物形象有伏羲、女娲、嫦娥、后羿、各种仙人、羽人等远古神话传说人物,车骑出行、宴饮舞乐场面等社会生活人物,戏剧性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及神荼、郁垒等驱鬼镇墓人物等四部分。动物题材的内容包括庖厨图、狩猎图中出现的狗、鸡、兔、鹿、鱼等;历史故事中的蛇、马、蟾蜍等;斗兽画画像中出现牛、虎、兕、熊等以及其它题材的动物种类。祥瑞类的种类主要是以四灵为对象,人们凭借丰富的想象,把天上的星星想象为鸟、龙、虎和龟蛇的形象代表方位,被奉为驱除邪恶,震卫四方的神异动物,是平安吉祥的象征。建筑与景观题材具有浓重的名族色彩,兼有现实功利与神话传说的功能,体现了汉代自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汉画像石中的种类多样的钱纹、柿蒂纹、玉璧纹、绶带纹、规矩纹等纹饰,其花纹本身即是寓意象征,寄托了对生活富足的渴望、对成仙飞天的愿望、对多子多福的追求。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特色

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手法拥有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两种造型艺术形式的形式语言。画面效果上注重疏简繁密、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具有条理性、严肃性、规律性端庄、厚重的感觉。造型上出奇制胜,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给观众强烈的、新奇的视觉冲击力。节奏上动静相宜的运动韵律动人心魄,呈现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美。情感上抒情达意,情景交融。布局上,呈现多种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散点透视法、图像配置方式、空间透视法和图案装饰技法,全景式的大构图等等。这些图像布局方式,体现出了匠人们的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创作方法和经营图像位置的思想。下面我将根据题材的分类来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

1.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汉画像石人物形象风格多彩,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夸张,特别注重对神韵的追求,并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工写兼容,形式上的运动感和韵律感,给人一种律动的视觉效果。《伏羲女娲》中的人物形象,端庄的人身与s型曲线、富有强烈动感的蛇身形成一种律动的视觉效果。江苏睢宁画像石《门吏》中,人物形象被夸张拉长,全身布满细密的刺绣机理,呈现很强的装饰效果。在汉画像石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从正面、正侧面、背面、四分之三侧面等各个角度表现的造型准确、透视准确人物形象,深厚的造型功力和科学的态度让人一目了然。其简洁的形象轮廓是汉画像石最本质的特征,外形轮廓简洁但不简单,形神兼备,以致简之行承载最多内涵。

2.动物题材:动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其种类丰富、被作为是人类之外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形象生动多彩,且呈现类人化的特征。造型艺术形象粗狂、豪放、极富感染力,有点《大风歌》中极度狂放、夸张、浪漫的基因。因受浓郁、浪漫豪放的楚文化的影响,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也都具有生动活泼及强烈的运动感。在造型上呈现出写实、夸张、装饰化等特点,无论是在现实自然界和想象的、超自然属性的动物造型上大都如此。

3.神话题材:神话形象是对中国原生态神话体系的形象的总结,受宗教和图腾崇拜因素的影响,汉画像石中以神话为题材的作品数量比较的多,各路神灵形象,如西王母、女娲、伏羲、后羿、嫦娥、东王公、风伯、河神等,还有齐肩兽、比翼鸟、羽人、开明兽、人鱼……塑造了很多集诸多优势汇聚于一身的理想与完美的造型,其造型奇特,千奇百怪,给人以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分的反映了汉代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建筑与景观题材:汉画像石建筑品种齐全,主要描绘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屋宇、阁楼、台榭和门阙、桥梁。气势上雄伟壮丽、结构上惊险奇特、画面上富于生态,且注重豪放、粗狂气势的追求,其表现出来的波澜壮阔、浑厚庄严是汉代建筑艺术最为重要的艺术特征。

5.装饰类题材:汉画像石的装饰图案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体现在一些边框装饰、基地纹样及其它一些以雕刻为主的各种装饰纹样的画面上,表达了民间画师、石刻匠人们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和视觉审美,同时也隐射出汉代人的忠孝、厚葬风气和“升仙”等社会现实和理想的思想与意义,带有浓郁的吉祥文化色彩是汉代纹饰重要的特征之一。

结语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4

秦代的动物雕塑主要体现在马俑雕塑艺术中。战马雕刻形象写实逼真,结构塑造准确。透过排列齐整的战马方阵,使观者仿佛回到了古战场。秦代战马流露出庄严,肃穆,宁静好像随时一跃千里,冲入敌阵,显出了战马充沛的精力。这种寓动与静的表现方式使人震撼。秦代陶马雕塑反映了秦代社会对马的需求,战马成为当时维护中央集权的有力武器,是秦帝国重要的武力装备。马在汉代的特殊地位是由其社会作用所决定的。汉武帝为摆脱北方匈奴对西汉政权及对西域地区的商贸往来的威胁,对战马的需求自然成为关键因素。特从西域乌孙国引进有“天马”之称的汗血宝马,并在武威设置马苑,进行良马的引进与培育。马的雕塑造型以程式化的“良马式”标准延续下来。到了东汉,名将马援提出的铜马相法集中了各种良马特征。所以汉代墓葬出土马造型,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但良马式造型的标准却变化不大,一直延传下来。

2 秦代马雕塑的艺术特点

(1)写实主义是秦代马雕塑最显著的艺术特点。秦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文化施行严厉的管制政策,限制了装饰类型的动物雕塑的发展,所以秦代最为明显的马佣雕塑风格类型为写实主义风格。有这样一段关于陶马的描述,秦代陶马约与真马同大,“头部较方,鼻骨隆突,剪鬃,与西部河套马形态接近。另外,陶马马背鞍垫,下缀缨珞、短带,没有踩蹬,马头套着卫辔,马身涂黑或褐色,蹄和牙齿是白色的,耳孔、口、鼻孔施朱红色。鞍面上分别涂红、白、赭、蓝色”[1]这些精细描绘,都力求逼真再现战马原貌。此外,秦墓还出土了两套铜铸车马。马具齐备,笼头、缰绳、项圈,都以盘银制作。脖上系的浅蓝色璎珞是极细的铜丝绞合而成。以上实例说明秦代在动物雕塑的制作过程尽力求真,不仅制作工艺力求达到逼真,甚至还采取与实物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2)从秦朝的陶马俑中可以充分体现静穆这一艺术特点。整齐划一的秦国军队,静穆地排列着,一列列的战马安静地站在那,生怕发出声响惊搅自己沉睡的主人。好像是等待主人睡醒后,命令准备出征。秦陶马基本呈现的是站立姿态,四肢稳稳地触地,头略抬,有些像现在的动物标本的状态,丝毫没有跃动的迹象。秦代动物雕塑的静到了严肃的地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天下独尊,唯有始皇的威严。秦代的马雕塑表现的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隐藏在庄严肃穆的外表下。艺术工匠通过他的艺术创作,将这种强势的力量和自身的敬畏心态转加到自己创造的作品中。静穆的特点所体现出的宁静、肃穆是艺术反映秦代现实生活,服务与皇权政治的一种直观反映。秦代的这一艺术特点也影响到了汉初的动物马雕塑艺术特征,周亚夫墓出土的骑马陶俑也都体现了这种静穆状态,整齐一致,性格相同的雕塑造型模式随着汉代艺术思想的逐步成熟和楚文化的复苏而有所改变。

(3)秦代马雕塑的博大雄厚之美可以理解为高大,宏伟、博大、雄伟的美。具体来看,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首先从直观的艺术形式中来判断,是追求宏大的场面,难以统计的数量,色彩繁杂达到追求极致的程度。而从审美角度来看是对秦代人的审美情感的一种外化反映,通过自然形态加以显示。秦代统治者追求大、求实的审美愿望,通过权力的操纵扩展到秦代的动物雕塑艺术创作中,从秦朝陶马俑的规模也可以感受这种艺术特点。秦陵中驾车陶马俑和骑兵鞍马俑总数超过一千多匹,其规模和数量可以说是举世少见。试想,面对如此宏大壮观的场景,不仅传达出秦人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气魄,更反映秦人追求博大之美的内心愿望。

3 汉代马雕塑的艺术特点

(1)汉代马雕塑总体呈现了一个运动的面貌。在陵墓雕塑中马俑多奔驰跳跃。可以说,汉代动物雕塑集中体现了运动这一艺术特征。从汉文化的起源楚文化中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楚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某种运动结构,并形成了对该运动形式的偏爱,最终形成了对该种形式的审美经验,并不断沿袭。楚人的“视觉经验与心理经验反复的刺激,使他们认可了旋转形式结构是充满活力的,进而升华到运动性质是通过依靠圆形结构传达出来的,而圆又被赋予到象征生命运动的物象中”。[2]

(2)具有表现色彩的写实性艺术,是艺术工匠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意象再现客观事物形貌特征的雕塑手段,给人以不完全同于写实性审美感受,而形貌特征的再现来源于创造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进行再次创作。汉代动物雕塑艺术体现的写实并不是对自然物态的直接再现或简单临摹,而是雕塑艺匠将对动物的主观感悟物化体现的载体,但这种创作又具有自然的影子。例如,马踏飞燕的雕塑,天马的造型在写实中又有提炼和夸张,表现了其飘逸的神采,所以汉代动物雕塑风格一改秦代的写实之风,在写实中又有表现的成分,开创了动物雕塑创作的新面貌。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5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视觉图像、艺术风格

画像石,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是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两汉时期是南阳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出土集中的区域之一。南阳简称皖,古时属楚地,早在商代是楚人生产、生活的地方,秦末战乱,楚人兴汉,南北文化的交融,因此汉文化中也渗透着浪漫的楚文化,南阳地处两种文化交融过渡的地带上,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也有楚汉文化的自由浪漫之风。

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耀世界的璀璨明珠,更是一朵文化奇葩,一块艺术瑰宝。一个民族,不仅有一个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有一个视觉图像叙述的历史。传统的画像石艺术是我国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鲁迅先生曾说过:汉代的艺术,深沉雄大。汉画像石的图案,美妙无伦。[1]南阳汉画像石图像采用写实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两汉社会的缩影,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经济状况、宗教意识、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戏剧、建筑学、天文学、教育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像资料。这些汉画像石图像,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宠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等等。

正如张道一所说:“汉画像石艺术其想象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和造型之严谨,标志着我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

地处中原的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在整个汉代墓室图像占有重要的地位,地处汉水流域,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题材内容丰富多样、艺术风格独特鲜明、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以及装饰材质和制作方法的差异形成了南阳汉画像石图像的特点备受人注目,形成了汉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画像石图像艺术流派,在中国美术史册上占有重要的篇章。南阳画像石图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块面、粗线条、画面疏朗,并体现出其浪漫主义的特征。在其图像的艺术风格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布局疏朗

南阳汉画像石视觉图像的题材内容主要体现为:主题突出,布局疏朗,艺术表现雄浑,内容言简意赅,概括性强。

历史故事画,一般不会采用连环画法,也不严格地按照史料记载中的细枝末节去全盘绘画,而是根据故事的主题,抓住主要戏剧性冲突的代表人物或特点加以刻画,一个长篇历史故事,只用寥寥数笔,便使人一目了然,回味无穷。这种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力,充分显示出汉代艺术家卓越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雕刻技巧。南阳汉画像石对人物、动物的刻画强调的是气势,动态的夸张,注意形神兼备,不局限于细微的修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后世难以相比的深沉雄大、古朴豪放的气势美。南阳汉画像石非常注重人和事物的联系,突出主题,有时为了弥补造型表现力上的不足,民间艺术家则根据事物的本质在刻画人物形象与情节气氛时,有意识地渲染一些细节,为了突出表现主体。例如“鸿门宴”画像石,主体形象仅有四人,项羽着冠、耸肩坐着,一幅盛气凛然的样子,刘邦则缩身坐着,显示出战战兢兢的心态,而项庄舞手中剑,心怀杀机之形,项佰却环视四周惶恐不安。这种有意识地渲染每个人不同的形态和神情,把短暂的历史瞬间用艺术的手法夸大渲染,使富有意味的历史事件表现的形象生动。

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最独特的便是天文图像,其数量之多位居于全国首位,在研究汉代的天文学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南阳汉画像石中天文图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用独特的画像方法记录了汉代天体观测方面取得的成就,绘出中国较早的天象图;天象图的绘制具有较高的水平,用物象表示天文现象的自然科学的解释成立,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天象图与神话结合,充满神话色彩。因此,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图像题材中最特别的部分。(如图1、图2、图3)

图1 汉代图2 汉代 白虎星座图像

图3汉代 牛郎织女星座

二、构图疏密得当

“所谓构图,就是要把画家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装饰意义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3]

构图上南阳汉画像石图像给人的总体感受是明细、疏朗、具体。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突出表现典型性和概括性,没有复杂绵密的拥挤构图,没有分层分格的图案排列,不同题材的画面不聚集在一起。画面图像通常不添加补白,为了渲染衬托主题,添加必要的空间补白和局部装饰,用巧妙地手法和丰富的构思,使画面的安排疏密得当、层级清晰、极富气韵。

南阳汉画像石图像是天上的灵、远古的神、传说中的龙、现实的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南阳汉画像石大量刻画伏羲、女娲两个主神形象,他们皆人首蛇身,或盘旋交合或手持灵芝,有飘飘欲仙的身姿,有风采潇洒的曼容。汉画像石图像中许多牛、虎形象,生动大胆的变形,颇具匠心。众多面目狰狞的神荼、郁垒形象,在忠实地执行着驱鬼职责,虎背猿臂,力大无穷。踏盘的男妓,袒胸露腹,腿粗脖壮,面容憨淳,动作雄健。跳盘的女人,高髻细腰,身材柔美,裙袖飘飘。那些神志各异的渔人或飞抵云端,或悠坐仙鹿,或与风嬉戏,或涉足虎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更为画像石图像增添了浪漫色彩。[4]例如:《斗牛》画像石,画面刻画一头野牛和一个人的形象,采用简练的阴线勾画野牛隆起的颈项,收紧的小腹,锐利的双角和向上翘起的尾巴,牛的狂怒和凶猛跃然石上,呈现出一副惊险、壮观的斗牛场面。

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开辟了我国一石一主题的传统独幅,极具代表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三、轮廓夸张变形

南阳汉画像石图像给人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变形的夸张是增加造型艺术魅力的手法,对自然物象的强化和延伸,它不拘泥于对形体的原本摹写,而是着意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必要的适宜变化,以此更加强烈地表现对象,更加突出和有神采,使南阳汉画像石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从南阳汉画像石的诸多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汉代艺术工匠们大胆地利用了这一表现手法,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了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增强了造型的艺术美感,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使这一手法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使之成为南阳汉画像石区别于同时期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明显特征。

南阳汉画像石图像描述了社会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祭祀礼仪,天文图像和装饰图案等等,例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仙人,以及金乌负日、白虎星座等。在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图像的画面在表现一个故事时,以横向构图为主,造型和构图运动感极强,具有蓬勃的野性和生机,风格豪放古拙,奔放有力,构图疏朗,体现出恢宏而博大、雄放而洒脱的艺术风格。

四、线条挥洒情感

以线造型。线条随着汉代的艺术家的情感变化,驰骋与汉画像石图像中,它自由潇洒、简洁干练、遒劲有力,圆润流畅、韵味深长。康定斯基指出:“线产生运动――而且产生于点自身隐藏的绝对精致破坏之后,这里从静止状态转向运动状态的飞跃”。[5]南阳汉画像石图像的线条,不仅勾勒物象轮廓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线条流畅、动感强烈,而且把个人的情感因素与审美情趣二者结合在一起,以到,让线条具有审美价值,充盈浪漫和洒脱的美学情绪。例如:飞翔的羽人形象和流动的云朵采用飘逸轻灵的线条;勇敢的武士和凶猛的兽类采用劲健有力的线条;舞蹈的女人的形体和动感的裙带采用婉媚柔美的线条等等,由此可见这些线条的魅力,它们不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汉代的艺术家个性的展现,艺术载体通过情感来表露。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所说:“中国雕刻也像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6]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张道一说:“汉画像石艺术其想象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和造型之严谨,标志着我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7]

中国的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创造了历史,同时创造了画像石艺术,南阳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汉画像石艺术,渗透着情感和精神。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汉代画像石艺术作为凝固的图像艺术,艺术形式给人无穷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艺术创造力。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部分,蕴含着古人类至汉代的深深情结,向人们展示汉代特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汉代艺术和思想的融贯,画像石的独特视觉效果,以图像形式彰显出汉代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农.鲁迅与汉画像[J].美术史论,1988:3

[2]张道一.南阳汉代画像石拓展精品展祝辞[J].汉化研究所,1992:19

[3]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欧阳英译,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197

[4]徐永斌.浅论南阳汉画像石在中国画像石的地位[J]

[5]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汉代工艺美术特点范文6

【关键词】平面设计 汉字艺术 视觉表现 创造性应用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民族相伴而生的古老文明现在已渐渐融入了其它文明。但是,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经历了由图画――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到今天文字形象的过程,历经沧桑,却始终奔流不息,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现出了无穷的魅力。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汉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汉字艺术如今已被广泛运用到了现代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极具美感的特殊符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现代平面设计的意义与价值表现

设计活动内容广大,从建筑到城市规划,从工业产品到手工业,都是设计活动的内容,而平面设计是设计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针对客户群体的欣赏品位、价值所需以及物体自身特色,进行创造性设计。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或接触到标志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设计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将所传达的信息与不同的艺术元素通过巧妙的安排、配置、组合而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面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当中需要用独特的视觉表现、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展现设计理念与设计能力,借用人们易懂的文字和其他艺术元素有效的把信息传达给观众,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艺术元素,首先了解到所有传达的信息;其次,感受到设计师的情感与思想。好的平面设计作品要从多方位得到认可。首先要做到明确的信息传达;其次要彰显独特的艺术美;最后,要看作品是否被大众所接受,是否让大众得到精神享受。这就需要设计者凭借自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感情和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平面设计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通过不同的载体体现着不同的视觉语言,比如文字、图形、色彩等。

2 汉字艺术的视觉表现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在现代生活中更是发挥了其独特的视觉价值。以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主观精神方面所追求的意境美也是至高境界,是民族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仅表现出的是“形”,更是“意”的表达,是一种形意创造。汉字的“形”受到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与喜爱,“形”的表现形式可概括为三种。第一,标准字体。标准字体是现代设计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字体。笔画简练、结构严谨,强调视觉上的实用性与标准性。第二,书写字体。书写字体是根据自己的意念,使用各种书写工具创作的自由字体。较具有高度规范化的标准字体,书写字体更加的随意、洒脱。第三,变体美术字。运用装饰手法将文字进行美化,使其醒目、美观、易于识别,这种字体是平面设计运用的主要形式。如图1,这三张图依次为标准字体、书写字体和变体美术字。

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汉字良好的寓意也是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运用到生活中。设计师之所以运用汉字,并费尽周折的对字体进行设计,再创造,使之更加的艺术化,除了达到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将其背后蕴藏的无限寓意准确、详尽的表达出来,使大众一目了然,呈现形意结合的完美设计。如图2,这两张海报通过运用变体美术字和书写字体两种字体形式,表现出了汉字的形式美感,同时也将寓意完美尽现。欣赏者不仅得到了视觉享受,对所传达的寓意与内涵也了如指掌。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汉字元素以形表意,以意传情,进而形成汉字视觉语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艺术价值浓厚,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独特作用。这种表现形式在标志设计、海报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等领域被广泛的运用。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元素更加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民族元素独特的魅力与韵味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唤起人们的共鸣,它是对一个民族的延续与肯定。因此,设计师要加大在此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推广和发展汉字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潮流与趋向。

3 汉字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特征。标志汉字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华夏子孙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与崇拜。把汉字作为标志的设计元素,可以彰显独特的文化气质,同时让大众也能够感受到具有民族艺术和民族风格的现代标志的意境之美。如图3,这是陈幼坚的标志设计作品。他将汉字“茶”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杯形象进行了完美融合,标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一目了然,将设计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忘展现民族特色。如图4,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标志中人的造型具有双重寓意,形似现代汉字“京”。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是渗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笔墨纵情,舞动之中。这个以中国书法和中国印为载体的标志,极富东方文化魅力,为奥林匹克大家族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商品包装上文字描述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品名、说明文字、广告文字以及生产厂家等,反映了包装的本质内容。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把这些文字作为包装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来统筹考虑。尤其是文字的编排与包装的整体设计风格应和谐、美观。文字内容简明、生动、易读、易记;字体的设计应反映商品的特点与性质,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并具备良好的识别性和审美功能。如图5,这是一个茶叶的包装设计,运用了汉字中书法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文字整体的版式简洁大方,很好的将点线面进行了融合,清楚的传递了信息,同时又具备了很强的审美效果。如图6,一个月饼的包装盒俯视图,盒面运用随意的书法作为背景,不管是从表现形式,还是从表现内容,大众都可以很清楚的从这个包装上读到其信息与特色。

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汉字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觉个性,它形体造型好看,内涵丰富,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角之一,受到广大欣赏者的青睐与追捧。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为书写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于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张如画.《汉字视觉语言表现》.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