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公关关系技巧学习

刘邦公关关系技巧学习

 

在企业组织的日常运营中,要与其他社会组织包括政府、非营利社会组织、其他企业、消费者等发生关系,有时这些关系容易处理,有时不容易处理,而这些公共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作为企业骨干力量的中高层人员,通常是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具体承担者。俗话说:“搞好关系办大事。”人是社会的人,无论你持什么样的人生观,都离不开“关系”,都生活在“关系”中,需要与上下、左右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协调彼此的关系。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公共关系,还需要在企业活动中代表企业协调和处理企业的外部“关系”,必须在“关系学”上磨炼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能手,才能做到无论左突右闪、东走西颠,都能把大事变成小事,把不必要的恩怨弄得清爽一点,形成良好的企业外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有人称领导的天职就是建立关系和协调关系,在评价一个领导的水平时,把其协调关系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好手,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刘邦的一生,先是在家乡任侠交游,30多岁后做亭长之类的地方芝麻官,其后流亡芒砀山,举义旗参加秦末农民战争,打进咸阳,被项羽分封为汉王;暗渡陈仓平定三秦,东出潼关为义帝发丧,公开与项羽决裂,展开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刘邦自成一个集团,是沛县起义以后的事,现代留存的事迹集中在沛县起义之后,刘邦的公关协调艺术也在这一时期集中体现出来。沛县起义初期,刘邦属于反秦义军中的一支,独立自主;在反秦的过程中,刘邦为了生存,先后依存秦嘉、项梁等人,后又与项梁等人共同尊奉义帝,刘邦与秦嘉、项梁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不完全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与项羽是平级关系,与义帝则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从受封汉王到公开反对项羽期间,刘邦和项羽是诸侯和名义上的共主之间的关系,既有上下级关系,更是平级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刘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公关手段和技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诚相见、推心置腹,但亲而不近,同流而不合污,在融合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刘邦托身于秦嘉、项梁时与秦嘉、项梁叔侄相处的原则刘邦起义不久,手下大将雍齿利用驻守丰邑根据地的机会据城背叛了刘邦,刘邦非常气愤,亲自带兵攻打雍齿。由于城高墙厚,刘邦几次进攻都没有取得胜利,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去依附另一支反秦义军———秦嘉、景驹率领的义军。   刘邦依附秦嘉,本意是借兵回攻丰邑。当他到达秦嘉的驻地时,恰遇秦朝悍将章邯的司马率军攻打砀。于是刘邦立即与秦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军。刘邦与秦嘉的部将东阳宁君联合作战,在萧西与秦军作战。由于双方军队配合不好,刘邦和东阳宁君在迎战秦军时没有取胜。但刘邦的真诚还是让秦嘉佩服。因此,休整了十几天,当刘邦提出:“章邯领兵作战最喜欢攻击战,现在砀城秦军守兵不强,只是因为你我配合不当才吃败仗”,提出再攻砀城挫败秦军锐气时,秦嘉立即带兵和刘邦一起前往围攻砀城。两人率军把砀城围了三层,经三天三夜激战,攻占了砀城。随后,秦嘉又听从刘邦的意见,一起攻占了下邑,并很痛快地借了部分兵力给刘邦,让他去打丰邑。但刘邦仍未能攻下丰邑。   这时,项梁、项羽叔侄两人率领在江东起义的一支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到了刘邦的家乡沛县附近,并击灭了秦嘉等人。这支义军在进军的过程中勇猛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沿途收容陈胜和其他义军的残部,到达沛县时已发展到七万余人,声势比较大。于是刘邦转而去投奔项梁。项梁很喜欢举止大度、谈吐豪爽的刘邦,当即就借给了他五千人马和十员将领。刘邦借助这一力量很快就攻下了丰邑,赶走了雍齿。刘邦很感激项梁,觉得他是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便托庇在他的门下。   刘邦与项梁叔侄以诚相待,推心置腹。每次战斗前,项梁就自己的战斗部署向刘邦咨询时,刘邦都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或赞成,或反对,赞成有理由,反对也有说法。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胜利代表了一切。刘邦的意见多数都很有见地,又是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因此项梁对刘邦的意见大都耐心听取。在战斗中,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跟随项梁左右,根据项梁的命令作战,项羽则与刘邦共肩作战,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增援,配合得很好。两人受命先后联合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陈留等地,多取得了胜利,曾阵斩秦军名将、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两人在合作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为了笼络刘邦,壮大自己的力量,项梁让项羽与刘邦结拜为兄弟。当时刘邦的军队只有数千人,与项梁叔侄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与项羽结拜为兄弟,意味着他从此成为项家的亲信,在群雄蜂起,互相之间争夺地盘或鲸吞,上演着无数大鱼吃小鱼惨剧的反秦义军中,这无疑是保存自己力量的绝佳途径,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项羽来说,此举也有结纳刘邦、壮大自己力量的意思。因此,两人的结拜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对两人都有好处。   项梁在定陶城下被章邯杀死后,项羽非常痛苦,曾闹着去找章邯报仇。刘邦思虑再三,劝阻了项羽。刘邦对项羽说:“项将军刚刚去世,又损失了几万军队,军心难免有所动摇,我军不能再在外游击了,应迅速返回,以防卫京都为妙,贤弟认为如何?”项羽认为刘邦的意见很对,就和刘邦一起率军回到了楚国的临时首都盱眙。到达盱眙后,刘邦与项羽、另一个统兵将领吕臣商议今后的行动方略。刘邦提出:彭城是军事重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城防也坚固,不如迁都彭城,他和项羽、吕臣三人分别带兵驻守彭城的周围,可以防止秦军来犯。项羽、吕臣认为刘邦的话很对,赞同他的意见。三人一同去见楚怀王,怀王也赞同刘邦的意见,于是迁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对这一行动,司马迁《史记》记述为:“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军而东。”刘邦托庇于项梁帐下,和项羽结拜为兄弟,既有英雄惺惺相惜的真情,也有虚与接纳、背靠大树的想法。因此,在与项梁叔侄交往时,有利于反秦大业又无损自己的事情,刘邦都很积极,和项氏叔侄配合得很好,但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对项氏叔侄做的不利于反秦大业的事情,表现出应有的距离。#p#分页标题#e#   项梁占领薛城后,感觉自陈胜死后,各路义军各自为战,彼此间矛盾不断,甚至互相攻击,抢夺地盘,就召集部将和刘邦等人开会,提议尊立新的楚王。会议中,有将领提议项梁自立为王,项梁也有此意,但觉得应广询意见,便问刘邦“沛公以为如何?”从内心讲,刘邦并不愿项梁自立为王,自己今后永远做他的臣属,但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提出反对意见,便对项梁说:“将军知晓楚国内情,又仁德服人,自有定度。我乃局外之人,唯将军是听。”刘邦的话看似完全尊重项梁的意见,但并没有直接同意项梁自立为王,更没有向项梁劝进,而是通过称赞项梁的方式把皮球踢了回去。这显示刘邦和项梁叔侄虽然亲近,但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项氏叔侄有意地拉开一定的距离。后来,在范增的劝说下,项梁放弃了自立为王的企图,和众将一起拥戴战国时楚王的后裔心为王,称楚怀王。   在许多方面,如对待敌军和俘虏、对待帮助秦军守城的百姓和军队的纪律等方面,刘邦也注意保持自己的“宽大仁慈”,不与项氏叔侄的滥杀同流合污。   二、治军以严,显示自己宽大爱民的美德,是刘邦取得楚怀王及其周围信任的秘诀项梁死后,楚政权的权力中心一度回到楚怀王及其周边近臣的手中。当时,在楚怀王手下的将领中,项羽勇猛善战,敢打敢冲,对秦军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每次攻城,项羽都率领所属部队进行凶残的屠城,不把秦军和秦朝官吏杀光决不收刀,连老人小孩也不放过。有时他还迁怒于协助守城的百姓,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大肆杀戮。其他义军将领在屠城这件事上与项羽大同小异。刘邦则持相反的态度,他认为要成就大事业,只顾一味拼杀滥伐,没有远见是不行的,于是他时时处处注意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对于秦军和秦军坚守的城池里的百姓,刘邦认为只有顽抗的秦军才是杀戮的对象,那些放下武器表示投诚的秦军士兵不应该遭到屠戮,因此,他尽量约束自己的队伍,减少杀戮。   对于普通百姓,则持爱护态度,尽量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因此,每次攻下城池,他首先做的是安民告示,稳定社会秩序,与项羽的只顾杀戮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刘邦归属项梁初期,项羽独自率军攻打襄城,拔城后尽情屠之。两人并肩攻下城阳后,项羽再次下令屠城。一天下来,城阳城里血流遍地,惨不忍睹,城中的无辜百姓大多死于刀下。刘邦率军跟进,看到项羽刀下血光四溅,深为惊异,感叹项羽的凶悍无情,但项羽的勇猛冲杀是为了反秦大业,他无法说什么,便命令自己的部下,进城后只攻杀拿着武器抵抗的秦军,对放下武器的秦军一律不杀,对无辜百姓给予保护,因此,在刘邦军队占领的区域,杀戮很少,老百姓都很感激。正是由于刘邦注意约束自己的军队,爱护百姓,很少杀戮俘虏和屠城,在当时的义军中,他逐步树立起了“忠厚长者”的形象,这话甚至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里,使怀王对他产生了好感和信任。   迁都彭城不久,怀王召集群臣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谋臣宋义提出:秦军刚刚大败项将军(指项梁),士气正旺,如正面与其交锋,败多胜少,不如采取迂回战术,避其锐气,击其老窝。得到怀王首肯后,他进一步指出:如今章邯带领十几万大军均在赵地,一部分包围巨鹿城,一部分堵截前往巨鹿解围的义军。因此,我们的抗秦政策,应以西进为主,一直向西直到攻克咸阳,灭掉秦国。这样,就必须选择一名良将,由他攻抚兼施,进止有度,方可成功。楚怀王认为宋义的方略很对,就召集诸将确定由谁带兵出征。   与会诸将都认为自己不如项梁,在秦军势力强盛的情况下领兵西进,肯定凶多吉少,于是都不吭声。性急的楚怀王见此,悬出了重赏:“众位将领,如果哪位愿意领兵西进,一旦入关,就封他为关中王。”刘邦认为机会成熟,赶紧出班领命,表示自己愿意去。随即项羽也出班请命。楚怀王犹豫不决,便临时散朝。   散朝后,几位老将军有意留下,他们对怀王说:“项羽为人?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即项羽残暴,如果让他带兵西进,必定攻一城屠一城,杀戮太重,这与秦人的残暴没有什么两样,会大失民心,难以成就大功。而沛公为人仁善忠厚,颇能爱护百姓,在大王您的军中是有名的长者,如果派他率兵西进,肯定会除暴安良,收买民心,顺应民意,完成大王您灭亡秦朝的大业。就秦朝内部来说,秦国的父老兄弟长久以来,对他们的君主过分严苛的执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时若是有位心怀仁义的长者前往,不以暴虐的态度对待他们,反而比较容易松懈他们的反抗心理,也比较容易攻下来。此外,陈胜和项梁二人西进失败的教训也说明,领兵深入敌军的后方腹地,必须治军严谨,爱护民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沛公具有这样良好的素质,适合担当领兵西进的重任。老将军们的话深入怀王的心坎,最终决定派刘邦带兵西进,而派项羽和范增带项家军随宋义去救赵国,直接攻击章邯带领的秦朝大军。   借助现在留存的资料,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刘邦与项羽有更多的不同:项羽对部属极重礼节,加上出身贵族世家,深得部属崇拜,但年纪轻,经验不足。对内部来说,项羽具有足够的领导魅力,工作效率又高,但这种领导魅力只能让人仰视,不容易让人亲近。他作战时英勇无比,身先士卒,他率领的军队因此特别勇敢,士气高昂,打击敌人时也特别有效率,经常毫无顾忌地残杀对方,因此,他的震撼力虽强,残忍的杀戮却严重伤害了楚军的形象,坚定了秦军的抵抗之心,这是楚怀王身边的老将军反对他带兵西进的主要原因。   刘邦与项羽相反,他出身农家,几乎不懂得那些“繁文缛节”,因此,从内部来看,除了少数深知其个性而喜欢他的人外,刘邦的领导风范并不特别突出,但正是这种不突出的领导风范,使人觉得在他面前没有压力,如夏侯婴就认为,刘邦的“无为”的领导方式,让人觉得他需要帮助,从而产生一种让人喜欢接受的领导魅力。对敌人而言,总觉得刘邦是个温和而容易协调的对象,他没有强力的主见,可以随圆就方,随时摆出一种“可以谈”的姿态,使敌人觉得和他接洽投诚比较容易,投诚以后也有可能得到重用。可能正是考虑到了以上的种种因素,楚怀王最终拒绝了项羽带兵西征的要求,下决心派刘邦带兵西征。#p#分页标题#e#   三、真诚合作、相互配合,又不失有原则的斗争,是刘邦同其他义军将领相处的原则和秘诀除秦嘉、项梁叔侄这样势力相对较大的起义军外,当时在全国各地还有多支反秦义军。在西进咸阳的过程中或此前,刘邦曾同他们进行合作。在与他们相处时,刘邦从反秦的大业出发,和他们真诚合作、相互配合,但在危及自己利益时,他又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   与刘邦首先发生联系的是周市率领的魏国反秦义军。周市的魏军之所以和刘邦发生联系,是因为两者距离较近。但周市没有给弱小的刘邦提供帮助,而是挖刘邦的墙角。他趁刘邦率主力出征的机会,拉拢刘邦的部将、本来对刘邦就心怀不满的雍齿,引诱雍齿背叛了刘邦,并胁迫刘邦的家乡父老帮助雍齿对抗刘邦。对于周市这种只顾自己、不惜挖别人墙角的义军将领,刘邦毫不含糊,坚决还以颜色。他立即率主力回师,攻打周市和雍齿坚守的丰邑。第一次攻打丰邑失败后,刘邦并不灰心,他连续向秦嘉、项梁借兵,直到打下丰邑为止。   正是因为周市引诱雍齿背叛刘邦,才使刘邦先后与秦嘉、项梁、项羽合作。在向咸阳进军的途中,刘邦在昌邑和彭越相识。这时彭越在周围弟兄的推动下,已经举起义旗反秦。他听说刘邦率军西征路过昌邑,就率领自己的兵马来和刘邦相会。刘邦听说当地的义军来见,取下披挂,换上常服,彬彬有礼地把彭越让进军帐。两人都为对方的豪迈气质和豪爽所佩服,真诚相见,决定合作,攻击昌邑。于是两人将部队合在一起,联手攻昌邑。由于昌邑城高墙厚,守军的弓箭和滚木擂石密集,两人没有成功。刘邦和彭越决定先扫清周围郡县,再回攻昌邑,于是两人暂时分开。但这次相见给双方均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楚汉战争爆发后,彭越在彭城附近与刘邦相遇,从此成为刘邦安插在项羽后方的一支奇兵,辗转作战,袭扰项羽的后方,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一支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彭越也因此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与韩信、英布一起被分封为诸侯王。   刘邦攻取陈留后继续西进,在开封附近和张良率领的韩军再次相见。原来张良和刘邦在刘邦去向项梁借兵的过程中相会,两人都为对方所吸引,惺惺相惜,张良曾随刘邦前往项梁军中借兵,随刘邦攻打雍齿坚守的丰邑,和刘邦一起参加项梁召集的薛城大会。后来张良见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后裔都起兵复国,便以恢复韩国、壮大反秦阵营为理由向项梁借兵,回韩地经营。张良辞别刘邦回到韩地后,以韩国司徒的名义辅佐韩公子成称韩王,率领手下的1000多人攻略韩地,起初取得了不少胜利,但后来秦军援兵到达,张良无力对敌,就和韩王成在颖川一带游兵,得知刘邦率军西征后,张良立即带兵前来相见,而且碰巧遇到刘邦率军和秦将杨熊作战,张良带领自己的兵将冲击杨熊的中军,把杨熊军一截两段,随后与刘邦一起打败了杨熊。刘邦投桃报李,当即提议帮助张良去攻打颖川。张良非常高兴。   攻下颖川后,刘邦得知秦将因失败被秦朝廷杀害,觉得开封地区已经平定,就向张良提议攻打韩地。韩地是张良的父母之邦,平定韩地、兴复故国是张良的志愿,刘邦此议他当然欢迎。当然刘邦的提议也有深意:他明白张良的志向是恢复韩国,帮助他打下韩地可以获得张良对自己的真心帮助,象张良这样的人才,是自己成就大业不可缺少的人才,能让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出谋划策是自己的梦想,同时韩地也是进军咸阳的必经之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刘邦和张良率军翻过轩辕山,进入韩地,势如破竹,一连攻下十几座城池。正在韩地游击的韩王成带兵前来相见,对刘邦表示感谢,把自己的大部兵马交给刘邦指挥,告诉刘邦阳城有秦军的骑兵部队,使刘邦和张良偷袭阳城,获得了上千匹良马,组建了一支骑兵。韩王成还把张良借给刘邦,让他协助刘邦西进咸阳,这是刘邦最大的收获,从此,张良追随刘邦左右,为他出谋划策,为刘邦打进咸阳、打败项羽、建立汉帝国立下了丰功伟绩。刘邦还曾经和魏将皇欣、武蒲,楚将陈武、吕臣等义军将领并肩作战,都以自己的真诚获得了信任,后来这些将领纷纷带兵投入他的麾下,成为他的军队的一部分。   四、结好关键人物(项伯),暂时退避,委曲求全,是刘邦与强横的项羽相处的秘诀刘邦历尽艰险,打拉结合,终于抢在项羽之前进入了咸阳。但这时的刘邦并不轻松,因为他知道项羽即将到达,而项羽的势力比他强大得多,不仅项羽本人比他能征惯战,项羽手下的将士也远远超过他,达到了四十万,是他的四倍,号称百万。于是“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召诸县父老豪杰约法三章争取人心,还军霸上等待项羽等将领前来。   项羽与宋义等人接受楚怀王的命令后,率军北上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国。但宋义胆小如鼠,不愿冒险与秦军开战。他带着十万大军到达安阳后,就止步不前,听任赵国的使者走马灯似地前来求援,就是不动弹,终日躲在大帐和亲信喝酒,在安阳一直待了四十多天。项羽实在忍不住了,就杀了宋义,自己宋义原来受封的上将军,率军前往救赵。   当时赵王迫于章邯大军的压力,已在相国张耳的保护下,放弃都城邯郸,退守邯郸东北的巨鹿城。巨鹿城地处华北平原的中央,自古就是粮食集中的地方,城池规模大,城墙厚,防卫力量强,易守难攻。赵王和张耳退入巨鹿后,不断派出使者到各诸侯国去求援。各国相继派了一些救兵,前后到达了巨鹿附近。但这些救兵都害怕章邯,不敢和他率领的秦军对阵,只是在巨鹿周围利用地形扎起营寨,深沟高垒。赵国的将军陈余和张耳的儿子张敖也率军来援,同样不敢与章邯对阵。由于补给困难,秦军短期内也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一直相持。   项羽自领上将军后,抱着为叔父项梁报仇的急切心情率军北上。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两万精兵作为先锋,先渡过漳河攻击秦军运粮的甬道,取得了小胜。随后项羽亲率大军破釜沉舟,渡河攻击守卫甬道的苏角,全歼了苏角所部五万余人。接着,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向驻守在巨鹿城下的秦军主力、章邯的副手王离率领的军团发动了猛烈攻击,项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楚军骑兵紧跟其后,步兵也不落后,很快就活捉了王离,逼迫另一员秦将涉间投火自焚。经过一场大战,项羽消灭了王离军团,解除了秦军对巨鹿城的包围。在项羽率军向秦军攻击的过程中,前来救援的各路诸侯军将领都躲在壁垒上观看,他们被楚军的英勇和项羽的作战天才慑服了,当他们走进项羽营帐时,都拜服在地,称赞项羽的神勇,表示愿意听从项羽的领导。项羽成为了诸侯联军的统帅,兵力很快扩展到近四十万。后来项羽在决战中收服了章邯等秦军将领,让他们带路向咸阳进发。当项羽率军到达函谷关时,得知刘邦早已入关占领咸阳。#p#分页标题#e#   项羽虽与刘邦结为兄弟,但他内心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他也从来没有设想过刘邦会率先占领咸阳,因为他认为刘邦与自己相比,势力太小了。在尚未听说刘邦占领咸阳的消息前,他心中只盼着自己能尽快扫清通往咸阳的道路,抢先进入关中。得知刘邦抢先入关后,他非常气愤,决定用武力把刘邦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于是下令攻关,击败刘邦的军队后进抵与刘邦驻军地点不远的戏水扎营。   其间,刘邦的偏将曹无伤派人去告诉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的军师范增则用当时颇能迷惑人的“云气”刺激项羽,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刘邦面临着极为凶险的局势。   恰巧,项羽的叔叔项伯与张良关系很好,害怕正在刘邦营中的张良因此遇害,私下里跑到刘邦军中,告诉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劝张良跟自己快走,“毋从俱死也”。张良不想离开刘邦,就把项伯说的告诉了刘邦。刘邦非常着急。张良问他:“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时项、刘两人的军队不仅人数相差数倍,战斗力也截然不同,项羽的军队几乎全部是从血和火的洗练中滚打出来的,富有战斗力,而刘邦的军队基本上没有打过硬仗恶仗。于是刘邦回答“: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提议在项伯身上想办法,“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问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回答:“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并告诉刘邦项伯长于自己。于是刘邦提出“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把项伯请到刘邦帐中,刘邦在帐门口亲自迎接,把项伯请到上座,自己和张良陪坐,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并向项伯委婉地解释了自己派兵驻守函谷关的原因,“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的态度感动了项伯,他觉得刘邦是天下少有的义气之人,能与他结交是自己的福分,并且双方成了儿女亲家,刘邦的事就成了自己的事,项伯便拍着胸脯答应一定向项羽禀明刘邦派兵守关的原委,打消项羽的进攻决心。同时他对刘邦说,最好刘邦能自己亲自去一趟楚营,把自己的苦衷当面向项羽陈说,彻底解除双方的误会。项伯回到楚营后,立即去见项羽,把刘邦的苦衷向项羽陈说了一遍,指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许诺。   在刘邦与项羽交锋的第一个回合,刘邦明显地处于劣势。在这时,项伯的到来可以说是为刘邦送来了救星。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果断地通过尊敬、表明心迹和联亲的方式,把项伯拉到了自己一边,成为沟通自己与项羽的重要渠道,获得了避免覆亡的机会。不仅如此,在鸿门宴上和广武山对峙时,忠厚的项伯还多次救了刘邦及其老父亲的性命。在项伯的帮助下,刘邦暂时避免了覆亡的危机。但为了彻底打消项羽的怀疑,第二天,刘邦在张良、樊哙、夏侯婴等人的陪同下亲自前往项羽的大营。在双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刘邦前往项羽的大营是非常危险的,不排除被扣留或被杀的可能。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力量,刘邦还是冒险前往。   此前,在楚怀王的朝廷中、项梁军中和并肩对敌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的关系是亲密的,项羽很尊重刘邦这位结拜兄长,刘邦也以自己有这样一位贤弟而骄傲,有时也不自觉地摆出大哥的样子,直接称呼项羽的表字,叫他项羽(项羽名籍,表字羽)。但今天,时移事易,大哥的架子是摆不得了。刘邦把自己完全装扮成下属的样子,当到达项羽营帐前时,他先派人向项羽通报,得到项羽同意后,才带领张良等人进入。   一进入项羽的大帐,他快步行到项羽的座位前,以臣子拜见君王的礼节,低头垂目,非常谦恭地对上行礼。项羽只是身子稍微耸了一下,表示看见刘邦等人了。刘邦见项羽的将士虎视眈眈,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项羽傲慢无礼,知道今天就是自己的关键时刻,发挥了还有回去的希望,否则自己的人头就得留在这里了。于是按照在路上和张良商量好的方法,条理清晰地向项羽陈说自己的苦衷:“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羽是个做事粗犷豪爽的人,听到刘邦讲的头头是道,与项伯所说的大致相同,而且刘邦自称“臣”,对他却是一口一个“上将军”,叫得他心里得意,他心中开始觉得自己此番表现太过于做作,对不起面前的这位结拜兄长,便起身下座,拉起刘邦的手,一起走到座位上坐下,和颜悦色地对刘邦说:这是您帐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来告诉我您要封闭函谷关自己做关中王,否则我今日怎么会这样无礼呢?并命人摆上酒宴为刘邦压惊。刘邦靠着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取得了项羽的信任,基本解除了项羽对自己的怀疑,摆脱了与项羽兵戎相见、被消灭的危险。   五、火烧栈道、自绝后路是刘邦在力量不及时取信于多疑、强横的项羽的秘诀项羽进驻咸阳后,对秦的深仇大恨爆发出来,他对秦朝的皇族、官吏大肆杀戮,先后有八百多皇族、四千多名官员被杀,连秦的降王子婴也被推出斩首。随后项羽进入秦朝的宫殿和府库,把能够拿动的财物和珠宝,全部装上车子,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将领;秦宫中的美女也被他和手下的将领分享。剩下的搬不动的宫殿,项羽也不放过,他一声令下,凝聚着无数人工血汗、生命,闪烁着能工巧匠无数智慧巧思的建筑笼罩在士兵们肆意燃起的熊熊大火中,巍峨壮丽的阿房宫一连烧了三个多月。项羽还不解恨,又派士兵去挖秦始皇的陵墓。几个月的时间,原本富庶繁华的咸阳地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废墟和坟场。   随后,项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各个将领在反秦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分封诸王,共分封了18个诸侯王。他自己占据以彭城为中心的大片富庶地区,自称西楚霸王。对刘邦的分封,颇费了项羽一番心思。虽然刘邦依靠交结项伯、委曲求全取得了项羽的信任,躲过了项羽的攻击。但项羽心里对刘邦已有了成见,处处提防刘邦,两人也不再向以前那样亲近了。项羽认为关中是个富庶的地方,是秦国得以发达和对外扩张的基地,且土地广阔,如果分给刘邦会增加他的力量,便想把刘邦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他派人前去面见楚怀王,希望怀王能够收回“先入关者王关中”的成命,谁想被楚怀王一个硬钉子顶了回去:怀王坚持谁先入关谁在关中称王的成命。#p#分页标题#e#   后来范增给项羽出主意,把刘邦分封到蜀地,蜀地属于关中的范围,封刘邦到这里并不违背楚怀王的约定,但蜀地山川险峻,易入难出,是秦发配犯人的地方。把刘邦封到这里就等于充军发配了。同时把投降的原秦军将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分封在关中为王,让他们挡住刘邦从蜀地出来的通道,为项羽守住第一道防线。消息传到刘邦军中,刘邦怒不可遏,虽然他从未设想过自己真的能当上关中王,仍然为项羽的背约而愤恨。张良、萧何等人劝他认清当前形势,临时答应下来,有封地总比战死强。刘邦安静下来,认清了自己面临的形势,决心暂时忍耐。张良又通过项伯为刘邦求得了汉中之地。   项羽以天下已经安定为名削减诸侯的军队,刘邦的军队被削减到三万人,刘邦知道自己还不能与项羽对抗,就痛快地答应了,其实他内心是极不愿意的。军队虽然只剩下了三万,但剩下的都是精锐,是刘邦军队中的精髓,是他今后争夺天下的种子。刘邦明白,虽然把自己分封到巴蜀这样的偏远地方,又有章邯等三人看管,项羽对自己仍然不放心,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派人前来探听自己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派兵前来攻打自己。因此他一踏上前往封国的道路,就琢磨如何彻底消除项羽的疑心。走到褒中后,见到架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刘邦和张良计议,决定烧掉栈道,向项羽表示自己今后将老死在封地,决不出汉中和巴蜀。同时也可以借此阻止项羽手下的人追击刘邦的军队和进入汉中探听刘邦的动静。   果然,项羽听说刘邦放火烧了栈道后,项羽认为刘邦安心在巴蜀做他的汉王了,对刘邦不再怀疑,放心地率领大军回彭城去了。而被项羽分派监视刘邦的章邯认为,从汉中到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只能通过栈道,栈道烧毁容易修复难,从此自己只要注意汉军修复栈道的消息就可以了,便放松了对刘邦的防备。而后来的刘邦和韩信正是利用明修栈道的方法迷惑章邯,率领大军从陈仓小道出击,攻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的。   六、阳奉阴违,积蓄力量,坚韧不拔,斗争到底,是刘邦对付后期的项羽的秘诀刘邦受封汉王后,虽然内心百般的不愿意,但慑于项羽的强大势力,不得不装得高高兴兴的样子,带领手下将领和士卒前去巴蜀和汉中就任汉王,并在经过后烧毁栈道,表示自己断绝了回关东的路,向项羽表示自己的忠心。 但刘邦并没有忘记争夺天下的大业,他上述的一切都是做给项羽看的。到达汉中后,他就摔开了膀子。首先设官立属,健全各种治理机构;其次,派将出征,平定叛乱,对辖区进行有效管理,第三,劝课农桑,组织社会生产;其目的是把汉中和巴蜀建成自己的坚固后方基地。这些做完了以后,他就让范哙、周勃、曹参等将领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继而筑台拜将,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操练兵马和阵法。   当一切准备就绪、而项羽在东部地区因各地叛乱而应接不暇,忙得焦头烂额时,他趁机和韩信带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消灭章邯,逼降董翳和司马欣。随后东出函谷关,收申阳,招魏豹,降司马昂,为义帝发丧,占领彭城。如果说刘邦以前的动作,特别是收复关中三王的土地还是遮遮掩掩,打着要遵照楚怀王的前约,收回关中的旗号的话。东出取两河,占领河南和河内两郡,在洛阳为义帝公开发丧,就是公开与项羽对抗,不承认项羽的霸主地位,与项羽平起平坐了。彭城战役后,刘邦委托韩信带兵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的军队对峙,自己回到关中。在关中,刘邦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他立吕后生的儿子、刚刚从逃难的流民中找回的刘盈做太子,设立汉的宗庙社稷,表示要与项羽周旋到底。   然后,刘邦委托萧何辅助刘盈监守关中,大赦罪犯,充实军队,刘邦本人又带兵回到了荥阳前线。从此,刘邦率军在地势险要的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展开对峙,同时派韩信出奇兵,向东北方向攻灭魏、代、赵、燕、齐等国,与刘邦一起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垓下一战大败项羽,四面楚歌吹散项羽的八千江东精锐,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   七、软硬兼施、远交近攻,是刘邦对付和他同样地位的诸侯王的秘诀刘邦要出汉中争夺天下,首先要与项羽分封在关中和两河地区的诸侯王打交道,与其他地区的诸侯王早晚也得有个说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刘邦确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具体执行时又针对不同的人,用打和拉两手,软硬兼施,最终使他们的封地都成为自己的国土或盟邦。对项羽分封在咸阳以西、重点防备自己的雍王章邯,刘邦坚决打击,用武力消灭。章邯原是秦朝的著名大将,曾参加秦始皇攻灭山东六国的战争,秦统一后任少府令,负责督修郦山陵墓。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自告奋勇,率领修建郦山陵墓的刑徒东出函谷关攻打起义军,先后攻灭了周文、吴广等人率领的陈胜义军,魏咎率领的魏军,田儋率领的齐军,击杀项梁,后渡河北上将赵王歇和丞相张耳围困在巨鹿城中。直到项羽率军救赵,破釜沉舟,在巨鹿与之大战,章邯才开始走下坡路。其后项羽连续击败章邯,秦二世在权臣赵高的挑唆下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到章邯身上。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降了项羽,带领投降的秦军充作项羽的前军,向咸阳进发。但在新安城,项羽借口章邯带领的秦军企图造反,让英布等人把章邯率领的20万秦军全部坑杀,仅剩下章邯和董翳、司马欣等少数人。进入咸阳后,项羽封章邯为雍王,以废丘为都城,带领分封在关中的董翳、司马欣两人防备刘邦。章邯因投降项羽、手下20万将士全部被坑、自己仅以身免造成关中百姓的反对,他自己对此也心中有愧,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绑在项羽的战车上,因此对防备刘邦一事非常热心,派自己的弟弟章平守住刘邦可能出汉中的栈道口。刘邦烧毁栈道后他才放松了警惕。对这样一个人,刘邦理所当然地采取了武力消灭。他和韩信率领大军出陈仓后,很快就打败了章邯率领的军心不稳的军队,把章邯围困在废丘城里,最后引河水灌城。章邯在逃跑途中被迫自杀。   董翳、司马欣两人,一被封为翟王,一被封为塞王,两人也因新安城20万秦军士兵被坑遭到关中百姓的唾骂,军心不稳。刘邦抓住百姓对他们的愤恨心理,在消灭章邯的同时,派出大军向两人杀去,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减少伤亡,刘邦还派使者前去劝说两人投降。刘邦攻击章邯时,章邯曾派人向董翳、司马欣求救,两人见汉军进军神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坐视自保的态度,拒不发兵救援。现在刘邦带兵来攻,两人自知不敌,为保全性命,便先后投降了刘邦。随后刘邦举兵东向,河南王申阳、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昂,有的不战而降,有的在重兵围困之下不得不降。韩王郑昌不愿投降,刘邦就派军队消灭了他,关中之战和两河之战不仅打开了东向与项羽对敌的通道,刘邦还通过改设郡县的方法把这些地区全部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p#分页标题#e#   对其他不与自己接壤的诸侯王,刘邦则用派使者结好的方式,把他们团结在自己一边。刘邦在洛阳为义帝发丧后,先后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信件和讨伐项羽的檄文奔赴齐、赵、燕等国。齐国、赵国都派使者回访,派军参与刘邦的东征,和刘邦结成了盟友关系。后来,刘邦又派人游说英布等人,让他们和自己结成同盟,共同对付项羽。   八、以诚相见,适当授权,是刘邦同投降或归附的诸侯王相处的秘诀对先后归附自己的诸侯王,无论是兵败投降,不战而降,还是自动归附,刘邦都待之以礼,真诚相见,根据需要授权他们率领一定的军队,跟随自己对付项羽。   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河南王申阳是在刘邦和韩信大军的逼迫下,不战而降的。殷王司马昂是兵败被擒后投降的。对于他们,刘邦只是将封国改为郡县,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同时让他们保留封号,带领自己的军队镇守地方,只是他们的封号因封国改郡县变成了虚的。西魏王魏豹是不满项羽把自己从魏地改迁到西魏,在刘邦还定三秦后自动归附刘邦的。刘邦对他礼敬有加,不仅让他带兵随从自己讨伐项羽,还在韩信回镇三秦时拜为大将,统一指挥和调度汉军和诸侯军。彭城大败后,他借口老母亲有病请假回封地,截断河口,背叛了刘邦。为了保障自己侧翼的安全,也为了惩罚背信弃义者,刘邦先是派人劝说,无效后派韩信率领曹参、灌婴两军渡河攻击,生擒魏豹。但刘邦只是罚他的家人做苦役,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参谋。赵王张耳是被自己的好友陈余攻占封国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刘邦的。刘邦在秦朝末年曾慕张耳的贤名前往拜访,在张耳的家里住过半年多。两人非常投机,整日在一起谈古论今,结交朋友。后因秦朝政府缉拿张耳,两人才分开。   后来张耳与好友陈余一起参加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拥立赵王,在燕赵之地反秦。巨鹿之战后,张耳追随项羽,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却遭到了巨鹿之战后与之断交的陈余的攻打。张耳被陈余打败后率领部属到关中投奔刘邦。见到老朋友来投,刘邦非常高兴,热情招待,让他辅助韩信带兵打仗,并不把张耳当部属看待。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这件事“: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可见刘邦对张耳的重视和礼遇。后来刘邦让张耳率军和韩信一起去攻打代国和赵国,当时的代国国王是张耳的仇人陈余,赵国国王是原来的赵王歇。韩信和张耳擒杀夏说,攻占代地,随后在井阱口背水列阵,击败赵军,斩杀陈余,俘虏赵歇,攻占了赵国。刘邦不忘老友对自己的恩情,封张耳为赵王,统辖赵地。在刘邦的军中,除了原来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外,张耳是第一个被分封为王的人。九、以和亲之法行羁縻之实,是刘邦对付冒顿单于这样骁勇凶悍的少数民族首领的秘诀战国秦汉时期,匈奴是威胁中国北部边境的主要因素。为了防备匈奴,秦、赵、燕三国在北部边境修建长城,设常备军守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连接秦、赵、燕的长城,迁徙豪强百姓屯田实边,一度抑制了匈奴。但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中,中原战祸频仍,无力北顾,匈奴趁机强大起来。冒顿单于夺得匈奴部落联盟首领地位后,向东消灭了东胡,向西赶走了大月支,向南击破楼烦、白羊,重新占领了曾被蒙恬夺取的河套地区,势力大增。   汉帝国建立初期,匈奴骑兵多次进犯北部边境,烧杀掠夺,引诱和招纳汉朝的将领叛变,对汉朝的北部边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对抗匈奴,刘邦先后派韩王信、二哥刘仲、亲信将领陈欷等驻守北部边境,结果刘仲丧师失地,逃回洛阳;韩王信和代相陈欷在匈奴的引诱下,先后叛变。韩王信叛变时,刘邦曾亲自北上平叛,虽然打败了韩王信和匈奴的左右贤王,但被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骑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上,一连被围了七天七夜,冰天雪地,粮尽无援,多亏陈平反使美人计,利用冒顿单于阏氏的嫉妒心理才解了围。从此,如何对付匈奴成为刘邦的一大心病,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互进互退,汉军多是步兵,无法与骑兵的快速相比。   在刘邦焦心的时候,熟悉边境情况的娄敬献上一计。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刘邦思虑一番,慨然说:此计大可行得。如果能使天下安宁,我何尝舍不得一个女儿呢。后因吕后反对,刘邦便从宫女中选出一位非常漂亮的封为长公主,让他远嫁匈奴。同时派娄敬作为使者护送这个“嫡长公主”前往匈奴与冒顿单于完婚,娄敬还带着许多金银、丝绸和珍奇宝物。冒顿单于见汉朝皇帝把这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还送了那么多宝物,非常高兴,也不辨真假,把汉朝的公主立为阏氏,答应不再侵犯中原,还同意在边境地区设立“关市”,允许两国民众在边境地区贸易。和亲之策既成,汉朝和匈奴的冲突少了,边境安宁了一段时间,匈奴人来到边境,用自己的牛、马换回铁器和粮食,汉朝人则获得了恢复生产急需的牛、马等牲畜,为汉初恢复经济、增强国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双方的友谊也增加了。刘邦之后,和亲政策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随后,刘邦又采纳娄敬的建议,把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后裔和各地豪强大族迁徙到关中,其中有齐国的田、怀二姓,楚国的屈、景、昭三族等,共计十万余口,让他们在关中的闲置土地上屯垦,防御匈奴的进犯。对于在南越自立为王的赵佗,刘邦也采取了羁縻政策。派陆贾做使臣前往招抚,使之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与汉朝相安无事了。   从沛县起义开始,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是作为独立的一支义军存在的。后来因为势力的原因,他先后依附秦嘉、项梁,后来与项梁一起拥立共同的领导者楚怀王。灭掉秦朝后,项羽以自己的势力压制刘邦和其他义军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因为势弱不得不听从项羽的摆布,因此,无论是秦嘉、项梁,还是后来的项羽,刘邦与他们的关系都不是真正的上下级领导关系。这使刘邦在和他们相处时,既有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又有彼此间相互容让的客情,还随时有可能因利益关系发生冲突。至于楚怀王,是反秦义军为了统一行动而尊奉的盟主型的上级,刘邦、项羽、吕臣等人和怀王有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更有实实在在的独立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刘邦在协调其同秦嘉、项梁、项羽、楚怀王等人的关系,表现出的不仅有上下级之间推心置腹、以诚相见的真诚,还有保持自己独立性、不与其同流合污,为保全自己临时退避、委曲求全或自绝后路等特殊做法,甚至在某些做法上让人感觉他们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盟友或敌人关系。#p#分页标题#e#   楚汉战争爆发后,刘邦与项羽成为真正的对手和敌人,对于这个敌人,他坚韧不拔,坚决消灭。而对于夹在两人中间的诸多诸侯王,则从自己争夺天下的大业出发,根据需要远交近攻,以诚相待,尽量把他们拉到自己的一边,成为自己的盟友或部属,如果不能成为自己的盟友或部属,就坚决消灭。至于汉帝国建立后与匈奴、南越等地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关系。   尽管刘邦在协调平级关系上有其特殊的地方,但他协调平级的原则和方法却是通用的,如以诚相待、真诚合作、远交近攻、软硬兼施、羁縻政策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可供后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