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英美文学的关系

圣经与英美文学的关系

 

1前言   西方英美文学发展的两条源流分别为古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和古希伯来的基督教教义传统,基督教文化是在认真总结了希伯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这期间基督教文化也对古希腊文化进行了选择性的学习和总结。在整个基督教文化的教义经典中占据着皇冠明珠位置的传世经典无疑就是《圣经》了。《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宗教教义经典,更是基督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结晶,从更长远的文学发展角度来看,《圣经》也是古希伯来各路文化的融合总汇,因此对其文学价值的考量也是不可限量的,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因此,作为西方英美文学的两条溯源,《圣经》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十九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在英国历史中最近的三百年里,所有的宝贵的、最好的、一切的生命体和英雄人物的命运总是和《圣经》交织在一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历史时空文化,也是伟大的事实存在。而对于《圣经》的历史地位最具说服力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圣经》的肯定,一组数据能够很好地说明,在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对于《圣经》中的人物提及达到80多个,《圣经》典故的引用达到了300多个,由此可见《圣经》作为重要的世界性文学著作和历史资料的重要历史地位。   2对《圣经》和英美文学关系的追根溯源   西方新兴的民族和国家在最初一千年里,都是在基督文化的庇护下进行着文明的进步,直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西方各国才逐渐去学习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这个时期,在不同的地区兴起了两种文化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这是一种文化思潮发展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在中欧和北欧称之为“宗教改革”,在西欧和南欧则被称之为“文艺复兴”,两者爆发的背景都是基督教会的腐败,对人性进行压制,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因而基督教义就和人文主义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文艺复兴虽然反对的是基督文化,但其又是在基督文化的温床上发展成长的,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添加了新的文化内容。俗语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圣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重要的宗教经典,正因为其是西方英美精神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圣经》不仅仅是宗教教义,也是关于文学、政治、哲学的经典名著,同时更是古代西方人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和日常遵循的法律标准。英国文学的发展是如此,美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亦不用说,因为美国文学成长正是得益于基督教清教徒的地域转移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最初的文字明确记录生活方式时,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几乎存在着孪生般的相似,《圣经》的创作,亦类似于我国春秋经典《诗经》的创作,都是人民大众口口相传的素材记录和再加工,亦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所以《圣经》保持着一贯的质朴、清新和健康的艺术创作风格,在内容方面,分别创作了神话、英雄传奇、史诗、戏剧、历史散文、小说、诗歌不同的文学体裁,这几乎涵盖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文学创作形式。随着基督教在wwest.achersec.mo欧洲的盛行,《圣经》的传播也被西方读者广泛地接触和认可,甚至作为启蒙读物被纳入了西方教学体系当中。西欧各国的语言整理和规范化都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在西方各国,《圣经》已经被普及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其中的文学典故更是为英美文学家所关注。许多大文豪都是受到《圣经》的熏陶才走上文学之路的,例如诗人雪莱最初研究的就是《圣经》文学,其夫人在《伊斯兰的起义》中介绍到雪莱经常研读《旧约》中的约伯记、雅歌和以赛亚书,以此来打开文学创作的思路。英美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庆幸自己受到了《圣经》文化的影响,因为这部文学巨著为文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圣经》的文学精神已经深深地埋入了英美民族意识的深层,从而外化为民族的文化精神。相对于古罗马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圣经》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创作影响更深远、更彻底,几乎内化到西方民族的民族气质当中,文学创作的《圣经》化在所难免。   3《圣经》对英美文学的深远影响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的手法和词汇应用上,下面我们通过介绍《圣经》对莎士比亚和海明威两位文豪作品的影响来进行典型举例分析。   (1)《圣经》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其文学创作和《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创作中,莎士比亚将《圣经》典故进行了频繁和巧妙的运用;从而使其作品深受《圣经》中仁慈、博爱、宽恕精神的影响。首先,莎翁在引用《圣经》典故时,都会进行精心的化用,所运用的技巧真是令人称绝,典故的应用能够达到与剧情浑然一体的程度,毫无棱角可寻,贴切自然,令人叹为观止。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背景的高阶层家庭,从小就接受着新教教义的洗礼,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终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和剧作家。当别人依旧沉溺于父母的怀抱当中时,年幼的莎士比亚已经被《圣经》中的神话故事所深深地吸引,那时他就贪婪地吮吸着这部文化巨典的精华,这就为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莎士比亚深谙《圣经》中的故事典故和教义词汇,据称他所掌握的英文词汇甚至超出了整个后世词典的词汇范围。因此,在创作中,修辞之工巧,词汇之丰富,文思亦渐随升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和《圣经》的关系早已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后世学者梵戴克曾经对莎士比亚文学中引用典故做了细致的统计,平均每部戏剧当中,莎士比亚引用《圣经》的典故达到了十四次。在戏剧创作中,因为恰到好处地引用《圣经》典故,使得剧情中的人物形象情趣盎然,形神兼备,从而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形象韵味。例如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的创作中,好人安东尼奥放债从不收利息,形象人物夏洛克为此不得不降低自己的高利贷利息,从此无比地嫉恨安东尼奥,将其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千方百计来算计安东尼奥。在戏剧中第一幕第三场的剧情中,高利贷夏洛克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诡辩,就自以为是地引用了《创始纪》中的典故,将其贪财而不择手段的小人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表现出了夏洛克的极度贪欲。在文中,莎士比亚形象地描述夏洛克这样的心态:“希望我的钱能够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快快地发财生利息。”莎士比亚通过巧妙地引入《圣经》的典故,从而将人物心理深刻地刻画出来,突出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圣经》如影随形般地融入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之中。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纵使谁能禁止《圣经》的发行,完全禁毁了它,使它永远绝迹于人间,然而《圣经》的菁华和精神,它的正义、宽容、仁爱、救赎等伟大的教训,以及其他许多宝贵的金言,仍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留存。”(朱维之,1992)其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主题中,最突出的思想是仁慈、博爱、宽恕的精神,这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鲜明特征。基督教是宣扬爱的宗教,在《圣经》中关于仁慈、博爱、宽恕的训诫比比皆是。在《加拉太书》中有这么一句话:“Forallthelawisfulfilledinoneword,eveninthis:‘Youshallloveyourneighborasyourself.’”(因为所有的律法结合起来形成一句话:爱人即爱己,所以我们要通过彼此的爱心来服侍对方)这样的教义对于真正的基督教徒莎士比亚无疑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中,无处不体现着博爱的思想,在其早期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这种思想体现得更为直接和明显,从而这部剧作被誉为“传世不衰的‘爱’与‘美’的赞歌”。这出悲剧通过开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家的世仇与儿女之间生死恋反映出邪恶仇恨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冲突,虽是悲剧,却处处体现出“和谐”之光,两位年轻的主人公用殉情的方式化解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从而表达出乐观向上的昂扬精神,这也正与《圣经》中“用爱来融化一切罪恶”的思想暗合。同样,在《威尼斯商人》中所体现出的精神也是仁慈、博爱和宽恕。剧中的安东尼奥正是以基督教义塑造出了典型的理想基督教徒形象。#p#分页标题#e#   (2)《圣经》对海明威作品的影响   《圣经》不仅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美国的大文学家海明威。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老人与海》,这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其中的遣词造句最能够体现出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如果将《老人与海》与《旧约》进行比较,也许很难发现其中的联系,但是如果将其与1611年钦定本《圣经》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两本著作的“文体风格”极具可比性,所谓的文体是指著作中句子结构和词法应用风格,两本著作所体现的风格都是用词简洁,句子结构简短。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用词的简洁直接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使用的句型基本上都是“somebodydosomething”,例如下面这段话:Theoldmanunhookedthefish,rebaitedthelinewithanothersardineandtosseditover.Thenheworkedhiswayslowlybacktothebow.Hewashedhislefthandandwipeditonhistrousers.Thenheshiftedtheheavylinefromhisrighthandtohisleftandwashedhisrighthandintheseawhilehewatchedthesungointotheoceanandtheslantofthebigcord(.刘从如,2006)引用的这段话描述的是老渔夫和鱼僵持的场面,从描述的语言来看,这个语段没有出现一个复杂词汇,所运用的词汇例如:unhook、work、wipe等,都是极具可操作性的动作。从句型上来看,都属于“somebodydosomething”的句型结构,这似乎也印证了简单的即是完美的。在《圣经》中,语句的特点和《老人与海》的语句特点及其相似,下面几个语句就能很好的说明:AndtheGodmadethefirmament,anddividedthewaterswhichwereunderthefirmamentfromthewaterswhichwereabovethefirmament,anditwasso.(1:7)AndGodmadethebeastoftheearthafterhiskind,andcattleaftertheirkind,andeverythingthatcreepethupontheearthafterhiskind,andGodsawthatitwasgood.(1:25)AndtheLordGodplantedagardeneastwardinEden;andthereheputthemanwhomhehadformed.(2:8()刘从如,2006)这些句子描述的是上帝在创造万物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句子中所使用的动词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简单词汇:make、form、create、put、plant等。而句子结构几乎与《老人与海》中的句子结构如出一辙,都是“somebodydosomething”的句型结构。当然,在作品内容对比中,上帝和老人桑提亚哥都是虚拟世界的人物,人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一个是以无可争议的力量对这个世界进行打造的万物之主,而另一个人物只是用一张渔网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老渔夫。但是当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大量运用“somebodydosomething”“上帝式”的动作描述,每个句子汇聚在一起,就无形之中赋予了老人上帝般的精神力量。当深受英美教育的读者在读到《老人与海》的时候,慢慢地会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是那么“圣经化”,将老人的举动和上帝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老人一种光辉形象。这就是海明威的写作艺术,而这种艺术的直接来源便是《圣经》。当人们感叹《老人与海》感动和改变了多少人的时候,也从另个一个方面说明了《圣经》对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结语   当然,《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不是仅仅通过两位大文豪的作品就能完全说明的,更如英国杰出诗人约翰弥尔顿、小说家约翰班扬、法国悲剧作家拉辛、大诗人拜伦、德国文豪歌德、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都深受到《圣经》的影响。《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宗教巨典,不仅仅起到教义宣传的作用,将背景放在英美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上,《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就更为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