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神经外科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应用“品管圈”活动以控制护理风险,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随意拔管率(2.00%)、皮肤损伤率(2.67%)、护理文书合格率(96.00%)与疾病知识认知率(92.00%)均优于对照组(12.00%,14.00%,78.00%,6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降低病人意外拔管、皮肤损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与疾病认知程度较差发生率。

关键词:品管圈;风险管理;神经外科;护理

品管圈的全称是品质管理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为解决某些问题将一类人员组织在一起,相互探讨、征求意见,最终实现质量管理或改善效果的目的[1]。原本用于企业管理的“品管圈”活动,后来应用到医院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神经外科通常具有病人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等特点,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意外事件,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法律事件,是医疗和护理的高风险科室[3]。因此,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尽量减少风险事件、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安全。文献报道:“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4]。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中,目的在于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现将具体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67例,女83例,年龄15岁~75岁(48.42岁±6.83岁);对照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18岁~77岁(48.78岁±7.13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病人及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①回顾性分析:由护士长对既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将多发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书面报告[5];②制定针对性改善方法:根据既往风险事件发生的类型与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良方法,降低护理人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6];③制定奖惩措施:每月进行1次护理质量评估,对护理人员实施奖惩制度,激励护理人员有效改进自身护理质量[7]。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准备与建立

①知识培训:自2016年6月起集中组织我院神经外科所有在职护士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培训过程采取三结合原则,即:圈长与骨干的单独培训与全科护士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实施前与实施中相结合。培训结束后,对全科所有护士(包括护士长、圈长和骨干)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补习培训内容,直至合格为止[8]。②小组建立:全科12名护理人员(11名在职护士和1名护士长)全部参与“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自行选定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确定此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9]。

1.2.2实施品管圈活动

1.2.2.1回顾分析

由护士长带领小组组员对既往6个月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鱼骨图式分析,得出发生率最高的风险事件内容并分析发生原因,将时间发生时间、地点、人员、造成的伤害、事件处理方法与效果5项内容详细记录在回顾分析书面报告中[10]。经分析可知,科室内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有3个方面。①护理人员针对性护理能力不足:神经外科病人的疾病具有特殊性,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必须照顾到对象的特殊性。分析结果提示风险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能力不足存在较大联系,经对护理人员进行口头询问发现约7成对自身的护理能力不认可[11]。②职业倦怠与压力问题:长期高强度高难度工作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心理发生改变,约8成护理人员经护士职业倦怠测试与工作压力源测试后发现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与工作压力大问题。③管理措施问题:6成护理人员认为科室内的护理管理措施存在缺陷,不能实现有效管理[12]。

1.2.2.2制定干预对策

①加强护理能力提升:每周由品管圈组员对该周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计划,实现培训的及时性、动态性与针对性[13]。②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每位品管圈组员均需对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压力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当护理人员出现不良工作态度、情绪或压力过大时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充分了解其不良状态发生原因,报告护士长并向护士长申请进行组内解决方法讨论,实现对护理人员不良情绪与工作态度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降低其因不良状态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1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科室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以及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我院《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中以评分≥7分视为合格。本研究通过发放《神经外科健康教育知识问卷》,了解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以评分≥80分为掌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1962年,日本的石川罄提出“品管圈”的概念,最早是用于企业的改进,之后被移植到医院的质量管理中来。在国内各大医院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效果良好。一方面,“品管圈”活动在课程传授和成员责任分配中遵循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5];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通过明确圈长和小组成员的责任,促使活动顺利展开,最终达到了发现不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进方案的效果[16]。在带动所有成员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将“品管圈”活动用于神经外科病人的管道管理后,能预防并及时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尽管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管道护理中也强调妥善固定、防止扭曲、保持通畅等管理原则,但是随意性拔管率仍高达12.00%,而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随意性拔管率则降至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皮肤损伤率得到有效控制。在总结常见的皮肤损伤原因后,“品管圈”小组成员制订出相应的改进对策,通过积极翻身、减压、加强巡视、指导热敷、预见性约束等方式,使皮肤损失率由14.00%降至2.67%(P<0.05)。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文件不合格率明显下降,与“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节省了文字工作的时间,护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病人的服务上,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小组成员自觉参加培训和学习,巩固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减少了随意和盲目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效率得以增强。经问卷调查,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62.00%提高到92.00%(P<0.05),说明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健康教育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病人的随意拔管率、皮肤破损率,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以及病人健康教育有效率,有效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作者:罗华 陈敏清 何中华 杜伟娴 王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