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专业范例

作曲专业

作曲专业范文1

关键词:高校;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认知音乐本体能力的培养,需要全面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尤其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作曲理论奠定良好基础,提升高校音乐学在创造性人才方面的培养质量。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相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将和声、复调与配器教学相融合,而且在音乐课程编排方面,过于以课本知识为主,对学生进行单一的音乐类别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其他几类音乐基础课教学内容融入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这对有效拓展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良好思路和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其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于单一,制约和阻碍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和其他学科内容。第二,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为主,缺乏对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现象。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枯燥乏味的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点,未能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尤其在运用多种多样曲谱和案例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实现对学生良好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以注重培养学生作曲方面四部和声创作能力的方式,也会制约学生对如何去变奏等等操作知识的了解,影响学生的创新发展。第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要合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音乐学专业在整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足,很多学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据总课时数的比例较多,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选修课方面开设较少,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力度。这使很多学生通常都是以理论知识和课本知识学习为主,难以了解更多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有关的其他技术知识和选修知识内容,对丰富学生学习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具有良好的创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从而促使高校音乐学专业培养出更多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专业人才。第四,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在课程评价方面过于单一,缺少多元化的教育评价。通常是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情况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不利于更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影响其评价定位的准确性。第五,结合网络发展趋势,构建信息化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平台至关重要。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音乐学专业在构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平台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局限,不利于学生了解更多课堂和教材以外的作曲理论知识,影响学生音乐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影响学生在音乐信息化方面素养的发展,导致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构建完善的教学平台至关重要,能够辅助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提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结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打破以往“课程本位倾向”的教学局限性,构建完善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可通过开设多种交叉课程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各项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践能力,解决以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作曲技术技能学习的现状。在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时,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开设限定选修课的方式,充分将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钢琴表演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运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设立咨询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下对所不理解的知识和问题进行咨询。通过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增强,弥补学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学引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

(二)改进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注重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坚持对学生作曲和编写伴奏能力共同培养的原则,创新传统课程教学方式。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教学艺术歌曲、民族风歌曲等相关知识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这些歌曲进行欣赏,然后结合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手法进行讲解,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音乐文献分析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种音乐风格进行欣赏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音乐鉴赏和作曲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艺表演、小型音乐剧活动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进行自我编曲和音乐欣赏,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途径,提升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效性。

(三)合理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仅靠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是不够的,要转变以往课程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各个学科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间的有效渗透和结合,使其构建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丰富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在维持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渗透相关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潜能。比如,在和声分析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融入典型的单二部、单三部等曲式分析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和声的结构功能,实现对学生良好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选择曲式教学的相关曲子时,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变和弦的谱例,不断对学生和声学习知识面进行拓宽,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这种融合和渗透的课程内容整合方式,有利于对以往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四)创新理论课教学评价方式。合理更新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以往以学生课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地评价和标准定位,让学生对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将学生出勤、课堂状态、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综合考评标准,时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机。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组员互评的方式,定期对学生出勤、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中,找到所学习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这种方式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帮助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五)加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为更好推动音乐学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学习需求,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共同创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的接受知识,打破以往课程教学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的现状。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效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三结语

作曲专业范文2

简单地说,社区教育工作者,就是指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它主要由三种群体构成: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社区教育兼职工作者及志愿者。其中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它与兼职工作者及志愿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是专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社区教育工作是其固定的专门的职业。从其活动属性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有其专门的、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职业属性。因而这一职业对其从业者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定的专业要求。从这一层面来说,既然有着特定职业的专业要求,其专业化发展就是其本身应有之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兼具社会工作者和教师这两种职业的双重属性,而社会工作者和教师是被公认的专业性的职业,由此,社区教育工作者也理应成为一个专业性的职业,而这种专业要求更高和更为广泛。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现状综述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经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和甄别,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仅有10余篇。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雪莲是较早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学者,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问题和需求,并针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提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马定计、应一也以2007年上海市组织的一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现状,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必要性,并从政策制度支持和加强教育培训两个维度,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路径。南红伟以专业化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素养的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构成,指出了专业化现状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应注重政府、社区、个人和理论研究四个方面的结合。黄健借鉴社会学领域的成果,对“专业”和“专业化”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探讨了影响一个职业专业化的各种主要力量,深入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现实起点,认为应从政府、学术共同体、专业人员自我及其所在机构四个方面,来促进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熊菲以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了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现状和差异。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社区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乔维德以无锡市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区和工作者自身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赵彦斌、花月阐述了美国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特色,分析了其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方面的经验,并从专业保障制度、专业组织、专业培训、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方面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黄静芝撰文指出,当前的社区教育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体系缺乏、学历层次偏低、高龄化现象严重、道德观念淡薄、自制力不足和专业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分析了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在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策略。王秋芳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从“职业”到“专业”转型的发展策略,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构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模式。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回答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专业化、什么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现状以及怎样专业化等基本问题,在理论上指明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然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却不容乐观,实然于应然之间差距还较为明显。为此,分析探讨影响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就十分必要和迫切,这也正是本文成文的原因。

三、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

1.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还未得到相关部门充分地认识我国的社区教育,一直以来主要是靠教育部门在推动。实际上,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早有认识,这从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可以看出来。早在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2000〕14号)就指出,要健全管理队伍,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进一步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制定岗位规范,开发培训课程,建立培训中心。2013年3月,教育部职成教司又印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教职成司函〔2013〕35号),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分类及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根据教育部这一系列文件的要求,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细则,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这些文件的出台,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配备、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提供了依据,奠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然而,社区教育毕竟是个大教育的观念,它超出了教育部门的范畴,涉及劳动、民政等多个部门,仅靠教育部门孤军奋战,必然陷入难以推动的困境。教育部门制定的政策由于缺乏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而未能在实践层面有效地展开,使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陷入困境。

2.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加强立法和建立政策制度保障,是社区教育取得发展成功的经验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有着相对完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和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提升。这些政策和法律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从业资格和专业培训等内容作出了规定,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再比如韩国,韩国于1999年制定了《终身教育法》,并专章对终身教育士的资格获取、工作任务、教育培训、工作分配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体制障碍早已暴露出来且日益加剧,而有关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虽经多次提起,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并殃及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进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是我国大陆第一部关于终身教育的成文立法,开创了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先河。该法的颁布对推动地方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该法内容与原则方面的不够完善,不少与终身教育密切相关的事项,如对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教育工作者等,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在实践层面困难重重。在现行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和相关部门认识不足,我国有关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制度缺位严重。只有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难以统筹协调其他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的发展。笔者在与社区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交流中发现,大部分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对于在更高层面出台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认定、专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和需求。社区教育机构的领导也对此表示出强烈的关注,希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聘任、考核、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然而,现实层面政策制度的缺失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队伍基础十分薄弱

当前的这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基础十分薄弱,这也是制约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从数量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配备在总数上明显不足,但其由于工作职责广、服务对象众、工作任务繁杂,每天都要疲于应对各种工作事务,无暇参与各种专业化的培训和研究社区教育的规律,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其次,从来源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主要是从其他部门转行而来,绝大部分人员缺乏与工作相关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背景,加大了其专业化发展的难度;第三,从年龄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年龄的老化,导致这支队伍总体自我专业发展的意愿不强烈;第四,从学历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学历水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师队伍明显偏低,导致了这支队伍自我专业化发展的能力欠缺;第五,从流动性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流动率较高,从业年限较短,队伍的稳定性不足,不利于专业化队伍的形成。总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队伍基础之薄弱,对其专业化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从以上论述来看,整体而言,阻碍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因此,针对这些症结,须内外结合、双管齐下。

1.制定法律法规,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予以确认,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否则,在各部门职责不明、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身份模糊的情况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必然会遭遇合法性危机。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提出应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可见,关于立法工作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外的实践经验也证明,立法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社区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其中明确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入职要求、职责权利等内容,使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获得合法性的角色定位。在法律法规出台的过程中,各级各类社区教育的研究机构、业务指导机构、办学机构应强化自身的政策咨询职能,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立法的各项筹备工作,促成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国家层面出台法律法规,由于涉及面较广,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因此酝酿周期难免较长。为了应对社区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各省可以根据本省社区教育的实际,先行制定省级层面的法律法规。一来可以解燃眉之急,二来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方面,可以学习上海的经验。《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条例对从事终身教育的专职教师的入职资格、职务评聘、业务进修、专业技术考核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的出台,解决了专职人员的岗位晋升、专业发展与公平待遇问题,为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法律法规由于其普适性和高度凝练性,它只能从宏观上作出概括性的规定。因而,实践层面,还需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形成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数量配备、岗位要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养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政策制度的出台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超越教育部门的范畴,方具有实践上的执行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市县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办法,在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终身(社区)教育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整合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出台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具体说来,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制度应主要涵盖:(1)岗位资格制度。建立岗位资格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从职业走向专业的重要标志。(2)职业准入制度。聘用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人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3)专业职务晋升制度。明确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称评审系列,提供明晰畅通的渠道,是稳定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关键。(4)进修培训制度。强化队伍的培训,明确培训的时长和要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常规性和实效性。

3.加强培养和培训,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重点

由于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部分是从民政、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等部门转行而来,因而普遍缺乏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也普遍偏低,知识和能力素养远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培养的层次。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各发达国家普遍实现了依托大学开设学科专业来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而我国大学尚未开设社区教育方面的专业,仅少数大学在其他学科门类下设立了社区教育的研究方向。我们应该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广泛依托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终身教育或社区教育方面的本科专业,同时在研究生的培养上也设立该方向,并科学地设置相关学科课程,寻求积极的培养方案,从源头上解决社区教育工作者学科知识缺乏、专业素养薄弱的问题。在高校开设专业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解决了源头上的问题,但毕竟周期较长、见效较慢。眼下,加强对当前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是首要选择。从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现状来看,虽然各地都不同程度地组织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但由于专业伦理和专业标准同一性的缺失,和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往往流于表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加强队伍的培训,首先是要建立同一性的专业标准,明确专业知能要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其次,培训要有系统性,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开展系统完整的培训;第三,培训工作要常态化,要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开展,明确培训的时长和频率;第四,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可采用交流研讨、学术报告、实地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第五,培训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岗位性质,开展分类分层培训;第六,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培训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培训实效。

4.加强自我学习,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作曲专业范文3

一、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措施和市“六项投入”,以支柱产业招商为重点,突出专业招商、区域招商,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促进机制、决策机制、落实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水平和成效。在改变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改变过去重招商、轻服务的观念,树立招商与服务并重、前期招商与后期服务相结合的理念,通过实行全过程跟踪、落实、服务取信于投资者,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城市形象。

(一)明确主攻方向。以突破欧美、开拓中东、扩展港台、巩固日韩,全面抓好境内外招商为基本战略构想,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结合访问欧美、中东地区工业重镇,有针对性地根据我区产业调整需要进口设备、购买技术、收购品牌,提高我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我区优势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步伐。利用台海两岸政治趋暖,台湾放开台商投资大陆资本限制等有利条件,加快吸引台资的步伐。继续抓好境内资金的引进,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和先进地区新一轮产业扩张和转移的机遇,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为重点,加速接轨青岛,做到内外并举,整体推进。

(二)突出抓好“六项投入”项目。坚持以“抓大、靠高、引强”为战略核心内容,以“三高一低一无”项目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发达省份100强,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低能耗、无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突出抓好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六项投入”类项目,加快优化我区经济结构。区直各职能部门要重点针对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和“六项投入”产业中的新型业态,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招商计划,每个产业每年包装10个以上重点招商项目,并制定“点对点”扶持政策,支持其超常规发展,加快培育现代业态。同时,要以我区30强企业为招商载体,加快产业链招商,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做强做大现有企业。

(三)优化引进项目空间布局。以老城区、工矿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土地资源优势,加快项目聚集,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现代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新城区以落户高新技术、房地产和支柱产业配套项目为主;九龙生态经济区以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项目为主。同时,根据高新园区、各镇(街道)产业规划,把项目落户到相应发展区域,逐步形成各具特色、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四)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由招商管理向招商服务转变。积极探索搭建功能完善的投资服务平台,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贯穿项目洽谈、引进、建设、投产前后全过程,实行“定项目、定任务、定措施、定奖惩、包发展环境”的“四定一包”制度,确保项目服务落实到位。

二、建立投资信息快速决策机制

(一)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区招商办要设立投资信息专门科室,依托区电子政务网络,加快招商信息网建设。搭建高端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及时汇集、有关信息,定期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并制定信息提报管理办法,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高新园区、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向区招商办提报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

(二)理顺信息筛选、决策渠道。对进入信息平台的项目,由区招商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三高一低一无”要求,及时与发改、经贸、环保、规划、国土、科技、财政等有关单位进行筛选论证,并形成投资项目建议书,提交区政府决策。

(三)建立高层决策机制。实行投资项目例会制度。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主持召开一次重点投资项目协调会,着重解决外来投资项目在项目决策、落地、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全区闲置土地、厂房以及新争取的用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统筹管理、分配。如遇特殊事项,可随时随地召集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进行研究解决。高新园区、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报告需区政府统筹解决的有关问题,由区招商办统一汇总,提交投资项目协调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对会议确定事项,由区政府督查室下发督查通知,区招商办负责督促落实并汇总上报。

三、进一步完善专业招商工作促进机制

(一)设立中共市区委招商工作委员会。党工委由区长任第一书记,分管副区长任书记,区财政局局长、区监察局局长、区招商办常务副主任、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区规划分局局长任副书记;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贸局、区贸易办、区中小企业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外经贸局、区统计局、区环保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房管局、区招商局、区旅游局、老城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矿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高新园区、各镇(街道)分管同志任成员。党工委主要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制订、项目审核、推进落实;每半年向区委报告一次工作,重要情况随时报告;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所确定事项形成会议纪要,报区委办公室备案,并由区委督查室负责立项督查。党工委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招商办,具体负责党工委的日常工作。

(二)实行重点专业招商。老城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矿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高新园区、各镇(街道)、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经贸局、区贸易办、区中小企业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外经贸局、区规划分局、区房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旅游局等共计28个单位成立专业招商办公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由一名副职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各综合经济部门及涉外经济部门原则上拿出1/3的力量进行重点专业招商。其他未成立专业招商办公室的部门和单位,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鼓励上述单位有招商能力的人员牵头招商,打破身份职级限制,人员自由组合,招商目标自主确定,组成若干招商小分队,专职开展招商活动。区级分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调度所分管单位的招商引资情况,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p#分页标题#e#

充分发挥招商的作用,对我区原有的招商进行调整,重新聘请一批影响大、实力强、关系广的招商,有效整合招商信息和招商资源。区招商办要密切与招商的联系,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协调服务,推动招商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区招商办的力量,从全区抽调部分精干人员从事专业招商工作,并在车辆、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每年根据区里统一举办的招商活动,拨付专项经费。区招商办负责招商活动的筹备及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根据区里统一安排,负责对各专业招商办公室的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每月进行调度,每季度进行通报。

(三)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对区里确定的重点招商项目,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与部门单位招商小分队紧密结合,按项目大小、优劣程度,分级促进,并根据项目的进程,实行高层领导推动;对重大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包靠项目责任制,由一名区级领导挂帅,组成专门班子,责成一个部门牵头具体落实,做到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事一议、一抓到底,并根据项目进展,拨付项目经费。同时,建立项目备案跟踪制,由招商办负责对项目投资合作方、投资额、引荐人、落户地及项目承办单位工作推进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跟踪调度,定期通报。对行政效率低、有损招商引资软环境的问题,由区监察局负责查处。

四、进一步完善招商激励政策

(一)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重点产业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执行,之前出台的优惠政策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二)对引荐落户到高新园区、各镇(街道)且经区招商办登记备案的项目,到位资金按项目落户地和项目引荐单位各50%的比例认定招商数额,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搞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对项目引荐人给予招商经费补助。其中区级招商经费补助,由区、镇两级财政按现行体制负担。

作曲专业范文4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社会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成为新的发展要求。社区教育是文明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社区教育在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影响,而现今社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提升以保障良好的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今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1.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播开来,其本身意义在于适应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帮助社区人员提升素质以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教育不仅要为社会文明做出贡献,还应是帮助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部分社区教育仍然沿用旧时的工作方式,社区教育工作内容单一且不符合时代潮流。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关系着社区教育工作能否良性顺利进行。但现今社区教育工作者人数不多并且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对于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不利的。除此之外,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工作的进行是相辅相成的。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管理,而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到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并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工作经验。

2.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1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的培训,专业素养不足。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社区教育工作方面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过少。高等学校对于社区教育的专业设置较少,导致高校中专业学习社区教育方面知识的学生较少,致使社会上拥有社区教育工作专业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工作者较少。此外,对于已工作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来讲,工作之前或工作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专业系统的培训,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缺少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知识。这就导致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应用到实践中的理论知识,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2.2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与时代接轨性不强。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人数较少,其中多数是兼职工作者或者是年龄较高的工作者,这种社区教育工作者团队的年龄偏大化和兼职化使得社区教育工作无法很好地与时代相接轨。随着时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内容有了新的改变和要求,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去根据其变化来改进自身的教育管理方式。但现今的社区教育工作中,社区教育工作者多沿用传统老套的教育方式和模式,对于新兴的科技产品或技术方法,社区教育工作者无法将其与现在的社区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这就导致社区教育工作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利于社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3.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加强专业培训。当今社会对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并不充分,且相关部门对于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社区教育工作在大众的认知中并不全面且认可度不高。由此选择社区教育工作的工作者较少。因此管理社区教育的相关部门要重视社区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推广,可以选择与高校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在高校中加强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的讲授,鼓励学生报考相关专业。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社区教育工作以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拨款、政策保护等方式来吸引更多年轻的血液注入到社区教育工作中来。

3.2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与新兴教育方式的联系。随着时展进步,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也随之有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社区教育工作应与新的时代背景相接轨,运用新型技术和管理教育方式来进行社区教育工作。如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对于社区幼儿的教育方面可以选择通过多媒体讲解演示、播放动画视频等方式来进行社区教育工作。3.3强化社区教育工作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意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鼓励财政支持、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定与管理,更重要的是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要有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只有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拥有了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才能促使其不断学习和改进社区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为此社区教育工作部门可以选择安排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工作讨论会议,在工作讨论中令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所具有的优势,并安排社区教育工作者在会后对会议进行总结,通过会议总结和反思来使社区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明确其将来的发展方向。

4.结言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更要求相关工作者努力学习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社区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机遇,这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强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来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期待社区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董欢胜.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文摘版:教育,2016(03):299-299.

[2]周吉.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基于对苏州地区184名社会工作者的调查[J].苏州大学,2015(07):179-179.

作曲专业范文5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

定义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概念,查询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有三种观点。从狭义上来看,有学者认为社区教学工作者指的是在各个社区工作的专职人员,负责社区中各项教育工作和活动的专职教师;从广义上来看,有学者把社区教育和在社区中开展的各种活动划上等号,认为社区工作者就是社区教学工作者;第三种观点则介于两者之间,认为社区教学工作者包括在社区中从事各类教育管理培训的社区工作人员、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第三种观点。

(二)专业化理论

专业化理论主要指的是达到专业化程度的过程理论,就如美国社会学家威林斯基(HaroldWilensky)认为的那样,研究专业化理论,就是在寻找达到通常所能形成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一般而言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要达到专业化程度,首先必须是全职工作;其次需要制定进行培训和实践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并进一步设立专业的培训学校;再次还需要去推动并建立更加有效的社区教育组织,比如专业协会等;最后针对垄断技术的与之相遏制的法律保护,并且按需要制定正规的准则和标准。依据专业化理论,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专业化的动态过程理论为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专业化过程理论指导和设想。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确立专职工作,掌握专业技术,获得专业能力,最后达到专业化标准,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可经过上述四个发展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探究和分析我国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围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教师”以及“社区教育专业化”进行搜罗。通过多次变换关键词,分析整理归类了知网上查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得到相关性比较大的文章共26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7篇。由此可见,国内对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在数量上还不是很多,有关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成长的研究却几乎为零。对于社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纵观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于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文化素养、专业化的建设队伍研究比较集中。西方发达国家详细规定了社区教学工作者需要拥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资历,成长考核及进修培训,人才管理的专业化体系已经发展并进一步完善。而我国更侧重于研究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保障激励机制,侧重于研究各社区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专业化,尚未建立统一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成长理论体系。

三影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根据对台州市社区教学工作者的调查,分析影响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因素。能够促进专业化发展的积极因素有社区教育信念果断,社区教育环境优良,社区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而妨碍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消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

社区的教育工作,贯穿着终身教育的理念,要不断的充实知识和锻炼技能以满足学员受教育的需要。可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分析,目前台州市的部分社区教学工作者安于现状,学习意识不足,自我发展的意识比较微弱,终身教育理念不强,缺乏必要的有效的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妨碍了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资金缺乏

根据调查分析,政府部门用在社区教育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极其不足,来源渠道极其有限,目前只能依赖政府有关部门的少量拨款,而社会上其它组织部门、社会企业和个人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基本上没有。对于社区教育投入如此少的现状,更谈不上对于社区教学工作者培训和指导的专项资金,而运用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和素养发展的投入资金几乎为零。这是目前的难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培训有待加强

有效地提高社区教学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离不开健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体制。调查中分析显示,就目前对于台州市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很少,培训机构更是没有,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和学位的社区教学工作者极其有限。大部分已经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者都表示工作后很少有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有助于开展社区教育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培训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如此的现状极大阻碍社区教育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推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专业制度保障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教育制度中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证,更没有配套的社区教学工作者资历认证制度,社区教学工作者的聘用制度,社区教学工作者的薪酬制度以及相对应监督评价制度。社区教学工作者还没有成为一种职业,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社区教学工作者的相关立法进程,完善相关专业化进程的制度保障体系,考虑他们的群体界定及权益,建立健全社区教学工作者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加强国家财政的投放,推行我国社区教育专业化建设

用于社区教学工作者教育培训以及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匮乏,这是制约社区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难题。目前,台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资金在极大程度上主要依赖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我们的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特别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观指导和支持,这就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增加财政资金的专项专款进入,促使社区教育专业化的建设和发展,促使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社区教学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很大层面上取决于社区教育这个体系发展的大环境,社区教育事业属于公共事业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公益性质,更加需要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的积极支持。

(三)完善和改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

作曲专业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作曲;课程改革;基础理论

目前,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何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是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础下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时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的认可。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如何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

一、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系的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占有绝大部分。而大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作曲基础理论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如果长期的这样下去,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学生没办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如果学生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后期的其他音乐教学课程也就没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通过改革提高学生对作曲基础理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作曲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当走入社会时候能更从容,更淡定,展现出最完美的自己。

二、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高校的硬件设施

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校提供的基础设施不足,也是导致高校作曲老师没办法有效的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虽然作为理论课程对教学设备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这门课程如果想长时间的进行下去或者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就必须对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钢琴,即使做不到人手一个也要让几个学生共有一个,当学生在记住基础理论的同时可以在课后进行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这种方法可以使高校基础理论课程不在是死记硬背的课程,让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高校通过对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学生不断的改善自己,完善自己,更好的面对未来人生。

(二)改善高校作曲基础理论教师的思维模式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老师的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就是想要进行传统的死记硬背,老师的思维模式死板导致教学方式也不灵活。因此想要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就要改变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的思维模式。让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老师意识到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可以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让老师跟得上时代的进步,也让老师明白对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只要老师明白这一道理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变通讲解,才能让对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更有效果。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门课程。因此想要对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改变作曲基础理论教师的思维模式。

(三)改变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

当老师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后就要更改教学方式,不在采用单一的黑板教学或者是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理论、实践、教材相结合进行教学。第一,教师可以把教材分为基本教材、直观教材、参考教材对每个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先进行分析然后一步一步的进行教学,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老师在对课程进行讲解时候,可以把实践教学适当的穿插在理论课程当中,在对多声部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当多声部的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多声部的和旋或者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段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语

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改革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是必须坚持下去的,也是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最后高校作曲基础理论教师和高校学生共同努力,为了学生的明天,也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暕.论地方高师音乐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整合与实践[J].华章,2012,27:205,215.

作曲专业范文7

【关键词】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教学;应用

一直以来,钢琴在乐器界处于王者之尊地位,在全球各个国家普遍受到音乐爱好者的追捧。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日益提高,学习弹钢琴需要从幼儿开始培养,年龄一般为4至5岁左右,直到大学学习阶段,钢琴学习仍然保持持续的热度。钢琴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音乐理论作为基础,其中作曲技术理论是学习钢琴必须要具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作曲技术理论在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应用,不仅有利于钢琴演奏在技巧方面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钢琴演奏创新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成。

一、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音乐自古以来伴随人们生活左右,音乐教育在我国也逐年受到重视,其中的钢琴演奏成为很多家长学生追捧的热门学科。学习钢琴的人数从幼儿到大学数量日益增多。曾经的钢琴教育停留在指法练习的初级阶段,很难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者。只有将作曲技术理论应用于钢琴教学中才能够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通过钢琴演奏既要凸显每个学生独有的特性,也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为我国钢琴教学提供能够改善不足的方式。实践证明,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

二、应用价值

(一)有益于视奏能力提高

钢琴演奏在所有乐器演奏中是有很高难度的。钢琴演奏包括主旋律和复调织体两部分。要想掌握高超钢琴演奏技能必须以扎实的演奏技术为基础。高超钢琴演奏技能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视奏艺术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年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积累经验,把重点放在演奏技术和艺术理论的结合方面。曾经的钢琴教学方式中,教师更多关注钢琴演奏时指法能力训练,对钢琴演奏理论艺术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把个人经验当作钢琴演奏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对作曲技术理论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有所忽视。把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用后,改变过去学生忽视钢琴演奏中对艺术理论认识和理解不足的观点,在思想中摆正演奏技术与艺术理论、演奏技术与演奏经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学生视奏艺术演奏能力的提高。

(二)有益于曲谱记忆能力提升

钢琴演奏需要学生对音乐曲谱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学生只有对钢琴曲谱记得完整正确,并在演奏时全神贯注于曲谱,才能获得钢琴演奏的成功。学生对曲谱的记忆程度与钢琴演奏熟练能力密切相关。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演奏传达钢琴音乐所蕴含的意义,所以他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弹钢琴中去。假如学生由于曲谱记忆不熟练,一边演奏一边观看乐谱,那么演奏时的情绪和艺术内涵难以准确表达,从而会影响演奏效果。因此,要强调加强对乐谱记忆方法的掌握,打下扎实基础才能获得演奏成功。

三、应用原理

(一)教师的积极指导原则理论知识的建构技术是复杂的

在钢琴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作曲技法的理论知识,引入学习重点。在具体的钢琴实践课中,可以有效地运用作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作曲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习钢琴演奏,长期反复弹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每一次弹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曲理论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作曲理论知识与弹奏钢琴技术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色的钢琴演奏家。高校钢琴教学的不断进步,对钢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合格的钢琴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作曲技术理论也应当加深认识理解,不断提高作曲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并把学到的作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应用到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满足培养综合人才的时代需要。

四、具体应用

(一)在曲式结构中的应用

通过对钢琴音乐的形式和结构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地了解钢琴音乐的演奏和艺术作品,明确音乐和艺术作品的演奏特点和艺术风格。通过结合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结构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完整、系统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音乐结构形式,正确把握音乐结构形式的内涵,提高学生控制音乐结构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音乐作品,教授学生一系列与音乐段落有关的理论知识,有计划、系统、全面地讲解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二)在和声教学中的应用

和声是钢琴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它直接影响着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提高。和声选材与和声肌理是现代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需要从音乐风格把握节奏风格的音乐作品从音乐作品的风格合理处理和弦的问题,处理声音和声音的形式、结构的运动,并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并把握和谐的音乐风格。另外,还需注意音乐表演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作曲技术理论在配器法中的应用

钢琴作为世界乐器之王,有着无与伦比的音色识别能力。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色,以钢琴为例,钢琴演奏过程中有6~7个八度音阶,音色非常丰富。在互动中,表演者应根据音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需要掌握6-7个八度音阶的节奏,明确每个演奏技巧的音色,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掌握管弦乐的演奏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练习音色感知,以便学生能理解和记忆钢琴音色的特点,通过钢琴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可以根据每个音色的特点来满足创作的需要。

(四)复调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音乐史上,单声道音乐作品往往占据绝大多数。我们对复调的了解还不够,但是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在音乐作品中,需要强调的是节奏感,节奏感往往包含许多独立的旋律。多旋律同时发展不会让观众感到困惑。相反,因为作品中有很多旋律,所以它可以同时展示各种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层次和逻辑。为了学习复调演奏技巧,学生还应注意提高演奏技巧,注意手脑结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多音听觉,帮助他们辨别不同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多层次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复调旋律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只有手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才能自由地演奏复调。

五、结语

总之,为了使高校生更好地学习钢琴演奏技巧,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演奏钢琴的技巧,还要让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并让学生形成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方面的作曲知识,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知识时具有更强的音乐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力.中国现当代钢琴作品研究[J].学理论,2016(3):3.

[2]嵩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J].金田,2016(10):45.

[3]把姝艳.探讨作曲技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7(7).

[4]张沛巍.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9).

[5]周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与艺术教学实践[J].音乐创作,2017(4):172-174.

作曲专业范文8

1.增强理论储备原则

将作曲理论融入到钢琴教学之中,要想取得实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钢琴教学经验,不断地积累与提升理论水平,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的教学实际。以往,我们的钢琴教学偏重于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首先增强自身的理论积淀,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支持。

2.形成教学体系原则

要想让作曲理论在钢琴教学中发挥实效,就要把教师口头传授、零星传授的方式转化为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传授方式,改变以往只凭经验授课的习惯,把随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高度理论化的体系教学。教师在结合作品风格特点对学生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按照课程群体的要求,按照和声思维、多声音乐织体氛围等原则进行教学。因为,两种不同形态的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切实地把作曲理论融合到钢琴教学中并且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就一定要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上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作曲理论对钢琴教学的辅助功能

由于钢琴演奏技巧的复杂、多变,基础音乐理论的繁复、庞杂致使钢琴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来说要费力得多。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练习强度下,要想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务必要把作曲理论和钢琴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意蕴,最大限度地增强演奏效果。

1.增强视奏能力

钢琴作品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范,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视奏主要靠的是经验。一般来说,学生读取乐曲数到达一定量的时候,视奏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但仅凭经验还不足以应付所有的钢琴乐谱,因为作曲理论中的音型织体、旋律陈述、调式变更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将作曲理论的规律掌握,将其熟记于心,才能提高视奏的能力,在遇到新作品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2.增强记谱能力

背谱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无论在演出中还是在比赛中,乐谱的记忆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乐谱看,势必会影响演奏的效果,乐谱对于演奏者来说必须要熟练到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他们集中精力要应付的是表演而不是盯谱。当然,篇幅较长的钢琴作品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作曲理论中的和声功能变化、调式调性交替运用等知识,就会迅速地提高记忆的速度,削弱记忆的强度,减少记忆的内容,从而增加乐谱记忆的精确度。

3.增强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即兴演奏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挑战,能够将听过的音乐作品迅速地记录下来或根据灵感进行钢琴创作,也就是所谓的即兴演奏。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的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能依靠乐谱演奏,没有乐谱根本不能演奏。而把作曲理论应用到钢琴教学中,是迅速增强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掌握和声功能运动的连接规律以后,就可以随意填配旋律并且改变织体结构,做到自由发挥。可见,即兴演奏能力的增强是和作曲理论的熟练掌握分不开的。

4.提高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不是唯一的目的,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要向前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已有的音乐作品被重复性地演奏,还需要新作品来注入活力,推动其发展。没有创新,音乐也就没有了前行的动力。当学生掌握大量的音乐基础理论后,就可以熟悉钢琴的各种表现技法和形式,从而提高音乐创作的能力。从此种意义上讲,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钢琴作品的创作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