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测考试总结范例

月测考试总结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1

 

农学专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它为我国培养各级各类农业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学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目前仍然是制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限制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国内各高校在认识及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1]山东农业大学建设了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把认识性实践、印证性实践、科研性实践、生产性实践等环节有机结合,探索出教学新体系。[1]北京农学院在原有农事实践课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在1997年形成了农事学课程。[3]山西农业大学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结合实践教学自身情况及发展水平,借鉴北京农学院已有农事学课程教学成果,在2004年开设了农事学课程。农事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农学专业唯一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农事学教学体系逐渐完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求适应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一、开设农事学课程是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   (一)传统农事操作课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老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完善。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对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大学第二、三学期开设作物形态观测与农事操作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作物生产技术等实践课程。[4]这些课程的设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上述实践课程不断被压缩,最后只保留了农事操作课程。这一课程目前在全国许多高等农业院校中还在开设,并被许多高校列为必修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缺少相关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课程考核标准也很难把握。[5]在学生学习农事操作课程之后,很多教师发现,在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对作物播种、田间管理、作物形态识别等基本技能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统计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特别困难。尤其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了,同时,农学专业中来自城市的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对农业生产常识不了解,即使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差了,暴露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薄弱,也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必将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农事学课程的设立迎合了加强实践教学大趋势   1.设立过渡性实践课程作物生产技术   为了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在认真分析了农事操作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落后之后,在2002年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取消原来的农事操作课程,开设作物生产技术课程,课程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内容2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分两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在农学专业第六、七学期开课。这次教学改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增加课程理论教学时数。原来的农事操作没有理论教学,只有实践环节,不利于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中有了理论教学部分,有利于形成课堂知识交流和即时安排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实践课的重视。   (2)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用于农事实践的土地3300m2,保证了教学用地。   (3)成立了新的教学团队,用全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自2002年春季学期开始上课,课程开设了三年。在实践教学中,每2~3个同学负责种植一种作物,参加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管理。在课程考核方面探索合理的考核方法,春季采用理论考核与平时成绩结合,秋季结合具体实践,撰写“田间管理要点总结”和“年终生产实践总结”两篇课程论文。   2.设立农事学课程   作物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3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第六、七学期,学生既要参加农事实践训练,又要参加科学研究训练,这两个实践活动互相影响;考虑到农事实践是科学研究实践的先导课,我们认为课程开设应该提早一年进行,让学生尽早学习作物生产技术;又由于课程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还包括许多农事理论,因此对课程名称和学时数都作了调整。结合2004年山西农业大学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借鉴北京农学院农事学课程改革经验,[6~8]新教学大纲将作物生产技术更名为农事学,学时数54学时,开课学期设在第四、五学期,为跨学期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设立了农事学实践课程,学时4周。农事学课程与农事学实践同步教学。   二、农事学课程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从理论上学习基本的农事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在实践中认识作物,掌握作物各生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观测记录作物生育时期、测定株高、叶面积等形态指标,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作物的感性认识。从3月份开始,学生要完成作物从播前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作物收获及测产等生产环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作物生产各环节的实践技能。并根据所学知识,编制农事月历。 #p#分页标题#e#   (二)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留种等理论知识,理论教学要围绕实践教学开展,与实践环节配合。如在理论教学中,要讲到作物的播种技术,作物播种技术理论教学时间与大田作物播种时间相同,学生可同步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进行播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按照春播作物生长情况安排,分集体实践和小组实践两部分。从春季3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份结束。集体实践中,每组学生15~25人,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一安排的实践活动,如作物播种、作物形态观测、作物田间管理等。集体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相同,使每个学生掌握作物播种技术,认识各种作物,掌握作物田间管理中如灌溉、施肥、中耕等技能。小组实践充分考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异,学习兴趣差异,把实践项目分为3类;在实践课开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践小组。   第一类创新创业类。这一模式适合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有团队意识,吃苦耐劳学生,愿意在生产中投入一定资金,具有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小组成员一般6~10人,学生自主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和方法,自主设计种植方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类为高产竞赛类。这类模式适合对大田作物特别感兴趣,有志于在作物生产中掌握作物高产原理与技术的学生;这种模式小组成员3~4人,小组成员协商选择种植某一作物,学生可选玉米、棉花、大豆中的一种作物,采用同一品种,从作物播前准备到收获测产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特点灵活安排自己的管理,在年终根据作物产量决出高产优胜组。   第三类为基础实践类。适合对农业生产不太了解,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这种模式小组成员6~10人,由指导教师指定作物,每个组完成几种作物的种植任务,学生独立进行播前准备到收获测产整个作物生长生育周期的实践操作。   三、农事学课程考核体系逐渐完善   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考核评价指标含糊,成绩评定随意等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限制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9]建立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践技能的操作要点,便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10]因此农事学课程在设立之初,就吸取以往教训,不断探索科学的考核体系。农事学课程教学周期为一年,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实践任务不同,两个学期考核方法有所不同。   (一)春季学期考核方法   春季学期从3月份开始实践,主要是作物播种、田间管理实践环节,根据实践情况,课程考核项目包括四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根据年度间实践教学内容确定。(1)平时出勤、学习态度。根据理论课上课和实践课出勤次数及在实践中学习态度评定。(2)农事实践操作技能。对学生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实践技能进行考核。(3)阶段性总结报告。对春季播种、田间管理等农事操作要点进行总结,以课程论文形式提交。(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内容包括作物生产基本的实践知识,最新作物生产技术动态及晋中地区生产实践知识。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计算题等。   (二)秋季学期考核方法   秋季学期从9月份开始实践,主要是作物收获、留种、测产、产品销售等环节。课程考核分3部分。(1)平时成绩。根据出勤、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及作物生产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30%。(2)田间管理要点总结。学生对自己种植的小区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收获及测产。占总成绩的20%。(3)年终生产实践总结。占总成绩的50%。在作物收获、测产、销售后,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资料,对自己作物种植管理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交课程论文。   四、农事学课程在教学中形成的自身特点   (一)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   与农学专业设置的许多课程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相比,农事学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农事学实践课程教学时数为4周,通过一年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水平,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实践环节。   (二)课程教学环节与作物生长周期高度一致   课程完全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来安排教学活动。如春季安排春播作物播种,秋季安排冬小麦播种,夏季安排冬小麦收获等。   (三)实践教学分散进行,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在实践教学中,作物的管理要根据季节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如下雨后要及时中耕,有蚜虫危害棉花时要打药等。这些管理措施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既不占用课堂时间,又可根据作物生长特点灵活管理,实现了连续式教学。   (四)课程考核多样化   农事学课程重在实践,考核方式有闭卷考试、实践操作、劳动考勤、课程实践总结等,汇总为学生综合成绩。避免了以闭卷考试确定学生成绩的片面做法。   (五)全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会常见作物的播种、管理技巧;通过对作物的观测记录,可以训练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生可以学会撰写科技论文,提高电脑办公软件应用水平;通过拍摄实践环节图片及视频,提高了学生视频制作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农事学课程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事学课程取得的成绩   1.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农事学课程的发展是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产物。在开课初期,由于实践经验少,开课准备时间仓促,必然存在诸多教学问题。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老师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编写了“农事学实践指导”教材。目前,农事学课程理论教学已经使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已得到完善。   2.实践场所逐步改善   由于学校农作站合并到农学院,为农学院实践教学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用于农事学课程实践教学用地达到了6667m2,土地资源丰富,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实践机会;学院建有作物标本室、农事学综合实验室;购置了大量劳动工具,满足了学生实践需要。   3.实践教学分区更加合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原作物标本区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下设6个大区。   (1)作物栽培测产实验教学区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作物栽培学实验内容划定种植面积与作物类型,主要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用于测产实验。   (2)作物育种实验教学区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作物育种学实验内容划定种植面积与作物类型,主要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用于杂交授粉、留种等实验。   (3)作物标本区   种植各种作物不同类型,供不同专业学生识别作物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4)农事实践环节教学区   主要完成农事学实践教学任务,农学专业学生基础实践小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种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   (5)作物高产竞赛区   种植玉米、棉花、大豆三种作物,高产竞赛组同学种植自己喜欢的一种作物,采用高产技术,进行高产竞赛。   (6)创新创业区   这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最新设立的教学区。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十几个组的同学进行种植业创业实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建设要加强   从2002年开设课程以来,我们编写了“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指导”、“农事学实践指导”。由于课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教材建设也要调整,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编写更适宜于实践教学的教材就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农事学1级”、“农事学2级”、“农事学实践”已经编写完成,“学生观测记录手册”正在编写中。   2.课程考核方法要不断探索   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考核内容中最难考核的是学生实践技能,如播种技术的量化考查。另外,考查内容比例安排也很重要,如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所占比例。在今后的教学中,课程考核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   3.教学中生产资料相对不足   (1)劳动工具简单   由于教学资金不足,学生实践时劳动工具极为简单;目前只购置了如锄、耙、开沟器等简单劳动工具,较先进的工具如脱粒机、播种机、机动喷雾器等尚未购买。   (2)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   目前,“农事学综合实验室”只有电子天平、尺子、种子袋、种子瓶等简单设备,有数码相机一部。恒温培养箱、种子水分仪等常用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要求,需要增加数量。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0引言

中专作为初中毕业生入学的主要入学途径,它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为了确保中职生在学测中获得优异表现,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利用结合学测方针与学情,重调专业课程教学结构,确保改革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能够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中职生的全方位发展。

1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

中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实践人才,教授实践技巧的教育场所。在开展学测活动时,理应遵从“以测促学”、“测学结合”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测内容。而就当前学测内容来分析,它具体包含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内容。由于中职院校常设有多样专业,故而在中职院校进行学测时,应根据专业类别有针对性开展学测考试。其中还可以计算机+实操+笔试一体化考试形式,促使学生的学测水平有所提高。据了解:中职院校学测时间常定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且每年一次。中职生在参加学测考试时,既要掌握语数外基础课程知识,又要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产生深度理解,由此确保学生在教学与学测结合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后期中职生的顺利毕业创造有利条件。

2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现状

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当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下述四项:

2.1学习思路不清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由于日常学习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机械制图、电工基础、PLC控制、机电安装等,故而造成他们在面对多样性课程内容,常表现出学习效率低、专注度差等问题。同时,他们在学习中还无法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尤其在较为抽象且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很难取得预期学习成果。

2.2学习兴趣不浓厚

学生学习兴趣常影响其学习动机。当前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由于对于教师应用的教学模式可接受度较低,造成中职生在课堂上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受心理因素使然,中职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正面临着逐步削弱,致使学生无法从课程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与新鲜感。

2.3课程设计不科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项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而当前在课时安排以及教案设计上都缺乏可行性,甚至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单纯从理论学习中,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势必降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其毕业后也很难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突显出优势。对此,理应加强课程的合理设计,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1]。

2.4考试缺少针对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常作为中职院校的核心专业,受到院校领导的重视,并积极组织教学考试,伴随着学测要求,教师也较为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理论考试,更需要学生在多元化考试方法下,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据此,中职院校应在学测课程教育结合背景下重新确定考试方式。

3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策略

3.1明晰教学目标

在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先行明晰教学目标,便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指导,使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明确的学习思路,以免影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课程内容与市场发展动态的关联。由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涉及的机电技术具有时代特征,且能够跟随着市场变化而出现新型技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随时始终围绕市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加强情感目标的实现。在学生参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时,还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便于中专生日后真正进入到专业领域时,能够表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如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许多新型制图软件的成功研发,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教师不宜完全按照传统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专业知识,否则将引发教学局限性。好比教师可为学生适当普及“AutoCAD”、“Pho-toshop”、“3D-Max”等最新版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免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因此,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原则逐步落实教学内容,也需要在学生遇到学习阻力时,及时提供辅助服务,充分展现出教师在中职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3.2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还需要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免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形成不良情绪,削弱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主,经由信息技术重新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强烈的学习热情。以“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传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传动规律,深刻理解机器零件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且还应精准分析机器与机构差异。同时,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还将具有良好的机器操作与零件维修能力。为了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成既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借助电子交互白板,细致的为学生讲述机器运动的具体步骤。从教学实践经验中可知:此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师生保持协调关系,而且还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排斥感,使其从充满新鲜感的电子交互白板中学习专业知识。由于电子交互白板具有回放功能,故而可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实现“连贯性教学”,避免教师在频繁擦抹板书时,影响学生的视觉体验。所以,教师应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由此提升教学质量。

3.3改善课程设置

3.3.1优化教案。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当结合最新学测要求与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最优化教学方案,便于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实现良性成长,也能有机会增强自身机电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由于在学测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从多样性上为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含义、用途等专业知识,并且有方向性的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借助“讨论法”,以“平面连杆机构的特征与应用实例”为讨论主题,在小组内进行探究,由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使其在进入到学测考试后,也能借此积极应对学测考试科目,最终促使中职生顺利通过学测考试。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自主思考中具备问题处理能力,尤其在学生参与学测考试时,也能善于灵活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妥善处理学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期间,教师还应当从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两个层面上调整教案结构,改善学生的核心素养。3.3.2注重实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身作为一项实践性突出的课程,若在教学中过多开展理论教学,而减少实操课程,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需从课时调整上予以重视,并根据每个课程内容,设定充足的实践课时。如在“机械制图”中,原定该课程的课时为80课时,其中三视图形成与投影规律、尺规绘图等课时各为4个课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机械制图技巧,对机电制图软件产生较高的熟悉度,还应在4课时基础上,增加尺规绘图实验课时,或者直接采用“穿插式”课时安排的方式,在完成理论课授课任务后,为学生提供5分钟左右的“随堂实验”时间,由此产生显著的知识巩固作用,也能由此避免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生知识混淆问题[2]。尤其在轴测图基础知识、草图绘制、组合体尺寸标注、组合体读取方法上,也应当适当给予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度。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中职学测对学生专业基础提出的要求,不断实施教学优化,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更大的进步,也能在学测中取得良好的测试结果。3.3.3丰富考试方法。在中职教育中,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中职生也应当定期参加学测考试,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也能从德育哲学、职业规划等学科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避免发生偏科现象,致使学生脱离全方位发展目标。另外,为了积极配合学测考试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应当为其提供多样性考试方式,以便在不同的考试环境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在学测中的适应力[3]。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即“试卷考试”,这与学测考试中的机考模式差异明显。以往教师常将试卷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而认定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不好,进而违背了我国新课标内容中的公平公正原则。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回答上表现不佳,但他们的实操能力更加优良。所以,为了保证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考试找到自己的优劣势,教师可按照学测考试机考要求设置“理论+实践”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此外,还可在考试评价条目中增添随堂表现、随堂测试等内容,利用累积的方式,可给予学生一个涉及面更加广泛的评价结果,也能提升专业考试的可行性。如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中,教师可在60个课时中设置多次理论与实践考试模块。好比学生在“气动系统图”分析中,若能够给出完整的分析依据,教师可在该章节测试中评为“优等”。在此种考试模式下,既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多科目学测考试时也能保持放松状态,由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若能积极予以优化,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便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对此,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试方法等方面着手,经由教改后,促使中职生在优质的课程教学环境下获得较大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小敬.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祖国,2019(20):155-156.

[2]段卫辉.中职机电技术采用专业电工实习课程教学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23+30.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独立学院二年级学生120人,其第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分别编入控制班和实验班。两个班任课教师相同。翻译课授课学时都为16,16个翻译练习题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的教学方法,相比控制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翻译教学新模式。2.实验步骤。(1)前测:教学实验开展前分别测量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翻译水平,统计和分析数据。(2)前测结束后,分别在两个班开展一学期的翻译教学实验,实验班的新教学模式如下:①课堂教学。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教学。教师首先借助于语料库呈现语料;引导学生对语料进行观察和讨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翻译软件、词典等对预设问题进行语言输入;学生汇报结果,总结翻译的技巧和问题;教师引导点评,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引导学生理性反思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翻译知识框架;学生实践巩固;教师对比评价。②课外教学。应利用移动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实现课下的互动。翻译微信、QQ群组,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资料、文献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翻译问题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一起接收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解决,有效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③建立学生翻译学习档案。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包括初译、讨论、修改、翻译技巧归纳、心得体会、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的记录。通过对档案的回顾与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3)后测: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测量,统计数据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1.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翻译教学实验开展前,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开展了第一次翻译测试,以检验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教学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翻译成绩进行分析。表1显示控制班(M=8.080)和实验班(M=8.010)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2.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了第二次测验,以检验翻译教学实验的效果。如表2所示,试验班的平均分(M=9.61)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M=9.00)。同时,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翻译测验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t=-2.149;p=.033<0.05)。由此可知,信息化背景下,将数据驱动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五、结语

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的结合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既为建立良好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学习环境,更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同时,其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理念,实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翻译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63-66.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4

本研究把任务型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常州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2012年9月,根据前测成绩,选取了两个平行班的13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班和对照班。

3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是阅读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阅读水平测试。本次实验采用前测和后测两次考试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阅读水平的测试,试题内容均出自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试题包括快速阅读(20%),深度阅读(60%)和完形填空(20%),其中,快速阅读两篇,深度阅读三篇,完型填空一篇,时间为70分钟。然后,采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13.0把两次阅读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结论作出解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实验班的学生。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共计15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态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第三部分是开放题,征求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每一部分都有五个问题,其中前两部分后面都有五个选项:A非常赞成,B赞成,C一般,D不赞成,E非常不赞成。

4实验过程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采用前后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实验班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对照班采取传统3P教学法,通过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对比,从而研究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并且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来观察其教学效果。

4.1前后测

两次英语阅读测试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的测试。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的英语阅读测试,是为了检验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无显著的差异,是否为平行班。实验结束,在临近期末考试时,对两班学生再进行一次阅读测试,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高于对照班。

4.2课堂教学

实验班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采用任务型教学,而在对照班的阅读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的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如下:(1)前任务阶段:导入主题,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提出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2)任务环阶段:教师设计多个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后向班级汇报和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3)任务后阶段: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文本的特征,教师对重点语言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重点和难点。(4)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5)家庭作业: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英语阅读水平测试结果

5.1.1前测结果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十分接近,分别为63.4015和63.1641,标准差分别为5.92632和5,83771,这表明两班英语阅读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71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适合对两个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5.1.2后测结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笔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再次进行了英语阅读水平的测试与分析,由表2的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69.5638和66.0181,标准差为5.81252和5.66357,这表明两班英语阅读水平表现出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个班的英语水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实验班提高的幅度要远远大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控制班。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验证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2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但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之前,62%的学生几乎对英语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更多的是词汇的用法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不是阅读能力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对英语阅读厌烦的,枯燥的,被动的学习,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70%的学生表现出了对英语阅读的浓厚兴趣,87%的学生满意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采用。这很清楚地表明,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6结论

第一,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为基础,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都处在一个积极地寻求知识的过程,在履行任务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努南(2004)认为,学习者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者意义建构而获得,而不是通过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所学得。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学生学到什么”,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布置给学生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阅读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参与小组讨论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避免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式学习。

第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考虑它的教学设计。克拉申(1985)认为,语言学习主要依靠“可理解的输入”,而不必强求表达。只要有足够的输入,输出自然会出现。也就是说,在进行语言输入时,首先在量上要有“足够量”,其次在质上必须是“可理解性”,这样,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就可以使学生为他们的语言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处于强烈的学习和记忆欲望的时期,因此,他们需要做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大量的词汇,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积累。此外,在此阶段,学生们开始密切关注语言的使用,并且希望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因此,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任务型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机会,使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实现语言的运用。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实验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加并运用目的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正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法提供给学习者这样的机会,使他们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习得。此外,学习者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他们会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与同伴交流,以达到彼此更好的理解和沟通,而在此期间,学习者多注重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法结构,因为任务型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学会如何表达思想的过程,而不再是学习者语言规则的掌握。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一个积极的,自由的参与的课堂上更加容易又轻松地学习语言。

7总结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翻转课堂

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要求学校停课不停学,许多课程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少且课程特殊,既包含理论课又包含实践课,运用翻转课堂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做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缓解高职信息化课程的紧缺状况。

1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行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学生在教室里端坐听课,教材里有什么,教师就教授什么[1]。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生活变革,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的应用,教育行业在教学模式上也发生了改变,网络给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教学顺应社会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应对疫情等特殊状况,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问题、教时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程度高,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并自主思考答案,从而实现了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再到以高阶思维培养为主的转变[2]。信息化教学存在新奇感,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促进课堂效率提升,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信息化教学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翻转课堂教学、双师课堂教学、直播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指学生通过视频等资料提前学习课程知识点,教师不占用课堂时间讲解知识点,上课期间教师只进行答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双师课堂指2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辅导,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一名教师远程授课,另一名教师现场辅导。直播课堂指教师运用直播设备在线一对多同时教学,在直播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设备提问,教师现场解答问题[3]。高职院校机械CAD/CAM课程是非常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之一。本文运用翻转课堂,对机械CAD/CAM课程做了信息化教学策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信息化备课提供了参考。

2.1翻转课堂实施条件。翻转课堂属于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学双方都具备网络终端设备以及通讯网络,更进一步要求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视频,学生使用教师提前做好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4]。就本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免费提供在职教师办公电脑一台并指定使用学习通软件进行机械CAD/CAM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家庭也都配有手机或者电脑,并拥有通讯网络,高职学生具备足够的电脑或手机知识,可以按规定配合教师提前学习教学视频,因此教师及学生均符合翻转课堂的实施条件。

2.2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机械CAD/CAM课程属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试点班学生的课程,它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综合掌握三维模型建立、辅助制造刀路生成、刀路模拟仿真、G代码生成。本次课堂讲述的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CAD/CAM》书中第8章第4节平面铣削加工的知识。加工如图1所示的零件,该零件具备凸台特征,要求对零件内型腔进行平面铣加工。图1平面铣削加工零件2)学习者分析。该专业学生上机械CAD/CAM课程前已经学习过三维制图课和工艺加工课,对三维建模、制造加工有了一定认识;学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可以很快掌握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3)教学目标分析。本节机械CAD/CAM课程教授平面铣削加工知识,需要让学生熟悉平面铣削刀路设置,掌握铣削刀具直径大小的选取,了解零件平面的加工过程。故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会建立零件三维模型,会选用刀具正确加工零件,并熟悉加工设置参数。

2.3翻转课堂实施步骤。2.3.1前期设计。前期设计包括2个部分,一是零件模型建立及教学视频制作;二是自学任务单设计,自学任务单需包括任务目标、任务要求、任务难点、附加练习(测试自学效果)、困惑与建议5个部分。翻转课堂前期设计必不可少,一个难易适中的教学视频和零件模型,一份安排合理的自学任务单,会让学生沉浸在自主学习中,不会感觉到授课方式突然转变的不适。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视频,有利于梳理教学知识点,在后续的上课讨论中,教师会更加地得心应手。自学任务单使学习目的、学习流程、学习重点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为会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会选用合适大小的刀具正确模拟加工,会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完成零件平面铣削加工。任务要求是正确无误加工出图1所示的零件,任务难点为平面铣削加工参数设置。2.3.2课堂实施过程。本次平面铣削加工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正确选取铣削加工刀具和平面铣削加工参数设置。为了更好地描述理实一体化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本文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分别阐述机械CAD/CAM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1)教师活动。课前教师提前资源,布置任务,并查看学习进度。教师将课前设计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通网站,学习资源的类型选择丰富,可以做成是视频类型,也可以做成是ppt文件类型,也可以做成word文件类型。本文机械CAD/CAM课程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视频和word文件。如图2所示,教学视频内容主要是如何构建零件的三维模型、如何选取刀具,如何设置基本参数。word文件是自学任务单,主要安排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需通过学习通网站随时查看学习进度并催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中教师公布自学任务单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在上课后马上公布自学任务单学习情况,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加工初始环境参数如何设置、平面区域粗加工如何实现、刀具轨迹如何仿真、G代码如何生成,确定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坐标系零点位置、加工刀具及加工参数设置;再组织小组进行实操比赛,聆听各小组实操问题,选出优胜组并总结点评;然后进行扩展训练,让学生修改刀具切入与切出参数,并观察修改后刀具轨迹的变化;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同学反思并做完工件,布置下一次课的任务。课后教师对本次翻转课堂总结反思并改进。2)学生活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学任务单的要求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附加练习题。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者咨询同学一同探讨;课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学生按照小组分别进行实操练习比赛,并选出小组代表汇报实操结果及遇到的问题。全体小组讨论并回答,选出此次翻转课堂上实操比赛优胜组,最后聆听教师点评;课后同学完成加工工件并根据《机械CAD/CAM》课本中的例子可多做加工训练,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2.4翻转课堂实施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衡量教学效果大多数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上课出勤率三者分配总分数占比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这种高校常见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效果方式注重知识获取和传授,强调知识获取和传授的规范性,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对高阶思维的培养,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翻转课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课堂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内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自我评价,课堂后的理论考核和实际应用都在评价的范围之内。2.4.1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评价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教师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完成情况和自测练习题得分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根据自学任务单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后填写自我评价内容,学生自己给自己总结评价。2.4.2课堂内学生综合评价翻转课堂内,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总结,扩展本节课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求有良好互动,教师根据每名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表现情况,课堂内小测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4.3课堂后评价翻转课堂课堂后评价指的是理论考核评价和实际应用评价,在本节机械CAD/CAM课程中,课堂后的评价主要指的是小测考试评价和课后实操作品评价。疫情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对机械CAD/CAM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家中学习专业知识,学校的教学任务可如期推进,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可缓解疫情解除后学校的教学任务压力。根据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这段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可用表1呈现解读。根据统计可得,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前学生迟到率为3%,早退率0.1%,学生课堂参与度为78.7%,课后小测及格率为70.1%,工件作品及格率为71.8%;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情况改善,翻转课堂期间CAD/CAM课程学生的迟到率和早退率均为0%,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度为100%,课后小测及格率和工件作品及格率也高于平时在校教学。学生运用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有非常明显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结论

翻转课堂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机械CAD/CAM翻转课堂上学生上课态度更加端正,参与分组学习练习的热情较高,拥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本文以机械CAD/CAM课程为例,对该课堂翻转课堂的内容、方法、流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翻转课堂,对理实一体化课程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探究[J].大学教育,2020(03):42-45.

[2]成桂芬.信息化教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27-38.

[3]许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18-35.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知识面广,记忆量大,内容丰富。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地理学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笔者从新课标出发,着眼于实践活动,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既是对教材的补充,也是对教学的巩固,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一、地理实践活动的界定

“教学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校依据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广义的实践活动包含学习活动本身和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以学校课堂活动为主,后者以走出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能激发学生学科热情的社会活动为主。本文主要探讨后者,即基于地理学科教学,在课堂外以观测、调查、制作、专题研讨及考察实践等形式展开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踊跃展示的学习活动。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山川河貌、风土人情、自然现象,知识记忆量大,趣味性强。课堂教学能入脑,实践活动能入心;课堂教学能增长知识,实践活动能激发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及价值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深切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内驱力;使其视野得以开阔,增强创新意识,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三、地理实践活动的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发现学习的目标是培养探究性思维,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地理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实践者,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形成知识体系。这也与建构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建构主义需要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动机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地理实践活动便旨在构建真实的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养成地理意识,形成地理思维。

四、当前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来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实践活动对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意义,但依然存在活动少、活动旧,活动只在脑中和口中,没有真正落在手上和脚下的现象。

1.观念陈旧导致态度上不重视。初中地理在义务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学校称之为“常识科目”,学生称之为“副科”。学校淡化了地理课程安排,学生弱化了地理学科学习。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地理教师逐渐放松了对教育教学的追求,照本宣科较多,创新研究较少,应付会考较多,考虑地理育人较少。这种陈旧观念之下,地理实践活动失去了诞生的土壤,无实践活动是普遍现象,少实践活动是教学常态。

2.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区域实施差异性较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当下的热点话题。2020年8月,笔者利用暑期培训之机,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南通四市三区622名教师进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实施现状”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地理实践活动多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重点初中多于普通初中,城区初中多于乡镇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地理实践活动处处皆可施行,而人文地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乡镇学校可探索资源更加充沛,而这正是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积极探索实践的方面。

3.固有模式导致活动设计缺失。近年来,新课改如火如荼展开,但由于初中地理的学科处境,改革观念没有深入每一位地理教师心中,地理实践活动往往是应付式的“走过场”“装样子”。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必不可少,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更多地要依据情境、教学内容个性化制定。实践活动的设计本身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是需要所有地理教师仔细打磨、不断反思、认真总结的过程。

五、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实践和思考出发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活动的意义。转变观念分为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随着初中地理成为中考学科,学校层面对地理的重视程度迅速提升,但又进入了重习题、重讲授、重分数的传统困局,所以学校层面需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教师层面需要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的新动态,积极扭转传统观念,将教学升格为教育,将教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这才是与新课标接轨、与新课改契合的正确思路。

2.整合课程,积极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地理知识来自课本更来自生活,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区域地理优秀资源,形成校本课程补充教材知识。课程的整合既是一种思考,其过程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积极申报创建实践活动基地,为地理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实践活动能够常态且有序地开展。

3.完善机制,多元评价实践活动的成效。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依据考试进行定量评价,无法全面诊断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当下,实践活动应通过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三层评价量化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成长中由知识到能力进阶的形成性评价。

六、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举隅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探索中,将地理实践活动分为观察观测、参观调查、动手制作、专题讨论、野外考察五类,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逐一举例。

1.观察观测类。此类活动是对课程中各类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观测,详实地做好记录,并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该活动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实践任务是让学生每天观察月相的变化,周期为一个月;每周升旗时观察旗杆影子的变化,周期为一学期,以此加深对地球公转运动意义的理解。又如,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实践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观测以及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地理日记。记录每天的气温、风向等为短期观测,学年汇总为长期观测。

2.参观调查类。此类活动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结合资料查阅,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的四个要素,即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生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南通火车站、港口、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明确了参观调查的目的、步骤,然后让学生列举南通经济发展的合理或不合理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调查报告。

3.动手制作类。此类活动需要从动手实践中发现课本知识的内在逻辑。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时,笔者跟学生制作了乒乓球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了中国地图;在教学八年级第五章时,笔者跟学生用泡沫和沙土制作了中国地形图,绘制了中国各省特产分布图;在教学八年级第十章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题为“中国立于世界”的手抄报。

4.专题讨论类。此类活动是组织学生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就“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经济增长异同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成果汇报的方式展开。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教师应全程引导此类活动,以防话题跑偏、观点错误,最后进行总结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5.野外考察类。此类活动将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野外考察,发现特点,总结规律。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笔者为让学生体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选定考察路线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爬一次山,观一次海,看一处湿地,给每个小组布置考察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笔记。考察结束后帮助他们分析汇总,收获知识。

七、结语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提升其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从教学实践来看,观察观测类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地理意识;参观调查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操;动手操作类活动可以通过模型制作、平面图绘制、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用手呈现脑中知识,充分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野外考察类活动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培养其协作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实践活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初中地理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初中地理学科不断探索前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石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术英语学习自主性及促进对策研究[J].语言与翻译,2021(01):67-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大学英语;线上教学

2020年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以往正常的生活方式,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注定被写进每个人的记忆里,而当2020年的春季学期悄然而至时,校园中没有往日络绎不绝的上课人流,没有课堂里清脆悦耳的上下课铃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教师离开了三尺讲台,走进了云端课堂;让学生坐在家里也能正常学到知识。线上教学是挑战也是契机,教师不仅将线上教学作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更将其作为一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即便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门课的建设都应以“金课”要求的“两性一度”作为标准。开展线上英语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来说,他们也是网络课堂的技术“新手”,一切都将从零开始。为了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备好课,学院部门领导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家提供培训资源,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尝试,提高备课质量。在学院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购置上课需要的设备、自制视频、精准找课、制作教案、建立题库、自学视频录制剪辑、进行课前演练……一场特殊情况下的线上教学活动在校园外的千家万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大家只为达成一个目标———保质保量完成线上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授课对象是全校的本科生,是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本学期全校2019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II的线上教学为例,我们利用自建线上一流课程,限选学习通APP作为教学平台,其他的自选辅助教学以QQ群课堂、钉钉和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学英语II教学安排是2020年3月16日至6月19日。每周4学时(读写2学时;视听说2学时)。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下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

一、在线教学设计

(一)整合资源、学测结合;听说读写、支撑教学大学英语II的线上资源以自建的黑龙江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大学英语为基础,配套新建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强化和大学英语听说实践课程资源,覆盖《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和《大学进阶英语》两套教材视听说及读写内容。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准备了网络上优秀的学习视频以及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

(二)团队协作、集体备课;分级教学、个性发展按照相对成熟的分组模式,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了重新梳理,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配合分级教学,分为大学英语A级、B级、C级和艺术学院四个小组,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教师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设计各级别教学目标。A班教学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利用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汇报单元学习成果,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B班教学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先自学,教师线上检查、讲解、答疑和测试等方式,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C班和艺术学院的教学以夯实基础、自学加讲解与测试为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三)明确量表、明晰目标;设计活动、环环相扣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根据课程量表重新梳理单元目标,结合时事精心修改教案,细化支撑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练习和检测手段,使得教与学变得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教与学、学与测、测与改环环相扣。

二、在线教学实施

1.细化课前预习清单、公布课上活动清单、明确课后作业清单。

2.必选加限选模式、利用平台进行教学。必选项是超星学习通,限选项是后备直播平台:QQ群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

3.主讲加助教模式、保证有序进行教学。在每一个教学时间段中除任课教师外,教研室统一配备在线助教2人,配合主讲教师进行线上教学,以防出现网络故障等临时性问题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4.全方位互动监督、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每次课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学习通上进行签到,第二环节为师生合作评价课前任务,实时与学生保持互动,允许学生发送弹幕等消息,每隔15分钟左右进行小测,在线提交课堂笔记,不定时与学生连麦,监督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实际生活和职场中,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利用线上资源,播放音频、视频,合理运用平台的抢答、选人、分组任务、测试和问卷等功能,保证学生全程积极参与。

5.在云端,教师也不忘为学生送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勇于创新的嘱托,无形的信号传递出殷殷的期盼,更是师者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始终贯彻落实教书育人、具体细化课程思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引领。以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引领学生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课文主题、词汇语言、篇章理解三个层次,进行单元内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缓解学生焦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顺利度过疫情的特殊时期。

三、在线教学效果分析

在学习效果的检测上,我们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投票、问卷和测试等功能,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随时进行检测,有利于教师强化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利用问卷星对所有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合理地设置了教学活动和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保障教学效果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在期末综合成绩测评中,秉承线上成绩评量要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原则,我们采用了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和期末考试大作业测试的形式,杜绝了线上考试可能会存在不利于教师监考,不利于学生成绩公平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2020春季学期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工作,在疫情这段特殊时期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通过本学期的线上英语教学实践,以及通过对学生的问卷中学生针对线上教学提出的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我做出如下的总结和反思。

1.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线上教学的整体思路和各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都是力争帮助学生搭建适合其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打下牢固基础的。网络虽然可以让我们忽略空间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隔着屏幕进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形成多样的各类网络教育资源,教师的在线答疑,在线评价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学生的听课状态是否能够及时掌握,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能有多少,学习情况的检查是否够全面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但是我相信学生在新的学习形式中一定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也是自我素养的一种提升。因此我们也尽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通过在数字平台上发帖讨论、问卷反馈、相互评分和参加测试,让学生从一味地“埋头苦学”,向“学方法、学思维”转变,争取达到学习成效的最大化。让学生进行课前英文演讲和主题互动讨论,这都需要学生基于已知的文本进行再探索和再总结,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分享时,学生能够运用在线平台进行视频和音频的录制或分享屏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从普通的知识层面学习、简单问答,到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小组活动、互动交流、批判性思考,有力地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如何有效整合与运用已有的资源,是师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在线教学中,教师如何讲授知识,一节课讲授多长时间,如何拿捏的恰到好处,避免学生疲乏,仍都在不断探索中。例如每15分钟左右进行一次小测,小测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主题的延伸探讨,在线语音问答;亦或是难度适中的选择、填空和简答等,强化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思考,保证学习效果。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微妙变化,在开展讨论等形式的互动时,要考虑学生心理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际间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不知不觉中,2020年春季学期在紧张而忙碌的状态中结束了。虽然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新情况,需要我们去适应,但我会一直怀着满腔热情,坚守着一名教师的责任,跨越空间,在云端与学生一起迎接生机勃勃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春梅.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变革及其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7,(2):59—64.

[2]李子建,邱德峰.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条件与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7,3(1):47—57.

月测考试总结范文8

1引言

工程测量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其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1]。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和施工放样等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根据1998年8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环境工程作为引导性专业目录,也间接地划归为与土木工程有关的相关专业,所以国内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也都开设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程测量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都要以测量技术为基础。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环境工程作为非测绘工科专业,其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如下:

2.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直观性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延续“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及信息量有限,形式呆板,且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适用,但对测量仪器、测量操作方法的讲解,缺乏立体直观的效果,很难让刚开始接触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其操作。

2.2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专业要求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其教学内容都集中在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和地形图的测绘基本知识,这些章节占用学时过多,而管线测量等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恰恰这部分内容在本专业经常要用到,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专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3教学仪器陈旧,教学与实践脱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测量实验仪器却没有相应增加,并且大多还是旧式的水准仪(DS3E型)和经纬仪(DJ6E型),这些旧仪器只能开一些水准仪、经纬仪的简单操作实验,而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

2.4测量实习场地简单,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习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意选取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更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实习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因数据不准确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5课程考核方式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普遍的考核方式是按大纲要求选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和简答等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书本知识,而没有注重知识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差。

3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工程的专业特性,从2005年开始,广西民族大学化工与环境教研室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作了几次修改,从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环节作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3.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时数,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结构,在整体内容上,不需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注重实用性。比如环境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可作如下安排:第一部分为普通测量技术,是测量课程的基础知识,为工科各专业方向所通用;第二部分为应用测量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的应用测量技术,使测量技术与各种环境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以达到工程实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第三部分为现代测绘技术,是对传统测量方法的提高,以利于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展观点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3.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CAI课件、录像、工程模型等手段,很多工程测量操作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及图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有效解决教学新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的矛盾,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又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地形测绘”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时,可以借助录像资料、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操作步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采用闪烁技术模拟教师讲解图示图例中的地图注记的种类、地理坐标、交通网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

3.3加大实验设备投资,突出实用性实验仪器不足、设备落后是大部分高校非测绘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求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仪器数量、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外,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测量技能,合理地选择实验项目是关键。例如,对测量最基本的实验项目: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而对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碎部测量可以删去不做。此外和环境工程专业结合密切的管线测量与放样的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工地上常用的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

3.4尝试校企合作,建立规范实习基地为有效地检核学生实习的成果,本课程教师就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利用取得的测量成果资料,建立符合测绘规范的校内实习基地[3]。例如角度测量实习场地可布置在开阔地带,并在高层建筑物上设立多个观测用的目标点,精确测定它们构成的水平角值,以便于检核学生的测量质量;距离测量可在较直的校园道路上设立基线场,以便光电测距的检测,也可用于学生实习仪器的检核。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实习的质量。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实习场地一般应设置在范围较大、地被覆盖较少的开阔地区,以便布置多个固定水准点和导线点,形成多个水准闭合环和导线闭合环,并尽可能具有真实性。或通过与大型施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集中实习,这样有利于指导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实习,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

3.5改革考试方法,实行技能鉴定标准化考核可分两大块: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主要是笔试,考核内容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基本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实际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即经纬仪测水平角、水准仪测高差以及综合操作能力。课程考试方法可按如下方式: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占20%,课内实践考核占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考核成绩分三个级别:优秀、合格、不合格。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安排补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种考核办法,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能力训练创造了更多机会。例如,角度测量考核内容是经纬仪的安置,并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进行一测回观测,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进行计时,检查对中、整平、瞄准目标、读数、计算等步骤的完成情况以及结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以此为依据来评定成绩。通过这样的考核,可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