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管理学论文范例

元管理学论文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有限元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管理学

0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限元法自1943年被提出且与计算机结合后,因其在复杂工程问题上的高精确度和适应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各个领域。同时,有限元法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经济和管理学科研究。传统的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大多为演绎归纳、理论实证、定量定性,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中,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但仍有误差。随着AI时代的到来,找到一种研究方法让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研究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结果的精确性。

1有限元法概论

有限元法(FEA,FiniteElementAnalysis)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模拟真实的物理系统,并将求解域划分为许多彼此之间仅靠节点连接的子域,该子域称为有限元。根据不同学科分析,推导出有限元内的方程近似解,再通过求解总域需要满足的条件将其组成整个结构的系统方程,得到方程的解。由于大多数实际的问题难以得到精确的解,而有限元不仅能够计算结果,且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情况,被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有限元法是在差分法和变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处理方法,将差分法对求解域的离散和里兹法的选择试探函数相结合。有限元法与里兹法等同,都在有限单元中利用变分原理建立函数,但有限元法因为采用了离散处理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和更容易被处理。

2研究问题

笔者认为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是相互关联的,存在相同的逻辑。例如,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指一个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生产越多分摊到各商品上的成本就越少。在不考虑“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由简单的几何知识便可以理解规模经济的概念。企业犹如一个长方体,规模有多大,长方体就有多大,而长方体的容积就是其生产的效益。当企业增加规模时,就如同投入资源增加长方体的表面积(即成本),表面积以平方的速度投入,容积(即效益)以立方的速度增加。因此,在解决经济管理复杂问题时,相关单位可以用其他思维来思考。如果把经济、管理问题求解域看作一个以无数的因素(环境、经济、政治、人文等)构成的一个极其不规则的立方体,那么在概问题将根本无法求解,由于其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相关单位根本没有一个经济、管理理论或数学方法能够解决该问题。但如果将这个不规则的立方体划分为无数个易于解决的有限单元,仅靠各自的节点相互连接作用共同影响问题的最终结论,并在有限单元中建立量化的单一变量函数关系,根据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殊性质建立合适的变量与节点的关系,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大大降低待解决问题的难度。

3有限元研究法与动态规划法及假设演绎法

在以往的管理学研究中,动态规划法和有限元法有相似之处,但差异较大,方向也截然不同。动态规划法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该方法将问题分为一系列单阶级问题,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求解来支持下一个问题。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该问题与下一个问题再无联系,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递推得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总问题的解。动态规划法虽然划分了问题,但与有限元法思想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限元法划分不包含但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有限元研究法分析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特色在于数据的多样性和任意性,由大量甚至是无限的因素共同影响最终的结论并建立拟合出与实际基本一致的复合函数,而非单一的几个关键因素决定最终问题的结论。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有限元法处理经济、管理问题的优越性,笔者在本文中以几何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描述。假设一个问题被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的求解域所影响,那么有限元法就是全部覆盖整个不规则图形并将该求解域分解成很多不规则的、容易解决的单一要素或已有结论综合要素的有限单元图形。当决策这个问题时,所考虑的是求出整个求解域的解,而假设演绎只是取了一些在求解域中面积较大且没有完全覆盖的关键因素,同时假设演绎被极大的人为因素和已有的研究结论所影响,研究者思想和思维受到禁锢无法保证研究者思维的开放和敏锐。一旦之前研究的结论有误,就会影响研究者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4有限元法下的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4.1有限元思想在经济、管理学中的研究步骤

有限元法的典型分析步骤共有6步。第一步是离散化,将各个复杂的系统分割成等价的有限元系统;第二步是选择位移模型,假设位移函数近似地表达各有限元节点在最小位能原理下的真实位移;第三步是用变分原理推导单元矩阵,并将节点位移与节点力联系起来;第四步是整合离散化的各有限单元;第五步是求解位移矢量;第六步是由节点位移计算出各有单元的应力和应变。笔者认为,有限元法思想在经济管理学研究中应用,指每一个社会上所遇到的经济或者管理问题都可以看作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是极其精确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和不可直接拟合的,具有无数个因变量,且变量之间也有对应的函数关系。研究人员通过简单分析就能得到该问题的约束条件,但无法得到该函数的映射关系(或者说总问题与各单一要素的对应关系)。因此,解析出该函数需要参考有限元法解决问题的步骤,首先,以该总问题为中心划出该问题的求解域,求解域越大越好,涉及经济、法律、政策、生活、人文、环境、心情和天气等各大领域;其次,将求解域划分为大量的可求解的单一要素或已有结论的综合要素的有限单元;最后,在各有限单元里建立函数且通过求解总求解域的约束条件,将各有限单元通过节点整合在一起得出总的映射关系。

4.2扎根理论构建有限单元映射

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扎根理论”来划分有限单元并构建有限单元函数。扎根理论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倡导在数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发展出理论,代替了假设演绎法从现有理论中总结理论的方式,避免了以往数据或已有结论对研究者的影响。扎根理论是理论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之间的桥梁,所有数据均为研究对象(文献资料、研究者自身思路观点、个人阅历等)。在不断收集资料、走访调查并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将思路撰写成备忘录和相关概念,然后再将备忘录和概念排序,不断将撰写好的备忘录、收集的资料和形成的概念相互联系得出结论。同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以中心问题出发收集资料,不断调查形成大量有关联的有限单元问题,例如我在哪儿,我为什么要调查这个因素,这个因素会影响什么,发生了些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等。通过一般的问题会刺激研究者去想更加复杂和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有限单元,虽然他们看似没有太大关联,但实则以令人无法察觉的微妙关系存在。当分成了有限单元个问题后,研究者便容易建立起单一要素的映射关系并将各个未知量相互靠拢,以公共作用边将彼此通过犹如“力传递”一样的节点传递并相互连接在一起。

5结语

有限元法是一门被广泛应用于工科和工程中的一种求解的近似方法。从最初的固体力学领域拓展到电磁学、声学、机械传动等各大领域,从简单的静力学发展到动态分析、非线性分析等复杂问题求解,已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限元的思想应用于经济、管理学科的内容还较少,其精确的求解思想可以帮助经济、管理研究者更加全面和准确地研究问题。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分割求解域有限元、收集资料、调查和建立有限元函数等工作交给计算机,通过细分求解域得出更加准确的映射函数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建国.使用ANSYS6.0进行有限元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范柏乃.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及演进路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2).

[3]杜平安.有限元法原理、建模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4]于兆吉.扎根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评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张帆.基于有限元法的实木框架式家具结构力学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6]颜鹏飞,刘会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新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7]汪灿德.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8]王福英,付天娇,费佳煜.基于会计学科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教育,2015(17).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2

在如今的大学,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大学里的独立学院的各个方面发展也很快,而在新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又有其不同的特点。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级学院或校总部的学生是有一定区别的,或者说,是相对特殊的。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也是多维度的,在各方面都和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有着较大差别。

1.由于种种原因,独立学院的文化素质比较差。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实际上思想也是活跃的,思维也是敏捷的,但他们的文化基础实际上总体比较差。因为他们普遍是高中时期学习较差的同学,这些大学生中的大部分,其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都相对的薄弱。这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他们受到外部的环境、内部的环境、学习的环境等一系列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在学业上成绩上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心理上,这时的大学生在学习时或生活上缺乏自信心,也没有主动性。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动力不足。

2.有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自律性较差。

表现在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不顾别人的感受,随心所遇。实际上,通过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大学中的独立学院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城市,并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经济基础好、生活条件优越。他们事实上非常缺乏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表现很多,比如,这些大学生没有独立思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实践能力,在办事和学习等方面都缺乏耐心。他们的性格浮躁、任性,自控能力很差,自己没有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在处理问题、协调问题上,也没有很好的想法。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构建上,没有很好的方向和思路。他们来上大学,很多就是为了混个学历。因为父母也许已经为他们找到了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他们一毕业就可以就业。

3.一些大学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他们在考大学时,分数不高,因此产生了压抑感和自卑感。实际上社会上也有一种偏见,就是容易使在这里读书的大学生有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独立学院又收到高额的学费,在这种背景下,在独立学院学习的大学生,实际上在心理上是有无形的压力的。他们有很多担心,比如,有的被轻视,有的怕别人说是为花钱买分数,有的担心被其他学生或家长瞧不起。这些都会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感情等各方面产生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贯彻人本主义的对策措施

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大学的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措施性非常的强的工作,而且它涉及面非常广,既繁琐又细致,而且会涉及到很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问题。这需要我们将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能够非常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实践当中。

1.全面认真贯彻“三贴近”理念。

“三贴近”原则,就是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们的综合实际。在独立学院中大力地倡导坚持所谓的“人本主义”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作为关注的核心,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多个层次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不断满足广大大学生的多层次需要。大学的管理者要从根本上尊重大学生、关怀大学生。这一定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管理中,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学的教育,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他们的思想、学习、家庭,他们的所有的实际情况,教育者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具体的管理中,不仅要完善人的人格,还要丰富人的内在世界、充实人的文化生活、确立人的理想信念、提升人的境界。

2.把情感关怀放在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核心位置。

主要就是用情感打动人,激发人,关注人。大学生是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具体的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感染和情感传递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情感的构建和交流,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悸动。在大学中,在管理意义上的人本主义理念,事实上绝不是强迫性的,应该是关注性的,感染性的,传递性的,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以情感为突破口,对他们的心理、精神、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感情给以分析,搭建帮助他们的平台和渠道,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伤痛、不再感觉低人一等。要从根本上信任、尊重大学生,要解除自卑感和不被信任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不断鼓励他们,相信他们、激发他们,以充分发掘他们自己的发展潜力。

3.在制度机制的综合构建上考虑,以营造更加良好和谐的内部管理氛围,从各个层面来建设科学有效的大学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体现和弘扬大学精神,这对一所大学来说极为重要。有教育专家已经指出,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文化精神支撑,是交流平台,是推动器、催化剂,它在某种程度上沉淀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凝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为此,一定要把大学文化作为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软件硬件建设上,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上,在内部管理完善上,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完善,管理制度,以此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获得大的发展。

三、结语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3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产生了一些新的高等教育机构,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型的教育机构正在以崭新的教学形式呈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平台上,独立学院就是我国新型的教育机构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在办学模式上以及运行机制上与公办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的最为显著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独立学院的一切办学条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来支撑;其二,合理地利用民间办学的各种经济机构来分担其高等教育的经济成本,在保证独立学院实现高等教育的同时,实现其办学过程中必要的经济效益。因此,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是基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公办高校的后勤管理不同,有着自己的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独立学院的后勤资源是按照市场化来实现配置的。独立学院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源作为办学的基础,因此他不可能依靠国家的计划为主,而是紧密的与市场结合,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运行机制来进行运作。其次,后勤管理更加职能化。由于资源是社会层面提供的,因此后勤管理必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每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切实提高运行和工作的效率,将职能充分用于为学院的发展建设方面。再次,后勤管理的以市场服务为立足点。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除了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营提供服务外,还要兼顾到自身的发展,因此它的服务必须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配合教学的教学活动。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是学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勤管理资源的计划、协调、管理和监督,保证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学校内部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同学和后勤服务人员等,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后勤管理就为学生学习用品、住宿及饮食等方面提供贴心的服务,保证学生能够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中应采取的激励机制分析

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在初创之时,绝大部分都是以代管或者托管等各种形式依附在在母体学校后勤之上。因为独立学院和传统的公办高等学校在办学机制上存在在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独立学院在后勤管理方式、后勤服务方式上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又因为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区别于母体高校,在后勤的管理过程中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后勤管理必然产生一些不相适应的差异性,因此,必须对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深化改革。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决定了自身在运行机制上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殊性,这些客观上的因素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以及它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可能与公办高校一道走老路、唱老调,照搬公办高校的老办法只能使独立院校陷入难以生存的绝境。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地使用社会化配置、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以此作为办学的可靠保障,对独立学院的后勤服务来说尤为重要。在分配制度中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要以人为本,后勤管理必须将激励机制引入到分配制度之中,以保证后勤工作的积极开展。首先要定岗、定责、定编、定额、定待遇,即实行“五定”;然后,在“五定”的基础上进行以人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分、以分计酬,实行个人经济收入与自己工作岗位得分挂钩。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机制提供保障,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工作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的保证激励政策的执行,让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制度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顺利的开展后勤的管理工作;而后勤工作人员也会因为有了激励机制的存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更加的有激情和动力,保证后勤工作的质量。

(二)设定适当的激励标准

激励标准的施行能够让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的有目标感和方向感。结合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工作市场化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特点,让后勤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实际成绩和创造出的绩效来获得应有的奖励。同时还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来执行,因为这些后勤工作人员有了榜样的存在,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看到奖励实现的可能性,于是在工作时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努力向榜样靠近,否则大家的工作就会陷入一片迷茫的状态。但是这个标准的设定应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否则高不可攀的激励标准,不仅不会让大家看到激励的希望,反而会有一种沉重的思想包袱,认为激励措施与自己相差甚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样激励机制的作用不仅体现不出来,反而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三)坚持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举的制度

物质是人们生活的基础,而精神则是人通往更高境界的支柱。在施行激励机制以达到提高后勤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效果时,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缺一不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相对于人们而言有着很强的驱动能力,不仅满足自身生活的实际需求,也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而精神奖励就会让工作人员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而两者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后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4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第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目前,高校招生人数骤然激增,但相应的教学条件并未及时跟进,这与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这种矛盾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是适应社会法治化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加大,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进程加快。近年来,高校校园中,不时有学生诉学校的案件和纠纷发生,这要高校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变革管理内容,改进落后的管理方法;第三,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例如,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民族文化和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中国建设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而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除此之外,网络化生存方式带来新变革,既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这些都要求高校在社会发展和变革进城中,必须加大对学生工作的调整和管理。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管理工作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的方式,强调整齐划一管理,强调制度的规范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简单的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今大学生渴望独立,渴望发挥自身主动意识。因此,传统的管理理念必须以人文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空间。

2.2管理工作模式陈旧

由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在很长时期内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然而,这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背景下,不再适应其发展。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教学模式,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流动性,以往的班集体的凝聚力开始减弱。同时,现行学生管理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下降,这使得许多时候的学生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未来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模式。

2.3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够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猛增,高校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场地等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作为管理者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也不能更上学生迅猛发展的势头。具体表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辅导员数量不足。2006年,教育部规定辅导员数与所带学生数之比为l:200。而实际上达到这一规定的高校很少。而现实中的师生比例差距无疑导致了辅导员任务加重;(2)辅导员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人员两部分组成。其中,兼职辅导员的精力分散,难以全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因而管理水平低下。这就致使管理工作表面化,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进行高效的管理,影响着学生素质提高。

2.4学生管理工作环境相对闭塞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而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往往习惯于运用制度过多的干预学生管理的工作环境,无视真实的生活图景,同时也割裂了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闭塞的管理,一旦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侵蚀,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开放性高校管理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接触生活,认识生活。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回归生活,构建开放性的高校学生管理环境。除此之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缺乏多样化。一直以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强迫强制的方法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受到青睐。事实上,这种方法既单一,也从根本上抹煞学生了的主体意识。因此,要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和更加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发展迅速,高校教育发展相对其发展较后。当前,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会转型期,各种西方文化和思想对我国冲击巨大,具有深远的影响。这要求传统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变。而作为社会转变过程中一部分的学校教育,也必然带来运行机制的变化,高等教育开始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阶段。然而,这种大众教育短时间加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负担,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紧缺,从而出现了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其次,大学生思想发展呈多元化趋势。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随之汹涌而来,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好奇心,其思想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加剧了他们自身内部多元价值体系的碰撞。这种碰撞容易产生价值评价及选择的困顿,从而也就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任务;再次,人本主义理念缺乏,人文关怀比较缺失。长期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催生了教育观上的工具主义,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缺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见,科学主义把人置于纯粹工具的地位,从而造成人文关怀的长期比较缺乏。

四、新形势下加快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4.1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科学的、合理的管理理念是实施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因此,学生管理必须在理念上有所创新。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才能更加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其次,树立民主的管理理念。民主是反映人类价值追求的准则。一方面,高校必须强化学生管理中的民主观念,使管理工作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和发展学生,并营造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高校要放低姿态,从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条件、环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发展性服务和维权性服务;再次,树立法制的理念。高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法制化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强化学生管理的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4.2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师管理队伍。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建设一支高效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具体工作可以通过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强化考核制度等措施,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4.3构建和谐的环境

高校要转变观念,做到依法治校,尊重学生权利,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真正把教育、管理学生结合起来;其次,通过完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再次,规范学生违纪处理程序。作为学校,首先要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对有关规章制度熟知;其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规范的处理。通过这些制度上的完善和程序上的规范,来确保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4.4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因此,要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拓展管理的途径。比如,搭建思想教育平台,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深、做实,开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空间。同时,还可以建设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网站,做好校园网建设的支撑体系,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作者:张巧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第二篇

一、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以权威的方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本着服务学生的宗旨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

1.加强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不熟悉,所以要组织专项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目前很多学校只是以下发学生手册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好多学生因没有仔细阅读,而发生违纪行为。要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可以换一种形式,例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相关主题的论文评选,用这些方法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按照手册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建立信息互动平台

通过网络建立一个信息互动平台,在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可以诉说自己的心声,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平台解答学生问题,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定期召开一些有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也是必要的,面对面的交流,很多问题可以马上就得到解决。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让全校的师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3.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只有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对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领悟。但是学生自行参与社会活动往往存在一定的隐患,或是影响学习或是存在安全风险,例如有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的单纯,以利益诱骗学生,将学生诱入传销组织,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职业欺诈,所以对学生的自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跟踪,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学校也要多给学生寻找一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入学初期

在入学初期学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得到关怀,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要经常开班会,给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通过开班会还能让班主任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为做好学生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校园家长”,一方面要对学生有慈母般的关怀,又要有严父般的教诲。学生离开家,父母不能在身边照顾,学生在生活上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班主任要多关怀学生,协助处理问题,甚至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缺少热情,有的学生还有一些劣习,会出现无故旷课、打架等违规现象,班主任发现后要严肃处理,对违纪同学要进行批评和教育,避免不良风气在班级中蔓延。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尽量避开公众场合,要讲究方法,既要起到教育的效果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

(二)学习中期

1.中期的学生的表现

在开学之初,由于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学生缺乏对环境的处置能力,往往隐藏了真实的自我,经历一个学期的锻炼和学习,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学生的真实自我也开始表露出来。通过几个月的交往,同学彼此之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以及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都显露出来,这时候班级里往往会以地缘关系、或是以共同的爱好结成了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就会影响班级的团结。在第一个学期学生之间不涉及任何的利益冲突,同学之间往往表现得很和睦,但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涉及评优、评奖学金等事宜,这些都是和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矛盾冲突。在宿舍里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又不懂得相互谦让和换位思考,学生之间也会有矛盾冲突,这一点在女生宿舍体现得尤为突出。此阶段也是学生的违纪行为的高发期,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缺少学习的热情,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长远的规划,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时间不是花费在学习上,而是在打工、交友和娱乐上,导致迟到、旷课和夜不归宿现象在校园里十分普遍。

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大学阶段的生活,除了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外,还要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靠各任课老师传授,而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还是要通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活动。班主任要鼓励班委会多组织一些班级内的活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要鼓励学生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锻炼自己能力,尤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些专业竞技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此阶段学生违纪现象突出,班级要在执行学校的制度下建立班级管理的制度,对为班级赢得荣誉、学习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进行嘉奖,对违反制度的同学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对于班级同学间的矛盾,要进行多方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尽早处理矛盾,防止矛盾激化。

(三)学习后期

1.毕业前学生的表现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实习,有些专业是自主实习,有些专业是强制实习。对于自主实习的学生由于没有课,往往会脱离学校的监管,从事的活动复杂,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在打工,干什么工作的都有,也有一部分同学在学校无所事事,还有回家的。对于强制实习的同学由于不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岗位上也是问题频发。很多学生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导致求职行为比较被动,就等着工作来找他,而不是主动去找工作。

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都工作在一线,这与他们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引导。班主任要联合专业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对未来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要通过系里聘请一些企业领导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对行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要争取让学生去企业参观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实习,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加强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踏实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与学生多交流体会,对学生的职业观进行正确引导。学生离开了学校,进入工作状态,接受社会的检验,很多同学会遇到一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问题,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班主任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到企业推荐自己,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联系方式,经常与学生沟通工作心得,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刚刚离开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容易上当受骗,班主任要做好提醒工作。

三、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学校社团对学生的管理

高职院校会成立各种社团,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制度,这些社团的功能不一样,日常的活动安排也不一样。每一名要求进步的学生想成为组织的一员都要通过竞选,组织内的成员都必须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在锻炼各项能力的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二)学生会对学生的管理

学生会是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而成立学生组织,学生会会按照学校的各项章程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把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后汇报,使学校全面的了解学生动态,为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班委会对班级的管理

在入学初期,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往往班委会是由班主任任命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对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了解,需要建立新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的选举,要给学生有限制的民主,班主任通过调查了解,确定候选人名单,入围的候选人要在班级进行公开竞选,新的班委会成员由学生的投票选举产生,新的班委会既要服务学生,又要服务于班主任。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下放到班委会,一是因为班委会成员与同学每天夕夕相处,更了解班级的情况,二是也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四、总结

班委会要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工作,为各位任课老师提供相关服务,同时也要能够为班级内的同学提供各项服务,帮助同学处理学习和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组织一些班级内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并且能够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要提高警惕性,避免某些学生因思想波动而酿成不良后果。

作者:单浩杰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第三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因此我们认为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从日常事务型工作中跳出来,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储备广泛、系统的知识的前提下精通某个领域、某学科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吸取新鲜的知识和信息,不断研究教育,懂得教育,用丰富知识和人格魅力来塑造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新形象。

2.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及大学生自身的关注的热点,许多高校也都设立了“心理健康办公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当然,由于实际工作中心理咨询的覆盖面也较为有限,我们在推进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前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实行自我治疗的模式。因为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其实只要懂得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自己化解。

二、坚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

1.建设一支专业、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建设的方向要向着“专业、精干、高效”的目标发展。对这支队伍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培训,鼓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工作者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加强实践,成为学生工作的专家。队伍的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选配精干的人员做好学生工作。

2.丰富课外生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完善的课外生活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加强了整个校园的丰富文化内涵。

3.注重高校寝室文化。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寝室不仅是学生学习、休息、就餐的地方,更是学生娱乐、交流思想的场所。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寝室脏、乱、差现象严重,作为学生管理者应大力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规律,指定相关措施,经常深入寝室,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重要地位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5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而实践教学对育人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面对学生,易于采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所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良好的实践教学最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全人教育,发展个性”这一教育思想,促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智力能力的学生获得自由的发展,并为学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有效落实实践教学,构建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形式陈旧。尽管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加大了实验室建设资金方面的投入,在培养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实践教学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2)实践教学体系内容陈旧,与社会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差距;(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实践教学软件配套整体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制陈旧;(5)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管理和质量意识,缺少一套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针对以上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顺应本校发展思路,适合本校学生特点,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技能目标的研究,设计与课程体系相一致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一致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对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公共管理的技能,在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构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应依据其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的构成有针对性地确定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为:以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全面建设为出发点,依托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通过打造全新的“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递进的实习实践平台,构建形式多样、目标多元、时间一贯的“课堂实验、学期实习、综合实训”三模块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组织管理技能、社交沟通、行政执法、调查研究、公文写作与处理、统计分析等技能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体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渗透、补充,不脱节的特点,按照学生各学习阶段的知识及能力培养要求,依托“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递进的实习实践平台,构建“课堂实验、学期实习、综合实训”三模块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三模块三层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实验模块:

该模块依托基础实习实践平台和综合实习实践平台,包含课内实验、课外兴趣小组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年级本科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除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在内容上也要多样化,可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知结构,开设办公自动化、统计学实验、管理学实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基础性实验。同时,结合公共行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技术、政府部门会计技术等专业类课程和能力类课程的要求,为学生购买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系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统、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构建校内综合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内容,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学期实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依托校内综合实习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包含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阶段,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年级本科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可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单位或校内进行模拟或实际的工作,形式上可以为校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实践、校内集中实训等。通过学期实习,学生可将多门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解决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问题,既能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职业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助于未来职业的定位和选择。

(3)综合实训模块:

该模块主要依托创新实习实践平台,包含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敏锐度和洞察力,激发其潜在的研究兴趣,提高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的能力。该模块强调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自主性实验,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渠道。学生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平台,自主设计实验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科研强项以及自身学习的不足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堂外的活动,如热点沙龙、读书汇报、时事热点辩论赛、公文写作赛、政务活动程序模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或学生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时事热点、当前执政行为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发挥创意平台。三模块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相互协调、融合。课堂实验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学期实习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能力,综合实训模块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的能力,由此又构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做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教学化。

进一步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更要联系当地的实际状况。同时强调理论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鼓励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加大学生务实型能力的培养。

(2)完善实践学分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目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的是一种“虚拟学分制度”,尚未设置专业选修课模块,即学生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上课,自主选择性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类院校应逐步实施实践学分制度,试行“弹性学分制”,设立创业学分、实践学分,对于参加第二课堂、读书沙龙、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学分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学分获取途径。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加强实践环节考核。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从事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从事理论教学为主,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实践课程的授课,且自身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学习,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承认相关的技术认证,可定期选派教师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深入到一线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并对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的工作量给予承认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可以适当压缩理论课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的比例,每学期定期开设实习实践周,组织学生通过进社区、参观新农村建设、参观实习基地、学生活动小组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实践考核评分制度。公共管理类专业应遵照执行学校相关的实习实践管理规定,根据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实际完成情况,完成实习实践总结和成果汇报,并要求行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分别对学生在实习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习期结束后安排实结大会,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形式的实结答辩和经验分享,并提交书面形式的实习报告,教师根据二者完成情况给出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以此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实践活动,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开展“校府合作”社会实践。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6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管理目标对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发挥着指导作用。从美术学院课堂管理目标方面来看,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将推动学生发展作为课堂管理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二是实现课堂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利用秩序、制度、规则以及情感教育中确保课堂的和谐性与有序性。另外,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实践,并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二、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的运行

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一是要重视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为课堂氛围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建基础。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并通过尊重学生、推动学生价值的实现来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开展观察并与学生开展充分沟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心、理解、信任以及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从而确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从而指导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便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二是对教学策略作出优化,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基础。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作出了解,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与能力差异作出了解,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如教师可以出具包含多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或者让学生来开展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设计的教学过程方案作出优选来实施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和配合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堂管理工作,并通过数字自我管理意识来配合课堂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强化,而这种能力的强化无论是对于眼下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成效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美术学院课堂成效的评价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7

1.忽视党务管理工作,党建管理工作投入不足。

党建管理工作投入不足,如负责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专职人员不足,对党务管理工作并不重视。由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支部委员一身兼多职,而且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比如,党日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流于形式,不能全面地跟进管理工作及党组织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只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缺乏对学生党员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培养,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2.院系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断层。

党员教育培训一般是由学院统一安排的,这导致与各系的党务工作在细节上沟通交流不多,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系支部,使得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与学院党委联系不多。可见,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存在断层的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对系支部的依存感不足,容易出现支部工作混淆,也使得各系支部也很难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党员的情况。

二、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1.必须严格把关学生党员的发展途径。

学生党员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党员的发展程序进行,务必把握好“推荐关、培养考察关、公示审查关、审批关、预备党员转正关”。由党支部或者团支部讨论推荐名单,党支部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三大方面进行考核,制定科学、细化的考察标准,严格按照推荐程序进行选拔。党支部所指定的考察人要定时了解入党对象的思想动态,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等多种考察方式。“多对一”是指由教师作为第一考察人、学生委员作为第二考察人对该名培养人进行考察,定期向其同学、舍友和辅导员了解其的表现情况。发展成学生党员之前,党支部要对拟发展对象的情况及培养过程进行公示,让拟发展对象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保证党员发展过程的公正、公平。若有异议,必然重新认定考核。党支部大会讨论审批时,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入党前必须有组织谈话,谈话过程的内容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若谈话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学生需要考虑暂缓发展。严格加强党员在预备期间内的教育管理,考察合格者方能如期转正。只要有一项不合格者,不能网开一面。实行“三投票、五公示、一答辩”制度。三投票:在推优、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三个环节中进行无记名投票。五公示:在提交入党申请、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五个环节中进行公示。一答辩:预备党员转正之前,支部大会要进行讨论并组织所有党员参加转正答辩。

2.加强党务工作的团队建设。

加强独立学院党务工作的团队建设,保证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严谨性,这是进行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适当增加党务工作人员。学院必须加大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跟进工作进程。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对各系进行专门的党务工作指导,最好能返聘一些离退休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不断地加强党建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制定党建工作的培训制度,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只有加强党务工作的团队建设,长期邀请专家、学者辅导党务工作,才能避免党建工作中的滞后性,保证工作的先进性,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加强党务组织的有效管理。

3.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

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关注国家时事,每一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时事讨论会,撰写时事讨论报告。关注国家时事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的责任和意识,时事政治讨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能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时事政治讨论会,考察人可以与积极分子多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每一学期开展一次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座谈会,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党支部需要定期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各类科技活动,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提升支部党员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加强组织的凝聚力。

4.健全党员发展的监督机制和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建立系统的学生党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党员发展工作评价机制。通过党员发展的监督机制和教育管理机制,检查评估党员的发展工作,建立党员评议制度并定期考核学生党员,可以从学习成绩、是否违纪、是否积极参与组织生活、是否积极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等具体事项进行评分考核。对新党员进行继续教育。对预备党员,把党的理论与相关知识的测试作为按期转正的必要条件,同时按照考核制度和标准进行选拔考核,根据党员的发展标准进行投票选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考核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模范作用、政治理论学习等情况评估和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例如,“党员下班”、“宿舍挂牌”等制度既可以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又能让他们接受群众的监督,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5.更新教育管理的内容,拓展党员的教育途径。

结合学院党委行政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行“三个课堂”相结合的模式。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围绕创新教育、创新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培养而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三看一评”,即看“红色网站”、电教片、中央电视台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科技博览》等),“评”即党员民主评议;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以期通过这三个课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6.强化模范带头的作用。

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接待室,提供入党程序和党的基本知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为学生排忧解难。推行“下班党员”制度,每个班级配备适量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负责班级和团支部的建设、班级同学的日常生活帮扶、学习答疑,并积极思考建设班级学风、班风的办法。实行党员联系制度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进行谈话,与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联系。每个党员都有与自己责任相联系的范围,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扶,对积极上进的同学给予赞许,对情绪低落的同学给予关注。总之,党员联系制度和责任制度可以保障党员联系群众,强化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元管理学论文范文8

基于技工院校生源特点,作为教学和管理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学生掌握技能是否过硬,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来说,是最紧迫和现实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技能过硬,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技能革新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和方向,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入企业学习和了解新的工艺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走进学校及时为学生演示和培训最新的工艺技能。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动手,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二、建立奖惩及激励机制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奖惩措施和留级制度不完善,考试不及格无非是补考一次,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学习,同时学生的优劣也很难和毕业分配挂钩,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迟到、旷课等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对此应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由起初的“被管教”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觉并喜爱学习,为此可设立奖学金制度及考勤制度,奖励那些成绩好,能够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优秀学生,树立典型,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不能认真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从而逐步规范教学及日常管理,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

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避免压迫式的管理,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使其愿意并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在教学安排上以掌握一技之长为核心,注重技能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积极探索教学革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远离不良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实验、实训及实习

技工院校区别与普通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为社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及期待更高,基于目前我校乳品专业教学实习场所简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仅能做包装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毕业生认同度较低,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学校应加大学生在实验、实训及实习教学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实习要求的实验实习场所,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策略定期选派实习及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面向社会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使学生的技能快速提高,同时提升办学水平。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