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理论下骨外科护理论文

ERG理论下骨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骨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7例,其中男136例,年龄11~72岁,平均(47.3±4.5)岁,病程2天~45年;女71例,年龄19~64岁,平均(49.6±6.8)岁,病程7天~39年。

1.2护理方法

应用ERG理论对骨外科患者通过语言、问卷等形式交流沟通,评估、记录患者的需要类型,给予相应的护理后,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指标描述

1.3.1生存需要

急性期和重症监护期患者最强烈的需要是生存,非急性期患者最需要的是安全,如手术是否成功、恢复情况如何、有无后遗症等。

1.3.2关系需要

患者术后逐渐康复时,要求同医护人员或者病友交流,如用药是否有效、术后何时进食或者拆线换药,需注意什么禁忌等。

1.3.3成长需要

由于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因疾病患者自尊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容易自卑暴躁等,甚至出现抑郁或者自杀情绪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

2结果

对三种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1%(201/207)。

3讨论

骨外科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缓解及治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盛国玲认为某些非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外科护理工作中造成的护理不及时、态度不认真及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等都是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因而解决外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策略是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路秀芹等认为一般情况下致骨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以及护理管理等,因此,在骨外科临床护理中,通过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为骨外科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身心的压力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结合临床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ERG理论就是应用这一规律的一种人本主义需求理论,它分为三个层次的需要:存在、关系和成长的需要。该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当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或者停留在该层次,且其强烈程度还可能会增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阻碍时,可能会降至较低的层次需要。比如重症监护的患者卧床时,最需要的是生存需要,关注能不能渡过危险期,手术能否成功,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时,生存需要转变成关系需要,最需要医护人员悉心的照顾及安慰,了解药物是否有效及后续的康复治疗。当病情再次复发或者恶化时,患者的需求又降为生存需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骨外科患者的需要进行记录、分类、统计评价并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医患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与雷晓芬等的结果一致。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故在护理工作中,首要的是了解患者的需要层次。生存需要就是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询问病史,给予必要的观察与监测,并耐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疾病可能产生的原因及请患者予以配合相关的诊疗,让患者心理安稳,使医患间产生信任感。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缓解及康复,患者可能要求从医护人员和病友处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希望得到更多关怀的需要,即关系的需要。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征求患者的意见,重视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身心需要,并及时给予疏导缓解,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成长需要层次的患者,要尽力维护患者的自尊,树立其自信,支持和鼓励患者,指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使患者感觉到受人尊重需要的满足。而ERG理论提出的“受挫——回归”思想指导医护人员尽量给予患者高层次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尽量满足患者最明显、最强烈的需要,从而不会让患者高层次需求明显受挫,而加强低层次的需要,更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王艳梅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骨外科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实施常规护理后,给予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及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加强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达到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并最终实现提高护理效果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ERG理论在骨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沛民 单位:郴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