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作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心理护理中术前访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术前访视,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就两组护理情况展开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基础操作、护理态度、责任意识及健康教育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开展术前访视可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手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心理护理

手术虽可治疗患者疾病,但其作为一项创伤性治疗手段,可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状况还可能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流变学造成影响,增加手术治疗风险,降低手术治疗效果[1]。故为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共识,其不仅能降低不良心理对患者依从性造成的影响,还能促使增加医患沟通频率,促使和谐关系的构建。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帮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进而减少风险情况发生。术前访视还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从而确保手术成功。本次研究就术前访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术前访视,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各31例,年龄20~84岁,平均51.49±5.87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32例、30例,年龄21~85岁,平均51.53±5.9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存在手术相关指征且无禁忌证;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知情且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②存在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③临床资料丢失患者。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相关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开展术前访视,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选择的手术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涵盖致病原因、疾病发展危害、手术治疗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保障患者知情权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同时还能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做好手术相关准备[2]。当患者提出问题时,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将相关医学术语通俗化,便于患者理解。护理人员还可将相关内容制成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文字的手术室简介、图片的手术室环境图及手术仪器设备图等,便于患者随时阅览[3]。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室拥有一支综合素养很高的队伍,同时向患者讲解术中仪器的先进性,赢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疏导。如焦虑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通过与患者交谈、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等形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于恐惧患者,向患者讲述部分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报道治愈患者在术后获得了良好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以更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部分患者会担心手术费用较大,护理人员可详细介绍各项治疗方案内容,帮患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经济压力[4]。此外,对于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应向家属说明其支持和陪伴的重要性,让家属尽可能给予患者更多鼓励,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环境护理。良好、舒适的环境可改善患者心境,同时还能让患者有更好的休息质量。故访视过程中应了解病房情况,保持病房通风,调控温度、湿度至适宜。还可依据患者喜好在病房摆放绿植,提升温馨感,缓解患者内心焦虑。尽可能排除病房周围噪声,让患者可更好地休息。对于年老患者,可在病床周围增设护栏,避免坠床情况出现[5]。

1.3观察指标。①情绪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况,分值越高,患者负性心理越严重。SAS: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表示重度焦虑;SDS: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2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②手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完全依从表示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操作,手术顺利完成;部分依从表示患者围术期表现出不良情绪,但是在医务人员劝导下配合手术治疗;不依从表示患者负面情绪严重,需应用镇静剂完成手术治疗。③护理满意度。将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从基础操作、护理态度、责任意识及健康教育进行评价,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比较;正态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依从性比较。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术依从性更高(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患者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手术室护理有其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但预见性不足,很难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并且护理人员片面地关注患者的机体状况,忽略患者实际需求,若患者不良情绪严重,往往表现出较差的治疗效果。为最大化手术室护理的临床价值,有必要进行护理内容的变革和创新。在不断探索中,医学模式逐渐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完善体系,其在当下手术室护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6]。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组部分,有利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从而更好地做好手术相关准备。通过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及生化检验结果等,可有效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而制定出具备预见性的护理方案。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对手术及麻醉产生初步认识,这有利于患者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手术室环境。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信心。在相关措施干预下,患者可以最佳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迎接治疗,能有效减少手术风险事件发生[7]。在与患者沟通中,双方也能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患者医疗体验,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护理人员来讲,术前访视需要其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人文社会知识等综合运用到这一医疗过程中,这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在发现自身不足后及时改进,可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从而为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8-9]。本次研究中,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术前访视后,研究组情绪有更好的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心理护理中应用术前访视可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升患者手术依从性,患者也会有更高的医疗满意度。

作者:苑莉莉 单位:山东滨州市阳信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