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微腺瘤MRI诊断医学论文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医学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一共5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39例;患者的年龄在12~7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5±4.9岁。本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均不同,患者病程为1.5月至3年。本组的女患者中,有33例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其中25例患者的出现合并性的头昏、头痛,有19例患者出现四肢乏力,有48里患者的分泌素增高。

1.2检查方法

本组的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采用GEHDExcite1.5TMRI核磁共振扫描机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平扫的同时还要加动态以增强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患者主要是采取仰卧位,一般平扫的区主要包括鞍上、鞍区、蝶窦等。对被检部位进行常规的头部线圈,SE序列,层厚为3mm、未层隔,冠状位T2WIFLAIR、轴位T2WITSE(TR1000,TE100)平扫(TR6000,TE120),冠状T1WISPIR-SE平扫(TR230,TE15),对被检部位的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T1WI增强扫描,再经过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在里面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2ml/kg,给药之后立即给予患者动态扫描,其扫描的范围主要是包括了鞍上、鞍区、蝶窦。

2结果

本组的5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经过检查之后,其MRI临床表现包括:有26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垂体前叶的左侧部位,16例于垂体前叶右侧部位,5例于垂体前叶中部位,还有3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位于垂体后叶,其微腺瘤的直径大约为2.5~6.1mm,尤其是以4mm左右的患者为最多。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看,MRI的主要是表现为:比较典型患者的病灶主要呈现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垂体柄可发生偏移或者是保护发生偏移。那么,不典型患者的病灶主要是呈现出T1WI及T2WI等信号,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呈低信号改变,若是对患者延长扫描的时间,或出现轻度的强化,但出题柄可以向着对侧发生偏移现象,同时还会见保护分合并垂体柄结节状发生增粗现象。

3结论

根据相关的临床检查,大部分患者的垂体腺瘤主要是位于垂体的前叶或者是后叶,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临床上是一个谜。不过,经过相关的文献、临床经验等证明,长期以来,对其发病的主要是机制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论点:1)垂体自身具有缺陷;2)下丘脑自身功能发生异常。在临床检查中,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好、最常见、最精准的方法是MRI影像学方法。一般的,比较典型的垂体微腺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垂体现逐渐增大,其高度>9mm以上。当MRI检查病变位置的时候,可呈现出各种信号从而改变典型患者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但是大部分的病变部位品扫显示等信号会发生改变,因此,这是需要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临床上,在鉴别诊断的这个方面,是需要与下面几种病变进行鉴别开来:垂体脓肿、垂体囊肿、垂体梗死、转移瘤等[4]。若是在检查中发现患者垂体微腺发生出血现象,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要与鞍内Rothko's囊肿区别开来,由于这两种疾病的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所以叮嘱患者要进行定期的复查,若是数月之后仍然呈现出高信号,那么确诊为Rothko's囊肿。针对青春期、月经期间的女性以及妊娠期间临床垂体腺增大以及信号不均者,是不能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在排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之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是比较高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通过影像检查其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显示的图像比较直观,能够直接的显示出病灶部位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垂体是否出现偏移等异常现象。因此,MRI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每当患者泌乳素在增高,血清PRL>651μU/ml的时候[5],患者垂体平扫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异常现象,此时,要建议患者采取MRI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详细的扫描检查之后能更好的发现患者体内的病变部位,同时,这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可靠、实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