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管理范例

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无形资产;市场竞争;企业经营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化,无形资产的类别、数量都在增长,而且逐渐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把无形资产的重要功能展现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势必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快速更新。所以,要切实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本文针对无形资产的基本概念、特征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帮助无形资产在企业运行中发挥更大效用。

2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无形资产的全称是无形固定资产,与有形固定资产共同组成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主要指各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等,既涉及经济领域,也包含技术层面,还与法律有所关联。主要特征包括:第一,无形资产的获取不只代表企业内部的某些活动,还要遵循外部的基本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去实行。第二,无形资产要符合基本的利益关系,还要起到一定权益保护的作用。第三,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具有不可比性,首先被法律认可的就是唯一的无形资产。此外,它也具有不确定性,设计、开发一种无形资产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是不能估计的,具有随机性,还可能造成失败,存在很多意外因素。

3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无形资产没有实体,所以无法直观展示出来,它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体,这也就使得它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企业管理者看不到无形资产的存在,所以对于其管理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一些企业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很淡薄,对于一些机密文件没有给予充分的保护、没有针对无形资产建立有效保护体系,这些都使得一些无形资产在慢慢丧失。一些研究者分析,当前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几乎是有形资产的3~5倍,而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差不多有30几种。但无形资产没有实体,很多企业财务工作者可以明确核查出企业在营销、人员等的投资量,然而对于品牌设计、知识产权、客户管理维护方面的投资却没有基本认知,这将会给企业无形资产的发展造成许多阻碍。

3.2管理意识淡漠使大量无形资产“无家可归”

很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都有一些漏洞,有些缺少对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建立,没有配备专项管理者,很多工具也不完善。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特定的人负责,被随意摒弃,超过五分之四的无形资产散落在各种技术、财务等部门中。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类别、层次、功能都没有全面的认识,只有大概的印象。因为企业的相关人员对于无形资产的忽略,一定会使得企业许多无形资产逐渐丧失,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白白消耗。长此以往,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市场萎靡,产生一些损失。由于企业没有针对无形资产的基本机构、管理者和制度安排,对于无形资产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管制。对于已有的无形资产没有正确使用,不能发挥其综合效用。不但不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还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4完善与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途径

4.1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管理

要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作用,这也是加强管理无形资产的基础。现在,我国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目标是将企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所以,企业要了解无形资产对于整个企业运行的作用,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因为无形资产没有实体,在产生一些看不到的效用,所以它也拥有很多种计价规则,对其进行深入管理也必然会有许多困难,要填充无形资产的不足,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所以,首先需要在观念上形成对无形资产的正确认识,然后才能在实际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4.2强化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要不断占据更广阔的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要强化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逐渐积累更多的无形资产,提高无形资产的质量和综合水平。逐渐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技术水平,争取在市场上取得一定地位,间接转化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动力,增强产品附加值。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奠定良好基础,逐渐开发更多适于无形资产发展的条件和配套措施,研究各种适宜的条件,为企业发展蓄力。

5结语

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要对无形资产做出全面判断,了解其基本功能,深入探究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和拓展,端正对无形资产的态度。加强相关管理者的培训,在整个企业都对无形资产形成合理认知并充分利用,实现企业更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怡君.基于风险防范视角的吉林省制造类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纳税,2017(19).

[2]王磊.浅析无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2).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2

所谓无形资产管理,就是指对无形的资产的管理方法。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信息的不断膨胀使得世界各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与技术,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促使每个国家都将无形资产管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可想而知,现代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管理也就理所当然。无形资产管理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形资产管理按管理层次分为:无形资产宏观管理与无形资产微观管理;

2、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各要素分为厂商名称管理、专利权管理、商标权管理、技术(经营)秘密管理、域名管理;

3、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形成的阶段分类

开发设计阶段管理、申请权益阶段管理、权益维护管理、应用管理;

4、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分类

无形资产的内部管理与无形资产外部管理;

5、无形资产管理按区域划分为国内管理与国际管理。

不管一个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中的无形资产,都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经济改革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阻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过程中,人们普遍重视有形资产的流失,往往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保护制度是防止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财务制度》,部分企业陆续根据这些规定,将无形资产纳入了账内核算,形成了资本金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将制度彻底实施。由于无形资产未纳入账内核算,企业“实收资本”反映不完整,就难以做到将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全面展示,由于管理不善无形资产的流失成了企业经营的隐疾。纵观大局,全面搞好财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必须把无形资产纳入账内核算。无形资产不按规定进账核算,不仅不能完整地反映“实收资本”状况,也极易发生丢失、被盗和侵权等企业间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一些单位,由于无形资产意识和价值观念较淡薄,管理不善,在企业转制中和与外商合资经营中,就会出现漏洞,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新旧制度转换的过渡期,因此无形资产的管理就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一样,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而造成无形资产严重流失,并且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企业的相关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造成了无形资产核算管理的改革进度迟缓,甚至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无形资产管理“零”的阶段。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也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其发展缓慢,很难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步。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更加注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却忽视了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保护和评估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对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定位出现偏差,对无形资产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模糊,甚至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是社会资源中最有效、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全面的无形资产管理法规或制度。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队伍松散,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政治和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在具体管理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与专业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导致大量的无形资产不能在会计账簿中真实反映,众多科技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使得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虽然无形资产在很多技术型科技型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对自己企业研发的科学技术进行申请和保护,就出现了技术随着企业人员流动而流失的现象,导致信息技术泄露,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使得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甚至带来更糟糕的影响。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法规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系统企业的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限期清理评估、登记,报经上级审查批准后,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严密监督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在执行中不断发现和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实施监督力度,切实搞好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加强领导,组织专业人事负责并组织监督具体落实,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国家与社会各监督部门积极配合序时逐项实行检查监督,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与企业主管部门、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密切协作,有机配合,发挥总体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全面落实,使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宣传。

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在我们国家还是一项新的工作,但是它是现代会计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是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形资产发挥效用而吸纳资本金,也将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助一臂之力。但是,不得不说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能量,至今还没被我国多数企业家所认识,因此要广泛宣传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提高认识。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企业,应积极学习运用科学的无形资产理念和信息技术,清楚地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资源的情况,对无形资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充分了解本企业无形资产资源状况,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合、分类,使之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助力军,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加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企业取得和创建任何一项资产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无形资产也不例外,并且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还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如果保护不到位就会使无形资产流失,如专有技术、商誉等,既要求企业自身加以维护,又要防止他人侵犯。因此,企业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防伪打假,以保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受侵害。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商品意识能力,对无形资产的监管落实到实处,促使无形资产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5、明确管理目标,及时对已有的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财富效应;乘数效应

一、引言

现代社会,无形资产正在成为驱动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力要素,其快速发展向传统的经济、管理和教育模式发起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形成优质无形资产是经营决策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伴随着科学技术和高校办学水平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逐渐成为衡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保持着知识产权转让年收入4000万美元的记录,而且靠无形资产缔造了Google和Yahoo等著名跨国公司。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概念始于1997年,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共同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主要涵盖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知识产权类,二是校名校誉类,三是政府行政许可类。无形资产在我国高校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仅以归属知识产权类的专利权来衡量,国内知名高校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凭借自身学科优势、科研队伍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无形资产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长。依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清华大学7328项,浙江大学7159项,排在前十位的高校总量达到4万余项。然而,长期以来,国内高校重视有形资产和科研成果,轻视无形资产和成果转化,成为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发展瓶颈。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效应分析

高校教育资源属于准公共资源,承担教育公平的社会职能,高校现有无形资产是在高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具有隐蔽性、非独立性,如校名校誉的经济价值一直被忽视,因此,高校无形资产在财务账面上呈现的规模很小,未来一旦无形资产按照市场规律成功的实现了成果转化,可以为高校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却非常可观。充分认识高校无形资产成本价值和未来收益之间的巨大发展空间,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可以发挥无形资产的财富效应和乘数效应。

(一)无形资产的财富效应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教育事业同样要迎接来自全球的机遇与挑战。未来高校竞争绝不能满足于国内专业和学科的简单排名,而积极参与世界排名就需要学校能够有着吸引全球人才的软、硬件环境。依靠行政事业拨款和校友捐赠已经无法为高校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从资产形成或取得视角分析,无形资产,尤其是高新科技领域形成的无形资产都是高校自身开发出来的原创资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创造的经济利益、投资回报率远大于固定资产。当前,我国《担保法》已经赋予无形资产新的功能,即无形资产所有权人可以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作为出质物质押给质权人,这是无形资产价值在经济活动中又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确认形式。相信今后也可以成为高校融资的一个新途径。随着高校无形资产收益的不断增长,学校通过持续购买改善办学条件的意愿将会显著增加,从而办学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到更多国内外人才,这就是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与保护为高校带来财富效应的作用机理。

(二)无形资产的乘数效应

高校生产力结构中,除国家赋予土地使用权等政府行政许可类无形资产之外,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占较大比重。高校教师即是教书育人的劳动者,又是国家科研工作的主体,这些劳动者既与有形固定资产结合,同时又与无形资产有机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高校生产力。通过无形资产要素的应用,在其他生产力各要素中具有“乘数效应”,对其他生产力要素起着组合、驱动、放大的功能,使生产力要素发生质的变化,缺乏无形资产的生产力是不完整的高校生产力。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关于高校无形资产的各类问题乃至法律诉讼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对品牌和声誉的保护意识,高校无形资产产权遭受侵害。高校校名、简称、学校标识和域名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抢注高校域名时有发生,仅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18所拟更名大学,其中16所中文域名遭到抢注。不法商贩擅用高校标识,虚假宣传蒙蔽消费者,社会办学机构假借高校名义虚假招生,2016年7月中青在线报道了“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网”、“北京研修班大学”“北京大学国学网”等124个未经校方授权招生的网站进行虚假招生事件,这些行为都是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严重侵害。此外,按照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1]58号)规定,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1]。除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之外,今后其他校办企业原则上不得冠用校名。校企改制几番治理,当前中国股市仍有带着某高校字样的上市公司,这一现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二)缺乏对成果转化的深刻认识,高校无形资产闲置流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近70%[2],而我国高校每年达成的部级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实现有效转化的不足10%。由于科学技术类无形资产自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社会发展,大量未能及时转化的成果逐渐闲置、损耗,最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造成极大的浪费。知识成果转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但由于高校缺乏市场意识、法律观念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加之信息不对称,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往往定价低于市场价值,导致资产流失。即便在无形资产交易过程中高校通常采取引入市场评估机制克服定价信息不对称,但由于缺乏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收益分配模式不合理,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足,大量成果闲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旦研究成果初步形成,进入到成果转化阶段,高校往往因缺乏市场经验和资金支持,容易丧失对科研成果的控制权,由企业主导专利的注册与推广,极易导致成果流失。教师、研究人员的流动同样诱发高校无形资产流失。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意识不到位。长久以来,我国高校乃至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价值取向,重视对有形资产,即固定资产和资金投入的管理,对于客观存在且无处不在的无形资产却疏于管理和保护。因此,对于有形资产,如仪器设备,从预算、招标、采购、验收、支付、登记、转移、处置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人员的监管,而在无形资产保护方面,多数高校仅仅对专利的申请、授权加以辅助,对专利的保护、侵权的申诉等关乎无形资产价值保护的工作并不积极。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必须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层面,制定高校无形资产运营战略是为保护无形资产主体自身的优势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长远的、全局性的运用无形资产的总体筹划和谋略[3]。据此检验我国高校战略部署的现状,普遍没有树立明确的无形资产经营目标,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经营计划,对于无形资产引发的问题处于被动状态,未能全面地将无形资产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依据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从外部环境分析,美国在1980年通过《拜杜法案》(《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确立了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改变了此前“谁出资,谁拥有”的政策,让高校、研究机构享有政府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极大带动了技术发明成果转化的热情,高校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美国高新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这一法案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美国过去50年最具激励性的一项立法,是美国从“制造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标志[4]。美国哈佛大学“商标保护计划”,英国牛津大学制定“牛津大学商标和域名策略”对校名、标志等学校无形资产的使用条件、费用标准进行详细规定。日本为保护高校无形资产,1988年颁布了《关于促进大学等的技术研究成果向民间事业者转移的法律》,切实鼓励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5],随后颁布《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对大学科研成果的产权进行规定与说明,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还不够成熟,虽有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有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保护,但还没有出台针对非专利技术、校名校誉等非知识、非权力型产权及高校无形资产的专门法律。针对高校内部无形资产的制度建设更不乐观。高校无形资产兼具教育行业的公益性和资本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协调一般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规的特殊性,经对高校官网查询显示,当前仅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等少数高校颁布了《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的模式不科学。高校无行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贯穿教学、科研、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当前高校管理无形资产的工具落后,没有标准化管理软件,导致各高校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组织机构分散,照搬实物资产管理模式管理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责任部门,多头管理、权力分散或权利真空,导致日常监管缺位,遇到突发情况没有相应的责任主体。国外高校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哈佛大学1980年就建立了技术及商标许可办公室,对无形资产实行透明管理的政策理念,施行保证书制度,要求所有教职员与学校签订协议,明晰无形资产所有权,避免因归属不明产生的法律纠纷,从而有效减少资产耗损[6]。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共有22名工作人员,其中8名律师,8名价值评估人员;无形资产管理虽然要依靠制度建设、工具更新,但归根结底要由人来具体执行。无形资产将在高校未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对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聚集和培养十分重要。日本大学设立了产权相关专业,在全国招收研究生,定期举办主题讲座,美国也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法学院经常开设知识产权进修班;价值计量失真、会计制度缺陷也是掣肘高校无形资产发展的因素,从知识价值计量角度,高校无形资产以货币形式加以量化的仅仅是“成本价值”,是某些要素的历史成本数,无法反映实际价值,更无法反映未来所创造的收益。以自身研发的无形资产为例,高校一般按照发生费用加以核算,但不列入无形资产价值清单。会计制度上的缺陷,无形资产难以做到账实相符。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对围绕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产生的普遍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打破无形资产管理无资源、无制度、无人才的现状,加快出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建立高校无形资产行为规范和监管制度,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建立科技成果登记备案制度、审计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使无形资产保护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设置专人专岗,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对无形资产管理、运行和监控的一体化、系统化,提高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无形资产尚属发展中的概念,高校的管理、师资、学术、教学以及科研水平都将以一定形态的无形资产表现出来。转变发展模式是国之根本,更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从传统的有形资产管理发展到无形资产管理上,只有拥有优质无形资产的高校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充当一国知识经济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问题的通知[EB/OL].

[2]汤汉林.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经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5-46.

[3]姜志维,刘小彦,张洁,欧阳惠.刍议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6-80.

[4]何春晖.知识产权布局规划和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积极贡献[EB/OL].

[5]余梦.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50-62.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简述高校的无形资产

高等院校具备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密集的知识储备,因此,高等院校更加有优势去创造以及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不仅如此,高校的无形资产不仅反映了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还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无形资产呢,笔者认为,没有真实的物质实体的、既可以用于增值和投资、又具有可辨认性的、并且可以在未来帮助高校创造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就是高校的无形资产。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非实体性、时间效率性等特点,因此,高校的无形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不可确认的无形资产和可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具体的来讲,高校的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都可以算作高校的无形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归属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更加注重去使用、管理、核算高校的有形资产,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却显得不是很重视。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都体现了这样的情况,就是更加重视实物形态资产、有形资产的管理,轻视非实物形态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只是规定了鼓励高校创造使用无形资产,目前国家并没有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因此,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出现比较淡薄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仅仅注重成果的数量,轻视成果的质量。在一些高校的官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校发表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的数量、专利的数量等等。高校研究一项科研成果,仅仅是在项目申报、验收通过之后就不再重视,疏于对科研成果的管理,缺乏无形资产所有权的重视。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

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过于淡薄,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也出现了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科研人员如果想要审批通过一项科研成果比较困难,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因此,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很可能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卖给其他人,以此来换取报酬,这样的情况就导致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外流,无形资产流失。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了解到,高等院校不能够自行处置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将科研成果转让为收入之后,科研人员只会获得一小部分奖金,扣除自己所得的奖金之后,还需要将剩余的部分上交,这样一来,很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并不愿意为自己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反而更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卖。

(三)高等院校的人才流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在高等院校中,人才的流动是相对来讲比较频繁的,这是因为一些人才可能面临着升学、出国等情况,这就导致了高校人才的流动。除此之外,一些综合实力更高的院校为了让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于是便会提供很多优越的条件,以此来达到吸收招纳人才的目的。在高等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做一些科研,而这些教职工进行科研的资金、人力支持都是来源于所在的高等院校,如果教职工出现离职的情况,那么高等院校不仅会损失资金、人才,还会使无形资产流失。

三、怎样做才能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一)强化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

如果高等院校想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生存下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无形资产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管理好高校的无形资产,强化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对知识产权只有肤浅的认识,并不能深刻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座谈会、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让高校的教职工可以对高校的无形资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高等院校中,领导首先要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的重视,才能有效的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管理。除此之外,高校不仅要帮助科研人员全面的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还要将其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报纸、校园广播站、校园知识问答等方式,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鼓励,将无形资产与教职工自身的利益挂钩,激发教职工创造维护自身拥有无形资产的意识。

(二)完善相关的规定制度,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

在提起对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视之后,就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的领导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专门负责管理本高校的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并且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账务处理。在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之后,还要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的体制,比如: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公开、无形资产的内容评估、无形资产的监督管理等等。

(三)增强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质

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没有真实的物质形态,具有专业性和容易流失的特点,所以,在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可以全面掌握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专业管理人才对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在计量无形资产时,还需要将其计入到帐目之中,因此要求无形资产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素养。除了要求无形资产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学校的其它部门也要全力的配合,从而对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给予支持。比如,高校要组织创建一直学习型的管理团队、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建立相关的激励体制等。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宏观视角下无形资产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

[2]马鹏峰.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3]王丽萍.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管理方略[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9).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顾名思义,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具有实物形态、难以评估其现实价值的资产。高校无形资产涵盖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成果转化等各个领域,是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智慧成果,也是学校多年精心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大学的不断发展,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趋显著,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当前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亟需完善现有制度,加强管理,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一、高校无形资产概述

(一)定义

高校无形资产,是“高校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为高校长期使用的某种特有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高校无形资产覆盖面广,价值难以估算,管理上有一定难度,但又是高校资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点

1.专属性。高校无形资产中的商标、校名等是每所高校独立、特有的标识,各高校的商标中蕴含着高校特定的历史与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校誉则是各高校从成立之初后不断发展日积月累形成的社会标签和知名度,对学校有着特殊的意义。而高校的专利权、著作权、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都是高校通过大量经费投入,师生潜心钻研获得的专属财产,更不容被侵犯。2.非盈利性。高校作为事业法人,其教育属性决定了本质是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并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高校无形资产中的专利、非专有技术、著作权等虽专属于高校,但并不用于产业化,而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3.价值属性。高校的校誉代表着教学水平和社会地位,名牌大学之所以让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所追捧,也是由其多年来积累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形象所决定,这也是无形资产带来的价值属性。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不同于一般物品所带来的收益,它是一种依托于高校自身实力能在较长时间内带来财富效应的特殊资产,它的价值无法简单估算。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假借高校名义非法办学

一些社会办学机构利用高校的知名度,打着高校的旗号,对外虚假招生。比如“上海xx大学xx商学院”、“北京xx大学研究班”等等,此类事件频发,甚至有些办学机构,毫无底线地全盘复制知名高校的招生网站,混淆大众试听,浑水摸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16年7月中青在线报道了‘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网’‘北京研修班大学’‘北京大学国学网’等124个未经校方授权招生的网站进行虚假招生事件”。假借高校名义非法办学不仅给高校无形资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给被欺骗的学生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打击。

(二)科研合作中的无形资产流失

高校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除基本的教学工作外,教师的科研活动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教育部对于高教科研项目管理连续出台相关意见,不断将权利下放到学院,下放到老师手中。高校的科研合作数量庞大,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频繁,但是在这些科研合作中,特别是技术类合作,关于知识产权的约定高校明显处于弱势,但凡合同相对方稍显强势,要求全部拥有知识产权,学校作为合同的乙方都是全盘接受,这无形中将技术开发的专利权、著作权、非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拱手让人,导致无形资产的被动流失。

(三)人才流动带来的无形资产流失

科技以人为本,教师在高校的科研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高校也给予了教师大量的科研经费、人力物力投入,让教师在科研中无后顾之忧。高校的科研成果大部分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的智力成果,多数属于职务发明创造,但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的不严谨,很多本属于高校无形资产的发明创造,因为教师人才的“跳槽”或流动,其核心技术被带去其他企业或办学机构,使得高校的付出化为乌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最终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四)校企联合研发、产学研合作中的“傍校名”

党的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研发项目日益增多。在这些项目中,大部分合作是深度融合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攻坚克难,实现了有效的互补。但是也有少数企业,并不是真正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寻求合作,而是企图利用高校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甚至只是为了一块“xx大学xx公司联合实验室”招牌,并未将目光放在企业长远的发展上。校名校誉是高校从创立以来,多年积累下来的社会形象,是高校立足于世的良好声誉,这些都是高校的无形资产,不应当被随意利用。

(五)法律保护意识淡薄,对无形资产保护不重视

对于学校的有形资产,比如设备、仪器、办公用品等,由于这些物体本身固有的实物属性,学校在各个环节都会有明确的监管。但是对于专有技术、校名校誉这类无形资产,缺乏积极的法律保护意识。多数高校仅对专利的申请、授权等程序性工作交由相关部分负责,但是对于专利、商标、校名校誉的侵权等问题不够重视、疏于管理,即使遇到侵权事件,也只是以公告等形式被动处理,很少主动出击寻求法律保护。

(六)校名缩写、简称等被抢注商标

高校的简称、缩写是高校校名的精髓,同样代表高校的外部标记。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看出商机,在高校未有商标保护意识的情况下,抢先将某些高校的简称、缩写注册了商标,企图利用学校的声誉给自己的产品增加知名度,妄想将这种侵权行为合法化。然而,这种行为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涉及虚假宣传,也给高校的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七)会计核算部分空白

虽然国家已经把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纳入政府会计制度,且在核算体系中有设置“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会计核算科目,但多数高校在这类科目中的核算是空白的,有些仅对土地使用权这些容易估算价值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而对于像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校名校誉、非专利技术等这些难以估算价值的部分,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即使有少数高校进行核算的,也仅仅核算购入的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授权许可、转让转化、对外投资、作价入股等均未出现在会计账簿中,使得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八)假借办公地点作误导宣传

一些企业租用学校场地办公,利用企业办公地址在高校校园内或学校科技园区内,试图制造企业与学校的关联,让社会公众误以为其与学校的关系特殊,误导宣传,这同样利用了高校的知名度,是对高校校誉的侵犯。如若企业有违法行为,将会给高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法律法规

“法治是规则之治”,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完善管理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的诸如《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仅仅规定了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条款,对于校名校誉类的其他无形资产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给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全面的法律依据和保护,高校在其他无形资产管理方面仍旧无法可依。因此,国家应尽快完善无形资产法律体系,给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依据,高校也应制定诸如校内无形资产管理办法等实施条例,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据可循,对无形资产的主体权限不再模糊不清,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设立无形资产管理专门部门

在无形资产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上,高校可设立无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规范无形资产的校内管理。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改变以往高校无形资产多部门管理带来的混乱局面,改变部分无形资产无部门管理的不良现象。同时,应对该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设置一定的门槛,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需要有全面丰富的科学、法律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市场管理经验,熟悉知识产权申请、保护流程。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法律环境和竞争形势。

(三)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

高校财务部门作为无形资产直接关联部门,承担着核算与管理的重要职能。高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应建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转让等财务核算清晰地反映在财务账目、报表中,让无形资产不再“无形”,从形式上规范无形资产管理。同时,高校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进一步配合学校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共同强化管理。

(四)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加强校名校誉管理

当前社会,民间办学机构日益增多,抢生源现象凸显,高校需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对学校的校名、图标、文字、简称等及时进行商标注册保护,避免引发商标被抢注的不利后果。对于已经注册的商标,要进行有效的使用与维护,不能待已授权商标过了有效期失效后才发现,那么前期的辛苦注册将前功尽弃,给其他组织找到钻空子的机会。同时,对于高校长期使用的商标,可以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比如清华大学将其商标申请为驰名商标,其法律保护范围明显扩大,对商标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对于学校校名校誉的使用,需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加强程序管控,对使用学校校名校誉的申请逐层把关,并由管理部门实行备案登记程序,对擅自使用学校校名校誉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五)强化科研合作无形资产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学校重要职能部门,在管控校企合作、技术开发等项目时,应注意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管理,适时地参与商务谈判,协助教师在科研合作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对于产学研合作管理,应当设置风险壁垒,加强校名校誉的保护管理,将以合作为名行侵权之实的企业拉入“黑名单”,进行严厉打击,以学校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避免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六)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维权意识

在校内大力普及无形资产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无形资产关系密切的部门,定期开展法律培训与宣传,提高师生的维权意识,坚定维权决心。对于恶意侵权行为,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打击,给侵权者以警示。笔者所在的大学曾就校名、商标的侵权行为向侵权者提起抗议,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即刻删除相关媒体的所有侵权信息,并对其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追责。那些恶意侵权行为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侵犯了学校的权益,损害了学校的名誉,我们应当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安怡,冯文全,徐安兴.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极其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11).

[2]罗晓季,彭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效应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3).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无形资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知识为主要存在形态的新兴资源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也是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甚重视,再加上无形资产没有固定形态难以衡量其价值,管理难度大,由此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利益。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强化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的利益。

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无形资产占事业单位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事业单位无形资产专业性较强,具有独创性,其技术含量较高,在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成本较高,但是无形资产研发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所能实现的经济价值难以体现。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项技术更新较快,无形资产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很难确定。二是内部共享性。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来自于财政拨款,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无形资产可以共享,提高其应用价值。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单位内部相互协调、配合,传递和转移各种信息资源,最终形成合力,转化为整体效益。而且,无形资产可以在不同事业单位之间流通使用,例如财务管理软件、技术等,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升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应用价值。三是安全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一些信息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甚至一些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一旦发生泄密问题,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同时,事业单位对外交流的机会很多,容易发生无形资产随载体的流失而流失,防间保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必须严守保密规定,防止遗失泄密问题发生。

二、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益,使资产的使用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意识淡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没有形态,难以衡量其价值,对于单位来说其管理要求高、难度大,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存在着一些管理误区。首先,产权意识淡薄。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衡量,无法对其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由此弱化了无形资产的权属意识,导致部分无形资产随着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或者科技成果鉴定等形式确认后就闲置,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开发利用效率低。部分无形资产缺乏有效地开发利用,被无限期搁置,由此造成无形资产的贬值。最后,核算意识淡薄。由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计量方面比较困难,致使部分无形资产没有登记入账,同时,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尚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的价值评估核算,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二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布于各个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无形资产的研发由科研单位管理,成果转化由相关部门管理,资产核算由财务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严重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相应的资产管理人员缺失严重,相关岗位设置不尽合理,造成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分工不清、信息交流不畅通,难以保证无形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三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尚存在着不足之处,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控。首先,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目前,《商标法》《专利法》等只对无形资产做出原则性规定,缺乏实际的操作方法,事业单位内部也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来管理无形资产,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其次,产权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我国《专利法》中明确规定了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专利权的相关方之间产权界限模糊,难以区分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无形中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管理难度。再者,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部分单位对无形资产缺乏开发利用意识,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致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益低下,造成资产的闲置和贬值。四是监管力度不足。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部分无形资产在无意识中流失,影响事业单位的利益。首先,人才流动中的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性及岗位轮换,加上部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容易造成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部分无形资产没有申请专利,相关产权不明晰,容易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其次,科技交流中的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信息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合作中,无形资产容易泄露,被他人无偿使用,影响单位的利益。再者,无形资产存在滥用现象。以信用为例,我国事业单位的信用度远远高于民办单位,许多事业单位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缺乏相应的信誉意识,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蝇头小利,默认某些部门以事业单位的名义创办经济实体,但对其监管不严,容易影响事业单位的形象,进而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无形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法纪意识,以法治的思想推进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让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效益。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管理意识,推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首先,加强法规知识的普及。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法规及财务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用具体实例和事实说话,增强警示性教育,提高认识,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增强依法使用和管理无形资产的意识,自觉保护无形资产的完整性。其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管理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无形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再者,加强保密知识的普及。失泄密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单位的形象,还影响着单位每个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保密意识,预防失泄密问题的发生,提高无形资产的安全性。二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管理机制。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滞后严重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制定目标,落实资产责任制管理。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目标,尽可能抽调专人管理,落实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切实增强管理意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其次,及时对无形资产建档核算。在资产确认后尽快进行登记入账,定期检查无形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切实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日常管控,避免发生无形资产的遗失。最后,加强管理的理论研究。通过无形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推动无形资产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创新,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评估体系建设,增强保值增值能力。无形资产评估是核定无形资产价值的基础工作,加强评估体系建设对于明确资产的价值,增强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健全价值评估体系。以政策法规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评估工作的具体办法或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逐步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其次,规范评估程序。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评估涉及知识面广,工作复杂,但是在评估范围、方法、标准和程序方面尚不规范统一,致使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规范评估的行为,推动评估工作健康发展。再者,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无形资产评估涉及知识面广,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满足评估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精通的评估队伍,提高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四是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无形资产动态化管理的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无形资产的动态化管理。以网络系统为载体,推动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更新无形资产管理信息,做到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一体化,实现无形资产从取得到处置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既方便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又有利于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情况的掌握,进而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继霞,赵容英,高培峰,等.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资产管理问题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

2.朱岚,汪卫东,曹科.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研究.军产工程财会,2014(05).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7

一、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不合理

我国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的范围当中。虽然很多地方实施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但是却忽略了对土地使用权和企业品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规范。另外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和企业品牌、特许经营权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标准,其评估的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价值。因此在操作的时候,可能引起误差。可以用评估有形资产的方法来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所得到的结果只是真实交易中的参考价格,收益现值法会出现在以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当中。如果是关系到费用摊销、成本,那么就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来进行评估。因为评估的方式、方法太多,所以难免会造成结果的差异。

(二)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因为很多企业在管理机制、制度等方面有欠缺,所以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被提高。而且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无形资产,导致无形资产流失和浪费。此外,因为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但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市场化体系也没有被建立起来,这使得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被阻断。

二、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无形资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资金、硬件、设备等属于有形资产,而知识信息和商标、名誉等则属于无形资产。如果能够合理的配置无形资产,那么就会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了几个方面,即宣传产品、优化产品功能、对产品进行规划等。

(二)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通过无形资产,企业可以进行成本的扩张,并实现规模经济。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可以通过运营来实现价值的提升。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进行转让,也可以对外参股,这样就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目前,国外很多的企业都在尽量的减少有形资产,增加无形资产,从而达到经营的目的。

三、如何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

(一)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

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无形资产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另外还要建立决策审批制度,并且将职责落实到工作人员头上。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之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出企业无形资产发展的目标以及体系。企业的管理机构要做好对无形资产的决策工作。比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将无形资产发展战略和其他经营战略进行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在开发无形资产的阶段,要根据无形资产的要素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进行开发了以后,要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注册,以便得到保护。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那么就需要另外设立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实现对无形资产的合理配置。

(二)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估

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够保证评估工作顺利的进行,而且评估结果也必须合理准确。因此必须统一制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式,以法律的形式来进行规定。无形资产的种类非常多,每种类型的无形资产都有不同的评估方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复杂,所以不能只进行单一的评估。不管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其评估的途径都有三条,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以及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立成本和它所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比较小,可以采用两种途径来进行评估,比如将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结合起来,综合的进行评估。这样就能够得出准确而合理的评价结果。评估的方法非常重要,关系到评估的最后结果。目前广泛采用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在实际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评估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维护制度

无形资产的维护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树立维护和保护资产的意识,成立专门的保护部门,针对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保护计划。比如世界著名饮料可口可乐,关于它的配方,有一套专门的保密方法。另外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无形资产的创新机制,因为企业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中体现,所以必须以树立良好形象为指导思想,从而协调所有工作人员的行动。另外还要加快对技术进行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好售后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累积和创造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当前,我国制定了“名牌战略”,为的是提升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在企业内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宣传

企业要在内部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宣传,强化员工的无形资产意识,使员工明白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首先,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来仔细的介绍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的人员都明确无形资产的内涵,以及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另外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管理的内涵。培训的内容除了有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应该有无形资产的法律知识、社会知识,从而为无形资产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范振江 单位: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一、企业无形资产的概述

(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企业无形资产包涵以下几个特征:1、非实体性正如无形资产的命名那样,它是不存在实物形态的资产,这一点是与有形资产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征最大的,一般表现的是某种权利特征、制约关系或者在他人心中的价值地位。2、垄断性无形资产的使用跟其他法律保护的特定商品一样是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这也是它能够取得获利优势的价值之所在,比如说某种专利的申请,拥有此专利的所有者可以取得法律的保护,从而垄断所有这个专利技术,他人是不允许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资源与其进行商业竞争的。3、资源性这一点很好理解,一旦无形资产被定义为一种资产,那么它就被人们认定为是一种资源,是可以获得一定利益的,有限的资源,它的这种资源性,决定了它像其他有形资源一样,属于经济研究的范畴以内的。但其与有形资产很大的一点不同是,它作为一种资源往往需要在有形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4、长期性大部分的无形资产从研发、创造或者申请保护到取得利益,最后发挥最大效用是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另外,无形资产一旦形成,它的使用并不像有形资产那样资产减值和损耗那么快,而更多是因为观点、科技或者政策的变化而慢慢失去其价值的,因此无形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资产的长期性,这一点也说明了无形资产取得所需要的成本是相对较高的原因。5、超额盈利性长期的研发或取得,决定了无形资产在资源类中所蕴含的价值之高,其垄断性的特点有使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超额的利润率,因此,无形资产的使用必须是超额盈利性的,这样才能补偿其取得的成本和反映其内涵的价值。

(二)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应该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一项无形资产中所包含的人力、物理、科技水平以及其他的能力是复杂多样的,而这些多样化的资源正是因为在无形资产的的凝聚而获得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说我们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应该根据它这一特点,从而我们说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根据无形资产的内容,可以反映出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统一规划企业无形资产的生成、运用以及转让的运作规范和组织制度;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如制定技术、管理营销网络和形象设计以及信息资源开发战略等;驱动创造性知识生产,并将知识融入到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之中;建立专家网络以及客户知识库,促进知识的共享;定期或不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与评估;如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及时申请产权;无形资产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等。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正确计量和合理核算

(一)正确区分各种无形资产的来源

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自己研发创造的,那么就应该综合计算其研发或创造的成本来入账,也可以合理的预测其未来收入的现值来入账;另外,无形资产也可以是从他人购买得到的,它的入账只需根据其购买价值即可;与此同时,接受投资业可以是无形资产取得的另一种途径,一般在接受无形资产投资时,会对其进行估值,以此来确认股权比例,这种估值可以用来做无形资产入账的价值。

(二)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问题

无形资产的损耗不像有形资产那样容易估计,而且不同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价值损耗,在不同的时期其损耗程度也不一样,例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资源相比较上世界,价值损耗就要快的多。根据最新会计准则,如果无形资产出售的帐面净值小于出售所得,月末应按售出的该项无形资产帐面净值结转销售成本:借记“销售———其它销售”,贷记‘无形资产———专利权”。如果所得小于帐面净值,为了避免出现亏损影响企业当月利润,应按所得收入结转成本,余额留待以后各期正常摊销或再次出售时结转。

(三)应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无形资产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而且有的无形资产时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正如其价值损耗的程度不断变化一样,其摊销的期限也是难以衡量的。针对这个问题,新的会计准则其作如下调整:对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计入损益;对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项目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逐渐增值的可能,所以不进行价值摊销。这样,既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又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

三、企业无形资产现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无形资产现状

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时,其主要目的还是寄希望通过合理的使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注重投资无形化的发展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对总资产无形化的份额已经从原来几乎没有提升至55%-75%,这些资产的无形化已经为这些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65%-85%,这一趋势显然还会因为资产无形化进程的加速而增加。因此,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仍还还存在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无形资产,或者还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重要性的问题。即便有的少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无形资产,但也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还没有实现这一观念的能力。更有企业居然把有形无形资产割裂开来,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的相互促进关系。2、无形资产管理内容狭窄传统观点认为,一般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企业管理者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习惯更多地关注以上几个方面。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的内容正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企业战略、知识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纳入其中,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缺失从这么多年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来看,在无形资产管理的许多方面还都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漏洞。首先,缺乏专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其次,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时往往忽视了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此外,对无形资产的时候维护制度尚未形成;最后,无形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的不健全也在一些企业中存在。4、无形资产管理手段单一企业大多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釆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即仅仅只是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来反映掌握无形资产的信息,这样的管理人力、物力成本巨大,而且效率不高,而且更加致命的一点是,无法真实的反映无形资产的管理状态。

四、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能力配置

企业要想无形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实现无形资产价值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必须合理的分配管理资源,统筹管理,做到各项资源管理的效率最大化,那么就对企业管理者对资源管理的配置能力提出了挑战。

(二)建立和健全适于无形资产管理的组织制度无形资产的更新速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不断发展速度之快,要求各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形成从重视指挥与控制核心转向重视革新和服务的转变,以充分交流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三)营造无形资产管理的文化氛围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

一、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特点

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是指单位在进行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的权属一般归单位所有,且预期能为单位带来收益。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主要包括著作权、品种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统称为知识产权。农业科研作为一项以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活动,其科研成果除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方向的公益性

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研究方向往往也表现出较强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成果前期推广通常是免费向农民或合作方提供,常见的如植物新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等,这些成果在农业科研成果示范前期推广的过程中大多是无偿的。

2.成果价值的独特性

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是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直接体现。该无形资产受到科研项目、研究对象、推广方式以及使用范围的限制,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即农业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很难在产权交易市场找到直接的交易对象。同时,其成本或公允价值也难以确定。

3.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

农业科研作为自然类基础研究,无形资产的研发周期一般较长。以农业新品种培育为例,往往需要几代农科人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育种和筛选,才能培育出少数优势品种。同时,在示范推广的过程中,由于农户或农业生产企业往往更信任在实践中已有良好表现的品种,不太愿意主动接受新品种,即使免费提供也难以达到广泛推广的效果。为了降低使用者的风险,让使用者接受试种,获取实验数据,农业科研项目甚至需要补贴农户或农业生产企业一定的产品试验费才能顺利完成示范推广。因此,农业科研院所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往往收益见效慢,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模式普遍滞后。项目管理与产权管理脱节,产权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无法在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中及时、有效、准确地体现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保护及评价,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与积极性。

1.管理体系不完善,无形资产入账不及时

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管理者具有科研、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素质。目前,农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与科研管理不衔接、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不及时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两个层面。从管理机制来看,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无形资产的认定和后续处理不确定因素太大,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比较健全,但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登记、评估、认定、计量核算摊销、处置报废等管理尚不明确,导致部分单位存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另一方面,各部门制度与管理协同不到位。由于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管理实施涉及多个部门,常见的有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部门,以及不同研究所,由于制度之间缺乏衔接,部门职责和工作标准不明确,缺乏多部门协同配合,造成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存在无形资产流失的风险。从管理模式上看,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全过程主要涉及的岗位有科研、科管和财务。科研人员作为研发者,是直接管理人,普遍存在着重研发、轻管理的思想,往往只关注技术指标,忽视资产后续管理。科管人员是连接科研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纽带,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单位一般指定科管人员兼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大多停留在知识产权申请和数量统计上。财务人员大多数仍停留在记账层面,很少主动了解科研业务,缺少主动管理意识。由此可见,虽然在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管理流程上设置了科研、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但各环节间缺少衔接。目前,为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某院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账务处理系统,但各系统之间未进行有效整合,也未实现数据共享。管理机制缺失、管理模式缺少衔接,造成了大量自主研发无形资产不能及时入账。

2.成本核算不全面,无形资产价值被低估

由于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公益性、独特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本身不具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在价值计量上很难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来确定其实际价值。因此,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大都采用成本法或名义金额入账,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一方面,成本法不能完全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五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自主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第十一条规定:政府会计主体自主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该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实际操作中应如何划分,准则并未明确提及,再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无形资产研发进度缺少有效沟通,因此在实际成本计量时,难以合理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科研单位自主研发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中,大多是以实际归集费用进行入账,即将专利申请时发生的直接相关税费(包括专利官费、专利年费、审查费、费等)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该方法虽然能够准确反映资产的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科研管理部门的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但是成本归集不全面,不能完整反映单位的实际投入。另一方面,大量长期未及时入账的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在补记资产时以名义金额入账。该方法虽然便于操作且简单高效,能够反映资产数量,但成本核算准确性较差且未体现科研管理部门的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一是不能准确地体现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使得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账面数实际远小于其实际价值,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要求;二是不利于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成果转化,由于农业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相关特性,实际成果转化时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及转化价格都难以直接采用传统估值方式得出,给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转化带来了不便。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通过现有的两种初始成本确认方法,目前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计量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价值,也不利于其后续成果的转化。

3.后续跟踪管理不到位,资产处置不及时

我国专利法明确,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在获得专利获授权后,在专利权有效期内需要逐年缴纳年费。在农业科研院所日常科研活动中,由于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缺少全过程管理意识,往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研发到取得专利授权这一时段,缺少对取得专利授权后无形资产的后续跟踪管理,忽视了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到期处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专利授权后,其保护期为10~20年,但由于单位缺少无形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兼职管理人员水平较低且缺少专利产权的保护意识,使得部分专利权在保护期内因未及时缴纳年费而失效。在知识产权到期处置方面,因为缺少资产后续跟踪管理,造成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账面上存在着大量已过专利保护期却仍未清理的无形资产。

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管理体系,促进业财融合一体化

农业科研院所应健全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搭建多部门联动、协同管理的工作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管理新模式,促进全过程管理中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杜绝自主研发无形资产长期未入账情况的发生。加快推进单位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科研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连接,实现科研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单位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财务管控融入各个业务子系统,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与信息传递,堵塞管理漏洞,促进科研业务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实现知识产权与财务数据的动态衔接,降低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风险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2.改进成本核算方式,全面反映资产价值

通常情况下,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在研发目标、对象、风险和结果方面有所不同。研究阶段目标不具体、不具有针对性,而开发阶段多是针对具体目标、产品、工艺等。研究阶段的成果体现为论文、研究报告等基础性成果,而开发阶段的成果则是具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因此,农业科研院所可以根据项目(课题)任务书中的年度目标和实施计划对项目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做一个合理划分。根据年度考核目标,把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以及之前的阶段确认为研究阶段,把之后的阶段确认为开发阶段。日常科研活动中,各个课题组间应设置专门的科研助理,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进行详细归类,根据上述划分方法在报销单据上注明研发阶段,必要时可以征询专家意见,以便于财务人员可以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归集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从而将在开发阶段并且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相关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当实际取得专利权、品种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授权时,再将发生的专利官费、专利年费、审查费、印花税等相关税费一并计入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从而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该类无形资产的价值。

3.建设具有管理意识的专业化队伍,加强全过程管理

农业科研院所要增强自主研发资产的知识产权管理责任意识,针对科研人员开展宣传普及工作,提升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方式,定期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的学习,打造一支具有产权保护意识的专业管理队伍,培养了解农业科研、熟悉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资产以及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人才,从而全面提高科研单位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将其融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设计覆盖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策划立项实施验收入库入账转化处置的全流程管理。解决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管理与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不衔接的问题,使三者数据逻辑匹配,真实、客观地反映单位该类资产的管理情况。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