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

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采取精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懂得并践行百善孝为先,学会感恩,使人有良知,使人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不二过,使人变得有智慧,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平。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道德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责任意识淡化。通过调查发现有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而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目标的只有4.8%,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1]2.人生价值错位。大学生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无私奉献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功利与索取并重、注重金钱和感官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重个人利益、重物质享受、重索取,轻集体利益、轻精神追求、轻奉献。3.道德缺失。道德缺失表现是信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4.行为失范。大学生的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行为失范,二是学术行为失范,三是就业行为失范,四是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虽然接受过思想品德的教育,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问题,如投毒杀人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尝试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让大学生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解决大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道德教育寻找一条新途径[2]。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基本情况

1.教学改革的对象与方法。按照此次改革方案的计划,选择公选课《中华传统文化赏析》课堂作为课题改革的实施对象。此次教学改革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2.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要内容。2016年3月,笔者就对所任教的4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中完全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超过一半的比例,占67%,对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有积极学习意愿的还不足20%。针对此情况,确定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重点就是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践行—领悟—升华”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格教育,从而达到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

三、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1.精选教学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内涵博大精深。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精,选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学对象来自全校各专业各班级,因此教学内容要求具有通俗易懂、易记、易理解、印象深刻等特点。通过认真思考和筛选,精选出如下教学内容:一是《弟子规》精华;二是名言警句,例如百善孝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2.优化教学过程。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印象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讨论—践行—领悟—升华”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呈现教学内容,配合图像、视频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开展讨论,通过网络资源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和全面的了解,达到掌握的程度,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要求所有学生按照学习内容践行传统文化,并把践行过程和由此产生快乐愉悦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养成一种习惯,达到升华的目的。

四、研究结果

大学生通过《中华传统文化赏析》课程的学习,体会最深和变化最大的主要在如下几方面:1.培养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中,以如何“追求幸福人生”为主题,让学生讨论应从何做起,答案五花八门,当教师呈现答案“追求幸福人生从珍惜生命,爱惜身体”做起时,从现场气氛感觉到大学生如获珍宝。教师继续提出如何“珍惜生命,爱惜身体”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但都没有切中要害,老师告诉学生“珍惜生命,爱惜身体”应从“饮食和男女”做起。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认识和遵循男女之道和饮食之道,使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人为伤害,为实现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2.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之前,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知半解的。例如,问学生对“孝”的理解时,学生回答都是不顶撞父母、听父母的话、跟父母聊聊天等,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孝”的四个层次,更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含义,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对“孝”的四个层次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对富和贵的理解也是很片面甚至错误,所有学生都认为钱多就是富,能高消费得起就是贵,并不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更不知道贵代表有极高的教养、严于律己、有社会担当、有健全的人格和讲奉献的精神。3.懂得并践行百善孝为先。有较多学生在交流中表示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更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4.学会感恩。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写道,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例如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都是感恩的对象。懂得了感恩会让我学会了谦卑。明白了做事做人,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争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愈加亲密。5.使人变得非常善良———有良知。善意、仁爱、厚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用大量的事实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真善美”的名言警句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心善、语善、行善”的习惯。从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之前存在妒忌心理,导致经常恶言恶语,偶尔做出损人不利己的恶事。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后,知道了这样下去后果的严重性,开始改变自己的言行,培育自己的善行。6.使人变得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不二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经常犯错,原因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通过学习和领会“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重要性,真正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知错能改,决不二过。例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道了生活中互称美女帅哥无形中是对长相困难人士的歧视,也会使容貌出众的人忘乎所以;在寺庙中烧香拜佛祈求上帝保佑升官发财是错误的,祈求上帝给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才是对的。7.使人变得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防患于未然,愚蠢的人当灾难发生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预测未来靠的就是把握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而规律是永恒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天道和人道的教育,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把握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会使人变得有智慧,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

五、研究展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知识面相当广而深,误读误解传统文化原意的情况很普遍,给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能否多方位多层次正确解读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针对特殊人群提升道德水平的研究,是接下来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静.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对策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6,(05):147-148.

[2]王秋实.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21):117-118.

作者:邓汝仁 邓力源 单位:韶关学院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