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焚烧技术范例

土壤焚烧技术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1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技术

0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城市注重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污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所以,要进行有效处理才能进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现状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泥处置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城市污水量在不断增加,给污泥处置技术增加了难度,传统处置技术采用填埋弃置和堆放的方法,虽然短时间可以取得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城市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要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对污泥进行有效处理。所以,需要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进一步优化污泥处置效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1]。

2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技术

2.1稳定填埋。稳定填埋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该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应性强,在稳定化处理时,会采用添加适量石灰的方法,在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是传统模式下污泥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污泥填埋有单独填埋和与城市垃圾、工业垃圾混合填埋几种方式。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时都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填埋,不仅增加了填埋难度,而且会污染生态环境。填埋场面积比较广,一般选择偏僻的地方,由于距离城市远,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成本有所增加。污泥中含有毒物质,经过雨水侵蚀会渗入土壤、地下水,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对农作物生长会产生影响,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害。由此可见,稳定填埋方法弊端比较多,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在城市发展中逐渐被摒弃。污泥处理不是简单的填埋而已,还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证达到最佳效果[2]。

2.2干化+焚烧+填埋“干化+焚烧+填埋”。是最常用的污泥处置技术,实际效果比较好。但是对污泥脱水处理后,含水率、重金属含量比较高,不能实现完全燃烧,因此需要进一步处理。相比较于直接填埋方式,污泥干化焚烧后填埋效果会更好,主要优势体现在占用空间小。焚烧过程中对污泥中的虫卵、病原体等进行了有效处理,大大降低了危害性。我国常用污泥焚烧方法有熔渣式回转窑焚烧、水泥窑协同焚烧和独立流化床焚烧、循环流化床焚烧。不同的焚烧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保证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焚烧后填埋占地面积更小,处理过程不受外部因素影响。污泥焚烧除了减小体积外,处理成本也有所降低,杀死其中细菌、病原体,可达到污泥处理的要求。在污泥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烟气热,通过转化实现合理运用,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污泥焚烧后,可使得后续处理成本降低,但是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焚烧设备维护费用高。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环境带来污染。污泥中含有重金属,即使经过焚烧也会保留在残渣中,当处于自然环境中,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另外,焚烧会排放二次污染物,严重危害大气质量。为了进一步优化污泥处理效果,控制成本、降低焚烧衍生产品的毒性等成了主要问题,因此要加强该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焚烧技术。

2.3干化+土地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考虑到污泥含水率比较高,所以要进行干化处理,根据国家颁布的《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农用污泥含水量不能超过60%。依据污染物浓度将农用污泥分为A级和B级污泥产物,其中A级污泥产物主要用于耕地、园地等,B级污泥产物用于园地、牧草地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污泥产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要合理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使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污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和养分性质,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特别是缺乏有机质的土壤,运用污泥可以丰富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土地利用污泥提升了资源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污泥土地利用前需要对污泥进行干化等一系列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危害性,保证达到土地农用标准[3]。

2.4厌氧消化/好氧堆肥+土地利用。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可以产生沼气,用于不同领域中,减少了能源消耗。污泥沼渣有机质含量比较低,而且泥质比较稳定,特别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厌氧消化具有能耗低、污泥体积小、沼气产量高的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污泥堆肥技术原理为:在微生物发酵作用下,让污泥中不稳定的有机质降解和转化为腐殖质,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消除,从而提升实际应用效果。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渣和好氧堆肥产品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厌氧消化和厌氧堆肥工艺成本较高。但城市污水处理中有少量重金属废水,重金属通过吸附、转移等作用聚集到污泥中,最后进入到污泥产品中,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污泥处置面临着一些问题,污泥中含有大量悬浮有机物,产甲烷微生物代谢率低,有机物去除率低,所以需要较长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利用涉及到农业、环保等方面,如果不加强控制,很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该方法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2.5干化+热解。污泥热解是在无氧条件下使有机物热裂解,形成污泥热解油、热解气体等,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污泥热解油可以作为一种燃料,具有清洁的特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泥热解可以抑制二噁英的合成,固化重金属。相比较于焚烧灰烬浸出率,污泥热解产物重金属浸出率更低,重金属性质比较稳定。污泥热解产物还可以作为肥料、活性炭生产的原料,不仅避免了污泥处置的环境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我国污泥热解技术还在研究中,并不成熟,在未来依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4]。

2.6烧制+建筑材料。污泥干化后进行烧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污泥经过高温处理,会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让重金属固化于高温矿物的结构中,重金属离子会变得更加稳定,避免污染环境。将污泥制作成陶粒,依据陶粒强度可制作高强度的混凝土材料,一般用于建筑工程中。通过研究发现,污泥用于生产陶瓷产品具有可行性,所以要加强技术研究,不断拓展污泥的利用范围。将污泥用作建筑材料,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先进,通过处理将污泥转化为建筑材料,但是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实现推广应用。

3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注意事项

通过对污泥进行处理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处置技术的研究,才能改善污泥处置效果。国内污泥干化焚烧技术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要注意积累经验,控制污泥干化焚烧的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注重污泥热解技术研究,优化热解工艺,不断提升污泥处置水平。土地利用污泥涉及领域比较多,相关部门并没有达成共识,公众缺乏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认识。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成为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加强污泥用于建筑材料的研究,达到绿色环保要求,才能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5]。

4结语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2

通过几年努力,基本解决全镇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全镇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污染天气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减少。全镇四条主要河流及塘库堰Ⅴ类水体基本消除,水质保持稳定;居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居民自用水水质达标率高于90%。全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医疗废物科学处理率达100%。

(一)大气污染防治以大气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实施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和严格管控行动,削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扬尘排放总量,确保全镇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措施:1、境内不得新建燃煤锅炉。2、对砖瓦企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3、全面排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对排放企业实时监控。4、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落实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6个100%”。5、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和行道树、绿化带洒水除尘力度,加强场镇绿化建设。6、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项目。7、大力推进城乡绿色交通建设,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8、实施秸秆焚烧常态化管控。落实镇、村、组三级秸秆焚烧责任,加大现场巡查频次,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大力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水平,全镇基本消除秸秆露天焚烧污染。

(二)水污染防治。以境内四条河流为重点保护区域,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重点抓好长滩河污染水体治理、良好水体保护,强力削减主要污染物,确保2020年所有流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措施有:1、强化场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对场镇排水系统实施污水截流收集,雨污分流改造。2、强化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责任机制,明确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机构,实行饮用水源安全巡查制度,制定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制定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方案。3、强化农业水污染整治。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畜禽养殖管理,配合县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按照已划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在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加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督促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便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加强散养密集区环境整治,在散养密集区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实施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创新推广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加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指导,提供资源利用率;配合县级执法部门,全面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全力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4、加快湖库、河塘、滩涂水产养殖监管,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5、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五有”(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计划),确保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长期保持在100%;6、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2%以上,减少肥料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7、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争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实现农药肥料零增长、负增长。

(三)土壤污染防治。1.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针对重点区域制定土壤污染详查总体方案,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全镇土壤污染区域、分布、类型和污染程度。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围绕农产品种植区、畜禽养殖区、人口密集区建立全镇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2.实施耕地土壤污染分类管控。按照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3个类别,科学划定全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采取分类管控措施,保障耕地土壤环境安全,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化工、危险废物处置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加强现有重点行业企业提标升级和技术改造,严控污染物排放,确保耕地不受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合理使用轻度污染耕地,制定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的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掏或作农肥。医院要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进行监控,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按类别装入专用的有警示标示的黄色包装袋或容器内,每日由专人收集,暂贮于安全贮存点,每2天集中焚烧一次,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医院污水须处理和严格消毒,经检测后方可排放。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经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责任。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1、各村(居)职责:负责本村垃圾清扫,清理和无害化处理,监控本辖区内污染源的排放,配合农业服务中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监测本辖区河流及塘库堰污染源排放,确保水源良好。

2、镇农业服务中心职责: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水质的污染,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负增长。落实桔杆焚烧措施,防治大气污染,落实河长制,确保辖区河流、塘库堰水质达标。

3、镇兽防站: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摸排本辖区内畜禽养殖户情况,锁定需关闭或搬迁户名单;摸清畜禽养殖及污染情况,加强畜禽养殖污防治工作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指导;推广科学养殖,实现养殖安全。

4、镇卫生院:落实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5、镇国土所:监测土壤污染情况,划定污染类别,提出治理方案。

6、中小学校:实现校内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

(三)建立台账。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台账,加强督查和整改。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3

 

小麦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据资料介绍,每100kg干麦秸中,含粗纤维30~50kg、纯氮0.50~0.67kg、五氧化二磷0.20~0.34kg、氧化钾0.53~0.60kg,以及钙0.16~0.38kg、硫0.123kg等。泽州县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3.18×104hm2左右,占晋城市小麦总面积的1/2,小麦产量1.3×108kg。按小麦产量与秸秆产量1∶1.1的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小麦秸秆产量在1.4×108kg以上。每年小麦收获后,由于农户急于复播,将大量秸秆焚烧,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有时还烧毁树木,酿成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能将所有秸秆全部还田,可迅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稳定提高全县粮食产量。近几年,泽州县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手段和技术措施,加大了对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1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   据2011年统计,结合小麦高产创建和优势农产品等项目的实施,全县秸秆还田实施面积达0.34×104hm2。近年来,泽州县全面推广小麦秸秆还田技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1加强领导   每年在小麦收获之前,泽州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农业、公安、交通、环保、农机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泽州县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各乡镇对秸秆禁烧、秸秆还田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1.2从源头抓起   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必须加挂秸秆切碎器方可进地作业,吐出秸秆长度不得超过10cm,留茬高度必须在20cm以下。对不符合要求的机具要立即进行整改。   1.3落实农机补贴政策   在实施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同时,县政府针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机械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即购置联合收割机每台补贴2.6万元,购置切碎机械每台补贴300~400元,购置旋耕机、旋播机每台补助1500~2000元。这些补贴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1.4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在各村张贴《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的通知》;在交通干线两侧小麦种植区域的醒目位置张贴“禁烧秸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等标语;县电台和电视台制作公益广告,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秸秆还田的好处;农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组织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应用秸秆还田技术。   1.5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规焚烧秸秆的当事人,给予从重处罚,对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严肃查处。   2秸秆还田的作用和效应   2.1减少化肥投入   泽州县农作物原种场和金村镇霍秀农场的土地已经连续实施秸秆还田10余年,近年来化肥的施用量只有2000年前的2/3,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小麦秸秆还田就相当于每年每0.067hm2增施碳铵7.5~10.0kg,增施过磷酸钙3.5~6.0kg,增施硫酸钾2.7~3.0kg。   2.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2010年对实施秸秆还田土壤进行的养分含量检测显示,土壤密度下降0.01~0.08g/cm3,有机质增加1~10g/kg,有效磷增加2~11mg/kg,速效钾增加15~40mg/kg。   2.3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   泽州县年降水量在590mm左右,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仅占30%~40%,远远满足不了小麦高产的需要。秸秆覆盖条件下,降雨渗土率高,地面蒸发少,同时起到了蓄水和保水两大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巴公一村小麦秸秆还田土壤含水量对照见表1。   2.4调节地温,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   近几年的春季经常出现低温冻害,致使小麦死蘖死苗。早春的风多风大,又常使田间水分蒸发量增加而造成干旱。生育后期的高地温,又常使小麦根系过早失去吸水吸肥能力,出现早衰。这些不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变化,通过秸秆还田均可得到有效改善。据调查,秸秆还田后的地块,早春地温明显提高,能有效地减轻春季冻害。早春秸秆还田地块水分蒸发量明显低于不还田地块,可减轻春季干旱,有利于幼穗分化和春季生长。生育后期秸秆还田地块地温明显偏低,可延长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期和叶片功能期,保证了小麦正常灌浆和成熟。   2.5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2010年冬春泽州县小麦遭受严重干旱,大部分地块小麦产量明显降低。而柳口镇东下村小麦秸秆还田示范点小麦产量比没有还田的地块增产83kg/0.067hm2,该村秸秆还田总面积57.6hm2,小麦价格按2元/kg计,每0.067hm2增收166元,总增收14.27万元,仅此一项全村360户户均增收397元。柳口镇东下村小麦秸秆还田产量对照见表2。   2.6减少降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尘暴   连续几年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地表土壤尤如一层腐熟的碎秸秆,雨水很快就能渗下去,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土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有利于防止季节性大风气候和沙尘暴对土壤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3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农民认识不高   实行秸秆还田不仅仅是耕作方式的改变,也是人的观念的变革。现在从事农业的多是老年人,要让他们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耕细作、地平如镜的种地观念变成秸秆还田后“乱糟糟”的样子,无疑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总认为秸秆还田后麦田的水肥温度虽然得到了改善,但也适宜了病虫杂草的滋生。另外,还有一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他们对土地质量好坏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提高土地质量的需求。#p#分页标题#e#   3.2秸秆还田实施周期长   刚开始实施秸秆还田的一二年,下茬作物播种后,有的籽粒与土壤接触不紧,易造成缺苗,也阻碍了秸秆还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3.3农机具不配套,尤其是山区小型机具不配套   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主要依靠机械作业,目前连旋带播一次性作业的旋播耧可以在平川地块使用,解决平川大块地的秸秆还田问题,而没有适合山区岭坡小块地使用的小型的旋播耧,所以麦收后,山区农民急于复播,又没有秸秆还田的机具,只好点火焚烧秸秆。   3.4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不够   耕作制度的变革是一场农业革命,不是单纯的农业新品种推广,而是以改变人的观念和耕作方式为内容的社会性事业,没有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只靠农业部门是难以完成的。比如近几年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程中,有的农场、种粮大户积极带头进行推广,但是却得不到一定的补助、支持和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3.5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每年都出台对焚烧秸秆的当事人和责任人的处罚办法,但力度还是不够,而且执行也不够严格。   4加大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建议   4.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组织培训班,召开现场会,让广大农民从现实生产中看到秸秆还田的作用和效果,从思想上认识到秸秆还田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去实施秸秆还田。   4.2加大力度研制配套机具   尤其是小型的、一家一户能够使用的手扶车牵引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或旋播耧,彻底解决山区因无配套机械而只能焚烧秸秆的错误做法。   4.3实施配套技术   如深耕、深松、选用优种、配方施肥、科学管理、一喷三防(化除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4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秸秆还田的扶持力度   在国家农机补贴基础上,增加地方配套补贴,对实施秸秆还田的农机手和农户给予补贴,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性。   4.5强化服务和指导   政府部门要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在小麦秸秆还田的关键时期,要入村入户加强督促检查,严禁禁烧,保证还田面积落实。农业部门要搞好机具的服务和技术的指导,在收麦前就要检查农机具的落实情况,从实施秸秆还田开始,深入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指导秸秆还田的技术质量,确实保证秸秆还田高质量、高标准地扎实推广,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4.6加大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   县、乡、村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做到职责分明。要实行一系列严格的考核与奖惩措施,对于秸秆还田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实行重奖;对工作不力继续焚烧秸秆,并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也要给予严肃查处,保证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在泽州县全面扎实推广。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4

 

0引言   鄱阳湖区是一个重要农业产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1]。大量研究表明,稻草作为一种廉价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碳和大量的氮、磷、钾、硅等矿质营养元素,以及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2],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6亿t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尿素300万t以上,过磷酸钙70万t以上,硫酸钾700万t以上[3]。而且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特别对缓解中国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化肥不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5]。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现代农民经济意识的解放,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效益低、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秸秆利用的现代科技手段滞后,造成在部分地区,尤其在一些城郊地区农作物秸秆被大量无效焚烧[2],使得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农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而且严重污染空气,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探索秸秆还田的优化方式势在必行,任务艰巨。秸秆还田与土壤肥力状况、作物生长品质以及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2],具有广阔的发展和研究前景。笔者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入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土壤结构、稻田生物学效应、稻田生态学效应以及水稻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秸秆还田概述   秸秆还田是一种把不适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方法[6]。关于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分类,中国主要的秸秆还田方式有4种,即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堆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   1.1 秸秆覆盖还田   秸秆覆盖还田就是将秸秆整秆覆盖,随着时间的延长,秸秆逐渐腐解于土壤中,腐解后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补充土壤N、P、K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加速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而且秸秆覆盖还田可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能够调控土壤供水,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秸秆在覆盖情况下,能够形成低温时的“高温效应”和高温时的“低温效应”2种双重效应,调节土壤温度,有效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生长的伤害[2,7-11]。   1.2 秸秆粉碎还田   采用机械化作业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生产效率比普通的秸秆利用方式可提高40~120 倍。秸秆粉碎还田后,能够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度,从而被土壤快速吸收,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2,7,9-11],节约化肥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覆盖还对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有特殊意义。   1.3 秸秆堆肥还田   秸秆堆肥还田就是将作物茎秆、绿肥、杂草等植物性物质与泥土、人粪尿、垃圾等混合堆置,经好气微生物分解而成的肥料,可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并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尤其对改良砂土、粘土和盐渍土有较好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秸秆堆肥还田是解决中国当前有机肥源短缺的主要途径,也是中低产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1.4 秸秆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就是将作物秸秆作为家畜饲料喂养家畜,通过家畜消化吸收,以粪尿形式归还土壤,从而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状况。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青贮氨化过腹还田技术,实现了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的良性循环[2,9-11,13]。   2 国内外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2.1 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   世界上各农业发达国家大都非常重视土地的用养结合和发展生态农业,秸秆还田和农家肥占施肥总量的2/3。因此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世界上各农业发达国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其中美国把秸秆还田当作一项农作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坚持常年实施秸秆还田,不但玉米、小麦等秸秆大量还田,而且像大豆、番茄等秸秆也尽量还田[2]。英国的洛桑试验站每年每公顷翻压玉米秸秆7~8 t,18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2%~2.4%,该试验站经过连续18年的试验还发现,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效果优于堆腐后再还田,并且随着地力的改善,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可供还田的秸秆量也相应增加[2,14-15]。丹麦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南的阿维多发电厂建于20世纪90年代,被誉为全球效率最高、最环保的热电联供电厂之一。这里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农民收获粮食后,把秸秆卖给电厂,阿维多电厂每年燃烧15万t秸秆,可满足几十万用户的供热和用电需求[3,16]。与煤、油、天然气相比,秸秆成本低、污染少,可称得上是电厂最划算的一笔买卖。此外,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可以无偿返还给农民作为肥料,串联起了一个“黄金圈”[3,16]。日本把秸秆直接还田当作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日本微生物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秸秆分解菌技术,可以用于秸秆肥的制作,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16]。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有严格的法律禁止焚烧秸秆,而南亚、东南亚作物秸秆是动物饲料和燃料的主要燃料[2]。秸秆还田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界的重视,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使得秸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实践证明,秸秆还田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 国内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中国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2],但人们没有充分利用秸秆还田的效用,大多是将其焚烧,使得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环境质量逐年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农业部把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过腹还田作为沃土计划的主要措施,并列入全国丰收计划工程[17],鼓励农民积极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在水稻种植地区,稻草还田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持续增加粮食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p#分页标题#e#   3 秸秆还田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技术在当代社会推广应用广泛,笔者着重秸秆还田在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3.1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而且还能刺激植物的生长,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7],而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一项主要来源[7,18]。有研究表明:以同等数量的秸秆覆盖和翻压还田,3年后,覆盖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增加 30.1%,翻压还田的增加19%[18-19]。也有学者通过对水稻高留茬还田的研究发现,还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易氧化态有机质所占的比例为77%,由于增加的有机质主要是易氧化态有机质,从而使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下降,土壤有机质的化学性增强,老化程度降低,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养分供应[18,20]。   3.2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   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容重越小表示毛管孔隙度越大。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都是反映土壤结构特性的重要指标[18]。李新举等[21]研究发现:无论秸秆覆盖还是秸秆翻压都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减少土壤容重。还田3年后,秸秆覆盖土壤0~10 cm土层总空隙度增加4.16%,土壤容重减少0.11 g/cm2,翻压还田的土壤0~10 cm土层总空隙度增加3.4%,土壤容重减少0.09%。张晶[18]、吴婕[22]等发现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 1.86%~3.73%。这些研究都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的孔隙度明显增加,大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较大,土壤容重降低,使得土壤疏松,通气透水条件良好,从而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养分的供应[20,23]。   3.3 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通常体现在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与季节性变化方面。首先,秸秆还田尤其是秸秆覆盖还田可以使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减小,另外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的变化随着日光照射的强度强弱而有差异,白天多以降温为主,夜间则多以保温为主[18,24];其次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夏季有降温作用,而冬季则有一定的保温作用[18]。肖国华等[25]测定,夏季采用稻草还田免耕覆盖较无草犁耙插秧水温降低3.4~4.1℃;5 cm深处土温降低1.2~4.2℃;10 cm深处土温降低1.5~2.0℃。而早春土壤含水量增加6.44%~8.58%:0~5 cm土层土壤温度提高0.7~1.0℃。稻草覆盖还田夏季降低土壤温度,早春升高土壤温度,分别有利于晚稻、早稻插后水稻秧苗的返青和分蘖。   3.4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使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发生很大变化,提高了土壤的生物活性[18]。谭周进等[26]研究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好气性的霉菌和放线菌迅速大量繁殖,覆草土壤中细菌总数要高于无草土壤,这是由于施人土壤中的水稻秸秆促进了土壤细菌的繁殖,提高了土壤细菌的活性。张晶[18]、金海洋等[27]的研究中也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的总量由4.0×107个/g急剧上升为1.2×108个/g,而且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焚烧秸秆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非常显著,焚烧后,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较焚烧前减少了85.95%、78.58%和87.28%。此外,焚烧秸秆所造成的土壤水分的蒸发及土壤结构的破坏,也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28]。   3.5 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研究   秸秆腐解主要靠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3]。有学者研究得出:秸秆埋深5 cm的腐解最快,埋深15 cm的稍慢,而覆盖在表面的最慢。埋深5 cm的32周内腐解65%以上,埋深15 cm 腐解 62%左右,而覆盖在表面的腐解只有 50%左右[30-31]。秸秆腐解总的趋势是前期快,后期慢。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前8周[32],前4周主要分解根、叶,4周后腐解茎,16~32周基本不腐解。有机物的C/N比对于它在土壤中的分解与养分的释放有很大的影响[33]。稻草还田后,由于C/N比较高,秸秆分解较缓慢,氮的释放也很少,而有研究表明调节C/N比能够促进秸秆分解,但调节C/N比不是越低越好,一般认为稻草还田后C/N比调至(25~30):1即可[34]。温度对有机物料的腐解具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土温在20~30℃物料分解最快,<l0℃分解较弱,<5℃则基本不分解。温度过低,微生物活性减弱,物料腐解缓慢,温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活性,甚至使土壤中的酶失去活性[35]。   3.6 秸秆还田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顾丽[36]研究表明,长期和短期秸秆还田能导致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在长期定位试验下,垩白度随土壤全氮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短期秸秆还田中,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徐国伟[37]、刘阳[38]等试验研究都表明,稻草还田和实地氮素管理对稻米的加工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降低了垩白米粒、垩白度和直链淀粉的含量,有效地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还可以使淀粉的最高粘滞度和崩解值变小,消碱值变低,有利于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3.7 秸秆还田对作物杂草情况的影响   研究韩慧芳等[39]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时,免耕显著提高杂草的总密度;无秸秆还田时,常规耕作的杂草密度高于免耕、旋耕、耙耕和深松。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和深松条件下,杂草优势种为马唐和旱稗,旋耕和耙耕条件下为马唐、旱稗和牛筋草;常规耕作条件下,优势杂草为马唐、苘麻、旱稗和香附子。无秸秆还田条件下,免耕和常规耕作增加了杂草优势种的数量。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耙耕和深松等耕作措施导致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较高。无论哪种耕作条件,5年连续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其中尤以常规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最高,且田间杂草的生物学产量与夏玉米的生物学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分页标题#e#   4 小结   随着低碳农业的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在现代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稻草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稻谷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还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强度得到明显提高,降低了土壤容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形成有机质覆盖,达到了抗旱保墒的目的。另外稻草还田必须配合施用无机肥,特别是氮素化肥,这样才能有利于稻草的分解,并能提高当年的稻谷产量。稻草的综合利用,稻草和氮肥混合施用时氮素的固定、稻草的分解,对氮磷钾的影响和利用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而且在今后的研究中展开对秸秆-土壤-农作物这个复合系统的养分积累、释放和循环过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5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厌氧发酵 ;好氧堆肥

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指城市绿地中植物自然脱落或者修建养护时所产生的植被残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城市园林建设的进一步重视,绿化废弃物数量不断增多,由于这些废弃物具有含水量较高,不宜放置 ;种类多,分布广,随季节性变化大,收集困难性高;体积一般较大,较占空间,质地松软,分散不集中,运输费用高 ;易含害虫、寄生虫、细菌、真菌、农药等有害物质 ;其中木性废弃物不易腐烂,处理成本高等特点;且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低、资源化利用意识较弱、粗犷式处理(简单的垃圾填埋和焚烧等传统方式)导致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所以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是被迫切需要的。

1  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的现状

自 2019 年我国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以来,至 2020 年,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资料显示,我国绿化覆盖率达到 41.11%,据统计全国产生的园林废弃物将达到 4000 万 t。21 世纪初,我国大多城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焚烧和填埋等方式,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利用很少。随后部分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开始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且经试验与研究后形成一系列技术指导性规范类文件,为带动其他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置提供指导性作用。上海市从 2006 年开始在静安区建立园林废弃物利用试验基地 ;2009 年出台了《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技术规范》(DB31/T  404—2009)。北京市在 2005 年修建了植物垃圾处理厂,将园林废弃物制成栽培基质、食用菌的菌棒和压制成营养块,实现生物质能源再利用 ;2007年出台《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发展规划》,实现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尽管如此,2009年北京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利用率仍不足 5%,其余大部分园林绿化废弃物作为城市固体废物随生活垃圾一同填埋或焚烧。为提高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利用率,加大园林废弃物的资源转化量,2018 年 6月 25 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文 ( 京绿办发〔2018〕125 号 )《关于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力争到 2020 年,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应处尽处的目标”。但放眼其他城市,绿化废弃物仍是第二大城市固体废弃物,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链,整个城区园林废弃物再利用率低下。

2  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手段

2.1  栽培基质

园林绿化垃圾可作为育苗基质,与传统基质材料配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具有质量更轻、运输更容易、容重更小等优势。同时也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食用菌能再次吸收绿化废弃物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以产出高质菌,废渣仍可再次利用为有机肥料等,在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  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又称土壤改良剂,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物理性,促进作物养分吸收的作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可通过发酵等技术制成生物炭,能增加土壤CEC(阳离子交换能力)、DOC(溶解性有机碳)、TN(总氮)、TP(总磷)和营养离子(如 K+,Ca2+和 PO43-),有土壤改良剂的作用。而生物炭是一种作为土壤调理剂的木炭,不仅能改良植物的生长,还可以将霜冻影响降到最低。Rao 等研究发现针叶树类型的废弃物制成的生物炭可降低被污染土壤中菲和五氯苯酚的可萃取性,生物炭还可以增强污染土壤中降解性细菌的能力来减少有机污染物。Angela 等研究发现可通过黑暗发酵与厌氧消化从花园废弃物中生产生物乙烷。研究表明,将大量的园林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毒金属的有效性,并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大规模种植蔬菜作物中。生物炭被认为是更有效的作物安全生产方法。它将清洁环境,提高资源的可持续性。

2.3  园林覆盖物

可将园林绿化废弃物经过炭化等处理后可铺设在植物土壤裸露面,为园林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结构,维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抵抗病虫害。相较于沙、石等,园林覆盖物在透气性、维持土温方面有更强的优势,避免城市绿地裸露,作为介质保证了树木和外界环境接触,透气、透水 ;其中的有机废弃物在分解产生养分进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养分。

2.4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是当下能有效减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园林绿化废弃物可作为辅助材料与燃煤混合燃烧,能够降低燃料投入成本,减少灰沉积,燃烧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根据《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 [20 17]75 号文精神,文件指出,组织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旨在发挥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煤电体系的技术领先优势,构建城乡生态环保平台。因此,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利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化等方法是较为优良的手段。

2.5  堆肥处理

将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堆肥,是以草和树木等为原料,经好氧发酵转化成腐殖质或有机质。Siti等研究证明可以用本土微生物作为有机添加剂,以园林废弃物进行堆肥。另有研究表明,花园废弃物和污水污泥共同堆肥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改善土壤肥力。Marieke 等研究表明,花园垃圾堆肥产生的环境影响效果与未进行堆肥处理后的环境影响力相比可能更高。其中添加氮源如鸡粪的花园垃圾堆肥可提高堆肥产品的有效性,产生成熟的零副作用堆肥,并减少了氮损失,促进有机质的腐殖化。

2.6  其他

截止目前,还有很多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方法,如利用园林垃圾制成的填料作为虫滤法处理乳品废水 ;通过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成富含木质纤维素的生物复合材料;从花园废弃物中高效生产乙醇等。

3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不足之处

3.1  资源化利用意识较弱

目前除北上广苏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对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已积累了经验外,大多数城市处置园林绿化垃圾的技术存在技术水平上的欠缺,并且受传统农业固化思维影响,忽视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综合利用价值,缺少对其科学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意识,往往采用粗犷的处理模式,以传统的填埋和焚烧为主。填埋处理虽在操作上相对便捷,但是会占用城市土地资源,填埋的成本也将随地价上涨而越来越高 ;焚烧处理则易引发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的问题,破坏城市环境质量。

3.2  重视程度低大

部分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处理绿化废弃物往往是焚烧与填埋。园林绿化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资源化利用没有优质手段与政策指引,社会、公众认知水平低下、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全社会合力。

3.3  收集难度较大

虽然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但对园林绿化废弃物没有高效优质的管理,比如没有实现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体积较大且比较分散,由于目前没有相关政策引导支持和资金补贴,无需运输的粉碎处理往往是最常见的手段。

4  结语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6

【关键词】固体废物;一般废物;危险废物;环境工程;治理措施

1引言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注重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环保成为新时代的新主题。固体废物污染作为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建设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2.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固体废弃物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而工业固体废物按特性又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由于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特性,因此,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有利于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明确它在生活中的危害性。

2.2固体废物特点

2.2.1污染性

固体废物污染分2种:(1)它本身具有污染性;(2)对固体废物处理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在整个产生、排放、后期处理过程都会造成污染,控制不好将会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

2.2.2资源性

固体废物可通过再开发,再处理,挖掘出在一定条件下可具有的使用价值,进而成为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比如,生产产品的原材料、燃料等。

2.2.3社会性

固体废弃物的前期产生、中间排放及后期处理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社会的作用。固体废弃物的存在是由社会每个成员在生活工作等过程中产生的,对社会经济都有影响,其排放和处理过程中的经济投入都会再影响到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

3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中存在很多有害物质如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改变,同时也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健康状况恶化。对于生长在农田的农作物来说,有害成分会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2对水体的污染

固体废物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一种污染方式就是将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海洋或者河流中,破坏了水质,同时它会直接对海洋生物和河流的动植物等造成伤害;另一种污染方式就是随着天然降水或者随风飘移进入地表径流,进而流入江河湖泊,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3.3对大气的污染

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随处可见,比如,生活垃圾任意堆放散发的恶臭,直接影响了空气质量。有的固体废物的细小颗粒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被微生物分解,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

3.4对市容环境卫生及美观的影响

城市角落中存在垃圾堆、粪便等,会影响到环境卫生,还会降低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也破坏了城市的美观性和好感度。

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

固体废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废物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常用的处置方式包括预处理、一般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卫生填埋、安全填埋、焚烧处理及热解法。预处理是采用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将复杂的固体废物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送去填埋、焚烧和堆肥或进行资源回收利用。一般物化处理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这种方法也属于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化为稳定产物,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固体废物,如动物粪便、污泥等。卫生填埋是利用地形或人工构造,将固体废物填充、压实再覆盖,主要处理生活垃圾,不能处理未经预处理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填埋是针对危险废物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把危险废物与环境隔绝,以达到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方法。焚烧处理是通过高温热处理技术,使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这种方式可用于处置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物,甚至危险废物也是可以处理的。热解法区别于焚烧法,是利用热能将有机物裂解为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或燃料等有机物质,适用于具有一定热值的有机废物。无论是危险废物还是一般废物的处理,其防治原则都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处置这些废物时首先要进行预处理,结合多种处理技术,从而达到最终的处理目的。

5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

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污泥、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物质提取及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质、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尾矿和煤矸石等、石油天然气开采中产生的泥浆、锅炉产生的炉渣、工业加工过程中回收粉尘、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和动物尸体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秸秆、科研和医疗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和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根据不同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危险特性,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置;厨余垃圾应由获得餐饮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的单位进行处理;凡是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应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医疗废物应由具有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另外,为了进一步减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应采取如下治理措施:1)加强管理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宣传工作,就是要向全民倡导环保,引导全民学习环保知识,提升爱护环境资源的意识。2)完善法律法规。关于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法规在施行过程中,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对法律法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逐步解决各种矛盾。3)积极鼓励绿色消费行为。鼓励全民进行绿色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达到安全消费、经济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目标。

6结语

当前,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往通过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金利,姚伟龙.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北京市建筑固体废物再利用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4):34-35.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7

关键词:环境工程;固体废物;治理策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需要重视起来,要让环境建设工作得到深化改革,尽量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有可能造成的损害。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时推出的相关治理措施,虽然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是在实施的时候,仍然会对环境工程的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必须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同时要推进先进技术开发,减少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危害。

1固体废物

1.1概念和种类

固体废物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固体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废弃物质,大部分都已经丧失了原本的利用价值,或是在没有丧失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已经被丢弃。固体废物可以分成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农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和日常生活当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1]。

1.2固体废物的特点

固体废物本身具有的污染性,会对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无法及时管控和治理,对人们的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显著的。固体废物在产生和排放,还有后期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利用社会生产力,因为固体废物是在生活当中产生的,所以加大排放以及处理环境投入力度,对保障社会成员生活都非常有帮助。资源性固体废物并不是都能够再次循环利用的,必须要与其特性结合起来分析,挖掘其二次使用价值,使其可以转换成为具有循环使用价值的资源。

2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1土壤污染

在固体废物中,很多有毒的物质和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以后,就会将其中的生物杀死,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让土壤状况有所恶化,对其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一旦有害物质深入到土壤当中,随着农田农作物的生长,有害物质被大量吸收,人体摄入了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影响生命健康。固体废物当中的有害成分,不仅会让土壤结构改变,同时也会造成污染[2]。

2.2水体污染

产生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就是把不经处理的固体废物直接倒在海洋或是河流里,进而对实体结构造成破坏,对海洋生物或是植物健康也会造成影响。固体废物受自然降水或风速的影响,移动在地表径流里,通过雨水或是水浸泡产生化学物质,进而污染水质。随着固体废物的不断增加,河流面积逐渐减小,灌溉排洪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对水资源循环利用会造成阻碍。

2.3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堆积很有可能会散发出恶臭的气味,影响空气质量,同时固体废物中的颗粒物质有可能会滋生微生物,释放有害物质,这些废气颗粒会对大气造成危害,甚至会引发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3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3.1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中有很多有害物质,比如毒性物质等,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以后,会改变土壤结构,使污染变得更加严重。所以要从源头对汽车尾气等进行科学处理和控制,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a)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可能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让油品的等级提升;

b)设置相关的净化装置,让汽车尾气得到净化,严格监测尾气情况;

c)落实限行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不同的措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对汽车尾气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所采取的方式要能够严格排查汽车尾气,一旦发现尾气超标就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对燃料管理也要有所加强,尽量让清洁燃料得到推广,保证燃料质量,充分满足减排标准。同时也需要将土壤当中的微生物杀死,以免改变土壤的性质,尽量避免农田当中的农作物被有害物质所影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3]。

3.2对水体的污染

固体废物造成的水体污染,最直接的污染方式就是把固体废物倒入海洋或者是河流中。鉴于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扩大监测范围,对于各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也要进行统一监测,对污染物的具体类型以及污染排放的范围要进行污染趋势分析。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要使用先进的设备来有效监测大气环境的质量,并且给予其准确的数据,要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一旦遭遇了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就要提前相关的预警信息,并且启动应急预案,让居民做好相关的防御工作,防止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环保部门必须要负起责任,让社会各界人士都重视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中,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旦水质被破坏,对海洋生物以及河流、动植物等也会造成伤害。另外一种污染方式就是随着天然降水或是随风飘到了地表的径流,然后进入到江河湖泊中,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3.3对大气的污染

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显著的,比如人们随意乱扔生活垃圾,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味,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有一些固体废物的颗粒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被微生物所分解,当有害气体进入到空气中,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4]。

3.4对城市环境卫生及美观的影响

城市中存在的垃圾等会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影响,为了让大气污染问题及时得到处理,需要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能够从自己做起,充分意识到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以及大气治理的工作中。同时,在生活中要坚持低碳环保的理念,大家相互监督,努力改善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不仅会让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也无法保障城市的美观度。

4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

4.1相关治理措施

a)卫生填埋。处理固体废物时,进行填埋处理效率很高,而且消耗的成本较低。但是考虑到固体废物的性质,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可以加速其降解,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企业可以设置沼气回收装置,把处理固体废物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将其利用在其他方面,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必须要严格执行,同时也要为相关机构设置规范的处理标准和处理方案,让施工队伍操作时依规进行,这对于提升固体废物的处理效率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可以防止产生二次污染[5]。

b)焚烧处理。采用焚烧处理方式可以减少固体废物中的病菌,减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对之后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对固体废物进行焚烧处理时,会产生一定的热能,为了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使用热能来发电。但是,焚烧处理的方式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而且会让能源被消耗,并产生热值,出现有毒气体,所以在使用这类方法的时候必须足够慎重[6]。

c)高温堆肥。高温堆肥主要是处理粪便,可以让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效率有所提升。使用这类方式时要格外注意,高温堆肥处理的过程极其复杂,为了让操作更加简易,在处理固体废物时,需要分类回收,让处理措施更加完善,保证固体废物可以达到处理标准,使处理效果有所提升。

4.2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

a)厌氧消化技术。在进行生物处理的过程中,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固体废物中有很多都是可以被降解的物质,所以使用厌氧消化技术可以让固体废物得到降解。在利用好氧处理时,需要保持氧气条件,这样不仅会让成本增加,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利用厌氧消化技术,使用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会避免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时,还可以收集沼气制成清洁能源,让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保护,同时也可以让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因此,厌氧消化技术的使用,可以让社会经济和环境工程都获得可持续发展。

b)高温熔融技术。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高温熔融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无害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一些重金属等相关的有害物质,不仅能够减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还能够让资源再生。利用高温熔融技术处理固体废物时,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不但操作比较复杂,而且使用成本很高,并不适合目前的废弃物处理。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对此项技术的讨论必须更加深入,解决这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c)热裂解技术。利用热裂解技术处理固体废物时,可以把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高热量裂解过程分解成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同时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物质,废弃物当中的有毒物质,比如硫物质等。裂解过程不仅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对有毒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减少空气污染。目前,要投入使用热裂解技术,把这项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并且将其应用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

5结语

土壤焚烧技术范文8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正在引起业内人士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愉液(血)器等塑料医疗器具通过非法买卖被制成纯净水桶、食品包装袋等案例的报道在社会上反响较大。2003年6月16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冲口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约束.疏通医疗废物回收,处理、销毁渠道,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医疗废物的签本概念   所谓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科研和教学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根据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医疗废物分类为:①感染性废物:指带病原性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手套、拭子、引流管、插管、一次性医疗器具等废物。②病理性废物:指被切除的人体组织、脏器、胚胎等。③损伤性废物;各种污染的锐器,如针头、手术刀、缝合针等废物。④药物性废物:废弃的药品、血液等。⑤化学毒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爆性的化学废物等。⑥放射性废物:如放疗、同位素废物。此外,还有废弃的各种医用气体瓶、压力罐等。   2.我国目前医疗废物的处理现状   目前,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是管理中的难点。残留有人体血液、体液的输血器、血袋、引流袋、血液透析器等医疗器具难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又不能完全毁形,既使空针、输液器能做到毁形,大多数医院采取的方法是碾砸或剪切,费时费力;若采用焚烧的方法,多数医院设置的焚烧炉难以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现行烟尘排放标准,特别是目前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愈来愈多,其在焚烧过程中产生二恶英等有毒害物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也是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大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较为规范,但中小医院、县及县以下医院、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较多;若使用填埋方法,虽然方法简便易行,但占用土地,产生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滋生病菌和寄生虫等,带来生态危害。   3.国外医疗废物的管理及处盆技术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可和接受了医疗废物的“梯次优先管理原则”,即第一位是减少废物的产生,第二位是尽量重复使用(如玻璃容器和不锈钢医疗器具经高温消毒后重复使用),第三位推行回收利用(如塑料制品经无害化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第四位带热回收的焚烧。同时,还遵循“谁污染谁付费”、“人类健康第一”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医疗废物产生量是医疗废物管理原则的目的,鼓励回收利用是管理原则的核心,人类健康和清洁环境是管理原则的结果。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国际上逐步形成了国家立法—行业指导—企业运营—环保部门监管的医疗废物管理格局。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医疗废物之前,焚烧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但焚烧产生的有毒害气体和物质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是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国际上新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高压蒸气法、电磁波法等非焚烧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对环境危害小,且运行相对简单,投资成本小,这为医疗废物的综合治理和无毒化资源回收利用找到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是医疗废物“梯次优先管理原则”的重要体现。非焚烧的资源化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菜烧技术,已成为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4.对医疗废物处置及管理的途议   医疗废物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对其实行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应以单纯终末处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应注重和强调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在保证安全医疗的同时,能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的,以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同时还应简化中间环节避免扩大污染,国家应要求生产一次性输血、输液器的厂家将产品包装箱加工成防水、防刺、防漏可再利用于回收使用过的翰血、输液器的容器,便于社会化的回收利用。提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非焚烧技术,有计划有指导的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垃圾处理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医疗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转运、储存到最终处置,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健康、生态、环境、土壤等安全。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暇乏,因此应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学会,吸纳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人才,研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技术标准,探讨废物减量、安全利用,编写培训教材、培养专业人才,使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逐步进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