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培训总结范例

宿管培训总结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协同育人;校园文化

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为更加真实了解学生宿区需求,掌握准确、详实的数据资料,提高宿区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校各部门的宿区协同育人功能,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个别访谈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分别从育人队伍建设、跨部门协作、育人形式与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宿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一、上海理工大学宿区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特点分析

(一)宿区队伍建设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753份,在学历层次方面,本科生有1488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4%;研究生有1265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45%。在男女生性别比方面,男生有1326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48.17%;女生有1427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1.83%。考虑到各校区间宿区管理手段的差异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问题,分别在军工路334号校区、516校区、1100号校区,以及复兴路校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如果发现身边同学情绪有异常,您会选择优先与谁沟通?”选择最多的是和本人沟通,占42.1%。接下来依次是与室友沟通,占28.37%;与辅导员沟通,占17.54%;跟谁都不沟通,占5.23%;与班级心理委员沟通,占3.34%;选择其他的占1.34%;与专业老师沟通,占0.87%。这说明宿区协同育人队伍还不够成熟,宿区后勤管理队伍、专业课老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高。问卷中“您认为宿区活动室需要哪些人或队伍管理吗?”其中选择宿管阿姨管理模式的占50.45%;成立宿管会统筹安排的占47.33%。学生除了接受以上传统的宿区管理模式外,令人欣喜的是,有40.65%的学生希望成立有偿的学生管理团队,即公开招聘楼层长、楼长等学生管理人员,加入学校宿区管理队伍中。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宿区协同育人队伍的形成和完善充满期待,这提醒我们宿区管理方法应摒弃原有固化思路,从“老师围堵”向“学生主动参与”方向转变,将管理队伍构成逐渐多元化,强调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形成教师指导、学生管理、人人自觉的新局面。

(二)宿区文化内涵建设分析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要做到文化建设与宿区管理相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的人性化理念较为缺乏。近年来,学校陆续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学生公寓,南校区六公寓被杨浦区评为“优质结构工程奖”。但是,其余的学生公寓,尤其是北校区大量被上海市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的学生宿舍,大多在基本设施方面不符合标准化要求。虽然后勤管理部门加大了宿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学校宿舍硬件有了普遍的提高,基本设施逐步完善,但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班级概念逐步弱化,而学生公寓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互联网社交方式盛行的时代,以年级、专业、班级为主要教育阵地的团学活动逐渐失去往日感召力,学生们面对面交流逐渐演变为线上交流,出现“网上段子手网下陌生人”的局面。据问卷统计,除睡觉时间外,上海理工大学有超过60%的学生在校时间是在学生公寓中度过的。作为青年学生互相影响的载体,学生公寓在高校育人责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分析,寝室也变成学生内心情绪倾诉、潜在心理危机预警、人际关系状况等极为重要的疏导途径和预警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宿舍平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受到感化。宿区协同育人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协同方式、认清当前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朝着提出的“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目标前进。宿区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生活和社交活动区域所在,宿区协同育人的实现有助于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塑造、优良学风的建设和价值取向、行为定势的形成。总之,宿区协同育人建设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高校各级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多方宿区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公寓楼内情况,力求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同时还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研究高校宿区建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才能更加科学地促进高校宿区建设更健康、更稳步发展,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高度关注与学生的互动,征集、消化、落实、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公寓工作层面的“供给侧改革”。

二、宿区协调育人的途径与举措方案

(一)宿区协同育人的队伍建设

1.宿区协同育人队伍的构成

2.宿区协同育人队伍各自职责(职责、分工协作)

(1)专兼职驻楼辅导员

现有的“三同”辅导员制度存在着责任不清、待遇较低和奖惩缺失等问题。应将“三同”辅导员转变为驻楼辅导员。驻楼辅导员是学生生活园区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工作更贴近学生、满足学生,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驻楼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直接领导,设立驻楼工作办公室,全面协调、组织驻楼各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专兼职驻楼辅导员都要加强培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危机处理的能力。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要求新进校的辅导员必须担任至少两年驻楼辅导员,同时在研究生中招募兼职驻楼辅导员辅助,确保一幢楼至少配备1名驻楼辅导员,1名兼职驻楼辅导员。作为驻楼辅导员,应承担以下基本职责。第一,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深入学生寝室,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切实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第二,调查研究,做好沟通。加强调查研究,搜集和反映学生对学校工作以及后勤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同解决。第三,安全稳定,协调管理。协同后保处、物业做好对宿舍的安全稳定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不稳定的苗头,遇园区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赴现场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第四,拓展阵地,注重功效。抓好园区宣传、教育、活动阵地建设,依托各楼栋学生活动室,依靠学生骨干队伍,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根据以上职责,驻楼辅导员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做好分管楼栋宿舍学生情况摸底、工作调研、信息备档工作。二是走访学生宿舍,督查宿舍安全隐患、学生纪律作风、寝室内务卫生情况,并做好情况登记。三是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深入学生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关注各类特殊情况学生在社区的思想生活状况,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和心理指导。四是对宿舍楼的突发事件首处、转介和上报。

(2)楼栋管理员

第一,负责学生宿舍值班、安全防范工作,对非本楼居住者进出本楼需检查证件,登记在册。第二,按学校规定按时开关大门,密切注意进出人员情况。对携带物品进出宿舍楼者要进行检查,办理登记,发现疑点立即报告。未经批准不得搬运各类家具等物品进出宿舍楼。第三,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值班时不准无故离开工作岗位。有事必须挂牌指出方向。

(3)安全巡查员

安全巡检员由保卫部门组织和派出,协同后勤、学工部门定期对宿舍楼内及寝室内人员进出、各项设施、安全隐患、违章用电进行排查,及时处置。此外安全巡查员应定期对学生展开知识宣讲,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用电、安全生活的意识。其具体职责包括政情巡查、治安防范、监督指导、风险排摸、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理。

(4)各学院辅导员

辅导员应每周至少走访一次宿舍,做好走访记录,记录表由当值楼栋管理员签字确认。辅导员需与楼栋管理员和驻楼辅导员保持定期联系,对学生在宿区的情况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谈话并做记录。研究生辅导员须同时对接学生和导师,形成信息反馈机制,从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业状况着手,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

(5)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是宿区生活的主体,也应成为宿区管理主体的一部分。以往宿区学生多是被管理、被检查、被督促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主观诉求及主体地位。宿区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依靠以下几支学生骨干队伍:寝室长、楼层长、学生自律委员会以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由各寝室成员推举产生,负责寝室日常卫生、作息、内部关系协调、对上联系等。楼层长分为楼长、层长两部分,分别负责整幢楼、每个楼层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学生自律委员会由学生自主报名、群体推荐、面试等环节产生,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的授权,负责日常的卫生和违章用电的检查,同时还负责楼宇间协调、文明寝室建设评比、宿区活动开展、学生活动室建设管理等工作。

(二)宿区育人的跨部门协同

1.宿区育人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宿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宿区育人工作的领导机构,并实施宿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相关工作的校领导组成;联席会议成员由党委(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保卫部(处)、后勤管理处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列席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日常工作由学工部(处)会同后勤管理处、保卫部(处)负责处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督促并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校办、学研工、后勤处、保卫部的联系与沟通,以便更好地对宿舍管理的问题进行对接,相互学习借鉴宿舍管理经验,共同研究探索新经验、新方法,建立一个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的宿区管理和服务模式。

2.具体协同方式

为了让联席会议制度在宿区落地生根,使协同育人有更好的抓手,每个宿区都应成立楼管(片区)团队。其职责是维护宿区正常管理秩序,加强宿区文明建设和安全保障。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力量。团队成员由楼栋管理员、安全巡查员、驻楼专兼职辅导员、学生自律委员会、楼区学生干部代表组成。楼管(片区)团队须明确分工职责,定期召开会议。虽然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但在共同执行联系会议工作安排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合作,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协同水平。在年终评优中,楼管(片区)团队以集体形式参与考评。

(三)楼管(片区)团队协同育人的内容与途径

1.安全整治

宿区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推销、防诈骗、防疫情(五防)。对于违章用电的处罚在《学生手册》中已经有明确规定,目前的问题是执规不严。可按照“宣传-自查-检查-严惩”的流程在新学期开展宿区安全大清查活动。第一阶段为宣传自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哪些物品为违章用电,如果被查将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了解并自行清理。对于新生而言,入学教育时,学院需安排讲座,解读《学生手册》及寝室条例中的重点内容,请学生签署安全责任书留存归档。第二阶段为检查阶段,由保卫处牵头,联合学研工、后勤处共同检查,完善检查记录及拍照资料的归类整理,为避免侵权及法律纠纷,所有流程都要合规依法。对发现的违章用电情况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处理。第三个阶段为常态检查,将宿区自律委员会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的联合突击大检查相结合,违章用电惩处进入常态化。一旦发现使用违章电器,将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分。当然,学校也应完善设施,在每层楼固定地方摆放洗衣机,并设置开水间等,方便学生的生活,从而减少学生在寝室违章用电。建议每层楼在走廊上安装公用不插电大功率吹风机,并且男生每四间寝室配一面梳妆镜,女生每两间寝室配一面。

2.卫生创建

第一,面向全校征集《内务整理标准》,评选优秀范本,修改完善后统一,依此作为卫生及安全检查的依据。第二,以现行的宿区自律委员会卫生检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卫生检查制度。第三,扎实推进文明寝室评选活动,扩大文明寝室评选结果的宣传和影响。第四,在综合测评中体现寝室卫生的内容,卫生检查差(一学期内两次获得黄牌)的寝室成员可以通过集中进行公益劳动的方式进行教育。

3.文明创建

(1)完善宿区设施,方便学习生活

现有的空置寝室可设立为学生阅览室,添置一些书籍和座椅等,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加装监控设备,便于阅览室的管理,并将其功能扩大为通宵自习室,满足部分学生在熄灯之后的学习需求。便民方面,可以由学生处牵头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每个阅览室安排1-3名学生值班,提供面包、方便面等夜宵服务,减少学生购买外卖带来的卫生安全隐患。为了宿区文化建设的需要,目前部分有条件的宿舍楼设有专题活动室,但是据观察利用率不高,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非本楼学生不得进入。宿区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宿区不仅仅包括宿舍楼,还包括宿舍的周边地区。应设立几栋宿舍楼共用的活动室,这样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管理方面可以设勤工助学岗位,由学生来自行管理。

(2)注重宿区装饰,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在学生宿舍楼道设立宿舍文化长廊,由各院(系)制作相关专业内容的喷绘画,张贴在楼道中。每层学生宿舍的文化长廊还包括消防安全知识、生活常识、箴言警句等方面的喷绘画,时刻提醒学生关注时事动态与社会发展,起到“寓教于景”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受到教育和激励。在宿舍楼一楼大厅内加装玻璃橱窗,展示该楼内学生的优秀作业,如工程制图、艺术类作品等,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表彰鼓励,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宿区还应注重“家文化”建设,打造温馨环境,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使宿区关系更加和谐。

4.活动开展

扎实推进文明寝室评选活动,扩大文明寝室评选结果的宣传和影响。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宿区活动,加强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打造具有上海理工大学特色的宿区文化。同时也使宿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考核激励制度

1.考核方式

自我考核:片区团队对年终工作进行总结,针对报告文案和当面报告情况进行打分。数据考核:所管理的寝室楼是否有违禁电器使用记录,是否有使用违禁电器导致跳闸记录,是否有情况未及时反馈导致突发状况处理不及时等,通过数据进行评分。学生考核:让所辖宿区学生对片区团队工作进行评价。

2.激励方式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2

1.壮大总部经济。积极主动服务好现有企业,开展好“企业大走访、服务大提升”活动,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助推企业在我镇得到良性发展,完成区级布置的个转企,企升规任务。进一步明确总部经济发展目标及路径,责任到人,实行绩效考核,谋求总部经济新成效,做大总部经济蛋糕,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2.加大招商引资。坚持把优势资源留给优质企业,以热情的服务、良好的环境,着力引进有实力、有财力的企业助力罗亭发展。按照“党建+招商引资”模式,组织招商小分队,积极外出招商,做好招商汇报、总结和招商服务工作。积极对接草花种植、七彩何坪亲子乐园等项目建设,争取项目签合同、开工建设。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进资任务。

3.强攻项目建设。采取一个项目、一位责任领导、一支队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办法,狠抓项目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快速推进岭南新户型、七彩何坪两个秀美乡村点建设,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罗亭秀美乡村建设亮点。

二、推进旅游建设,谋求产业发展

1.挖掘旅游资源。全面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列清单、建台账、促落实。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旅游厕所管理,优化登山游步道。培育特色品牌,以百事通、金峡谷、神农生态园为点,打造生态旅游线,以上坂关公灯、名山九里十八观为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线。挖掘现有资源,进行招商开发,积极推介安曹水库、红源奇洞群等现有自然景观,引进项目落户,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提升游客接待能力,重点推进七彩何坪亲子采摘业、岭口王家秀美乡村旅游点及天下名山民宿产业发展。

2.发展观光农业。持续推进千亩水生苗木和义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百事通·招宝生态农庄持续扩大温室大棚和特种畜禽养殖面积。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以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带动广大农民种植花卉苗木,产生品牌效应。继续扶持现有葡萄种植专业户做大做强,推广罗亭葡萄标识,举办葡萄节,打响罗亭葡萄品牌,积极扩大草莓、蓝莓、猕猴桃种植面积,建设南昌绿谷农业观光走廊,将罗亭打造成农业观光镇。

3.推进商贸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集镇向南安公路延伸段商业街。支持“店店通”平台的建设,加大对岭南电商产业村的招商,提升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成效。以“周三赶集”传统为媒,以周边居民生活需求为核心,丰富集市商品,加强集镇管理,加大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力度,大力整治集镇商铺出店经营行为,加强周三赶集日交易市场的管理,规范商贸秩序。

三、坚持监管并举,改善镇村面貌

1.完善特色小镇功能。完善集镇供水能力,大力推进安全饮用水提升工程,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全覆盖,对集镇到岭口王家约2公里集镇屋面墙面改进提升亮化美化,岭南新户型完成整村重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每年在先锋鲜花小镇举办两届花展,助推旅游业发展。

2.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点建设,按照“七改三网”的建设要求,改善农村农民的居住环境。以望得见山、听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目标,打造乡村特有风貌,推进岭南新村新户型基础设施建设及七彩何坪二期亲子乐园建设。对村庄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注重疏堵结合,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审批,坚决打击违章搭建,提升农房建设品位。继续跟进天下名山民宿项目,为下一步秀美乡村民宿建设做足准备。根据现有基础设施,添砖加瓦,为义坪田园综合体建设奠定基础。大力推进绿色价值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微缩示范样板建设。

3.常抓环境整治不懈。进一步整合综管办、城管执法中队和社区功罪队伍力量,打造业务素质过硬的市容管理队伍,用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实现集镇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市场交易繁荣有序、路面整洁畅通有序、市政维护及时有序,全面杜绝僵尸车乱停乱放现象。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倡导清洁环保农村生活,增加农村清扫、垃圾拖运频率,进一步改善全镇人居环境。

四、抓好民生实事,谋求民生福祉

1.推进民生实事。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严格按照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现行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规范低保审核审批流程。继续做好全镇居民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持,低保、医保、社保、廉租房(公租房)申请等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创新成果表达,留白机制探索,发展模式创新

为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开展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创建工作,并出台《福建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莆田市常太镇马院村凭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村庄发展基础成功入选。本次规划拟借马院村的试点机会,为全省革命老区村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及乡村振兴的路径,并通过对《指南》提出的相关理念和要求做出深入实践,为《指南》后续完善工作及各部门的村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进一步深化建议。

1马院村现状基本情况

1.1现状概况。1)闽中地区革命发源地。马院村位于莆田市常太镇北部山区,距镇区17km,距市区1h车程,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中渡里游击区的发祥地和根据地,目前依然保留着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旧址等诸多红色遗迹,并且流传着“菅茅藏伤员”“叔公侄女护送电台”等红色故事。2)莆田市美丽乡村样板。近十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带领下,马院村以各类型政策补助、各阶段村庄试点为契机,有效整合移民、水利、住建、资源等多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服配套、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上下功夫,目前已成为莆田市美丽乡村样板,但是离乡村产业造血,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1.2存在问题。1)上版村规无法有效指引和管控村庄建设。由于上版村规在技术上缺乏多规合一,规划用地与各部门规划存在较大冲突,规划项目大部分无法落地实施,加上村规成果过于专业,非技术人员无法看懂使用,导致实际建设与上版村规脱节,村庄违建无法直接以村规为依据进行认定与管控。2)产业发展基础退化,乡村旅游造血能力不足。截至目前,马院村户籍人口1134人,常住人口不足1/3,劳动力流失加上人口老龄化造成乡村产业发展基础退化,农用地实际在耕面积逐年减少,资金来源单一导致旅游项目推进缓慢,导致乡村产业造血能力严重不足。3)闲置空间增多,新增地受限,违建情况普遍。从二、三调对比情况和入户调研情况来看,一是村民离村不退宅、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导致房屋闲置情况较为严重,但大部分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厝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多;二是村委会、小学、幼儿园、幸福院等公服设施,空间利用率逐年降低;三是从目前多规衔接来看,可供给村庄产业发展、村民分户建房的新增空间极为有限,导致各类违建情况普遍。4)建设主体、资金来源单一,发展模式很传统。从村庄发展路径来看,马院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部门的专项补助,建设项目由村委策划并全权统筹,主要以基础设施、公服设施、环境整治项目为主,村民无法从中参与并得到收益。旅游项目回报周期长,前提资金投入较大,政府财政资金无法长期保证,村委缺乏运营经验,城市资本、人才受制于农村制度很难流入。所以采用单一资金来源和建设主体的发展模式,是制约马院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2村庄规划编制特色和经验

2.1创新规划编制、成果实用表达。2.1.1坚持村民主体、多方积极参与发挥省规划院综合院的优势,整合院内的城规、土规、市政、园林、建筑、文保等专业,组建强队分工协作参与编制。规划前期入户调研摸清村庄底数;方案编制阶段坚持村民主体,协调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成果报送阶段,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政府网站、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保证规划成果能够实际反映村民需求、能够服务社会资本投资村庄,能够有效指引和管控村庄各项建设。2.1.2强调多规合一、边界刚性管控利用三调成果,结合多规合一,按照“总体布局不变、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核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一般生态区、一般农业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农业空间;通过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村域生态及农田质量;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弹性的原则,划定发展留白区并确定村庄发展边界,综合构建全域国土空间格局,落实空间全域管控。2.1.3编制成果实用表达满足多方需求本次规划采用“管理版”与“村民版”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成果编制,“管理版”成果进行数据标准化入库,供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及村庄管控、项目审批使用,“村民版”强调规划图则式、表格化表达,村民可读懂规划、村委可执行规划,可作为社会招商手册,供项目投融资测算使用。

2.2对“留白”机制做深入实践探索。《指南》将规划留白分为“规划用途留白”和“机动指标预留”两种形式,本次规划对该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地方实践。2.2.1“规划用途留白”探索实践1)定义。规划用途留白即存量留白,定空间,不定用途的留白。2)划定目的。计划对该类型留白区域进行重点管控,对合法建筑空间实施存量盘活;对违建建筑列入村庄整治年度计划,实现村庄减量规划;对该区域进行严格执法并强调用途使用管制,为乡村产业振兴留住发展空间。3)划入原则。重点将现状集中连片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厝,计划植入产业项目但近期无法征用的现状用地,空置情况和一户多宅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划入留白地。4)管控规则。根据留白用地内建筑物、构筑物情况,按实地留白用地和规划留白用地加强分类管控。对于无建筑物、构筑物的实地留白用地。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实施临时绿化并挂牌公示,“以绿看地”,严格管控。对于存在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划留白用地。各部门应加强分类管控,具有历史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厝予以重点保护和利用;合法建筑予以保留,但是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或进行改扩建;对于一户多宅、超标建设等建筑,分年度并纳入旧村整治计划。做到“违建建筑清零”,“合法建筑”由农村土地合作社统一持有。5)使用机制。使用该类用地需遵守建设规模总量不增,布局更优化,用地条件更加合理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借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经营权流的方式进行持有。该类用地需匹配原建筑规模指标与留白地捆绑进行报批,待建设项目审批时最终明确规划用地性质。6)调整机制。规范留白地调整优化程序,留白地调整需编制调整优化方案并组织评审论证,由市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备案。后续鼓励村委继续增加留白地用地规模,将“村庄整治提升”项目用地,中短期内无明确实施计划的地块及时划入留白用地。2.2.2“规划指标预留”探索实践1)定义。规划指标预留即增量留白,定指标,不定空间。2)划定目的。在村庄规划预留5%的建设用地指标,满足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暂时无法明确未来具体位置和规模的用地需要。3)使用机制。建立机动指标预留启动机制,针对以上用途需求方可启动,需在村民集体决策同意后,开展用地需求和选址评估,并根据法定程序征询专家意见,规划审批及报备。

2.3强调文化传承,留住红色记忆。本次规划结合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要素,因地制宜提出革命老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规划对闽中革命游击旧址、牛鼻山避难点旧址、原闽中革命游击战驻地等进行修缮和恢复,进一步建设闽中游击区革命教育培训中心,深化党史、国史的学习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大讲堂等文化项目,传播马院红色文化精神;乡愁记忆方面,规划最大限度保护古祠、宫庙、古树、古厝等特色要素,提出管控和再利用的措施,作为村庄标志性空间或节点进行打造。

2.4挖掘文化优势,产业特色发展。本次规划提出马院产业发展应以红色文化体验+绿色生态旅游为主,并设置红色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忘忧谷生态旅游景区三个分区,策划包括重走红军路、游击战体验园、闽中游击区革命教育培训中心、红色民宿等项目。近期重点围绕团建培训、红色体验做文章,策划“上一堂红军课、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餐红军饭、看一场红军电影、住一次红色民宿、扛一次红军枪”等一系列红色体验类项目,通过红色文化吸引游客来马院,以红色旅游助推马院的特色保护,逐步实现马院村产业振兴。

2.5发展模式创新,争取资金支持。1)探索“集体入股、公司打包运营”的发展模式。a.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村民当上股东。b.利用合作社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c.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运作平台,引入社会资本盘活乡村资产,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和专业性服务团队,谋划乡村振兴。2)争取各类、多方资金支持。a.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继续利用各类村庄试点机会,争取各类政府专项补助;b.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包括旧村整治、生态修复、农田整理等),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初期资金杠杆;c.积极争取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应积极为本地“三农”服务,确保农村集体能够依法合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d.利用各类回报型项目及租金减免等方式,主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3对村庄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本次规划通过对《指南》提出的相关理念和要求做出深入实践,为其后续的完善工作、各部门的村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1进一步优化编制指南。1)出台“留白”机制管理办法,保证“留白”机制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争取2035年前实现实地留白,违法建筑地物上清零、合法建筑经营权归集体所有。2)提高农用地、林地使用的兼容性,以满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功能的植入,并保证农业配套设施、乡村文旅设施能够合理合规的落地。3)放宽对公服配套的类型和规模要求,新增对现有公服设施再利用的兼容性指引,鼓励能够刺激产业造血、保障民生的经营类项目配套入驻。4)放宽对人地预测的强制性要求,新增对一户多宅、存量用地的摸底、管控、盘活内容,后续才能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留足发展空间。5)鼓励地方对村庄管制规则进行各自探索,建议将村规民约一并纳入到村庄管制规则中,后续作为乡镇、部门管控村庄及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德育

一、引言

准军事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精细化著称,符合中职学校安全稳定、以德立校、从严管理的需求。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倘若把军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作为借鉴,并与本学校管理理念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标准更高的良好效果。学校德育管理各部门联动,形成紧密的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后,使得管理更规范、更有效,得到的直接效果就是寄宿生的纪律性更强,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准军事化管理对学校、对学生本身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展开,在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过程中,准军事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管理、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提炼总结一套适应中职学校实际的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办法及学生行为规范标准,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二、准军事化管理运行策略

(一)管理制度。本课题拟通过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来推行的一套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进行整理研究,如:《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内务卫生管理制度》《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物业管理制度》《南宁三职校宿管员、教官值班制度》等。通过总结归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弥补管理漏洞和制度空白,将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编。

(二)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办法。本课题拟研究中职学校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当中,如何执行多层管理模式:即物业教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学工处和专业部管理、家长管理等管理模式。在运行模式中开展。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根据职业化要求进行新生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培训、寄宿生管理培训、内务卫生培训、军事训练等。2.每日规范按照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早出操、内务评比、晚点名等;3.每周一清每周五进行宿舍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4.半月一检每半个月定期进行安全和公物检查;5.每月一会按照企业要求,按量化评分标准,每个月进行星级宿舍评比,评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次奖项,不限宿舍数,达到要求即可参评,并设有奖品,全面激励寄宿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6.每学期评优每个学期评出优秀舍长、十佳寄宿生。

(三)寄宿生行为规范养成。培养寄宿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提高寄宿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学校的纪律管理、食堂用餐管理、各种集会活动管理等,从而规范寄宿生的行为:内务卫生管理。按照军事化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与寄宿生早出操、晚点名等纪律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作息。

(四)总结了准军事化管理框架内的学校“三范管理”德育品牌。1.开展专门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1)“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训练化教育活动。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对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一日行为进行规范性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安排生活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并按质按量完成相应的任务。(2)“三范管理”常规化教育活动。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在南宁三职校“犇”文化核心引领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文化,营造富于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打造“三范管理”德育名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落实全体师生“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的“三范”管理要求。其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对教师的“三范”管理。主要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及自我研修的提升力度。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学规范,要求上好规范课;中年教师做示范,以敬业奉献勇于挑重担精神感召青年教师;老年教师立模范,为青年中年教师树立辛勤耕耘的模范作用。其二,对学生分年级进行“三范”管理教育。一年级“学规范”。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校把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行为文化教育重点,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规范行为,正身行义,端正做人的态度和原则,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勉,塑造品格,引领学生迈好人生的脚步,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达到“养正心以成大德,具匠心以炼才识”目的。二年级“做示范”。经过一年级“学规范”立规教育,引导二年级的学生把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体落实到学习和一言一行中,在德、智、体、美、劳、技方面为低年级学生作榜样,形成“一年级学规范、二年级做示范”常态固定化的学习教育模式。三年级“立模范”。三年级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精心雕琢的精神,成为“能工巧匠”,成为“行业精英”,为一二年级学生树榜样、立模范,以榜样模范典型力量感召一二年级的学生,加深在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2.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融合渗透于学校日常活动中(1)将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内容延伸为在校生一日常规,并形成相应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在校生仪容仪表、出勤、行为礼貌、劳动卫生、上课纪律、操作课规范等进行制度规范和每日检查,由寄宿生管理成效影响到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2)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课堂活动。①早训课系列。班主任根据专业设计不同的早训课内容。如站姿训练,酒店服务类学生练习礼仪站姿和引导手势;烹饪专业学生练习刀工站姿;汽修专业学生进行蹲姿训练。早训课内容结合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训练效果明显。②主题班会系列。每年学校根据教育阶段和德育工作安排,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相应主题班会教育。如新生入学心理团辅、学雷锋教育、洒扫应对教育、我们的节日教育、感恩教育等。3.构建了寄宿生管理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实行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模式,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正常运行。准军事化寄宿生管理机构图如下:如图所示,学工处是学校负责德育管理的部门,寄宿生管理归口学工处统一组织。形成了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的三级直管和学工处——专业系部——班主任的三级直管模式。最终的决策和评价部门在学工处,统筹全校德育管理工作。无论是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哪一个层级发现问题,都会直接反馈到专业系部和班主任处,接着再形成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教官五方联动的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反馈,最后形成良性循环。(1)形成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作息时间、早出操晚点名、用餐及午休、宿舍内务卫生标准、仪容仪表规范、寄宿生请假制度、寄宿生违纪处罚条例等一系列内容体系。(2)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目标体系。针对准军事化管理内容,形成了目标管理体系,如内务卫生管理细则及标准、仪容仪表标准等,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目标体系,达到守时、守纪、守规、守法、懂礼、润德的最终管理目标。(3)形成了学校德育管理运行模式。以“三级直管、五方联动”为基础,在准军事化实施过程中,推行“多层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形成一张层级交互、家校一体的联动网,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与企业层级化管理模式相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层级化管理,遇到问题逐级上报,逐层解决。(4)构建了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模式。物业公司和教官考核方面,有加薪升职的评价体系;在班主任评价方面,有校级、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校级至区级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宿舍方面,有五星级宿舍、十佳寄宿生评比等一系列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带动学校德育队伍向前发展。(5)打造了学校德育管理“三范”品牌。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标准的贯穿学生中职生涯三年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响当当的管理品牌。多次获得《南宁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4.准军事管理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效益(1)思想影响上,深刻影响了师生的德育观。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在学校近十年的探索、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操作实践中,教官、班主任、德育干事等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方法、活动教案集。带动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涌现出一批骨干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为学校德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3)科研方面,形成了准军事化管理的系列制度、视频、论文集、教案集等,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及一批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推动了学校科研氛围、培育了学校科研力量,项目组成员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提升了科研水平、提升了个人职称、获得了多项教育教学荣誉。(4)社会关注度上,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有正面意义,学校德育管理品牌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职业学校被社会更多的了解和接受,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得心应手、自信自强,获得企业、社会的良好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慧蕾.浅谈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2015(9):165.

[2]曹艳艳,曹俊.基于准军事化管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导报,2013(8):65.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5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寝室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性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优良学风的培养等作用巨大。

关键词:

育人功能;寝室文化;校园文化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元素解读

1.寝室文化的含义

寝室文化形成于性格差别的大学生冲突及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应包含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习惯,是三者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内容涉及寝室行为文化、寝室物质文化以及寝室精神文化等相关内容。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性格塑造以及人生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学生除上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他们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寝室。因此,这个临时小集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大学生寝室文化。

2.寝室文化的特征

第一,感染性。感染属于心理层面的内容,指个人不自主、无意识表现出来的顺从。人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群体所影响。研究发现,感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观点、认识以及行为等,而感染性会通过情绪、心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大学生寝室文化是寝室中各成员情绪、感情相互交流后在心理上产生的认同,它对大学生的行为、观念及思想均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二,倾向性。倾向性相对较为抽象,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判断,对他人进行模仿、遵从,进而实现行为或看法的统一。换言之,群体意识经心理系统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作用,使个体的行为方式与外部特征较为一致。例如,在同一寝室中的学生有着相似的爱好及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这是寝室成员交往结构倾向性的外在表现。第三,动态性。大学生受社会价值观念、文化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情绪、心理等层面上受外界影响容易发生改变。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点容易转移等,正体现了寝室成员交往结构的动态性。第四,潜在性。寝室交往对个体成员的影响是通过寝室文化中的物质环境及精神氛围缓因素的慢慢浸染形成的,而非借助条例、纪律、制度、规章等一些硬性标准来实现。大学生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内容,虽没有强制性,但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极易引起个体情感上的共鸣,无形之中感染个体,最终产生一种内在、自觉的推动力。

3.寝室文化的类型

研究发现,大学生寝室文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习型。在寝室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放松休息,还可以研究学习。二是信息型。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发达,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希望更好地了解社会。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寝室中自然少不了各种信息的交流。三是娱乐型。大学生除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外,还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四是艺术性。寝室中有时还会进行一些艺术交流活动,如美术、音乐、集邮等一些活动。

二、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1.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控和教化功能

“文”与“化”最早见于《易•喷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社会的伦理道德等。这段话的大意是,观天文可以明察天道自然的变化,观人文可以教化天下,使人明伦知礼。很显然,我国古代“文”与“化”从一开始联用就十分突出其文明教化的功能。文化可以使一个社会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员,在同一种文化氛围中得到相同的教化,从而产生相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相似的行为习惯以及相同的民风民俗,这样的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心灵相通的亲切感,容易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文化可以使人明是非、辨善恶,形成全社会认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所以具有调控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环境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寝室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地。因此,加强对寝室文化构建的探讨,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寝室氛围好坏关乎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人格的形成。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也谈到“生活即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2.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良好的寝室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调节情绪的作用,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经众多心理学者研究发现,个性是否健康与人能否进行健康的交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心理越健康,与人交往的积极性越高,越符合社会的要求。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认为,当一个人的个性越成熟,和别人交往时的关系也越融洽,并且交往期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对别人的缺陷及不足表现出较好的容忍,并富有同情心,具备给人亲密、关怀以及温暖的能力。第二,良好的寝室文化能使成员之间相互激励与帮助。寝室风气会对成员产生影响,而且不同的寝室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如果精神面貌比较积极,则能促进寝室各成员不断进步。第三,良好的寝室文化能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一个寝室的大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地区,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同时,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也不尽相同,然而大家均能很好地相处,表明不同文化背景在寝室中进行了融合。因此,从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层面分析,寝室文化体现出它的协和性及相容性特点。

三、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方法

1.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从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寝室文化观念和充分认识寝室文化氛围在教育感化学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开始。要在大学生宿舍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在大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大学生有亲切之感,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管理者的信任,积极配合管理者的相关工作,耐心听从管理者教育与引导,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提高管理者思想教育和管理水平,要从方法上下功夫。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不好的方法则适得其反。管理者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就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并取得实效。鉴于此,需要重视宿管队伍的建设,选拔那些愿意从事宿管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可塑性强的人担当这项工作。同时,与学生管理干部建立起联查联检的工作机制,采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的方法,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安全、文明行为等负责。建立对宿管的培训交流机制,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除了加强教育管理之外,还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互动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2.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

首先,注重建立与完善宿舍的各种规章制度,如评比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尤其应组建一支以学生会干部、宿舍管理人员为主的巡查队伍,定期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并对其进行规范。其次,注重学生宿舍各项工作的检查及评比工作,促使寝室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每学期评比文明寝室,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确保良好品德及学风在宿舍管理中得到落实。再次,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和评优、入党、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挂钩,提升寝室表现在个人评价中的影响作用。

3.实施大学生公寓“小三进”工程

(1)构建并运行大学生公寓“小三进”工作机制,鼓励学生社团、党组织以及辅导员实时进入宿舍办公。尤其应实施辅导员进入宿舍办公机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了解学生行为及思想,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宿舍的开展,提高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及教育管理的针对性。(2)鼓励党团组织建立基于宿舍的小机构。注重党小组宿舍的构建,设立党员示范床铺;明确标出学生会干部及党员所在床位,以给其他学生做好示范。通过这种示范作用可激励学生做好内务,推动宿舍文化建设。(3)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在学生宿舍中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每栋宿舍的大学生都能有机会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以社团为中心相互交流、共同参与活动,营造活跃的宿舍文化氛围,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达到美化、净化宿舍环境的目标。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风险社会;危机;危机管理

自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就开始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度。根据国家数据网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在1999年为159万,2009年为639万,而到了2018年为790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且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可以进入高校。这就导致我国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得日益错综复杂,高校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特别是高校的安全管理。加之近年来我国高校频发安全事故,更加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研究高校的危机管理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师生的安全起着极大的影响。

一、风险社会的含义简析

“风险社会”这个概念是著名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提出的,它是工业化、现代性和全球化发展的产物。针对“风险社会”这个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定义有所不同。以劳(C.Lau)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认为:“风险社会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出现了其他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吉登斯认为:“所谓的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征,它是现代性的一种后果。”虽然对风险社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我们总体可知作为工业化、现代性和全球化的产物,现代风险不仅有着全球化的趋势,还有着不可感知的特征。正如贝克所说:“今天,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而文明的风险一般是不被感知的,并且只出现在物理和化学的方程式中。”

二、风险社会背景下高校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较为薄弱

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说,科研水平与自己的前途直接挂钩,特别是对一些工作在二、三本学校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学校大部分的精力和投入都体现在对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上,相比之下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则缺乏一定的重视。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另外一个家,而家无疑是安全的、无需防范的,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下,势必会产生松懈的心理,进而导致安全意识的缺失。

2、高校安全保障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的安保力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一些民办高校中这一现象更是明显。在人员分布上:高校的安保力量主要是由保安和各个宿舍的宿管人员组成。在保安方面,传统的观念认为,所谓的保安就是身体强壮,满身肌肉人员,因此很多安保人员都是非专业出身;而在宿管安保方面更是不用说了,大多数是由老龄人或者退休人员组成。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原有的安保人员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高校的安保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强劲的体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这些条件的缺失,也是造成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3、高校危机管理主体单一

目前各高校的危机管理主体主要是以各级领导为主,安保力量为辅。当危机发生后,以高校的力量很难对危机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处理,包括在危机恢复阶段,高校在各方面都呈现出“无能为力”的状态。因此,仅仅依靠高校单一力量来实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恐怕很难做到。

4、应急决策不科学和应急预案过于滞后

(1)逐级上报,错过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由于危机具有高度的时间紧迫性,因此当危机发生后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不然可能会引起其他“连带效应”,造成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危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些决策者在危机发生后怕因为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并没有立即做出应急应对。而是采取逐级上报的措施,这样一来不仅会“贻误战机”,反而还会为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时间。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2)应急预案过于滞后。尽管很多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危机应急预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由于管理者在预案制定时缺乏弹性以及应急预案本身并不能完全预测到突发事件的所有情形,有时会导致应急预案无效的情况。这时应急预案就可能会成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因此,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预案内容缺乏弹性都是造成我国高校危机管理陷入困境的原因。

三、风险社会背景下高校危机管理的对策

1、加强高校师生的危机管理意识

正如乌尔里希•贝克所说:“在风险社会中,对恐惧和风险的处理成为必要的文化资格,而对这种它所要求的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育制度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危机管理的主体,各级领导者首先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其次对教师人员进行危机管理方面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只有实行这种自上而下的措施,才能真正地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

2、加强高校安全保障队伍的专业性

高校安保人员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针对安保人员专业素养低下的现状,笔者认为首要的办法是从根源上改变,即首先从人员招聘开始。在安保人员招聘这一方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把关”,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层次化的人员招聘。同时提高安保人员的准入要求,确保在专业素养这块过关。其次是人员培训这块,高校可聘请知名人士对招入的安保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再次,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树立榜样;针对工作中失误的安保人员要给与相应处罚。只有实行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在确保安保人员的专业性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

3、建立主体多元的危机管理机制

高校校园危机管理涉及的范畴比较广、管理难度较大,若仅仅依靠高校来开展工作,以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现状,恐怕并不能够全面地应对危机。因此,需要建立多元主体的危机管理机制,即以政府、社会组织、学校进行协同管理的三者联动机制。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各方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实现以政府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指导、社会组织为辅、学校积极参与的“铁三角”关系。这样一来就能促使各方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避免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三方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

4、加强临时决策的科学性和避免预案的“鸡肋效应”

(1)加强临时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决策是将危机风险降到最低的前提,由于危机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即使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也不能确保危机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在设置危机管理机制时,应该创立智囊团团队,为危机临时决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2)避免预案的“鸡肋效应”。为了避免实施预案时陷入“鸡肋效应”,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不同的备选方案。在针对某一可能发生的危机而制定预案时,要尽可能多地制定“子预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危机进行全面的预备。②预案要具有灵活性。在严格实行应急预案的当中,如果发现预案的某一程序或阶段并不能完全适用当前的危机状况时,管理者应该果断跳过该程序或者该阶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③预案要不断修改、调整。当危机来临时,管理者应该根据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危机发生的程度和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红.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高校应急危机管理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郭浩,李兰英.风险社会的刑法调适——以危险犯的扩张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2(04)

[3]王宏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

[4]梁润.多校区高校安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7

1引言

宿迁市宿城区是1996年随着宿迁市的设立而成立的中心城区,2009年宿城区被列入全省集体林改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的主体改革,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林改涉及到17个乡镇(街道),184个村(居),12.87万农户,通过“均股均利、集体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3种改革方式,依法明晰产权1.07万hm2,发放股权证书集体1337份,个人57436份,完善林地承包合同418件,新颁林权证2523宗,面积0.88万hm2,林木确权率和群众满意率双双达到99%以上。

2加强宿城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广泛宣传,组织推动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林业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央领导多次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制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此次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是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而且要求在林业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其意义将远远超出林业本身。同时站在农民的角度、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站在物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改革很激动人心,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发展林业、建设林业的积极性,给林业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发展空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宿城区就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林改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了专门会议,多次到基层进行专题调研,做好政策储备。区林业主管部门就林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讲政策、重现实,听民意、促发展,保稳定、出成果”的具体指导意见,成立了宿城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原区长李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及时解决林改配套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区政府制定了林改实施意见和具体操作办法,并与乡镇、街道签定了林改工作责任状,安排林改专项经费25万元。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宿城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宿城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操作办法》,作为全区林改的指导性文件。各乡镇街道分别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并相继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全区林改工作,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落实专人,分片包村,确保林改工作干部、经费和政策三到位,将林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奖惩办法。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宣传车、《林改快报》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林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等,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改革,为林权改革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2.2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作为全省林改试点县,为稳妥推进本区改革,去年7月份在洋北镇张庄村等村先行试点,主要采取4个步骤。(1)区分管领导带领林改办人员深入试点村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林改方案。(2)公开公示林改对象和内容,即对试点村各类林木摸底排查统计,分清类别,把林改对象予以公示。(3)召开村民大会对集体林地改革内容、林改方式等进行讨论确定,林改办和乡镇业务人员全程参与指导监督。(4)确权发证,对于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改革方式林地实行确权,做到面积准确、权属清查、产权明晰、股份到人。在总结验收阶段,对照林改要求,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验收。我们通过公开透明,依法运作,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充分享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林改试点工作非常顺利,群众也非常满意。试点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难点,确定重点,10月份林改工作在全区推行实施。

2.3分类指导,有序推开为确保全区所有集体林地改革到位,针对不同乡情、村情和农民对林业依赖程度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林改方法。

2.3.1均股改革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林地林木所拥有的初始产权,保障农民收益权。按本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此次改革时,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或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或户代表)认可的人口,将每宗林地、林木以平均的方法进行折股,确定出股权总份数和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享有的股权。罗圩乡、埠子镇等乡镇根据2/3以上村民意见同意,本着稳定和谐、群众满意、生态安全原则进行改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组集体林地一次性按二轮土地承包时总人口,均分到人。

2.3.2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根据生态受保护、集体经济能壮大、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原则,对沿路的绿色通道、沿河湖的生态公益林,引导村民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时确定为集体统一经营方式进行林改。其净收益,可保留不高于20%作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要将扣除公积金后的剩余收益,不低于70%按股权分配到人,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中扬镇针对五西保庄圩大堤总面积较小、生态防护要求高,不宜平均分配到人的实际情况,在征得95%以上农民代表同意,对五西保庄圩大堤树塘经营权以每塘口100元进行拍卖,经营期限60年,不仅解决了一些纠纷,而且保证了按季节高质量造林营林。

2.3.3家庭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将原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户,林改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组集体林地一次性按二轮土地承包时总人口,农民人人分得集体林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营林积极性主要是对在二轮土地承包时,应以家庭联产承包形式均分到户而分的,本次林改利于均分和林业生产的,采用此种方式。龙河、埠子、中扬等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和2/3以上村民意见,本着稳定和谐、群众满意、生态安全、上级认可的原则,实行个性林改。洋北镇等乡镇对路旁、沟旁、农田林网等四旁林木进行承包、只确定林地长度,不确定具体宽度,只确定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不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既保证了公益事业随时用地,也保证了“非耕地全覆盖”,并增加了农民收入。

2.4齐抓共管,大力推进

2.4.1加强指导督查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体操作中,我们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增挂乡镇林业站牌子,将林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人,明确每个村居3人以上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林业部门牵头主抓,纪检监察、宣传、发改、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强大合力。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督查组明查暗访,重点对民主决策、堪界发证、矛盾调处和归档立卷等重点环节进行督查。

2.4.2村民会议决策坚持把林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来抓,无论采取何种林改方式,都以村组为主体,让林农唱主角,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阳光操作、民主决策,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政策落实的公平、公正、公开。#p#分页标题#e#

2.4.3加强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谁造林,谁所有;新造林,保成活;成活林,重管护;股权林,可流转”的长效营林管护机制,森林公安和林政部门严管毁林、盗林行为。改革森林采伐管理方式,实施森林采伐限额计划管理,对非规划林地采伐实行简化审批手续,随时申请随时审批,不受采伐限额限制。

3宿城林业生态发展成效分析

3.1林地面积显著增加林改确立了农民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林改后农民造林护林自觉性普遍提高,管林、护林、造林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林农对林木精心呵护,大胆投入,充分利用荒地、沿河、沿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庄台四旁等隙地,采取科学方法多品种、多规格栽植林木,造林面积持续增长。有的农民干脆吃住在自己的林地里,“看好自家的地,管好自家的树”,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由于农民植树热情高涨,2010年、2011年全区分别新增造林228万株及210万株。

3.2林业收入显著提高,集体经济得到增强通过林改,一方面使林农营造林得到法律保障,实现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大幅度增加来自林业的收入。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规范流转、让利于民,树林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林农从此走上了增收致富路。由于机制灵活、管护到位,广大农民营林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83%,人均涉林纯收入达12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5.3%,林改还扩大了农民的就业面,全区从事林业的经营的人数达2万人以上,是林改前的3倍。另一方面,抓好村集体林地的统一经营管理,正确引导林农交纳林地使用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体现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3林业加工发展迅猛林改也促进了全区林业产业发展迅猛,以林地经济为主的产业值达到25.24亿元,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890余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2家,年产值35.9亿元。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以经营林木为主的“经济人”队伍,年收入达1.3亿元。林菌、林菜、林禽、林鱼、林蟹、林花、林粮等高效林农复合模式,年产值2.15亿元,林农真正尝到了林业快速发展的甜头,得到了实惠。

3.4林区社会更加和谐

3.4.1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林改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的土壤,有效杜绝了村干部“暗箱操作”,乱卖林、乱花钱的现象,涉林腐败得到有效遏止,村干部与群众一起承包林地,一起致富,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4.2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林改是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活动,使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

3.4.3促进了乡村公益事业发展不少村把林改收入用于乡村自来水、道路、绿化、电气化等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分林到户,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升。治安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

宿管培训总结范文8

(一) 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二、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具体做法:

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我们应做好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教育,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1.无课时间的安全教育管理。学生通过课堂形式在校开展学习活动,而无课时间多数处在管理游离区。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安全教育务必落到实处、细处;实施离校告知手续;加强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可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宣传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知识,杜绝安全意识隐患;完善学生信息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2.学生晚归管理。通过板报、温馨提示宣传单、横幅、谈话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晚归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晚归存在不安全因素;班级设两名安全员定期对本班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和登记;组织系学生干部对所在系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并统计上报系部按规定及时处理;实行定时进入宿舍区刷校园卡门禁制,加大物业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网上公布晚归名单,学院对晚归学生及时教育和处理;定期收集学生晚归证据。

3.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导;组织者制定的活动策划案必须包含安全预警方案(尤其是涉及竞技类、体育类等活动),组织者针对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系数,判断是否开展相关活动;活动中负责人及组织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提醒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冷静沉着处理,启用应急预案并上报领导;活动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日后推广运用。另外,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学校官方微博、讲座、主题班会、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普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安全意识。针对《学院每月安全教育工作要点》中各月的安全工作要点:六月根据学院大二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的情况,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引导内容;九月着重地震、消防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教育;十一月针对大三学生需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宣导。

4.校外住宿管理。主要措施有:1.把好学生外宿申请审批关。按照学院学生手册办理审批手续,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其上签署承诺;审批表格的家长签名和联系电话务必属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2.开展外宿学生安全培训会。召开外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外宿学生学习《外宿学生安全事项告知书》并签订安全协议书。3.加强外宿学生后期追踪管理工作。做好纪律表现登记,及时处分违纪外宿学生。如旷课达20节(含20节)以上的,取消外宿资格。4.及时与班级信息员了解外宿生情况。建立外宿生联系花名册,详细记录外宿生信息。5.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未经审批办理而私自外宿的学生。

5.节假日的安全教育管理。明确节假日范畴,同时节假日内也应做到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假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重中之重,通过班会、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图片展示、案例解读、拉横幅、做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应急救援办法。第二、假中及假后做好管理工作。1、做好留校学生的统计工作及离校学生的登记工作,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2、加强节假日的值守制度,加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留宿他人,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3、收假时召开班会,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并联系未按时回校学生的家长。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