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自我总结范例

施教自我总结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1

1.1加强教师的垂范引导

加强教师的垂范引导,是养成教育的有力促进。“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以身为教,是教育工作者以自身风貌示范学生,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当前,有的老师上课迟到、照本宣科的不良教风已经对学生造成了一些影响,一些学生因此缺乏对课堂的认识而变得对课堂失去兴趣。因此,学院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严格要求老师的教风。例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就制定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师重教爱生十条规范》,要求老师要“学为人师,以德立教;行为示范,严于律己;通专并重,应用为先;教案课件,精益求精;上课规范,讲授严谨;因材施教,启发互动;严管课堂,讲评作业;辅导答疑,诲人不倦;指导成长,引导实践;信任鼓励,真诚关爱”。这样的规定可以更好地建好、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学院还可建立对老师的评教体系,由老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即:学生)对老师的行为规范进行评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规范”的实施和落实,更加强了老师在学生优良习惯养成中的行为示范,也可让学生在给老师评价的时候结合自身进行总结。

1.2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有力形式。长期以来,老师的教育一直是主导教育之一,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集体生活下学生的相互影响也很重要。建立优秀学生的先进作用和模范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年纪相近,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很相近,因此,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影响不会有明显的“代沟”,同时,诸如模范宣讲的形式可以改变长期以来老师单方面的“啰嗦”,而同龄人的视角和出发点,更利于学生接受,更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教育,从而号召和感染其他同学向模范们学习,懂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争当先进。

1.3加强学生的养成监督

加强学生的养成监督,是养成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应该统一制订相关的监督体系,即:监督内容、如何监督、谁来监督等问题,并制订一系列的奖惩措施。首先,要坚持“全院育人”的方针,即教职员工都有对学生习惯养成进行教育的义务,长期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积极正面引导。其次,要抓好一部分先进分子,这部分同学不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公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更要能在自我管理和约束中带动和监督身边的同学,学院亦可将这一部分同学组织起来,形成如“学生文明监察队”的学生组织,积极为同学们服务,感化和监督其他同学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少数学生的恶劣行为,要及时有效地教育和处理。

2抓住学生养成教育的几块阵地

2.1课堂、图书馆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相较高中的学习,大学学习最大的转变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大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时,学时多、老师每天灌输,但是到了大学,课时减少,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因此,这就强调了大学生不仅要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讨论、提问等,也强调了在课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探索。但是,当前少部分学生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下课不去图书馆、不看书、不作业等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此,大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应该主要以课堂、图书馆为重点,老师要严格管理课堂,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采用小组学习讨论、学习互助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寝室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建立寝室制度并落实、完善学生寝室文化的教育、规范学生生活习惯和行为,利用学生寝室文化节、寝室评比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面貌,也有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2.3其它公共场合是学生综合习惯展示的重要平台

学校的食堂、礼堂、报告厅、广场、运动场等公共场合是学生综合习惯展示的重要平台,学生的礼貌、礼节可以在这些地方得以发挥和展现,学校老师应该多注意这些地方,并留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加强监督、要敢于教育、更要积极引导和垂范。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对学生优秀的习惯予以表扬,对于涌现出来的拾金不昧、互帮互助、勤俭向上、自强勇敢等行为应该予以表彰和鼓励。班级可以以此开展主体班级,积极发扬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总结功能,促进学生的习惯培养。

3结语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过程教学;运用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过程教学法的完善运用,不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探索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期间,充分认识不同学习环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发展目的。

一、构建因材施教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育体系中,科学完善的过程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核心基础,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继而利用多样化且丰富性的教学活动和引导措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发展的目的。为了保障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完善运用效果,教师需要以因材施教方案作为核心条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综合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具体化的教学策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根本目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根本意义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角度进行科学性及针对性地引导。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全面探索学生的基本情况,深度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问题和多方面优势、特点,从而保障因材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具体化,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例如,高中语文《百合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课文中主题建构、细节描写、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等重点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分析小说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深度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突破难点,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目的。比如针对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即可结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突出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意义。对于此类学生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过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度分析和咀嚼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表达方式,使学生强化自主探索能力,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从而为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完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的完善化设计是高中语文以及多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是完善学生基础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无论如何,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均要重视以完善且多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全面保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核心素质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方向。过程教学法及完善教学目标的构建,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及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分别结合认知能力发展目标、学习能力提升目标以及价值观念树立目标三个方向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帮助学生通过多角度学习达到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水平,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发展目的。例如,高中语文《致云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结合课文内容及其中的核心思想元素,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发展方向,使学生在多元目标探索过程中,深度掌握学习重点内容,提升语文综合学习效果。首先,基础认知能力发展目标的完善设计,对于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强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突出课文内容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现效果及运用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过程中,结合过程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以此达到强化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发展目的。其次,设计完善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能力提升目标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过程学习方法辅助作用下,全面了解写作手法及文字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多元内容探索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相关写作手法,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价值观树立目标的构建重点在于教师通过过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探索学习内容及课文中的核心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在道德观念及精神境界等方面完善和提升。因此,利用完善且多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促进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丰富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模式的基础条件[1]。

三、拓展教学内容,延伸学生学习范围

为了提升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体系中的运用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教材教学内容的完善设计,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能力,还要加强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一方面延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突出体现过程教学法的优势特点,使学生在体会拓展化学习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为了保障拓展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过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身份,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延伸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十分符合过程教学法的根本运用意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强化综合学习技能。例如,高中语文《短歌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借助拓展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延伸学习范围,使学生在过程学习方法辅助作用下,探索分析更加全面的学习元素。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已经逐渐完善,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强化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延伸学习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例如,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过程教学法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让学生结合科学的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完成整体学习,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结合诗词的艺术特色主动延伸学习方向,对更加多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推动实现发展学生的语文过程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学习范围的教育目标。

四、设计互动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善运用过程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运用互动合作教学策,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提升目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方向的重要基础,同时是充分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标志性元素所在。通过互动合作教学方法的完善设计,可以丰富学生过程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例如,高中语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借助过程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沟通合作过程中,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并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在此期间,学生通过科学完善的学习流程及结合互动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全面了解家乡的人物及风景,进一步感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及过程学习方式辅助作用下,以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强化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采用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教学方法的完善运用需要以学生较强学习兴趣作为基础条件,帮助学生在积极学习态度的助作用下,全面探索学习内容,充分感受学习过程。在此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过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促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等学习途径,深度探究语文知识,以此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学习的态度的发展目的。例如,高中语文《乡土中国》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以多篇论文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分别结合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多角度,深度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教师在运用过程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先进科学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直观展现与作品相关的核心思想内容,使学生借助视频等形式,了解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特具体系,同时结合中国的事实,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对于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较强促进作用[2]。

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学生总结归纳

教学反思环节的科学设计意义在于强化学生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梳理整体学习流程,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分析过程学习方法及具体学习内容,探索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元素,同时促进改善基本学习不足问题。为充分体现教学反思环节构建的科学性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单一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及互动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此体现过程教学法的科学运用意义,全面提升学生总结归纳和综合反思能力。例如,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运用此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反思环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形和神的关系,同时在总结归纳及自主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总结方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分析归纳,以此完善学生学习流程,提高学生过程学习方法运用的效果。同时,自主总结方法的运用可以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合作总结及小组互评等方式,完善设计教学反思环节,促使学生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对整体学习流程进行全面探索。这种教学反思及总结模式的运用,是强化发展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基础条件,更是提升过程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分析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过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根本意义角度,教师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多元反思总结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全面保障过程教学法运用效果的提升及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

七、细化写作流程,提升教学效果

过程写作教学模式中,写作流程的教学工作将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细化写作教学流程,首先,语文写作的基础环节的准备阶段中,以选题为主要内容。在此环节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写作要求进行选题,保证选题与设计需求一致化,避免因跑题等问题导致降低写作教学效果。其次,在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选题之后的列提纲至关重要。结合过程教学法进行分析,提纲是保证语文写作教学整体效果的根本要素。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相关写作知识进行全面分析,这是保障写作提纲效果及文章架构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在列提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语文作文写作的整体思路及主要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利用作文提纲拓展想象,将以往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提升语文写作效果。再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路将提纲及写作架构进行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此环节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使学生呈现出比较完善的写作初稿。最后,具体过程写作教学方法,评价及修改是帮助完善作文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自我总结与自我评价的方式完成作文的评价及修改。在此环节中,以学生互评、自我反思及教师总结等多项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此完善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效果。例如,在高中语文以《慢》这篇小说为核心的分析类文章写作过程中,其中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要以《慢》这篇小说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题目、问题、角度、立意及标题,从而完成相关写作目标。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强调过程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完善选题环节、写作环节及修改环节,使学生呈现出一份完整的作品。在最后的定稿阶段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对其文本内容进行润色。同时为了拓展语文写作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演讲等形式,进一步延伸语文写作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拓展及发展。

八、结语

以过程教学法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可以充分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案及完善的教学目标,保障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全面性及科学性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及过程分析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雅莉.过程写作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4):40-42.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3

这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一大特点。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单一方向的发展,重视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而高师声乐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横向的发展,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上得舞台,下得讲台”的效果,所以这一特性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师德师风的培养,提高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以及科研能力,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比音乐表演类的学生更多元和全面,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二、学生对声乐的学习能力

(一)声乐理论的掌握。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意识,要从基础做起。

(二)声乐表演技能的培养。

多进行舞台实践,平时也要多观摩音乐会和各种演出,参加排练。

(三)正确的认识自己,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先要肯定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知道如何改进、提高、突破。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注重声乐的审美体验和欣赏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演唱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一)高师声乐教学的重点

1.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是一门非常重要,但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通过美妙的歌唱,它能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而作为这样一门妙趣横生的艺术学科,它的教学过程又充满着艺术性,它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联系,高师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学院的一门主修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传递声乐基础的“师者”,通过这些“师者”传承声乐这一门艺术性与思想性共存的重要艺术学科,进而由他们去促进下一代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始终贯彻正确引导学生审美品味以及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原则。

2.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不同程度、嗓音条件和学习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共同寻求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教学方法。

3.循序渐进的原则。

保持不骄不躁的良好心态,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声情并茂的原则。

这一点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诠释,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完成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师生能否将声乐和真实的情感融合成一个有机体,并且将其演绎到音乐作品中来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师声乐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来消化老师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善于自我总结、自我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自觉学习和解决问题。

2.比喻式教学法。

教师使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声音以及歌词的含义,但要运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比喻方式,不能太抽象。

3.示范式教学法。

通过老师范唱来让学生感受声音,这种方法可以带动学生,推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4.歌曲式教学法。

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歌曲,然后让学生演唱整首歌曲,在歌唱过程中培养其演唱技巧。

5.语音式教学法。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4

艺术美感的教学方式力图发掘学生最浓郁的自然兴趣,环境在于教育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景中生情,情中应景,如若在学生感知萌芽阶段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我兴趣,情感思维开始发展,直至成熟完善,这将对人的思维判断,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领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对成长初期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有着一定的人生启蒙作用。

2艺术美感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艺术美感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最为根本的便是能够遵循“以人为本,自然为主,抓住审美”几大要素来组织教学或者安排活动。中学课程将教学划分为听、唱、形式演示、理论普及、探索现实等多种教学模块,实施教学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联系组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链,情感主线等关键因素,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观察学生状况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好及时的总结,以便于快速调整教学方式。

2.1音乐互动及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语的交流,艺术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声乐“无界限”的特点,在一些抽象问题做以形象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问题现象,同时增强了互动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老师示范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兴发挥。

2.2抛砖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点或者典故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故事场景,引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终围扣主题,引出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教师演示的音乐来加深印象。

2.3资源组合分享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闲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论坛、博客、报刊等互动式平台上分享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沟通,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

2.4活动组织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听、看、猜、想、比、演等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真实体会,能够探索发现不曾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作。

3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与现状分析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时代的心理成长初期,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们往往能够懂一些事理,有时却又会犯错误,面对生活和挫折,有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因此,艺术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力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自主的学生成长环境,并且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倡学生自我错误自我发现,以及及时纠正。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动力,鼓励他继续探索发现并且能够做出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触实际,让他切身体会世事真理。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创造的天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还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稳定的发展与提高。初中声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乐的思维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学生经常面对教科书上死板的内容以及老师生硬不变的讲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淡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会被打磨殆尽。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音乐的完美,能够多听、多想、多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拥有自我的理解与感知。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轻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导沟通,摆正学生的成长心理。每段音乐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们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很多时候,学习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动力,老师的帮助相对而言往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在学生成长初期,孩子的感知启蒙,事理积累都将由老师担起大任,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加以疏导排解,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静客观的批评心态,以及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4结束语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5

1.1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主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综合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

也是学生主导并控制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能力培养。

(2)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资料、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能够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时间,将不同的教材和辅导资料相结合而进行学习,通过自学完成对知识和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3)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抽象、知识运用复杂,且不同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生必须要将不同的知识点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才能在题海中自由发挥和解答题目。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学生单纯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做到熟练掌握知识的,必须要加强课后复习和习题解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运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学习。

1.2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三个特点: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自主学习是要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学生自觉自律进行学习,这在教学中是一个无可推诿的责任主体,解放了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压抑和不能自己做出决定、自己判断的思想,从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为了积极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挖掘了内心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

(2)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关于高中数学,如果一味地听老师讲课,然后单纯地记忆和理解,容易导致“死学”的现象。往往很多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概念可以正确理解,但在具体解题中却难以熟练运用,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至关重要,高中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要进行适当的独立学习,不要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看教科书或询问他人,即使是完全不明确的问题,也要在看完答案之后进行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自主学习的异步性。

异步性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由于很多学生在智力和数学思维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套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综合考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尽量考虑不同学生的掌握能力,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开展教学。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实际情况,而有所针对地制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这门课来说,学生们由于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解题方法掌握程度不同等,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是有所区别的,这不仅导致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学习兴趣不一,也造成了他们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不同。因此,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所侧重,对于同一数学知识点,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向学生们讲授,这样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切实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在启发式教学中强化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在学生自主能力的组成要素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提问意识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数学题感兴趣时,学生往往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地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观察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提问意识,这使得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带着问题去理解知识,由此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要要比其他同学更加深刻和牢固。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强化学生们主动提问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在讲授数学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要先向学生们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和方向去寻找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3在实践性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对高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实践活动是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是在初中的二维数学思维的基础之上,拓展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然而,由于很多学生在刚上高中时立体想象思维还较差,不能及时地转变思维。因此,为了使他们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来拓宽他们的数学思考维度,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立体几何教学模具制作大赛”、“开放性数学知识竞赛”等,在比赛时,将不同的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小组,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任务,如在立体几何模具制作比赛中,让有的小组制作平行六面体,有的小组制作正四棱锥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方面将学生从高中疲劳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放松紧张的学习心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为下一步的数学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三维空间几何。

2.4在交流教学中培养互助学习意识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且知识内容量很大,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加之很多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导致不能很好地接受交流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分组学习中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导致了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采用有效方式来加强学生们互助学习意识。高中生即将面临着升学压力,一切学习都是为了高考成绩,所以,交流式教学也要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落脚点,在交流式教学中,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解疑答惑。

3结语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6

科学文化素质,它是指个体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现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能和能力(具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形成会学习,具有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信息检索课程教育,授予“鱼”与“渔”,使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促进。[5]在着眼于基本素质的整体培养和发展,立足于更加综合、多元、全面的教育因素的同时注重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我国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了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个性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个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开展个别化教学。通过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差别化引导,促使个性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举。

图书馆信息检索课是获取和培养全面的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使信息检索课程教育从辅助性、零重视到普遍性、基础刚性需求地位的转变;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自主、教师为辅的教学互动的模式的转变;从枯燥的技术技能教学向多元的教学内容转变;力争使接受教育者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态度的转变。受教育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素质、遗传、兴趣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而引导受教育者的兴趣、激发学习和创造热情,从而充分发挥各自潜在能力与特长。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它是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在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技术和方法,同时要带着兴趣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受课者具备在自己相关领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敏锐的信息嗅觉的能力和信心,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劳动分为两种:一种为创造性劳动,一种为重复性劳动。在21世纪,我们置身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是创造性的竞争。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程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的体系,创新是计算机教育的本质特征。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确立,要充分注重对受教育者兴趣的引导,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和判断,形成内化的创造力。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和对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7

关键词: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推拿作为中医重要治疗手段,除了必要理论支持之外,大多数技巧全在推拿者的手上功夫上。为了促进医学的不断进步,需要医者针对不同的手法不断地推演,提升推拿的科学性及治疗成效,为推拿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必要支持。实践教学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推拿的理解,使其推拿手法更为娴熟。

一、推拿手法学相关概念概述

(一)推拿及推拿手法概念

推拿主要指利用多种技巧的手法,刺激病者身体各个穴位,活络病者血脉与筋骨,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法。一般中医治疗手法讲求疏经活络、调气养血,以达到清除体内病邪、提升体质、扶正祛邪的目的。而推拿手法正是推拿目的实现的手段,医者利用多种手法,精准找到各个经络腧穴及病灶部位,进而实现治疗的真正目的[1]。推拿手法指医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或各穴位所在位置进行操作的一种按摩手法。

(二)推拿群体限制

尽管推拿可以满足患者需求,但是不同的患者表现的病情不同,且每一位患者个体的体质本身存在较大差异,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适合采用推拿的手法进行治疗。通常,以下人群切忌不可使用推拿进行治疗,第一,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或骨质疏松病患者不适合采用推拿治疗。因为患者本身骨质疏松,如果采用推拿进行治疗,对患者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患者来说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无疑是浪费患者精力与时间,还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第二,体质十分虚弱者慎重进行推拿。体质虚弱者在推拿中可能承受不住推拿部位的酸痛,患者体验不舒服,还有可能因自身推拿部位酸痛而影响之前病情的控制,对治疗产生反作用,所以并不建议体质十分虚弱者采用推拿进行治疗。

二、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推拿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中医学学科,教师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推拿水平。通过课外实践课程教学,学生的推拿手法会越来越娴熟。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推拿手法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从而不断优化自身推拿手法,有效提升自身推拿水平。另外,在课外推拿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推拿具体情况,一旦发现错误及时指正,推拿结束后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断提升学生推拿水平。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推拿学生与其他学生有本质区别,他们看似有意无意的推拿手法,实质上关系着患者能否从病痛之中走出、能否真正摆脱疾病困扰。通过课外实践教学,学生可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自身的推拿经验,磨炼自身意志,让自己以一个更加平常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推拿治疗,在操作中更加积极认真,保障推拿治疗取得不错成效。另外,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推拿学生对推拿的信心也在逐渐增加,为日后从医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无数次实践中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自信心大幅度增加,树立了自身日后从医的信心。

(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采用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推拿水平。教师通过适当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推拿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方便实现个性化与具体化教学,提升学生整体的推拿水平。每一位推拿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对推拿理解角度不同、经验积累的方式不同,而教师通过课外实践教学,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对实践中体会到的内容进行吸收重组,不断提升自身的推拿水平。

三、当前推拿手法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性还不够明确

当前教师在进行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目标性不够明确,教学活动往往成效不足,对推拿教学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化教学目标还不够完善,如推拿手法分为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不同的手法在教学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换汤不换药,对教学效果影响比较明显。第二,推拿手法学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流程不够明确。教师在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中,没有展示具体教学步骤,使时间安排过于松散,影响了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2]。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学校推拿手法学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比较深,且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足,对教学成效提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传统推拿教学中教师推拿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兴趣激发不足,大大降低了推拿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大部分教师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讲学方式,学生在其中的兴致不浓,对推拿手法学教学成效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推拿手法训练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推拿教学中对手法训练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学生的推拿熟练度提升比较缓慢,影响了推拿手法学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由于教学部门对手法训练教学的重视还不够,往往使推拿手法训练的课程安排较少,而学生的锻炼机会少,自然手法娴熟度提升也就比较慢,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院校在推拿手法学实践课程安排上,每周不足2堂,大大降低了学生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提升。另外,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手法掌握情况的考核重视程度不足,不清楚教学之后学生对推拿手法的具体掌握情况,在后期教学计划制定上难免出现脱节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提升。

(四)社会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教师对学生实践课程开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推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对其之后就业制造了不小麻烦。例如,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推拿手法学实践课程开设中敷衍了事,使实践课程教学形同虚设,加之部分教师将实践课程挪作他用,大大影响了推拿手法学实践课程的真正落实。另外,在实践课程上学生很少自我总结,能力提升也就大大受限。

四、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方法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与计划

教师组织推拿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学习中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目标树立与实践教学计划明确,确保推拿手法学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保障推拿手法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及时树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推拿手法设定不同的教学实践目标。比如,在进行滚法教学时,教师要纠正学生错误手法,向学生强调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滚动频率保持在120~160次/分,在整个滚法训练中上臂切忌摆动、手背切忌摩擦移动等。其次,明确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计划。教师在课外实践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明确实践课外教学活动的具体流程,确保整个实践课程开展有序推进,为教学成效提升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在进行推拿滚法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第一步,明确实践课堂教学目标以保障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滚法,并在掌握基础上训练手法。第二步,讲解中根据滚法的含义与作用、滚法具体操作流程、滚法的注意事项、滚法练习策划依次推进教学工作。第三步,学生课下自主实践。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教师在进行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推拿教学水准,提升学生推拿水平,促进推拿手法学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化的模拟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推拿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拔伸法的微课课件,之后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待实践课程开始时与学生就拔伸法进行探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推拿手法熟练度提升提供保障。

(三)增加精细化手法训练教学

教师在进行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时可适当增加精细化手法训练教学,全面提升推拿学生手法娴熟程度,促进学生推拿水平的提升。教师需要关注精细化手法训练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每周推拿手法学实践课程次数。例如,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教师就可以安排6~10节/周课外推拿实践课程,在推拿实践课程安排上从基础手法教学到高难度手法教学,逐步提升学生推拿手法熟练度。另外,教师还需关注相关教学成效的考核,利用优化的推拿手法学相关测试方式,对学生推拿手法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在搓法的测试中可设置看学生每分钟搓的次数、搓的力度等内容,全面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

(四)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推拿学生之后要走向社会,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所以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安排可有效提升学生社会推拿经验,提升学生推拿水平,为其之后行医提供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抓住每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实践可能,促进其推拿经验积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推拿走进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推拿服务,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社会患者,增加学生推拿经验,为学生推拿水平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其次,学生在实践中要注重自我总结。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中及时做好总结,方便学生自我反思,寻求自身推拿手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不足,提升自身推拿水平。教师在学生总结之后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学生不断取长补短,提升学生整体推拿水平,促进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五、结语

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比较多,教师在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中可以从明确实践目标与计划、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加精细化手法训练教学、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等方面,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推拿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鑫,朱清广,孔令军,等.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方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1120-1123.

施教自我总结范文8

1.1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到有效的培养。

1.2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自课改以来,课堂上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已经改变。目前,教学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为此,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确保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1.3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坚持符合我国教育的原则。为此,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一原则。

1.4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诱导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诱导性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的推进,采取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的学习。诱导性的原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诱导性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要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之一。

2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的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要调整教学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新时代之下,对学生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践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等比较重要的公共性的基础知识。可是,如今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只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其他的知识,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调整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特征相结合,增设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健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2.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改以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学习当中,并能够积极的思考,用于实践,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欢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下,其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2.3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知识引导,开阔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引导,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情况,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质。同时,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庞大的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与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合理的学习评价,适当的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问题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结合所学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根据总结的自身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