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中式景观设计讲究“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注重客体与自然的融合,把现有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使两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从而产生天人合一的效果。而展示设计讲究空间流线,讲究人与建筑内部的相互协调性,讲究在既定的时间、空间里有效营造氛围、突出展品,等等。这些应用技法在一定意义上与传统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该文意探究如何充分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景观设计手法与现代展示设计技法,达到二者相融的目的。

关键词:借景;传统;现代;展示;协调

一、借景的概念与提出

借景之“借”并非简单的假借、借用之意,而是凭借他山之意境得此地之圆满,从而借景触情。因借为法,体宜为本;一旦法有失斟酌,必将造作无趣。所以借因不能逆体宜之本。最终两者相得益彰。明末著名造园师计成所著《园冶》第一次将“借景”作为理论和概念提出,他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即就地审势,其实就是说景观设计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借用别处的元素,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组成的一部分,合多为一。不难看出,借景就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将视野拓宽,有意把主体外的景物借到主体内的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有广义与狭义之别:狭义的借景指的是借用实有的景物;广义的借景范围更广,更讲究意境的借用和结合。另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字阐述了借景的作用:“借者,园虽别内外……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其实说明了借景能够使可见的空间扩大到能力所及的任何地方,用最小的代价和占地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观。《园冶》云:“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这是说园林设计要因地而论,虽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借景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但不应拘泥于方位方向的限制。借景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求能产生触景生情的佳境。如,北京颐和园中的“湖山真意”巧妙地借用了西山和玉泉山,一远一近相得益彰,加上夕阳余晖,使得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放大与统一。又如,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互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宛然成为经典。

二、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探索和应用

现代展示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展示”的目的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利用空间规划、灯光、色彩、布局等,将展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呈现给观众,以吸引和沟通为主要功能。借景手法作为一种传统设计手法,它的意义不是为了再现,而是与现有的景观融合,利用创建方向和空间组织,使观众可以享受现有的景观,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从园林景观的角度看,将园林外或近或远的景物巧妙引借到园林内,使景观突破空间的限制,更加丰富,这一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借景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长期的科学渗透和理论拓展过程中,丰富了传统的美学思想,形成了美的原则,为现代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将借景与现代展示设计结合,需要理解对象的选择以及设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实现“借景有因”。也就是说,设计者可以用一些别的东西使观众触景而生情,由此创造意境。为了艺术观念的需要,当选择一些不适合自然环境的对象时,设计者可以考虑设置合适场景的人造物,如素描、假山石、盆景等。这是常见的景观设计手法,在展示设计中也被广泛使用。其次,要处理设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设计者须注意展厅布局,组织流动路线,规划适当的时间,以获得实现观赏的特定时间和角度。除了仔细考虑设计与对象的关系,还需要考虑超越景观和空间伸缩性的展线的影响,或套门、窗、洞口,或设置山、岩、花和树作为补充,也可与一些动态的视觉意象相结合。如果观众在观察中移动,由于视线不断变化,对象的相对位置变化会产生空间和场景变化,视觉中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构图变化。为了获得大量的优秀场景构图,设计者在现场应仔细权衡,查看各种物体空间位置和大小的关系与角度。所以,设计者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展览空间的实际情况,如大小、形状以及游人的视线角度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景物借景方式。

1.邻借

在景观中,邻借即在园林里欣赏到毗邻花园的景色。如,一座大的生态公园式酒店大堂和餐厅的室内景观邻借方式,利用室内开窗或敞开等形式,借用室外的瀑布、花木、溪流、亭台楼阁、鸟等,创造出不同的就餐环境。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应用不用主次的空间,即将原来的空间定义为几个小空间,选择不同类型的小空间或者灰空间在大空间里分开,以满足观者的不同体验,使空间显得丰富多彩。

2.远借

远借在景观中,即从不封闭的环境中看远处的景物。如,游客在邻水的花园中,在水的边缘俯瞰开放水域等。可以设置一些较小的私密空间,强调与周围环境的渗透,或敞开大厅,采用连续的拱形入口,营造美观的外形、开阔的视野。也可以采用大面积开着的法式窗或小玻璃窗、异型窗,在不同的窗下形成相同的外景,这也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觉观赏效果。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可以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彩,与周围环境巧妙融合,以此实现人与建筑、展品微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3.仰借

可以在园中看悬崖或相邻的山脊、山峰、庙宇。也可以使用开窗的方式,仰借天象。如日出、日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天气条件下,通过天窗看景色,会发现景色迥异,产生的心理感受自然各不相同。在大型的共享展示空间中,设计者开设空间和通道,营造优美的流畅线条,结合高度和大小的变化,结合自然光与人工光,使空间充满活力。观者抬头看着充满动态的室内空间,一派趣意盎然。

4.俯借

俯借,即在园中的高点俯瞰园外的风景。天井的布置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将庭院绿化自然地引入室内,特别是它增加了室内照明和通风性能,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保密性。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可利用庭院空间、抬升空间、天井空间加强空间的灵活性与节奏性,如,可以设置一个天井空间,四周抬升,采用玻璃,加强了高低感,同时在不同方位观赏,情绪又有了不同的变化。

5.应时而借

主要是借天文、气象景观。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可以结合仰借开天窗或设计大落地窗,使观者在室内通过窗户看到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风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光线充沛。室外树木成荫,根据季节和一天时段的变化而景色不同。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采用应时而借的手法,利用自然光线与室外的变化,给不同时段在此浏览的观者不同的体验。根据借景的历史手法和现代演绎提升展示设计的效果,将“借”的目光投向自然宇宙天地,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拓展了物质界限与精神版图。在看待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时,我们不仅需要看待它们的空间形式和设计法则,更需要思考这种形式背后的意义与哲学。

作者:龚月茜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