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园林设计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浅论园林设计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摘要: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是五千年历史的沉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大众对园林的审美随之改变。因此,现代园林需要不断探索、尝试,既要继承传统园林的精华,又要融合现代化审美。为此,基于园林设计艺术,从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契合的必要性出发,概括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阐述了推进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契合的具体措施,以此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设计;传统与现代;契合;思考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园艺、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美学的结合体,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地域风格特性,符合时代特点。但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园林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化的审美需求,而现代园林设计尚未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设计师要有机融合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文明特色,大胆创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园林艺术。

1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我国传统园林始于商周,称之为囿,供帝王狩猎。汉朝时期发展为帝王苑囿行宫,例如汉高祖的“未央宫”,可供帝王游憩,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发展至高峰,通过改造、调整、加工、提炼自然风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既有“静观”又有“动观”,处处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安澜园”等都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嘉道以后,由于清政府软弱无能,外国列强侵略、民众骚乱,全社会处于激烈动荡中,清代园林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伤,园林艺术发展趋于停滞。诗情画意是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思想,以“以小见大”“壶中天地”等造园手法,运用“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结合封闭和空间,经过精心设计,使假山、花草、流水、房屋的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因地制宜,巧妙借景,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1]。

2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局限性

2.1园林内容缺乏趣味,设计过于形式化

中国传统园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设计元素,园林设计以山水等自然景观和建筑相融合为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物逐渐变为园林设计的主体,同时也加大了园林中人工景观的投入,花草、山水等自然景观相对减少。因此,园林丧失了原有生境、画境、意境,园林内容也缺乏趣味性,真正的园林自然美难以呈现。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时受社会风俗影响,过于追求人造自然的景观,普遍运用元素堆砌的方式,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传统园林造园思想中的人工痕迹太过醒目,修剪花草树木时,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艺术性,无法体现植物的茂盛姿态与蓬勃生机,导致过于程序化,同时用普通山石堆砌成的假山很难营造出自然的景象,无法使观赏者产生身处自然的感觉,精心修剪的花草衬托不出山石的硬朗和气势,刻意雕琢的山石显示不了花草的自然神韵。这种设计风格过于注重形式和细节,流于技巧,而忽略自然和意境。

2.2设计追求美观,功能性不全

中国传统园林主要供帝王以及达官贵人闲暇之余欣赏、游玩,普通百姓无法进入园林。因此,为了满足帝王以及达官贵人的需求,传统园林设计时非常注重园林的观赏性,自然景观占据园林中较大空间,设计时更偏重建筑的宏伟,而不考虑园林的功能性。

2.3过分注重小景把玩

中国传统园林从用于帝王狩猎发展为供达官贵人游玩、休憩,景观也从起初的宽阔,粗放逐渐发展至集中、精致,利于人们远观能领略其宽阔风貌,近观能感受其品质内涵。然而,随着朝代更替,人们审美发生巨大变化,造园重点逐渐倾向于打造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样的造园文化容易导致过分划分园林空间,过分注重小景把玩,过分追求空间的趣味性[2]。

2.4设计细节繁杂

明清时期,无论是雕塑、瓷器还是建筑物,其设计的图案、花纹、装饰都过于繁琐复杂,百姓的审美也逐渐从简单大气倾向重视细节设计。传统园林也是如此,明清后期的园林风格一改唐代的雄伟壮观,过分追求细节。

3现代园林的特点与概念

现代园林是现代建筑物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继承和借鉴传统园林设计艺术的同时,将园林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使现代园林事业迅猛发展。现代园林很好地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园林设计往往蕴含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一个地区的民族民风和文化习俗是这一地区的居民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其园林的设计风格与地域民族文化相契合[3]。现代园林设计不仅注重与地域环境、现代化建筑设施的有机融合,更注重传统园林文化的发扬。此外,现代园林相比于传统园林,目标受众更广,设计内容更广泛,设计园林的材料更丰富,能够很好地贴合大众审美,满足大众生活需求。

4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局限性

4.1追求经济发展,设计观赏性不全随着社会的变革,园林主要用以游客观赏,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园林艺术和当地文化,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增长,传统园林盲目追求设计的美观难以充分发挥园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现代园林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在园林中增加了大量现代化设施,比如自动贩卖机、饭店、酒店等,破环了园林的自然美感,无法保留园林的文化韵味,冲淡了传统文化,使园林增添了几分商业化气息。

4.2盲目融合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审美在不断发生变化,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园林艺术,因此提高了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一些传统文化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然而部分园林设计师并没有意识到部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征,其中蕴含的价值也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没有深入了解园林设计理念,盲目地继承传统文化,将其全部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因此,既不能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难以体现其真正价值,也不能呈现现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4.3设计时忽略传统文化,崇洋媚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许多园林设计师认为西方园林设计艺术较为先进、时尚,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已经落伍,难以体现时代特征,因此,在设计园林时忽略了传统元素,模仿、借鉴了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国传统园林生动表现了端庄、含蓄、雅致的中华民族性格,传统园林设计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追求“立意”,塑造“神似”,使得园林设计达到虽为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而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整齐、对称的布局,利用人工美展示人类控制自然的主宰地位,显示人类强大的力量。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使得我国园林逐渐“西化”,难以从园林中找到传统园林文化的经典元素,使现代园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违背了人们传统审美,人们无法接受渗透西方文化的现代园林,严重阻碍了传统园林设计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影响了现代园林事业的发展。

5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契合的具体措施

5.1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文化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元素,因此,在园林设计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契合时,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现代园林,以发展的态度审视传统园林设计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融合传统文化时要有选择性,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挑选出符合时代特点与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将其应用于园林设计中,有利于发扬传统园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此同时,园林设计师要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以此展现社会特色与时代魅力,使园林设计蕴含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5.1.1传统色彩的应用。中国红、长城灰、青花蓝、玉脂白等都是中国传统色彩,是古人精神的寄托,能有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和生活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的传统色彩都有着各自的含义,蕴含着对应的思想感情。比如中国红和黄色属于暖色系色彩,色彩跳跃感较强,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热情的感觉,常常用于展览、庆典等。例如:在无锡寄畅园中,常年摆放着由红色、黄色、橙色等相近颜色的花坛,以此形成热烈的气氛,吸引游客游玩兴趣。在园林设计中应用传统色彩时,应充分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既能高效应用传统设计元素,又能创新现代园林设计方法。在设计园林中的小桥、走廊、墙壁、道路等结构时,可运用传统色彩中的城墙灰、玉脂白进行点缀,营造低沉、肃穆的氛围,衬托出园林环境的沉稳。例如:在北京北海公园的永安桥和琼岛春阴碑设计中,利用灰色、白色相间的传统色彩元素,对桥体和墙面进行统一上色,构成了典雅、庄重的整体风格[4]。

5.1.2传统符号的应用。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既能代指某一事物,又能代指事物的发展过程,符号的表达形式也丰富多样,例如常见的动物、龙凤纹祥、彩陶、瓷器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将传统符号根据需求加以调整、简化,提炼成抽象、简约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园林墙面设计、小品设计时,可借鉴五行、民族特色图腾等符号为设计增添光彩,有利于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5.1.3传统美学的应用。中国美学文化源远流长,对园林设计有着指导性意义。不管是诗歌、音乐,还是壁画、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园林也蕴含了其特殊的审美观念,大至整体布局,小至一砖一瓦,将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然而,园林的精神文化却很难被发现,园林设计师需要在传统琴棋诗画、诗词歌赋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的语言,合理布置园林整体布局,使园林的景观更加生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理念,也对园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求园林设计师将人、自然、艺术有机统一,视为一个整体,在尊重自然的条件下适度改造自然,有机协调各要素,创造出和谐的园林环境。与此同时,园林设计师要重视传统美学中意境的概念,意境能够显示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园林设计师要通过生活体验和社会环境传达意境,设计出的园林才能有别样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例如上海大观园的西部是根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建成的大型仿古建筑群体,充分体现了美学中的意境美。

5.2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我国园林设计一直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许多园林设计师都以花草、山石等自然万物作为设计园林的基础。我国大多数园林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将自然万物与建筑的巧妙融合,比如园林中的假山基本由人工精心雕琢布置,山石、流水等展示的意境也是由设计师精心设计后进行选址布置,园林中的花草树木由专人定期按照设定形态进行修剪。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时应保留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尽量多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对园中事物尽量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有山靠山,无山傍水,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这一地区原有的自然景色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利用人工技术设计用花草、流水等景物作陪衬,突出这一自然特点,展现地区特色风貌,以便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在设计园林中的相关建筑物时,也要参考当地的民风民俗,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与园林文化,有利于当地居民感受文化归属感,使游客深切体会当地文化特色[5]。

5.3保持细节的同时注重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设计时,园林设计师要合理结合传统园林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使园林不仅能保留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特色,又能有效地融合现代园林特点,使园林能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的要求。由于传统园林主要用于达官贵人游玩、休憩,设计极具艺术性和美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实用性较差,不符合当代社会特色。因此,现代园林设计时应学习传统园林重视细节和内涵的特点,使园林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意义,与此同时,园林设计师还可利用现代科技建设休闲娱乐区,以满足人们对园林设计实用性的要求。传统园林中建筑物的建造以木材为主,审美价值极高,但容易遭受侵蚀,不宜长久使用。设计师可运用当前新型的木质材料替换普通木材,不仅能减少工人的维修次数,长远留存,还不影响美观,极具实用性。园林设计师应重视园林设计的每一个角落,学习传统园林的布局理念,以自然为园林的主体,以此提高园林设计的水平,使园林既有观赏性,又不失实用。

6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储存了大量历史、风俗、建筑、思想等信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园林设计的美感与其中蕴含的文化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园林要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借鉴传统园林“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和“虽为人作,宛如天成“的设计原则,不断探索创新,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同增长,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园林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何雪 陈彩霞 单位:贵州商学院 贵州省植物园